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利四角樓

馮大利四角樓

惠州市惠東縣白花鎮田洋村有座建於清代同治年間的客家圍屋,當地人稱之為馮大利四角樓。該屋占地面積9557平方米,房屋達160多間,是迄今該縣發現的單座占地面積最大的客家古圍屋。

基本介紹

  • 地理位置:廣東惠州市惠東縣白花鎮田洋村 
  • 民居屬性客家圍屋
  • 占地面積:5752平方米
  • 建築年代:清代
地圖信息,
據惠東縣博物館專家考證,馮大利四角樓於清代同治年間完工,樓面寬89.17米,進深64.5米,面積5752平方米。據該博物館館長吳旭輝介紹,該屋屬於城堡式客家圍龍結構,“是目前惠東縣發現的單座占地面積最大的客家古圍屋。”
“據祖上說,這座圍屋一直建了11年才完工。”屋主後人馮志全說,根據《馮氏族譜》記載,建造此屋的人叫馮應貴,原來住在白花鎮福田村,發跡後遷居田洋村。馮應貴當時在白花莆田圩開店,主要經營大米、豬肉及雜貨,同時還兼營石灰、磚頭等。馮應貴做生意很講義氣,體恤窮人,當時跟他賒賬的窮人很多,“許多窮人沒錢過年,除向他賒賬外,還向他借錢。”馮應貴還以“善”寫對聯作為家訓:“首先正格言為善最樂,奉古人民訓和氣致祥”。現在,馮氏後人每年都把這副對聯貼在古屋正廳的兩根柱子上。
古圍屋呈“回”字形結構
進入“馮大利四角樓”,記者看到,整座古屋呈“回”字形,四角有4個對稱的角樓(其中一個角樓於1962年被風雨吹塌,後經馮氏後代修復),結構獨特。從前面數到後面,整座房子有5列,再加上兩側的兩列房子,整座屋呈長方形。
房子前面有3扇大門,非常牢固,每扇大門由3根大石條組成。在正門,記者看到兩邊的兩根大石條各有11個孔,用來架橫閂,上面那根大石條則有7個孔,用來放置直閂;進入屋裡,還有一根大橫木,有7個孔,用來放置7根直閂;大門關上後,這7根直閂直接將門關嚴,所有門閂均由屋裡的機關控制。由於年代久遠,如今大門只剩下橫閂,機關也近乎失靈。
每扇大門上面還設有水槽,可以蓄五六立方米的水,以防火災;大門兩側和每面牆都設有槍眼和炮眼。房子裡面有8米寬左右環繞四周的長方形天街,天街將裡面的3列房子圍起來,構成“回”字狀,非常利於防守。
1942年,侵華日軍進入田洋村,到處燒殺搶掠,村里人全部躲到古屋內。“當時日寇弄來許多火把,想燒掉大門。我們立即往大門蓄水槽倒滿井水,日寇放火時,我們就拉閘放水,鬼子氣急敗壞毫無辦法。”馮氏後人、今年79歲的馮海城說,當時鬼子折騰了3天3夜都無濟於事,只是把大門燒得黑乎乎的,無奈之下只好把門前池塘里的水放掉,抓了一些魚走了。記者採訪時,仍能看到3扇大門被燒過的痕跡。

地圖信息

地址:惠州市惠東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