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1952年,建置公興鄉。
1958年,改建公興人民公社。
1984年,撤銷公興公社,恢復設定公興鄉。
1985年,撤銷公興鄉,改建公興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公興鎮地處劍閣東南端,東經105°31′30″北緯31°5′,東與圈龍鄉、香沉鎮接壤,南與塗山鄉相接,西與吼獅鄉相鄰,北與碑埡鄉毗鄰,距新縣城108公里,劍南路穿境而過約7公里。全鎮總幅員面積34.38平方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南北長約8.6公里。總耕地面積10200畝,其中田4378畝,地5822畝,其中中低產田地3000畝。水域面積2850畝,園地10700畝,退耕還林2158畝,淹沒面積300畝,林地25362畝,森林覆蓋率49%。
地形地貌
公興鎮地處劍閣南部低山槽壩深丘地區,屬於山高、溝壑交錯的地形結構。境內平均海拔620米,最高海拔750米,最低海拔492米。
氣候
公興鎮境內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四級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6.5℃,境內最高溫度38℃,最低溫度-2℃,全年無霜期276天,無極高、低氣溫危害,年日照數約1339小時,年降雨量1086毫米。境內主導風向為西北風,主要自然災害還是旱災,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特別是夏旱尤為突出。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2168 |
男 | 6275 |
女 | 5893 |
家庭戶戶數 | 345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2122 |
家庭戶男 | 6252 |
家庭戶女 | 5870 |
0-14歲(總) | 3224 |
0-14歲男 | 1691 |
0-14歲女 | 1533 |
15-64歲(總) | 8268 |
15-64歲男 | 4268 |
15-64歲女 | 4000 |
65歲及以上(總) | 676 |
65歲及以上男 | 316 |
65歲及以上女 | 36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1285 |
全鎮共3160戶,農業戶2589戶,其中:五保戶57戶,85人,特困戶34戶,116人,舉家外出務工戶325戶,殘疾人112人,全鎮總人口11113人,其中農業人口8998人,城鎮人口2115人,男性人口5956人,女性人口5157人,勞動力4899人,黨員503人,兒童3500人,青壯年文盲8人,國中以上文化程度4356人,人均接受教育9年。
截至2014年,公興鎮4060戶,14202人,其中:農業戶3043戶, 10981人。
交通
截至2014年,全鎮共有鄉、村、組公路179公里,其中:鎮道路13公里,村道30公里,組道公路136公里。
社會
基礎建設
全鎮共有鄉、村、組公路179公里,其中:鎮道路13公里,村道30公里,組道公路136公里,其中:油路13公里,泥碎路30公里,土路136公里。全鎮農網改造5個村,50個組已全面完成,通電戶2589戶,全年農村用電48.64萬千瓦小時;水利設施方面:全鎮有小Ⅱ型水庫6座,山坪塘156口,石河堰48道,提灌站25處,防旱池62口,其中病害工程154處,工程總蓄水量6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000畝,全鎮通自來水825戶,長年飲水困難戶1235人,占總人口的11%,通電視2580戶,有線電視1123戶,通電話939戶,通廣播7個村,覆蓋率達80%。
全鎮人均住房35平方米,新建房228間,改建房627間,院壩硬化9600平方米,建入戶路2500米,建衛生井530口,建沼氣池320口,改廚230間,改廁230間,改圈6900平方米。
教育
劍閣縣公興國小校位於公興鎮文化街16號。
經濟
公興鎮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規模種植的原則,按照縣委、縣府“南桑北煙全縣豬、南椒(花生)北油全縣休”的產業布局發展要求,實現“一鄉(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園”的發展戰略。結合公興鎮實際,主導產業以蠶桑、生豬、林業為主,以勞務輸出、蔬菜、水果為輔,突出蠶桑、生豬優勢產業、擴大基地規模,增加農民收入。
蠶桑產業
從2006年——2010年,全鎮計畫共建蠶桑基地六個,發展5畝以上的種植大戶50戶,蠶桑種植面積達到2400畝,總產4800擔,總產值實現600萬元。截止今年年底,全鎮將實現栽桑面積2000畝,年發種700張。
海椒產業
堅持規模發展,形成區域布局。走“一村一品”的發展路子,並堅持規模化發展、區域化布局。根據已批准的省級海椒農業標準化高產示範基地建設的要求,擬用三年時間在我縣建設打造2.5萬畝國家級海椒農業標準化高產示範基地。目前全鎮已落實面積1100畝,種子資金到位,鳳凰村300畝全部落實到地塊,規模成片。大力培育海椒種植大戶,推動海椒規模化,區域化經營,促進家庭經營戶與龍頭企業的有效對接。發展訂單生產,提高訂單履約率。引導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海椒產業提升行動,提高海椒深加工水平和檔次。培育和爭創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把現有的“鑫茂海椒”品種做成品牌,做好、做大、做強。
生豬養殖產業
2005年全鎮年末共出欄生豬14350頭,年末存欄9562頭,人均出欄1.59頭,總產值574萬元,人均純收入100元。全鎮計畫用5年的時間,建立DLY三元雜交仔豬繁殖場6個,年產DLY雜交仔豬3萬頭,2010年生豬養殖年末出欄達到21145頭,建立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大戶2戶,200頭以上養殖大戶10戶,100頭以上養殖大戶20戶,50頭以上的大戶100戶,年均總產值實現1113萬元。截止今年底,全鎮將發展養殖大戶達到120戶,新建DLY三元雜交繁殖場1處,年仔豬2.5萬頭,改造標準化圈舍120戶,3600平方米,年末出欄商品肉豬19795頭。 我鎮通過招商落實引進生豬規模養殖業主6戶,年養殖規模均在1000頭以上;架高壓線2000米,落實了水、電等基礎設施,基礎建設投資在200萬元,完全建成後可實現年養殖育肥商品豬1萬頭,繁育仔豬5000頭,實現年養殖業產值近2000萬元。
土雞養殖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以創建土雞養殖大縣為目標,按照挖潛力,抓規模,拓增量、創效益、保全全、上台階的總要求;通過服務促動,典型帶動,示範推動,科技驅動,項目拉動,宣傳鼓勵等有效措施;以市場為導向,以土雞養殖基地為重點,形成和完善“市場—基礎—農戶”高效穩定的產業鏈;以地方品種為特色,散養方式為手段,程式化免疫為保障,提高土雞養殖經濟效益,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2008年,全鎮土雞飼養量為3000隻,土雞育雛及養殖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房屋一樓一底共40間,1500平方米。我鎮計畫年育雛及養殖量不少於20萬隻,每年按5%遞增,五年後養殖規模達到100萬隻以上,產業GDP達到5000萬元以上,使我鎮成為名副其實的“劍閣土雞”基地,繼續加強專業村和專業戶基地建設,強化免疫程式,健全免疫檔案,保障土雞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