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11部分:煤炭生產企業》是2019年4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11部分:煤炭生產企業
- 外文名:Requirements of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Part 11: Coal production enterprise
- 標準號:GB/T 32151.11-2018
- 中國標準分類號:Z04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11部分:煤炭生產企業》是2019年4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11部分:煤炭生產企業》是2019年4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編制進程 2018年9月17日,《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11部分:煤炭生產企業》發布。2019年4月1日,《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第11部分:煤炭生產企業》實施。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單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
實施低碳標桿引領計畫,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對標活動。積極控制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實施控制氫氟碳化物排放行動方案,有效控制三氟甲烷,基本實現達標排放,“十三五”期間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當量11億噸以上,逐步減少二氟一氯甲烷受控用途的生產和使用,到2020年在基準線水平(2010年產量)上產量減少35%。推...
第二十五條 重點排放單位應當根據生態環境部制定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技術規範,編制該單位上一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載明排放量,並於每年3月31日前報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排放報告所涉數據的原始記錄和管理台賬應當至少保存五年。重點排放單位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
報批等業務指導,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聯合承擔秘書處,負責具體工作的運行管理。負責專業範圍 負責專業範圍為碳排放管理術語、統計、監測,區域碳排放清單編制方法,企業、項目層面的碳排放核算與報告,低碳產品、碳捕獲與碳儲存等低碳技術與設備,碳中和與碳匯等領域。相關國家標準 ...
第三條 本市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應當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實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效銜接、聯動實施、一體推進,建立部門協同、社會聯動、公眾參與的長效機制,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
碳排放管理師是指從事企事業單位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諮詢等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主要職能 建立核算工作組、確定核算邊界、確認排放源和氣體種類、識別流入流出邊界的碳源流及其類別、收集和獲取活動水平數據、選擇和獲取排放因子數據、計算排放量、編制核算報告、報送核算數據和資料,包括...
深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著力抓好重點園區、重點城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優先發展金融、現代物流、科技信息和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鼓勵發展節能管理、碳審計核查和低碳諮詢宣傳服務業,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壯大規模、最佳化結構、提升層次,力爭到2015年全省服務...
通常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用二氧化碳當量來表示。碳足跡 (CO2足跡),英文為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通過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以及各類生產過程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號召人們從自己做起。已有部分企業開始踐行減少碳足跡的環保理念。計...
2.將第十六條修改為:“重點排放單位因增減設施、合併、分立或者生產發生重大變化等因素,導致碳排放量與上年度碳排放量相差20%以上的,應當向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碳排放權交易主管部門報告……”3.刪除第二十五條第二款。4.將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修改為:“省人民政府碳排放權交易主管部門可以委託第三方核查機構對重點...
探索數據中心節能降碳技術、模式和機制創新,開展數據中心設備改造更新,提高綠色能源利用比例,鼓勵數據中心通過柔性負荷控制參與電網輔助服務,嚴控新上數據中心項目能效水平,從2024年1月起,新建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能源效率(PUE)不超過1.2。(七)實施資源循環利用攻堅行動。23.構建企業綠色微循環。實施企業清潔生產...
加快推行高能耗、高排放和資源型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逐步將碳排放指標納入清潔生產審核,提升企業減污降碳效能。支持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煤炭、焦化、紡織、造紙、印染、機械等重點行業節能減碳改造和綠色低碳領域科技創新,推廣套用重大綠色低碳零碳負碳示範技術,建設綠色低碳產業示範園區等。(省...
在這樣的背景下,“低碳經濟”興起,強調 “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給企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機遇,也給會計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碳會計豐富了傳統會計的內涵,適應了企業低碳生產核算體系的需要,對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大的意義。開展背景 為提高碳會計從業人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水平,國家市場...
最佳化能源使用方式,建立潔淨煤生產—流通—供應網路,推進綜合化、潔淨化、低碳化使用。4.重點推進關鍵領域節能減排。節能減排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貫穿生產生活各個環節,要突出重點,取得突破。一是重點企業。萬家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總量的60%以上,要推動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加快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建設,開展...
加快推動科技含量高、能效水平高、污染物和碳排放低的高精尖產業發展,綜合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產業附加值。持續推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製造業調整退出,嚴控、壓減在京石化生產規模和剩餘水泥產能,研究制定石化行業低碳轉型工作方案。適時修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統籌納入碳排放控制要求,堅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
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確保按照排污許可證要求達標排放。在全市新型顯示、積體電路、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家電、裝備製造、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行業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減少污染物排放。開展縣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或集聚區水污染治理設施排查,全面推行工業集聚區企業廢水、水污染物納管總量雙控制度。積極推廣...
以“大產業支撐、大園區承載、大企業主導”為原則,發展壯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提升現代服務業的規模與層次。 強化產業循環發展。完善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政策體系,大力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
展望2030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顯著提升,生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到2025年,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
推進漣源市碳中和試點示範,積極參與氣候投融資試點。二是建立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建設、系統建設和基礎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婁底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監管體系建設。根據生態環境部制定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技術規範,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
2.提升碳排放權交易支撐能力建設。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工作推進機制,落實相關工作經費,加強工作力量。健全完善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報送平台,形成常態化的數據報送機制,構建國家、省、市、企業互聯互通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核查體系。加強碳排放權交易支撐機構建設,支持省工程諮詢院、省科學院等機構開展專業諮詢...
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行動。根據產業政策、產業布局規劃,以及土地、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制定“散亂污”企業及集群整治標準。實行拉網式排查,建立管理台賬。按照“先停後治”的原則,實施分類處置。列入關停取締類的,基本做到“兩斷三清”(切斷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生產設備)...
以化學品生產企業、尾礦庫、危險廢物處置場、垃圾填埋場、工業集聚區、礦山開採區為重點,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開展地下水飲用水源補給區及供水單位周邊區域環境狀況和污染風險調查。2023年底前,完成一批以化工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集聚區和危險廢物處置場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2025年底前,完成一批其他污染源地下水...
降碳增匯成效明顯。初步核算,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24.5%,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累計下降18%、22%,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16251萬噸標準煤。林業碳匯不斷增加,全省森林...
統籌區域地表水、地下水生態環境監管要求,以傍河型地下水為重點,防範受污染河段側滲和垂直補給對地下水的污染。加強化學品生產企業、工業集聚區、礦山開採區等地下水污染源對地表水的環境風險管控,選擇昆明、文山等地典型斷面開展試點工作。 統籌推進“保好水”“治差水”。穩步提升優良水體比例,以長江、珠江幹流、...
5.行業技術水平已接近國內外先進水平,技術減碳空間小。從典型單品能耗水平來看,蘇州一些高耗能行業的技術水平如鋼鐵冶煉技術、水泥生產技術等已達到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此外,“十一五”期間,主要能耗企業的節能改造工作也已經基本完成,未來通過技術水平提升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空間較小。6.低碳消費意識有待提升。
融入長三角信用網路,探索信用信息跨區域共享、信用報告互認共用,共同實施誠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3.深度參與南京都市圈建設。圍繞快速交通網路建設、產業分工合作、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合作機制創新,加快跨江融合、南北融合。以智慧型製造、積體電路等為著力點,發展“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套用”“服務+共享”...
嚴格環保能耗要求促進企業加快升級改造。實施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全面推進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嚴格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加強工業節能監察,強化全過程節能監管。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輕工、紡織等傳統製造業全面實施電機、變壓器等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
堅持全民參與,共建共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監督、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三)總體目標 展望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持續向好,全市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實施機動車精細化管理,對全省新車生產企業進行常態化監管。建立在用車排放監管體系,強化檢測維修制度,實施閉環管理。到2025年,在用柴油車監督抽測排放合格率達到98%以上。對非道路移動機械進口、生產、銷售企業實施環保達標監督檢查,2023年起,在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內施工的移動機械達到國Ⅲ及以上標準。
而低碳發展要求向具有高附加值、“低碳”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方向發展,這將加快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推動我國產業由“高碳”向“低碳”轉型。推進低碳發展有利於培育可持續競爭力。在低碳發展的世界潮流中,誰先掌握低碳技術、低碳品牌和低碳標準,形成較低成本的低碳產業,生產被消費者認可的低碳產品,誰就搶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