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發病原因,誘發因素,症狀,早期症狀,典型症狀,伴隨症狀,就醫,診斷依據,就診科室,相關檢查,鑑別診斷,治療,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治療,其他治療,預後,治癒性,併發症,預防,醫保,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AS)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發病與遺傳、感染、環境、免疫等多個因素相關。
發病原因
AS具有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患者的一級親屬患AS的機率達31.3%,HLA-B27基因的表達與AS有高度相關性,但並不是HLA-B27陽性一定會得AS。
迄今為止,共發現100多種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參與了AS的炎症反應。患者體內的免疫炎症因子也高於正常人,因此,免疫因素可能參與了AS的致病過程。
誘發因素
環境因素:患者對氣候變化敏感,寒冷潮濕的氣候和環境、冷水的刺激,或可誘發強直性脊柱炎發病;
生活及職業壓力:有些職業長期端坐,造成脊柱不活動,比如司機長時間把持方向盤,固定姿勢影響關節的活動度,且路途顛簸長期震動易造成脊柱損傷;
脊柱及關節受力增加導致肌腱附著點壓力增加,進而促進或加重炎症反應,也是該病發病的誘因。
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AS)起病緩慢且隱匿,早期症狀通常是在腰骶部出現鈍痛和晨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難,活動後減輕。隨病情進展,由腰椎向胸、頸部脊椎發展,出現相應部位疼痛或
脊柱畸形。
早期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可表現為下腰、骶髂部、臀部、腹股溝等部位的疼痛或不適,疼痛多在一側呈間斷性發作。還可有腰部發僵的症狀,早晨或久坐起立時,發僵最為明顯,而活動後可減輕。
典型症狀
慢性腰背痛是早期患者最具特徵的症狀,患者多在腰骶部或背部出現鈍痛,同時伴有晨僵、疲勞乏力等,疼痛以靜息痛為特徵,夜間、晨起或久坐後起立時明顯,但活動後減輕。多數患者病情由腰椎向胸、頸部脊椎發展,則出現相應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或脊柱畸形。
部分患者以外周關節炎為首發症狀,主要表現為以髖、膝、踝、肩關節腫脹為主的單關節炎或少關節炎。
青少年起病的患者常見以
髖關節炎為首發症狀,
髖部疼痛,因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期,骨骼生長迅速,因此,青少年患者易導致髖關節畸形。
肌腱端炎好發於足跟、足掌部,也可見於
膝關節、胸肋連線處等部位,受累部位常有腫痛現象。
伴隨症狀
由於AS是一種慢性、系統性、全身炎症反應性疾病,除累及脊柱和外周關節外,還可累及關節外其他器官,如眼、心臟、肺、腎等。
30%左右的患者可出現眼部症狀,以前
葡萄膜炎多見,表現為眼紅、眼痛、畏光流淚、視物模糊,多為急性單側發作,也可雙眼交替復發。
肺部病變多見於疾病後期,主要有
間質性肺炎,胸廓硬變和肺上部囊性纖維化,可表現為胸痛、胸悶、氣短,偶伴咳嗽咳痰。
胃腸道症狀與疾病本身的胃腸道炎症、黏膜免疫有關,也可能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的不良反應有關,主要有食慾缺乏,噁心嘔吐,腹瀉,便血和腹痛等。
神經系統病變主要是慢性蛛網膜炎,形成的蛛網膜憩室壓迫馬尾神經和脊髓圓錐,表現為馬尾綜合徵和腰骶神經受損症狀,導致下肢或臀部神經根性疼痛。
就醫
如果出現腰骶部慢性鈍痛,伴有下背部僵硬,特別是經常夜間痛,晨起或久坐起立時腰部僵硬疼痛明顯,但活動後可以緩解,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應儘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診斷依據
目前,臨床上診斷強直性脊柱炎(AS)的標準是:
如果患者具備最後一條,且分別滿足前三條中的任何1條,即可確診。
就診科室
風濕免疫科
相關檢查
主要的骶髂關節和脊柱檢查方法有:
Schober試驗:直立站位,在雙側髂後上棘連線中點及向上10cm作出標記點,雙膝直伸,彎腰至脊柱最大前屈度,測量上下二點間的距離。用於測量脊柱活動度。
指地距:雙膝直伸,彎腰至脊柱最大前屈度,測量指尖到地面的距離,正常值為0cm。用於判斷脊柱活動度。
脊柱側彎試驗:直立站位,充分側屈脊柱,測量直立位與充分側屈後中指尖垂直於地面下降的距離。用於判斷脊柱側彎程度。
胸廓擴張試驗:直立站位,測量在第4前肋間水平的深呼氣和深吸氣之胸圍差,小於2.5cm為異常。用於提示胸廓活動程度和呼吸功能的下降情況。
枕壁試驗:背靠牆直立,雙足跟、臀部、背部貼牆,雙腿伸直、收下巴、眼平視,測量其枕骨結節和牆壁之間的距離。正常距離為0cm,頸活動受限時該間隙增大,用於評價頸椎活動範圍減少程度。
Patrick試驗:又稱4字試驗。仰臥位,一側膝屈曲將足跟置於對側伸直的膝關節上,檢查者一手壓直腿側髂嵴,另一手下壓屈曲的膝關節。如屈膝側髖關節出現疼痛,提示屈腿側髖關節病變。
紅細胞沉降率和C反應蛋白
HLA-B27檢測
AS患者HLA-B27陽性率達90%左右,HLA-B27陽性只能提示診斷該病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HLA-B27陰性也不能排除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其他檢查
檢查
肝功、腎功、
細胞因子以及骨代謝指標等,對評估病情和用藥有一定意義。
X線檢查
X線檢查是AS最常用的診斷方法,操作簡單且成本低。
AS的影像學診斷主要依靠骶髂關節炎的影像診斷,骶髂關節炎的X線表現為骶髂關節面模糊,邊緣不規則,隨著病情的發展,後期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消失甚至融合。
CT檢查
CT檢查具有解析度高的特點,能更好地觀察骶髂關節病變,並可克服X線重疊的缺陷,提高早期診斷效果。
MRI檢查
MRI檢查對早期骶髂關節炎及急性活動期炎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從而能夠有效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鑑別診斷
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也會出現慢性腰背痛、僵硬、不適等症狀,易與AS相混淆。
椎間盤突出是引起腰背痛的常見原因之一,疼痛常局限於下背部或放射到一側腿部,運動時疼痛加重,無足跟部疼痛,也無周圍關節炎,胸廓擴張正常,無關節外表現。可通過CT檢查、MRI檢查或椎管造影檢查與AS進行鑑別。
DISH綜合徵的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常與AS相似。但DISH綜合徵多見於50歲以上男性,X線可見韌帶鈣化。常累及頸椎和低位胸椎,
骶髂關節和脊椎骨突關節無侵蝕,晨起僵硬感不加重,血沉(ESR)正常,HLA-B27陰性。
髂骨緻密性骨炎主要表現為慢性腰骶部疼痛,勞累後加重。多見於中、青年女性,特別是有多次妊娠、分娩史或從事長期站立職業的女性。該病為自愈性疾病,臨床檢查除腰部肌肉緊張外,無其他異常。可通過X線進行鑑別。
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一種慢性炎症,尚無法治癒。一般為對症治療,緩解症狀並儘量控制病情的發展,患者能夠正常工作及生活。若病情延誤至晚期則難以逆轉,所以早診早治是關鍵。
一般治療
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合理鍛鍊,以有氧鍛鍊為首選(如散步、太極等),通過鍛鍊維持脊柱關節在最佳位置,同時能增強椎旁肌肉的力量、增加肺活量,有助於控制病情;
選擇硬板床,睡覺時多採取仰臥位,避免側身彎曲的體位。枕頭要稍微矮一些,若出現上胸或頸椎受累的症狀(如頸椎痛和胸廓活動受限),可嘗試不用枕頭;
站立時應儘量保持挺胸、收腹和雙眼平視前方的姿勢,坐位也應保持胸部直立,有助於維持脊柱的正常功能;
對疼痛、炎性關節或軟組織給予必要的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
NSAIDs是目前治療AS的首選藥物,可迅速改善腰背疼痛、晨僵、關節腫痛等症狀。在急性活動期患者應選擇足量持續用藥,病情緩解穩定後則按需使用。代表藥物有
塞來昔布、
雙氯芬酸、
美洛昔康、
洛索洛芬鈉等。
NSAIDs發揮最大療效是在服藥2周后,因此應持續規則使用至少2周。如一種藥物治療2~4周后療效不明顯,可改用其他類別的NSAIDs,避免同時使用2種以上NSAIDs。長期服用NSAIDs可能導致消化系統潰瘍、肝腎損傷、水腫及過敏等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應加以注意。
TNFi適用於NSAIDs治療無效後,有
虹膜炎或
炎性腸病等關節外症狀者。代表藥物有
依那西普、
英夫利昔單抗、
阿達木單抗等。TNFi療程較長,療效至少要在用藥3個月後才會出現,長期使用或可減慢患者脊柱新骨的形成,延緩病程的進展,改善預後。用藥期間需定期複查血尿常規、胸片、肝腎功能等。
這類藥物主要用於用於對TNFi有用藥禁忌且合併外周關節炎的患者。
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吡啶可改善AS的關節疼痛、腫脹和發僵,特別適用於改善AS患者的外周關節炎。該藥的不良反應有消化系統症狀、皮疹、血細胞減少、頭痛、頭暈等。磺胺過敏者禁用。
甲氨蝶呤
使用
甲氨蝶呤可明顯改善外周關節炎,使炎性指標下降,減少NSAIDs用量。但對中軸關節,例如脊柱及骶髂關節效果可能不理想。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和肝功能異常。
來氟米特
有研究顯示,
來氟米特對外周關節炎治療有效,但不能改善中軸關節症狀。不良反應主要為腹瀉、噁心、眩暈、皮膚瘙癢等。若出現白細胞下降,應減量或停用。
沙利度胺
部分患者套用
沙利度胺後,臨床症狀、紅細胞沉降率及C反應蛋白均明顯改善。不良反應有肝酶增高、鏡下血尿、血細胞下降及指端麻刺感等。在用藥初期應定期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對長期用藥者應定期做神經系統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外周神經炎。
由於
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大,且不能阻止病程,一般不主張口服或全身套用糖皮質激素治療AS。糖皮質激素主要用於局部治療,如頑固性外周關節炎、肌腱端病和脊柱關節炎並發的眼炎。
手術治療
對於出現嚴重AS患者,比如髖關節間隙明顯狹窄,股骨頭壞死以及脊柱彎曲畸形明顯影響生活質量,可採取手術治療。
對於難治性髖關節疼痛、關節間隙明細狹窄、強直和畸形,不論年齡大小,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應該考慮的選擇,但術前應該由骨科和風濕科醫師共同決定是否應選擇手術治療。置換術後絕大多數患者的關節痛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的功能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
脊柱矯形手術指利用手術截骨等方法改變脊柱彎曲程度的手術。由於此類手術風險較大,對於脊柱畸形不嚴重者建議慎重考慮是否進行矯正手術。
中醫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可歸屬於中醫學“腰痹”、“腰痛”、“竹節風”、“骨痹”、“龜背風”、“腎痹”、“尪痹”、“妊痹”等範疇。
強直性脊柱炎中醫外治法方法繁多,針灸、推拿、拔罐、中藥熏洗等外治法都可以緩解患者症狀、改善關節功能、能夠防止病變部位畸形。
其他治療
以下介紹物理治療和體育治療的原則,具體實施應遵醫生指導。
理療一般可用熱療(如熱水浴、礦泉溫泉浴、海鹽熱敷等),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減輕疼痛,有利於關節活動,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體育療法可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防止畸形;保持胸廓活動度,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鬆和肢體廢用性肌肉萎縮等。
患者可根據個人情況採取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如新的疼痛持續2小時以上不能恢復,則表明運動過度,應適當減少運動量或調整運動方式。
下面介紹兩種常見的鍛鍊方式:
預後
強直性脊柱炎(AS)一般不會影響壽命,其臨床表現的輕重程度差異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覆持續進展,有的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狀態,預後具有個體差異性。目前尚無根治辦法,通過針對性的治療能緩解疼痛、控制疾病進展。
治癒性
強直性脊柱炎無法治癒,而且會進行性加重,最終可能需要手術矯形或關節置換以維持運動功能。長期藥物治療目的在於改善症狀、延緩疾病進展。
併發症
由於AS是一種慢性、系統性、全身炎症反應性疾病,除累及脊柱和外周關節外,還可累及關節外其他器官,如眼、心臟、肺、腎等而出現相應的併發症。
眼部病變
腎臟病變
心臟病變
AS患者可能出現升主動脈根和主動脈瓣病變,以及心傳導系統異常。
胃腸道病變
胃腸道症狀與疾病本身的胃腸道炎症、黏膜免疫有關,也可能與NSAIDs的不良反應有關,主要有食慾缺乏,噁心嘔吐,腹瀉,便血和腹痛等症狀。
肺部病變
少數患者後期可並發上肺葉斑點狀不規則的纖維化病變,表現為咳痰、氣喘、甚至咯血,並可能伴有反覆發作的
肺炎或
胸膜炎。
預防
參考來源:
醫保
2024年9月,國家醫保局辦公室會同財政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穩妥有序擴大跨省直接結算門診慢特病病種範圍的通知》。通知指出,2024年底前,所有統籌地區作為就醫地提供強直性脊柱炎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
2024年12月1日,全國醫保正式上線強直性脊柱炎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