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民國以前
南北朝
南齊時代(公元479至502年),分
北巴西郡(治閬中縣,今閬中)閬中縣西境新置
胡原縣(治今劍閣
香沉鎮群英村,屬北巴西郡),今白龍境域改屬胡原縣。
隋
開皇七年(587年),胡原縣更名為
臨津縣(治今劍閣香沉鎮群英村),屬
始州(治
普安縣,今劍閣普安鎮),今白龍境域隸屬不變。
唐
乾元元年(758年),臨津縣遷於此地,屬
劍州(治普安縣,今劍閣
普安鎮),此地開始作為縣城治所。今白龍境域隸屬不變。
北宋神宗
熙寧五年(1072年),廢臨津縣併入普安縣(治今劍閣普安鎮),屬
普安郡(治普安縣,今劍閣普安鎮),後不復置,此地改置為臨津鎮,屬普安縣,今白龍境域開始隸屬以普安為治所的建制管轄。
明朝時設漿池屯,屬劍州(治今劍閣普安鎮)。據《劍閣縣續志》載:明朝永樂年間(1403年至1424年)前後共二十二年,八姓(陝西
鳳翔府富平縣伏、管、李、趙、程、左、劉、楊)屯田於漿池側(今白龍鎮)。
清
宣統二年(1910年),置講信鎮、講信保,鎮、
保同治今白龍鎮,講信鎮轄講信保、劍安保2保;清朝末年在此設信安鎮,轄區由講信、劍安合併,“信安”一名取講信、劍安各一字,屬劍州(治今劍閣普安鎮)。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劍州改為
劍閣縣(治城廂,今劍閣普安鎮),信安鎮改屬劍閣縣。
民國三年(1914年),改鎮為團並恢復“講信”名稱,信安鎮改為講信團。
民國十九年(1930年),講信團改為講信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秋,國民黨
劍閣縣政府恢復管轄後,講信區、劍安一區、隆禮下區合併為第四區(治土主廟,今劍閣
公興鎮),區下劃設聯保,以序號命名,此地設聯保,屬第四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此地為劍閣縣第三區治地。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廢除聯保,設白龍鎮,治地白龍場,因古剎白龍廟得名。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撤銷第三區署,改為第三指導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白龍鎮改置為白龍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劍閣縣定鄉鎮編制,除普安鎮為甲等鎮外,包括白龍鄉在內的其餘25鄉均為乙等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白龍鄉改屬第一指導區(治普安鎮)。
新中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1月在此設
白龍區公署。
1951年3月,恢復設定白龍鄉;5月,新建石板鄉(今搖鈴鄉)。
1952年,白龍區改為第八區。
1955年12月,恢復白龍區名稱;同年,撤銷石板鄉。
1961年5月,新建兩河人民公社和石板人民公社。
1966年11月17日,經四川省人民委員會、
綿陽專區行政公署批准,白龍改稱勝利,店子改稱永興,碑埡改稱紅埡,石板改稱高鋒,兩河改稱新生,廣坪改稱前途;1967年,區、公社恢復原來名稱。
1968年5月11日,劍閣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區、公社、大隊均成立革命委員會,生產隊成立革命領導小組。
1981年
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時,白龍區所轄的石板人民公社改稱搖鈴人民公社,兩河人民公社改稱禾豐人民公社。同時部分重名的生產大隊也改稱新名。
1984年初,劍閣縣基層政區改制,實行政社分設,恢復鄉鎮建制,生產大隊、生產隊改為村、組,撤銷白龍人民公社,復置白龍鄉。白龍區所轄其它各人民公社均改為鄉。
1985年1月,撤銷白龍鄉,改建白龍鎮。
1992年,劍閣縣撤區並鄉建鎮,撤銷白龍區,禾豐鄉、搖鈴鄉、碑埡鄉併入白龍鎮。
1995年10月,劍閣縣行政區劃調整,復置禾豐鄉、搖鈴鄉和碑埡鄉;11月,白龍鎮被廣元市列為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1999年,白龍鎮被列為四川省試點小集鎮。
2006年6月,劍閣縣正式撤銷“白龍督導室”縣級派出的
縣轄區建制,白龍鎮以及原屬白龍區領導管轄的5個鄉均直屬劍閣縣。至此,白龍鎮不再為區級治所,但保留了公安、教育、稅務、食品藥品和工商質監等部分原白龍區區域的縣級管轄職能。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氣候
水文
炭口河、龍洞河貫穿白龍鎮城區,水量充沛。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白龍鎮總人口18483人,其中男9477人,女9006人;家庭戶戶數4856戶,家庭戶總人口17210人,其中男8764人,女8446人;0-14歲總4622人,其中男2370人,女2252人;15-64歲總12802人,其中男6594人,女6208人;65歲及以上總1059人,其中男513人,女546人;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5978人。
截至2013年底,白龍鎮總戶數8028戶,其中農業戶數4106戶,總人口20113人,男性10358人,女性975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382人。
民族
經濟
綜述
2010年白龍鎮實現
國內生產總值5.63億元,同2009年比增加0.69億元,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1.87億元,第二產業產值2.11億元,第三產業產值1.65億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940元,同2009年比增加471元,增長19%。
第一產業
2010年白龍鎮小春播種面積1.57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0.89萬畝(小麥播種總面積0.73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53萬畝(
油菜籽移栽總面積0.53萬畝)。大春播種面積1.73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27萬畝(水稻面積0.67萬畝,玉米面積0.39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43萬畝(海椒播種面積0.32萬畝)。實現糧油總收入4900萬元 ,同2009年比增加收入125萬元。
第二產業
2010年白龍鎮實現工業總產值0.6億元,利稅357萬元。引進房地產項目5個,到位實際投資6500萬元。引進建成工業企業3個,劍閣縣健康水業有限責任公司、劍閣縣白龍鎮白龍門業、海天電子責任有限公司;協定投資1600萬元,到位資金720萬元。
白龍鎮在寨門村、青豐村規劃打造白龍農民工回鄉創業園區,截至2013年7月,回鄉創業的人數達100餘人創業園建設已初具規模,投資260萬元建成二級汽車維修廠1處;引進香柏實木家私廠1個,固定資產投入達400萬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7月,白龍鎮已完成了城鎮規劃和城市規劃的修編;解決了場鎮路燈養護問題;先後引進6個業主,投資5600萬元,集中開發臨津街商住小區、魚池街步行街、中學教育小區、魯班濱河安置小區及濱河廣場等工程,各小區基礎工程結束,主體建設開工;完成了魯班街、龍洞街的街道硬化、亮化工程並投入使用;採用
BOT形式投資160萬元建成2700平方米停車場一處;在集鎮十字路口安裝了紅綠燈;啟動了白龍集鎮第一新區建設,該新區位於三灣村七組,占地40多畝,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3億元,是截至2013年除下寺鎮外縣內最大的一宗單體項目,該項目工程包括修建一個三級汽車客運站、標準的三星級酒店、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的電梯式高端商住樓群、2000平方米的健身娛樂休閒廣場、長500米寬16米的濱河大道等,白龍汽車站搬遷建設項目,各項工程已進入建設實施階段,三級白龍汽車客運站搬遷建設項目一竟啟動,預計在2014年底投入使用。截至2016年,白龍鎮有5家銀行業機構場所,分別是
中國農業銀行劍閣縣支行白龍門市、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劍閣縣支行白龍營業所、劍閣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白龍信用社、
廣元市包商貴民村鎮銀行白龍支行和
中國工商銀行白龍自助取款網點。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4年1月,根據四川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公布四川省第二批 “百鎮建設試點” ( 2014年度)名單的通知》,白龍鎮被列為四川省第二批“百鎮建設試點行動”試點鎮。
白龍鎮城鎮規劃為劍閣縣縣域二級城鎮,縣域南部地區的經濟、文化、信息和物資集散中心,以發展區域性物資集散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商貿型城鎮,2020年規劃面積5.7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3萬人。
街道
截至2014年,白龍鎮
城市建成區內有經正式命名的37條街道。
配套設施
截至2013年底,白龍鎮鎮區移動通訊、程控電話、光纖網路電視全覆蓋,鎮內學校、醫院、自來水站、汽車客運站、天然氣供氣公司、商貿流通市場等城市功能齊全。
教育
截至2014年,白龍鎮有
完全中學1所,國小1所,分別是
四川省劍閣縣白龍中學校和劍閣縣白龍國小校。白龍中學建於1956年,截至2007年占地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6.48萬平方米,生源覆蓋原白龍、公興、鶴齡三區等19個鄉鎮20餘萬人口;有5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900多人,在職教職工243人,其中專任教師233人,高級教師近30人,一級教師80餘人,省、縣、市級骨幹教師50餘人。有100多台品牌電腦,可容納3500多名師生同時就餐的大食堂;可容納3500名學生入住的學生公寓;有能保證5000多師生參加活動的2萬多平方米的大運動場。白龍國小截至2007年共有83位教職工,在校學生1686人,設有18個教學班。 白龍國小始建民國十五年(1926年),校址在白龍鎮南華宮,又名陝西館,設立高等國小校。 一九九四年,白龍國小分為白龍鎮中、白龍國小兩校,國小遷至原址河對岸,占地13000平方米。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白龍鎮有1箇中心衛生院,1個計畫生育服務站。劍閣縣白龍鎮中心衛生院(原劍閣縣第三人民醫院)始建於1968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保險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一級甲等醫院。1999年被衛生部命名為“愛嬰醫院”,是當時全縣惟一的“省十佳醫院”,是交通事故、公費醫療、保險公司定點醫院,現已成為合林、公興、白龍三區的醫療急救中心。醫院現有職工98人,中級以上職稱35人,初級職稱60餘人,醫院設有中醫、西醫內科、兒科、外科、婦產科、口腔五官、針炙理療、中醫骨傷、肛腸、皮膚性病、常規化驗、生化檢查、B超、心電放射、腦電圖、腦地形圖、胃鏡、紅外光治療儀等科室,外科能開展胃全切、食道癌、膀胱癌、胰頭癌、前列腺癌、生殖器成形等大中型手術,婦科開展子宮全切術、宮頸癌根治術、子宮重度脫垂陰氏切除手術等大型手術。劍閣縣白龍計畫生育服務站屬
劍閣縣衛生和計畫生育局下屬機構,是從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的非盈利性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縣人事編制3人,現實有技術人員3人,該站設有辦公室、諮詢室、宣教室、手術室,開展本轄區內幾個鄉鎮業務指導。
交通
高速公路
根據《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08—2030年)》(2011年修改)、《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4—2030年)》新增的1條省級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7條東西橫向路線之一,是川東北地區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綿陽至蒼溪高速公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該高速公路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km/h,路基寬度24.5m,在距白龍鎮以南5km處(屬
碑埡鄉)跨越劍南公路。2015年1月22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原則同意綿陽至蒼溪高速公路項目採取
BOT方式建設,即將進入招標程式,
計畫於2015年開工建設。
省道
根據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的《四川省普通省道網布局規劃(2014—2030年)》於2014年新增的2條
省道,路線由原縣道
喻馬公路全線和縣道柏河公路
柏埡鄉至喻馬路小埡段、縣道劍南公路白龍鎮至
347國道馬家倫段等升級而來。“十三五”期間,劍閣縣計畫將省道302線(原縣道喻馬路)升級為二級公路。
縣道
縣道劍南公路白龍鎮至馬家倫
347國道路口段根據《四川省普通省道網布局規劃(2014—2030年)》已升級為四川S208省道。“十三五”期間,劍閣縣將建設普安鎮至綿萬高速公路白龍互通快速通道60公里。
歷史文化
白龍位於巴蜀文化交匯之處,深受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農耕文化等眾多文化的浸染。
白龍花燈
白龍花燈是產生並流傳於四川東北部劍門山區的一種傳統
民間舞蹈,主要分布於劍閣縣白龍鎮、
禾豐鄉、
廣坪鄉、
金仙鎮、
香沉鎮一帶。白龍花燈融和了民間音樂、民間戲曲,其產生歷史有史可查的可追溯到明朝(傳說可追溯到唐朝),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集中了美術、繪畫、戲曲音樂、民歌、舞蹈等民間藝術於一體。白龍花燈多次被
四川電視台、
廣元電視台、
劍閣縣廣播電視台采播,1984年1月被
四川省文化廳及
中國舞蹈家協會四川分會、四川省舞蹈集成辦公室錄製節目,鑑定為四川省四大花燈之一。2006年,白龍花燈被
廣元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廣元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7年,被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1年2月12日,白龍鎮被四川省文化廳命名為“花燈之鄉”。
白龍紙偶
白龍紙偶又叫傀儡。因其最初都是用的木材來製作頭部和四肢百骸,故四川人依其形質特點又把它叫做“木腦殼兒”或“木肘肘兒”。木偶表演歷代沿襲,技藝逾精,深受人們的歡迎。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劍閣也有了自己的傀儡戲。1972年全縣文藝匯演期間,金仙區代表團表演的木偶《逛新城》、《
北京的金山上》、《金珠瑪米呀咕嘟》等節目,頓時引起了全縣的轟動。只不過這些個傀儡不是用木頭雕的,而是用紙塑造出來的。故人們管它叫做紙偶。2009年劍閣縣白龍紙偶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推薦名單。
白龍山歌
白龍山歌歷時悠久,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白龍山歌較早脫離了巫術祭祀等實用功能,很早就開始用山歌來描寫生活,用山歌來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有很高的情感審美價值,白龍山歌以其獨特的魅力以其別具一格的美學特徵在川北山區綻放。白龍山歌句式雖簡單重複,但又是獨立的、自由的、原生態的偉大藝術。白龍山歌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是“詩”,但白龍山歌的本質卻是詩。山歌中最美者當數“情歌”,情歌感情真摯,音韻質樸,歌詞單純,其風格清新、樸素自然。易於被民眾接納和繼承,深受廣大民眾喜愛。
風景名勝
文物古蹟
白龍廟
白龍廟位於白龍鎮魯班社區,2013年被廣元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廣元市文物保護單位。
公輸橋
公輸橋位於白龍鎮魯班社區,2013年被廣元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廣元市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會館
陝西會館位於白龍鎮魯班社區,屬劍閣縣文物保護單位。
鄉村旅遊
劍閣縣白龍首屆荷花節暨鄉村旅遊節於2013年7月17日開幕。
地方榮譽
四川省試點小城鎮 | 四川省花燈之鄉 | 四川省第二批“百鎮建設試點行動“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