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熙(1912~1985),又名方少青,生物學家。福建雲霄人。193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獲學士學位,留校任生物系助教。1937年夏回原籍雲霄中學任生物學教師。1976年主持研究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在國內首次獲得成 功。著有《普通遺傳學》 、 《達爾文主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宗熙
- 別名:方少青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雲霄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85年
- 職業:科學 生物學家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代表作品:《普通遺傳學》
簡介,學術研究,生平,海水養殖業,體細胞遺傳學,海帶遺傳學,海洋藻類和植物研究,成就作品,科學成果,人物評價,
簡介
方宗熙教授是中國海藻遺傳學的奠基人,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0年獲英國倫敦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出版總署編審,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室主任,山東大學教授,山東海洋學院教授、副院長,山東省第四、五屆政協副主席,山東省僑聯、科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中國遺傳學會、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是第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從事海藻遺傳育種研究。1976年主持研究海帶單倍體遺傳育種在國內首次獲得成功。著有《普通遺傳學》 、《達爾文主義》等。
學術研究
其在細胞遺傳學、數量遺傳學與遺傳育種學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發現為中國海洋生物遺傳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先後發表94篇學術論文,代表性論文有“海帶‘海青一號’的培育及其初步的遺傳分析”、“海帶葉片長度的遺傳”、“海帶雌性孢子體的首次記錄”、“海帶配子體無性繁殖系培育成功”、“海帶雜種優勢的初步實驗”、“中美合作研究用植物細胞微核監測環境污染的報告”、“海帶的一個自然突變型”、“海帶‘單海一號’新品種的選育”、“海帶雜種優勢的研究和利用——‘單雜10號’的培育”等
生平
方宗熙(1912~1985),又名方少青,生物學家。福建雲霄人。
方宗熙193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獲學士學位,留校任生物系助教。1937年夏回原籍雲霄中學任生物學教師。1938年初,赴印尼蘇門答臘巨港中學任生物學教師兼教務主任,後因日軍侵占南洋,避居巨港山區經營菜園。1946年初赴新加坡華僑中學任教師兼圖書館主任,並參加胡愈之組織的民盟馬來亞支部的創建工作。1947年秋,方宗熙赴英國留學,在倫敦大學研究人類遺傳學,1949年底獲遺傳學博士學位。在辦理回國手續的過程中,因遭到英國政府和國民黨使館的阻撓,於1950年6月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做研究工作。
1951年2月,方宗熙返回祖國,在北京出版總署任編審,同年7月調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學編輯室任主任,先後編輯出版了《自然》、《植物學 》 、 《動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達爾文主義基礎》等教科書,並與周建人、葉篤莊合譯了《物種起源》、《動物和植物家養下的變異》等書。1953年,應山東大學副校長童第周之邀,到山東大學生物系任教授。1958年10月,山東大學由青島遷往濟南後,留在青島籌建山東海洋學院生物系。1959年3月山東海洋學院建立後,曾先後任該院海洋生物遺傳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及副院長。此外,還被選為全國第三、五、六屆人大代表;兼任過政協山東省第四、五屆委員會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全國僑聯委員、民盟省委常委、山東省僑聯副主席、青島市僑聯主席、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山東海洋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全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併兼任《遺傳》雜誌主編、 《海洋學報》副主編、《山東海洋學院學報》編委副主任等。方宗熙先後撰寫出版了《生物學引論》、《普通遺傳學》、《達爾文主義》、《生命的進化》、《拉馬克學說》、 《細胞遺傳學》等著作,還撰寫了《古猿怎樣變成人》、《生命發展的辯證法》 、《遺傳與育種》、《生命進行曲》 、《遺傳工程淺學》、《生物基礎 知識》等科普通俗讀物。
海水養殖業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的海水養殖業剛剛起步,海帶夏苗培育和筏式養殖等技術的突破發展與套用,在全世界率先實現了海洋生物的全人工養殖,興起並形成了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第一次浪潮。但海帶養殖種苗全部是來自野生的海帶群體,沒有經過系統的選育和遺傳改良,產量普遍較低。同農業生產一樣,海水養殖對象的性狀優劣是決定最終產量與效益的關鍵因素。方宗熙教授將遺傳學理論較為系統的套用于海水養殖領域,通過深入研究海帶野生群體的性狀特徵,首次驗證了數量性狀遺傳規律,計算出葉長、葉寬等主要數量性狀的遺傳力,並以此建立了海帶選擇育種技術,培育出了“海青一號”優良養殖品種和“海青二號”、“海青三號”等幾個自交系,完成了世界上首例海洋生物優良品種的研究報導,並為後期海洋生物遺傳改良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與方法學基礎。
體細胞遺傳學
20世紀70年代,體細胞遺傳學的發展開闢了植物育種學研究的新時期。在方宗熙教授的指導下,中國的大型海藻遺傳學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使之能夠與國際植物遺傳與育種學研究保持同步發展。海帶、裙帶菜配子體無性繁殖系(克隆)的培育,解決了大型褐藻不能實現長期保存的世界難題,為大型海洋藻類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而且為開闢海藻細胞工程育種的新時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方宗熙教授總結歸納出海帶配子體克隆具有性別分化、細胞全能性、遺傳基礎純一等重要特徵,並明確指出了其在生理學、遺傳學和育種學方面的重要套用價值。在方宗熙教授的指導下,利用海帶、裙帶菜雌性配子體克隆經孤雌生殖培育的雌性孢子體,建立了一個非自然界常態存在的全人工生活史,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由此建立的海帶單倍體育種技術和“單海一號”海帶單倍體新品種的培育,不僅成為開創中國海洋生物細胞工程育種時期的里程碑,而且是中國褐藻遺傳育種領先於世界同類研究的標誌性成果。方宗熙教授發現的海帶葉片斑點狀凸起突變,是最早的海洋生物質量性狀遺傳突變的報導,而且還是首例在海洋克隆植物中的自然突變事例。
海帶遺傳學
隨著海帶遺傳學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在方宗熙教授指導下,實現了不同種系海帶配子體克隆間的雜交育種,先後建立了雜交育種、遠緣雜交育種、雜種優勢利用等海帶育種技術,培育出了“單雜十號”等優良品種,為海洋藻類養殖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其指導下完成的一系列海帶遺傳育種技術至今仍是國內外大型經濟褐藻育種研究所沿用的技術手段。海帶遺傳育種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和套用,使中國當時的海帶育種技術能夠保持與農作物同步發展,中國的海帶養殖業也成為唯一實現良種化養殖的海水養殖種類。
海洋藻類和植物研究
方宗熙教授不僅致力于海帶等大型褐藻的遺傳育種研究工作,而且還積極地推動中國其他海洋藻類和植物的研究工作,在海洋藻類資源的保存與利用、大型海藻組織培養與再生植株等方面頗有建樹。在其指導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海藻(海帶、裙帶菜)種質資源庫和中國第一座海洋微藻種質庫,完成了孔石蓴、滸苔、條斑紫菜等原生質體分離培養和細胞融合,海藻工具酶的發現與利用,紫露草細胞微核監測環境污染、耐鹽水稻品種培育等工作。這一系列的工作是中國早期的生物技術研究重要成果,奠定了中國在國際海洋植物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地位。
成就作品
選為全國第三、五、六屆人大代表;兼任過政協山東省第四、五屆委員會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全國僑聯委員、民盟省委常委、山東省僑聯副主席、青島市僑聯主席、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山東海洋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全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併兼任《遺傳》雜誌主編、《海洋學報》副主編、《山東海洋學院學報》編委副主任等。方宗熙先後撰寫出版了《生物學引論》、《普通遺傳學》、《達爾文主義》、《生命的進化》、《拉馬克學說》、《細胞遺傳學》等著作,還撰寫了《古猿怎樣變成人》、《生命發展的辯證法》、 《遺傳與育種》 、 《生命進行曲》 、《遺傳工程淺學》、《生物基礎知識》等科普通俗讀物
科學成果
成果主要有:1、海帶常規育種和有關遺傳研究,培育出“海青一、二、三號”海帶新品種,並推廣了海帶常規育種的原理和方法;2、海帶單倍體遺傳研究,選育出性狀優良的“單海一號”新品種;3、對海帶雜種優勢的研究獲得成功,培育出高產、高碘、抗病性強的雜交種——“單雜10號”;4、對裙帶菜、紫菜的遺傳研究;5、與美國西伊里諾大學馬德修教授合作進行了套用植物微核技術檢測環境污染物的研究,在全國建立了檢測環境污染的遺傳學方法。他還撰寫了數十篇海洋生物方面的論文,並多次赴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聯邦德國、法國、新加坡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訪問講學。
人物評價
方宗熙教授是一位遺傳學專家,又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近半個世紀以來,他先後撰寫了《達爾文主義基礎》等中學教科書4種,撰寫《普通遺傳學》等大學教科書和參考書7種,翻譯《物種起源》等世界名著,撰寫《古猿怎樣變成人》。《米丘林學說》、《達尓文學說》、《生物進化》、《生命進行曲》、《遺傳工程淺說》、《遺傳工程》、《科學的發現--揭開遺傳變異的秘密》等科普圖書,是一位勤奮工作、熱愛祖國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知名的科普作家。
方宗熙教授的科普作品有兩大特色:一是可讀性比較強,比較通俗易懂,讀來既覺得有趣,也富思想內涵,讀者可通過具體事例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二是敘述脈絡清楚,很有條理,許多作品用了同一個模式,即每章有幾個小節,每個小節標題下又分一、二、三、四……每個小節末尾都有一個小結,全書結尾還有一個提綱挈領的總結,叫人看了清清楚楚,也容易記住一些什麼。從50年代起他寫了上百萬字的科普作品和文章,其中還包括了一些指導科普寫作的文章,如《科學性是科普的命根子》、《實事求是地寫好科普作品》和《編寫科普讀物要處理好幾個關係》等,他認為青少年正處在長知識的時期,科學家應為他們的成長盡一份力量。他計畫一年為青少年寫出一本科普讀物,他生前總是努力實現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