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江漢大學)

江漢大學(江漢大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漢大學(Jianghan University),簡稱江大,位於湖北武漢,實行湖北省武漢市共建,以武漢市為主的辦學體制,是省屬綜合性大學,省、市重點建設大學。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湖北省首批學分制改革試點高校、“湖北省2011計畫”牽頭高校、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雙萬計畫”等。

江漢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81年的原江漢大學和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創辦於1952年的原武漢教育學院、創辦於1958年的原武漢市職工醫學院。2000年,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88年的武漢市衛生學校併入籌建期間的新江漢大學。2001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併基礎上組建新的江漢大學。2009年3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學研究院整體併入江漢大學。2002年6月,學校整體搬遷到國家級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截至2020年6月,學校總占地面積約2000畝,校舍建築面積近80萬平方米;設有18個二級學院,75個本科專業,涵蓋11大學科門類;擁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1個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5個省重點學科,2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有專任教師1209人,其中全職院士1人;建有省部級研究平台17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4個、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和省研究生工作站4個。截至2019年7月,有附屬醫院8所、臨床醫學院2所、兒科臨床學院1所、教學醫院5所。截至2019年12月,館藏紙質圖書總量達213萬餘冊,電子書刊515萬餘冊。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9個
  • 所屬地區:湖北武漢
  • 主管部門:湖北省
  • 學校官網http://www.jhun.edu.cn
  • 中文名:江漢大學
  • 外文名:Jianghan University
  • 簡稱:江大、JHUN
  • 創辦時間:2001年合併組建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綜合
  • 學校特色:省屬重點本科高校
    省市共建高校
    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湖北省2011計畫牽頭高校
    湖北省首批學分制改革試點高校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張幸平 、校長:景新華
  • 專職院士數:1人
  • 本科專業:75個 
  • 院系設定:18個學院 
  • 校訓:立德、 致用、 兼容、 創新
  • 校歌:《江漢大學校歌》
  • 校慶日:每年10月的第三個星期六
  • 地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路8號(郵政編碼:430056)
  • 院校代碼:11072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獎單位為江漢大學下屬的武漢爆破公司,截至2019年8月)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年) 
    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截至2018年9月)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9項(截至2018年9月)
    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7項(截至2018年9月)
    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獲獎單位為江漢大學下屬的武漢爆破公司,截至2019年8月)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獲獎單位為江漢大學下屬的武漢爆破公司,截至2019年8月) 
    湖北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2018年) 
    省級法治建設示範學校(2019年)
  • 知名校友冷軍,夏菊花,郭靜,王霜,袁方成,柳鶯,葉建新,鄒超穎,江中潮,劉江超,汪愛群,江濤,鄭小紅,胡勇勝,蔡學恩蔡家園 
基本信息,校園風光,知名校友,歷史沿革,民國時期,學校前身,新江漢大學,辦學規模,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科研,科研機構,附屬醫院,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國際交流,校園文化,校徽,校訓,學習生活,現任領導,傑出校友,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

1912年,黃興宋教仁等在武漢創建江漢大學。學校經費由國民黨黨部及湖南、安徽、江西、廣東都督團分認。校址在湖南會館。宋教仁、蔣翊武石瑛分任總理、協理和校長,張知本繼任校長,兩湖大都督王麟任名譽校長。江漢大學當時從全國十五個省區招收學生600多名,學校共分大學預科、政治科、經濟科、法律科四個專業,並積極籌辦農工商礦等專業。
1914年1月,江漢大學被軍閥吳佩孚強行解散。

學校前身

  • 原江漢大學
1952年12月,武漢市貿易幹部學校創辦;1954年12月,更名為武漢市商業幹部學校;1958年9月,升格為武漢財貿學院;1959年12月,改為武漢財貿幹部進修學院;1962年1月,改為武漢市財貿幹部學校。
1952年12月,武漢市第一師範學校創辦;1977年8月,升格為武漢師範學院分部;1978年6月,更名為武漢師範學院漢口分部;1981年8月,改為武漢師範學院漢口分院。
1980年10月,武漢大學分校、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分院、湖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分院、武漢工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分院創辦。
1981年10月,武漢大學分校、華中工學院分院、湖北財經學院分院、武漢工學院分院合併組建江漢大學。
1982年,武漢師範學院漢口分院、武漢市財貿幹部學校併入江漢大學。
1985年7月,武漢大學分校復辦,與江漢大學合署。
198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 “江漢大學”題寫校名。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致函學校,表示對學校的發展“應該支持”。
  • 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
1978年,武漢市機械工業技工學校大專班、武漢市化工研究所大專班開辦。
1981年8月,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創辦,武漢市機械工業技工學校、武漢市化工研究所的大專班併入。
1983年4月,武漢市科技幹部進修學院創辦;1992年,併入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合署)。
1993年5月,華中工學院漢口分院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
  • 武漢教育學院
1952年10月,武漢市教師學院創辦。
1953年8月,改為武漢市教師進修學院。
1980年10月,升格為武漢教育學院。
  • 武漢市職工醫學院
1958年,武漢第二醫學院、武漢中醫學院創辦,主要開展普通本科教育。
1960年,兩校合併,更名為武漢衛生幹部進修學院。
1961年3月,與武漢市醫學專科學院合併,更名為武漢市醫藥專科學校。
1962年6月,改為武漢市醫師進修學院。
1972年,武漢市兒童醫院、武漢市第六醫院獲批成為學院附屬醫院。
1977年至1980年,連續四年招收和培養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的普通本科學生。
1982年,學院改為湖北省武漢市衛生幹部進修學院,主要任務是輪訓全省縣以上衛生行政幹部和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並擔負中等衛生學校師資的專門化培養和專科進修。同年,武漢市業餘醫學院亦設在學院統一管理,並在武漢市第二、三、四醫院,武漢市中醫院、武漢市軍工醫院、武漢市防疫站等建立教學分部。
1984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武漢市職工醫學院,列入國家成人高等醫學教育,開展成人本、專科學歷教育。
1987年,學院成立“湖北醫學院漢口辦學點”,
1992年,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先進學校”。
1993年。被衛生部評定為全國成人高等醫學院校“一類學校”。
1999年,隨著新江漢大學籌備工作的開展,恢復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兩個專業的普通本科學歷教育。

新江漢大學

1998年8月,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武漢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和武漢市職工醫學院合併,在新址建設新的江漢大學。
1999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武漢市職工醫學院合併籌建新江漢大學,籌建期為兩年。
2000年,武漢市衛生學校併入江漢大學(籌),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88年英國教會在漢口普愛醫院開辦的護士學校。
2000年10月,武漢大學原副校長李進才受聘出任新江漢大學第一任校長。12月,學校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簽定協定,開展特聘教授、合作培養研究生、聯合申報科研課題、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等工作。
2001年10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併基礎上組建新的江漢大學,省屬、以武漢市管為主。11月,位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校區啟用。
2002年6月,學校整體遷入新校區。
2003年,武漢市第二師範學校、武漢市幼兒師範學校併入,成立江漢大學實驗師範學院;2007年改建為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2005年,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09年3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始建於1973年的湖北省化學研究院(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整體併入江漢大學。7月,學校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戰略合作協定;與華中師範大學簽訂共建合作協定;與武漢理工大學簽訂對口支持合作計畫協定。9月,學校與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12月19日,在武漢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代表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組成的江漢大學理事會正式成立,武漢市政協主席葉金生當選首任理事長。
2010年3月,學校正式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5月,學校與武漢捷運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定。6月,又獲得專業學位授予權;同月,學校與武漢市漢南區舉行產學研合作簽約儀式。
2011年1月,學校與武漢市農業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同月,與武漢體育學院簽定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合作協定。3月,學校與武漢化學工業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同月,與武漢市工商業聯合會簽署合作協定。9月,武漢市民政局與學校共建社會工作專業。9月15日,中華詩詞學會將第一個“全國詩教先進單位”稱號授予江漢大學。10月16日,新江漢大學組建10周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發賀信勉勵江大人:“繼往開來,改革創新,因材施教,凸顯特色,再創輝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胡德平等為江漢大學題詞或發來賀信。10月22日,江漢大學交叉學科研究院揭牌成立,6位旅法知名科學家被聘為該院研發中心首席專家;同月,江漢大學與交通銀行湖北省分行共建“ERP(企業資源計畫)實驗室”。12月,學校與漢口銀行簽訂人才合作培養協定。
2012年4月,教育部社科司與學校簽署共建協定共同建設學報名欄。7月,湖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江漢大學實行學分制改革,江漢大學成為全省首批實行學分制改革試點的省屬高校之一;同月,武漢市首次把法律援助中心“搬進”高校,成立了江漢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武漢市司法局還與江漢大學簽訂合作協定,將江大法援中心納入武漢市法律援助中心網路。12月,江漢大學在全省高校服務湖北發展推進大會被授予“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稱號,並被湖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彰。
2013年1月,入選湖北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湖北省2011計畫”)牽頭高校。6月,學校與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定。
2014年4月,《江漢學術》在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學術論文轉載指數進入全國高校百強 。6月,武漢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與江漢大學簽訂協定,組建“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班”;同月,美術學院與武漢美術館簽署《館校戰略合作協定》。
2015年9月,學校發起成立武漢第一口腔醫院(江漢大學附屬口腔醫院)。12月,江漢大學與廈門市旅遊局簽訂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定;同月,學校與東風汽車公司共建的“汽車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在機電與建築工程學院揭牌。同年,學校成立環境與健康研究院(湖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依託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和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聯合實驗室,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2016年1月,學校與中國種子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將在人員、科研等方面合作參與中國種子集團“作物育種技術與集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月,學校與江漢區進行產學研合作洽談並簽訂共建商務金融人才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基地協定。7月,學校與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11月,學校與廣西體育局江南訓練基地合作簽約。12月,江漢大學沌口音樂廳在學校本部啟動建設。
2017年3月,江漢大學與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簽訂合作協定,共同繼續開設心血管專科護士實驗班;同月,學校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共建大學生創業特區。4月,江漢大學赴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深化協同培養合作協定。6月30日,武漢植物園與學校簽訂“科學教育實踐基地”合作協定。10月1日,武漢江大女足,在中國足球女子甲級聯賽中提前一輪衝上中超,同時獲得年度中甲聯賽冠軍。11月,學校與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關係。12月, 江漢大學附屬醫院牽頭組建湖北省呼吸病血管介入聯盟。
2018年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江漢大學成為 “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同月,學校與寧波市體育局共同簽署《建立優質生源基地及教學實習基地協定書》;同月,學校入選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1月21日,江漢大學與武漢長江新城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簽署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同時,長江流域生態規劃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成立,“江漢大學和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聯合實驗室”揭牌。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 ,江漢大學與東湖高新區簽訂協定,全面開啟戰略合作;同月,學校簽署《武漢-博倫厄友好城市孔子學院執行協定》,將和瑞典博倫厄市政府合作建設全球首所友好城市孔子學院,江大也成為湖北省承辦孔子學院的4所省屬高校之一;同月,江漢大學“雙一流”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5月,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江漢大學簽訂合作研究戰略框架協定。6月,中國第一所賽車學院“中國賽車學院”在學校揭牌成立,江漢大學、中國汽車機車運動聯合會、武漢經開區、武漢市體育局簽署“中國賽車學院共建共管協定”。7月,和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正式簽約,成立江漢大學附屬武漢兒童醫院和江漢大學附屬武漢市中心醫院,江大附屬醫院由之前的5所加至7所。11月,學校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武漢重型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12月,學校聯合武漢市第六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市第五醫院、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江大口腔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掛牌江大的臨床醫學院)等9家附屬醫院及臨床醫學院,成立江漢大學醫學教育委員會。同年,學校全職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先啟,成為湖北省省屬高校中首個擁有自己院士的高校。
2019年3月,江漢大學與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同月,學校與台灣銘傳大學建立合作關係。4月,江漢大學“雙一流”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6月,學校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定。6月,學校榮獲湖北省“省級法治建設示範學校”稱號。7月,湖北(武漢)爆炸與爆破研究院在江漢大學成立,是全國首家專門進行工程爆破理論與技術研究的科研機構;同月,江漢大學與多倫多大學聯合主辦“醫學教育與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暨第一屆江漢國際醫學論壇”,醫學院與加方簽署合作意向書。9月,學校與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同月,江漢大學中國賽車學院首屆學生開學典禮暨校企合作簽約儀式舉行。11月,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與江漢大學簽訂科技合作協定;同月,江漢大學附屬醫院(武漢市六醫院)增掛“武漢市第二老年病醫院”,成為武漢第二家以老年病專科命名的公立綜合性醫院;同月,學校與武漢烽火信息集成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智慧城市數據智慧型實驗室”在烽火科技園揭牌。12月,學校與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同月,由武漢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武漢出版集團、江漢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武漢學高峰論壇暨《武漢學研究》《武漢城市簡史》首發式”在江漢大學順利召開;同月,江漢大學肺血管病研究所成立;同月,中國賽車電競實驗室落地江漢大學;同月,學校與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同年,以爆破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湖北(武漢)爆破研究院為基礎,啟動省部共建爆破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工作。
江漢大學(江漢大學)
2020年5月,江漢大學與武昌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7月,江漢大學舉行調整工科院系設定工作布置大會,宣布學校正式成立人工智慧和智慧型製造兩個新學院;同月,學校與河海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同月,武漢市法學會商事調解研究會在江漢大學成立。

辦學規模

院系專業

據2020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8個學院,75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
院系專業(不完整名單)
學院
專業名稱
金融學
工商管理
市場行銷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會計學
旅遊管理
酒店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財務管理
物流管理
大數據管理與套用
法學
行政管理
社會工作
漢語言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廣告學
歷史學
文化產業管理
播音與主持藝術
汽車服務工程
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
城鄉規劃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業設計
智慧型製造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物理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自動化
軌道交通信息與控制
人工智慧
數學與套用數學
網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化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環境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本科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針灸推拿學、藥學、護理學、醫學影像技術
專科
護理(涉外)、康復治療技術
園藝
生物技術
食品質量與安全
教育學
心理學
套用心理學
數字媒體藝術
英語
翻譯
日語
法語
思想政治教育
江漢大學美術學院
公共藝術
美術學
繪畫
江漢大學音樂學院
音樂學(音樂教育)
音樂表演(聲樂、器樂、合唱表演與指揮、舞蹈表演)
服裝與服飾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
表演(服裝表演與形像設計)
社會體育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運動訓練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高爾夫運動與管理)
市場行銷(高爾夫產業經營與管理)
社會體育(高爾夫運動員/教練員)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賽車賽事方向)
汽車服務工程(賽車工程方向)
專科專業
繼續教育學院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機電一體化技術(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
統管理與維護)
計算機套用技術(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
(AFC)管理與維護)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通信信號)
會計電算化

師資力量

江漢大學(江漢大學)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209人,其中正高188人,副高482人,教師擁有博士學位比例達到45.2%;擁有全職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以柔性引進的方式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另有國家級人才計畫人選2人、省級人才計畫人選34人,形成了以國家級人才為領軍、省部級人才為中堅、中青年博士教師為骨幹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多名教師獲評“全國優秀教師”“楚天園丁獎”“荊楚好老師”等稱號;多人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全國高校教師教學與指導技能大賽等活動中獲獎。
全職院士(1人):謝先啟(中國工程院院士)
兼職院士(3人):江桂斌(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中國科學院院士)、謝禮立(中國工程院院士)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1人):梁勇
湖北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1人):章偉雄
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帶教導師(1人):謝先啟
全國優秀教師(1人)章紅

教學建設

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個國內一流建設學科(省級)、2個省優勢特色學科群、5個省重點學科、13個市重點學科、4個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全校本科專業數73個。省級以上特色專業項目總計27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本科項目9個、省級普通本科高校“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畫項目8個;有17門省級精品類課程、3個省級教學團隊、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英語語言學習示範中心1個。2019年,學校有1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專業獲批武漢市重點發展專業,7個教學團隊獲批省級教學團隊,7個教研室獲批省級優秀基礎教學組織。
2018年12月,江漢大學作為參與單位協同山東大學牽頭完成的 “推進基礎課與實踐教學協同創新致力知識向能力有效轉化”項目獲批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9年,榮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特等獎、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校園足球教學與指導技能大賽教學組一等獎。
截至2018年12月,江漢大學有8所附屬醫院。截至2018年5月,江漢大學醫學院有37個實踐教學基地,其中附屬醫院5所、臨床醫學院2所、兒科臨床學院1所、教學醫院5所、實習醫院25所、全科醫學社區實習基地5所、公共衛生實踐基地1所、大型藥學實踐教學基地4所。其中從事臨床理論、見習、實習等全程臨床教學的醫院8所,實際開放性床位共14000餘張。建有國家醫師資格考試臨床醫學類(實踐技能)與考官培訓基地,建有武漢市紅十字會醫用組織綜合利用與研究中心。醫學院是美國國際護士資格鑑定考試站(CGFNS),負責國內中南地區美國職業護士考核(ISPN)考試事務,是全國醫護英語等級考試(Mets)考點、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點。
不完整名單如下:
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4個):
江漢大學華爍產學研一體化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
美術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
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個)
《“中國製造2025”戰略背景下機制專業改造升級途徑探索與實踐》
省級品牌專業(2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5個):
生物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園藝、臨床醫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17個):
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人體寄生蟲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英國概況、病理學、植物育種學、油畫技法研究與創作、化工原理、財務管理等
省級教學團隊(10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學團隊(負責人:李堯)、化學工程與工藝教學團隊(負責人:李忠銘)、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實踐教學團隊(負責人:于敏)、生物技術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化學套用與創新實驗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等
省級創新團隊(1個):
柔性顯示用光電聚合物及有序微納結構加工技術團隊
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7個):
化學工程系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
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藝術設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化工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化工套用與創新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
企業運營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物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英語語言學習示範中心(1個):
江漢大學英語語言學習示範中心
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本科項目(9個):
生物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汽車服務工程、環境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藝術設計學
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畫項目(8個):
園藝、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法學、會計學、廣告學等
武漢市重點發展專業(3個):
臨床醫學等
武漢市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1個):
李臘生創新工作室
校級品牌專業(8個):
旅遊管理、會計學、漢語言文學、物理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體育教育、英語、法學
校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6個):
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套用心理學、漢語言文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英語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擁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涉及60個二級學科(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0大學科門類,具有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資格。有1個國內一流建設學科(省級)2個省優勢特色學科群、5個省重點學科(含培育)、13個市重點學科、4個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 省市重點學科
國內一流建設學科(1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
省級重點學科(5個):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基礎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培育)、生物學(培育)
省級重點(培育)一級學科(2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基礎醫學
省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
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城市圈經濟與產業集成管理
市級重點學科(13個):
中國語言文學、工商管理、物理學、美術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門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體育學、臨床醫學、設計學、中醫學
校級重點學科(9個):
法學、園藝學、生物醫學工程、機械工程、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音樂與舞蹈學
  • 碩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
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一級學科覆蓋,僅列出部分二級學科):
文藝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近現代史、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生物化工、工業催化、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複雜系統理論與方法、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管理心理與行為科學、行銷與服務工程、投融資決策與風險控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人體生理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
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碩士(包括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英語)、學科教學(歷史)、學科教學(體育)、現代教育技術、國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9個專業學位領域)、體育碩士(包括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社會體育指導3個專業學位領域)、套用心理碩士、電子信息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包括內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麻醉學、全科醫學11個專業學位領域)、會計碩士藝術碩士(包括廣播電視、美術、藝術設計、音樂4個專業學位領域)

學術科研

科研機構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3個,武漢市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武漢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截至2019年7月,學校建有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城市圈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漢大學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17個省部級研究平台,設有湖北(武漢)爆炸與爆破技術研究院、交叉學科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研究院(湖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系統生物學研究院、武漢生物醫學研究院武漢研究院等校級科研機構50個。
江漢大學(江漢大學)
截至2018年9月,全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5957.20萬元。有教學實驗中心(室)35個,分室120餘個,可開出實驗項目3236項。不僅能滿足本科教學及研究生教育的需要,也為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此外,新建4萬平方米工程訓練中心已投入使用,1.7萬平方米體育小球館已竣工。
不完整名單如下:
  • 省部級研究機構
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
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城市圈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湖北曲藝研究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江漢大學城市研究中心
江漢大學(江漢大學)
“光電化學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
“工業煙塵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環境與健康危害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
“柔性顯示材料與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湖北省豆類(蔬菜)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漢江流域特色生物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
江漢大學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等
湖北省引智創新示範基地(1個)
柔性光電材料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其它省級研究機構(部分):
湖北省化學研究院、湖北省食用豆類植物自然科技資源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起重安全智控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氣體淨化技術研發中心、湖北省智慧財產權培訓(武漢)基地
  • 市級研究機構
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
“分析測試中心”武漢市重點實驗室
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武漢市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花卉(菊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市複雜機電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市智慧型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市教育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江漢大學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漢大學城市研究所
其它市級研究機構(部分):
武漢城市歷史與文化研究基地城市研究所、武漢市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基地、武漢材料改性與成形研究基地、武漢製造業戰略與發展研究所 、武漢豆類植物研究基地 、武漢延安精神研究基地 、武漢市面向珠寶行業的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附屬醫院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有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武漢市第五醫院(江漢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普愛醫院、武漢兒童醫院(武漢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和武漢第一口腔醫院(江漢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等8所附屬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掛牌江大的臨床醫學院。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醫院掛牌江大的教學醫院。
江漢大學附屬醫院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日醫院疼痛專科醫聯體首批合作單位、全國呼吸病血管介入組副組長單位。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近五年,承擔縱、橫向科研項目1700餘項,科研總經費達7億元,獲省、市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14項。《江漢學術》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優秀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和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截至2018年9月,近五年,獲各類科研項目1700餘項,主持國家基金項目98項(其中自科基金84項),各類科研經費累計7.3億元。參與國家支撐計畫、“973”“863”計畫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7900餘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錄1572篇次,出版各類著作、教材298部。獲科研獎勵114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9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7項。獲各類智慧財產權授權1441項,其中發明專利197項。實施10餘項專利技術成果轉讓,金額800餘萬元。組建6家科技成果產業化及學科性公司,其中武漢國力通能源環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江漢學術》被評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江漢大學學報》獲全國人文社科學報三十佳學報稱號。
2018年2月,湖北省教育廳關於公布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通知,江漢大學八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地方綜合性大學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探索”項目獲得一等獎,填補了學校在該獎項的空缺。
2018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下發《省人民政府關於2017年度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胡思前教授主持完成的“氣相色譜法快速分離檢測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仿真技術與套用”、生命科學學院董元火教授主持完成的“夏枯草優質野生種質資源的篩選及推廣套用”、醫學院付政祺老師主持完成的“GRP78在雌激素介導的胃癌細胞增殖中的作用機制”3項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李敏老師代表江漢大學參與完成(個人排序2,江漢大學序3)的成果“大型高參數壓力容器製造成套裝備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套用”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據2019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江漢大學湖北(武漢)爆炸與爆破技術研究院下屬單位武漢爆破有限公司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2月,江漢大學圖書館建築面積30850平方米,有26個閱覽室,3770個閱覽座位;館藏紙質圖書總量達206萬餘冊,中、外文報刊2099種;引進了中外文資料庫226個,電子書刊515萬餘冊;圖書館存儲系統總的物理容量達160TB。
學術期刊
江漢學術》是國家批准的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由江漢大學主辦。雙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期刊內容涉及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文學、史學、哲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特色欄目有“現當代詩學研究”(教育部名欄)等。《江漢學術》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優秀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全國高校社科精品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
江漢大學(江漢大學)
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廳主管、江漢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來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曾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是“湖北省優秀期刊”和“湖北省優秀地方高校學報”。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83年,是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報導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文學、史學、哲學等學科研究成果。期刊為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HSSCD)全文收錄。期刊曾獲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江漢大學學報》獲全國人文社科學報三十佳學報稱號。

國際交流

截至2020年6月,近年來,學校與21個國家及港澳台地區的53所高校、政府及相關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包括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帕克塞德分校、加拿大韋仕敦大學、台灣銘傳大學、義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法國坎城國立音樂學院等。校龍舟隊參加烏干達龍舟賽連續2年獲總冠軍,得到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接見,烏干達副總統愛德華·塞坎迪蒞臨學校參觀訪問。學校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合作開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德、法、日等國高校建立十餘個校際交流項目和交換生項目。有留學生300餘人。建成納米生物醫學工程中心等國際聯合實驗室12個。
學校出台了《江漢大學研究生出國(境)交流學習資助辦法(試行)》,鼓勵本校研究生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學習,並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研究生赴國(境)外學習交流的資助力度。根據2019年學生出國(境)短期學習派出計畫,學校派出10多個學生團組,共100餘人赴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白金漢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義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等高校交流學習。派出人數約占在校研究生的24%。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與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與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建立有諸多合作項目,主要包括交換生聯合培養、短期修讀、海外遊學、海外帶薪實習等項目。同時,學校聘請了大量外籍教師參與教學工作,每個學生都可享受到外籍教師的授課。
序號
國家(地區)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派出時間
1
美國
東北州立大學橋樑項目
長期項目
2月
2
加拿大
韋仕敦大學(原名西安大略大學)交流項目
6月
3
英國
白金漢大學交流項目
9月
4
中國台灣
銘傳大學交流項目
2月
5
美國
哈佛大學交流項目
短期項目
9月
6
加州大學長灘分校交流項目
7-8月
7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交流項目
8
杜克大學交流項目
9
波莫納加州理工大學交流項目
10
英國
劍橋大學交流項目
11
帝國理工學院交流項目
12
林肯大學交流項目
13
法國
巴黎高等文化藝術管理學院交流項目
14
義大利
羅馬國立美術學院交流項目
15
德國
杜伊斯堡艾森大學交流項目
16
卡爾斯魯厄大學交流項目
17
澳大利亞
悉尼大學交流項目
18
日本
東京大學交流項目
19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交流項目
20
中國香港
香港大學交流項目
註:以上表格資料據2019年7月江漢大學研究生處官網顯示

校園文化

校徽

江漢大學校徽以漢字作為創作元素,並進行藝術化圖案表現,以此反映江漢大學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內涵。
江漢大學(江漢大學)
校徽主體圖形由漢字“江”、“大”兩字構成,其中“大”字呈一伸開雙臂的人形,“大”字人形著重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江”字的左右結構分別布局人形左右,蘊含抽象的“書本”和漢字“工”。
“江”字左側結構寓意“書本”,象徵濃郁的學術與文化氛圍,右側結構“工”代表理工、工作和套用及兩者結合,寓意江漢大學是一所文理兼容,重點培養理論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的套用型人才的綜合性大學。

校訓

立德、致用、兼容、創新
“立德”是做人的根本,大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不斷地、精心地去培養良好的德行;
“致用”是學習的根本,我們要將這些傳統發揚光大,打造成江大特色;
“兼容”是學術繁榮的前提,是一種境界,一種治學方法,大學生要用“兼容並包”之心博採眾家之精華,取長補短,完善自我;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發動機,是年輕人的專利,江大師生必須共同創新,才能讓我們立足於世界大學之林。

學習生活

按院系相對集中的原則安排住宿,所有學生全部住在校內南北兩區,共有26棟本科生宿舍,分為4人間和6人間,每間宿舍配備獨立的空調衛生間和洗漱區。為了給新生創造一個適應集體生活、錘鍊艱苦意志的環境,一年級新生居住6人間,其他年級學生居住4人間。學生食堂安全放心、美味多元。全校共有6座學生食堂,菜餚琳琅滿目,食品乾淨衛生,地方特色匯聚,各地風味交融,入選“舌尖上的武漢”排行榜前十。校園環境美麗靚潔、學生生活幸福美好。校園河湖聯通,碧波蕩漾,荷塘月色,樹木蔥蔥,清源河側聽水流潺潺,文化橋令人流連忘返; 出行交通便利,捷運公車直達學校,武漢捷運3號線、六號線通達武漢三鎮;步行十五分鐘就可到達萬達廣場武漢體育中心,觀看國際體育賽事、明星演唱會;信息化服務如火如荼,校園網和WIFI覆蓋全校,全國高校首家“無人超市”入駐校園。

現任領導

姓 名
職 務
姓 名
職 務
張幸平
黨委書記
張 英
黨委副書記
景新華
校長、黨委副書記
毛 卉
副校長
李進才
名譽校長
陳功江
副校長
張裕平
紀委書記
李衛東
副校長
賈永勝
副校長
參考資料

傑出校友

  • 學術界和教育屆
冷軍:著名油畫家,武漢畫院院長,湖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袁方成: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政治學研究所黨支部書記,湖北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城市社區建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農村綜合改革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縣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葉建新: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陶瓷大師聯盟常務副主席、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導師
江中潮:武漢畫院專業畫家、副院長,武漢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曾獲中國畫壇百名傑出藝術家稱號
胡勇勝: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清潔能源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英國物理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臧藝兵: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高校音樂聯盟副主席
余建民: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學科首席專家,北京協和醫學院碩士生導師
王曦,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法制委員會主任,湖北省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
吳傑:武漢市中心醫院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江漢大學醫學校友分會會長
吳彬:湖北財稅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吳艷:教授,江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江漢大學延安文藝研究所所長,江漢大學武漢語言文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湖北省精品課程《文學概論》第一負責人,江漢大學文藝學教學團隊第一負責人
余中元:書法家,徐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鋼筆書法大賽評審,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徐州市硬筆書法家協會藝術指導,徐州市青少年書法教育學會副會長
傅永華:青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寧畫院特聘畫師
王秀明: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音樂學系副系主任
王良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用家,湖北地質博物館館長,武漢畫院特聘畫家
李其友:武漢市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正高職高級農藝師,全國瓜菜工廠化育苗產業技術創新戰備聯盟理事長、中國蔬菜協會種苗分會理事
李先明: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研究員,曾獲湖北省農科院先進個人,湖北省省派科技特派員,湖北省“三區”人才計畫專家,湖北省標準庫評審專家、湖北省科技成果獎勵評審專家
郭子瑤: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曾任公共課教研室主任
武青生:畫家,武漢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藝術家聯合會會員,獲得過湖北省高校教師作品展優秀作品獎、湖北美術60周年展學術獎、武漢美術作品展銀獎
趙莉莉: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武漢市音樂協會理事,武漢市第八屆婦聯執委,武漢音樂學院專職聲樂教授,廣西藝術學院聲樂教授,碩士生導師
周石峰:中國藝術研究院專職畫家、碩士生導師,曾任湖北美術學院副院長,湖北省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藝術基金聘評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河山畫會副秘書長,中國畫學會理事
廖迪新:著名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首批入庫藝術家,英國牛津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國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院名譽院長,韓中文化友好促進會名譽會長,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徐文濤:湖北美術學院副教授、油畫系副主任
劉維東:書法家,青海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青海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寧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海東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西寧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李冠榮:著名山水國畫家,北京畫院原院長,河山畫會第一任會長,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協會員,北京市宣武區文聯理事,北京宣武區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深圳畫家協會理事
夏思思: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江北醫院(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原消化內科醫生,在抗擊疫情一線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被武漢市婦女聯合會追授“武漢市三八紅旗手”,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烈士,被全國婦聯追授“全國三八紅旗手”,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追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謝愛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國際部主任、國際戰略理事會理事、創新與管理學院國際高級管理培訓項目主任
王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榮獲過湖北省“十佳”思政課教師、湖北五一勞動獎章、武漢市優秀教師等稱號
張平:武漢市新洲區第二中學校長
汪志紅: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所長,高級農藝師
黃寶源:武漢市西藏中學校長
  • 政法屆
葉金生:武漢市政協原主席,江漢大學理事會理事長
蔡學恩:湖北省“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優秀律師”,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主任,武漢律師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代表
鄭小紅: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先後被評為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法官、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法院系統辦案能手、全國政法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中共十九大代表
李海濤:中共湖北省宣恩縣委常委、副縣長
胡緒鵾:高級政工師。曾任武漢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徐定斌:湖北武漢市委委員、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兼秘書組組長、市政府諮詢委委員、市教育局黨委書記
謝斌:湖北易斯創律師事務所主任
張文來:武漢市律師協會常務理事,湖北天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劉建勤:武漢仲裁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章瀅: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副庭長,全國優秀女法官
  • 工商界
劉江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商集團董事長
汪愛群:全國勞動模範、武漢中百集團原董事長
王春漢:武漢市商業銀行原董事長、黨委書記、行長,漢口銀行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西藏銀行獨立董事,高級經濟師
李定安:廣東省政協原常委,廣東省國際稅務學會理事,廣東省地方稅務學會理事,廣東省製造業協會發展研究專家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經濟與貿易學院常務副院長,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陳惠:武漢博奇玉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會秘書
陳彬: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原總經理
賀嘉:嘉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電視台《結婚壹加壹》欄目主持人
董煉:武漢林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楊海洲:武漢市太陽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汪國勝:洪山區國資委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董事長
羅雋:武漢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呂陽:武漢聯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立訊精密工業有限公司汽車事業部總經理
黃飛:湖北培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肖牧: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武漢代表處首席代表
肖劍:天津創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董國棟:武漢漢陽造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胡德志:秀寶軟體創始人兼CEO
諶蘭芬:武漢市南豐置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鄭光順:夢師(武漢)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陳志福:武漢竹葉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中環竹葉山商貿城董事長,高級經濟師,湖北省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
楊南力:上海楠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林耘: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基金經理
劉向東:深圳市天之泰道路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秦旭輝: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柯聖琦:東莞市奇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 文體屆
夏菊花:著名雜技表演藝術家,武漢市文化局原局長,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原主席,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常務理事,湖北省雜技家協會名譽主席,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榮獲新中國“最美奮鬥者”稱號。
鄒超穎:兒童文學作家,“中國80後長篇童話第一人”,冰心兒童文學獎得主
郭靜: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節目主持人、編輯部副主任、高級記者,曾兩度獲全國播音員、主持人最高榮譽“金話筒獎”
王霜:中國女子國家足球隊隊員,榮獲2018亞洲足球小姐、2018中國十佳運動員、2019中國女子金球獎,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柳鶯:武漢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頻率副總監,主任播音員。武漢首位全國“金話筒”獎獲得者,曾兩次獲得全國十佳音樂節目主持人、“金筆獎”、全國“百優節目主持人”稱號
蔡家園:作家、評論家,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秘書長,《長江文藝評論》執行副主編
江濤:湖北電視台《經視直播》欄目首席主播、曾連續七年獲得湖北省播音與主持作品評比一等獎,2001年被湖北省廣播電視局授予了“優秀主持人”稱號
王建東: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印務公司總經理,《長江日報》體育部主任,江漢大學體育學院校友分會會長
殷安建:電視劇導演,寧波廣電集團廣播影視藝術中心主任,首屆“寧波市傑出人才獎”獲得者,執導的電視劇曾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視金鷹獎
孫邦春:武漢市歌舞劇院院長
李俊旭:中國內地男歌手、獨立音樂人
鬼文子:自由撰稿人、策劃人,擔任華聲論壇等多家論壇版主,新浪微博雜談微吧首席吧主,華聲線上評論員,浙江衛視《新聞深一度》評論員
梅御: 書畫家、詩人、哲人、公益慈善社會活動家,中國長城將軍書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科學院北京創作中心常務理事,中國書畫研究院北京創作中心常務理事,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理事
成建林:著名藏酒家,國家一級品酒師,酒文化學者,湖北省收藏家協會酒文化分會秘書長,湖北楚天名酒博物館館長
戚兆磊:筆名逝水浮萍,作家、詩人、出版策劃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武漢市作家協會會員,武漢詩詞學會會員,北京儒意欣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陸海濤:演奏家,武漢市吉他學會會長,曾獲國際吉他大賽金獎
陳波:武漢廣播電視台廣播節目中心副主任、新聞綜合廣播總監,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
趙明:武漢廣播電視台廣播節目中心副主任、長江經濟廣播總監
林凱:湖北省揚子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漢市導遊協會會長,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參考資料:

地圖信息

位置: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三角湖路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