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號稼軒、耘野,又號伯略,漢族,江蘇常熟人,明末詩人、官員、民族英雄。
瞿式耜早年拜錢謙益為師,1616年中進士,後授江西永豐知縣,頗有政績。1623年丁父憂返里,與西洋教士艾儒略(JulesAleni)往還,後受洗入教,取名多默(Thomas),曾為艾氏所著性學觕述作序。
1628年,擢戶科給事中,屢疏劾斥掌權佞臣,皇帝多采其言。後遭溫體仁、周延儒等排擠陷害,與其師錢謙益同貶削,繼而罷歸常熟。式耜在鄉頗治園林,以詩酒自遣,集大儒雋語為《媿林漫錄》十卷。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權,瞿式耜出任應天府丞,旋擢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
1645年夏,瞿式耜抵梧州,時南京已破,魯王監國於紹興,唐王亦稱號於福建,靖江王亦於稍後監國於桂林,瞿式耜以為當立者應為永明王由榔,故與丁魁楚等合力擒靖江王,亦不入閩就唐王封職。
第二年,唐王殉國,朱由榔立於肇慶,瞿式耜進吏部右侍郎。後清兵破贛州,瞿式耜留肇慶。明年,改元永曆,清兵陷肇慶,乃走梧州,旋護帝至桂林,升任兵部尚書。瞿式耜曾自澳門借得葡兵三百人、重炮數門,故一時收復失地甚多,桂林亦因之而久守,後封臨桂伯。
1650年,南明朝臣互詆,糧餉匱乏,清兵自全州進,桂林大亂,城中無一兵,瞿式耜獨不去,與總督張同敞相對飲酒,日賦詩唱和,得百餘首。後從容就逮,孔有德勸降不屈。又於囚中作臨難表疏,與張同敞同在桂林風洞山仙鶴嶺下英勇就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瞿式耜
- 別名:字起田、在田
- 國籍:明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 出生日期:公元1590年
- 逝世日期:公元1650年
- 職業:明末詩人、南明政治人物
- 信仰:天主教
- 號:媿林、稼軒、耘野、媿林居士
- 教名:多默(Thomas)
- 諡號:文忠—忠宣
生平經歷
早期經歷
擁立桂王
領兵抗清
留守桂林
慷慨赴死
主要著作
詩作
疏文
其他
擔任職務
職銜 | 任期 | 出處 |
---|---|---|
吉安永豐知縣(江西永豐縣令) | 萬曆46年-天啟3年 | 《清代名人傳略 ·上冊》166頁 |
戶科給事中 | 崇禎元年 | 《清代名人傳略 ·上冊 》166頁 |
應天府丞 | (南明福王)崇禎十七年-弘光元年 | 《清代名人傳略 ·上冊》 167頁 |
右僉都御史 | (南明福王)崇禎十七年-? | 《新校本明史 ·280卷》 |
廣西巡撫 | (南明福王)弘光元年 | 《清代名人傳略 ·上冊》 167頁 |
兵部右侍郎(未往就) | (南明唐王)[不詳] | 《清代名人傳略·上冊》 167頁 |
東閣大學士 | (永明王朱由榔)紹武元年 | 《南雷學案·4卷》 376頁 |
吏部右侍郎 | (永明王朱由榔)紹武元年-? | 《新校本明史·280卷》 |
文淵閣大學士 | (南明桂王)紹武元年-? | 《清代名人傳略 ·上冊 》167頁 |
吏部尚書 | (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 《清代名人傳略·上冊》 167頁 |
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兼) | (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 《清代名人傳略·上冊》 167頁 |
太保 | (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 《南雷學案 ·4卷 》376頁 |
中極殿大學士 | (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 《南雷學案 ·4卷》 376頁 |
少師兼太子太師 | (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 《小腆紀傳 ·28卷》 300頁 |
臨桂伯 | (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 《清代名人傳略 ·上冊》 168頁 |
太子太傅 | (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 《清代名人傳略 ·上冊》 168頁 |
粵國公 | (南明桂王)[不詳] | 《小腆紀傳·28卷》 308頁 |
賜黃鉞龍旌 | (南明桂王)[永曆元年]- | 《小腆紀傳·28卷》 307頁 |
參考資料來源: |
歷史評價
史書評價
- 《明史》評價:何騰蛟、瞿式耜崎嶇危難之中,介然以艱貞自守。雖其設施經畫,未能一睹厥效,要亦時勢使然。其於鞠躬盡瘁之操,無少虧損,固未可以是為訾議也。夫節義必窮而後見,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謂百折不回者矣。明代二百七十餘年養士之報,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 《明季南略》論式耜的疏奏說:”永曆駐肇慶,疏奏諄諄,以歲月稍暇,財賦優裕,用心盡力,修內治以自固,嚴外備以自強,且一材一藝之士,靡不收羅幕府。每慨人才易盡,凡趼足而至者,非懷忠抬義之人,亦亂世取功名之士,人之歲月精神,不用之於正,則用之於邪,安可驅為他人用哉!人鹹以桂林為稷下。”
歷代評價
- 顧城:瞿式耜、張同敞在可以轉移的時候不肯轉移,寧可束手待斃,這種現象在南明史上並不少見。究其心理狀態主要有兩點:一是對南明前途已經失去了信心。張同敞在桂林失守前不久對友人錢秉鐙說:”時事如此,吾必死之。”錢氏開導說:”失者可復,死則竟失矣。”同敞傷心備至地回答道:”雖然,無可為矣!吾往時督兵,兵敗,吾不去,將士復回以取勝者有之。昨者敗兵踣我而走矣,士心如此,不死何為?”瞿式耜的經歷比張同敞更複雜,他既因封孫可望為秦王事不贊成聯合大西軍,對郝永忠、忠貞營等大順軍餘部忌恨甚深,而傾心倚靠的永曆朝廷文官武將平時驕橫躁進,一遇危急或降清或逃竄,毫無足恃,已經感到前途渺茫了。其次,根深蒂固的儒家成仁取義思想也促使他們選擇了這條道路。與其趁清軍未到之時離開桂林也改變不了即將坍塌的大廈,不如待清軍入城後,以忠臣烈士的形象博個青史留名。儘管這種坐以待斃的做法多少顯得迂腐,還是應當承認瞿式耜、張同敞的從容就義比起那些貪生怕死的降清派和遁入空門、藏之深山的所謂遺民更高潔得多,理應受到後世的敬仰。
故里和墓地
- 故里
- 常熟瞿式耜墓
軼事典故
史書記載
家族成員
- 祖父瞿景淳,官至禮部左侍郎。
- 兒子瞿玄銷、瞿玄錫、瞿嵩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