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發文時間是2009年06月19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
  • 發文字號:豫政〔2009〕40號
  • 發布時間:2009年06月19日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檔案全文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2006〕14號),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進一步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化解社會矛盾、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重要途徑;是以人為本、改善民生,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是加強基層建設、激發基層活力、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我省社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社區的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組織建設顯著加強,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在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社區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發展規劃、服務場所建設滯後、服務不到位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基層社會管理的新需要、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新需求不相適應。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著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強領導,狠抓落實,著力推動我省社區服務工作再上新台階,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居民為重點,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居委會、民間組織、駐社區單位、企業及居民個人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整合社區資源,完善社區功能,健全服務網路,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二)基本原則。以人為本、服務居民。著眼於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著力解決居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社區居民排憂解難。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居委會、民間組織、駐社區單位、企業及居民個人的作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務,鼓勵、支持社區居民和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區分不同類型的社區,實行分類指導。既要整體推進,又要突出重點,解決薄弱環節;既要堅持廣受居民歡迎的傳統服務方式,又要善於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提高服務水平;既要突出城市社區,又要協調城鄉社區發展。協調聯動、資源共享。依託信息化平台,注重工作綜合、社區各類資源整合和政府部門政策聚合,加強工作協調和聯動,實現社區設施配置合理、服務效率提高的目的。
  (三)主要任務。通過努力,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覆蓋社區全體成員、服務主體多元、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社區服務體系,使社區居民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
  三、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一)加強社區就業服務。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建設。通過提供就業再就業政策諮詢、再就業培訓、就業崗位信息服務和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等,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民工提供就業服務和再就業援助。結合居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開發就業崗位,挖掘社區就業潛力,增加就業途徑,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加強信用社區建設,探索建立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聯動機制,為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創造條件。建立就業與失業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聯動機制,促進和幫助享受失業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儘快實現就業。
  (二)加強社區社會保障服務。加強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勞動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整合、提升、完善社區服務組織的功能,把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機構作為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重要依託,在登記參保、變更信息、政策諮詢和就醫管理等方面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服務,促進和幫助城鎮居民參加各項社會保險。
  (三)加強社區社會救助服務。積極構建覆蓋社區各類優撫對象和弱勢群體的新型社會優撫、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工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完善省轄市、縣(市、區)、街道(鎮)和社區四個層次的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做到工作有隊伍、經費有保障、辦公有場所、服務有制度。加強對失業人員、殘疾人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動態管理,及時掌握他們的就業及收入狀況,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大力發展社區慈善事業,加強對社區社會捐贈接收站(點)、“慈善超市”的建設和管理。完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優撫對象生活水平不低於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四)加強社區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最佳化衛生服務結構,健全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主體的社區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網路。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重點,為社區居民提供疾病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諮詢、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服務。大力培養社區衛生服務技術和管理人員,加強監督管理,保證服務質量。提供國家規定的計畫生育基本項目免費服務,做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工作。堅持公益性質,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保障功能,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
  (五)加強社區文化、教育、體育服務。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社區文化陣地建設。落實國家關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政策,逐步建設方便社區居民讀書、閱報、健身、開展文藝活動的場所。充分利用街道、社區文化設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扶持、組織社區居民成立業餘文藝團隊,建立社區文化輔導員隊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支持社區內中國小校開展素質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統籌各類教育資源,充分發揮社區學院、市民學校的作用,積極創建各種類型的學習型組織,面向社區居民開展科學技術、生產技能、法制宣傳、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等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不斷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按照《全民健身計畫綱要》,培育社區民眾性體育組織,修建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配置健身器材,鼓勵社區內單位和學校的體育場地向居民開放,增強居民體質。
  (六)加強社區社會福利服務。加快老年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積極構建以政府興辦的養老服務機構為示範,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服務為依託,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為補充,適應我省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的多元化、多層次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搞好社區“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無撫養人和贍養人)對象、“五保”人員、重點優撫對象、身邊無子女的獨生子女父母的保障服務。進一步發展殘疾人福利事業,實施殘疾人康復訓練和服務進社區工程。嚴格執行有關無障礙建設的法律、法規、設計規範和行業標準,創造無障礙社區生活環境,為殘疾人提供康復、培訓、就業、維權、文體等方面的援助服務。
  (七)加強社區安全服務。深入開展平安社區創建活動,大力實施社區警務戰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社區治安防控網路。加強社區警務室建設,將其納入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整體規劃統一解決。加強社區群防群治隊伍建設,組織開展以社區保全、聯防隊員為主體,專職和義務人員相結合的治安巡邏、看樓護院、鄰里守望等活動。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社區矛盾,消除不穩定因素。加強對社區刑釋解教人員、監外執行人員和有不良行為青少年的幫助、教育和轉化工作,依法打擊“黃賭毒”和非法傳銷。加強消防教育,提升社區消防安全水平。完善疫病傳染、食品安全、災害事故的應急反應機制,提高社區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八)加強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建立完善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網路。加強對暫住人口登記和暫住證辦理的管理,建立出租房屋登記備案制度,加強經常性檢查。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和“以現居住地管理為主、戶籍所在地配合”的原則,實行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同宣傳、同投入、同服務、同管理,為流動人口的生活與就業創造好的環境。規範流動人口管理的相關程式,取消不合理收費,為流動人口提供優質服務。
  (九)加強社區環境保護和服務。開展“綠色社區”創建活動,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宣傳和普及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保知識,營造社區環境文化氛圍。動員和組織社區居民參與各類環保公益活動,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觀念,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建立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和資源回收的長效運行機制,減少污染物排放。維護居民對社區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區。
  四、充分發揮社區各類組織、企業及個人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
  (一)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社區居委會要協助基層政府提供社區公共服務,定期聽取居民對社區服務的意見,及時向政府反映,充分發揮在了解社區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務方面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要組織、動員駐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開展社會捐贈、鄰里互助、扶殘濟困等民眾性自我服務活動,為居家的孤老、體弱多病和身邊無子女老人提供各種應急服務,為優撫對象、殘疾人及特困群體緩解生活困難提供服務。要管理、利用好社區公益性服務設施,方便社區居民生活。要組織居民參與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法律、安全等進社區活動,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利用閒置設施、房屋等資源興辦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網點。要正確處理與社區物業管理企業的關係,支持和指導物業管理企業依法經營。
  (二)積極培育社區服務民間組織。支持和鼓勵社區居民成立形式多樣的慈善組織、民眾性文體組織、科普組織和為老年人、殘疾人、困難民眾提供生活服務的組織,使社區居民在參與各種活動中實現自我服務、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在社區開展服務活動。廣泛組織開展社區志願服務活動,推行志願者註冊制度。積極動員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教師、青少年學生以及身體健康的離退休人員加入志願服務隊伍,壯大志願人員力量。建立志願服務激勵機制,使志願者本人在需要幫助時能夠及時得到志願者組織和其他志願者的服務。
  (三)引導和支持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開展社區服務。按照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原則,積極引導社區內或周邊單位將內部食堂、浴池、文體和科教設施等向社區居民開放,參與開展社區服務。充分利用社區內的學校、醫院、培訓機構、幼稚園、文物古蹟等開展社區教育活動。有關單位開展社區服務,既可以單獨經營,也可以與社區組織聯營共建。支持企業通過連鎖經營提供購物、餐飲、家政服務、洗衣、維修、再生資源回收、中介等社區服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物流配送平台幫助社區內中小企業實現服務模式創新,推動社區商業體系建設。支持大型服務企業兼併、控股國有及集體所有的社區服務企業,支持個體、私營經濟興辦或參股社區服務企業。對新辦商業性社區服務項目的,有關部門要依法簡化審批手續。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辦或合夥興辦社區服務組織,或通過小時工、全日制工和階段性就業等靈活方式參與社區服務。依法保護社區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嚴禁向社區服務企業亂收費、亂罰款和亂攤派。
  五、加強對社區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這項工作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施社會救助和再就業工程、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要分級制定社區服務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科學確定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主要措施,及時解決社區建設中的主要問題。要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社區工作運行機制。依託社區提供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衛生、人口計生、環保、體育等部門,要按照社區工作發展要求加強業務指導,提高服務水平。各級發展改革、財政、稅務、工商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制定進一步加強社區服務的政策措施。財政部門每年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支持社區發展。積極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慈善等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形成推動社區健康發展的合力。
  (二)改進政府公共服務方式。要把社區公共服務作為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的重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文化、衛生、教育、體育、公安、人口計生、環保等部門要把公共服務延伸到社區,充分發揮社會服務功能,通過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把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整合政府各部門在基層的辦事機構,積極推進“聯合辦公”,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為社區及居民服務的水平。政府職能部門不得將應由自身承擔的行政性工作攤派給社區組織;確需社區組織協助完成的行政工作,可依法採取“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委託社區組織承擔。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管理等形式,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促進公共服務社會化。嚴禁政府各部門以加強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為名搞檢查評比、達標升級、考核驗收等活動,加重社區組織的負擔。
  (三)強化社區工作隊伍建設。適應新時期社區管理和服務的需要,拓寬選人渠道,最佳化人員結構,加大培訓力度,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熱愛社區工作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根據社區管轄範圍、戶數、人數、工作量等因素,合理核定社區工作人員,具體數額由所在縣(市、區)政府確定。切實解決社區居委會成員及其聘用服務人員的工資、保險等福利待遇問題,確保社區居委會成員的收入不低於上年當地職工平均工資水平,並按照有關規定享受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待遇。各地要按照每戶10元的標準,保障社區居委會工作經費。社區居委會成員及其聘用服務人員的工資、社區居委會辦公經費,由市、縣兩級財政予以保障。財政困難縣(市、區)的社區居委會成員工資及工作經費,由省財政通過轉移支付予以適當補助。
  (四)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社區組織辦公、服務、活動用房是社區公共服務的保障性設施,要納入各級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與新區開發、舊城改造同步設計、同步建設,統籌推進。建設費用主要由縣(市、區)財政負擔,省、市給予適當補助。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要統籌規劃,每年安排一部分資金用於社區基礎設施補助。要重點解決社區沒有辦公用房,或在危房、臨時建築、違章建築辦公等問題。全省市轄區的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服務用房面積要達到不低於300平方米的標準,縣級市和縣城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服務用房面積要達到不低於200平方米的標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擴大社區活動用房面積。規劃、國土資源、建設、房產等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要依法協助、督促住宅小區開發單位(商)按照規定的標準把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納入公共建築規划進行建設。規劃部門在編制審批新開發小區的詳細規劃時,應當依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GB50180-93)》嚴格把關,確保配置包括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在內的管理服務和文體設施建設用地。建設部門要加強對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對規劃確定應當建設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而未建設的,要責令建設單位限期糾正;對拒不改正的,予以處罰,並將其不良行為記入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檔案。民政部門要掌握進展情況,向政府匯報並向有關部門通報,做好相關的協調工作;要指導社區組織加強對公益性服務設施的管理,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社區規模調整後,民政部門應當對騰出的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提出調整方案和處理意見。
  (五)加強政策指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幫助社區落實開展公共服務的資金、場所和人員,對社區組織開展的互助性服務、志願服務和社會力量興辦的微利性服務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對社區營利性商業服務,要積極引導企業向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要建立穩定的社區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將社區居委會工作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通過發行福利、體育彩票籌集的公益金要安排一定的比例,對社區社會福利項目和開展體育活動給予資助。(六)加強監督管理。有關部門要綜合運用行政、法律手段監督、管理社區服務,制定各類社區服務的行業標準並監督執行,逐步實現社區服務規範化。建立健全反映社區服務設施、服務管理、居民需求及滿意程度等有關信息的採集及工作評估體系。嚴格財務和審計制度,及時查處違法違紀和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嚴禁將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保證社區服務健康發展。
  各級政府要按照本意見要求,結合實際,制訂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省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意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六月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