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澍

葛家澍

葛家澍(1921年3月-2013年11月25日),1980年任教於廈門大學,教授兼經濟系副主任,1982-1988年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生前曾任廈門大學會計學教授、我國第一批經濟學(會計學)博士生導師兼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第一和第二兩屆成員、財政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專家諮詢組成員。會計界泰斗葛家澍先生2013年11月25日凌晨三點去世,享年9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家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興化市昭陽鎮
  • 出生日期:1921年3月
  • 逝世日期:2013年11月25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代表作品:市場經濟下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研究
  • 主要成就: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經濟學一等獎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三等獎
基本資料,職業生涯,學術觀點,個人影響,個人榮譽,人物著作,人物評價,

基本資料

葛家澍(1921~2013.11.25 ),1921年3月生於江蘇興化市昭陽鎮。1940年就讀於江蘇學院,1942年轉學廈門大學,1945年廈門大學會計學系畢業,獲廈門大學商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在校內歷任會計核算教研室副主任、經濟系副主任。1982年成立經濟學院,被任命為首任經濟學院院長。
葛家澍葛家澍

職業生涯

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194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商學院會計系並留校任教,至今已逾55年。1978年晉升為教授。他先後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經濟學科)評議組第一屆和第二屆(現屆)成員,並成為全國首批經濟學(會計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現在,他還是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
葛家澍教授1921年3月出生於江蘇省興化縣,早年在江蘇省立鎮江中學讀書時,就已有聰穎過人之表現。1941年夏,就讀於江蘇學院經濟系。當時,江蘇學院因抗戰而內遷武夷山區,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他仍刻苦學習,並以優異成績直接轉入廈門大學商學院學習,主修會計學。當時的廈大,由於抗戰內遷長汀,教學、生活各方面都很艱苦.他並沒有因之而曠廢學業,反而更加勉力攻讀.在四年大學期間,他除了遍涉經濟學的各相關學科以及歷史、文學外,還專心於會計學的學習與研究,並讀完了當時圖書館幾乎能找到的所有會計書籍。1945年夏天,他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並留校任教。
留校後,葛家澍教授更著力於科研與教學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他就在當時的校長、著名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的倡導與支持下,與幾位年輕教師成立讀書研究小組,經常聚集在一起,交流學習體會,探討新會計的有關問題,以此增強自己的學識。同時,他還以一些有獨立見地的學術論文,受到同行的矚目。比如,在當時學術界唯蘇聯學術觀是瞻的情況下,他針對蘇聯大綱中關於會計對象是"……以貨幣表現的……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過程和社會主義財產"的觀點,於1956年發表了" 試論會計核算這門科學的對象和方法",首次提出了會計是"……反映社會主義資金再生產。" 並明確了"會計核算的對象是社會主義社會產品再生產……過程和……要素……的量的方面……。" 他在這一觀點的基礎上,繼續研究、探討,從而在六十年代初形成了系統、嚴密的"資金運動"理論。已故著名經濟學家、會計學家顧準同志贊之為"資金運動學派"。

學術觀點

葛教授的學術觀點在中國會計學界影響很大。例如,他的關於會計對象的“資金運動”觀點,關於會計本質的“信息系統論”觀點,已成為中國會計學的主流學派。他在1978年開始批判“兩個凡是“之際,即發表了“必須替借貸記賬法恢復名譽”一文。該文被譽為“打響了會計界撥亂反正的第一炮”。他在1980年發表的“論會計理論的繼承性”曾被多種刊物轉載,對學習、利用西方財務會計理論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90年代以來,他致力於西方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和會計準則的研究,寫下了一系列有關的研究論文。這些論文受到國家準則制定機構和廣大會計工作者的重視。從此他成為理論界促進並參與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的一位有影響的人物。

個人影響

葛教授由於在會計學領域有較深的造詣,他的會計思想和觀念被會計學術界,也被國家教委譽為“獨樹一幟“。所以,他是中國國家批准的第一批經濟學(會計學)博士生導師(僅有兩名)之一。也是國務院批准享受專家津貼的第一批專家之一。從1986年至今,他連續連任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他還是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評議組第一屆和第二屆成員,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諮詢專家組成員。同時是福建省註冊會計師協會的名譽會長,並受聘為西南財經大學榮譽教授;南開大學、西北大學、天津財經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安徽財貿學院中山大學蘭州商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江蘇理工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兼職或客座教授。他擔任博士生導師後,至今培養了27名會計學博士。其中包括: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名會計學博士;第一名會計學女博士;第一名審計學博士;第一名台灣來大陸攻讀會計學博士學位的博士以及第一名經濟學博士後。由於他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具有突出貢獻,1998年由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並被選為福建省第六、第七、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葛家澍從教68年,他帶出70多位博士,無數學生。中國還有上百萬學生,只在教科書上跟他交流過,因為中國高校會計系的學生,都讀過他的教材。在學術上極為倔強的葛家澍,被形容為鬥士。他在中國會計界享有的地位還在於:他的一系列理論為西方會計理論在中國的全面介紹和引進鋪平了道路,中國建立了一個能和世界接軌的會計體系,葛家澍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葛家澍也是推動我國制定會計準則的先鋒之一。每當會計新法要出台前,財政部的會計團隊都會先到廈大,聽聽葛家澍等人的意見。

個人榮譽

葛教授幾十年來科研成果纍纍,可謂著作等身。他在會計理論和財務會計領域的學術成就,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望,即使在香港、台灣和國外也贏得會計界的讚譽。台灣一家著名的會計刊物<會計研究月刊>在介紹葛教授時稱他為“大陸會計界的翹楚”。建國以來,他發表的論文約130篇,由他個人著述、主筆和主編的已出版著作、教材達20部以上。大多數教材均為國家教委指定由他主編,並獲得了全國或國家教委的優秀教材獎,有的著作獲得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的獎勵。他承擔的全國七五規劃期間重點課題<市場經濟下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研究>一書出版以後,得到各方面很高的評價,並獲得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經濟學一等獎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三等獎。
加強會計教材建設,培養更多的會計高級專門人才,是葛家澍教授長期以來所致力的另一主要問題。早在五十年代末,他就組織編寫了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會計學原理》教材,該教材由上海財經出版社1962年出版後,得到了各界好評。六十年代初,他受當時的教育部委託,主持了當時國內第一批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中《會計基礎知識》一書的編寫。截止到現在,他所編寫的教材多達十餘本,涉及會計理論、會計原理、工業會計、經濟核算與經濟效果等多個領域,其中有五部是原教育部、現國家教委指定由葛家澍教授主任編的全國統編教材。這些教材得到普遍好評。例如,《會計學基礎》(中國財經出版社1980年版)一書獲87年度國家級優秀教材一等獎;《會計基礎知識》(上海人民出版1984年版)發行量達到一百萬冊,成為該社的保留版本。由於葛教授在教材建設上的貢獻,他於1989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優秀教學成果獎"。

人物著作

主要的著作有:
《會計學原理》、《會計基礎知識》、《借貸記賬法》、《社會主義經濟核算與經濟效果》、《通貨膨脹會計》、《會計學導論》等。
會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

人物評價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葛家澍教授在會計學科研與教學領域辛苦耕作了半個多世紀,除了著述等身,桃李天下,還獲得了各種榮譽。他於1985年獲廈門大學首屆"南強獎"特等獎等多種獎勵。1989年是葛教授雙喜臨門之年,他先是獲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獎",接著,在10月1日建國四十周年他的名字與事跡被多家報紙、雜誌、辭典收錄並介紹。如《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卷》將他的名字收錄作為辭條,這也是該辭典人物篇收錄的當代唯一的會計學家。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也決定把葛教授列入由該中心出版的《大洋洲及遠東名人錄》和《世界知識界名人傳》,以反映他的傑出學術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