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十二五”教育事業規劃

“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我市建設區域性中心強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市教育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發展要求,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跨越發展的五年,直接影響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陽市“十二五”教育事業規劃
  • 性質:規劃
  • 地點:安陽市
  • 對象:教育事業
安陽市“十二五”教育事業規劃
“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我市建設區域性中心強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市教育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發展要求,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跨越發展的五年,直接影響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為促進我市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縮小與先進地區差距、縮小城鄉之間差距、開創我市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教育均衡,爭創教育強市,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根據《安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河南省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時期我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間,我市教育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順利完成了我市教育事業“十一五”規劃所確定的主要任務和目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為“十二五”時期我市教育改革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順利通過“兩基”國檢,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市在全面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簡稱“兩基”)的基礎上,實行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2007年,代表河南省順利通過了國家“兩基”檢查。
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逐步實現全社會的教育公平。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的投資力度,先後對農村教育事業投入資金302億元,實施了“農村中國小寄宿制工程”、“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資金項目”、“農村國中改造工程”、“農村中國小衛生新校園工程”,改造新建校舍4245萬平方米、16座沼氣和水沖式廁所;
投資3323萬元,實施“農村中國小課桌凳更新配置工程”、“農村國中實驗儀器配置工程”、“農村國小體育器材配置工程”,更新配置課桌凳18萬套,惠及36萬人,為46所國中配置實驗儀器46套,為550所國小配置體育器材550套;
投資2895萬元,為城市薄弱學校市十中、二十一中、三十三中、幸福中學、第三實驗中學新建校舍22855萬平方米;投資6595萬元,開工建設市八中新校區。根據省政府要求,市政府制定了《安陽市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規劃》,涉及中國小631所,規劃總投資74億元,規劃校舍面積8386萬平方米。已籌措資金近3億元,安排工程項目近300個,總建設面積近30萬平方米。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將從根本上改善了農村、城市中國小辦學條件,促進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為減輕人民民眾經濟負擔,根據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的要求,我市加快了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的清理規範工作。市實驗中學國中部從2006年秋季起,市五中、七中和第二實驗中學分校從2008年秋季起全部回歸到公辦學校,對市五中等12所社會認可度較高的學校,增加招生計畫,進一步滿足了人民民眾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
堅持實施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從2006年起,對市區國小升國中錄取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全部實行電腦派位。在招生方式上,為了淡化一些傳統名校的優先地位,取消了提前錄取學校,市五中、實驗中學國中部、七中、外國語學校國中部,按每片國小畢業生人數比例分三塊放到三個學區招生。2010年,市教育局下發了《關於調整市區普通中學招生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安教基〔2010〕75號,提出增加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比例、嚴格控制市區內國中學校之間擇校和轉學等措施,進一步均衡了各學校生源。
全市幼稚園從2005年的269所,增加到2010年的732所,5年增加463所;在園(班)幼兒由65581人增加到114065人,適齡幼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435%達到67%。全市共有省級示範幼稚園3所,市級示範園5所,一級一類幼稚園15所,辦園條件和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殊教育有了明顯的發展。
(二)穩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十一五”期間,我市認真做好了省、市級示範性高中創建工作,全市共有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12所,市級示範性普通高 中10所。各示範性普通高中進一步加強了示範和輻射作用。投資22億元,全面建成3所新的高中,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
2007年,我市成立了第一所經省教育廳審批的高中宏志班;2008年,在內黃縣一中成立了和浙江省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共同設立的“珍珠班”,利用這些學校的辦學優勢為優質生源因家庭貧困不能完成高中學業的學生提供了幫助。同時,大力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2008年啟動高中新課程改革,以我市3所省定的課改樣本校為基地,深入研究綜合素質評價、學業水平考試、高考三者之間的關係,更新辦學理念,改革課程結構、內容和實施方式,努力構建符合國家課程改革要求的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
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到了全面提高,2007年高考工作中,我市第一中學學生范佳琳以總分705分的優秀成績取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
2中等職業教育通過幾年的發展,已形成全市各類中等職業學校47所;其中普通中專7所,成人中專11所,職業中專和職業高中29所(含民辦職業學校14所)建設規模。同時,投資1370萬元,為安陽第一職業中專學校和市電子信息學校新建校舍11891平方米。2009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8195人,在校生達到58998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數和在校生人數分別占到高中階段教育的4007%和3889%。
全市共建成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5所(省衛校、市一職專、電子信息學校、林州市職業中專、安陽縣職業中專),省級重點職業學校6所(安陽縣理工學校、湯陰縣職教中心、市中醫藥學校、市財會學校、市體校、安陽藝校)。有5所學校被省教育廳認定為縣級職教中心,同時還建成省級重點專業點6個,市級重點專業點28個。市區開工建設職教園區,林州市、滑縣、安陽縣、內黃縣成為河南省職業教育強縣(市)。
(三)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為安陽經濟建設提供高素質人才。
“十一五”期間,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達到4萬人。安陽師範學院在2007年、安陽工學院在200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驗收。2009年,安陽職業技術學院經省政府、教育部審批成立,2010年順利遷入開發區新校區。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新校區一期工程順利完工。安陽市中醫藥學校、安陽幼兒師範學校搬遷升專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全市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四)人才建設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
“十一五”期間,全面推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和校長負責制。繼續推行校長公開選拔機制,探索新的選人用人機制,認真實施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加強教育隊伍人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中國小校長培訓任務的基礎上,組織新課程等一系列專題培訓。進一步深化職稱改革,做好教師職稱評審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工作,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充分調研論證,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工作。我市教師培訓工作按計畫穩步推進,全面完成了規劃的目標與任務,提高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水平,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師資保障。全面開展了以師德教育和新課程、新理念、新技術為主要內容全員崗位培訓。穩步推進“名師工程”,培養選拔出省級中國小名師41人,教師教育專家19人、骨幹教師1163人,市級名師98人、學科帶頭人924人、骨幹教師4636人。充分發揮名師、學科帶頭人的輻射帶頭作用,成立了中國小名師工作室,每年開展名師送教下鄉活動。大力開展骨幹教師培訓,對已評選認定的各個層次的骨幹教師進行了大開放、高層次的培訓,其中60名英語名師、學科帶頭人赴加拿大參加高級研修培訓。教師學歷達標率不斷提高。國小、國中、普高和職高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9956%、9838%、9608%和821%,比“十五”末分別提高04、466、1877和505個百分點。同時國小教師中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國中教師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分別達到7389%、5512%,高中教師中具有研究生水平者的比率不斷提高。
(五)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省前列。
“十一五”期間,我市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狠抓教育教學管理特別是常規教學管理,強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均衡教育,全市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全省名列前茅。與“十五”末相比,我市專科一批上線人數增加3983人,本科院校錄取人數增加1981人。
“十二五”時期,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正式實施,我市教育事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給特別是優質教育供給不足的基本矛盾,仍將長期存在。我市農村教育還比較落後,“兩基”工作需要繼續鞏固和提高,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滯後,高等教育體系不夠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和教師隊伍的水平還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培養模式乃至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都存在著問題,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等等。面對機遇和挑戰,“十二五”時期,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正視困難,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二、“十二五”時期我市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工作方針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繼續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促進公平作為政府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把握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堅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規律,夯實基礎,最佳化結構,調整布局,提升內涵,促進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市。
(二)工作方針
1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會力量出資興辦教育的體制和政策,不斷提高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
2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3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養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民眾期盼優質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增強教育活力與體制機制約束的矛盾,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4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城市薄弱學校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5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全市教育質量考核標準,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三)主要發展目標
1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75%;全面提高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能力。城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農村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5%。每個鄉(鎮)建成1—2所符合省級標準的鄉(鎮)中心幼稚園;每個縣(市、區)創建1—2所市級示範幼稚園,力爭達到省級示範幼稚園標準。
2義務教育。國小入學率達到100%,國中入學率達到995%,國中三年保留率達到95%以上,加大力度限制國中輟學率。繼續調整全市中國小布局,最佳化整合教育資源,加強城鄉薄弱學校建設。完成“市八中整體搬遷工程”,全面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市區改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縣(市)均新建或改建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全市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85%以上,並逐步實行特殊義務教育。除失能人員外,全市青壯年非文盲率基本達到100%。
3高中階段教育。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步伐,新建和改擴建市區7所、縣(市)14所高中階段學校,全市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5%左右。調整最佳化高中階段教育結構,大力推進普通高中新課改的深入開展,繼續加強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加大示範性高中的輻射作用。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到2015年實現中職招生規模占高中階段招生總規模的50%以上,使普通高中與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1:1,完成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達到9萬人目標。繼續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畫,通過資源整合,布局調整,保留20所左右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均達到3000—6000人以上。爭取建成3所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爭取建設1所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其中市區投資244億元,完成安陽市職業教育中心建設。組建3個具有集聚優勢和發展活力的職業教育集團,以強帶弱、以城帶鄉、推動我市職業教育向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達到6萬人。建成河南護理職業學院、安陽師範專科學校和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新校區。安陽師範學院、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和安陽工學院進一步擴大規模、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力爭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實現突破。
5民辦教育。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政府重要的工作職責,鼓勵出資辦學,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興辦教育。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
6繼續教育。鞏固掃盲成果,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步伐,建立健全終身學習教育機制,構建學習型社會。大力開展成人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成人教育水平,在“十二五”期間,力爭使成人職業技能培訓達到225萬人次。
三、“十二五”時期我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五大重點工作
(一)大力發展學前教育。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精神,逐步形成政府主管、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實施“安陽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2011—2013﹚。根據城鄉的不同特點,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以示範性幼稚園為中心,靈活多樣的幼兒教育形式相結合的幼兒教育服務網路。為0~6歲兒童和家長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城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0~6歲家長及看護人員普遍受到科學育兒的指導。農村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5%;90%的0~6歲兒童的家長及看護人員受到科學育兒的指導。每個鄉(鎮)建成1—2所符合省級標準的鄉(鎮)中心幼稚園。每個縣﹙市、區﹚創建1—2所市級示範園,力爭達到省級示範園標準。
(二)義務教育穩步推進。
1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堅持德育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使青少年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全面發展。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學校德育工作規律和青少年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努力構建大中國小縱向銜接、學校家庭社會橫向溝通的學校德育體系。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德育資源,把德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繼續深入開展以“兩創兩爭”為載體的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加強校園環境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加強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歷史文化教育資源,建設一批大中國小德育基地。
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逐步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開展中等職業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創新辦學理念和模式,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重視和改進學校體育與美育工作,倡導和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完善國小升國中免試就近入學制度,積極推進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高中階段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提升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改善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條件,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融合,在全社會形成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合力和良好環境。
2搞好以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為重點的,全面提高教育水平的基礎教育。
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完善“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加大縣級政府對基礎教育的統籌力度。進一步明晰和落實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的責任,農村中國小國撥生均公用經費從原來的幾乎沒有,提高到小學生均公用經費330元、國中生均公用經費530元並逐步再提高;全面完成“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搞好安東新區學校布局規劃工作。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重視女童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和特殊教育隨班就讀保障體系建設。
繼續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認真落實省教育廳、省人事廳、省財政廳《關於在全省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創建活動的意見》(豫教基〔2008〕153號)精神,鼓勵各縣(市、區)積極爭創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對全市創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給予表彰獎勵。對義務教育階段擇校行為進行一步進行遏制,穩步提高公辦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區域內國中的比例,認真做好中招體育考試和實驗操作考試工作。進一步完善國小、國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辦法,建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中國小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3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保證體育課和體育鍛鍊時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強學生體質。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鍊,保證小學生每日10小時、國中生每日9小時、高中生每日8小時睡眠時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水平。
(三)高中教育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大力發展。
繼續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擴大普通高中辦學容量。最佳化普通高中布局結構,加大示範性普通高中的輻射作用,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促進普通高中整體辦學水平提高。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搞好“四大工程建設”,即:示範、骨幹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工程。爭取全省職業教育重點支持20個左右的職業教育攻堅項目建設,扶優做強一批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到2015年,使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5000—6000人,使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規模達到3000—4000人以上,從根本上改善職業教育基礎條件相對薄弱的狀況。職業教育園區(職業教育中心)建設工程。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市區通過職教資源整合、布局調整,重點建設好職業教育園區,各縣(市)重點建設好職業教育中心。到2015年,形成全市以市區職教園區為龍頭,以各縣職教中心為一體職教格局。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圍繞我市以冶金、電子、機械、化工、食品、紡織、醫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及現代農業和旅遊服務行業,調整專業布局,對接產業,加強實訓基地建設,辦出特色、辦出品牌。到2015年,建成1個省級公共職教實訓基地,5個區域性實訓中心,20個專業實訓基地。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建設一批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教師隊伍。實行中等職業學校特聘教師計畫,支持專業師資緊缺的中等職業學校面向社會公開聘請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來校任教,緩解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和結構性短缺問題;培養一批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比例達到70%以上。
(四)高等教育實現新的突破。
在安陽師範學院、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和安陽工學院進一步擴大規模、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的基礎上,全面建成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和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新校區。完成安陽市中醫藥學校、安陽幼兒師範學校搬遷升專工作。全面提高全市高等教育教學質量。
(五)大力發展民辦教育。
大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積極拓展辦學渠道。認真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實施條例,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將民辦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鼓勵和支持民辦力量以各種形式投資辦學或合作辦學,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我市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鼓勵和支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各種辦學模式,積極探索民辦教育的多種實現形式。積極發展民辦基礎教育,重點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民辦高等教育。支持現有民辦學校的發展,使其擴大規模,提高辦學效益。鼓勵有條件的民辦學校之間合併或組建集團式的辦學實體。
四、“十二五”時期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五大保障措施
(一)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機制,加強經費管理。
教育投入是支撐全市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是教育事業的物質基礎,是公共財政的重要職能。強化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責任,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要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項收入,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嚴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規規定,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要求,保證財政教育撥款增長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並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3%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依照有關政策規定,對“三資”企業按照國民待遇徵收教育費附加,專項用於教育事業。全市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逐年增加,2012年達到4%。各級財政每年超收部分和預算外收入,應按不低於年初確定的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用於教育。建立由各級政府分擔義務教育經費的保障制度,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確保財政對教育經費新增部分主要用於農村義務教育。
拓展籌資渠道,擴大教育經費總量。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完善捐贈教育激勵機制,落實個人教育捐贈支出在所得稅前全額扣除政策。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公民個人投資辦學或捐資助學。充分運用財政、金融、信貸等手段提高教育融資能力,合理利用銀行貸款加快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有效地利用域外資金,進一步拓寬教育經費來源渠道。
完善投入機制。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完善各級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要根據國家辦學條件基本標準和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制定並逐步提高區域內各級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
健全監督機制,完善預算管理。進一步實行教育預算單列,各級政府按照各級各類學校辦學基本條件標準和撥款基本標準,編制年度教育預算,按程度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並向社會公布。建立相應的審核、監督和檢查制度。
加強和改進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建立完善科學、規範的教育經費管理制度,確保經費高效安全運轉。建立健全教育內部審計制度,規範內部經費管理。以實施重大教育投資項目為契機,強化項目管理,規範和改進各類學校的財務管理。嚴禁挪用、截留、擠占、平調教育經費和學校收費。加強國有資產和非稅收入管理,完善公共教育經費效益評價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實施“安陽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建設好市八中新校區;搞好全市學校基本建設規劃;全面實施“全市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和“城市薄弱學校改造工程”。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1進一步強化實施名校長工程。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堅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突出師德、師風、師魂,確立師德標準和評價體系。嚴密組織,認真遴選,選拔出辦學實績突出、社會聲望較高的名校長和骨幹校長,重點培養,發揮其在教育事業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形成教育管理人才梯隊。加大培訓力度,在任職資格培訓和提高培訓的基礎上,組織校長參加高級研修班培訓,赴國內名校掛職學習、考察觀摩,進一步提高校長理論視野和管理水平。加強教育幹部隊伍建設。堅持多元化的培訓格局,對全市城市和農村在崗中國小校校長和教育行政幹部進行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員培訓,通過培訓使中國小校長和教育行政幹部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加大農村中國小幹部隊伍建設力度,重點抓好農村中國小校長培訓工作。
2促進全市師資均衡化發展。進一步推進中國小幹部教師交流工作,促進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在全市範圍內,促進教師由超編學校向缺編學校、由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城鎮學校向農村學校的流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構建和諧教育。進一步完善支教工作的長效機制。堅持城鎮中國小教師到農村或薄弱學校支教制度,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認真執行城市中國小教師晉升中學高級教師或國小高級教師職務,應有1年以上在農村中國小或薄弱學校任教或支教的經歷,或完成當地教育部門規定的對口支援、結對指導、送課下鄉等支教任務。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學校任教,城鎮新教師上崗須到農村任教一年。大力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畫。
3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繼續完善中國小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推行中國小校長聘任制,試行校長職級制。探索和改革校長選拔任用制度。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和中國小教職工聘用(聘任)制,結合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工作的實施,進一步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探索有利於調動和保護教師工作積極性、激發學習和爭先意識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爭做專家學者型人才。實施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進一步建立科學高效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結合教育事業發展和隊伍建設需要,完善公開招聘優秀人才機制,擴大教師資源儲備,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探索“超編”人員的合理“出口”,科學配置教師資源。
4加強教科研工作。重視教科研隊伍建設,強化教學研究和指導,最佳化教學方式;認真做好教改實驗,總結、推廣教學經驗;發揮教研優勢,推動教師業務培訓;深化教學評價改革,發揮導向作用;創新教研工作機制,鞏固、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全力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
5深化中國小名師工程。認真總結我市實施中國小名師工程的經驗,完善名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選拔、培訓、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制度與辦法。繼續開展安陽市中國小名師、學科帶頭人的評選認定工作,使名師、學科帶頭人分別達到並保持在150人、1200人左右。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開展好名師研修,多形式培訓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加強名師工作室的工作,做好名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日常管理,充分發揮名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6全面開展教師培訓。結合《河南省2009—2013年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實施意見》、《安陽市2009—2013年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實施意見》和我市教師隊伍實際,到2015年將我市中國小教師輪訓一遍,五年時間內每個在崗教師累計接受不少於240學時的集中培訓。開展以高中教師為主體的新課程培訓,繼續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開展以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新課程深化培訓。在2015年前使全市95%以上教師接受不低於50學時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三)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套用。
1建立以套用為導向的評估機制,保障教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廣泛深入的套用,推進信息技術教育和教育信息技術套用的深入和普及,促進學校確定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套用的重點和方向,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實現“邊建設、邊套用”的目標,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堅實的保障。加強信息技術基礎建設,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健康快速發展,做好安陽市教育局辦公自動化平台的套用維護工作,保障教育管理政令的暢通流轉。通過“安陽教育信息網網站”這一平台,做好“安陽市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工作,結合“豫教杯基礎教育資源開發套用大獎賽”及“中國(河南)基礎教育資源建設高層論壇”兩個活動,推進教育資源的建設、套用與共享。
2“以活動促普及,以競賽推套用”,積極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套用,舉辦好“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技能競賽”和“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獎評選”等常規競賽活動。舉辦好“安陽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活動周”,通過展示教育信息化套用成果、舉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觀摩研討、學生電腦作品製作,開展套用經驗交流等形式,積極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促進教育信息技術工作的康健快速發展。加快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套用。充分發揮我市“教學軟體資源研發基地”的作用,組織力量研發“同步課堂”教學軟體,通過網路實現城鄉共享。
3用好“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發布的資源,在輔助課堂教學、教師校本培訓及教學研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優質資源的作用。積極推進校園網及班班通建設工作,使全市學校都建成天網、地網合一,辦公、課堂方便、快捷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現代化、信息化學校。推進我市教育網路向農村學校的部署。在我市範圍內開放資源中心和管理信息中心到各級各類學校的高速互聯。推進農村校園網路建設,使全市達70%以上的學校接入網際網路並實現“班班通”;建成覆蓋全市範圍的數位化教育服務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
4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資源基礎設施。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城鄉信息化建設差距。實現我市中國教育科研網節點的升級換代。結合全國教育信息化標準,制定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基本標準,促進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構建我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制定學校基礎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有效共享的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數位化教學資源庫和公共服務平台。結合國家教育信息化工程,提高中國小尤其是薄弱學校的“生機比”,初步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以計算機套用能力的培養和計算機操作水平的提高為主開展一系列培訓活動,形成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較高業務能力的教師和幹部隊伍。
(四)大力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完善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
1各級政府要按照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職責。探索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教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及時查處違反教育法律法規、侵害受教育者權益、擾亂教育秩序等行為,依法維護學校、學生、教師、校長和舉辦者的權益。完善教育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2學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規定的學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尊重教師權利,加強教師管理。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對學生實施的獎勵與處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則。健全符合法治原則的教育救濟制度。開展普法教育。不斷提高師生法律素質和公民意識。教育學生遵守公共生活秩序,知法守法。教師要自覺加強法律修養,做遵紀守法的楷模。
3進一步貫徹落實省政府、省教育廳關於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的要求,建立教育評價歸口到教育督導部門統一管理制度,由教育督導部門牽頭,會同教育行政及其它部門,定期召開協調會,統籌協調教育評價工作和學校各類檢查工作,提高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減少多頭評價、重複評價,減輕有關部門和學校的負擔。
4認真做好第三屆督學的聘任工作,建立督學責任區制度。加強督學隊伍建設,按專業化要求,積極選拔年富力強、政治業務素質較高的人員進入專職督學隊伍。進一步做好教育督導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要結合安陽教育督導工作的實際,由市、縣兩級分別組織通過舉辦講座、報告等形式對全市督學隊伍進行專業化提高培訓;組織督學到高校或外地參加督導專題培訓,組織督導人員開展教育督導理論及教育督導實踐交流等專題研討,提高全市督學隊伍的整體水平。 
5推進教育督導經費在市、縣(市、區)政府財政預算中單列。為加強對縣級政府年度教育工作評估結果的運用,鼓勵先進,市政府財政預算中單列50萬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獎勵基金,並逐步提高。加快教育督導信息化建設,搭建信息平台。要建立教育督導網站、在報刊媒體上開闢教育督導專欄等措施,更充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起一個能覆蓋全市、溝通各地的教育督導信息平台。大力開展教育督導科學研究和調研。從對教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教育督導基礎理論入手,大力組織開展教育實情調查和理論研究。實行每個督學每年至少一篇報告或一篇理論文章的制度。主動加強與兄弟省市教育督導工作和科研課題研究交流,推進建立教育督導科研資料信息庫。
(五)加強黨和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1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學校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一是要鞏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的成果。進一步抓好教育系統學習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後續工作,建立完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長效機制,把教育系統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黨組織,提升教育系統黨員幹部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要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貫穿學校黨組織活動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積極探索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法。
三是要充分發揮學校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抓好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加強在優秀青年教師、優秀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重視學校共青團、少先隊建設,積極探索黨建帶團建工作新途徑。
2繼續加強和改進大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深入貫徹《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精神,根據《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的實施意見》(豫發〔2005〕8號)的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滲透於學生心中。要構建大中國小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繼續深入開展“三理”(倫理、心理、生理)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繼續抓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的研究和規範。
3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要切實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貫徹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廣泛開展師德教育和宣傳活動,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引導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結合教師節慶祝活動,積極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幫助師生員工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激發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
4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局面。
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全面加強安全教育,普遍開展安全演練,落實學校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維穩工作前瞻性研判,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及時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妥善處置各種事端。加強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加強校園網路管理和校園內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