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優生學(
eugenics)是研究如何改良人的
遺傳素質,產生優秀後代的學科。優生學的主要理論基礎是人類遺傳學。它的措施涉及各種影響婚姻和生育的
社會因素,如宗教法律、
經濟政策、
道德觀念、
婚姻制度等。優生學專門研究使一個民族未來的遺傳素質在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向前進或衰退的社會因素的學科。
遺傳
科技名詞定義中文名稱(遺傳英文名稱:heredity;inheritance;1 heredity 2 inheritance)
定義2:(1)性狀由
親代向子代傳遞的現象。(2)性狀由親代向子代傳遞的過程。
![優生學 優生學](/img/b/524/QZyYGO4MTN2ADOhNWZ3AjY2IGMmRTNyImMmJmZzQzM1gzMwEzY1cz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優生優育
概況
優生學一詞由英國
博物學家F.高爾頓於1883年首創,優生是婚姻和家庭最重要的問題,優生是利用遺傳學原理,來保證子代有正常生存能力的科學。人們習慣於將優生學區分為
消極優生學和
積極優生學。
![優生學 優生學](/img/4/702/iNDNiZmMmlTZzM2NhBjMyIGOmJGM0YD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健康寶寶
美國遺傳學家C.斯特恩則建議稱為
預防性優生學和
進取性優生學,前者研究降低產生不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頻率的途徑,後者研究增加或維持產生有利表型的
等位基因頻率的途徑。由於基因不能脫離特定的
遺傳背景而產生有利或不利的結果,因此優生學也包括消除不利的和增加有利的
等位基因組合。優生學的這兩個方面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因為降低不利的遺傳結構也就意味著增加有利的結構,反之亦然。
根據目前的生物醫學知識,為了達到改善人群的智力和體力目的時,除受精時已決定的遺傳結構外,
胎兒期的發育、分娩和嬰兒撫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又有人提出優體學和
優境學概念,前者研究改善胎兒大腦發育的措施,後者研究改善嬰兒的營養、教養等環境的優生途徑。近年來受到很大重視的
圍產期醫學則致力於防止引起早產、
新生兒窒息、產傷等所能影響後代智力和健康因素的研究。這些新生學科雖然並不著眼於改變人群的
基因頻率,但對於改善人類的素質同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因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學科任務
優生學有兩個任務:一是增進有關人類不同特徵遺傳本質的知識,並判定這些特徵的優劣和取捨;二是指出旨在改進後代
遺傳素質的方案。
![優生學 優生學](/img/1/984/0ATYmNzMkBTMyAzM5YWMyMjN1cDO0Ym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優生優育調查報告
目前有關人類性狀遺傳的知識仍較局限,判定某種性狀在未來社會中的優劣或對
人類進化的利弊則更非易事,所以在制定增加或減少某種
基因頻率的方案時更應十分謹慎從事。當前只能對某些已確證為有害的習俗和遺傳性狀採取優生措施。如制定優生法,對婚配、生育和
生育年齡進行合理的限制,以減少因近親結婚而產生的隱性
遺傳性疾病和因母親年齡過大所致先天愚型等先天缺陷的發病率;通過普查,檢出特定人群中某些隱性有害基因的
攜帶者,以避免兩個雜合體結婚而生出隱性
純合的患者;通過
羊膜穿刺獲得羊水中的胎兒
脫屑細胞或取出早期胎盤絨毛進行胎兒的
產前診斷,結合必要的
人工流產以防止患兒的出生;廣泛設立
遺傳諮詢網點,以及宣傳在一定情況下結婚並不是都鬚生育的觀點等。
主要內容
現代優生學的範圍,正在逐步擴大,已不限於只在遺傳學上考慮下一代的生物素質,而且還要以防止各種非遺傳性的先天疾病,分娩過程中的損傷、及新生兒疾病,以保證下一代的
人口素質。
![優生學(消極優生學) 優生學(消極優生學)](/img/4/b88/1ADMxYWMjZmM5MjZxM2NlJGOjljYiJz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優生優育宣傳畫
優生學是一門綜合性多學科的發展中的科學,目前可劃分為以下領域:
②
社會優生學。從社會科學和
社會運動方面研究優生課題。目的在於推動優生立法、貫徹優生政策,展開優生宣傳教育,使優生工作民眾化、社會化,從而達到提高
人口素質的目的。
③
臨床優生學。對與優生有關的醫療措施的研究。可分為兩大支,一為預防性優生,也稱為負優生或消極優生,主要是研究如何避免出生不良的後代,防止患病,淘汰劣生。另一支為演進性優生,又稱正優生或積極優生,主要研究如何出生優秀的後代,從促進新生兒先天素質更為優秀的角度研究優生。兩者目的一致,均為減少不利的遺傳因素,增加有利的遺傳因素來提高人口素質。
![優生學(消極優生學) 優生學(消極優生學)](/img/2/c1c/QMyMmN2MmN3YWZwkTMxcTZ4cjN4UzN2EmM2UDZyMmZ0ATNilDOzgj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搖籃工程
預防性優生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種:
①婚前諮詢及
婚前檢查。這是優生的第一步,做好這步,事半功倍。通過諮詢了解諮詢對象雙方的
生理條件或時機是否合適結婚。若雙方為
直系血親或三代內
旁系血親,可明顯增加
遺傳病、
先天畸形、智力發育缺陷以及流產的發生率,應禁止結婚。若雙方有患
麻風、嚴重痴呆或
精神病,
生活不能自理,並且有高度的遺傳性者應說服並制止其結婚。有些疾病患者生活可以自理,但下一代會有
嚴重缺陷,應勸其婚前絕育。又若男方或女方
生殖器官
發育異常,則需婚前治療,以免婚後發覺,增加家庭和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因此,諮詢及
婚前檢查為優生工作的基礎,應廣泛開展。
②
孕前諮詢。用以保證孕期母兒的健康,安排理想的受孕時刻。若女方患有
慢性病,應積極治療,待疾病控制,身體能夠勝任妊娠負擔或不具有
傳染性時再受孕。又如長期接觸對胎兒有毒性的
物質,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或由於職業原因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可影響卵子或精子的發育,或可以畜積體內對胎兒產生
毒性作用的,都應當在受孕前一段時間避免接觸這些物質。
③孕期指導。應從
早孕開始,其主要內容包括對
孕婦營養、保健、用藥等各方面的具體指導,可以預防妊娠併發症,避免胎兒受不利因素影響造成發育缺陷甚至流產,有利於母嬰健康。
繁衍
③超音波診斷。可準確估計
胎齡、胎盤位置、
羊水量及
胎兒畸形,是一項有用而簡便的產前診斷方法。
⑤
胎兒鏡診斷,又稱
羊膜腔鏡或
宮腔鏡診斷。藉助於
內窺鏡在子宮內直接觀察,不但能辨認形態上的畸形,還能取胎兒血液、皮膚等組織進行檢查,甚至可進行宮內治療及早糾正胎兒病態。產前診斷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年齡在35歲以上的孕婦、生育過畸形、
智力低下或
染色體異常患兒的孕婦、
近親婚配的夫婦、有遺傳病家族史者及有
致畸因素接觸史的孕婦。
圍產期保健:
圍產期是指妊娠滿7個月到產後7天這一圍繞分娩前後、關係到母子生命和健康,後代的體、智力發育的重要時期。圍產期保健是在孕、產婦系統保健的基礎上,增加對胎兒健康進行的預測和監護,以減少
圍產兒死亡率,
病殘兒發生率和孕、產婦
併發症,是實現優生的重要保證。
演進性優生
演進性優生的內容有:
①精液凍存。將新鮮精液經過處理後,置入–196℃液氮中,可保存數月,至數十年。畸形或發育異常的精子在冷凍過程中逐步被淘汰,用
精子庫中的精子進行
人工授精則可減少
流產兒及
畸形兒的發生。
②人工授精。用丈夫提供的精子與妻子的卵受精,若男性患有遺傳病者可用他人的精子,這樣未來的孩子帶有母親和供精者的基因,可免除遺傳病患兒的出生。全世界有5萬多兒童是人工授精產生的。
③
體外授精和
胚胎移植。使人卵在子宮外受精。把精子和卵子放入
培養皿中,培養70小時左右,
受精卵將發育到4~8個
細胞期,再植入未來母親的子宮內。精、卵或兩者均可由別人提供,因此,夫妻一方或雙方有遺傳病均可由他人提供精子或卵子以減少帶有不良基因嬰兒出生。
④
代理母親。由於某種原因妻子進行過子宮截除而保留了卵巢,則可取出妻子的卵子和丈夫的精子
體外受精,將受精卵培養到早期胚胎後移植到有子宮的正常婦女,即代孕者的子宮內發育長大。孩子的
遺傳物質仍來自患者和她的丈夫。
⑤受精卵轉移。女方有遺傳病則用丈夫的精子與來自願供卵者的卵進行
人工授精,然後從供卵婦女子宮內沖洗下受精卵,移植到妻子的子宮內,帶主分娩。此孩則帶有父親及供卵者的基因。 (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搖籃工程)
⑥
配子輸卵管移植。適用於至少有一側輸卵管通暢的患者。在婦女
排卵期,取丈夫或供精者的精子,經過處理,與取出的卵子放在一起,直接注入
輸卵管內。
隨著胚胎學、遺傳學、生殖內分泌及免疫學的進展,目前已能將精子直接注入卵子內受精、取出受精卵
分裂球中的1~2個細胞進行
染色體分析及性別測定,能注射正常基因進入卵子,這為今後的
基礎研究開創了廣闊的遠景。
環境優生學
由於工農業環境污染的嚴重
公害,和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的發展,環境優生學的內容也有新的充實。如消除公害,防止各種
有害物質對母體、對胎兒和整個人類健康的損害,都是環境優生學的重要研究內容。
![優生學(消極優生學) 優生學(消極優生學)](/img/c/760/QMyUmMjZGOjJTM5IGMxcDNlJTMxETNjFWMhFmYwATMkNGZ4YGZzUWO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美孕媽媽
優生學涉及到廣泛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是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
基礎優生學偏重生物學,以揭示優生和劣生(出生缺陷)的
一般規律為主。
臨床優生學偏重醫學,以針對母體和胎兒的醫療預防技術措施為主。
學科領域
優生學可劃分為4個領域:
①基礎優生學。
從生物學和
基礎醫學方面研究,哪些因素可導致
出生缺陷、其作用原理及如何防止其作用而達到優生的目的。
對與優生有關的醫療措施的研究。
可分為兩大支:
一支為預防性優生,又稱負優生或消極優生,主要研究如何避免出生不良的後代,防止患病,淘汰劣生。預防性優生的主要內容有:婚前諮詢及
婚前檢查、孕前諮詢、孕期指導、
產前診斷等。
另一支為演進性優生,又稱正優生或積極優生,主要研究如何出生優秀的後代,從促進新生兒
先天素質更為優秀的角度研究優生。演進性優生的內容有:精液凍存、
人工授精、
體外授精、
代理母親、受精卵轉移、配子輸卵管移植等。
④環境優生學。
由於工農業環境污染的嚴重公害和生態科學、環境科學的發展,環境優生學的內容也得到充實,主要研究內容有:消除公害,防止各種有害物質對母體、胎兒和整個人類健康的損害等。
發展歷史
我國古籍
《左傳》中也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記載,已經認識到近親結婚的後代往往不易存活和繁育。這些都反映了有關優生學的早期思想和措施。
從F.
高爾頓起幾乎所有的優生學者都特別關心人類的智力天賦。因為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的主要之點是人類依靠豐富的文化和科學技術(主要通過語言文字傳授)去適應和改造客觀世界,沒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則既不能接受這份寶貴的財富,更談不上使之向前發展。然而有關人類智力遺傳的研究雖然已經進行了100多年,卻仍未得出一致的結論。其主要困難在於人類社會的複雜性使研究者不易獲得能明確反映遺傳或環境因素的客觀數據。
根據迄今累積起來的人類遺傳學和醫學遺傳學資料,大致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嚴重的先天性智力缺陷大都由單個基因的缺陷或某種
染色體畸變所引起(見
人類遺傳性疾病、
染色體病、
先天性代謝缺陷),運用現代的
生物化學和
形態學手段可以查出使大腦
神經細胞中毒的異常
代謝產物或
腦組織的形態
結構異常。從大多數低於中等智力水平的愚人直到超過常人的天才人物的智力變異卻多半是許多對基因和環境的複雜相互作用的結果,人們至今缺乏有效的手段對之進行具體的分析。其次在判定智力高低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難。
目前普遍採用的
智商測驗本來是法國學者A.比奈於1907年為幫助巴黎學童分班而設計的,雖然後來經過不斷改進,也還不能全面反映被測者的智力水平。學校里成績平平而在工作中卻取得輝煌成就,或在許多方面被認為平庸而在某一特定領域卻顯示卓越才能者都不罕見。智力天賦雖以遺傳決定的大腦結構為依據,但大腦能否正常或充分發育和表達其功能,卻有賴於孕婦和嬰幼兒的合理營養和對後者的教養和環境。最後,人類文明是由互相依存的各行各業的無數勞動者和具有各種不同天賦的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出來的,人類能夠經受住各種嚴酷的
選擇壓力(包括氣候變化、疫病流行、戰爭等)而繁衍進化,正是由於人群的高度多態性和人類基因庫的豐富多采,因此在採取任何旨在降低或增加某些特定
基因頻率的措施之前必須十分慎重考慮其對人類前途的遠期後果。 西方早期的優生學者出於偏見和缺乏遺傳學知識,曾經使優生學走上歧途。
20世紀初,德國的優生學者提出了種族衛生學,宣傳
北歐人是優秀人種,防止優秀的雅利安人血統被劣等民族污染等主張,後來發展到與
納粹的排猶
種族主義同流合污,實際上為希特勒在40年代初“
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而大規模屠殺猶太人提供了輿論準備和理論根據。
一些早期優生學者也曾無限擴大遺傳的作用,不但認為人的軀體和精神性狀全由遺傳決定,甚至把犯罪、
酗酒、
暴力行為和漂泊習性等也都納入孟德爾遺傳範疇。這類觀點曾對公眾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助長了種族歧視,並曾反映到某些國家的立法和移民政策中。
蘇聯在20年代曾建立優生學研究機構和優生學會,出版優生學雜誌。20年代末被禁止,有關學者都轉向動植物研究領域。30年代醫學遺傳學研究所也被解散,人類遺傳學和優生學被宣布為納粹的科學。40年代以後優生學的研究一直處於窒息狀態。直到1971年才重新建立醫學遺傳學研究所,近年來也開始在刊物上號召採取措施以改善人的先天素質,減少或消除
不良遺傳因素的影響。日本早期的
優生運動受德國和英、美的影響甚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8年6月議會通過以
法律形式推行預防性優生措施。現在的高級中學教科書《高等保健教育》 (1978)也包含有遺傳學基礎知識和優生法的內容,使國民在
中學時代就懂得實行優生是國民應盡的義務。這些做法對於改善日本國民的
遺傳素質起了積極的作用。
1920年代初,優生學開始傳入中國,當時譯為“善種學”。後來中國學者
潘光旦去美國專攻優生學,回國後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學內講授優生學,並譯有《
優生原理》等專著若干種。
優生學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從遠古到1880年代。在這一歷史時期,優生學作為學科尚未提出,然而無論就整個人類社會,還是不同地區、不同文化,都有著重要的優生實踐,並不斷地湧現出優生思想。例如,
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時,就出現有嚴重殘疾的嬰兒被遺棄和處死的現象,這就是一種不自覺的優生措施。
中國
春秋戰國時代的典籍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說法,已經認識到近親結婚對後代的不良影響。這些都是古代的優生實踐和優生思想,對近代優生學的形成,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這個時期代表作有《皇帝內經》,意識到環境對胎兒的作用;(唐)
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婦產”;(唐)咎殷《
經效產寶》中提到了優生中的不利因素。
②半科學階段。
從1880年代到1940年代。1883年英國科學家F.
高爾頓首次使用他所合成的一個新詞“優生學”。這是優生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出現的公認標誌。優生學的科學基礎為
進化論和遺傳學。但在當時又受到
種族主義謬論的影響,這使優生學中參入了
偽科學的成分,因而處於半科學階段。
③科學階段。
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持續到現在。
這個時期的標誌事件有:1.種族主義偽科學的清除;2.現代遺傳學與新優生學。
新優生學把
遺傳諮詢、
產前診斷和選擇性流產結合,目標是減少劣生。這段時期主要清除了種族主義偽科學的成分,又結合了遺傳學出現的一系列重大進展,這使優生目標不僅可以通過社會措施在
社會群體水平上實現,而且可以通過醫療措施,在每對夫婦個體生育水平上實現。
目前
預防性優生學比較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而
進取性優生學則無論在研究和實踐方面都還存在若干困難。當前美國醫學科學研究中最活躍的方面之一是所謂“出生缺陷”,它涉及人體細胞遺傳學、
生化遺傳學、
圍產期醫學、產前診斷學、人體發生遺傳學、
畸胎學等眾多學科,它的目的與預防性優生學完全一致。
學科意義
開展優生學的研究,提倡優生,對個人,家庭,民族及整個人類都有著現實和深遠的影響。
優生學
優生直接關係到
人口素質的提高乃至民族的前途。智力是優生學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人才是世界上所有資本中最寶貴的資本,國家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新技術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現代化的
生產設備對勞動者的
文化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沒有優秀素質的民族就將落伍於時代,人們要改造客觀世界,要研究太空,同時也應該改造自己,研究自身,要重視生命的生產,即生育。許多人都“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出類拔萃的人才,所以應把優生、優育、優形、優教、
優境等系列知識變為民眾自身的需要,圍繞遺傳、環境、教育三個方面,開發培育人才。
特點介紹
優生學按其目標可進一步分為
積極優生學和
消極優生學二類。積極優生學是探討決定人類理想的性狀的基因增加的原因和方法;與此相反的是,消極優生學是研究使不理想的(有害的)基因減少的可能性和方法。過去按照優生學的觀點,曾在各國實行了禁止低劣
遺傳素質人的生育的法律(優生法)。但是決定哪個性狀優良,哪個性狀低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時也需要警惕,如果亂用優生法恐怕會侵犯人權。但另一方面,許多學者指出,隨著醫學的進步,有害的突變會在人群中積累起來,所以單是醫療的進步和環境的改善不能解決優生學的根本問題。
研究對象
優生學有兩個任務:一是增進有關人類不同特徵遺傳本質的知識,並判定這些特徵的優劣和取捨;二是指出旨在改進後代
遺傳素質的方案。
目前有關人類性狀遺傳的知識仍較局限,判定某種性狀在未來社會中的優劣或對
人類進化的利弊則更非易事,所以在制定增加或減少某種
基因頻率的方案時更應十分謹慎從事。當前只能對某些已確證為有害的習俗和
遺傳性狀採取優生措施。如制定
優生法,對
婚配、生育和
生育年齡進行合理的限制,以減少因近親結婚而產生的隱性
遺傳性疾病和因母親年齡過大所致
先天愚型等先天缺陷的發病率;通過普查,檢出特定人群中某些隱性有害基因的
攜帶者,以避免兩個
雜合體結婚而生出隱性
純合的患者;通過
羊膜穿刺獲得羊水中的胎兒
脫屑細胞或取出早期
胎盤絨毛進行胎兒的
產前診斷,結合必要的
人工流產以防止患兒的出生;廣泛設立
遺傳諮詢網點,以及宣傳在一定情況下結婚並不是都鬚生育的觀點等。
研究方法
根據目前的
生物醫學知識,為了達到改善人群的智力和體力的目時,除受精時已決定的遺傳結構外,
胎兒期的發育、分娩和嬰兒撫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年來又有人提出優體學和
優境學概念,前者研究改善胎兒大腦發育的措施,後者研究改善嬰兒的營養、教養等環境的優生途徑。
近年來,受到很大重視的
圍產期醫學則致力於防止引起早產、
新生兒窒息、
產傷等所能影響後代智力和健康因素的研究。這些新生學科雖然並不著眼於改變人群的
基因頻率,但對於改善人類的素質同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因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從F.
高爾頓起幾乎所有的優生學者都特別關心人類的智力天賦。因為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的主要之點是人類依靠豐富的文化和科學技術(主要通過
語言文字傳授)去適應和改造
客觀世界,沒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則既不能接受這份寶貴的財富,更談不上使之向前發展。
然而,有關人類智力遺傳的研究雖然已經進行了 100多年,卻仍未得出一致的結論。其主要困難在於
人類社會的複雜性使研究者不易獲得能明確反映遺傳或
環境因素的客觀數據。
根據迄今累積起來的人類遺傳學和
醫學遺傳學資料,大致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嚴重的先天性
智力缺陷大都由單個基因的缺陷或某種
染色體畸變所引起。比奈於1907年為幫助巴黎學童分班而設計的,雖然後來經過不斷改進,也還不能全面反映被測者的智力水平。學校里成績平平而在工作中卻取得輝煌成就,或在許多方面被認為平庸而在某一特定領域卻顯示卓越才能者都不罕見。智力天賦雖以遺傳決定的
大腦結構為依據,但大腦能否正常或充分發育和表達其功能,卻有賴於孕婦和嬰幼兒的
合理營養和對後者的教養和環境。最後,
人類文明是由互相依存的各行各業的無數勞動者和具有各種不同天賦的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出來的,人類能夠經受住各種嚴酷的
選擇壓力(包括氣候變化、疫病流行、戰爭等)而繁衍進化,正是由於人群的高度
多態性和人類基因庫的
豐富多彩,因此在採取任何旨在降低或增加某些特定
基因頻率的措施之前必須十分慎重考慮其對人類前途的遠期後果。
學科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