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氣象

智慧氣象

智慧氣象是通過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慧型等新技術的深入套用,依託於氣象科學技術進步,使氣象系統成為一個具備自我感知、判斷、分析、選擇、行動、創新和自適應能力的系統,讓氣象業務、服務、管理活動全過程都充滿智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氣象
  • 外文名:smart meteorology
  • 首次提出:2015年9月
依據,內涵,特徵,套用與優勢,

依據

2015年9月,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議的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觀測智慧型、預報精準、服務開放、管理科學的智慧氣象,是氣象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轉變氣象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重要突破。”

內涵

智慧氣象的內涵包括智慧型的感知、精準的預測、普惠的服務、科學的管理、持續的創新五個方面。
1、智慧型的感知包括對氣象要素的感知、氣象對經濟社會影響的感知、用戶需求的感知、氣象工作運行狀態的感知,這些感知是智慧型化的。
2、精準的預測包括氣象要素的預測、氣象災害的預測、基於影響的預測三個層次,精準包括精細化和準確率,精細化包括時空解析度、預報預測的更新頻次,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實現更加精準的預測。
3、普惠的服務是指能敏捷回響社會需求,並將“智慧氣象”的元素融入到各行各業和人們衣食住行之中,讓人人都能享受到個性化、專業化的高端氣象服務,並在生產生活的決策中獲得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和最佳體驗。
4、科學的管理是指能智慧型分析各種業務、服務、管理數據,為氣象內部事務、社會事務、行政審批、事中事後監管等精準管理提供輔助決策支撐,提高管理效能。
5、持續的創新是指氣象部門內外個人、組織能依託氣象信息化體系進行科技和業務創新套用,開放的氣象數據信息資源為萬眾創新提供支撐,使得氣象事業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特徵

智慧氣象將體現出無處不在、充分共享、高度協同、全面融合、更加安全五個方面的特徵。
無處不在:實現與天氣氣候有關的人與物、人與人、物與物等之間的連線,氣象感知無處不在,氣象服務無處不在。
充分共享:在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在平台的支撐下,各類氣象信息基礎設施、數據信息資源、技術資源都能充分共享。
高度協同:氣象各業務之間,氣象業務與科技之間,氣象業務、服務、管理活動之間,氣象系統與各行各業的經濟社會系統之間能夠和諧高效地協作,達到無縫隙連線、無障礙協同、無差異行動。
全面融合:智慧氣象融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和人們的衣食住行之中,促進氣象數據的挖掘與套用,基於氣象的影響來做出生產生活中的正確決策,以“網際網路氣象 ”改進決策、改進生產、改善生活、改造傳統產業。
更加安全:信息基礎設施、氣象數據信息資源、業務套用系統都是安全可靠的。

套用與優勢

為構建氣象大數據開放共享機制、開展精細化格線化的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實現向各相關部門開放氣象數據接口,整合、交換和共享氣象信息,促進與航運、公路運輸、特色農業和種養大戶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強化氣象大數據在環境保護、航運、農業生產、城市運行管理、城鄉規劃評估、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森林火險預警監測、交通與旅遊安全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管理、水陸救助等領域的作用;進一步健全城鄉全覆蓋的氣象公共服務體系,使氣象信息及時接入鎮街、社區,發現氣象設備出現故障以及氣象災情等氣象相關突發應急狀況能第一時間通過4G網路反饋給氣象部門,確保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和防災減災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進一步智慧氣象社區服務平台,從而提升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服務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