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市工業發展的意見

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市工業發展的意見

濟南市人民政府為進一步最佳化濟南市工業結構,加快工業經濟的調整、改革與發展,二OO二年三月七日發表了關於加快全市工業發展的意見,意見主要圍繞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工作重點、最佳化工業經濟發展的環境開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市工業發展的意見
  • 發布單位:濟南市
  • 發布文號:濟政發〔2002〕1號
  • 發布日期:2002-03-07
  • 生效日期:2002-03-07
  •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市工業發展的意見
(濟政發〔2002〕1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為進一步最佳化我市工業結構,加快工業經濟的調整、改革與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江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重要決策為指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工業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企業改革,強化企業管理,大力開拓市場,加大工業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提高大企業集團核心競爭力,上下團結一條心,苦幹實幹奔“千億”,促進全市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任務目標:200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確保完成282億元,同比增長12%;力爭完成300億元,同比增長18.7%。銷售收入確保完成818億元,同比增長12%;力爭突破900億元,同比增長30%左右。實現利稅確保完成85.5億元,同比增長11%;力爭完成100億元,同比增長28.5%。技術改造投資確保完成76億元,同比增長17%;力爭完成100億元,增長53.8%。
通過進一步加大工業投入,培植壯大電子信息、交通裝備、家用電器、機械製造和生物醫藥等5大主導產業。到“十五”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銷售收入過百億的大企業集團。大企業集團實現銷售收入占全市工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60%以上。
二、工作重點
(一)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規範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嚴格貫徹執行《公司法》,規範和完善改制企業的內部法人治理結構,理順母子公司體制;建立健全公司制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議事程式,實現董事長與總經理分設,嚴格履行各自職責。以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為目標,在大企業中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制度,設立為董事會履行職責提供支持和服務的決策諮詢、提名、薪酬與考核專業委員會,逐步建立起董事會選聘、市場化配置經理人員的機制。力爭兩年內限額以上國有工業企業改制面達到98%,中小企業全面完成產權制度改革。
2.大力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對市場競爭力強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吸收外資、企業法人相互持股和自然人參股等方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大企業集團要爭取在投資主體多元化方面實現突破。對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在投資結構上大膽放開,加速股份制改造。中小企業要降低國有股比例,通過國有資產退出實施組織結構調整,依法規範運作。機電、輕工、化醫等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要打破行業局限,推動國有資產的重組與整合。積極引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有制企業的改革重組。推薦有發展前景的股份制企業上市,鼓勵非上市公司收購、控股上市公司。濟鋼、山水等一批經濟效益好、產品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要加快資產重組,爭取儘快上市;輕騎、化纖等企業要加快實施資產重組和債轉股,逐步提高競爭實力。
3.加快劣勢國有企業退出市場。充分利用國家核銷呆壞賬準備金政策,積極爭取一批重點兼併破產項目列入國家計畫。對個別未達到預期效果的兼併項目,爭取國家有關退出兼併實施破產的政策。繼續做好重汽等已經批准兼併破產項目的實施和政策落實。加大退出力度,完善保障措施,爭取兩年內使部分產品無市場、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劣勢國有中小企業和大企業集團子公司有序退出市場。
(二)加大對工業企業的投入,推動工業園區建設
1.抓好重點項目建設。通過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實現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重點實施濟鋼集團板坯連鑄機改造、管線鋼和80萬噸薄板項目,重汽集團1.8萬輛重型汽車及橋箱廠改造項目,化纖集團日產400噸聚脂和日產200噸滌綸短纖項目,山水集團山水工業園及水泥整合項目,山東松下背投彩電及機殼項目,小鴨集團傾斜式全自動滾筒洗衣機等一批技術起點高、關聯度大、代表行業先進水平的技改項目,加快全市工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拉動重點集團的延伸與擴張,促進全市工業經濟的增長。抓住國家和省加大技改投資力度的有利時機,爭取國債項目貼息和省新技術產業化項目貼息。積極向金融機構推介百個發展前景妙、帶動作用強的重大技改項目,爭取金融機構的支持。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擴大招商渠道,搞好叩門招商、對口招商、以商招商、出國招商及網上招商等,組織好北京、上海、廣州、青島等經貿洽談會,組織企業參加國家、省在北美、歐盟、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舉辦的招商引資活動。重點抓好重汽集團與瑞典沃爾沃卡車合資項目、輕工國資公司與美國百事可樂灌裝生產線合資項目、泰山電器與日本松下公司工業園項目、機電國資公司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牽引電機項目等一批對外招商項目,力求在重大引資項目上實現突破。
3.全力推動工業園區建設。結合最佳化工業布局,抓好工業園區規劃論證。大集團要在原有廠(園)區上實施單體膨脹,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決策。機電、化醫、輕工等行業要集中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對具備條件的企業實施騰籠換業,利用級差地價盤活資產,退城進園。以實施重大技改項目為載體,重點支持濟鋼、重汽、松下、化纖、齊魯製藥、力諾等一批重點工業園區建設。
(三)強化市場行銷,大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1.拓展國內市場,構築新型行銷體系。在上海和西南、中南等六大板塊中心城市開展濟南名優產品市場推介展銷活動,鞏固擴大名優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份額。組織企業有針對性地參加省內外服裝、家電、食品等專業性博覽會和商業單位的採購定貨活動。支持機電、化工企業參加國家大中型建設項目招標活動。結合城鎮化建設,大力開拓農村市場,拓寬工業品下鄉的路子。積極發展總經銷、總代理、電子商務等新型行銷方式,推行聯銷、聯款、聯費、聯利、聯酬的銷售政策,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2002年力爭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以上。
2.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及時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在鞏固原有日、韓、歐、美和東南亞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俄羅斯、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加快完善企業國際市場銷售網路,支持企業集團、骨幹企業儘快建立綜合性外貿公司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進出口公司,逐步融入跨國銷售公司和國際連鎖經營公司的銷售網路。2002年全市工業出口創匯力爭增長15%。
3.發揮市場信息導向作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組建全市工業市場網路信息平台,加快實施企業上網工程,引導企業開展網上採購和網路行銷。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支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培植大型物流企業集團。重點企業集團要全部建立網站,開發和引進流通領域先進的軟硬體技術和設備。全市重點調度的50種產品要實現網上行銷的突破。
(四)實施名牌戰略,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1.引導企業積極爭創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圍繞重點集團和骨幹企業的名牌產品,建立產品開發、質量管理、市場開拓體系,加快新技術在名牌產品中的滲透和擴散,提高名牌產品的科技含量。各專業協會和社會團體要充分發揮橋樑和監督作用,強化協調服務,支持名牌產品的品牌運營和擴張。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在“十五”期間重點培植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國際知名品牌2個,國家馳名商標6-8個,中國名牌8-10個,省級名牌產品70個。
2.加強名牌產品與企業形象的塑造和宣傳。企業擴張要與名牌產品策劃相結合,積極採用CI戰略,利用新聞、廣告宣傳、社會活動等手段,擴大名牌產品的市場知名度。提高商標、專利等企業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科學評估品牌的產權價值。加大名牌產品的宣傳力度,市里每年重點扶持3-5個名牌產品在國家級新聞媒體進行宣傳,鼓勵名牌產品企業在市區繁華地段進行品牌宣傳,對被確認為國際知名品牌、國家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的企業給予適當獎勵。
3.強化標準化工作,實現與國際接軌。廣泛採用國際質量認證標準、環保標準、安全標準和計量標準,提高名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嚴格產品質量標準,提高標準的制定水平和規範力度,強化市場監管,限制劣質產品進入市場,加速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國際準則的認證檢測機構和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五)強化企業管理,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
1.開展以資金管理為主要內容的企業管理活動,努力降低各項成本和費用。推行物資採購比價管理,完善招標制度。加強企業資金的監督和管理,加速資金的周轉速度,降低產成品庫存和應收賬款兩項資金占用,力爭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兩項資金占流動資產的比重比上年降低2個百分點。企業要盤活存量資產,最佳化資產質量,合理負債,降低資產負債率。力爭限額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降低到65%。
2.高度重視決策管理。重點集團和骨幹企業要結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抓緊建立健全科學的決策機構、決策程式和嚴格的決策責任制,增加決策的透明度。建立可追溯的責任追究制度,重大決策責任必須追究到人,從制度和機制上提高決策水平。大企業集團要搞好發展戰略研究,防範由於決策失誤導致的盲目擴大規模和多元化擴張。
3.推進企業管理信息化。學習海爾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經驗,以財務和行銷管理為重點,採用企業資源計畫、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等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技術,實現企業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資源的最佳化,加快財務、採購、倉儲、行銷、質量等領域管理的信息化進程,促進管理創新。
4.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和執行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制度,完善安全生產設施,加強監督管理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重點抓好交通、煤炭、礦山等重點部位的安全生產管理,切實加強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品的生產、運輸、倉儲、銷售和使用全過程管理,加大專項整治力度,杜絕重大惡性事故的發生。
三、最佳化工業經濟發展的環境
(一)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強化法律意識,加強法制建設,加大依法行政力度,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抓緊修訂不適應世貿組織規則的有關工業規章;對主要內容與法律、行政法規不相適應的規章進行全面清理。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工業經濟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加強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重視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努力為工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二)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政策的同時,研究制定我市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措施,下決心解決國有企業改革成本過高的問題。
通過政府配套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工業投入,支持工業經濟發展。政府安排部分資金,用於重點企業集團園區建設、名牌建設、重點技改項目投入和貼息、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配套、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等。對企業自辦的學校、醫院、幼稚園、招待所、食堂等企業辦社會職能,爭取2―3年的時間進行剝離,也可通過出售產權、租賃經營、承包經營等形式,加以解決。
為深化企業改革,降低改革成本,對涉及土地、房產、資產評估、工商登記等有關方面的政策問題,由市經委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有關政策。
(三)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堅持整頓與規範相結合,重點抓好工業、建築、金融、文化、稅收、交通等領域市場秩序的專項整治。深入開展輕工產品、食品、藥品、成品油、菸草等商品的打假專項鬥爭,使直接關係到民眾切身利益的市場秩序明顯好轉。認真研究“治本”長效措施,加強法制建設和商德商譽教育,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市場監管,加強社會監督,從根本上建立起依法經營、競爭有序的良好市場環境和秩序。
(四)創造良好的行政環境。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辦事程式,減少行政性審批,規範行政行為,提高辦事效率。抓緊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按照國家和省里要求,進行審批制度改革。整頓、規範和發展各種中介組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樑紐帶作用。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加強調查研究,及時解決工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充分發揮輿論宣傳的導向作用和監督作用,大力宣傳“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思想,大張旗鼓地宣傳工業戰線深化改革、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湧現出的模範人物,形成全社會積極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濟南市人民政府
二OO二年三月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