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廣東省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精神,全面提升廣東省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提出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
  • 發布時間:2022年12月29日
  • 檔案字號:粵府〔2022〕121號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

發布通知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東省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
粵府〔2022〕121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中直駐粵各單位:
  現將《廣東省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氣象局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9日

檔案全文

廣東省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精神,全面提升我省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廣東氣象高質量發展,助力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和全國氣象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建成適應需求、結構合理、功能先進、保障有力、高效安全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具備印亞太區域監測、預報和服務能力,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和颱風、暴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技術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35年,建成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氣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徵的氣象現代化。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現代氣象科技創新工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立自強。加快推進氣象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氣象科技納入省級科技計畫予以重點支持,圍繞智慧型觀測和多源數據融合分析、高解析度區域數值預報模式系統、智慧型數位化客觀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人工影響天氣、氣候變化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做強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台,高標準建設廣東省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龍捲風重點開放實驗室,支持氣象科技領域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專項科學考察等平台基地及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培育氣象智慧型裝備、數字氣象套用等創新平台。強化新豐國家大氣本底站、深圳和茂名國家氣候觀象台等研究能力建設。
  (二)實施氣象基礎能力提升工程,發展精密精準精細業務體系。加快健全精密化氣象監測體系,強化國家氣象觀測站網、相控陣天氣雷達網、垂直觀測系統建設,提升大氣垂直探測能力和天氣雷達探測覆蓋率。加快完善太陽能、風能、溫室氣體等觀測網,統籌建設農業、海洋、交通、生態、環境等行業氣象觀測網,實施遠洋船舶等平台觀測設備搭載計畫,形成陸海空天一體化精密氣象監測體系。加快健全精準化氣象預報體系,支持完全自主可控的高解析度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系統最佳化,保障業務運行的高性能計算機資源,建立協同、高效的氣象綜合預報預測平台。加快發展精細化氣象服務體系,研究構建氣象服務大數據、智慧型化產品製作和融媒體發布平台,發展自動感知、智慧型研判、情景互動、精準推送的智慧氣象服務。打造普惠共享的氣象服務眾創開放平台,促進氣象信息全領域高效套用。提升氣象信息支撐能力,依託數字政府一體化平台和基礎底座,加快建設廣東氣象大數據平台,推進信息開放和共建共享,研製高質量氣象數據集,加快培育氣象領域數據服務商,提升氣象數據價值挖掘能力。強化氣象數據資源、信息網路和套用系統安全保障。
  (三)實施氣象防災減災安民行動,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強化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套用,構建全鏈條氣象防災減災新體系,提升氣象服務綜合保障能力。健全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制度,推進“靶向式”預警信息發布,提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時效性、精準度。做好重大規劃、重點工程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和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提升區域風險評估能力。完善氣象保險理賠體系,細化基於氣象指數的巨災保險、政策性農業保險等災害風險轉移制度。加強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演練,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的部門聯動機制,進一步細化高級彆氣象災害預警停課、停工等觸發機制。支持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健全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提升精細到鄉鎮(街道)的短臨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完善省、市、縣、鄉四級聯動工作機制,構建“格線+氣象”防災減災新模式。
  (四)實施氣象賦能生產富民工程,增強現代經濟體系服務能力。一是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支持建設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氣象服務基地和省級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開展全鏈條、精細化農業氣象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推進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定,助力培育廣東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二是提升海洋強省氣象保障能力。強化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在海洋氣象觀測和資料獲取中的套用,建立完善精細化海洋氣象服務系統和智慧型化海洋氣象信息發布系統,強化海上傳真圖的套用,開展遠洋導航氣象服務,為海上交通安全、海洋經濟發展、海洋權益維護和海洋生態保護等提供保障。三是提升交通強省氣象保障能力。推進高速公路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交通預警能力建設。加強鐵路氣象災害預警,做好廣州白雲、深圳寶安等機場群及珠三角、粵東、粵西港口群氣象服務,提升多式聯運物流氣象服務能力。四是提升“氣象+”賦能發展能力。建立基於行業和用戶行為分析的大數據平台,推動氣象服務深度融入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精細化評估,提升電力氣象災害精準預報預警和光伏、風能發電功率預報能力。探索建設氣候投融資研究機構,發展碳信用氣象服務技術。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研發上市天氣期貨,開展新能源產業極端天氣風險規避服務。
  (五)實施氣象服務便民利民行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增強公共氣象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支持將公共氣象服務納入省、市、縣三級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優質均衡的民生氣象保障體系。增強老年人、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獲取氣象信息的便捷性。加強城市氣候承載力評估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保障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構建行政村全覆蓋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與回響體系,提升農村氣象服務能力。強化高品質生活氣象服務供給,聚焦“衣食住行遊學康娛購”等服務需求開展個性化、定製化氣象服務。強化旅遊出行氣象服務,挖掘氣候生態資源價值,助力全域旅遊發展。建設人群健康氣象監測預警系統,發展最佳化各類生活氣象指數。提升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和全民健身氣象服務水平。
  (六)實施氣象守護生態惠民行動,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支撐能力。加強面向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的氣象服務。建立重要生態功能區和脆弱區氣候安全早期預警系統,強化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的影響評估。加快推進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廣東分中心建設,研發高解析度碳源匯數值模式評估系統。建立溫室氣體評估發布制度,探索開展碳源匯評估。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機制,支持建設廣東省人工影響天氣試驗基地(湛江)、飛機人工增雨技術創新中心,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聯合監管,打造生態保護、環境改善、水源涵養、糧食安全、農業增收等人工影響天氣特色示範區。
  (七)實施氣象引才育才用才計畫,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將氣象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各級人才工程及人才培養項目,加大高層次氣象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氣象人才高地。鼓勵和支持高校增加氣象類專業及相關學科,加強氣象跨學科人才培養。引導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氣象工作,按規定落實基層氣象工作者有關待遇。加強氣象教育培訓能力建設,將氣象人才培訓統籌納入省人才培訓體系。建立健全氣象人才評價體系和分配激勵機制。開展氣象行業技能競賽。對在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獎勵。
  三、保障措施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氣象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對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快完善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細化各項政策措施,著力推動解決制約氣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健全完善穩定的氣象高質量發展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加快完善氣象法規規章體系,推進氣象地方立法和標準化制修訂工作,進一步規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氣象資料使用等活動。支持參與氣象領域國際大科學計畫和工程,打造我國氣象開放合作的示範視窗,及時總結推廣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