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民間文藝,本地方言,名優特產,旅遊景點,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地域屬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屬廬陵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復廬陵縣,永豐仍屬之;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廬陵郡正式確立,並析廬陵縣地置陽城、興平2縣,即今永豐縣地。
三國時仍為陽城、興平2縣,屬孫吳廬陵郡。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陽城改稱陽豐;惠帝元康元年(291年),陽豐、興平屬廬陵郡。
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興平屬巴山郡;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興平劃回廬陵郡。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陽豐、興平屬廬陵郡;開皇十年,屬吉州;開皇十一年,陽豐、興平併入廬陵縣;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吉州為廬陵郡;大業末(615~617年),析廬陵縣水東11鄉置吉水縣,今永豐地屬之。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廬陵郡復改吉州;武德八年,改吉州為廬陵郡;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改廬陵郡為吉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吉州為廬陵郡,天寶十四年(755年),吉水縣改為吉水鎮;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廬陵郡復改吉州。
十國吳高祖天祐七年(910年,用唐年號),吉水升鎮為縣,屬新淦都制置使(尋廢);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年),復置新淦都制置使,吉水縣屬之;升元二年,罷新淦都制置使,吉水由縣改場,還隸吉州;元宗保大八(950年),吉水由場改縣。其間永豐地俱屬吉水。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置吉州廬陵郡兼軍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析吉水縣報恩鎮及雲蓋、興平、龍雲、永豐、明德5鄉(即陽豐、興平2縣地)置永豐縣,以報恩鎮為治所,屬吉州廬陵郡兼軍事。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吉州路總管府;仁宗皇慶元(1312年),吉州路總管府改為吉安路;惠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改吉安路為吉安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直屬省;三年(1914年)屬廬陵道;十五年(1926年)廢道又屬省;二十年(1931年)一月設東固特別行政區(永豐縣的部分地方屬之,永豐縣的其餘地方仍稱永豐縣),七月,東固特別行政區改為“平赤縣”(二十二年撤銷),“平赤”、“永豐”縣屬吉安區;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九行政區;二十二年(1933年)十月設藤田特別區政治局(永豐縣的第5、6、7區屬之,二十四年四月撤銷)、龍岡特別區政治局(永豐縣的第8區屬之,後併入藤田特別區政治局);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三行政區。
1949年7月14日,永豐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江西省吉安分區。
1950年9月,吉安分區更名為吉安區。
1955年3月,改吉安區為吉安專區。
1956年1月,境內良村區劃興國縣;南林、蘆溪鄉劃歸寧都縣;南亭鄉劃歸吉水縣;吉水下固鄉、長坑鄉的一部分劃歸永豐。1968、1971、1979年,吉安專區先後更名井岡山專區、井岡山地區、吉安地區,永豐縣均屬之。
2000年5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吉安地區,設立地級吉安市,永豐縣屬吉安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末,永豐縣下轄8個鎮、13個鄉,縣政府駐恩江鎮佐龍大道。
鄉鎮
| 行政村(個)
| 社區(個)
| 土地面積(平方千米)
|
| 9
| 9
| 68
|
| 11
| 2
| 96
|
| 22
| 1
| 214
|
| 16
| 1
| 217
|
| 10
| — | 140
|
| 12
| 1
| 141
|
| 14
| 1
| 215
|
| 9
| 1
| 92
|
| 17
| — | 143
|
| 6
| — | 70
|
| 10
| — | 99
|
| 9
| — | 160
|
| 11
| — | 141
|
| 9
| — | 74
|
| 7
| — | 105
|
| 5
| — | 96
|
| 8
| — | 115
|
| 4
| — | 85
|
| 7
| — | 82
|
| 10
| — | 121
|
| 10
| 1
| 140
|
表格內容參考來源: |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永豐縣位於
吉泰盆地東緣,境東南為山地,中部和北部多
丘陵,西北屬平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主要山峰有
凌雲山、太原山、
羊石山、高龍山、賢華山、
寶華山等,最高峰凌雲山,海拔1455米。最低點為八江河段,海拔50米。
氣候
永豐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年平均降雨量1627.3毫米,無霜期279天。
水文
永豐縣境內有
烏江(恩江河)、
孤江兩大河幹流及其溪流共485條。大多都源於東南向西北注入
贛江。其中,支流集水面積大於200平方公里的有藤田河、遇元河、麻江河、沙溪河、上固河等5條。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永豐縣縣內土壤可分為
水稻土、
潮土、
紫色土、炭質土、
紅壤、山地
黃壤、山地
黃棕壤等7個土類,其中水稻土是分布最廣的耕作土壤,占耕地面積的96.34%;潮土是最主要的旱作土壤;紅壤是典型的地帶性土壤,面積最大。
截至2014年末,永豐縣有耕地44630.0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47%;園地1916.2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71%;林地199366.0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3.56%;草地1414.0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52%;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397.9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47%;交通運輸用地2585.5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95%;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268.1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42%;其他用地2449.6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9%。
動物資源
2014年,永豐縣境內有野生動物55科117種。其中獸類14科34種,鳥類28科58種,爬行類6科15種,兩棲類7科10種。(屬國家級保護的有17種,屬省級保護的有25種,主要集中在水漿省級自然保護區)。
礦產資源
永豐縣境內北部礦產資源以沉積風化淋濾型礦產為主,如
磁鐵礦、
錫、
銅等,南部以內生熱液型礦產為主,如鉛鋅、
鎢、
金、
銀等,中部則以沉積型礦產為主,如
石灰岩、
大理石、
煤等。
截至2014年,永豐縣已發現礦種34個,礦床、礦點、礦化點共116處。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主要有:
煤,已探明儲量919.93萬噸,遠景儲量1500萬噸;
石灰岩分布40平方千米,遠景儲量達104億噸;
螢石保有儲量150萬噸,遠景儲量300萬噸;
白雲岩探明儲量2936萬噸,遠景儲量1億萬噸;
鎢探明金屬儲量3875噸;砂金探明儲量60千克,遠景儲量500千克;
岩金探明遠景儲量1.06噸;銀探明遠景儲量17噸;鐵礦探明儲量600萬噸;
滑石探明儲量500萬噸,遠景儲量1000萬噸;稀土探明C+D級儲量680噸;礦泉水日最大湧水量140立方米;石英探明儲量20萬噸,遠景儲量達100萬噸以上。大理石探明儲量4115.76萬立方米,遠景儲量達2億立方米以上。其中,石灰岩、螢石和大理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分布相對集中,為永豐縣優勢礦產資源。
人口民族
2014年末,永豐縣總戶數12.89萬戶,戶籍人口48.22萬人。年內出生率14.35‰,死亡率6.49‰,自然增長率7.86‰。永豐縣境內民族主要為
漢族,少數民族主要為
畲族。
政治體制
副書記:楊艷暉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冬根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賀曉明
縣委常委、武裝部政委:劉英才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胡傳清
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王曉華
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曾鋒
縣委常委、農工部長:薛志華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杜濱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毅
經濟發展
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7.7億元,可比增長13%;總量排全市第4位。財政總收入達7.6億元,增長26.6%,總量排全市第5位;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1億元,增長32.7%,總量排全市第6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1.3億元,增長22.6%,總量排全市第4位;實現利稅總額17.2億元,增長52.5%,總量排全市第4位。工業園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進入全市百億元工業園區行列,達112.6億元,增長43.5%,總量排全市第4位。
2012年,生產總值上90億元台階,達91.8億元,增長13.3%;財政總收入上9億元台階,達9.34億元,增長22.9%;固定資產投資上100億元台階,達101.9億元,增長47.4%;工業增加值上40億元台階,達40.1億元,增長1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20億元台階,達20.2億元,增長16.5%;新增融資上10億元台階,達12.3億元,增長32.7%。
2013年,GDP邁上100億元台階,達到10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邁上100億元台階,達到113億元;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邁上200億元台階,達到201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邁上20億元台階,達到23億元;財政收入邁上10億元台階,達到11.56億元。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7.01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61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9.67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73億元,增長11.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26960元,按當時匯率折算,約合4320美元。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6.5:51.0:32.5。
2015年,全年生產總值125.3億元、增長10.4%,固定資產投資165.6億元、增長18.2%,財政總收入15.6億元、增長15.5%,稅收收入12.1億元、增長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2億元、增長13.6%。15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8項指標增幅居全市前三,其中生產總值、實際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2項指標增幅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利用外資4項指標增幅第二,規模工業增加值、人民幣貸款餘額2項指標增幅第三。
2016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37.6億元,增長9.5%;財政總收入16.2億元,增長3.6%;稅收收入13億元,增長7.9%,稅占比80.4%;固定資產投資192.4億元,增長16.2%;規模工業增加值63.6億元,增長9.8%;服務業增加值48.4億元,增長12.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億元,增長13.7%。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00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0元,增長9.5%。
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152億元,增長9.5%;財政總收入17.96億元,增長11%;稅收收入14.58億元,增長12.1%,稅占比81.2%;固定資產投資218億元,增長14%;規模工業增加值49.7億元,增長9.2%;服務業增加值56億元,增長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億元,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5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8元,增長10.5%。
第一產業
2014年,永豐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76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6.0%。其中農業產值18.5億元,增長7.8 %;林業產值6.67億元,增長9.7%;牧業產值8.68億元,增長-1.6%;漁業產值4.3億元,增長8.6%。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2.7萬畝,比上年增長0.3%,其中稻穀播種面積86.2萬畝,增長0.1%,優質稻種植面積所占比重為85.2%;蔬菜種植面積14.85萬畝,增長0.4%;菸葉種植面積2.14萬畝,增長52.8%;油料種植面積6.36萬畝,增長0.4%。全年糧食總產量37.96萬噸,比上年增長3.0%,實現“十一年增”;菸葉0.36萬噸,增長53.9%;蔬菜25.4萬噸,增長4.9%;油料0.61萬噸,增長5.3%;水果產量0.71萬噸,增長22.9%;肉類總產2.63萬噸,出欄肉豬21.84萬頭,出籠家禽298萬羽,分別增長4.8%、3.8%、4.9%;水產品產量1.58萬噸,增長6.0%。
第二產業
2014年,永豐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23.6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13.4%,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0.5%。全縣100家規模工業企業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56.6億元,增長13.3%。其中重工業增加值32.6億元,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57.6%。“3+2”產業規模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3.3億元,增長16.5%,石頭經濟、循環經濟、醫藥生物三大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4億元、101.1億元和27.4億元,分別增長17.4%、16.0%和22.0%。縣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產值208.5億元,增長20.5%,實現增加值48.9億元,增長13.0%。全縣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2.7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利潤總額22.7億元,增長16.7%;利稅總額35.7億元,增長16.4%。
2014年,永豐縣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8.6億元,比上年增長13.0 %。全縣6家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總產值21.28億元,增長19.0%;實現利稅13.1億元,增長10.5 %;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55萬平方米,增長8.2 %。
第三產業
2014年,永豐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2億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長17.5%。按經營地統計,縣城消費品零售額14.08億元,增長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54億元,增長41.4%。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24.04億元,增長18.4%;住宿餐飲收入2.58億元,增長9.6%。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6.56億元,增長54.2%。其中批發零售業6.48億元,增長55.2 %;住宿餐飲業0.09億元,增長6.5%。
2014年,永豐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83.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和17%。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13.27億元,比年初增加13.57億元,同比增長13.6%;居民儲蓄存款80.1億元,比年初增加13.0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6.72億元,比年初增加5.67億元,同比增長13.8 %,存貸比達到41.25%,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4年,永豐縣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公共圖書館1座,藏書量13.2萬冊。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到93.5%,有線電視用戶4.9萬戶。全縣共有25支民眾文藝團隊,全年組織送戲下鄉演出227場次,公益電影放映3785場次,捐贈圖書1.3萬餘冊。年內成功舉辦“激情石鄉·追夢永豐”第七屆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文藝活動;製作了《新常態新作為新發展》《永豐映象》等專題片;組織首個“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建設烈士墓643座。
科學技術
2014年,永豐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和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規模工業企業22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7家,全年實現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12.39億元,增長21.8%,占全部規模工業的比重為22.13%,同比提高0.66個百分點。全年申請專利275件、授權84件,申請量、授權量均翻番,排位全市第1,榮獲2014年度全省專利工作進步十強縣。
教育事業
2014年,永豐縣共有普通中國小124所,其中完全高中學校3所(
永豐中學、
永豐二中、
藤田中學),國中學校26所,國小95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教學校1所。在校中小學生6.12萬人,其中高中學生0.84萬人,國中學生1.45萬人,國小學生3.83人。全縣中國小教職工3597人,其中專任教師3497人。全縣共有幼稚園187所,在園幼兒1.77萬人,教職工1070人,其中專任教師65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0 %,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0 %,國小升學率100.0%。全縣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20.8%。
醫療衛生
2014年,永豐縣擁有醫院、衛生院30個,其中縣直醫衛單位6個,鄉鎮衛生院21個,民營醫院3個。全縣村衛生室、衛生所、診所386個。全縣醫療機構床位總數1828張,其中縣直醫療單位1038張,鄉鎮衛生院790張。在編在崗衛生工作人員2051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397人,註冊護士428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810人。全年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9.99%,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5‰。籌集新農合基金1.03億元,統籌基金受益面達73.3%;中醫院綜合大樓主體工程全面竣工,縣精神病院業務用房投入使用。貫徹落實國家“單獨二孩”政策,自然增長率控制為7.86‰。
社會保障
2014年,永豐縣推進“1+2”精準扶貧工作,共掛點幫扶217個村、1580戶貧困戶,投入扶貧資金2300萬元,實施扶貧項目300多個,移民搬遷360人,解決2.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保障性住房836套、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343套(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318戶;城鄉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430元、220元,月人均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270元、145元;累計發放城鎮職工、城鄉居民養老金1.7億元。
交通運輸
永豐縣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
昌寧高速公路,
撫吉高速公路,省道S223線、215線等交通幹線穿越穿越。2014年末,永豐縣境內公路里程2358公里,其中高速42公里,省道316.8公里,縣道335.2公里,鄉道304.5公里,村道1359.5公里。
歷史文化
民間文藝
農民畫
永豐農民畫起源於民國初期,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由一批民間老藝人根據民間朱漆編竹編面花工藝,古建築浮雕、線雕,民間被面刺繡、肚兜、圍裙等藝術圖案,發揮想像進行大膽、變形和藝術誇張,用大色塊、哲理性構成畫面。1993年12月,永豐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稱號。2014年,永豐縣憑藉“農民畫”入選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世紀80年代起,直到2010年,永豐農民畫共有近3000幅作品在各地展出並獲獎,其中,40多幅作品獲國家大獎,200多幅農民畫作品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1000多幅農民畫被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和個人收藏。
本地方言
永豐縣本地方言主要有
贛語和
客家話,其中客家話主要分布在潭頭、龍岡、君埠等鄉鎮。
名優特產
名稱 | 簡介
| 圖片 |
菊花觀賞石 | 天然菊花石生於兩億多年前中生代二迭系岩石中,是海洋中的原始藻類動物經地質變化而形成的動物化石,是一種稀有、不可再生的地下礦石。永豐是江西省唯一的菊花水石產地。 | |
| 永豐百合是一種可供藥用和食用的花卉蔬菜品種,為種國特產蔬菜之一。百合對肺結核、漫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等有較好療效。 | |
| 紅薯因其含有蛋白質、粗纖維、鈣、鐵及多種維生素,被稱為“長壽食品”。 紅薯粉(絲)以純鮮紅薯為原料,採用高新技術製作而成,具有潔白純淨、經久耐煮、不渾湯、不斷條,彈性強,柔軟可口等特點。 | |
永豐香菇 | 永豐盛產香菇,在100克香菇乾品中,含有碳水化合物54克、蛋白質21.3克、脂肪1.8克;內含人體所需的16種胺基酸,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抗生素、抗癌多糖等。 | |
永豐山藥 | 山藥又有薯芋、山薯等別名。食用部分為地下塊莖,可以菜、藥兩用。山藥含澱粉酶、膽鹼、粘液質、精氨酸,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糖類及礦物質等成分。山藥性溫、味甘,有補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等作用。 | |
旅遊景點
名稱 | 簡介 | 圖片 |
| 天台山,永豐縣佛教協會駐地。位於陶唐鄉黃泥壠村西北處,距縣城40公里,海拔802.1米,範圍4平方公里。山頂建有一寺“蘭若寺”。寺院最盛期間有僧員100多人,是永豐、吉水、樂安三縣集散地。 | |
| 靈華山位於永豐縣中村鄉梨樹村境內,距梨樹村約七公里,東南與寧都交界,北與樂安連,地跨永豐、 寧都、樂安三縣域,海拔1454.9米,面積25平方公里,為全縣最高山峰,有石峰高插雲霄。 | |
| 報恩寺塔位於且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該塔為青磚結構,9級4面,塔頂為圓柱形鐵剎,塔體為正方形。塔身東面二至七層,其餘三面只有二三層券龕內原有紅石雕像和供奉物,“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59年被列入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 西陽宮為歐陽修故里所在。西陽宮原為一所道觀,叫西陽觀,又因歐公父親叫歐陽觀,為避觀字同義之諱,故改西陽觀為西陽宮。從此,西陽宮便成了崇公墳院。 | |
| 永叔公園是以歐陽修的名字而命名的一座園林式公園,內有歐陽修紀念館。以永叔公園為中心的永叔公園景區主要由歐陽修紀念館、報恩寺塔、狀元樓、 恩江大橋、六一橋、葛溪橋、古城牆、龍蟠寺等景點組成。 歐陽修紀念館是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
葛溪河濕地公園 | 葛溪河濕地公園總面積7.1萬平米,建有2座景觀橋和2000米多米長的濱水游步道、36000平米的綠地。 | |
龍蟠寺 | 龍蟠寺為永豐佛教活動中心,位於縣城恩江大橋下游約500米處的江心中。整座寺廟群分前、中、後三殿,前殿為觀音殿,中殿為大雄寶殿,後殿為觀音殿。寺內供奉大小佛像60多尊。 | |
| 金溪文化古村為永豐縣旅遊重點景區,位於陶唐鄉境內,距鄉政府5公里處。歷史可追溯到唐朝鹹亨初年。整個布局以金溪為經緯分兩相四儀式構築,今還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原貌,存明清建築20多棟,祠堂3座,書院4座。 | |
著名人物
姓名 | 簡介 |
|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為“ 唐宋八大家”之一。 |
| |
| 元朝文學家。 |
| |
| 明朝外交正史。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
(以上內容參考來源:) |
城市榮譽
2019年7月,被列入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