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樓

四角樓

四角樓客家圍屋位於廣東河源和平縣林寨鎮,依山傍水、建築規模宏大的大宅威嚴聳立著。青山、綠水、小橋與老宅炊煙,構成了一幅獨具特色的客家民俗畫卷。四角樓建築設計獨特,布局合理,結構完整,有普通客家民居的共同點,又與普通的客家民居迥然不同,可謂是客家民居建築上的一大傑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角樓
  • 拼音:si jiao lou
  • 所在地:廣東和平縣林寨鎮
  • 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
  • 房間:108間
  • 屬性客家圍屋
古蹟介紹,所在村鎮,

古蹟介紹

從外觀看,整幢建築分為四幢(正座)、四槓(橫屋),呈左右、上下對稱的建築風格。石樓前面有一口半圓形的池塘,與整幢屋構成一個大的橢圓形。五個角樓如同五個剽悍的勇士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石樓四周的牆壁全用條形花崗石砌成,厚達80厘米,堅如磐石。看到這些我們可以想像到,即使是碰上了戰亂,當石樓的大門被牢牢的關上之後,石樓內依然是一片安樂祥和。
整幢大宅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有4000多平方米,門前池塘面積1000多平方米。屋內有大小房間108間,天井36個,大小廳20個,有三道門樓。外門橫掛著匾額“大夫第”,二道門匾額“副榜”、“武魁”,第三道門匾額“敦裕堂”。其建築風格與普通的客家民居迥然不同的是,上中下左右有耳廳,廳後又有廳,俗稱南北套廳。上中下廳及門廳,石柱石座,屏風門柱,疊式的金字架、木樑、檐屏全用上等木、石料做成,至今仍完好無損。梁、柱、桁、檐雕龍畫鳳,紅、黃、青三色粉飾,雕刻而成,圖案栩栩如生。廳與橫屋之間相隔相連,身在其中不覺其陰暗潮濕,可見其通風采光是極為講究的。橫屋也有廳有房,上中下廊,連成一氣。屋內廳廳相連,幢幢相通。大回形套小回形,疊疊相套。倘若是陌生人走進屋內,就仿佛進入了一個迷宮,知道入門,卻找不到出門。整幢屋方中有圓,圓中有方,陰陽相配,反映出客家人在建築上對陰陽風水學的理解。從建築用料、石雕精細、畫工精巧以及掛著的匾額,說明了屋主在當時是富有人家。
四角樓
大門樓左側還設定有水槽,旁邊有二口深水井。據說,這是用來防火防盜竊的設施。門樓左側設有一間書房,可見當年屋主是一位知書達禮、崇文重教之人。據《張氏族譜》介紹,屋主其孫張朝於甲辰(道光24年)恩科中試副榜第六名,其曾孫張德斌於同治六年中試武舉人。
在屋的後花台頂端中心,有一株百年鐵樹。據說,鐵樹是此屋竣工時,其孫上京赴考從京城帶回來種植的,鐵樹歷經百年長盛不衰。鐵樹直徑約0.2米,高約2米,羽狀複葉蔥蘢,生機勃勃。據居住在屋裡88高齡的老人張弗初說,鐵樹曾經在1999年1月第一次開花,結出大小孢子葉球,煞是好看。
氣勢雄偉的林寨四角樓氣勢雄偉的林寨四角樓
四角樓,濃縮了客家建築的特點,更是客家文化的一個縮影。

所在村鎮

林寨鎮位於廣東省和平縣東南部,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是和平縣有名的魚米之鄉。鎮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2.8萬人,畲族約占人口1%,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此外有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200多人。2003年農業總產值6735萬元(現行價)。
林寨歷來為和平縣東南各鎮交通要道,上世紀70年代以前水路可直達老隆、河源、惠州、廣州,現有陸運幹線3條,北通縣城、江西、韶關,東至龍川,南至河源。京九鐵路從鎮東北經過,有4級火車站1個。鎮內有裝機容量1200千瓦的水電站1座。鎮內以客家特色建築四角樓聞名,有謙光樓、潁川舊家等40多幢古建築。並於2008年被認定為首批27個廣東省古村落之一。
林寨鎮管轄11個行政村,有48個自然村,無論是丘陵地區還是平原,村村有角樓,即便是楊洞、坳洞等山坑角落,也隨處可以看到歷經滄桑的四角樓。最為著名的是在下正村與興井村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方,興建了二十三幢四角樓,加上散布在其他村落的,全鎮約有二百八十幢大小不一的四角樓,一個鄉鎮擁有如此眾多的四角樓,這在省內外很難找到第二個地方。
四角樓建築模型四角樓建築模型
明末清初,林寨鄉紳遍布粵、贛、湘、桂等地,開辦店鋪典當,山貨茶莊蜂擁而立,一時聲名鵲起,林寨人在外地開的店鋪就達到四百多間。這些富庶戶均各覓地建造房屋,由於林寨鎮地處江窪地,地勢較低,常常日遭三浸,為避水患和匪盜之憂,既雄偉堅固,又能防盜防洪的四角樓自然受到他們的青睞。四角樓內,屋柱、大門、檐石、階石用青礦麻石,扇架、門額、屏風、雕刻、金漆,以石灰、大石、河沙夯成厚二尺牆壁,小窗戶,屋頂為檐,用紅磚、瓦檐封頂,金字角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