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鎮(永豐縣下轄鎮)

石馬鎮(永豐縣下轄鎮)

石馬鎮,位於永豐縣縣境東部,因境內鐘鼓洞內有數塊岩石天然拼在一起,酷似一匹白馬而得名,東接樂安縣金竹畲族鄉,南鄰中村鄉、上溪鄉、沙溪鎮,西靠藤田鎮,北連陶唐鄉。全鎮總人口3.46萬(均為漢族江右民系),國土面積214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235個村民小組,34個黨支部,湧現了明代著名外交家郭汝霖,中央軍委紀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上將,上海警備區副政治委員曾傳芳少將等一批賢人志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馬鎮
  • 外文名稱:Baima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石馬、店下、三江村等
  • 政府駐地:石馬街居委會
  • 電話區號:0796
  • 郵政區碼:331511
  • 地理位置永豐縣縣境東部
  • 面積:214平方公里
  • 人口:3.46萬(2017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高虎腦水庫、大仙岩景區
  • 車牌代碼:贛D
基本信息,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旅遊資源,

基本信息

石馬鎮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東南部,東鄰樂安縣,屬山區丘陵地帶,面積214平方公里,轄2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75個村組,264個自然村,7600戶,3.8萬人。 石馬,顧名思義,地下多石。僅古洞就有十多處,洞內石桌、石凳、石筍、石鳥等栩栩如生,層山村古洞十八景遠近聞名。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石馬鎮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明嘉靖年間官居南太常卿的郭汝霖,原上海警備區司令員曾傳芳,原中央軍委常委、紀委書記郭林祥上將,原駐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盧繼昌等出生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第一次國內戰爭時期,著名的高虎腦戰役還曾留下了一代偉人朱德總司令的足跡。

自然資源

森林覆蓋率達65%,水面2000餘畝,高虎腦水庫、返步橋水庫及正在興建的下溪水庫龍坊電站均坐落在鎮域內,為全縣重要的電力基地;螢石、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煤炭、金屬鎂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其中金屬鎂礦和石灰石可連續開採百年以上。

經濟發展

2003年,全鎮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3260萬元,其中鄉鎮工業總產值2480萬元;糧食總產12580噸,農業產值3217萬元。財政總收入4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6元,引進縣外投資2224萬元。
2010年,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快速增長。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5億元、財稅總收入1443萬元,連續兩年進入全市鄉鎮財政總收入30強,完成招商引資3000萬元,占縣下達任務的400%,實現人均純收入2011元,連續五年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2012年,全鎮完成協稅護稅3256萬元,占縣下達任務的105.3%,同比增長28.0%,增幅比全縣高5.1個百分點;引進內資1400萬元,外資實際進資200萬美元、現匯進資45萬美元,分別占縣下達年任務170%、200%和150%;在全市鄉鎮綜合實力五項考評工作中排位第14位,取得了綜合實力進位趕超、跨越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社會事業

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23所;醫院2所,合作醫療站25所。圩鎮2個,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設施完善,路網四通八通。
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繼續抓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新農合、新農保、計畫生育、安全飲水、撫貧開發等工作。積極發展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扶持學校進行教學樓、宿舍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中心衛生院和村級醫療所的衛生條件。
“十二五”期間,堅持每年重點籌辦10件民生實事,認真抓好鎮政府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大樓建設,著力改造層山、北坑兩大敬老院,實現23個村(居)農家書屋工程全覆蓋,完成中林、龍灣、梅田、上升、南坪等10個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確保五年內為人民民眾籌辦50件民生實事。

旅遊資源

鐘鼓洞
鐘鼓洞位於永豐縣石馬鎮中華名山半山腰,洞口上方斜壁上“鐘鼓洞”三字清晰可辨,相傳是宋紹興年間永豐縣令吳南老手書。
鐘鼓洞千奇百怪,猶如一座海底迷宮,又似天庭仙境。整個洞可分為“六進”或“六室”,每室各具特色,形態迥異。
持手電或蠟燭進去,“蹲行”四五米,站起時有一室,石壁滴水,仰視如浩渺夜空,繁星點點,燈照下,又見一股股圓墩墩的乳石突出,恰如朵朵白雲飄浮於空中,此處可稱為“雲岩洞”。
雲岩洞左側有甬道,長20餘米,有三處狹窄“玄關”僅可容一人爬行而過。第一道玄關是個扁長的“洞嘴”,寬約五六十厘米,高約三四十厘米,狹長有三四米,人必須緊貼地面放平雙手,伸展四肢匍匐而進,遊人戲稱為子宮口。爬過洞口,猶如進入大地母親的“子宮”,四壁皺摺,乾爽舒適,面積約20平方米,此時僅可四肢著地。爬行七八米至第二道玄關。
第二道玄關為一道橫切洞面的“門檻”。門檻與洞頂的高度不到25厘米,最窄處只有20厘米,要再一次伸展四肢,如無足動物般滑行過檻。檻內如一間低矮的小屋,有10多平方米大,平躺在地,眼睛上方不足30厘米是“屋頂”,如火星表面,凹凸不平 ,稀奇古怪大小不一的醬紅色粒狀乳石布滿“天花板”。
第三道玄關是一道由六根間隔不一、粗細不均的石柱組成的“欄桿”。左側欄桿間隙較大,遠看就像張開的鱷魚嘴,一根根石柱恰似它的牙齒,“豁口”處有細流水痕,正如鱷魚流出的口水。人伏於地,慢慢爬過鱷魚嘴,就過了三處玄關。
過了三關,進入一小廳,人可站立。小廳右側牆上有許多尊石佛像,其中觀音送子、笑彌勒佛形態逼真。四周突起許多小石,排列有序,似八百羅漢圖,幾座或高或尖或斜的“寶塔”鑲嵌其中,猶如一座恢宏的大寺院,令人驚嘆。此處為第三室,可稱之為“千佛洞”。
站在千佛洞看對面,猶如站在一座山頂看綿綿群山,腳下是萬丈深淵,四周大大小小的山峰林立,千山萬仞,山澗幽深,與之相連的是一塊巨石,恰如一座懸空的天橋,走過天橋可到令人難忘的第四室。
第四室是整個洞的主體,險要、神秘、壯觀。“天橋”上立一擎天石柱,上下粗細相當,直徑僅十多厘米,石柱筆直,一層層一圈圈的痕跡猶如剛剛被人剝去皮的棕櫚樹,而棕櫚樹上開著的不是棕葉,卻是一隻只巨大的石菇,一扇扇質地厚實的菇心排得滿當、齊整、有序,猶如慢慢拉開的手風琴琴片。站在狹窄的“橋上”,抱著石柱,探身望下去,是萬丈深淵,以石擊之,聲如鐘鼓,石入深澗,不聞迴響,故名“鐘鼓洞”。對面“山上”,以燈照之,見一匹白色駿馬在黑黝黝的山巒間騰空飛起,遠處仿佛傳來嘯嘯的嘶鳴,神秘、奇特,讓人可望而不可及。據傳這正是石馬鎮名稱的由來。
遊人至此以為休,其實美景更在幽深處。爬到懸空兩米多深的“天橋”下,繞橋分左右兩處而行,左側可至對面白馬山上,右方通“豬耳洞”。豬耳洞要跨過一條約30厘米寬的“裂縫”,裂縫如地震開裂,深不可測,頭頂多是一片片如“豬八戒”耳朵的扇頁石,人爬進去,猶如鑽進一個大大的豬耳里,有耳廓、耳蝸,形態怪異。沿裂縫前行還有一洞口,可蹲行,裡面蝙蝠成群,一驚擾,無數隻蝙蝠向洞口蜂擁而出,聲音恐怖,驚駭異常。
最美的就是“白馬山”上。去白馬山要經過一個“大廳”,此廳三面連體,一面懸空,沿懸空處望下去,猶如站在懸崖頂,底下是陰森森不見底的深淵,以石投之,未聞迴響,懸空對面突出一扇形高60厘米的“長凳”,上方則是一巨石挺垂,狀若陽器,令人驚奇。走過大廳,爬上一段“山坳”,“白馬”卻又成了一隻展開雙翼、蹣跚向前、頭一垂一垂正準備飛起的巨型“翼龍”。爬過“翼龍”山,進入了一個神奇的海底水晶宮。一路“嘀嘀嗒嗒、叮叮咚咚”的水滴聲不絕於耳,腳下一路都是“梯田”,大大小小的梯田裡,滿是清澈冰涼的泉水,人呼出的氣即形成了水霧,似冬天,但穿著短袖卻不冷也不熱,真是奇怪。
最大的兩個水池在“水晶宮”最高處,內池乾涸,像退潮的海灘,沙礫乾淨、平整。外池則滿池泉水,水平如鏡,一塵不染。池長四五米,寬有兩米,水深四五十厘米,水池壁有四五厘米厚,彎彎曲曲,皺皺摺折,似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又似美女裙裾花邊。沿層層“梯田”而上,見“山頂”上倒掛著許多純白色的小石筍,只有筆桿粗,末端掛著一滴隨時準備落下的水珠,雪白、晶瑩、透明,猶如正在溶化的冰凌,非常惹人喜愛,忍不住用手去撫摸,輕輕一捏即碎,原來中心是空的,如一根薄薄的空玻璃管,這是正在生長的石鐘乳,那白白嫩嫩的小小的“玻璃管”,也許已經長了幾萬年,這輕輕一捏,竟是穿越了千萬年時空。
石馬街石馬街
鐘鼓洞到2014年只能探看到大約500米。傳說從白馬山再攀岩而下五六十米,有一地下河,水流很大,沿河而行,一路景色奇美、怪異,一般人不敢下去。神秘的鐘鼓洞驚、險、奇、美,是探險、遊玩的好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