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縣

正定縣

正定縣位於河北省西南部,華北平原中部的冀中平原,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也是百歲帝王趙佗、常勝將軍趙雲故里。截至2010年正定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

正定縣位於東經114°23′—114°42′,北緯37°58′—38°21′之間,北距首都北京258千米,距天津新港350千米,東距黃驊港300千米,西距太原160千米,南與省會石家莊市市區相接。境內有京廣高鐵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石德鐵路石太鐵路307國道石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坐落境內的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外航班。

2017年,正定縣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古代,現代,當代,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水文,交通,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人口民族,社會事業,文化教育,南水北調,電力,天然氣,經濟,工業,農業,文化,名勝古蹟,概況,景點,著名人物,榮譽,

歷史沿革

古代

春秋時期(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內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為中心,建立鮮虞國,國都新市(今新城鋪)。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鮮虞國被晉國所滅,此地屬晉國管轄。戰國初期(公元前475年),鮮虞人在這一帶建立了中山國,在此設東垣邑趙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中山國被趙國所滅,屬趙。
秦統一中國後,改東垣邑為東垣縣,治所在今石家莊市古城村附近,屬鉅鹿郡。
漢初,仍為東垣縣。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東垣縣為真定縣(意即真正安定),屬恆山郡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劉恆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國,轄真定、藁城、肥壘(今藁城縣城子村一帶)和綿曼(今井陘縣境)四縣。《史記·孝武本紀》載:“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廢真定國,將真定縣劃歸常山國管轄。
三國時,真定縣屬魏國常山郡。西晉時,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石家莊市古城村),從此正定縣即成為河北中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正定古城牆正定古城牆
北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把郡治所移至安樂壘(今藁城九門附近),真定為縣。北齊時(公元550-577年),又把郡、縣治所移到滹沱河北,即今正定鎮。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從定州、常山郡各分出一部兼置恆州,治真定縣。
隋開皇初廢郡,存恆州、真定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真定縣分為真定常山兩縣(常山縣治所安樂壘),屬恆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改恆州為恆山郡,治真定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恆山郡為恆州,治所石邑(今石家莊市振頭附近);武德四年(621年)徙恆州治真定;武后載初元年(689年),改真定為中山縣。神龍元年(705年),復真定縣;開元十四年(726年)在恆州恆陽城置恆陽軍;天寶元年(742年),廢恆州為常山郡,治真定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置恆州,屬河北道常山郡,治真定縣;寶應元年(762年),置成德軍於恆州;安史之亂後(763-921),為成德軍節度使治所,又稱恆冀節度使、鎮冀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區設定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據河北,為河北三鎮之一。也是河北的藩鎮最穩定的一個,160年只有三姓更迭。興元元年(784年),以恆州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公元820),為避穆宗李恆名諱,改恆州為鎮州。
五代後梁時仍為鎮州,治真定縣;後唐長光元年(923年),改鎮州為北都,同年又復為鎮州;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升鎮州為真定府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復名恆州,改成德軍為順國軍;後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又改恆州為鎮州,順國軍復為成德軍;契丹號為中京;後漢乾祐元年(948年)為鎮州,又升真定府;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又改為鎮州。
北宋時期,真定府為十大次級府之一,河北西路治所。宋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廢鎮州置真定府路,統真定府和五州及真定等九縣。金襲之,於天會七年置河北西路,治真定府。元初改為真定路,轄一府五州及真定等九縣。
洪武元年(1368年),改真定路為真定府,轄五州及真定等27縣。明朝中後期,設保定巡撫,駐真定。清順治元年(1644年),屬直隸省;順治十七年(1660年),直隸巡撫移駐真定,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復移駐保定。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諱,改真定府為正定府,轄一州及正定等十三縣。
1913年廢府存縣。正定縣屬直隸范陽道觀察使署(治保定)。
民國三年(1914年),改范陽道為保定道,仍領正定縣。

現代

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以正定縣城廂為正定市,隸屬正定縣。不久即撤銷正定市。民國17年(1928年)6月20日,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廢保定道,正定縣直隸於省。民國26年(1937年)3月,河北省劃為17個督察區,正定縣屬第十二督察區。民國26年(1937年)10月8日,日軍侵占正定縣城。民國27年(1938年)2月,建立偽正定縣公署,隸屬真定道(治石門市)。
1938年4月25日,正定縣西北部地區與新樂縣化皮地區合併建立正(定)新(樂)縣(抗日)政府,駐正定縣後塔底村,屬晉察冀邊區第四特別委員會。
1938年8月25日,撤銷正新縣,建立正定縣(抗日)政府,仍屬第四特別委員會。10月,縣政府改屬冀西區第三專署。年底,縣政府改屬晉察冀邊區第三專署,縣委仍屬第四特別委員會。
1939年1月,第四特別委員會改為第四地方委員會。
1939年十月,正定縣滹沱河以北、京漢鐵路以東地區與藁城縣北部地區建立藁正縣聯合辦事處,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地二專署;正定縣滹沱河以南地區與獲鹿縣東部地區建立正獲縣,縣委屬冀南區第一地方委員會,縣政府屬冀南區第四專屬滏北辦事處。
1940年1月滏北辦事處改為冀南區第一專署。6月,冀南區第一地委、第一專署改為冀中區第一地委、第一專署。10月,第一地委改稱第六地委,第一專署改稱第七專署;正定縣轄滹沱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地區,共4個區、84村。
正定城門正定城門
1940年2月,藁正縣與新樂縣佐合併建立藁正新縣,屬冀中區第二地委、第二專署;
1940年七月晉察冀邊區第三專署改稱第五專署,仍轄正定縣政府;
1940年8月,撤銷藁正新縣,將原藁正縣與無極縣西部地區合併建立藁無縣,縣委屬冀中區第七地委,縣政府屬冀中區第八專署(1944年3月第八專署改稱第七專署);
1941年1月,中共晉察冀邊區委員會改稱中共北嶽區委員會,正定縣委屬北嶽區第四地方委員會;
1941年2月,正定縣改屬冀中區地七專署,縣政府遷駐藁城縣小西門一帶。8月,夏歸晉察冀邊區第五專署,縣政府又遷回縣西北部地區;1941年11月,藁城縣滹沱河以南的西部地區與正獲縣合併建立藁正獲縣,縣委屬冀中區第六地委,縣政府屬冀中區第七專署;
1943年9月,撤銷藁正獲縣,恢復正獲縣,隸屬關係未變。1944年6月,冀中區第七專署改稱第六專署;1944年6月,晉察冀邊區第五專署改稱第四專署,仍轄正定縣。9月,正定縣改屬冀晉區第四專署;
正定城南門正定城南門
1945年3月,欒誠縣與正獲縣合併建立欒正獲縣,屬冀中區第六專署;1945年9月,國民黨在城內建縣政府;正定縣解放區仍屬冀晉區第四專區;撤銷藁無縣,恢復正藁縣,屬冀中區第七專區;
1946年2月,撤銷正藁縣,置正定縣佐,轄正定縣京漢鐵路以東(滹沱河南、北)地區;撤銷欒正獲縣,恢復正獲縣,仍屬冀中區第六專區;1946年3月,建立中共正定市委員會和市政府,屬冀中區第六專區。1946年5月,改屬第十一專區;1946年5月,正定縣改屬冀晉區第三專區;夏設藁正獲縣,屬冀中區第十一專區;1946年9月,撤銷正定縣佐,恢復正藁縣,屬冀中區第十一專區。
1947年4月1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正定縣城。城內為正定市,屬冀中區第十一專區。西北部農村為正定縣,仍屬冀晉區第三專區。5月,改屬第四專區;1947年7月10日國民黨軍復占正定縣城,在城內建縣政府;1947年8月24日,人民解放軍第二次解放正定縣城,建置未變;1947年10月26日,正定縣城第三次解放,建置未變。1947年11月,撤銷正藁縣和藁正獲縣。原屬正定縣的村莊除西南部17村華歸獲鹿縣外,復歸正定縣;正定市改為縣轄市。正定縣改屬北嶽區第四專區。

當代

1949年1月,正定縣改屬察哈爾省建屏專區;1949年6月,撤銷正定市,改為正定縣城關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設10個專區。正定縣屬石門專區;1949年8月10日,石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正定城內建立;1949年9月28日,石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石家莊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仍轄正定縣;1949年10月,石家莊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由正定遷石家莊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10月,正定縣轄3個街道(城區街道諸福屯街道三里屯街道)、3個鎮(正定鎮新城鋪鎮新安鎮),5個鄉(南牛鄉南樓鄉曲陽橋鄉西平樂鄉北早現鄉),174個行政村,186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地勢
太行山脈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像一堵石牆將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隔開。由太行山向東經過短短30千米的山前傾斜平原,海拔高度迅速降到50米,再向東直到渤海灣300多千米,整個中部平原和濱海平原海拔高度平均在30米以下。
地形
正定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山前沖洪積扇的中上部,為山前傾斜平原。總的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高度在105米(陳家疃一帶)至65米(蟠桃一帶)之間,自然坡度千分之1.3。正定縣城海拔高度為70.0米。

地質

正定位於太行山東部的南北30~60千米寬,東西80~100千米長,厚度為800~2600米的一整塊沉積岩石上,沒有地震帶,地震基本裂度7度。地表向下揭露厚度17.00米範圍內,可分為4層。最上層為耕土層,厚度0.4~0.6米,第2層為輕亞粘~亞粘土,厚度為2.75~5.5米,第3層為砂類土,厚度為0.3~5.28米,第4層為粘土。無不良地址現象,地下水無結晶性侵蝕和分解性侵蝕,適宜建築。地表所出露的各類地基承載力:沙類土一般在14~24噸/平方米,亞沙地在13~20噸/平方米,天然地基承載力一般為12噸/平方米以上,適合於一般民用及工業建築。

氣候

正定位於北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其特點是大陸季風氣候明顯,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
氣溫:日平均氣溫13.1℃,最高氣溫42.8℃(2004年7月15日),最低氣溫-26.5℃(1951年1月8日)。
濕度:平均相對濕度62%。
風向:年平均風速1.4米/秒,7級以上大風天數9天,全年主導風向西北風。
降水:平均年降水量534毫米。1954年降水量最多達1105毫米,1957年降水量少,僅265毫米。
霜雪:初霜日平均為10月17日,終霜日平均為4月4日,無霜期年平均198天。
降雪:初雪日平均為12月1日,終雪日平均為3月9日。土壤開始凍結日平均11月12日,終凍日平均在3月13日,年最大凍土層深度為54厘米(1984年)。
日照:平均日照時數2527小時,日照率58%,太陽輻射總量平均127千卡/平方厘米。水蒸發: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8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3.5倍。

水文

河北平原上的河流發源於西部山區和山西高原。北部大清河水系的河流匯流於白洋淀;南部滏陽河水系匯入寧晉泊,中部子牙河水系的滹沱河水系直入東部獻縣洪泛區。遇有大的降水時,山高坡陡洪水奔瀉而下,東部平原高度落差小,排水不暢,在白洋淀、寧晉泊、獻縣泛區大量滯留,形成大面積滯洪區。太行山和中部平原鄰接平原(山前傾斜平原)成為南北交通咽喉要道。自古以來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都在山前平原上,由此形成歷史文化遺產和現代經濟發達地區。
河流
滹沱河是流經正定縣的最大河流,位於縣城南部,距南城門不足1千米,入西北——出東南流向,境內長34.6千米,河床寬3~5千米,安全泄洪流量3600立方米每秒。木刀溝位於正定縣境北部,自陳家疃入正定縣界,東經西平樂鄉出境,境內長10千米,安全泄洪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周漢河,緊靠滹沱河東行,繞縣城西、南、東三面,由固營村出境入藁城市,河長27千米。安全流量40立方米每秒。磁河於正定縣西北陳家疃村、西宿村一帶入境,西北——東南向,至咬村、東楊莊一帶出境入藁城,境內長23.5千米,寬5千米,河道總面積6.15萬畝,久無水,也不行洪,為乾枯河道沙質河灘,俗稱“老磁河”。

交通

正定縣境內京廣鐵路、京石客運專線京港澳高速張石高速107國道縱貫南北,正港、羊曲公路、京昆與京港澳高速公路連線線橫穿東西。
航空
石家莊機場1995年2月18日正式開航,1996年3月石家莊航空口岸正式對外開放,石家莊機場通航城市達到了28個,2008年7月,中國民航局批覆同意將“石家莊正定機場“更名為“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為國內4E級幹線機場,首都機場的備降機場和分流機場,開通40多條國內航線和部分國際航線,旅客年吞吐能力達到500萬人次以上,是河北省重要的空中交通門戶和對外開放視窗,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國際航空貨運中轉基地。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正定縣地質構造砂卵石比例較大,天然補給條件好。全縣地下水綜合補給量1.8億立方米。淺水層含水組(0~70米)蓄積量338億立方米;中層承壓水組(70~160米)蓄積量為661億立方米。水質好,礦化質在0.2~1克/升,PH值在6.5~7.8之間,汲取地下水不需要做任何處理即可直接使用,是理想的生活飲用水和工業用水。

土地資源

土壤類型分為褐土、潮土、水稻土,主要是褐土,占土地總面積的80%,除滹沱河及其沿岸,均屬褐土區。耕層土壤平均有機質含量為1.24%,全氮含量0.077%,速效磷為10.6PPM,鹼解氮為59.4PPM,速效鉀為94.4PPM。土壤養分狀況在全國屬於中等水平,河北省屬上等水平,是農作物單產高的主要原因。

人口民族

正定縣2010年末總人口為46.7萬,漢族人口居多。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石家莊科技工程學院、石家莊外事職業學院、石家莊鐵路技術中等專業學院等高等學校及正定勞動技工學校每年可向社會輸送6000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其中,石家莊科技工程學院創建於1924年,史稱“直隸第八師範學校”,實施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河北正定中學(始建於1902年)是河北省歷史最為悠久的重點中學和示範性高中之一。

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總乾渠河面寬度為150米,深6米,河底寬45米,水流量每秒160立方米,兩側綠化林草帶10米,在林帶和渠岸之間,鋪設兩條寬5米的瀝青路面。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工程始自石家莊西郊田莊村以西古運河樞紐,終至北京和河北交界處,總乾渠全長225千米,工程靜態總投資123.84億元,動態總投資126.32億元,到2006年底建成。在正定興建“正定調蓄工程”。

電力

2010年全縣供電能力達到12萬千瓦時,實際用電量為10萬千瓦時。
電力設備:全縣2010年有35千伏以上變電站16座。110千伏變電站5座,主變容量20.8萬千瓦,35千伏變電站10座,主變電容量19.28萬千瓦,10千伏配電變壓器3420台,變電容量45.9萬千伏安。35-110千伏輸電線路210.5千米,10千伏配電線路1056千米。諸福屯鎮有1座220千伏變電站。10千伏直供線路4條,併兼有10千伏開閉所一座。2010年全縣鄉村戶通電率100%。

天然氣

正定縣天然氣利用工程由河北亞太集團投資興建,總投資5500萬元,日供氣能力8500立方米。

經濟

工業

正定縣2010年生產總值80.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億元,全部財政收入3.2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00萬美元,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引進域外資金5.5億元。用也產業化經營率67%,農民人均收入416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4億元,全縣市場交易額48億元,旅遊直接收入2800萬元。開發整理土地5000畝,建築用砂開採200萬立方米。

農業

奶牛養殖基地擁有3萬頭奶牛,蛋雞養殖基地擁有2000萬隻蛋雞,還有草莓種植基地,黃桃種植基地,脫毒甘薯種植基地等特色農業。主要農產作物分兩季,一季冬小麥,正定是河北省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種植面積20萬畝;另一季是玉米。糧食種植面積占90%,蔬菜花生土豆芝麻、豆類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10%。

文化

正定縣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山戰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定高照(中幡),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定竹馬,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宋記八大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真定馬家滷雞

名勝古蹟

概況

文物古蹟眾多,2010年現存隋唐以來建築38處,其中,國保9處、省保5處、縣保24處,館藏文物7672件,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264件,國保級文物在全國縣級行政區中位居第二。素有“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譽。始建於隋開皇六年的隆興寺是中國著名的十大名寺之一,被梁思成先生稱為“京外第一名剎”,寺內銅鑄千手千眼觀音堪稱世界之最,摩尼殿是世界古建築孤例,龍藏寺碑被譽為“隋碑第一“,倒座觀音被魯迅先生驚嘆為“東方美神”。開元寺鐘樓是中國現存的唯一唐代鐘樓。天寧寺凌霄塔、開元寺須彌塔、臨濟寺澄靈塔、廣惠寺多寶塔等造型奇特,建築精美,具有極高的建築學、美學價值,被譽為“古建藝術寶庫”“佛教文化博物館”。
9處國保:隆興寺開元寺廣惠寺華塔臨濟寺澄靈塔天寧寺凌霄塔、縣文廟大成殿、府文廟唐代風動碑正定古城牆
5處省保:西洋仰韶文化遺址小客龍山文化遺址、新城鋪商周遺址、梁氏宗祠、王氏家族墓地。
三山:恆山常山、中山三個名稱都有山字而不是山,故有“三山不見“之說;“九橋不流”之說是在隆興寺天王殿前、府文廟栽門前、縣文廟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單孔石橋,橋下各有一小池,雨後有些積水,天旱則乾涸,故有此稱;
正定縣
“九樓”指的是原城四門樓、四角樓陽和樓
“四塔”為凌霄塔、華塔、須彌塔、澄靈塔;
“八大寺”指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前寺、後寺、崇因寺;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過去正定擁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牌坊,像較大的許家牌坊、梁家牌坊等。

景點

趙雲廟
趙雲廟位於正定縣,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國名將,有“常勝將軍“之稱。新建的趙雲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築面積積1500平方米。該廟採用仿明清古建築結構,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築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趙雲廟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與世界文明之隆興寺、榮國府毗鄰。
隆興寺
隆興寺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縣城,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並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築先後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
開元寺
正定開元寺位於正定常勝街西側,原名淨觀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2000年6月在正定城內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贔屓(bixi)殘碑基座,長8.4米,寬3.2米,高2.6米,重107噸。有關專家考證,為後唐遺物,距今約1200餘年,是研究中國後唐至五代時期歷史的重大發現,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是國內罕見的藝術珍品,堪稱天下第一。現存於開元寺內。
天寧寺凌霄塔
凌霄塔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現存的四座古塔之一,位於城內天寧寺,是正定四塔中最高大者。因其巍峨挺拔、直插雲際,故名凌霄。又因塔身多系木結構,當地百姓俗稱木塔。為保護這座在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1981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其予以重修,在保持原貌的原則下,於1982年進行了落架重修。
臨濟寺
臨濟寺澄靈塔坐落於正定縣城生民街東側臨濟寺內,俗稱青塔、衣缽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澄靈塔舉高30.7米,是一座磚砌八角九級密檐式實心塔。澄靈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歷史見證,又是促進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紐帶。 該寺於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門移交佛教團體。1986年以後,先後重建了大雄寶殿、法乳堂、傳燈堂以及山門殿等建築,使之成為正定名剎。2001年06月25日,臨濟寺澄靈塔作為金代古建築,已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長樂門
據相關資料記載,正定城牆屬府級規制,周長24里、高3丈3尺,設有四門,東曰迎旭、南曰長樂、西曰鎮遠、北曰永安,經過歲月的損耗,正定古城牆僅存有頹壁殘垣和南、西、北三座搖搖欲墜的城門。長樂門是後來修復的,城門分上下兩層,上屋檐下的“長樂門“牌匾為著名書法家啟功所書。
廣惠寺華塔
廣惠寺華塔廣惠寺華塔
廣惠寺華塔,又名多寶塔。位於正定縣歷史文化街區東側。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惠寺因有華塔又稱華塔寺。據光緒元年《正定縣誌》載,該寺建於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後期,寺院廢毀,唯塔尚存。根據塔的結構形式和第一層內壁上正隆六年(1161年)墨跡推斷,該塔應為遼金時代遺物。

著名人物

輝煌的文化造就了正定人才輩出。僅列入“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河北名人”就有7位:百歲帝王趙佗、三國名將趙雲范仲淹、醫學家李杲蘇天爵、元代戲曲作家白樸梁清標。還有中國五代末、宋朝初勇將高懷德、漢末黃巾起義軍首領張燕等。有據可談的歷史名人占148位,正定歷史上曾有95位考中進士,著名學者百餘人,著作500篇。正定不光出才子還出佳人,像三國時期薛靈芸,被曹丕看中,15歲就納為貴妃,派3000將士拿著聘禮浩浩蕩蕩到正定迎娶。周朝楊淑妃,張貴妃,宋朝元德李太后,明代神宗吳才人等。四位正定歷史名人,兩個百歲兩個完人。名人中百歲非常少,在中國稱為完人的非常少,而在正定有兩位百歲老人:一是個百歲帝王趙佗、一個是百歲院士張香桐。兩個完人一個是常勝將軍趙雲,一個是一代名臣范仲淹
河北正定中學培養了以6名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頗有建樹的優秀學子:
優秀學子
中共黨員、革命烈士
中科院院士、著名神經生理學家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家
鋼鐵冶金專家
人體解剖學家
著名詩人、學者
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
原電子工業部部長
中將、原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
原全國煤礦工會副主席
蘆振華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廠長
原河北省副省長
中科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
原河南省副省長
有機化工專家
著名林學家、植物學家
瀋陽藥學院院長
著名眼科學家
原公安部部長
語言文學教育家、古代文學史家
原西藏部隊副政委
原國家安全部副部長

榮譽

京外名剎之首,三國子龍故里,佛教臨濟祖庭,世界冠軍搖籃。石家莊市正定縣榮獲“省級文明縣城”榮譽稱號。古建築藝術寶庫、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農業普查先進縣、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正定廟會文化正定廟會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