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市有關單位:
深圳港是世界級貨櫃樞紐港,是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樞紐,是深圳加快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打造參與全球競爭合作開放先行區的重要支撐。為加快深圳港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2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粵府〔2016〕81號)精神,特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戰略部署,放眼全球市場,致力改革創新,以提升港航業發展質量為中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按照協同化布局、集約化建設、智慧化管理要求,整合港口資源,提升服務品質,促進聯動發展,攜手共建國際航運中心,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面向全球,開放創新。發揮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優勢,最佳化監管模式,打破行政壁壘,努力將深圳港打造成為自由貿易港。積極對接全球貿易規則與投資規則,鼓勵業態創新、技術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聚集高端航運要素。
區域協調,共享共贏。最佳化港口布局,統籌港口規劃,補齊集疏運短板,降低物流成本。構建協調推進機制,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促進區域內各港口合理分工、協同發展,推動公共資源共享共用,互利共贏。
綠色低碳,港城和諧。以加快構建集約、清潔、綠色港口為任務,以增加效能、降低能耗和減少排放為重點,共同推進大灣區港口生態文明建設。建設港城分離的低碳化集疏運體系,實現港以城興、城以港榮、港城協調、聯動發展。
(三)發展目標。
推進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將深圳港打造成為綠色智慧的全球樞紐港,與香港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利用3年左右時間,夯實港航基礎設施,完善集疏運體系,推進港口綠色化、智慧化,加快航運服務業集聚,深化交流合作,改善營商環境,鞏固深圳港世界級貨櫃樞紐港優勢地位。到2020年底,水水中轉和海鐵聯運占比不低於26%,公路集疏運比例下降5%。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壓縮貨物通關時間1/3,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
二、打造高標準開放平台,促進灣區港口協同發展
實施自由貿易港戰略,加強對深圳自由貿易港建設、大灣區港航合作發展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深圳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加快建設深港組合港,促進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推動建立深圳國際港口鏈,將深圳港打造成為自由貿易港及“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
(四)打造自由貿易港。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在現有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基礎上,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創新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在深圳港開展有關自由貿易港試點工作。根據國家授權實行集約管理體制,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依託信息化監管手段,取消或最大程度簡化港區貨物的貿易管制措施,在東、西部港區實施高標準的“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貿易監管制度,最大限度簡化通關程式,研究擴大特殊監管區覆蓋範圍,大幅提升港口國際競爭力。
(五)建設深港組合港。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為平台,創新深港港口快速通關模式,開展“深港自貿通”試點,形成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與香港間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實現兩地港口物流服務一體化。進一步加強與香港深度對接與融合,實現港航政策和標準全面對接,最佳化粵港分界線引航服務,深化深港港航分工協作,延伸深港港航合作價值鏈,提升深圳港航增值服務能力,推進深港在貨物和服務貿易、現代航運服務業及“走出去”等方面進行更緊密合作,建設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國際航運中心。
(六)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強化深圳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港口的業務聯繫,鼓勵深圳企業通過技術、資金等多種方式,強化與虎門、中山、順德、惠州、汕頭、汕尾、湛江等港口的合作,構建以深港組合港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體系。籌備組合港體系聯席會議,促進港口業務合作,推進信息一體化。最佳化水運轉關業務通關模式,落實“一船多式”操作,實現不同通關模式的外貿貨物可以在同一艘駁船運輸。重點推進中山、東莞到深圳多式聯運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試點改革,逐步推進大灣區港口通關一體化。
(七)推動建立深圳國際港口鏈。積極開展港口文化交流活動,提升深圳物博會、泛太平洋海運亞洲會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合作港論壇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研究籌建深圳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港航培訓基地,積極開展沿線國家和地區海員培訓合作。全方位、多渠道加快深圳港全球友好港網路建設,拓展交流合作領域,鼓勵港航產業“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增強深圳港“國際名港”地位,推動建立國際港口鏈。
三、適應船舶大型化趨勢,夯實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開展新時期深圳港戰略研究,完善港口布局,提升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有效協調港城間的發展關係,實現港口可持續發展。加快實施《深圳港總體規劃》,推進深水泊位、深水航道、深水錨地的規劃建設,適應船舶大型化趨勢,強化全球樞紐港地位,為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夯實基礎。
(八)推進深水泊位規劃建設。積極應對船舶大型化和航運聯盟化趨勢,堅持“深水深用”的岸線資源利用原則,最佳化調整泊位結構。推進鹽田港區東作業區一期20萬噸級自動化專業貨櫃泊位建設,完成南山港區媽灣作業區海星碼頭20萬噸級半自動化貨櫃泊位改造,推進南山港區其它泊位升級改造。
(九)推進深水航道規劃建設。加大財政對深水航道的投入力度,加快航道雷達等設施更新改造,規劃建設航道水流信息智慧型感知系統,提升西部港區全天候通航能力。推進海洋廢棄物傾倒區規劃建設工作,為深圳港深水航道規劃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加快西部港區出海航道疏浚拓寬工程建設,將航道有效寬度拓寬至270米,航道底標高疏浚至-17.5米,滿足20萬噸級貨櫃船的全天候滿載通航。開展西部港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滿足20萬噸級貨櫃船全天候雙向滿載通航要求。
(十)推進深水錨地規劃建設。規劃建設深圳西部港區深水待泊和應急錨地,推動錨地外移。規劃在蛇口警戒區西側水域緊鄰航道邊布置1個20萬噸級貨櫃船應急錨地,並在孖州島附近水域新設3個系泊浮筒。研究利用珠江口外桂山、蜘洲島、三門、榕樹頭等錨地作為大型船舶防台、檢疫、引航、拋錨過駁錨地,實現公共水域資源共建共享。
四、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拓展深圳港口輻射腹地
開展江海鐵多式聯運戰略研究,積極培育大型多式聯運企業,構建江海聯運網路,推進海鐵聯運網路發展。完善珠江水系駁船貨櫃運輸網路,加快海鐵聯運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強疏港通道建設,打造覆蓋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泛珠三角地區等腹地港口集疏運體系。
(十一)全面完善水上集疏運網路。實施“珠江戰略”,以華南公共駁船快線為重點,加快駁船碼頭開發建設、駁船航線增設,力爭華南公共駁船快線覆蓋整個珠三角地區核心內河碼頭,完善珠江水系駁船貨櫃運輸網路。加快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一期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與中山港、虎門港、惠州港、汕頭港等港口的水水中轉合作。支持和鼓勵企業投資建設沿江、沿海餵給港。至2020年底,全港水水中轉貨櫃吞吐量占全港比例不低於25%。
(十二)加快海鐵聯運集疏運設施建設。重點加快推動平湖中心站、平鹽鐵路場站擴容、平鹽鐵路複線規劃建設,提升東部港區海鐵聯運比例。創新西部港區海鐵聯運新模式,藉助水路在東莞石龍發展海鐵聯運業務,開展平南鐵路改造必要性研究。通過國際班列連線“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形成高效集約的集疏運通道。支持和鼓勵企業投資建設內陸港。至2020年底,深圳港海鐵聯運貨櫃數量占全港吞吐量不低於1%。
(十三)強化公路集疏運系統建設。加快疏港高快速路建設,重點推進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東部過境高速、坪鹽通道等項目建設,推進鹽龍大道、惠鹽高速深圳段、媽灣跨海通道等疏港道路建設前期工作,形成“西進西出、東進東出”的公路疏港通道格局。加快鹽田港拖車服務中心建設,規劃建設拖車綜合服務區,緩解港口拖車停車難問題。加強疏港公路的交通管理和執法,實現客運與貨運、疏港交通與城市交通分離,降低疏港交通對城市的影響。
五、建設綠色平安港口,構建和諧港產城關係
強化深圳港綠色生態發展規劃設計,統籌謀劃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綠色船舶和綠色運輸組織方式等重點領域建設。鼓勵採用綠色運輸方式,有效推進大灣區港口與船舶排放控制,同步規劃建設海洋環保設施,協同推進港口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打造國際綠色平安示範港。
(十四)鼓勵採用綠色運輸方式。採用“水水中轉”“海鐵聯運”等運能大、能耗小、污染輕的貨櫃集疏運方式,緩解交通擁堵,降低運輸能耗,減少環境污染。鼓勵國際班輪公司從深圳港調撥空箱到組合港和內陸港,對年度內支線(包括沿海、內河駁船)外貿貨櫃在深圳港裝卸量達到一定標準的運營公司給予補貼。根據年度內海鐵聯運班列運輸貨櫃量,對運營公司給予分類補貼。
(十五)推進大灣區港口與船舶排放控制。落實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工作,推進全港運輸船舶轉用低硫油。促進岸電設施建設和使用,探索建立船舶使用岸電保險機制,推動船公司簽訂深圳港綠色公約。加快港航物流裝備和生產運營綠色化、電動化改造,推動港區內非道路移動機械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引導企業使用以新能源為動力的叉車、堆高機等設備。加快LNG加注站及配套設施規劃建設進度,繼續推動LNG動力船舶試點套用。爭取到2020年船舶靠泊期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與2015年相比分別下降75%、20%、40%。
(十六)協同推進港口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區域間危險貨物運輸信息交換,推進交通、海事安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危險貨物運輸全過程監管。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合作,加大港口安全監管力度,完善危險貨物港口建設的安全、環保、消防、職業衛生及特種設備的各項審批手續,確保港口安全生產。健全海上應急預案體系,完善應急資源儲備,滿足溢油應急功能,強化海上應急救援保障能力,開展國門生態安全示範港建設。
六、實施智慧港口示範工程,提高物流效率和質量
制定智慧港口示範工程實施方案,推進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港口服務和監管的深度融合,深化信息開放共享和業務協同。打造大灣區智慧港平台,推進港口運營管理智慧型化建設,推進高效港口通關模式,實現港口運作智慧型化、港航管理智慧化,打造國際一流智慧港。
(十七)打造智慧港平台。創新港口物流運作模式,建立全程“一單制”服務方式,完善港口智慧型感知和數據採集系統,探索電子運單、網上結算等網際網路服務新模式。深化EDI(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套用,推廣使用貨櫃電子數據等基礎信息交換共享標準,推進港口與鐵路、水路、公路物流企業間聯運信息的開放共享與互聯互通。推動深圳與其他港口城市物流信息的有效對接,研究打造大灣區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十八)推進港口運營管理智慧型化建設。支持港口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碼頭前沿裝卸設備、水平運輸車輛、堆場裝卸機械等關鍵設備的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提升貨物換裝作業效率。鼓勵港口企業推進自動化裝卸設備、智慧型化流程最佳化與控制、管控一體化等套用,開發套用專業化碼頭生產智慧型調度系統,在鹽田港區開展自動化碼頭試點。推廣國際貨櫃海鐵聯運物聯網示範套用,推進媽灣智慧港建設工程,實現港口運作智慧型化和港航管理智慧化。
(十九)推進高效港口通關模式。積極推進中國(深圳)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推進通關便捷化、信息化和通關一體化建設,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加大口岸設施投資力度,升級口岸通關查驗設施。推行“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新模式,全面推進“一站式作業”。推動檢驗檢疫企業備案與商事備案“多證合一”,推廣“區港一體化”和“預通關”模式,推廣全流程無紙化、普及移動查驗終端。推進“智檢口岸”平台建設,分步推進境內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信息互換互認工作,推進全國首創跨境電商生鮮進口關檢聯合作業改革試點,打造生鮮進口快速通關渠道。
七、促進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構建海運產業生態圈
對照國際通行規則,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線路圖,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和金融服務手段,提升船舶管理和航運服務水平。創新發展航運金融,打造航運服務總部經濟聚集區,推動港口物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水路客運及郵輪遊艇經濟,建成功能齊備、服務優質、高效便捷、競爭有序的現代航運服務業體系。
(二十)創新發展航運金融。充分發揮自貿區政策優勢,打造安全便捷的國際航運金融資金結算網路,發展特種船隻、海洋工程設備等融資租賃業務,支持通過合法合規的網際網路融資方式籌集航運發展資金,推動航運資產證券化。積極推動深港航運保險深度合作,吸引船運保險營運、經紀、公估、海損理算等機構入駐,錯位發展海運金融保險業。以“跨境”和“交易創新”為指向,推動航運金融創新。設立落戶獎,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給予獎勵。
(二十一)打造航運服務總部經濟聚集區。加強深港合作,以航運科技創新和航運要素整合為突破口,夯實港航基礎服務業,吸引航運要素集聚,鼓勵航運經紀、航運代理、船舶管理等航運服務企業實現規模化、高端化發展。研究籌建深圳海事法院,積極培育航運交易、運價指數、船員勞務等現代航運服務業,鼓勵國際船舶註冊“中國前海”“中國深圳”船籍港船隊,建設深港國際船舶綜合運營中心和國際海員中心,對船舶交易、登記、檢驗和國際海員培訓等項目給予補貼,打造深圳航運服務總部經濟聚集區。
(二十二)推動港口物流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現行監管模式,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國際中轉集拼、進口分撥配送,形成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港口物流網路體系,打造國際供應鏈管理中心。加快推進鹽田綜合保稅區二期圍網建設,推動鹽田綜保區與鹽田港區一體化發展升級。發展汽車滾裝運輸業務,建設國際汽車商貿中心,構建進口汽車產業鏈,提升進口汽車後市場創新能力。建設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區、雲網跨境供應鏈公共服務平台及前海國際名酒交易中心平台,促進電商物流資源整合。
(二十三)發展水路客運及郵輪遊艇經濟。推進公共客運碼頭建設與功能提升,研究建設梅沙旅遊碼頭和南澳口岸碼頭,增加水上旅遊客運航線數量,對客運碼頭、郵輪航次及客流進行補貼,發展沿海、近海水上客運遊覽觀光。依託太子灣郵輪母港建設,加緊構建郵輪產業體系,穩步推進中國國際郵輪遊艇旅遊發展實驗區建設。規劃整合深圳灣、大鵬灣、大梅沙、大亞灣等片區遊艇公共碼頭岸線和陸域資源,推進公共客運碼頭建設,完善遊艇碼頭邊檢監控查驗設施,加快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打造海上休閒旅遊示範區。
八、健全統籌協調機制,保障港口持續健康發展
(二十四)加強協調服務力度。成立深圳港發展領導小組,市主管領導任組長,各相關部門、各區(新區)及口岸單位、港航企業為成員單位,協調解決制約深圳港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統籌推進深圳打造自由貿易港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交通運輸委(港務管理局),負責制定年度工作計畫,定期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推進落實各項工作。
(二十五)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在政府引導基金框架下研究設立深圳港航發展產業子基金。修訂《深圳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大對港航產業的資助力度。重點資助包括水水中轉、海鐵聯運以及組合港綠色港口鏈在內的綠色集疏運體系類項目,扶持國際班輪公司、國際貨運代理等國際航運類項目,支持包括郵輪航線、郵輪旅客和水上客運航線等運營類項目。
(二十六)最佳化港航營商環境。修訂《深圳經濟特區港口管理條例》,貫徹落實《港口收費計費辦法》,加強拖輪和引航服務管理,清理規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營造國際一流水平的營商環境。停徵出入境檢驗檢疫費、下調檢疫處理收費,實施風險管理、企業信用管理、創新查驗監管模式,進一步降低企業進出口貨物查驗比例和通關環節制度性成本。試點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承擔招錄協查輔助人員等服務費用,最佳化通關服務,構建“速度最快、費用最低、設施最好、服務最優”國際一流口岸。
(二十七)保障港口規劃用地。推動港口相關規劃的編制修訂,做好與城市、用地、用海、產業、交通等專項規劃銜接工作,保障港口建設項目順利推進。集約利用港口岸線和港區用地,保障港區預留用地及疏港鐵路、公路、臨港物流園區、貨櫃堆場用地。積極完善深圳港後方陸域配套建設,規劃預留航運服務集聚區,研究港口用地的混合使用,適當提高物流倉儲用地開發密度和強度。
(二十八)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大力引進港口航運管理、航運金融保險、航運法律仲裁、航運物流、航運經紀等高層次人才,在住房、戶籍、子女入學等方面對高層次港口航運人才給予政策支持。完善航運人才培養體系,依託在深高校,研究創辦航運類二級學院或開設航運類相關學科專業,研究建立國家級船員評估中心、深圳航運人才培訓基地。
附屬檔案:1.重點任務分工一覽表(略)
2.重大建設項目一覽表(略)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