全文
為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構建適應經濟轉型升級需求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等,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十三五”期間,全區服務業增速總體保持快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的發展勢頭,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占比,產業結構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轉變,規模效益不斷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寧夏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發展成效。
經濟貢獻穩步提升。服務業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進一步增強。“十三五”末,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4%,貢獻率達到48.6%,註冊登記服務業企業占全部註冊企業的80%,完成稅收占全部稅收比重達43.1%,就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比重約46%。服務業在帶動經濟成長、繁榮市場、創造稅收、吸納就業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會展經濟年均增長超過10%;電子商務網路零售額年均增長33.8%,率先實現進農村省域全覆蓋;科技服務、金融業、信息服務等占全區服務業的比重達到30%左右。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水平逐年提升,獲批建設全國“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網際網路+城鄉供水”“數字供銷”等示範區。
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培育形成了16個自治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遊、特色商貿、健康養老等產業集群集聚集約發展,產業能級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完成投資450億元,入駐市場主體3000餘家,吸納社會就業近5萬人,實現營業收入720億元。
開放服務持續推進。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成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平台,中國(銀川)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相繼獲批。寧夏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銀川綜合保稅區保稅服務日趨豐富,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營,銀川公鐵物流園海關監管區掛牌運營。銀川國際航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建成投用,河東國際機場跨入千萬量級大型機場行列。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化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開局起步相互交融,我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區肩負著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重任,服務業作為全區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從國際看,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服務業數位化、智慧化、平台化發展,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教育、遠程辦公、“雲”上展會等新業態新模式競相迸發,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比重快速提升,個性化、體驗式、互動式服務消費蓬勃興起。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重塑,服務貿易和跨境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面臨衝擊。
從國內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國內供需適配性持續提高,產業形態變遷、人口結構變化、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均對服務業發展質量帶來了全新機遇、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我國服務業還存在結構不合理、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服務供給尚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民眾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從我區看,國家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全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期,產業鏈持續拓展延伸和供應鏈水平不斷提高,將為服務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同時,我區服務業還存在著服務市場體系不健全,資本市場、產權交易市場、技術市場、物資市場、人才市場、勞務市場等發展不足;知識密集或創新驅動生產性服務業對產業支撐作用不夠,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服務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問題,需要在“十四五”期間著力解決。
綜合判斷,我區服務業仍處在加快發展、提檔升級的關鍵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機遇大於挑戰,必須適應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立足區情實際,創新發展理念,加快轉型升級,持續增強服務業拉動經濟成長的引擎作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需求側為牽引,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集聚發展、項目帶動、品牌引領、產城融合,增容擴量生產性服務業,提質升級生活性服務業,培育壯大新興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寧夏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質效提升,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原則。
以人為本,擴大供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多更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著力增強服務有效供給能力,推進服務付費可得、價格合理、優質安全。加強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力度,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場主導、質效優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順應產業轉型升級和消費升級趨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公平競爭中提升服務業競爭力。加強培育服務品牌,建立健全服務業標準體系,打造以標準、品牌為核心的競爭優勢,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
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加快數字賦能發展,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培育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彰顯特色,重點突破。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服務業,形成結構最佳化、各具特色、競爭力強的服務業發展格局。引導城市核心區發展新興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促進高端服務業能級提升。依託服務業集聚區、功能性載體和平台,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
(三)主要目標。
總量規模穩步擴大。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服務業對經濟成長貢獻地位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700億元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以上,服務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50%以上,服務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2%。
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服務業知識密集、智力密集、技術密集特徵更加明顯,科技服務、現代物流、金融、信息、商務等新興服務業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持續增強,生活性服務業趨向品質化、精細化發展,服務供給和消費需求適配性持續提高。
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服務業稅收占全區稅收比重達到45%,就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比重達到50%以上。規模及限額以上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新增年營業收入過億元企業100個左右,經營狀況持續改善,營業收入增速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集聚效應逐步顯現。“一帶集聚、一高引領、五區聯動、多點支撐”的服務業布局基本形成,各類服務業集聚載體蓬勃發展,中心城市服務業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縣域服務業發展特色進一步顯現,輻射和帶動效應不斷增強。到2025年,新培育建設10個—15個現代服務業功能區和集聚區。
三、空間布局
按照“產城同步、融合發展、集聚發展”的理念,進一步最佳化服務業區域分工,引導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向中心城市集聚,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區域均衡發展,構建“一帶集聚、一高引領、五區聯動、多點支撐”的區域發展格局。
(一)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帶。
充分發揮沿黃地區要素密集、資源富集、人口聚集的優勢,融合集成生態、經濟、創新、文化、服務等功能,大力發展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建設消費集聚、綠色引領的“現代商貿帶”,循環暢通、貨暢其流的“高效物流帶”,文旅融合、特色彰顯的“文化旅遊帶”,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帶。
(二)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
發揮銀川市首府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圍繞高質量發展、治理現代化、城市國際化、生態園林化,進一步強化區域性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等核心功能,大力發展中高端消費服務、數字經濟、金融服務、科技研發、現代物流、生命健康、會展商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競爭力,打造全區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和黃河幾字彎宜居宜業區域中心城市。
(三)加快建設區域服務經濟中心。
突出地方優勢,建設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和寧東基地等區域服務經濟中心,強化輻射帶動能力,打造全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節點性樞紐。
石嘴山市發揮區位、交通、產業等優勢,重點發展文化旅遊、現代物流,培育科技研發、金融服務、檢驗檢測等與先進制造、高效農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和健康養老、文化創意等生活性服務業,建設創新型山水園林城市、區域性大宗物流樞紐中心、西北地區特色鮮明的工業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吳忠市依託“吃在吳忠”品牌優勢,促進“吃住行游購娛展演”等多種消費業態融合發展,推動特色餐飲、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產業向高品質多樣化提升,推動電子商務、會展服務、檢驗檢測、現代物流等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打造黃河文化傳承彰顯區、產城融合發展和生態宜居示範城市。
固原市突出生態園林和文化旅遊城市定位,構建“五美融合”發展格局,強化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的聯動發展,全面提升寧夏副中心城市品質。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和生態旅遊資源,打造西北生態休閒避暑旅遊度假區和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覆蓋寧南及毗鄰地區的消費中心城市。
中衛市突出“沙漠水城、休閒中衛”的城市特色,依託區位優勢、旅遊資源和“中國枸杞之鄉”等優勢,重點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現代物流、文化旅遊,著力發展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打造西部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全域旅遊目的地城市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交通物流樞紐城市。
寧東基地圍繞推動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現代物流、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打造一批優勢凸顯、特色鮮明的生產性服務平台,建成區域性能源資源交易中心、能源化工科技服務先行區和現代工業物流集聚區。
(四)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支點。
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及功能特色,圍繞支撐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及消費結構升級需求,培育壯大一批能夠發揮比較優勢、業態多樣化、產業特色鮮明、配套功能完善的服務業功能區、集聚區、特色小城鎮和服務平台,形成服務業發展新支點。
強化中心城區服務功能。加快建設數字經濟、平台經濟、體驗式消費等新興服務業載體,提高城市服務經濟的數位化、智慧化水平。合理規劃建設新型商業街區、文化創意街區及城市綜合體,完善配套設施,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文化品質和服務品質。加快老城區轉型升級,結合城市更新和棚戶區改造,支持利用存量房產和工業用地轉型發展服務業,煥發老城區發展活力。
提升縣域服務發展水平。加快補齊縣城服務業發展短板,完善產業平台配套設施、冷鏈物流設施和農貿市場,重點發展商貿、鄉村旅遊、物流、電子商務等,建設一批集餐飲、商貿、文化、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街區,提升縣城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力。依託重點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培育一批以商貿農貿集散、特色餐飲、鄉村文化旅遊為核心的特色集聚區,更好發揮小城鎮銜接城鄉、聯動工農作用。
促進開發區生產與服務配套發展。最佳化資源要素配置,集成服務功能,建設智慧園區,大力發展科技研發、智慧財產權、信息技術、創意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促進開發區產業體系升級、基礎能力再造、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發展開發區周邊健康醫療、商貿物流、休閒娛樂、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產城融合。
提升服務業集聚發展水平。重點在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康養產業等領域,培育一批產業集聚程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示範複製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功能區和集聚區。建立科學合理的集聚區考核管理體系,引導集聚區圍繞產業鏈培育創新鏈,立足創新鏈打造價值鏈,強化集聚區功能配套,增強要素吸附能力、產業支撐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形成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高質量載體和產業競爭高地。
四、重點任務
(一)增容擴量生產性服務業。
以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市場化、專業化、集聚化發展,促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1.現代金融業。
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最佳化金融體系結構,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基本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建設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金融中心,健全證券、期貨、基金、保險、股權交易及中介服務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提升中小金融機構科技運營水平,促進中小金融機構合作與創新。鼓勵商業銀行開發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科技金融產品,做大“信易貸”“寧科貸”“科技擔保貸”規模。創新金融保險衍生工具,培育發展若干融資擔保機構。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10家—15家優質企業上市融資,積極發展股權融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達到30%以上。推進金融服務創新,打造以大數據分析、信用評級、線上線下結合為核心的“金融+”企業融資服務平台,促進企業融資需求與金融供給精準匹配和高效轉化。引導網際網路金融服務規範創新發展,建成融資服務和金融風險監測平台,精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到2025年,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8.2%以上。
2.現代物流業。
推進物流業與製造業、商貿業深度融合發展,重點發展多式聯運、供應鏈管理、冷鏈物流、城鄉物流配送等,推動物流設施綠色化、智慧型化、標準化、一體化提升改造,完善物流服務體系,建成覆蓋全區、聯通國內國際的物流網路。推動銀川市公鐵物流、空港物流、石嘴山市保稅物流、中衛市公鐵物流、吳忠市商貿物流、固原市冷鏈物流等集聚區建設,推進銀川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支持專業市場、物流園區、貨運場站、產地集配中心等重要物流節點改造;大力推進國際物流和大宗貨物“公轉鐵”,鼓勵貨櫃運輸。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套用,打造1個—2個供應鏈平台,為製造業企業提供採購、倉儲、配送、信息和金融服務等供應鏈集成服務,提高生產、流通資源的配置效率。建設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和田頭市場倉儲保鮮設施,支持各地申建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加強智慧物流園區、數字倉庫建設,推廣智慧物流組織模式創新,推動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構建“數字驅動、協同共享”的智慧物流生態。鼓勵引導物流包裝綠色轉型,推廣套用標準化物流共用設施設備,加快推進物流企業節能減排。到2025年,全區物流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
3.科技服務業。
圍繞九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最佳化整合和布局建設一批創新載體,開展新產品開發與設計、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等創新創業活動。完善自治區、市、縣三級技術轉移網路,鼓勵園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科技成果孵化載體和展示交易平台。建設一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通用性或行業性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平台,提供成果轉移轉化、技術集成、工程化開發、中試生產線等服務。組建寧夏技術轉移研究院,培育一批人才智力密集、服務專業規範、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科技中介示範機構。引導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在寧設立技術轉移機構,支持區內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設立技術轉移部門,支持有條件的科技服務機構創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建設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培育專業化技術經理人隊伍,建立健全技術經理人制度,將技術經理人納入專業技術職稱系列。到2025年,全區技術契約成交額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0.79%,“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年均增速達到17%。
4.電子商務。
加快建設中國(銀川)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企業在境外設立海外倉、海外展示中心等海外分銷體系。推進示範效應明顯、產業輻射帶動強的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積極申報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實施“數商興農”行動,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改造15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成10個名特優農產品展銷中心(基地),打造10個以上縣域農產品電商公共品牌,持續推動農產品上網,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完善城鄉配送網路,促進電商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基本實現快遞村村通。鼓勵優勢特色產業領軍企業上雲上平台,打通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倉儲物流、推廣行銷、品牌培育等電商全渠道供應鏈。引導電商平台、供應鏈核心企業以數據賦能生產企業,增強生產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捕捉能力、快速回響能力和敏捷調整能力。培育壯大特色電商主體,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新業態。到2025年,電子商務網路零售額達到350億元以上。
5.會展業。
堅持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信息化、品牌化導向,發展高端會展經濟,形成以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為引領、現有優質展會為主體、重點產業展會為支撐的品牌會展經濟。全面提升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功能,創新“實體展+線上展”模式,建設雲上展廳;建立會展業大數據中心,大力引進知名會展策劃、主辦、服務企業;支持銀川建設現代化大型智慧型會展綜合體,改造提升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市會展設施。圍繞優勢產業發展,做大做強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國際葡萄酒大賽、枸杞產業博覽會、現代農業科技博覽會、銀川(國際)奶業暨農牧機械展覽會、中衛雲天大會、固原冷涼蔬菜節等會展品牌,爭取創辦中國肉類產業博覽會等展會活動,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國際知名度的品牌展會和高端會議。
6.人力資源服務。
圍繞服務先行區建設,聚焦先進制造業、九大重點產業、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提供精準專業人力資源服務。積極開展人力資源跨界合作,鼓勵人才測評、高級人才尋訪等高人力資本、高技術、高附加值業態發展。依託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園區,建設一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引進一批高水平中介服務機構,搭建人力資源服務交流對接、合作發展平台。推進“網際網路+”人力資源服務,加強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招聘、培訓、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勞務派遣等業態提質增效。加大政府購買人力資源服務力度,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有序承接政府轉移的人才引進、人才流動、人才服務等項目。健全產教融合機制,推進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培養急需緊缺的技能型、工匠型、實用型人才,加快建設與區域經濟和產業轉型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加強高級經營管理人員研修培訓,培養一批人力資源服務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7.節能環保服務。
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鼓勵發展碳資產管理、碳排放交易、技術產品認證和推廣等減碳服務,規範發展環境監測和污染檢測、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評價、資源循環利用等環保服務,培育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環境風險與損害評價、環境信用評價、綠色認證、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理賠等新興服務。以高耗能行業企業為重點,大力推行契約能源管理,發展節能診斷、能耗線上監測、節能低碳認證等節能服務。圍繞建設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培育發展節水技術推廣、水資源評價論證、契約節水管理、管網漏損管控、水效領跑和節水認證等服務。建立排污權抵押貸款、租賃機制,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
(二)提質升級生活性服務業。
順應城鄉居民生活方式轉變和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豐富生活性服務供給,改善服務體驗,培育和挖掘服務消費新增長點,加快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升級。
1.文化旅遊業。
發揮寧夏入選多條黃河主題國家旅遊線路優勢,加快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研學旅行、康養旅遊、休閒度假等新業態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和紅色文化內涵,加快建設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黃河文化重要地標。培育科技型、創新型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支持發展文創設計、演藝娛樂、影視動漫、數字展館等新業態,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為載體,改造提升沙坡頭、沙湖、水洞溝、六盤山紅軍長征旅遊區、青銅峽黃河大峽谷等景區基礎設施,推進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智慧化轉型升級,豐富產品業態和文化內涵,打響黃河文化、星星故鄉、酒莊休閒、紅色主題、動感體驗、長城遺址等特色文化旅遊品牌,打造大西北旅遊目的地、中轉站和國際旅遊目的地。到2025年,國家5A級和4A級旅遊景區分別達到7家和30家以上,爭取全區遊客接待量突破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
2.健康服務業。
圍繞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和全民健康素質水平提升需求,重點發展健康醫療、健康養老、健康保險、健康管理、體育服務等。依託“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區建設,建設全區統一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一體化套用服務平台,建成運營健康大數據研究院,引進推廣可穿戴健康監測、自助式健康檢測、智慧型養老監護等數據套用設備。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開展治未病、養生、康復等多元化服務。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新模式,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積極發展健康保險服務,鼓勵保險機構提供與商業健康保險相結合的健康管理服務。鼓勵社會資本興辦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醫養結合機構,建設一批“醫、護、養、學、研”特色康體養生服務項目,推進健康服務與旅遊、文化、休閒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完善體育場館、運動訓練基地、市民休閒公園、全民健身設施,大力發展集體育賽事、健身指導、技能培訓、服務諮詢等融合互通的體育產業新業態。
3.商貿流通業。
加快內外市場、城鄉區域、線上線下融合,推動區域商業多元化、差異化發展,打造地域特色突出、商旅融合發展的大西北特色商貿中心。充分發揮中心商圈引領帶動作用,不斷豐富拓展、挖掘提升各地各級中心商圈功能。推進特色街區改造提升,建設10個以上以特色美食、藝術文化、人文旅遊、休閒娛樂為主題的特色商業街,培育10個以上集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小劇場、文化娛樂等多種業態的特色文化旅遊街區。加快專業市場建設,培育一批交易過100億的大型批發市場、交易過50億的中型批發市場、交易過10億的區域批發市場,引進建設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西北全球消費品批零中心和西北酒水批零中心。鼓勵傳統百貨店、大型體育場館、閒置工業廠區改造為商業綜合體、消費體驗中心、休閒娛樂中心等新型商貿載體,引導實體商貿企業向場景化、體驗式、互動性、綜合性消費場所轉型。加快社區商業中心建設,持續完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發展首店經濟、小店經濟、夜間經濟等,滿足市民多元化消費需求。鼓勵連鎖經營企業開設鄉村便民連鎖經營網點,培育鄉鎮商貿中心。支持商貿流通企業整合上下遊資源,建立供應鏈服務平台,帶動產供銷協同發展。
4.居民和家庭服務業。
圍繞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立供給充分、服務便捷、管理規範、惠及城鄉的居民和家庭服務體系。建設家政服務產業園,搭建家庭公共服務平台,重點發展保潔、母嬰護理、養老托育、康養護理、家電維修等家政服務,推動家政服務與智慧社區、養老撫育等融合發展。鼓勵居民和家庭服務業跨界、協同發展,打造“家院一體”微機構,實現“一站式”服務。建設居民和家庭服務社區工作站,發展健康醫療、幼兒教育、生活服務等社區服務模式,拓展“雲社區、微生活”等新興社區服務模式,逐步發展面向鄉村尤其是中心集鎮的居民和家庭服務。支持家政服務企業品牌化、連鎖化、標準化發展。推進行業誠信建設,健全失信懲戒和守信褒揚機制;強化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升,每年培訓家政服務人員2500人次,推進持證上崗,完善技能水平與薪酬掛鈎制度。
5.教育培訓服務業。
圍繞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社會教育需求,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高等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創新發展興趣培訓、特殊教育,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深化“網際網路+教育”創新融合套用,鼓勵開發數字教育資源,發展線上教育和遠程培訓,實現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充分運用區內外高校優勢資源,加快培養九大重點產業等領域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提升教育服務先行區建設能力。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縣、鄉(街道)、村(社區)三級辦學網路,為社區民眾提供人文藝術、科學技術、幼兒教育、養老保健、生活休閒等興趣培訓。建設鄉鎮(街道)老年人學習場所,拓展老年教育服務功能。推進特殊教育向學前和高中階段教育延伸,保障殘疾兒童接受康教一體教育。
6.房地產業。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順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以市場為主導,因城施策,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更好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鼓勵發展房地產規劃設計、建材家居、家裝等服務,規範發展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物業服務企業行為,提升行業精細化管理水平。鼓勵發展文化旅遊地產、健康養老地產等新業態,推進智慧住宅、智慧型家居和智慧型社區建設,加快完善寧夏“網際網路+智慧房產服務平台”,統一全區業務標準,整合行業信息,提升服務效能。引入專業化的生活設計和物業服務機構,推動高質量全流程改造和智慧化社區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培育“多元化業態服務”新模式。探索建立適應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機制,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90%左右。
(三)培育壯大新興服務業。
圍繞提供高附加值、滿足高層次和多樣化需求,深化細化社會分工,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培育服務業新動能,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1.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推動創建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育成中心、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特色軟體基地,支持建設軟體開源社區和工業網際網路體驗中心,打造軟體產業創新生態。推進政務、交通、水利等領域軟體開發和利用,鼓勵本地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協同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創新產品。完善信息服務網路,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5G網路。建設運營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擴容升級寧夏西部雲基地和智慧銀川大數據中心,培育雲算力服務、數據流通、數據套用等延伸產業,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
2.檢驗檢測認證。
圍繞新材料、現代裝備、電子信息、農副產品等重點產業發展需求,構建涵蓋產品質量、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檢驗檢測認證產業體系。建設一批融合檢驗檢測、分析試驗、標準研製、技術研發、培訓諮詢等功能於一體的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台,鼓勵和推動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台與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等聯建共用,最大限度實現檢測設備、試驗場地、檢驗技術等資源共享。支持籌建國家葡萄酒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寧夏)、國家枸杞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寧夏)。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為企業提供分析、測試、檢驗、計量、標準化等全鏈條服務的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管理機構、企業等建設技術標準研究創新基地。
3.商務諮詢服務。
圍繞提升高端商務對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服務能力,積極發展資產評估、會計、審計、稅務、勘察設計、法律服務、信用中介和工程諮詢等專業諮詢服務,提升商務諮詢服務專業化、規模化、網路化水平。大力發展樓宇經濟,重點培育一批金融樓、商務樓、專業服務樓、信息產業樓等總部樓宇。依託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大型供應鏈企業、貿易集成商、平台型貿易服務企業等來寧設立區域總部、功能總部,支持銀川建設總部經濟集聚區、高端商務區。積極發展廣告及品牌策劃、行銷、工程諮詢等商務服務業,鼓勵具備條件的製造業企業轉型開展設備維護、修理和運營一體化服務,發展第三方維護維修服務。
4.智慧財產權服務。
以提高智慧財產權服務和運用水平為核心,不斷完善智慧財產權服務載體,推動智慧財產權服務高端化、專業化發展。加快市場化信息服務平台和運營機構建設,促進智慧財產權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諮詢、培訓等各類服務機構集聚發展。建設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台和著作權登記平台,提高政策諮詢、專利分析、預警、導航和戰略指導能力。發揮智慧財產權專業機構的服務作用,引導企業增強智慧財產權創造、挖掘、保護、運用能力,推動設立區域智慧財產權法院。重視高價值專利挖掘和合理布局,利用專利導航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充分套用人工智慧、區塊鏈、數位化等技術提升智慧財產權服務水平。
5.服務外包。
發揮現有技術轉移中心作用,建立科技創新發展平台,承接國內外技術轉移等服務外包業務,大力發展特色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數位化套用等服務外包。加快服務外包數位化轉型,大力發展眾包、雲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探索開展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呼叫中心等外包業務。依託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等重大展會,建設數位化製造、網際網路金融等功能性平台,發展信息技術、軟體開發等產業離岸服務外包。開展服務外包示範園區(基地)創建工作,支持銀川市申建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
五、重點工程
(一)數字賦能工程。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深度套用,鼓勵傳統服務企業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進行全鏈條、全方位的塑造與重構。拓展數位技術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套用,加快現代物流、商務、供銷、金融、科技諮詢等領域數位化建設,推進組織形式、商業模式、管理方式創新。推動信息技術賦能生活性服務業,促進全域旅遊、健康養老、文體娛樂、商貿流通等數位化、個性化、多樣化發展,提升服務消費可及性。以“智慧型+”融合套用為重點,圍繞就業、養老、社保、交通等領域,拓展互動體驗、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套用場景,構建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數智化套用體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智慧政務、智慧社區、智慧環保、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等民生服務。
(二)集聚發展工程。
加快把各類服務業集聚區、集中區、功能區打造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新高地、城市服務功能新載體、經濟持續增長新動力。推進自治區服務業集聚區特色化、規模化發展,支持各地立足服務業發展基礎,積極創建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爭創自治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推動各類生產要素向集聚區集中。鼓勵各類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研發設計、信息、物流、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增強對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整合最佳化現有服務業集聚區,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增強要素集聚能力。充分發揮商品市場在流通中的樞紐節點作用,促進市場區隔和划行歸市,加快培育建設專業特色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商品交易市場群。
(三)融合促進工程。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鼓勵原材料、消費品工業、裝備製造等行業大型企業向創意孵化、研發設計、成果轉化等前端服務環節延伸,向售後服務、產品回收利用等後端增值服務拓展。鼓勵服務業企業向製造領域拓展業務範圍,打造柔性化製造、智慧工廠等智慧型化生產體系,實現服務產品化。加快發展農村服務業,引導農業生產向生產、服務一體化轉型,發展鄉村旅遊、健康養老、科普教育、文化創意、農村電商、冷鏈物流等業態。推動服務業內部融合發展,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服務業實體經濟的相互滲透、深度融合及裂變,實現價值再造。
(四)消費擴容工程。
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新供給,提升消費滿意度,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持續完善以中心商圈、商業特色街、大型商場、社區(鄉村)商業中心為支撐的多層次消費設施體系建設,打造數位化消費生態,推進吃住行游購娛線上線下融合消費雙向提速。加快發展城市消費、農村消費、信息消費、品牌消費、服務消費、綠色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微套用、微產品、微電影、直播帶貨、微商等微經濟,打造一批網紅打卡餐飲、旅遊等直播基地。深化放心消費建設,建設一批放心商圈、放心街區、放心商店。加快建設銀川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推動建設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特色消費城市,擴大中高端品牌和服務消費供給。
(五)品牌提升工程。
引導服務業企業走品牌化發展之路,著力打造有特色、有優勢的區域品牌、產品品牌、服務品牌,提升“寧夏服務”美譽度。持續開展“寧夏老字號”“寧夏優品”等品牌宣傳推廣和評選活動,形成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範圍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擴大商標註冊量,培育高知名度商標。建立和完善市場主導、顧客滿意、行業自律、政府監督的品牌評價、發布機制。完善品牌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品牌保護體系。打擊侵犯商標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
(六)標準引領工程。
順應消費結構升級換代、消費需求多元化發展趨勢,圍繞文化旅遊、信息技術、檢驗檢測、商貿、物流、養老、家政等生活性、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制定具有寧夏特色優勢的服務業標準,構建政府主導和市場自主制定相結合、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現代服務業標準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促進標準實施套用,鼓勵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標準化套用,推動企業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全面實施。鼓勵標準制定專業機構對企業公開的標準開展評估、評價。
(七)企業培育工程。
加大服務業企業培育力度,著力發展一批綜合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社會信用好的領航型企業、小巨人型企業、龍頭型企業、平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推進工業企業主輔分離,引導工業企業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業務,最佳化資源配置,細化專業分工,面向行業社會提供生產性服務。聚焦批零住餐、文化旅遊、交通運輸等行業,加快推進企業數位化改造和轉型升級,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圍繞科技研發、檢驗檢測、信息服務、節能環保等高技術服務業,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力和競爭力強的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聚焦服務業細分市場,扶持一批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企業。支持大中小微型企業分工協作、上下游配套、融通發展。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規劃實施機制。
建立健全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級政府實施規劃的工作推進機制。各部門要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做好行業專項規劃編制實施和配套措施完善工作,抓好規劃落地。各市、縣(區)要進一步健全服務業工作機制,凝聚合力、統籌推進,將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納入年度計畫指標體系,有力有序推進實施,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二)完善規劃政策保障。
加強各類政策的統籌協調,用足用好國家和自治區政策,打好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產業、投資、價格、人才等政策組合拳,發揮疊加效應,提升政策精準性、協同性和落地性。統籌服務業各行業專項資金,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發展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根據巨觀環境變化和發展實際需要,加強政策研究儲備,增強政策調控能力,確保規劃有效實施。
(三)放寬行業準入限制。
嚴格落實“非禁即入”“競爭中性”,破除服務業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服務業市場環境。放寬對市場主體投資經營活動的資質、股比、註冊資金、從業人員、營業場所、經營範圍等要求,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更多的服務業領域,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服務業中的比重。
(四)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
進一步取消和調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審批項目,合理區分教育、醫療、文化、科技、體育等行業中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業務,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動由政府單一提供、直接提供的方式,轉變為政府與社會化提供相結合的方式。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維護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環境。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
(五)強化統計監測服務。
進一步明確統計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職責,完善符合服務業發展和工作需要的新型統計制度,探索建立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健全信息發布制度。加強服務業企業(單位)入規上限、重點行業和重點地方服務業統計工作,形成政府統計和行業統計互為補充的服務業統計調查體系。
(六)加強規劃實施監督。
完善規劃實施監督機制,著力推進規劃實施信息公開制度。建立規劃實施的公眾參與和民主監督機制,健全政府與企業、社會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學會等社會力量專業化監督作用和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主動接受全社會監督,形成全社會合力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政策解讀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現對《規劃》解讀如下:一、編制思路
《寧夏回族自治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全區服務業發展第三個五年規劃,是指導“十四五”期間全區服務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質效提升的綱領性檔案。《規劃》堅持傳承創新並重,既一以貫之堅持實踐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基本思路、經驗做法和制度基礎,保持服務業發展連續性,又與時俱進創新拓展發展理念、發展路徑和發展模式,在新的起點上提出“十四五”時期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思路、新任務、新舉措,持續推進服務業總量擴大、結構最佳化、業態創新、品質提升,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求新求變,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規劃》對標對表自治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化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發展、大力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要求和《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提出的“大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價值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多樣化、高品質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做大規模、做優結構、做高層次”的要求,突出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突出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突出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重點圍繞催生新產業、創造新需求、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塑供應鏈,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服務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舉措。
二是立足實際,準確把握“十四五”發展階段性特徵。《規劃》堅持把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實踐要求與寧夏處在工業化中前期、城市化拓展期、信息化初創期的階段性發展特徵和區域性特點結合起來,從寧夏服務業發展的基礎、特色、潛力出發,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聚焦建設供需高效適配的服務供給新體系,從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總體布局、重點工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對“十四五”時期服務業發展進行了總體性謀劃、系統性部署和具體化安排。
三是科學合理,更加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在著力提高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六個有”,即有方向、有目標、有重點、有舉措、有抓手、有布局。在目標設定上,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縮短差距的原則,對總體目標、行業目標等進行深入調研、科學測算,盡力做到既適度超前、又通過努力能夠實現。在任務安排上,著力找準巨觀與微觀、整體和局部的平衡點,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努力做到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籌。在政策舉措上,對每個行業均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重點項目,同時立足全區服務業發展需要攻克的重點方向,提出重大工程、重點行動、保障措施等具體抓手,確保規劃務實管用、落地見效。
二、《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包括6個部分,分別為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規劃背景”,主要回顧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區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十四五”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存在的問題短板。
第二部分“總體要求”,主要闡述“十四五”時期我區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明確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點指標。其中,重點指標主要圍繞服務業帶動經濟成長、創造稅收、吸納就業等,提出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對全區經濟成長貢獻率、服務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占全區稅收比重、占全區就業人數比重6個指標。
第三部分“空間布局”,按照“產城同步、融合發展、集聚發展”的理念,明確了“一帶集聚、一高引領、五區聯動、多點支撐”的服務業發展布局。其中,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帶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商貿帶”“高效物流帶”“文化旅遊帶”;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提出銀川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競爭力;區域服務經濟中心提出建設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和寧東基地等區域服務經濟中心,打造全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節點性樞紐;現代服務業發展支點提出培育壯大一批服務業功能區、集聚區、特色小城鎮和服務平台,形成服務業發展新支點。
第四部分“重點任務”,從增容擴量生產性服務業、提質升級生活性服務業、培育壯大新興服務業三個方面,提出18個重點行業發展任務。其中,生產性服務業以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市場化、專業化、集聚化發展,促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電子商務、會展業、人力資源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7個行業;生活性服務業順應城鄉居民生活方式轉變和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豐富供給,培育和挖掘服務消費新增長點,加快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升級,重點發展文化旅遊、健康服務、商貿流通、居民和家庭服務、教育培訓等6個行業;新興服務業圍繞提供高附加值、滿足高層次和多樣化需求,深化細化社會分工,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培育服務業新動能,重點發展軟體和信息技術、檢驗檢測認證、商務諮詢、智慧財產權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等5個行業。
第五部分“重點工程”,立足我區服務業發展需要攻克的重點方向,提出數字賦能、集聚發展、融合促進、消費擴容、品牌提升、標準引領、企業培育七大工程,謀劃安排35項具體行動。其中,數字賦能工程包含數位化轉型、數位化場景套用、數字貿易提升等7項行動;集聚發展工程包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培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創建、專業市場最佳化升級等6項行動;融合促進工程包含服務業與製造業、農業、服務業內部融合發展3項行動;消費擴容工程包含城市消費提升、農村消費擴大、信息消費促進等8項行動;品牌提升工程包含區域品牌、產品品牌、服務品牌創建3項行動;標準引領工程包含生活性服務標準提質、生產性服務標準提升、試點示範引領3項行動;企業培育工程包含億元以上企業培育、平台型企業培育、主輔分離等5項行動。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圍繞確保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提出建立規劃實施機制、完善規劃政策保障、放寬行業準入限制、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強化統計監測服務、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六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