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編制的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於2021年6月7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 印發機關: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
  • 印發日期:2021年6月7日
  • 發文字號:發改基礎〔2021〕829號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

印發信息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交通運輸部關於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改基礎〔2021〕829號
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應急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銀保監會、證監會、能源局、鐵路局、民航局、郵政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市、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現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交通運輸部
2021年6月7日

規劃全文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目錄
一、規劃基礎.......................................................................................... 6
二、總體要求.......................................................................................... 8
(一)指導思想.................................................................................8
(二)基本原則.................................................................................8
(三)發展目標.................................................................................9
三、構建高品質對外運輸網路............................................................10
(一)暢通陸海互濟、四向拓展運輸大通道..............................11
(二)建設高水平國際樞紐集群.................................................. 14
四、完善成渝“雙核”輻射綜合交通網路........................................15
(一)打造高效互聯城際交通網.................................................. 15
(二)構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網...................................................... 16
(三)分類推進大中小城市綜合交通網路建設..........................17
(四)最佳化城鄉融合交通網路...................................................... 17
五、打造高品質出行服務系統............................................................18
(一)最佳化綜合客運樞紐銜接...................................................... 18
(二)完善多樣化城際客運服務.................................................. 19
(三)提高都市圈通勤服務品質.................................................. 19
(四)推動城鄉客運服務均等化.................................................. 19
(五)培育壯大樞紐經濟新業態.................................................. 20
(六)打造美麗宜游交通系統...................................................... 20
六、構建高效率物流體系.................................................................... 20
(一)提升國際物流服務能力...................................................... 21
(二)推進物流樞紐建設.............................................................. 21
(三)提升多式聯運水平.............................................................. 22
(四)提高城鄉貨運效率.............................................................. 23
(五)推動物流與製造業融合...................................................... 23
七、提升綠色智慧型安全發展水平........................................................24
(一)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24
(二)打造全國智慧型交通發展高地.............................................. 24
(三)全面提升建設運營安全水平.............................................. 25
八、創建一體化協同治理樣板............................................................25
(一)建立規劃共繪機制.............................................................. 26
(二)建立設施共建機制.............................................................. 26
(三)建立服務共享機制.............................................................. 26
(四)建立運營共管機制.............................................................. 26
(五)有序推進毗鄰地區交通融合發展先行先試......................27
九、保障措施........................................................................................ 27
(一)加強組織保障.......................................................................27
(二)加大政策支持.......................................................................27
(三)最佳化標準體系.......................................................................28
(四)強化規劃引領.......................................................................28
十、環境影響評價................................................................................ 28
(一)環境影響分析.......................................................................28
(二)預防和減緩不良影響的對策措施...................................... 29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質量發展,編制本規劃。規劃期至 2025 年,展望到 2035 年。
一、規劃基礎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網路加快完善,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交通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內暢外達的綜合交通網路初步形成。基本建成以幹線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主體的多向對外聯繫通道,多層次軌道交通網路骨架逐步形成,公路連通覆蓋水平顯著提升。
二是一體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初具優勢。建成一批集多種運輸方式的立體換乘、無縫銜接綜合交通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基本形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地位凸顯,國際鐵路港功能領先,圍繞樞紐的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取得突破性進展。
三是集約高效的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機場旅客吞吐量、中歐班列開行量位居全國前列,鐵路公交化運營、省際城際公交開行和鐵海鐵水聯運穩步推進,成渝“雙核”之間基本實現 1 小時通達。四是協同聯動的體制機制初見成效。以規劃編制、重大項目建設等為重點,初步建立橫向聯動、縱深推進的協同工作機制,重點領域合作持續深化。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基礎設施瓶頸依然明顯,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效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是對外運輸通道不暢。部分出渝、出川大通道能力有待提升,長江上游內河航道能力受限。
二是互聯互通仍有短板。規劃城際鐵路建設進展滯後,高速公路繁忙路段通而不暢,三峽水運通道“中梗阻”,毗鄰地區路網連通性不足。
三是樞紐輻射帶動力不強。成都—重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不高,東出、北上、南下等門戶型樞紐發展不足,航空口岸機場偏少。四是運輸服務質量不優。城際間聯程聯運出行不便捷,貨物多式聯運發展緩慢,物流成本偏高,智慧型安全水平有待提升。五是綠色低碳化水平不高。運輸結構不盡合理,綠色運輸、出行比例偏低,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公車比例不高,機場、碼頭場內燃油車輛替代進展緩慢。六是協調機制尚不健全。跨區域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統籌協調尚不到位,市場政策不統
一,數據資源共享存在壁壘。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賦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的定位,對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要求打造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支撐產業、人口及生產要素高效流動集聚,提升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整體經濟效率,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二是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機遇,加快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推動交通運輸成為新科技示範套用的重要場景,提升智慧型化水平。三是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要求創新交通一體化發展機制,暢通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國際門戶樞紐,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升對外開放和區域協作水平。四是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要求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最佳化運輸結構,全方位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運輸需求。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落實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要求,緊扣“兩中心兩地”發展定位,以打造“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為重點,最佳化完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成渝地區對外交通、城際交通、都市圈交通合理布局和高效銜接,全面推進設施內外聯通、管理高效協同、服務一體便捷,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有力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二)基本原則。
雙核引領、銜接高效。以強化重慶、成都“雙核”聯繫及對外聯通、開放輻射為重點,統籌推動大中小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多種運輸方式高效協同、多類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立體互聯、創新驅動。促進交通通道由單一向綜合、由平面向立體發展,注重提高地下空間使用效率,減少對空間的分割。加快新技術系統集成套用,全面賦能基礎設施升級、運輸組織最佳化和治理能力提升,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低碳環保、綠色安全。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降低生態空間占用和資源能源消耗,加強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碳排放。提升交通運輸適應氣候變化、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能力,增強發展韌性。改革開放、合作共建。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服務推動更高層次開放。強化協同對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實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運輸市場、運輸組織服務一體化。
(三)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以補短板、強弱項為重點,著力構建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一體銜接聯通設施網路總體形成。對外運輸大通道、城際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網基本完善。
——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總規模達到10000 公里以上,其中鐵路網規模達到 9000 公里以上。大宗貨物年運量 150 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力爭接入比例達到 85%,長江幹流主要港口基本實現鐵路進港。公路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 15000 公里以上。
——內外通達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世界級機場群航線網路通達全球,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日益凸顯,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國際鐵路港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重慶、成都“雙核”之間以及“雙核”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中心城市、主要節點城市 1 小時通達,重慶、成都都市圈內享受 1 小時公交化通勤客運服務。
——智慧型綠色安全發展水平明顯提高。5G 網路覆蓋交通重點場景,重慶、成都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超過 70%,公交、環衛、郵政、出租、輕型物流配送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交通環境污染和碳排放聯防聯治取得積極成效,安全水平明顯提升。
——共繪共建共享共治機制更加健全。港口、機場等領域協調發展取得更大進展,一體化的市場管理政策、協調機制基本建立。到 2035 年,以一體化發展為重點,全面建成設施互聯互通、運行智慧型安全、服務優質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實現對外開放通道通歐達海、立體互聯,重慶、成都國際門戶樞紐聯通全球,運輸組織水平、創新能力、體制機制一體化合作國內領先。
(規定內容請點擊參考連結附屬檔案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