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副部級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福建省和廈門市重點共建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該校為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入選國家珠峰計畫2011計畫強基計畫英才計畫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是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聯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牽頭髮起高校,中歐商校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會員,大學通識教育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海西醫學聯盟中國高校自貿區研究聯盟成員。

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早期建築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被譽為“南方之強”“中國最美大學”。廈門大學亦設有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建有思明校區、漳州校區、翔安校區和馬來西亞分校;設有6個學部、34個學院(直屬系、直屬中心)和17個研究院,開設104個本科專業;有36個博士後流動站;有專任教師近3000人,在校學生46000餘人,其中本科生21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9000餘人、博士研究生57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大學
  • 外文名:Xiamen University
  • 簡稱:廈大(XMU)
  • 創辦時間:1921年4月6日
  • 創辦人陳嘉庚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綜合類大學 研究型大學 
  • 學校特色雙一流(2017年、2022年) 
    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 
    985工程(2001年)
    211工程(2006年)
    2011計畫(2014年)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2012年)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13年)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11年) 
    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高校(2022年) 
    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 
    111計畫(2006年)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張榮(黨委書記) 、張宗益(校長)
  •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14人(含外籍院士1人)  
  • 本科專業:104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9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6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5個
    二級學科9個(不含一級學科覆蓋)
  • 院系設定:6個學部、34個學院(直屬系、直屬中心)和17個研究院
  • 校訓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
  • 校歌:《廈門大學校歌
  • 校慶日:4月6日
  • 地址:思明校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361005)
    翔安校區: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翔安南路4221號(361102)
    漳州校區:福建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濱大道300號(363105)
    馬來西亞分校: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雪邦沙叻丁宜(43900) 
  • 院校代碼:10384
  • 主要獎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十二五)
    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十二五)
    2013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第五、六、七屆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4年)
  • 知名校友陳景潤余光中張高麗盧嘉錫張存浩謝希德何立峰 
  • 占地面積:9700 畝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所獲榮譽,社會評價,合作交流,學術科研,建設成果,科研平台,學術資源,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區情況,思明校區,漳州校區,翔安校區,馬來西亞分校,校園環境,嘉庚樓群,魯迅紀念館,廈門大學圖書館,知名校友,學校文化,文化標誌,南方之強,

辦學歷史

  • 私立廈門大學
1919年8月,陳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國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人為籌備員。
1919年10月召開私立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擬訂《廈門大學組織大綱》,會議推舉鄧萃英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貞文為教務長、何公敢為總務長。
19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借集美學校舉行開校式,初創時為私立,設有師範(包括文、理科)、商學兩部。
1921年7月4日,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 在林文慶校長掌校期間,陸續增設工學、新聞、法學、醫藥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至1930年,擴充為文、理、法、商、教育5個學院、21個系。
1936年合併為文、理、商3個學院、9個系。學生由開始時的136人發展到300多人。
  • 國立廈門大學
1937年7月1日,經陳嘉庚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
1937年7月6日,國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著名機電工程學家、留美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薩本棟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
1937年9月4日,由於日軍侵犯廈門,學校遷鼓浪嶼;11月間,學校定出遷汀計畫;12月24日,開始遷移;於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達。5月間,廈門大學校舍被日寇炸毀。在閩西長汀期間,師生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教學,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在1940年和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的學業競賽中,廈門大學參賽學生連續兩屆蟬聯第一。
1944年5月,薩本棟校長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由理學院院長汪德耀教授任代理校長。抗日戰爭勝利時,廈門大學設定文、理工、法、商4個學院,中國文學、外國文學、歷史、教育、數理、化學、生物、土木工程、機電工程、航空工程、政治、經濟、法律、銀行、會計15個系;學生從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
1945年9月1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12月,廈門大學在廈門鼓浪嶼先行上課,成為全國最早在收復的淪陷區複課的大學。
1946年6月1日,廈門大學校本部開始遷回廈門,長汀各界在體育場舉行歡送大會,贈送大匾額一塊,上刻“南方之強”四個大字。復員廈門期間,學校調整院系及學科設定,理工學院分設為理學院、工學院,除1946年7月創辦中國第一個海洋學系外,還將機電工程學系分為機械、電機兩個系;商學院增設國際貿易學系;法律學系增設司法組;學生增至1600多人。
至1948年,廈門大學發展為5個學院、18個系,設有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歷史學系、教育學系)、理學院(數理系、化學系、生物學系、海洋學系)、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航空工程學系)、法學院(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商學院(銀行學系、會計學系、國際貿易學系),還設有海洋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心理實驗室等研究所(室)。
1949年1月31日,前校長薩本棟在美國逝世,按其遺囑將骨灰安葬在廈門大學校內。
  • 廈門大學
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廈門市軍管會於10月20日委派軍代表吳強、肖楓接管廈門大學,組建新的廈大黨支部。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創辦人陳嘉庚先生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
1951年,原省立福建農學院併入廈大,改成廈門大學農學院(校址在福州市),原私立福建學院的政治、法律、經濟三系併入廈大。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大調整。1952年院系調整前,廈門大學擁有文法學院、經濟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5個學院、19個系及5個專修科。
廈門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山東大學:1952年,廈大理學院海洋系師生轉入山大組建山東大學海洋系。
2:中國海洋大學:山大1958年遷往濟南時將海洋系留在了青島,後發展成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3:浙江大學:1952年,廈大電機、土木、機械三個系各一部分併入浙大。
4:東南大學:1952年,廈大工學院的機械和電機兩系以及南京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組建成南京工學院,即後來的東南大學。
5:河海大學:1952年,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高校水利專業合併,在南京成立了華東水利學院,即河海大學。
6:南京大學:1952年,廈大俄語專業合併到南京大學外文系,俄語專業的學生也轉到該校外文系學習。
7: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51年5月,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三校的航空系併入清華,設立清華大學航空學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北航於1952年成立)。
8:上海財經大學:1953年的全國院系調整,廈大商學院企業管理系被調整到上海財政經濟學院。
9:同濟大學:1952年,廈大土木建築幾十名師生調入同濟大學。
10:內蒙古大學: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廈大,中山五校為主,國內十餘所著名高校(包括清華、南開等)共同創建內蒙古大學。
11:華東師範大學:1924年6月,廈大三百餘位教師和學生鬧學潮離校到了上海,創辦大夏大學。解放後經院校合併,發展為華東師範大學。
12:華東政法大學:1952年,廈大政法學院(包括政治、法律兩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
13:上海海洋大學:1972年,廈大水產相關係調入原上海水產學院遷建的廈門水產學院,1979年恢復上海水產學院和續辦廈門水產學院,學院一分為二,後分別發展為上海海洋大學和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14: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運學院(1994年更名大連海事大學)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調整中由東北航海學院、上海航務學院、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併而成,而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即為從廈門大學分出的航務專修科。
15:福州大學:為創立福大,廈大支援物理係數十名教師,化學系2/3,數學系3/4,相當於分出一半理科。
16:集美大學:廈大航海、水產相關係科70年代調入集美航海學校、廈門水產學院即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水產學院。
17: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與福州大學農學院合併組建福建農學院。
18:福建師範大學:1954年,文學院教育系併入福建師範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後的廈門大學系所設定為:中文系、外文系、歷史系、經濟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馬列主義教研室、體育教研室、華僑函授部、南洋研究所、經濟研究所、化學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成為文理科的綜合性大學,並在52年之後陸續又有院系調出。
1958年7月,廈門大學下放歸福建省管理。
1963年9月,經中央批准,廈門大學改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廈門大學下放給福建省革命委員會領導,大批幹部、教師被下放農村,有一部分充任中學教師,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
1966~1970年,廈門大學停止招生5年。
1971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時有9個系,除保留1966年的8個系外,福建師範學院教育系遷回廈大開辦。
1972年,廈門大學水產相關係調入廈門水產學院。
1981年11月26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廈門大學
廈大景觀
1982年,廈門大學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經濟學院。
1986年9月12日,舉辦試辦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成立大會。
1995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 ”建設行列。
1996年,廈門大學成為首批獲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廈門大學“211工程”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審定立項建設。
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4月6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奠基興建。12月,首批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3年9月,廈門大學漳州校區正式投入使用。同年11月,設立嘉庚學院。
2004年,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二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廈門大學被增列為中管高校
2005年底,廈門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
2006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國家“111計畫”)首批立項名單;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7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實施高校。
2010年,學校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國家”珠峰計畫)。
2012年,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在北京簽署《重點共建協定》協定,繼續重點共建廈門大學。
2012年11月,入選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3年7月,入選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10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11月,廈門市政府與廈門大學簽署共建廈門大學醫學院協定。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90周年校慶標誌
2013年9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獲中國教育部批准建設,開辦本碩博教育,是國家重大境外辦學項目建設,分校於2016年投入使用。
2014年,學校牽頭的兩個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畫”;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5年4月6日,學校整合航空系、機電工程系和自動化系等學科組建成立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2017年1月,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廈門大學成為首批獲準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7月,被確定為“十三五”期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共建高校。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文公布,依託廈門大學建設國家天元數學東南中心。
2019年3月,學校整合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人口研究所、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人類學研究所組建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12月,與英國創意藝術大學合辦的“廈門大學創意與創新學院”獲教育部批准設立。
2022年11月,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宣布撤銷,將原人文學院下設的中國語言文學系、哲學系調整為學校直屬教學科研單位,在原歷史系的基礎上成立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
2023年11月26日,廈門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12月1日,發起成立福建省文化和旅遊研究聯盟。
2024年3月;廈門大學新增運動訓練本科專業;3月9日,廈門大學未來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4月,廈門大學首個新基石科學實驗室揭牌。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6個學部、34個學院(直屬系、直屬中心)和17個研究院,開設104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12個學科門類。
廈門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招生大類名稱
分流專業
戲劇影視系
人文科學試驗班
戲劇影視文學
中文系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
歷史學系
歷史學
考古學
哲學系
哲學
新聞學系
新聞傳播學類
新聞學
廣播電視學
廣告學系
廣告學
傳播學系
傳播學
-
國際新聞與傳播
英語語言文學系
日語語言文學系
法語語言文學系
歐洲語言文學系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日語、法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
英語語言文學系
日語語言文學系
法語語言文學系
歐洲語言文學系
外國語言文學類+會計學/財務管理
英語、日語、法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
-
法學類
法學
政治學系
公共管理類(含政治學類)
政治學與行政學
公共管理系
行政管理
國際關係系
國際政治
僑務與外交系
外交學
社會學系
社會學類
社會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
人類學與民族學系
人類學
金融系
經濟學類
金融學
金融工程
保險學
財政系
財政學
稅收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際商務
經濟學系
經濟學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
-
經濟學
統計學與數據科學系
統計學類
統計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會計學系
會計學(含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
會計學
審計學
財務學系
財務管理
企業管理系
工商管理類
人力資源管理
工商管理
市場學系
市場行銷
旅遊與酒店管理系
旅遊管理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學系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管理科學
電子商務
數學與套用數學系
數學類(含物理類)
數學與套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數學系
信息與計算科學
機率與數理統計系
統計學
物理學系
物理學
天文學系
天文學
化學系
化學類
化學
能源化學
化學測量學與技術
化學生物學系
化學生物學
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
化學類(含材料類)
化學工程與工藝
生物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
生物學系
生物科學類
生物科學
生物化學系
生物技術
免疫與微生物學系
-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系
細胞生物學系
海洋化學與地球化學系
理科試驗班(海洋生態環境類)
海洋科學
物理海洋學系
地質海洋系
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海洋技術
套用海洋物理與工程系
環境科學系
-
環境科學
生態學系
生態學
環境與生態工程系
環境生態工程
-
能源動力類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儲能科學與工程
電子工程系
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工程
微電子與積體電路系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電子科學系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儀器與電氣系
工科試驗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測控技術與儀器
機電工程系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動力工程系
飛行器動力工程
飛行器系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自動化系
自動化
人工智慧系
計算機類
人工智慧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網路空間安全
軟體工程系
軟體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分流到該專業的學生將由信息、電影學院聯合培養)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建築系
建築類
★建築學
城市規劃系
★城鄉規劃
土木工程系
土木類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基礎醫學系
基礎醫學
★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系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
口腔醫學系
口腔醫學
★口腔醫學
中醫學系
中醫學
★中醫學
護理學系
護理學
護理學
預防醫學系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
★預防醫學
實驗醫學系
醫學檢驗技術
藥學系
藥學
藥學
音樂系
音樂學
音樂學
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
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
美術系
藝術教育(美術教育方
向)
藝術教育(美術教育方向)*
繪畫
繪畫
-
視覺傳達設計(中外合
作辦學)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中外合作辦
學)
環境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中外合
作辦學)
數字媒體藝術
廈門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
-
漢語言
漢語言
-
-
體育類
運動訓練
註:全校共有104個本科專業(四年制97個,五年制7個,帶“★”號標誌的專業為五年制);帶*的智慧型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信息學院)、藝術學院的藝術教育(美術教育方向)專業今年暫未招生。
附屬醫院
截至2022年,共擁有10家附屬醫院。
附屬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福州第二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
-
-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專任教師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共有兩院院士35人(含雙聘18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4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負責人56人,國家級領軍人才179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223人次;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2項、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湧現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教育世家、全國傑出教學獎等一批師德典範。
類別
名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崇惕
黃本立
萬惠霖
趙玉芬
鄭蘭蓀
田中群
焦念志
韓家淮
孫世剛
戴民漢
林聖彩
謝素原
鄭南峰
張榮
薩支唐(外籍院士)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夏寧邵
-
-
-
-
-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田昭武
田中群
焦念志
呂永龍
-
-
文科資深教授
-
-
-
-
-
國家級教學名師
郭祥群
孫世剛
沈明山
張馨
林亞南
教育部創新團隊
名稱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機制
腫瘤發生的分子機理
複雜體系的計算化學
傳染病診斷和疫苗研究
海洋環境生理與毒理學研究
碳資源高效利用的催化基礎
核受體腫瘤分子靶點與藥物開發
雜環化學
譜學分析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擁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設有36個博士後流動站;3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自主設定二級交叉學科;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22年,教育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共6個學科入選國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2個)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2個)
社會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管理科學與工程
數學
套用經濟學
工商管理
法學
中國語言文學
理論經濟學
哲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物理學
教育學
考古學
中國史
海洋科學
生物學
新聞傳播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公共管理
化學工程與技術
生態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等
類別
名稱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7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
臨床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戲劇與影視學
哲學
理論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法學
政治學
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教育學
中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新聞傳播學
考古學
中國史
世界史
數學
物理學
化學
海洋科學
生物學
生態學
統計學
機械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
---
---
---
---
---
---
---
---
專業博士學位點(2個)
教育
電子信息
---
---
---
---
---
---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6個)
哲學
理論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法學
政治學
社會學
民族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教育學
中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新聞傳播學
考古學
中國史
世界史
數學
物理學
化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臨床醫學
基礎醫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
土木工程
建築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天文學
海洋科學
美術學
戲劇與影視學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
藥學
中醫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信息與通信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機械工程
統計學
生態學
生物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29個)
教育
漢語國際教育
翻譯
新聞與傳播
文物與博物館
建築學
電子信息
機械
-
金融
套用統計
稅務
國際商務
保險
資產評估
審計
法律
社會工作
材料與化工
能源動力
土木水利
臨床醫學
公共衛生
藥學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會計
旅遊管理
工程管理
藝術
---
---
---
---
---
---
交叉學科學位授權點(8個)
智慧型儀器與裝備
能源工程與技術
海洋事務
健康大數據與智慧型醫學
智慧財產權管理
轉化醫學
台灣研究
航空航天工程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6個)
教育學
化學
海洋科學
生物學
生態學
統計學
---
---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
理論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化學
海洋科學
工商管理
---
---
---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9個)
國際法學
高等教育學
專門史
基礎數學
凝聚態物理
動物學
水生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環境科學
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17個)
理論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法學
教育學
中國語言文學
中國史
物理學
生態學
統計學
儀器科學與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
基礎醫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46個)
外國語言文學
新聞傳播學
考古學
數學
中國史
世界史
物理學
化學
海洋科學
哲學
理論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法學
政治學
社會學
民族學
教育學
中國語言文學
生物學
生態學
統計學
機械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美術學
戲劇與影視學
音樂與舞蹈學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
藥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臨床醫學
基礎醫學
軟體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化學工程與技術
土木工程
建築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設計學
---
---
---
---
---
---
---
---
學科排名
時間
類別
名稱
2017年
一級學科進入A類
海洋科學
套用經濟學
化學
統計學
工商管理
法學
生物學
---
ESI全球前1%
化學
工程學
材料科學
臨床醫學
植物與動物學
環境與生態學
生物與生物化學
數學
農學
社會科學總論
計算機科學
分子生物與遺傳學
微生物學
藥理與毒理學
地學
物理學
經濟學與商學
---
---
---
---
ESI全球前1‰
化學位列
---
---
---
---
---
---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廈門大學8個學科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11個專業(13個項目)入選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畫;4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44門課程入選國家首批一流本科課程。學校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2門課程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有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獲第六、第七、第八屆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5項。
2017年3月,第2屆世界芭蕾舞比賽在日本東京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124名選手參賽,廈門大學副教授李娜攜其學生歐銳代表廈門大學參加該賽事。歐銳憑藉原創獨舞作品《萌動》獲得現代芭蕾舞成年組金獎,李娜獲教師獎。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歷史學
海洋科學
化學
生物科學
統計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會計學
金融學
行政管理
經濟學
財政學
物理學
英語
法學
廣告學
-
-
-
-
-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分析化學
政策科學
結構化學
國際經濟法
審計學
財政學
物理化學
無機化學
現代生物學實驗
海洋浮游生物學實驗
人力資源管理
國家稅收
統計學
金融工程
綜合化學實驗
中國古代史
高等代數
材料化學導論
動物生物學
聲學基礎
---
---
---
---
國家級教學團隊
海洋科學創新性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統計學教學團隊
生物學基礎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
---
---
---
---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心
電子信息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生命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
---
---
---
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化學
生物學
海洋科學
數學
經濟學
歷史學
---
---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
臨床醫學
---
---
---
---
---
---
---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法學
---
---
---
---
---
---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材料科學工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自動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體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
飛行器動力工程
建築學
---
---
---
---
---
---
---
國防教育
2019年8月5日,廈門大學《以課程建設為基礎 以學科建設為引領——廈門大學積極探索學生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道路》人選教育部首屆全國學校國防教育典型案例
---
---
---
---
---
---
---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
類別
名稱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
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海洋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景潤拔尖班——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薩本棟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鼓浪文興”中國語言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傅衣凌班)

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20年12月
入選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名單
2021年9月7日
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2022年2月
廈門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教育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2022年2月
選入第一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名單
2022年5月
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先鋒團支部榮獲2021年“福建省五四紅旗團(總)支部”稱號
2022年5月24日
入選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單位名單
2022年8月
入選國家種業陣型—專業化平台陣
2023年2月
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組織對2021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進行評審,最終評選出自然科學、技術發明和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等各領域獎項。廈門大學的成果獲得一等獎
2023年7月24日
廈門大學通過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編制的《高等學校智慧財產權管理規範》(GB/T33251-2016)國家標準審核認證,取得了《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2023年8月
“廈門大學福州校區”被明確列入長樂區2023年區重點項目

社會評價

2020年6月,位列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432。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已與境外270所高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定,與54所世界知名高校開展實質性交流合作,牽頭髮起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已在五大洲12個國家建設14所孔子學院、1所中國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和42所附屬孔子課堂,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中承建數量最多、孔子學院分布最廣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2013年9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獲批建設。
馬來西亞總理阿普杜拉·巴達維、新加坡副總理賈古瑪、韓國前總理李洪九、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英國前副首相彭仕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總統喬治·理查茲、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總統拉赫蒙、紐西蘭總理羅伯特·馬爾登、馬來西亞上議院議長敦·澳馬爾·翁毓麟、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民主高棉主席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馬爾他總統阿加塔·巴巴拉女士、泰國王儲瑪哈哇集拉隆功、玻利維亞副總統兼國會主席路易斯·奧西奧·聖西內斯等相繼參觀訪問了廈門大學。另外,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馬來西亞外交部長希沙慕丁等中馬兩國政府官員都對廈門大學設立的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表示支持及肯定。

學術科研

建設成果

“十二五”期間,學校在《科學》《自然》《細胞》及其子刊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1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成果獲中國專利金獎;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7項,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32項成果獲教育部第六屆、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3項。2017年,學校科研經費突破14億元。
2022年9月,由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格里菲斯大學以及中國廈門大學、江南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兩國多所科研機構參與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大氣壓冷電漿能夠抑制冠狀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為研發可預防新冠病毒的鼻噴劑等藥物打下基礎。相關論文近日已發表在澳大利亞《診斷治療學》期刊上。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序號
類別
等級
項目名稱
完成單位
是否第一單位
完成人
1
自然科學獎
二等
廈門大學
田中群、任斌、李劍鋒、吳德印、劉國坤
2
技術發明獎
二等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
俞志明、於志剛、宋秀賢、高亞輝、曹西華、甄毓
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序號
類別
等級
項目名稱
完成單位
是否第一單位
完成人
1
自然科學獎
二等
基於動態超分子聚集體的化學感測
廈門大學
江雲寶、黎朝、王茜
2
自然科學獎
一等
密度泛函理論新進展
復旦大學、廈門大學
徐昕、張穎、蘇乃強、吳劍鳴、饒立
3
科技進步獎
一等
大數據環境下的高時空精度道路眾包測圖技術
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唐爐亮、朱慶、楊雪、李必軍、吳中恆、李淵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3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5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台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高端智庫(培育)1個,教育部集成攻關大平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研究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能源局創新研發中心1個。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
國家級科研創新平台列表
序號
科研創新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依託學院
1
科技部
化學化工學院
2
科技部
海洋與地球學院
3
科技部
公共衛生學院
4
國家發改委
化學化工學院
5
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生命科學學院
6
天然產物源靶向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發改委(省部共建)
生命科學學院
7
分子疫苗學和分子診斷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省部共建)
公共衛生學院
8
教育部
化學化工學院
9
教育部
台灣研究院
10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發改委
化學化工學院
11
海洋生物製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發改委(省部共建)
海洋與地球學院
12
納米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發改委(省部共建)
化學化工學院
13
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發改委(省部共建)
信息學院
14
國家積體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教育部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15
福建台灣海峽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科技部
海洋與地球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
16
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台
國家發改委、教育部
公共衛生學院
17
海水養殖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海洋與地球學院
18
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公共衛生學院
部級科研創新平台列表
序號
科研創新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依託學院
1
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信息學院、海洋與地球學院
2
教育部
化學化工學院
3
微納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4
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環境與生態學院
5
分子診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生命科學學院
6
高性能陶瓷纖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材料學院
7
計量經濟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王亞南經濟研究院
8
譜學分析與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化學化工學院
9
教育部(省部共建)
公共衛生學院
10
教育部
海洋與地球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
11
傳染性疾病檢測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國家藥監局
公共衛生學院
12
閩台非遺文化數位化保護與智慧型處理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
文化和旅遊部
信息學院、建築學院、人文學院
13
疫苗與分子診斷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
教育部
公共衛生學院
14
多媒體可信感知與高效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信息學院
省級“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列表
序號
科研創新平台名稱
依託學院
1
醫用生物製品協同創新中心
公共衛生學院
2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海洋與地球學院
3
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
化學化工學院
4
半導體光電材料及其高效轉換器件協同創新中心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5
海西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信息學院
6
水環境健康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環境與生態學院
7
能源經濟與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
經濟學院
8
公共政策與地方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公共事務學院
9
智慧型感測與儀器協同創新中心
航空航天學院
10
石化下游原材料與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材料學院
福建省科技廳平台列表
序號
科研創新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依託學院
1
福建省海陸界面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環境與生態學院
2
省科技廳
化學化工學院
3
福建省特種先進材料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材料學院
4
省科技廳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5
福建省電漿與磁共振研究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6
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材料學院
7
福建省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研究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醫學院
8
福建省眼科與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醫學院
9
福建省理論與計算化學重點試驗室
省科技廳
化學化工學院
10
省科技廳
王亞南經濟研究院
11
福建省數學建模與高性能科學計算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數學科學學院
12
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點實驗室(承擔單位:廈門市中山醫院、廈門大學)
省科技廳
醫學院
13
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與計算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信息學院
14
福建省表界面工程與高性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材料學院
15
福建省柔性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16
福建省藥物新靶點研究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藥學院
17
福建省器官與組織再生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醫學院
18
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海洋與地球學院
19
福建省海洋碳匯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海洋與地球學院
20
福建省海岸帶污染防空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環境與生態學院
21
東山海洋福建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省科技廳
海洋與地球學院
22
漳江口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福建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省科技廳
環境與生態學院
23
省科技廳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24
福建省陶瓷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材料學院
25
福建省電化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化學化工學院
26
福建省無線通信接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信息學院
27
福建省濱海濕地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環境與生態學院
28
福建省轉基因與基因剔除小鼠培育與研究公用技術服務平台
省科技廳
生命科學學院
29
福建省特色水產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共享平台
省科技廳
海洋與地球學院
30
福建省微納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航空航天學院
31
福建省核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能源學院
32
福建省分子影像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科技廳
公共衛生學院
33
中國福建能源材料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
省政府、市政府、廈門大學共建
石墨烯研究院(獨立法人)
34
福建省套用數學中心
省科技廳
數學學院
35
福建高分子阻燃與防火材料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
省科技廳
材料學院
36
福建省海洋生物抗菌肽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
省科技廳
海洋與地球學院
37
福建省創新疫苗成藥性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
省科技廳
公共衛生學院
38
福建省生物製品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
省政府、市政府、廈門大學共建
公共衛生學院(獨立法人)
39
福建省超快雷射技術及套用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40
福建省濱海土木工程數字仿真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41
福建省乳腺癌精準診治重點實驗室
省科技廳
醫學院
附屬翔安醫院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平台列表
序號
科研創新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依託學院
1
福建省納米製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化學化工學院
2
福建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關鍵材料工程實驗室
省發改委
化學化工學院
3
福建省海洋生物製備技術工程實驗室
省發改委
海洋與地球學院
4
福建省新能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石墨烯工業技術研究院
5
福建省生物質清潔高值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能源學院
6
福建省高端裝備感測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航空航天學院
7
數字福建物聯網通信和體系架構安全技術實驗室
省發改委
信息學院
8
數字福建大數據基礎技術廈門研究院
省發改委
數學科學與技術學院
9
數字福建城市交通大數據研究所
省發改委
信息學院
10
數字福建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所
省發改委
信息學院
11
數字福建材料基因大數據研究所
省發改委
材料學院
12
數字福建高等教育大數據研究所
省發改委
高等教育研究院
13
數字福建城市公共安全大數據研究所
省發改委
軟體學院
14
福建省新型先進空天動力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航空航天學院
15
福建省核受體藥物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藥學院
16
福建省電子設計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17
協同創新院塗層材料分院
省發改委
材料學院
18
福建省可信人工智慧分析與套用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信息學院
19
福建省眼再生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省發改委
醫學院
福建省教育廳平台列表
序號
科研創新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依託學院
1
低維凝聚態物理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2
控制與導航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航空航天學院
3
生殖調控與生殖健康研究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醫學院
4
天體物理與天文儀器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5
電磁波科學與探測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6
感測器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航空航天學院
7
衛生技術評估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公共衛生學院
8
生物醫學工程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材料學院
9
海洋化學與套用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海洋與地球學院
10
無機化學與功能材料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化學化工學院
11
化石能源化學與化工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化學化工學院
12
微納米系統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薩本棟微納研究院
13
資源微生物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生命科學學院
14
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分析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教育廳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15
閩台文化數位化傳承與智慧型計算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省教育廳
信息學院、人文學院、建築學院
16
海洋遙感大數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省教育廳
海洋與地球學院
福建省其他廳局平台列表
序號
科研創新平台名稱
批准部門
依託學院
1
福建省智慧型化無線通信製造業創新中心
省經信委
信息學院
2
廈門大學省高分子新材料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台
省經信委
材料學院
3
廈門大學省機電裝備行業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台
省經信委
航空航天學院
4
福建省光電照明與顯示企業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平台
省經信委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5
福建省固體表面塗層材料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材料學院
6
福建省精密製造業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航空航天學院
7
福建省電鍍及表面處理行業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化學化工學院
8
福建省精細化工產業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化學化工學院
9
福建省新能源產業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能源學院
10
福建省數字媒體創意與設計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軟體學院
11
福建省半導體照明與顯示行業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12
福建省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套用行業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石墨烯工業技術研究院
13
福建省靶點新藥行業技術開發基地
省工信廳
藥學院
14
福建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省海洋與漁業局
地學部
類別
名稱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
---
---
---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會計發展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巨觀經濟研究中心
-
廈門大學VCG實驗室
---
---
---
---

學術資源

截至2023年12月,館藏總量達1416萬冊。其中,紙本館藏約486萬冊,電子館藏約930萬冊,資料庫計193個。紙本館藏涵蓋各個領域,哲學、語言學、歷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等方面的文獻尤其豐富,在東南亞和台灣研究的資料建設方面頗具優勢。館內還藏有大量古籍線裝書、縮微平片等資源,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廈門大學
江澤民、溫家寶等領導同志考察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於1931年創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廈門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主要刊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套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1994年以來,被引頻次及影響因子均居全國綜合類高校前列,先後被國內外多家核心期刊和資料庫收錄為刊源,多次被評為全國、華東地區、福建省的優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中國期刊方陣”;2003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第二屆國家科技期刊百種重點期刊獎”;2006年、2008年蟬聯國家教育部科技司頒發的“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08年榮獲“首屆福建省十佳期刊”。2009年在全國高校科技期刊“三優”評比中被評為“編輯質量優秀期刊”。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在2009年華東地區優秀期刊評選中獲“第四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獎”。2010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11年被評為“第2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在《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報告》(2011-2012)中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學報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廈門大學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層次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根據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10年版)的數據,2009年該刊在“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總被引3122頻次,複合影響因子1.692,位居全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第7位。此外,根據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高校文科學報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2001-2006年做的統計報告,該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轉率,在全國文科學報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轉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先後被選為全國各種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種評估系統的來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選用期刊”(南京大學)等。在各類期刊評比中,也獲得了相應的榮譽。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舉辦的四次全國文科學報評優中,都獲得最高獎項;近年先後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首屆福建省十佳期刊”。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務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
任職時間
1920.12 - 1921.05
1921.06 - 1937.07
1937.07 - 1945.08
1945.09 - 1949.10
1950.05 - 1969.11
1978.04 - 1982.02
1982.02 - 1989.09
1990.07 - 1999.04
1999.04 - 2003. 05
2003.05-2017.07
2017.07-2022.03
2022.03 -至今
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
任職時間
1952.07 -1954.12
1955.01 -1969.01
於英川
1972.07 -1973.01
1973.02 -1984.08
1984.09 -1986.07
1986.07 -1989.09
1989.09 -1994.04
1994.04 -1996.06
1996.06 -1999.04
1999.04 -2006.12
2006.12 -2011.09
2012.04-2014.11
2014.11-2021.10
2022.03 -至今

校區情況

廈門大學建有思明校區、漳州校區、翔安校區和馬來西亞分校,設有6個學部、34個學院(直屬系、直屬中心)和17個研究院,形成了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12個學科門類的學科體系,設有36個博士後流動站。

思明校區

該校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
廈門大學
思明校區

漳州校區

該校區位於福建省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濱大道300號,擁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是廈門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校合作的重要成果。
廈門大學
漳州校區

翔安校區

該校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翔安南路4221號,占地面積3645畝,規劃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
廈門大學
翔安校區

馬來西亞分校

該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南郊雪蘭莪州雪邦沙叻丁宜。
廈門大學
馬來西亞分校

校園環境

嘉庚樓群

思明校區嘉庚樓群始建於1998年6月,在校園中心沿南北向成線性展升,由嘉庚一號至嘉庚五號的五座大樓組成,東向正面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廣場,前方是開闊的芙蓉湖。主樓頌恩樓(嘉庚三)方形塔式,四坡錐頂,覆以紅瓦,卷剎出檐,樓欄懸空,翹脊高聳,四從樓為紅瓦、坡頂、硬山,與主樓之間連以廊道,二樓連廊與廣場之間輔以統長大台階,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廈門大學
嘉庚樓群

魯迅紀念館

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是目前國內唯一設在高校的魯迅紀念館。紀念館現有5個展室,第一室簡要回顧魯迅的人生軌跡及思想歷程;第二室陳列魯迅在廈門時的歷史文物資料;第三室是“魯迅與許廣平”專題展覽;第四室為各界人士參觀紀念室;第五室為魯迅故居,室內擺設按魯迅當年居住時的原貌布置。
廈門大學
魯迅紀念館

廈門大學圖書館

廈門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21年,建築總面積約10.3萬平方米。著名圖書館學家裘開明、文學巨匠林語堂、歷史學家鄭天挺、人類學家馮漢驥、金融學家朱保訓和數學奇才陳景潤等都曾任職於此。
廈門大學
翔安校區圖書館

知名校友

校友
屆數
姓名
姓名
1921-1930
1931-1940
1941-1950
1951-1960
-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張曙光
朱之文
張曦
1991-2000
2001-2010
樊麗明
龔正

學校文化

文化標誌

校訓
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
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即把“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定為校訓。
“自強不息”指自覺地積極向上、奮發圖強、永不懈怠。最早見於《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指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臻盡善盡美而後才停止,也就是說不達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絕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校徽
廈門大學校徽圖案是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確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內涵,簡要說明如下:徽標圓環上方為繁體字“廈門大學”,下方為拉丁語“廈門大學”;盾形上的三顆五角星圖案代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三才”,即所謂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類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門圖案象徵著廣納賢才、開放辦學;綬帶上的“止於至善”四字為建校初期校訓。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早期徽章圖案
校歌
廈門大學校歌
作曲:趙元任;作詞:鄭貞文
歌詞
自強!自強!學海何洋洋!誰與操鑰發其藏?
鷺江深且長,致吾知於無央。
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
自強!自強!人生何茫茫!誰與普渡駕慈航?
鷺江深且長,充吾愛於無疆。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校歌
校慶日
每年4月6日是廈門大學校慶日。
2021年4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的賀信。廈門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的大學。100年來,學校秉持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愛國、革命、自強、科學”的優良校風,打造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校門

南方之強

陳嘉庚先生在籌辦廈門大學之時,於1920年11月發表了“籌辦廈門大學演詞”,就強調要把廈大辦成“南方之強”。但是廈門大學作為“南方之強”被廣泛了解,是在抗戰時內遷長汀辦學時期。1940年8月至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首屆和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廈門大學均名列第一,國民政府教育部全國通令嘉獎,廈大由此被廣泛稱譽為“南方之強”。然而,“南方之強”也並非僅指廈大的實力。“南方之強”一詞出自《中庸》。原文為:“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由此可見,校歌中的南方之強,意指一種“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的精神。意即用寬容大度來教育、對待他人,即使別人蠻橫無理也不要報復;平和而不隨波逐流,中立而不有所偏倚;國家和平安定時不改變志向,國家黑暗動盪時也能夠堅持理想和操守,至死不變。這種“南方之強”也就是廈門大學自建校起就確立的精神,一種獨立自由,寬容公正,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中庸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