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信息通信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寧夏回族自治區信息通信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回族自治區信息通信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發布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布通知,規劃全文,

發布通知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信息通信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寧政辦發〔2021〕103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寧夏回族自治區信息通信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組織實施。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2月27日

規劃全文

寧夏回族自治區信息通信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信息通信業是構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提供網路和信息服務,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為指導未來五年全區信息通信業發展,拓展數位化發展空間,夯實高質量發展數字基礎,助力美麗新寧夏建設,依據國家《“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1.行業整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行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十三五”期間,信息通信行業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全區電信業務總量達89.3億元;電信業務收入規模累計達314億元,較“十二五”期間增長11.4%;全區信息通信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108.3億元。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數據及網際網路業務持續快速增長,非話音業務收入占比由“十二五”末的65%提升到91%。
電信業務普及水平穩步提升。截至“十三五”末,全區行動電話用戶規模達839.2萬戶,較“十二五”末增長27%,行動電話普及率120部/百人,其中4G用戶數達692萬戶,較“十二五”末增長179.5%;5G商用正式啟動,5G套餐用戶數達177.9萬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快速增長,總數達712.7萬,手機上網用戶比重達84.8%。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283.6萬戶,較“十二五”末增長229.4%,固定寬頻家庭普及率達120.6部/百戶。
網路提速降費惠及民生。加快百兆寬頻普及和千兆寬頻試點,高速率用戶遷移進程加快,截至“十三五”末,全區100Mbps及以上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占比達97.3%,居全國第三位,1000Mbps及以上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0.8萬戶;寬頻用戶月戶均速率達137.1Mbps。流量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寧夏月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達16.8G,居全國第四位。網路降費方面,截至“十三五”末,移動流量資費水平2.4元/G,較“十二五”末下降96.1%。
電信普遍服務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十三五”期間,完成兩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累計投資16.48億元,獲得國家補助資金2.92億元。兩批項目共完成1336個行政村通光纖和2197個4G基站建設,全區所有行政村實現光纖寬頻網路和4G網路全覆蓋,農村地區寬頻平均速率達50Mbps以上,4G網路平均速率達12Mbps以上,農村寬頻用戶普及率達73%。深入推進網路扶貧,出台貧困戶專屬套餐“扶貧通”,服務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1萬貧困民眾讓利3300萬元。
共建共享深入推進。積極貫徹落實共建共享相關要求,強化集約統籌建設和存量資源共享。“十三五”期間,全區共建鐵塔4939座,共享鐵塔6884座;共建桿路182公里,共享桿路469.65公里;共建管道45公里,共享管道88.18公里;新建站址共享率達56.5%,節約通信用地370多畝。節約投資17億元,實現資源整合復用、節能減排的目標。
2.信息通信網路持續演進升級。
網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截至“十三五”末,全區移動通信基站達5.3萬個,較“十二五”末增長111.3%;4G基站達3.45萬個,4G網路實現城鄉全覆蓋;建設5G基站4082個,基本實現全區主城區和重點場所的5G網路覆蓋;逐步開始對2G/3G基站清頻退網。網際網路寬頻接入連線埠規模大幅增長,連線埠數達550萬個,較“十二五”末增長177%;FTTH/O連線埠數達543.2萬個,占網際網路寬頻接入連線埠的比重從“十二五”末的77.4%提升至98.8%,實現光纖網路全覆蓋。
骨幹網持續最佳化升級。骨幹網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截至“十三五”末,全區光纜線路總長度達26.9萬公里,是“十二五”末的2.4倍;網際網路出省頻寬達4.44Tbps,是“十二五”末的8倍;LTE網路、固定網路、遞歸域名解析伺服器等全面完成IPv6升級改造,IPv6網路質量和服務能力持續最佳化,端到端貫通能力不斷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在寧夏中衛市開展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中衛成為繼杭州、深圳後全國第三個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城市。
大數據中心快速發展。截至“十三五”末,亞馬遜、美利雲、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大腦、創客超算6個數據中心已建成投運,中國電信一期、亞馬遜二期、美利雲二期、炫我科技一期、愛特雲翔一期等數據中心正在加快建設。深入推進數據中心綠色化建設,推廣綠色節能技術,降低運行成本,數據中心機房面積達25萬平方米,伺服器總裝機能力達50萬台,上架率超過60%。大數據中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數據中心用戶涵蓋政府及奇虎360、浪潮、美團等企業。
物聯網和感知設施快速普及。移動物聯網由2G/3G網路加速向4G/5G/窄帶物聯網(NB-IoT)網路遷移,截至“十三五”末,全區共建成NB-IoT網路基站4685個,實現NB-IoT網路全區覆蓋,覆蓋水平居全國前列。物聯網感知設施在水、電、天然氣類抄表及畜牧業、農業等生產生活場景開展部署套用,移動物聯網終端連線數達111.8萬個,是“十二五”末的3倍。
3.改革和監管成效進一步顯現。
行業改革大步推進。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完善辦事指南、簡化企業申報資料、推廣電子證明材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申請材料縮減一半,審批時長縮短三分之二。積極推動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業務市場,區內民營資本經營電信業務企業達99家。三網融合工作持續穩步推進,廣電、電信業務雙向進入成果顯著,全區IPTV用戶達232.8萬戶,廣電網路公司發展固定寬頻用戶達18.7萬戶。全面實現“攜號轉網”,累計攜轉用戶達3.69萬戶。
行業監管成效良好。完善事中監測和事後評價體系,拓展“雙隨機、一公開”,落實電信業務經營信息年報和公示制度,建立信用信息套用及聯合獎懲機制,實施全流程信用監管。積極開展行風糾風檢查,深入推進垃圾簡訊、騷擾電話治理,加強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和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持續推進校園電信業務市場整頓和商務樓宇寬頻接入市場聯合整治行動,不斷提升用戶投訴處理及時率和滿意度。全面落實防範網路詐欺和電話實名制、網站實名制工作要求,電信用戶實名率達99.5%,網站備案率達100%。
4.網路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網路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增強。拓展創新技術手段,建成“寧夏移動網際網路移動應用程式(APP)安全監測監管平台”,提升APP監管能力;建設“寧夏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提升工業網際網路檢測預警和處置能力。組織企業開展網路安全應急演練,做好網路安全威脅治理,累計甄別疑似違法違規網站3.9萬個,配合相關單位治理涉黃涉賭、涉嫌詐欺等違法違規網站286個。開展網際網路網站安全、網路數據安全和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專項整治工作,完成全區1.1萬個網站備案信息核查、251個備案網站安全漏洞監測、24款本地開發套用APP的技術檢測,提升全區網站和APP總體安全水平,有效淨化網際網路網路空間環境。
應急通信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制定《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共網際網路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網路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流程。建設“寧夏應急處突信息精準定向發布平台”,為全區應急管理、應急處突等工作提供精準定向服務。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對全區黨政機關、定點醫院、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進行全方位通信保障,保障各類專線6萬條,累計傳送公益簡訊、重點提示簡訊30億條,組織基礎電信企業開發5G雲會議視頻指揮系統、5G雲視頻會診系統等套用,為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疫情防控調度、信息發布、助力專家開展遠程確診病例醫療會診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5.融合賦能各領域發展作用初顯。加快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與工業、農業、醫療、教育等行業的融合,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建成寧夏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與寧東基地及寧煤集團、國網寧夏電力公司等相關企業對接,開展企業內外網改造,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農業物聯網套用示範基地已覆蓋17個縣區,賀蘭、中寧、青銅峽入選國家“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推動醫療機構上雲、建設醫療衛生專網,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多項“5G+智慧醫療”試點套用。助力“網際網路+教育”示範區建設,完成超過2000所學校寬頻接入能力建設,全區中國小光纖網路實現全覆蓋。
全區信息通信業“十三五”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一是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無法完全滿足新基建和數位化社會需求,還需加快網路和數據設施部署。二是基礎電信企業網路轉型、雲網融合深度不足,面向分行業多場景套用的靈活、高效、可定製網路支撐能力仍存在短板。三是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套用程度還不夠,技術和數據等要素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產業創新生態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行業監管水平需持續創新,與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適應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五是網路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亟需增強,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無處不在的安全風險。
(二)面臨的形勢。“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全面邁向網路強國、製造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五年,也是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關鍵五年。寧夏信息通信業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著新一輪的技術疊代和融合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統籌發展、管理、安全的更高挑戰。寧夏信息通信業需要繼續發揮引領和支撐關鍵作用,全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為寧夏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多重戰略機遇疊加,行業發展外部空間廣闊。寧夏作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信息網路是連線世界最便捷最高效的紐帶,信息通信業是落實網路強國戰略,支撐數字中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是落實發展戰略、推進各領域發展的關鍵引領和支撐。“十四五”期間,信息通信業應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機遇,增強創新和融合引領能力,加快轉型發展,圍繞數位化生產、數位化生活和數位化治理新空間,構建具備寧夏特色的套用場景,推進典型套用試點示範,全面推動寧夏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升級。
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行業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疊加融合發展,觸發巨大的套用創新和商業突破。隨著5G標準不斷成熟,以高頻寬、低時延、高可靠性的連線優勢,融合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正在加速構建雲、管、邊、端協同的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體系,面向數據要素的感知、傳輸、存儲、計算、套用等整體數字能力大幅提升,5G/千兆光網+AICDE(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融合創新套用場景不斷落地。“十四五”期間,寧夏信息通信業需要全面推進5G、千兆光纖等通信網路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數據中心、雲計算等數據設施發展,同步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夯實自治區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不斷創新各類業務產品,滿足需求、引領消費。
數位化治理深入推進,行業監管面臨新的發展要求。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融合創新,將深度賦能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升級,行業邊界日趨模糊,基於技術、業務和網路進行分類的傳統監管模式面臨較大挑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行業監管體制機制創新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目前,依託傳統電信監管力量履行網際網路行業管理,在技術業務快速變革、屬地化管理需求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體系不完善、隊伍力量不足、技術手段有待提高等問題日益突出。“十四五”期間,寧夏信息通信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新技術新業務套用的研究,加強監管手段建設,加快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監管能力。
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網路信息安全挑戰日益嚴峻。隨著網路安全與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國際競合博弈深度交織,網路空間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網路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多變。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融合進程的加快以及智慧型化設備的創新和快速普及,工業控制系統、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隱患日漸凸顯。後疫情時代現實和數字世界相融共生,線上辦公、線上教育等線上生產生活方式日趨成為主流,網路攻擊、安全漏洞等網路安全風險進一步向現實世界滲透,網路安全成為事關經濟社會穩定、生產安全、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問題。大規模跨境服務和數據流動導致數據和用戶隱私保護問題日益突出,影響範圍和危害程度前所未有,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任重道遠。“十四五”期間,寧夏信息通信業需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國內外網路安全形勢,敏銳識別防範網路安全攻擊,系統謀劃網路安全保障工作,加強網路安全能力建設,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網路安全風險,不斷提升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歷次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信息通信業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強化底線思維,加速建設5G、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著力構建與全區經濟發展和民眾生產生活相適應的試點示範套用場景,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同步統籌推進行業監管和網路安全體系建設,為新時期“數字寧夏”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信息通信保障,引領和支撐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統籌布局。充分發揮規劃巨觀性、戰略性、前瞻性作用,完善規劃布局,引導信息通信業發展方向。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協同,統籌推進區域、城鄉、行業間發展,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鴻溝”,系統推進信息通信業平穩健康發展。
場景驅動,建用協同。聚焦寧夏特色產業發展,培育重點套用場景,做好試點示範,強化引領帶動作用。拓展成熟技術、成熟場景覆蓋面,形成建用並舉、以用促建的良好生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創新監管,協同共治。創新業務監管手段,研究和探索適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業務監管舉措,有效提升市場監管效能。主動適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經濟社會各領域相互融合的發展趨勢,逐步建立多方參與、協同治理的協同監管機制。
安全可控,多維防護。強化部門協作和政企合作,推進安全技術、能力和信息共享,構建安全風險聯防聯控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為應對應急突發事件,建立應急通信保障聯動支援和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各應急處置部門指揮系統的互聯互通和聯動回響。
(三)發展目標。到“十四五”末,全區信息通信行業發展整體水平適度超前於經濟發展在全國的排名,信息通信行業整體規模進一步壯大,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互聯、泛在感知、智慧型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新服務新業態蓬勃發展,賦能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升級能力全面提高,行業監管和服務能力實現躍升,網路安全和應急通信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有力支撐新時期“數字寧夏”建設。
網路設施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建成5G基站3萬座,基本形成熱點地區多網並存、農村地區一網托底的5G網路覆蓋格局,千兆光纖網路實現城鄉基本覆蓋。建成寧夏(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網際網路網路性能和服務能力顯著改善,省際出口頻寬達15Tbps。IPv6流量規模大幅提升,行動網路IPv6流量占比達70%。低中高速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全面形成,移動物聯網終端連線數達1000萬個。
數據設施服務能力領跑西部。建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寧夏中衛)節點,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形成綠色低碳、雲邊協同、算網融合的多層次算力設施體系,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72萬架,數據設施服務能力領跑西部省份,成為服務全國的西部算力高地。
新技術賦能各領域不斷深入。5G、人工智慧與工業、農業、文旅、教育、醫療、生態、社會治理等領域融合不斷深入,打造5G重點行業套用場景50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充分發揮作用,助力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套用鏈、數據鏈和價值鏈,標識註冊量達2000萬。
行業監管和服務能力實現躍升。“以網管網、全網聯動”能力基本形成,行業監管手段全面增強,行業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新型行業監管體系初步建立。用戶權益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用戶權益保障通道暢通、回響及時,網際網路和電信用戶權益保障有力有效。
網路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面向新型基礎設施的融合安全保障能力初步具備,網路和數據安全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跨部門、跨領域的一體化協同應急通信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表1  “十四五”寧夏信息通信行業發展主要指標
類別
序號
指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
屬性
總體
規模
1
電信業務總量(2019年不變單價)
億元
89.3
650
預期性
2
信息通信業累計收入
億元
314
320
預期性
3
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累計投資
億元
110
125
預期性
基礎
設施
4
5G基站數
萬個
0.4
3
預期性
5
10-GPON及以上連線埠占比
%
15
50
預期性
6
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
萬架
3
72
預期性
7
網際網路省際出口頻寬
Tbps
4.4
15
預期性
8
行動網路IPv6流量占比
%
8
70
預期性
套用
普及
9
5G用戶普及率
%
56
預期性
10
千兆寬頻用戶數
萬戶
0.8
50
預期性
11
月戶均移動數據流量
G
16.8
50
預期性
12
移動物聯網終端連線數
萬個
111.8
1000
預期性
13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註冊量
萬個
200
2000
預期性
14
5G虛擬專網數量
200
預期性
15
5G套用場景數量
50
預期性
普惠
共享
16
行政村5G通達率
%
80
預期性
17
電信用戶綜合滿意指數
-
>82
約束性
註:帶*的為連續5年累計值。
三、發展重點
(一)夯實新基礎,超前部署新一代網路基礎設施。
1.全面推進5G網路部署。加快5G獨立組網(SA)網路規模化部署,加快打造高中低頻協同、宏微互補、室內外協同的5G精品網路,適時開展5G毫米波網路建設。拓展5G網路覆蓋範圍,加強重點場所5G網路深度覆蓋,推動重要交通線路沿線5G網路連續覆蓋。支持5G接入網共建共享,推進5G異網漫遊,逐步形成熱點地區多網並存、邊遠地區一網托底的移動通信網路格局。最佳化重點產業聚集區、廠礦等場景5G覆蓋,推廣5G虛擬專網建設。加快2G/3G網路減頻退網,統籌4G/5G網路協同發展,引導存量用戶向5G網路遷移。聚焦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等生態保護區,推進5G與低頻寬頻衛星通信協同,構建天地一體化無線覆蓋網路。
專欄1  5G網路覆蓋工程
1.建設覆蓋城鄉的5G網路。加快5G網路覆蓋,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運行高效的5G網路,5G基站數達3萬個,5G網路覆蓋水平與4G基本相當。
2.打造高質量5G網路。推進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政府機關、商業中心、交通樞紐、三甲醫院等重點區域的5G網路部署,打造5G精品網路。
3.提升旅遊景區5G覆蓋能力。加快推進六盤山景區、西夏王陵等3A以上旅遊景區的5G網路覆蓋,打造優質可靠的5G泛低空網路服務能力。
4.最佳化交通沿線5G網路覆蓋。跟蹤包銀高鐵、中蘭高鐵、寶中鐵路中寧至固原段擴能、銀昆高速太陽山至彭陽段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建設進程,爭取5G網路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對信號覆蓋薄弱的鐵路、道路沿線進行補盲,實現沿線網路信號的連續覆蓋。
5.推廣5G行業虛擬專網。推動工業企業、廠礦、園區構建5G行業虛擬專網,構建“5G+工業網際網路”“5G+智慧礦山”“5G+智慧電力巡檢”等5G示範套用場景。到2025年建設5G虛擬專網200個,5G示範套用場景超過50個。
2.加快千兆光纖網路建設。持續擴大千兆光網覆蓋範圍,加快推動萬兆無源光網路(10G-PON)設備規模部署,推進“千兆城市”試點建設,積極開展老舊住宅小區和商務樓宇接入網能力升級改造,實現全區鄉鎮及以上區域千兆光纖網路全覆蓋,農村地區按需覆蓋。完善產業園區、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千兆光纖網路覆蓋,加快千兆業務發展,推動賦能自治區九個特色產業以及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促進千兆套用融合創新。推動全光接入網向用戶側延伸,按需開展用戶側接入設備升級,滿足4K/8K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雲遊戲、全息等家庭高頻寬業務需求。鼓勵在自治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中國(銀川)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重點產業園區探索萬兆寬頻網路試點。
專欄2  千兆光網建設工程
1.“雙千兆”城市建設。開展“千兆城市”建設,在城區及重點鄉鎮區域規模化部署10G-PON設備,農村地區按需部署10G-PON設備,滿足用戶千兆接入需求。引導寬頻用戶加快向千兆光纖寬頻業務遷移。到2025年實現10G-PON寬頻接入連線埠占比達50%,千兆用戶達50萬戶。
2.“智慧家庭”集成套用示範小區建設。在全區範圍內選取5個-10個小區開展智慧家庭試點,推進有條件的農村行政村千兆光纖網路覆蓋,全面滿足家庭雲、AI家庭助手、VR/AR、雲專線、4K/8K超高清視頻等智慧家庭套用的發展。
3.最佳化骨幹網性能和效率。持續最佳化骨幹網網路架構,推進自治區骨幹網、城域網擴容升級,推進一、二級幹線和本地光纜協同規劃,適時部署200G/400G等超高速骨幹光傳輸系統,構建大頻寬、高可靠、智慧型控制的光傳輸網路。加強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網路規劃、設計、運維等環節套用,提高網路智慧型化運維和管理水平。深入推進內容分發網路(CDN)節點下沉。積極引入IPv6分段路由/以太虛擬私有網路(SRv6/EVPN)等新技術,提升骨幹網資源和流量智慧型調度水平。加快提升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推動IPv6規模化套用,持續擴大IPv6活躍用戶和網路流量規模。加快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項目建設和擴容升級,有效疏導各類接入主體網間流量,提升寧夏網際網路網路互聯互通能力。
專欄3  骨幹網最佳化工程
1.高速率光傳輸網路建設。推進自治區骨幹網、城域網擴容,升級部署200G/400G等超高速骨幹光傳輸系統,構建大頻寬、高可靠、智慧型控制的光傳輸網路,到2025年實現網際網路省際出口頻寬達15Tbps。
2.持續提升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提升IP骨幹網智慧型化水平,持續最佳化骨幹網、城域網、接入網的IPv6網路質量,推進數據中心、雲平台、CDN、用戶終端等設施的IPv6升級改造,提升行業網站和網際網路套用的IPv6濃度。到2025年全區行動網路IPv6流量占比達70%。
3.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建設。加快推動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工作,搭建交換平台及配套的安全平台,為基礎電信企業、本地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商、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數據中心/內容分發服務商、雲服務商等提供便捷的網間互聯互通服務。同步建設交換中心質量與安全監測系統,保障交換中心高質量、安全穩定運行。
4.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建設高、中、低速全系列移動物聯網網路,推動2G/3G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建立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最佳化NB-IoT網路在重點區域的深度覆蓋,滿足數據採集、無線抄表、環境監測、智慧型家居、智慧農業等低速率場景需求。提升4G(含LTE-Cat1,速率類別1的4G網路)/5G網路對物聯網套用支撐能力,滿足智慧型可穿戴設備、智慧型家居(視頻)、車載通信娛樂等中高速業務場景需求。圍繞產業數位化、治理智慧型化、生活智慧化三大方向,推動物聯網向規模化發展。
專欄4  移動物聯網全面部署工程
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向NB-IoT、LTE-Cat1和5G遷移,推動銀川市、石嘴山市加快部署移動物聯網感測設備,鼓勵銀川市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和石嘴山市“一網統管”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建設,推動物聯感知數據與公共數據、社會數據融合,賦能城市高效運行和精細化管理。到2025年全區移動物聯網終端連線數達1000萬個。
    5.提升農村網路設施水平。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農村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逐步擴大農村千兆光纖網路覆蓋範圍,推進特色小鎮、國家級農業高新區以及村委會、衛生所、學校等公益機構的千兆光纖網路升級改造。加快推動低頻5G網路向鄉鎮和農村地區延伸,構建4G與5G網路協同的農村移動寬頻網路。支持利用衛星網際網路等其他無線接入手段為偏遠地區用戶提供寬頻網路接入服務。堅持網路建設與套用並重,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創意農業、觀光農業等農村新套用新業態蓬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專欄5 電信普遍服務工程
積極爭取電信普遍服務項目落地,持續最佳化行政村4G網路覆蓋,適時推動農村人口聚居區、學校、醫療機構、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鄉村旅遊景區等重點場景5G網路建設。到2025年行政村5G網路通達率超過80%。
6.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
深化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進一步完善共建共享協調機制,深入推動5G網路及配套設施共建共享,推進各類重點場所室內分布系統及其他電信配套設施統一協調、統一進場,降低電信設施建設入場難度和成本。推動已有桿路、管道以及直埋光纜、幹線光纜、基站接入線路等傳輸資源開放共享。積極推動多功能桿柱統籌布局和共建共享,推動“多桿合一”“一桿多用”。
深入推動產業鏈節能降耗。加快現有網路老舊高耗能傳統設備退網或升級改造,強化綠色準入,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環保、安全等準入門檻,新建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全面採用節能減排新技術和設備。積極發展雲數據中心,推進虛擬化、彈性計算、海量數據存儲等關鍵技術套用,提高IT設備利用率。強化綠色設計,推廣整機櫃、模組化等先進技術,提高數據中心部署效率。推動人工智慧在網路運維中套用,精細化、智慧型化管理助力網路降本增效。
專欄6  5G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1.5G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進一步深化鐵塔、室內分布系統、桿路、管道及配套設施共建共享。深入推進電信聯通5G網路共建共享,支持廣電網路公司和移動公司開展5G網路共建共享。
2.5G多功能一體化桿塔建設。推進鐵塔基站、路燈、監控、交通指示、電力等各類桿塔資源的雙向開放共享和統籌利用,配合做好全區5G智慧燈桿標準制定和建設,為感知終端、移動基站及網路傳輸設施預留可擴展的掛載空間和管線接口。
(二)鍛造新要素,加強統籌全區大數據設施布局。
1.推動數據中心高質量發展。發揮西部雲基地自然風冷等優勢,加快基礎電信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項目建設,吸引大型數據中心落地。強化現有數據中心資源整合,依託西部雲基地和智慧銀川大數據中心,繼續推動數據中心規模化、集群化、智慧型化發展,其他各地級市以滿足本地算力需求為主,發展中型及以下邊緣數據中心,形成空間集聚、布局合理、高效智慧型的數據中心發展格局。推動企業提高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節能技術建設綠色數據中心,新建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值低於1.3。
2.構建多層次算力資源體系。以數據中心為基礎支撐,加快構建“雲、邊、超、智”多元協同、數智融合的算力體系。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寧夏)樞紐節點,繼續在中衛、銀川等數據中心集聚區建設可彈性擴展、資源靈活調度的雲計算中心,按需部署邊緣計算節點和邊緣網關。積極爭取並推進國家超算中心建設,提前規劃和布局智慧型計算中心,加速現有數據中心智慧型化升級,打造西部乃至全國算力高地,為人工智慧、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跨區域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基礎算力支撐。推動數據存儲向數據套用轉變,積極引進、承接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大數據中心或災備中心落戶寧夏,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大數據產業園和災備基地。
3.促進網路與數據中心協同。完善“內通外聯”的數據中心直連體系,構建區域級、分層次、毫秒級時延圈,實現算力資源靈活、高速、安全調配。加快建設一批長距離、高速率、跨區域網路直連通道,實現寧夏至其他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高速互聯互訪,實現區內算力資源至東部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的跨區域、大規模調度,助力“東數西算”。最佳化寧夏至西北、西南、華中方向的傳輸路由,升級與周邊省份的直達鏈路。推進區內骨幹網建設擴容,助推數據中心與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連線,促進跨網、跨企業數據互動。
專欄7 數據設施建設工程
1.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低時延通道構建。充分利用交通線路、國家電網特高壓線路、現有傳輸線路等資源建設中衛到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重點區域的直達鏈路,建設與全國其他節點集群城市的單向20ms時延網路;升級西部周邊省份的鏈路網路,打造輻射周邊省份的單向10ms時延圈;圍繞銀川、中衛核心節點實現省內數據中心直連,打造5ms省內時延圈。
2.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持續推動大型、超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重點推動中國電信寧夏分公司省級數據中心一期工程、中國聯通寧夏分公司中衛數據中心擴容工程、中國移動寧夏公司數據中心二期項目、亞馬遜中衛雲計算中心二期項目、美利雲數據中心二期項目、炫我科技數據中心一期項目、人民網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到2025年形成全國有影響力的數據中心集聚區,建設大型數據中心10個以上,伺服器機架數超過72萬架。
3.邊緣計算設施布局。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利用各地級市的匯聚機房、接入機房改造或新建中小型邊緣數據中心,承載本地邊緣計算、低時延業務,推動邊緣計算平台、邊緣網關、CDN節點向縣區下沉。
(三)拓展新業態,切實提高全流程服務供給能力。
1.推進業務融合強服務。推廣新業務、新產品和新服務模式,構造全新的數字生態體系。積極推進5G、千兆光纖+視頻、VR/AR、無人機/機器人、行業虛擬專網、軟體定義廣域網(SD-WAN)、AICDE集成等行業級產品套用成熟,構築創新產品新高地,提供差異化產品服務。聚焦各行業套用需求,構建直播與監控、智慧型識別、遠程控制、精準定位、沉浸式體驗等通用能力,在政務、交通、能源、醫療、教育、文旅等領域打造更多典型套用場景,逐步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發展模式。
2.提升數字水平強服務。提升企業全場景數位化運營水平,利用AI等技術構建自動化、智慧型化的網路運維能力。推進網路數智化轉型,實現業務開通敏捷化、服務可視化,增強數位化交付能力。深化雲網能力開放,拓展網路創新能力,加快網路產品創新和雲網產品研發疊代。構建雲網安一體安全體系架構,推進網路安全產品雲化、服務化、智慧型化。完善5G虛擬專網解決方案,推廣移動邊緣計算(MEC)等新技術,滿足行業用戶安全、可靠、低時延的需求。大力推進網際網路套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最佳化,促進教育、醫療、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的信息無障礙升級。
3.增強創新能力強服務。積極探索服務方式創新,加快賦能各領域數位化轉型。深入推動5G、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融合發展,構建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共性技術支撐平台,提供通用套用創新服務。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推進軟硬體廠商、基礎電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個人開發者構建產業生態,協同開發面向各類場景的套用產品。加強跨領域融合創新,推動基礎電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積極參與“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網際網路+教育”、智慧型工廠、智慧城市等試點示範和建設部署,培育新業務新動能。
(四)強化新賦能,全面支撐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
1.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支撐“數字孿生+生態”體系建設。結合生態立區戰略,利用低頻5G網路、物聯網、高分遙感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技術,構建覆蓋全區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網路。加強黃河和賀蘭山、六盤山、羅山“一河三山”生態監測網路建設,開展黃河水文、水質、水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地質災害等監控、監測預警、預防,全面提升生態保護智慧型化水平,築牢祖國西北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加強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海量生態監測數據分析中的套用,提升預警和分析決策效率。運用“5G+AI”技術,依託視頻監控手段建立視覺要素並進行關聯分析,構建彈性生態管理指標,將生態紅線剛性規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結合,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協同發展。
提升環境保護和監測智慧型化水平。綜合運用物聯網、無人機、高清視頻監控、量子點光譜感測等技術,加快實現城鎮、交通道路、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和工地等區域環境監測網路和污染處理管網的全覆蓋、全收集,實時採集污染排放、生產與治污設施運行狀態等數據,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採用視頻智慧型分析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實現廢氣廢水排放自動識別、動態預警、自動報警、分級推送、精確定位等,為生態環境、水利、氣象等部門提供決策支撐。加強環保數據與水利、林業、公安等政府機關以及社會機構、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的數據資源整合,實現生態環境數據交換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全區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應急處置和公共服務能力。
專欄8 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程
採用5G、AI、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鐵塔高空視頻監控和熱成像、可見光、雷射、濾光等國內先進監控手段,與水利、生態環境等部門原有低點位監控相互配合,對堤岸、灘區、水面、河道、閘口、排污口等實現3公里-5公里全方位無死角監控,實現沿河幹流、支流的河道、砂石盜採、沿線排污口、垃圾傾倒、河流沿線違法開墾等行為實時監控、動態預警、自動報警、分級推送、快速定位、及時管理。
2.促進重點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支撐工業製造數字轉型。加快構建工業網際網路良好生態,助力製造強區。圍繞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綠色食品、清潔能源等特色產業建設改造具有物理隔離特效的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高品質企業外網網路。加強基礎電信企業與工業企業合作,利用5G、時間敏感網路等新型技術升級改造企業區域網路。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推廣以虛擬專網、混合專網為主的網路建設模式,推進寧夏(吳忠)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在九個特色產業中的套用。推動標識解析與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合創新,打造鏈網協同的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面向重點行業的特色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鼓勵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加快企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雲上平台。
助力智慧農業創新發展。聚焦優質糧食、枸杞、草畜、瓜菜、釀酒葡萄等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優質糧食產業,推動物聯網、遙感監測、地理信息等技術套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全程監控、精準管理。針對枸杞、肉牛和灘羊的精準化生產需求,推動物聯網技術在枸杞小產區精細化管理、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中套用。推動物聯網感知在設施蔬菜和露地冷涼蔬菜產業中布局推廣,推進全區瓜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以酒莊基地一體化為基礎,推動區塊鏈、物聯網、標識在釀酒葡萄標準化基地、葡萄酒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廣泛套用,助力打響“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等產區品牌。
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結合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加快全區旅遊景區行動網路全覆蓋。推動文化旅遊與4G/5G、物聯網等技術融合發展,推廣“5G+智慧旅遊”特色旅遊套用,推動文化和旅遊發展實現質的提升。以智慧旅遊引領旅遊高質量發展,助力全域旅遊示範市縣提質增效。鼓勵各級公共文化服務場館“雙千兆”網路全覆蓋,鼓勵企業與文化場館合作,探索VR/AR、人機互動、全息影像等沉浸式互動體驗,發展雲直播、雲看展、雲遊覽等文旅新業態新模式。基於企業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實現“限量、預約、錯峰”旅遊。
專欄9 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工程
1.推廣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套用。支持以寧夏(吳忠)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為核心,在銀川市、石嘴山市等工業園區就近設立標識套用創新“飛地”,形成“解析在吳忠、套用在全區”的工業互聯標識套用格局。鼓勵基礎電信企業與工業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合作,開展基於標識服務的關鍵產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協同等套用創新。到2025年全區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註冊量達2000萬。
2.推動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區域網路改造。推動基礎電信企業與工業企業合作,利用5G、工業無源光網路、時間敏感網路等新型網路技術,升級改造企業區域網路,進一步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網路升級改造,在電力、石化、有色等行業打造一批“5G+工業網際網路”區域網路改造標桿企業。
3.提升園區和重點企業外網環境。結合全區產業集群培育工程,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快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吳忠金積工業園等重點園區及重點產業集群和重點企業部署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路基礎設施。到2025年全區重點工業園區基本具備千兆寬頻接入能力。
3.助力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現代化。
支撐智慧教育建設。最佳化升級寧夏教育專網,推進5G、WiFi6、IPv6規模化部署,全面提升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學校和教學點接入頻寬,推動網路萬兆到縣區、千兆入校園、百兆進班級,構建高速、便捷、綠色、安全的教育網路,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線上教育,深化普及“三個課堂”套用,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線上共享,彌合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助推“網際網路+教育”示範區建設。
助力智慧醫療建設。結合全區區域醫療中心和醫聯體建設,實現全域醫療健康信息專網接入所有村級以上醫療機構,為全區五級遠程醫療服務提供網路保障,助力“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區建設。推動全區縣級以上醫院光纖寬頻網路全面升級和5G網路深度覆蓋,運用5G切片、邊緣計算等技術為遠程醫療提供更優網路能力。不斷增強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網路接入能力,優先實現全區三甲醫院千兆光纖網路覆蓋。推進基礎電信企業與具備條件的醫院開展“5G+智慧醫療”示範,推廣5G急救車、5G+VR+MR的多機位遠程手術直播、5G遠程診斷、5G遠程監護等套用,創新“5G+智慧醫療”新模式新套用。
加快車聯網部署套用。依託高速公路ETC門架、監控等附屬設施,加快道路沿線5G網路覆蓋。推動蜂窩車聯網(C-V2X)與5G網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統籌建設,加快在主要城市道路規模化部署,探索在部分高速公路路段試點套用。配合青銀高速機場段智慧高速試點、銀川智慧型網聯汽車試點等項目,推動開展車路協同道路側基礎設施改造,推動車聯網套用,加速車聯網終端用戶滲透。
提升社會治理數位化水平。鼓勵企業參與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建設,提升政府智慧型化管理水平。鼓勵基礎電信企業與公安部門合作,建設全方位、立體化、智慧型化的社會治安防控網路,助力打造“平安寧夏”。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以數位化手段推動公共安全治理由粗放向精細、從事後應對向事前防範轉型,提升廣大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基礎電信企業與市政管理部門合作,推广部署城市感知設施,消除城市管理盲點和死角,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四)提升新監管,健全完善新時期行業管理體系。
1.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精簡審批、最佳化流程,適時推行電子證照,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強化全程網辦,推動行業管理從“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實現“寬嚴相濟”。建立信用積分機制,完善電信業務經營失信和不良名單制度,配合自治區開展社會信用體系聯合建設,實行市場主體量化評價和分級分類管理,對失信和不良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強化行業自律,規範市場接入、經營和宣傳行為,對校園電信市場、商務樓宇寬頻接入等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專項整治。進一步完善電信用戶申訴受理工作,提高行業服務質量。
2.創新技術監管手段。強化網際網路基礎管理、數據資源管理和拓展工業網際網路資源管理,推進以“5G+”“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監管轉型,研究和探索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業務監管舉措,構建“以網管網、全網聯動”的現代化技術支撐體系。針對5G時代的新業務、新服務、新業態,構建覆蓋各類電信業務經營者、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的全行業服務管理體系。加強電信業務監管平台建設,實現服務指標、服務流程、服務標準和服務滿意度等監測,完善對網站、小程式、APP及自媒體等網際網路業態的監管手段。構建覆蓋基礎電信企業、增值電信企業的全行業服務監管體系和服務質量實時監測機制。持續推進備案系統最佳化改進,推廣ICP備案用戶真實身份信息電子化核驗。
3.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健全協同治理機制,打造電信服務質量多元共治模式,定期監測電信市場服務質量。督促全行業服務理念,最佳化服務流程,以高水平信息通信服務滿足民生新期待。加強基礎電信企業、增值電信企業服務質量日常監管和監督檢查,採取暗訪體驗、問責督辦、滿意度測評等方式,進一步規範企業經營和服務行為。及時做好攜號轉網、異網漫遊等方面的投訴申訴處理,暢通用戶投訴渠道,提高客服回響速度和投訴處理效率,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推動解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等問題。
4.全力保障用戶權益。嚴格落實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構建政府監督、企業自律、媒體監督、社會組織和用戶共同參與的綜合監管格局。按照“堵疏結合”的原則,嚴格規範接入企業的資質審批,加強企業對自身接入連線埠的管理,持續開展垃圾簡訊、騷擾電話治理,最佳化和推廣“謝絕來電”等防騷擾服務。開展打擊偽基站專項行動,提高定位發現、信息溯源的能力,打擊信息詐欺的源頭。開展對網路代理渠道核查,確保用戶實名率100%。加強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和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深化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切實解決社會關注的突出問題和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
5.創新對外服務能力。推進寧夏通信大數據管理支撐服務平台建設,加強信息通信行業運行監測,做好基礎數據支撐工作,及時提供行業發展數據,服務行業監管決策。運用智慧型化手段為公安部門社會治安防控、偵查打擊、反恐維穩等提供有力支撐。與氣象、林業、交通、旅遊、自然資源、應急管理、公安等部門開展合作,提供相應的數據挖掘和信息發布支撐,助力寧夏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專欄10 寧夏通信大數據服務支撐平台建設
採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開展數據分析、清洗和挖掘,針對我區城市規劃、交通旅遊、森林防火、公安、安全等管理需求,進行職住模型、人口熱力分布、交通擁堵、旅遊偏好、災備預警等分析,提供基於位置、軌跡、人口密度、流動趨勢等精準數據挖掘和森林防火、防汛、氣象預警、旅遊、維穩、應急等信息的精準、定向、實時發布,支撐全區各部門“數字治理”,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五)保障新安全,著力築牢網路和數據安全螢幕障。
1.完善網路安全管理機制。加快制定適應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信用等級機制和主體責任體系,落實重大網路安全事件主體責任,指導企業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加強日常監管,定期開展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安全能力認證和監督檢查。積極構建網路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強化跨領域、跨部門協作和政企合作,提高風險評估、檢查測評、應急處理、數據恢復等安全服務保障水平。強化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保護,持續完善信息通信設備安全審查制度,提升威脅感知和持續防禦能力。
2.強化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深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及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要求,推進基礎電信企業實施重點通信設施多路由建設及容災中心建設,提高通信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5G、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水平。強化物聯網基礎安全管理,健全物聯網卡全生命周期安全監管機制,構建物聯網基礎安全管理體系。完善寧夏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擴大平台安全監測範圍、豐富數據套用,切實提升消費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各類病毒、漏洞等網路安全威脅的檢測預警和態勢感知能力。全面提升網路安全應急處置水平和風險防範應對能力。
3.增強數據安全防護能力。深入落實國家數據安全等法律制度,持續推進信息通信領域數據安全防護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深化數據安全風險動態監測和評估實踐。建設網路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建立公共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和分類分級管理體系,保障數據安全可控。加快推動數據安全技術監測手段建設,強化重要敏感數據監測、數據泄露預警等能力。推廣使用防泄露、防竊取等數據保護技術,加強數據收集、存儲、處理、轉移、刪除等環節的安全防護。持續推進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整治,加強網際網路網站數據和內容安全治理,提升網路和APP的總體安全水平。
4.提升應急通信保障水平。強化應急通信保障網路建設,持續推進超級基站和防災應急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建設,最佳化天空地一體化的應急通信保障網路。完善寧夏應急處突信息精準定向發布平台建設,為應急管理、生態環境、氣象、地震、公安等單位提供應急處突的精準定向信息服務,提升救援救災及應對突發事件的預警和災後處置能力。推動應急通信指令下發和上傳管理機制的標準化、規範化,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推動網際網路企業加入應急通信體系,建立企業應急通信保障聯動支援和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各應急處置部門指揮系統的互聯互通和聯動回響。加強對突發事件中指揮調度的研究,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增強應急演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專欄11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工程
完善寧夏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實現對全區消費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的各類病毒、漏洞、攻擊、篡改、木馬等網路安全威脅的監測預警和態勢感知,為工業企業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機制。進一步提高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支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依法行政的範疇,實施目標績效管理,健全規劃實施及評價機制,嚴格考核,強化問責,定期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評價反饋,督促相關部門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加強各環節工作統籌協調,切實推動規劃工作落實。加強政府部門之間協作,推進建立寧夏通信管理局與各地級市人民政府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在規劃制定、基礎設施建設選址、征地、小區進入、電力配套及環境評估等方面,共同開展問題及解決方案研究。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爭取中央政策和資金傾斜支持,持續做好電信普遍服務、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重大項目申報工作。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對基礎通信網路、重要信息系統和網路安全防護系統的扶持力度。完善行業市場開放政策,廣泛吸引民營資本參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融資渠道,引導信貸資金、各類投資基金重點關注信息通信領域。完善創新激勵機制,推動行業新技術和創新業務套用,進一步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爭取能耗指標、用電成本、土地供應等政策支持,優先保障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寧夏中衛)節點等重大項目推進。
(三)最佳化通信建設環境。推動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預留支撐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未來發展的土地、線位、天面、頻率等資源。明確公共資源開放流程,黨政機關、醫院、學校、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免費開放支持5G基站建設。積極推動公安、市政、交通運輸、電力等部門各類桿塔資源與通信桿塔資源雙向共享和相互開放。協調地方人民政府推動自治區內高鐵、軌道交通、機場及大型車站等交通幹線與樞紐場站向基礎電信企業及鐵塔公司開放,支持基站建設,統一交通幹線與樞紐場站收費標準。協調供電部門建立通信設施優先供電保障機制,按照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和建設需求,同步規劃預留電力容量,加快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轉供電改直供電,強化用電供應保障,積極推動5G基站用電納入優勢產業目錄清單予以支持。
(四)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推動政府部門、重點企業完善人才培訓、考核、選拔和激勵機制,提高專業技術人才自主創新和參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出台政策措施,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職業教育等機構依託重大專項和重點工程,建立和完善產學研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聯合培養通信、網際網路、物聯網、網路安全相關專業緊缺人才。加強信息通信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工作,探索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職業技能鑑定等級與員工崗級相對應的高技能人才評價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