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遼寧省人民政府印發的檔案。

檔案背景,檔案內容,

檔案背景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遼寧氣象高質量發展,提升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現提出以下意見。

檔案內容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以及氣象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需求牽引發展、多方協同發展,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高水平氣象服務保障。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重大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服務能力顯著提升,4要素及以上自動氣象站密度提升至100個/萬平方公里,新一代天氣雷達網探測覆蓋率提升至50%以上,暴雨(雪)預警準確率提升至92%,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提升至50分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氣象服務覆蓋率提升至93%,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年人工增雨能力提升至35億立方米。氣象服務保障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取得顯著成效,氣象整體實力居全國先進行列。
  到2035年,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基本建成,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徵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行各業,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遼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
  二、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三)推進氣象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氣象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納入省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予以重點支持。強化災害性天氣預報、極端氣候事件預測、生態環境氣象影響評估、氣候變化影響預估、人工影響天氣、氣象衛星遙感、氣象裝備等重點領域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開展東北冷渦暴雨(雪)、大城市強對流天氣、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品質氣象影響、東北地區典型雲系人工增雨、環渤海陸—海—氣相互作用等科學試驗。(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氣象局,各市政府)
  (四)提升氣象科技創新平台能級。組建國家級農業與生態氣象研究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研究機構。建成中國氣象局東北冷渦研究重點開放實驗室。做強做優遼寧省農業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推進暴雨、生態和農業氣象、人工影響天氣等野外氣象科學試驗基地建設。探索建立氣象融合創新實驗室、氣象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實施氣象科技力量倍增計畫。(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氣象局,各市政府)
  (五)建立健全氣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用多方聯合攻關機制,強化氣象科技成果在農業、水利、交通、海洋、能源、生態環境等領域轉化套用。強化氣象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健全氣象科技成果分類評價制度。(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氣象局、國家能源局東北監管局,各市政府)
  三、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
  (六)建設精密氣象監測系統。開展自動氣象站、天氣雷達、地基遙感垂直監測等設備建設,提升氣象監測精密能力。開展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生態觀測系統、海島自動氣象站、海霧遙感監測系統、交通氣象站建設,提升糧食主產縣、遼東森林帶和盤錦濕地等重點生態保護區、沿海(海島)及重要港口、高速公路氣象服務能力。加強盤錦國家氣候觀象台和喀左國家綜合氣象觀測專項輻射試驗外場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環渤海氣候系統多圈層綜合觀測能力和遼西地區太陽能資源評估能力。加強與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民航等行業氣象觀測站網共建共享,鼓勵和規範社會氣象觀測活動。加強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遼寧數據與套用分中心建設,強化高分觀測數據與產品在遼寧各行業套用。(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政府)
  (七)建設精準氣象預報系統。建立從零時刻到月、季、年無縫隙智慧型格線預報業務,空間解析度達到公里級,重點區域達到百米級,時間解析度達到逐小時,重點區域達到逐分鐘。強化多源資料融合與數值預報解釋套用,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逐步實現提前1小時預警局地強對流天氣、提前1天預報逐小時天氣、提前1周預報災害性天氣、提前1月預報重大天氣過程、提前1年預測區域氣候異常。(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財政廳,各市政府)
  (八)建設精細氣象服務系統。構建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製作和融媒體發布平台,推進自動感知、智慧型研判、精準推送的智慧氣象服務。建立氣象與決策者、生產者和社會公眾的互動機制,打造面向全社會的氣象服務支撐平台和眾創平台,發揮氣象信息作為決策因素、生產要素和生活元素的綜合作用。(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廣電局,各市政府)
  (九)建設集約共享氣象信息支撐系統。推動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民航等行業多源數據發現獲取,推進東北亞氣象大數據中心建設。研發高質量氣象大數據集,實現氣象大數據融入數字遼寧建設。疊代更新與氣象業務發展相適應的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為精細化智慧型格線預報、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提供算力支撐。做好氣象數據產權保護。(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
  四、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十)提高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與評估能力。健全分災種、分行業氣象災害風險預估體系,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土石流、城市內澇、農田漬澇、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風險預估預警能力。建立氣象災害鑑定評估制度,開展颱風、暴雨、暴雪等重大氣象災害定量化風險評估。(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省林草局,各市政府)
  (十一)提高全社會氣象災害防禦應對能力。開展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風險區劃,強化普查成果在致災閾值體系建立和災害風險評估中的套用。編制遼寧省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強化氣象災害風險動態研判和基礎設施設防。制定發布遼寧省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建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疊代升級遼寧省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提升精準靶向發布能力。實施“格線+氣象”行動,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鄉鎮、街道基層格線化管理。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避險自救能力。(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
  (十二)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設。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健全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機制。加強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認定和管理。出台加強極端天氣防範應對工作的若干措施。打造“綜合預案 + 專項預案 + 部門方案”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體系。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完善重大災害性天氣報告反饋機制。強化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推進巨災保險氣象服務。加強重大規劃、重點工程項目和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完善以氣象趨利避害為導向的部門間協同聯動機制。(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國家金融監管局遼寧局,各市政府)
  (十三)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提高人工影響天氣飛機作業和探測能力,套用北斗導航技術實現實時空地通信傳輸。建設人工影響天氣保障基地。發展移動式地面智慧型作業系統,推進人工影響天氣高炮自動化改造,推廣智慧型遙控地面焰爐等信息化作業裝備。提升實時動態指揮和安全監控能力,推進固定作業站點標準化建設和電子圍欄系統套用。提高農業生產、生態保護與修復、重大活動應急保障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和安全管理水平。(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應急廳、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各市政府)
  五、提高氣象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十四)實施氣象為農服務提質增效行動。開展農業生產春種、夏管、秋收、冬藏全鏈條“伴隨式”氣象服務。開展“地面觀測—遙感—模型”耦合的作物長勢監測和農業氣象災害損失定量評估。建設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示範基地。實現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全覆蓋。建成一批省級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做好黑土地保護利用氣象服務。加強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開展新一輪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建立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實驗室,打造一批遼寧氣候好產品品牌。(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農業農村廳,各市政府)
  (十五)實施海洋經濟強省氣象保障行動。打造遼寧沿海經濟帶大連海洋智慧氣象服務示範基地,服務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構建以大連為中心、遼寧沿海一體化的海洋監測預報預警氣象服務聯合體,為遠洋導航、海上救助、港航物流、海洋漁業、現代海洋牧場,美麗海灣保護和建設提供針對性氣象服務。(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各市政府)
  (十六)實施交通強省氣象保障行動。強化沈白高鐵、瀋陽桃仙機場擴建、大連新機場、大連—煙臺“黃金水道”等重點工程項目和水域交通氣象信息套用。加強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氣象觀測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最佳化物流行業氣象服務模式,加強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氣象服務保障,開展中歐班列等貿易通道氣象服務。(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水利廳、省商務廳、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各市政府)
  (十七)實施能源安全氣象保障行動。加強能源安全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建設,深入開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電網安全運行、石化生產運營等氣象服務。提升油田安全生產氣象服務保障能力。(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國家能源局東北監管局,各市政府)
  六、最佳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
  (十八)加強高品質生活氣象服務供給。發布遼寧省公共氣象服務產品白皮書。創新公共氣象服務供給模式,建設全媒體矩陣式氣象服務推送系統,提升獲取氣象信息便捷性,擴大公共氣象服務覆蓋面。強化健康生活、旅遊康養、體育競賽、全民健身等氣象服務供給,為衣食住行游購娛學康等提供個性化氣象服務。提升“冰雪經濟 + 氣象”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廣電局、省體育局,各市政府)
  (十九)建設覆蓋城鄉的氣象服務體系。推動氣象服務全面融入城市數據大腦,強化城市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防洪排澇、交通運輸、建築節能等城市運行氣象服務保障。提升瀋陽、大連安全發展示範城市氣象服務保障水平。推動氣象服務保障融入鄉村建設行動。提升精細到社區、行政村的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立氣候適應型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應急廳、省鄉村振興局、國家能源局東北監管局,各市政府)
  七、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支撐
  (二十)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完善溫室氣體監測網,建立精細化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業務。開展農業、水資源、生態環境、能源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氣候變化風險影響評估和應對措施研究,建立氣候變化風險早期預警業務體系。定期發布氣候變化監測公報。強化氣候承載力評估,研發重點行業風險預測預估預警產品。(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林草局,各市政府)
  (二十一)強化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開展新一輪風能、太陽能資源普查評估,建立全省高解析度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圖譜。開展風能、太陽能監測預測業務,為發電企業評估發電效益和制定發電計畫服務。加強農村地區風能、太陽能監測預測及評估等服務,助推新能源支撐鄉村振興。(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國家能源局東北監管局,各市政府)
  (二十二)強化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和修復氣象保障。圍繞東西部山區森林帶、遼西北防沙帶和海岸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氣象監測評估,發揮氣象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中作用。打造盤錦濕地、遼東和遼西北山區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樣板區。加強面向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氣象服務。推進天然氧吧、避暑旅遊目的地、氣候宜居地等氣候生態品牌創建。(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林草局,各市政府)
  八、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
  (二十三)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將氣象領域人才納入“興遼英才計畫”支持範圍,加快培養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鼓勵已設立氣象及相關學科專業的高校適度擴大招生規模。加強局校合作,聯合開展拔尖學生培養、氣象及跨學科人才培養。鼓勵和支持氣象人才國際合作。加強氣象教育培訓體系和能力建設。(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協、省氣象局,各市政府)
  (二十四)最佳化氣象人才發展環境。將氣象人才培養統籌納入地方人才隊伍建設。最佳化基層崗位設定,引導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從事氣象工作。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表彰和獎勵在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完善氣象人才評價和分配激勵機制,落實好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有關規定。(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總工會、省科協、省氣象局,各市政府)
  九、強化組織實施
  (二十五)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氣象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完善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將氣象事業納入本級政府相關發展規劃,定期開展督促檢查,確保規劃目標和重大任務順利完成。組織開展市級氣象高質量發展試點,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各市政府)
  (二十六)統籌規劃布局。科學編制實施氣象設施布局及建設規劃,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相關行業氣象統籌發展體制機制,規範各部門、各行業氣象觀測設施管理。(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等有氣象探測設施的部門,各市政府)
  (二十七)加強法治建設。嚴格執行公眾氣象預報、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統一發布制度。規範人工影響天氣、氣象信息服務等活動,依法依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強化防雷安全監管。完善氣象監測預報服務全鏈條標準,建立氣象標準宣貫和監督實施反饋機制。(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司法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政府)
  (二十八)推進開放合作。完善遼寧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合作聯席會議機制,加強部門、局市、局校、局企合作,聚焦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氣象服務保障等重點領域深化合作共建。強化國際合作交流,打造東北亞氣象科技論壇國際學術交流品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責任單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政府外辦,各市政府)
  (二十九)加強投入保障。完善和發展氣象事業雙重計畫財務體制。在各級科技計畫實施中支持氣象核心業務領域科學研究或科研項目建設。將氣象高質量發展建設項目列入基本建設投資計畫,支持基層氣象基礎能力建設。按規定落實基層氣象工作者有關待遇。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政府)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23年9月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