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2020年,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開局之年,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深圳。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迎難而上,奮力拚搏,開拓進取,較好地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七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創了深圳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一系列大事喜事要事,極大地激發了全市上下奮鬥新時代的磅礴力量。最令人難忘的是我們喜迎新中國70華誕,五星紅旗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高高飄揚,愛國主義情感讓我們熱淚盈眶,大型焰火晚會、民眾文藝晚會、國慶燈光秀等系列慶祝活動展現了深圳先行示範區的精彩。最激動人心的是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後,黨中央、國務院專門出台《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開啟了深圳發展的新篇章。
——過去一年,我們有效應對了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推動經濟穩中求進、穩中提質,走過了不平凡的征程。面對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們堅定必勝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精準施策、主動服務,與企業共克時艱,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質量效益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初步核算,2019年本市生產總值2.69萬億元、增長6.7%,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轄區公共財政收入9424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億元、增長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5%左右。全年新登記商事主體50多萬家、總量超過320萬家,新引進人才28萬人,發展更具韌性和活力。
——過去一年,我們著力打基礎、增優勢,進一步增強了核心引擎功能,提升了城市發展能級。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為海博會發來賀信,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進入新階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工建設。前海國際化城市新中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等建設熱火朝天。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設綜合排名中位居全國第一。全球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工程建成運營,“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區規劃建設加速推進,捷運、高快速路等骨幹交通網路和“四主四輔”鐵路樞紐加快規劃建設,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加強勁。
——過去一年,我們集中力量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較好完成了年度40項民生實事,市民更有獲得感。全年新建和改擴建中國小校40所、新增學位6萬多個,其中公辦學位超過5萬個、完成年度計畫的160%;新增幼稚園63所、學位2.1萬個,公辦和普惠性幼稚園在園兒童占比超過80%;中國小校內午餐午休率提高到96%;新建和改擴建醫療衛生項目83個,新增病床約3800張;建設籌集公共住房超過9萬套;完成9000多件民生微實事,兌現了向市民的莊嚴承諾。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深圳成為全國水環境改善最明顯的十個城市之一;空氣品質穩居全國城市前列,PM2.5年均濃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創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南山區、福田區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獲得國家級榮譽,碧海藍天、水清岸綠的深圳家園更加和美宜居。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為總牽引、總要求,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舉全市之力落實中央戰略部署,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紮實推進。我們堅決扛起先行示範的歷史擔當和主體責任,全力落實中央《意見》和省委支持措施,緊扣“五大戰略定位”,圍繞“三個階段發展目標”,聚焦“五個率先”重點任務,制定貫徹落實的六年行動方案和三年重點工作計畫,建立特事特辦機制,堅持台賬式管理、項目式實施、節點式推進,紮實開展127項具體工作,全力跑好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第一程”。我們以綜合授權改革試點為契機,積極謀劃推進一批重大改革事項。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深化改革邁出新步伐,新推出102項制度創新成果。營商環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深圳在重點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全國前列。新一輪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實施,制定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三大配套政策,新推出公共住房建設用地34宗,啟動大規模公共住房建設行動。出台科技計畫管理改革22條,財政科研資金實現跨境使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更加完善。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全面推進,國企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發揮了更大作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改革等一批示範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25個集中採購試點藥品平均降價52%。土地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標制度等改革取得新進展。
(二)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全力當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陣地,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實施意見和我市的三年行動方案,推進“灣區通”工程,實施深港合作專項行動,持續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前海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展現新面貌,新增註冊企業1.2萬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00億元,前海綜合交通樞紐、媽灣跨海通道等重點工程加快推進,深港青年夢工場新孵化創業團隊61家,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正式運營。推動深港澳更緊密合作,推出深港通、深澳通“註冊易”,設立港澳台和外國法律查明基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監測預警預報中心。加強與廣州等城市的協作,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深中通道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穗莞深城際線建成開通,深莞惠經濟圈建設取得新進展,區域聯動發展又有新成效。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增長13%。實施機場口岸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新增羅馬、特拉維夫等15條國際航線,國際客運通航城市總數達60個,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超過500萬人次、增長32%。成功舉辦高交會、中國質量(深圳)大會、全球青年創新集訓營、國際友城智慧城市論壇等國際性活動,城市國際影響力得到新提升。在全球招商大會上,現場簽約項目128個,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展現了深圳強大的吸引力。
(三)用心用情用力服務企業發展,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我們著力幫助企業穩預期、穩信心,通過立法設立“深圳企業家日”,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減輕負擔,努力用惠企政策的精準性來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充分釋放“四個千億”政策紅利,落實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100億元;堅持政策性與市場化兼顧,設立1000億元的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幫助54家上市公司化解流動性風險;出台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政策,用足用好首期50億元的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充分發揮50億元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作用,全年中小微企業新增貸款餘額增長20%。創新思路便利企業辦事,深入推進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新上線區塊鏈電子證照套用平台,“i深圳”APP累計整合近4700項政務服務事項、居全國前列,98%的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網上辦理,94%的行政許可事項實現“零跑動”,企業和個人政務辦事需提交的材料減少70%。區塊鏈電子發票引領全國,商事登記等近200個事項實現“秒批”,企業註銷業務辦理時限壓縮到1個工作日以內,辦稅事項平均耗時下降40%。社會投資、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時間分別縮短至30個和41個工作日以內,水電氣接入辦理時間平均壓縮70%,貨物進口、出口通關時間分別壓縮54%、76%,通關效率位居全國前列。多措並舉保障產業空間,出台工業用地供應管理、工業區轉型升級和產業用地提質增效、節約集約利用等政策,集中推出產業用地30平方公里,切實保障優質項目用地需求。
(四)以主陣地的作為全面發力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創新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市本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增長近一倍,其中30%以上投向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新組建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超滑技術研究所等研發機構,實施50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穩居全國城市首位,全年獲中國專利金獎5項,創新能力穩步增強。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發展,首批5條先行先試政策穩步實施,皇崗口岸啟動重建,科研人員、物資、實驗樣本等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取得突破,金磚國家未來網路研究院中方分院等84個項目在合作區落地。光明科學城規劃建設全面提速,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等大科學裝置加快建設,深圳灣實驗室等高端創新資源落戶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上升為部省市共建平台,初步形成高水平實驗室集群,其中鵬城實驗室成立短短一年多時間就集聚了22位院士、1600多名科研人員,承擔了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初步建成“雲腦”“雲網”等四大科學裝置。深入實施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七大工程”,前瞻布局5G、人工智慧、4K/8K超高清視頻、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深圳獲批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套用先導區。新型顯示器件、智慧型製造裝備、人工智慧等3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7%,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70%。國家高新區實現擴容提質,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700多家,總量超過1.7萬家、僅次於北京。
(五)高標準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城市環境品質再上新水平。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後海中心區、光明中心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坪山中心區、寶安中心區等區域,以及海洋新城、大運新城、北站商務區等片區規劃設計全面最佳化,深汕特別合作區總體規劃綱要完成編制,規劃引領作用更加突出。全市有10個重大建設項目獲“魯班獎”、“詹天佑獎”和國家優質工程獎。新編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獲批,鹽田-惠州組合港開通,深圳成為國家交通強國試點城市。全力加快捷運建設,開通了5號線、9號線延長線,捷運運營里程超過300公里,在建里程275公里。南坪三期等高快速路建成通車,春風隧道、黃木崗交通樞紐等重大交通設施加快推進。打通斷頭路20條,最佳化新增公交線路143條。大力推廣智慧型燈控、停車無感支付等智慧交通新舉措,捷運掃碼乘車實現全覆蓋,高速公路ETC用戶總量位居全省第一,交通服務品質又有新提升。深入推進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十大專項行動,全年整備土地近22平方公里,拆除消化違建超過2800萬平方米,華富村、南華村、湖貝、新橋東等棚改和城市更新項目開工,564宗已批未建土地和47宗歷史停建項目得到妥善處置並加快續建,土地利用更加節約集約。新建公園117個、總數達1090個,建成“千園之城”。啟動郊野徑建設計畫,新改建綠道60公里、腳踏車道300公里。深入推進“廁所革命”,高標準新建改造公廁530座。1600個城中村累計完成綜合治理1200個,環境面貌顯著改善。全國最乾淨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乾淨美麗、四季花開、滿眼綠色的城市環境讓深圳更具魅力。
(六)紮實打好三大攻堅戰,主要任務取得重大進展。水污染治理實現歷史性突破。基本完成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管網全覆蓋,新改擴建水質淨化廠23座,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處理全達標。159個黑臭水體和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以上,大沙河、坪山河、龍崗河等河流呈現水清岸美、魚翔淺底的新景象。持續鞏固提升空氣品質,全面推廣國六標準車用燃油,在公車、計程車全部電動化的基礎上,新推廣新能源汽車近7萬輛、純電動泥頭車3200輛,淘汰老舊車7萬輛,完成全部燃氣電廠降氮脫硝改造,船舶岸電使用率居全國首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運加快實施,回收利用率超過30%。三大能源生態園建成運行,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1萬噸/日,垃圾處理難題得到有效破解。重點領域風險總體可控。堅持消化存量、嚴控增量、智慧監管、分類處理、逐步釋放,妥善處置P2P網貸機構、問題私募基金等金融風險,在營P2P網貸機構的數量、借貸餘額、出借人數均下降90%以上。嚴格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出台穩定產業用房和住房租金的政策措施,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深入開展防風險、保全全、迎國慶工作,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各類安全事故起數下降21%,刑事治安總警情下降6%,民眾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滿意度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一,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對口幫扶合作工作精準紮實推進,全市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過36億元,助推對口地區3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打造了新疆喀什深圳產業園、西藏察隅6個小康村、廣西百色深圳小鎮、深圳(哈爾濱)產業園等一批精品項目,精準幫扶河源、汕尾324個相對貧困村達到脫貧標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積極成效。
(七)大力發展民生事業,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廣大市民。全年九大類民生支出超過3000億元、增長9%,新增就業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160元、居全國首位。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出台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1/6的財政支出用於教育事業,年度投入增長約23%。針對市民反映的高中學位緊缺問題,全市規劃布局建設“高中園”。高考錄取率穩居全國全省前列。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水平大學建設提速,深圳技術大學校園建成並獨立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永久校區投入使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納入國家高職院校“雙高計畫”,職業教育成為全國樣板。加快提升醫療衛生水平,省高水平醫院增加到5家,新增三級醫院4家,新引進高層次醫學團隊20個,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批建設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科院阜外深圳醫院、腫瘤醫院在心血管、腫瘤等方面的診療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吉華醫院、質子腫瘤治療中心開工建設,市人民醫院內科大樓、康寧醫院坪山院區、平湖醫院、市口腔醫院門診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口腔醫院、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等投入使用。全市醫院和社康機構實現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兒童近視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抗腫瘤等6種高價藥物進入重疾險保障範圍,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報銷比例最高達80%。積極發展養老事業,新增一批養老床位,進一步提高高齡津貼標準,建成長者飯堂和助餐點近150家。推出敬老優待系列措施,6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交捷運。率先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發布300項供深食品標準,推出80個“圳品”,升級改造85家農貿市場,全市近1.2萬個200平方米以上餐飲單位和2600多家學校食堂全部實現“網際網路+明廚亮灶”智慧監管,食品藥品安全得到進一步強化。繼續提升文體事業發展水平,出台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和創意設計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深圳科技館、美術館新館、深圳灣文化廣場、第二圖書館等項目開工,南頭古城、大鵬所城、觀瀾版畫基地等文化街區活化改造加快推進,中英街界碑、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粵港澳大灣區中心落戶深圳。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精彩紛呈。文博會、深圳讀書月、“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暨環球設計大獎、中國設計大展等活動影響力持續提升,男籃世界盃深圳賽區、WTA年終總決賽、深圳國際馬拉松等精品賽事成功舉辦。海上看深圳、鵬城八月歡樂游購等成為旅遊消費新品牌,全年接待遊客近1.5億人次。
(八)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持續推進“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圍繞最佳化營商環境等開展16項專項整治和22項集中治理,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定期向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提請市人大審議法規草案2件,制定政府規章9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27件、政協提案478件,進一步推動了學前教育、道路施工管理、養老服務等工作。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決策過程記錄製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梳理公布涉企檢查事項清單,深圳法治政府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定不移糾正“四風”,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著力建設廉潔政府。政府系統厲行勤儉節約,全年一般性新增項目支出預算經費壓縮10%,會議費壓縮20%,政府部門預算到位率提高至91%。完成政府機構改革,政府職能更加最佳化,運轉更加高效。
此外,信訪、審計、統計、計生、民族、宗教、對台、僑務、人防、雙擁等工作都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各部門、中央和各省區市駐深單位,向駐深部隊官兵,向關心支持深圳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也感到政府工作還有很多不足。當前,深圳仍處在大建設時期,這兩年我們集中開工了軌道交通、市政設施、水污染治理等一大批工程,全市在建工地有1萬多個。特別是為了提前完成治水目標任務,我們沿部分道路建設了6200多公里的污水管網,對1.4萬個小區和城中村實施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和改造,小區、道路開挖量大面廣,給市民帶來了許多不便。藉此機會,我們要感謝全市人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由於開挖施工項目統籌不足,工程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做得不夠,加上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擾民問題多發。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生活、工作受到影響和干擾的市民表示歉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深圳的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運行外部環境風險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二是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於人,解決“卡脖子”問題更加迫切。三是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有的企業反映生產經營成本較高,工業廠房、商品住房的租金和價格上漲。四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比較突出,“大城市病”治理還面臨不少難題,城市管理還不夠精細,違建整治任務較重,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五是民生保障還存在不少短板,基礎教育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普通高中學位仍有缺口,優質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社會辦學、辦醫的水平有待提高。六是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營商環境還有差距,與國際通行規則銜接還需加強,社會信用體系不夠完善。此外,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還需要持續強化,一些領域還存在腐敗問題,政務服務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對此,我們一定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進一步改進工作、最佳化服務、提高效能,努力建設讓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40年來,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艱苦創業,破冰開局,勇立潮頭,推動深圳從一座邊陲農業縣發展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和光明前景,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在火紅歲月燃燒激情,在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努力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須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重託,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走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最前列,當好“兩個重要視窗”的視窗,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展現深圳的新作為。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的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實,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用足用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和經濟特區立法權,以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激發活力,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搶占先機,充分釋放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效應”。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持續打造“深圳質量”“深圳標準”“深圳設計”“深圳品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須主動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最強,瞄準世界先進城市,銜接國際通行規則,實施全球標桿城市建設示範工程,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資源、高端企業、高端人才,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不斷壯大新動能、提升新勢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強大核心引擎。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把一件件民生實事辦好,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給體系、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體系,努力打造安全有序、智慧便利、環境優美、充滿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熱愛這座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落實省委全會精神和省委“1+1+9”工作部署,落實市委六屆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會精神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聚焦“五大戰略定位”“三個階段發展目標”,狠抓“五個率先”重點任務,確保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以優異成績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完成40項民生實事,新增就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中提質,既要清醒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清醒看到全球經濟成長持續放緩帶來的壓力,清醒看到當前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增強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又要堅定信心、知難而進,增強鬥爭本領,善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全力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綜合授權改革試點,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改革開放是深圳的“根”和“魂”。我們要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綜合試驗、先行示範,圍繞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最佳化、城市空間統籌利用等重點領域,策劃戰役戰略性改革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梳理形成第一批綜合授權改革清單、行政法規調整清單、先行先試政策清單、重大項目實施清單,爭取在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國際合作辦學、藥品和醫療器械審批、外匯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實施一批先行先試政策。深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改革。突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新一輪最佳化營商環境改革政策,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全面推進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鈎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切實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深化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高水平的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和國際化特色學校。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加強科研誠信、科技倫理和學風建設。統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住房制度、生態環境制度、事業單位等領域改革。打造前海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全面深化前海改革開放,推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雙擴區”儘快落地。攜手香港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打造港澳保險業大灣區服務中心。全面推進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建設,建成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加快“網際網路+”未來科技城等項目規劃建設,打造世界級灣區城市新客廳。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設為引領,借鑑自由貿易港政策,助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爭取前海灣保稅港區、深圳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籌劃新設寶安空港綜合保稅區,加快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完善“走出去”服務網路和法律服務體系,積極開拓“一帶一路”等市場。加強與香港、澳門等灣區城市更緊密合作。落實中央和省惠港惠澳政策,以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抓手,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擴大專業資質認定範圍、支持青年就業創業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措施。創新口岸管理體制,新開通蓮塘口岸,實施深圳灣口岸24小時通關。積極推動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強與澳門在特色金融、文化創意和旅遊等領域合作。推動與廣州“雙核聯動、比翼雙飛”,深化深莞惠聯動發展,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引領帶動“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
(二)聚焦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打造全球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創新決定未來。我們要充分發揮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更加突出源頭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在深圳布局,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構建集原創性技術、引領性創意設計、國際化服務為一體的一流創新生態。高水平打造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瞄準建設國際規則對接區和開放創新先導區,制定實施合作區“1+N”規劃體系,推動出台便利創新要素流動的配套支持政策,努力在科研管理體制、稅制、法制、新技術套用等方面先行探索。加快皇崗口岸重建、深港開放創新中心、深港科創綜合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擴大國際化創新創業空間供給,推進香港高校等重點科研項目落地,更好集聚國際一流創新資源。高標準建設光明科學城。堅持規劃引領、環境為重、配套優先,加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樓、光明雲谷、光明小鎮等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材料基因組、精準醫學影像、國家超算中心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建設標誌性、稀缺性綜合粒子設施,構建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高地。高起點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突出校科企聯動,共建前沿交叉學科、實驗室和基礎研究機構,加快建設鵬城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科技企業,打造高水平的高校集群、實驗室集群、孵化器集群,建設世界一流科教城。高質量推進高新區建設。推進南山園區提質增效,加快高新北區升級改造。大力推動坪山新園區發展,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推動龍崗園區、寶安園區、龍華園區等高質量發展,形成“一區兩核多園”錯位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創新關鍵在人才。我們要率先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構建國際化的人才評價和服務保障體系,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在深創辦科技型企業、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推動實施技術移民,加大緊缺人才引進力度,打造國際人才集聚高地。
(三)聚焦做好“六穩”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製造業提質增效。出台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倍增計畫,創建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深圳製造”向“深圳創造”轉型,打造萬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實施“設計+”工程,推動設立面向全球的創意設計大獎,助推黃金珠寶、眼鏡、鐘錶、服裝等優勢傳統產業高端化。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強化金融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國際風投創投中心。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套用,搶占金融科技發展先機。繼續做好P2P網貸機構、問題私募基金等風險防控,不斷最佳化金融環境,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大力發展國際化的專業服務,提升現代物流、法律、會計、諮詢、人力資源等服務業水平。加快完善國際會展城的綜合配套,實施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培育和引入更多國際會展品牌。增強投資、消費、外貿協同拉動作用。用足用好專項債,繼續加大有效投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計畫超過8000億元、增長15%。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國際化核心商圈,培育時尚消費、信息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提升東門、華強北等商業步行街的環境和業態,繁榮夜間經濟,發展有特色、有品質的專業市場,引進重大電商平台。建設外貿強市,推動外貿穩增長、優結構、提質量,發展跨境供應鏈服務、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實施質量標準提升行動。構建新技術新產品的準入、標準、認證、定價機制,發展創新套用聯盟,加快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成為全球新技術新產品率先推廣套用高地。依法實施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打造“一站式”協同保護綜合服務平台,依法嚴厲打擊各類侵權行為,探索智慧財產權證券化,建設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創造更多高價值專利、高品質產品。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央《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堅持“有事服務、無事不擾、服務前移、貼身周到”的服務理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建立系統完善的企業服務體系,繼續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我們要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拿出更多實實在在的舉措,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企業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四)聚焦補鏈、強鏈、穩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堅持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實施新一輪產業鏈拓展工程,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培育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出台針對“頭部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措施,盡心盡力服務企業、善待企業、留住企業,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領軍企業。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型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打造鯤鵬產業示範區。實施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行動計畫,培育生物經濟新增長點。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薄弱環節,著力招大商、招優商、招好商,並務實推動去年在全球招商大會上籤約的項目加快落地。加強面向產業的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跨學科、大協作、高強度的協同創新基礎平台,建立適應顛覆性創新的研發組織方式,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共性技術攻關。主動承接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和重大專項,實施“一技一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領域“卡脖子”技術。構建全球領先的5G產業生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大提速,今年要累計建成基站4.5萬個,在全國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和獨立組網,實施智慧型網聯汽車等套用示範項目,打造5G創新最活躍、套用場景最豐富的城市。著力保障產業發展空間。牢牢守住工業用地紅線,加大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力度,全年整備土地約10平方公里,拆除消化違建2600萬平方米以上。規劃布局一批較大面積的高質量工業片區,實施企業安居計畫,集中建設優質產業用房,支持企業增產擴能、加快發展。
(五)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和美宜居幸福家園。城市的生命力在於宜居。我們要突出宜居優先、以人為本、從容開發,出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方案,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戰略,切實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高水平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著眼未來科技、產業、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新趨勢,前瞻考慮人口、資源、空間和基礎設施承載力,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適度增加公建配套和住宅用地的供給,更好統籌城市功能定位、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構建優勢互補的市域協同發展格局。中部重點發展創新經濟、知識經濟、現代商貿、國際化專業服務,建設中央活力區、中央智力區、國際會客廳,加快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北站商務區、大梧桐新興產業帶等開發建設。東部重點發展信息經濟、生物醫藥、現代物流和濱海旅遊,打造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高地、未來產業試驗區,建設現代化國際航運樞紐和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加快大運新城、坪山燕子湖、壩光國際生物谷、深汕特別合作區中心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建設。西部重點發展智慧型經濟、會展經濟、海洋經濟,創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建設智慧型製造產業集聚區和海洋新城,打造海上田園世界級主題公園和鑽石水鄉。
南部重點攜手香港發揮極點帶動作用,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加快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等建設。北部重點建設世界一流的科學城,打造城市北部中心和都市田園新名片。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完善機場、港口、鐵路、市政道路、公共運輸、慢行系統等交通設施,構建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開工建設機場第三跑道,加快推進樟坑徑直升機場建設,完善寶安國際機場配套設施,打造服務一流的智慧機場。加快“四主四輔”鐵路樞紐建設,推進贛深客專等在建工程,開工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深汕高鐵等重大工程,站城一體化推進西麗樞紐站、機場站、光明城站、坪山站、深汕站等規劃建設。進一步加快軌道交通建設,開工和續建23條、340公里捷運線路,年底前開通6號線等7條線路,實現捷運運營里程達到400公里以上。繼續推進“十橫十三縱”高快速路網體系構建,加快濱海大道總部基地段交通綜合改造、春風隧道、東部過境高速、坪鹽通道等在建工程。開工建設沿江高速前海段與南坪快速銜接工程、東部濱海旅遊觀光公路改造、機荷—惠鹽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啟動皇崗路、龍大高速、望海路等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車外環高速一期、坂銀通道等項目。加強梅林關、布吉關、福龍路等重點區域交通擁堵治理。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堅持陸海統籌、科學用海,加快培育“藍色動能”,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規劃建設赤灣海洋科技產業園,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高質量辦好海博會。增強世界級貨櫃樞紐港集聚輻射功能,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提高港口國際中轉比例,設立首期規模30億元的航運基金,加快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小漠港區等規劃建設,建成平湖南貨櫃中心站。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出台更嚴格的占道施工管理辦法,嚴控嚴管道路反覆開挖。加強施工的統籌協調和科學管理,完善捷運等工程占道施工收縮和退出機制,強化文明施工,盡最大努力減少施工擾民,儘快還路於民、美化環境。營造更多適合年輕人創新生活、滿足國際化交流需要的休閒空間,加強國際語言環境建設,打造一批國際化街區和充滿活力的智慧社區。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堅持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肅的問責、最先進的技術,防範城市公共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開展危化品、老舊建築、高空墜物、地下工程等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推進自然災害防治工程,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完善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推進國際食品谷規劃建設,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藥品安全城市。完善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化“平安深圳”建設,努力打造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城市。
(六)聚焦建設美麗深圳,當好可持續發展先鋒。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為抓手,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畫任務,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構建藍綠相融的高品質生態空間。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山海連城計畫,貫通竹子林、香蜜湖等生態連廊,強化“一脊十八廊”的城市生態骨架。新建和改造公園30個,推進深圳河、茅洲河、光明湖等河湖沿線240公里碧道建設,建成20公里綠道。保護好自然海岸線,建設好東部海堤,讓市民更好地親水親綠、回歸自然,享受陽光沙灘、活力海岸。開展“水污染治理鞏固管理提升年”工作。堅持治水、治產、治城有機結合,全面推行全流域治水新模式,實現全市河流水質基本達到或優於地表水V類標準。加快筆架山河等暗涵復明改造,帶動沿河產業升級和環境改善。
新改擴建10座水質淨化廠,提高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加強涉水污染源管控,提升排水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區域污染聯防聯控。繼續推進直飲水工程,今年要完成400個小區優質飲用水管網改造。開工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供水工程。加快建設“無廢城市”。系統開展固體廢物治理,推進源頭減量、資源利用、無害化處理。加快深汕環境科技產業園、寶安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建設。堅持全民參與、示範帶動,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努力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生態工業區,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節能建築。深入推進“深圳藍”可持續行動。全面落實柴油車、工地揚塵、揮發性有機物、船舶等污染防治措施,新淘汰老舊車6萬輛,大力推廣新能源輕型貨運車,加大充電樁建設力度,加強臭氧污染防治,PM2.5年均濃度穩定達到歐盟標準,讓“深圳藍”更湛藍。
(七)聚焦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塑造城市文明典範。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我們要緊緊圍繞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開展系列慶祝活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煉新時代深圳精神,深入實施“文化創新發展2020”,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推動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建設上水平,打造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建設一流文體設施。全面開工建設改革開放展覽館、歌劇院、海洋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等“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加快工業博覽館新館、工人文化宮改造等項目建設,打造時代精品、城市傑作、灣區地標。加快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活化改造,更好傳承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講好深圳故事。新增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區運動場地設施,建設健康運動活力城市。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積極培育數字文化、時尚文化、動漫遊戲等新業態,提升文博會、深圳設計周、深圳時裝周等活動的國際影響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東部黃金海岸旅遊帶,探索建設國際遊艇旅遊自由港,提升蛇口國際郵輪母港服務水平,推進大鵬新大主題樂園項目,改造升級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景區。規劃建設香蜜湖國際交流中心、寶安平巒山深坑酒店等一批國際化配套服務設施。擦亮文化品牌。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和文藝名家推廣計畫,完善“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選單,積極承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爭取國家隊訓練基地落戶深圳。繼續辦好“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國際馬拉松、中國杯帆船賽、WTA年終總決賽等活動,持續提升城市影響力、美譽度。
(八)聚焦“七個有”目標,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更多的可支配財政收入用於發展民生事業,像抓治水一樣抓教育、醫療等事業發展,切實把教育、醫療等短板變為發展的潛力板。全年計畫安排教育、醫療支出分別增長16%和15%。著力推進幼有善育。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普惠、一流品質,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新增幼稚園學位2萬個以上,努力實現公辦幼稚園在園兒童占比達到50%。實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行動計畫。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著力推進學有優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制定教育先行示範的行動綱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增學位、提質量、促均衡,發展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堅持高強度投入、高水平建設,用三年時間新建和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146所、新增學位21萬個,新建和改擴建公辦普通高中30所、新增學位6萬個以上,努力讓學位緊張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繼續辦好特殊教育。加快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打造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高水平大學,推進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建設,開工建設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音樂學院,基本建成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推動北大劍橋深圳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等落地。
著力推進勞有厚得。完善最低工資調整機制,統籌失業保險基金結餘重點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服務工作。建設職業教育先行試驗區,弘揚工匠精神,打通中職、高職升本科的銜接通道,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職業教育高地。著力推進病有良醫。加快構建國際一流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以促進健康為導向的創新型醫保制度,深入推進健康深圳建設。繼續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計畫和“三名工程”,先行先試國際前沿醫療技術,積極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打造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新增病床8000張,新增三甲醫院2家以上,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新華醫院、中醫院光明院區、大鵬醫院、沙井綜合醫院等新建和改擴建項目,開工建設第三兒童醫院、深汕人民醫院、港大深圳醫院二期、腫瘤醫院二期,建成市婦幼保健院福強院區。促進醫教研協同發展,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推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香港名醫診療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大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提升公共衛生和社康機構服務水平,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施電子健康卡與電子社保卡“兩卡融合”,讓市民看病就醫更加便利。著力推進老有頤養。突出適度超前、科技引領,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穩步推進長期照護保險,建設10家示範性長者服務中心。著力推進住有宜居。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增加住房供給,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開展大規模公共住房建設行動,建設籌集公共住房不少於8萬套,確保完成“十三五”期間建設籌集40萬套的目標。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支持有條件的舊住宅區加裝電梯,完成剩餘400個城中村綜合整治,完善社區配套和現代物業管理服務,不斷改善居住環境。著力推進弱有眾扶。完善低保、臨時救助等政策措施,加快推進“9+3”民政設施建設,創建無障礙城市。繼續辦好慈展會,提升志願服務和專業社工服務水平,打造更有溫度的愛心之城、慈善之城、志願者之城。
深圳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全省人民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我們要始終懷著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全省人民的情懷,以先行示範的標準打贏脫貧攻堅戰,繼續高質量做好援疆援藏工作,抓好對口廣西百色、河池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河源、汕尾等工作,繼續推進深圳哈爾濱對口合作,全面完成中央和省交辦的各項幫扶合作任務,攜手全國全省人民齊奔小康。
三、全面提升超大型城市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工作安排,對照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的目標任務,積極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徑,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更多深圳經驗。
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於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不斷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題教育成果,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反對“四風”,堅決懲治腐敗。厲行勤儉節約,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更好發揮規劃在治理中的導向作用。
加快打造一流法治政府,全面提高法治化治理能力。緊扣“法治城市示範”目標,堅持依法行政,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更加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積極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城市。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報告、向市政協通報,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主動回應市民關切,努力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加強政務公開,加快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營造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建設一流數字政府,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便捷化水平。更加注重從企業和民眾的辦事體驗出發,深化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強化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協同聯動,努力實現主動、精準、整體式、智慧型化的政務管理和服務。拓展“i深圳”APP功能,全面普及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推廣主題服務、無感申辦、容缺辦理,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流程、手續、證明,讓市民辦事少折騰、少跑腿、更舒心。
打造國家智慧城市標桿市,切實提高精細化治理能力。堅持科技引領、套用帶動、安全為先,圍繞實現“六個一”目標,打造“城市大腦”和“雲上城市”,推進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慧型,帶動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技術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加快智慧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作用,全面推廣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環保、智慧民生等服務套用,推動設施聯通、信息互通、工作聯動,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和個人隱私保護,實現對城市運行的超強感知、公共資源的高效配置、異常情形的及時預警和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努力實現科技讓城市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
創新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提高協同化治理能力。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爭創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示範城市。強化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健全基層管理體制,加強格線化管理服務,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構建統一的社會信用平台,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面對新形勢,肩負新使命,全體政府工作人員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用工作來體現忠誠,用發展來體現擔當,用解決問題來體現落實,努力在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新業績。
各位代表!特區的昨天永載史冊,特區的今天活力無限,特區的明天必將鵬程萬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以優異成績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