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的前身系1921年創辦的國文系及1926年成立的廈大國學研究院。學院擁有1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福建省重點實驗室、3個福建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以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1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開設有人文科學試驗班,實施廈門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

學院由中文、歷史、哲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等4個系和9個研究所及15個研究中心組成。學院下轄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廈門大學校史館廈門大學陳嘉庚紀念堂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並出版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道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人文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623人,其中本科生832人、碩士生468人、博士生323人;現有專任教師158名(教授42名,副教授67名,助理教授49名)。

基本介紹

學院介紹,系所設定,人才培養,學生活動,學科建設,師資隊伍,院系建設,知名校友,

學院介紹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悠久、學統深厚,其前身系1921年創辦的國文系及1926年成立的廈大國學研究院。現開設有人文科學試驗班(含中國語言文學類、歷史學類、哲學類、人類學),實施廈門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人文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擁有1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歷史學)、1個國家重點學科專門史(經濟史)、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歷史學),1個福建省海洋考古重點實驗室、3個福建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哲學與當代社會研究中心、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中心、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中心)以及1個省級考古人類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國史、中國語言文學、法學(人類學)等3個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1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哲學、民族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戲劇與影視學等)。
先後有劉再復楊錦麟陳春聲許又聲俞可平等各界人士畢業於此,魯迅林語堂顧頡剛湯用彤張星烺羅常培施蟄存鄧以蟄張頤林庚曾在此執教,林惠祥傅衣凌鄭朝宗鄭學檬韓國磐陳詩啟易中天長期任教於此。

系所設定

人文學院包括中文、歷史、哲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等4個系,設有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廈門大學美國史研究所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哲學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等9個研究所及廈門大學戲劇影視與藝術學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海洋考古學研究中心、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中心、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佛學研究中心、旅遊人類學研究中心、新媒體動漫研究中心等15個研究中心,下轄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廈門大學校史館廈門大學陳嘉庚紀念堂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

人才培養

為了積極落實廈門大學國際化發展戰略,實現人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國際化的發展目標,近年來,學院先後與美國德拉瓦大學、波蘭華沙大學、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日本鳥取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台灣高雄師範大學、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等知名高校就教師互訪、學生交流、學科共建等方面簽訂框架協定,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質性合作。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開展本科“2+2”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簽署本科-碩士聯合培養項目。此外,學院不斷加快對外探索的步伐,截至目前,學院已與美國普渡大學、日本埼玉大學、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確立了合作意向。
人文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623人,其中本科生832人、碩士生468人、博士生323人。人文學院一直以“厚基礎、寬口徑、培養人文精英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自2013年起,本科生開始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注重文史哲基礎知識學習與學科的綜合交叉,關注學術前沿和社會現實,力圖培養和造就具有寬厚紮實的人文學科知識、較強的外語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從事人文學科的基礎研究、志向遠大、真誠熱情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學生活動

由人文學院主持創辦的“人文論壇”系列講座,由本院專長教授主講,面向全校,是提高廈門大學學生人文素質的主要學術平台,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學生社團更是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多彩。人文學院學生社團有廈門大學鼓浪文學社廈門大學矜秋文化文學社廈門大學采貝文學社廈門大學南強話劇社廈門大學史韻學社廈門大學哲海潮學社、學生影評協會、演講協會等社團。

學科建設

學院設定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戲劇影視文學、歷史學、考古學、哲學、人類學7個本科專業。改革開放以來,學院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方面成績斐然,現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9個一級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特色專業和1個國家教學團隊;1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和5個福建省特色專業;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個省級實驗教學中心;1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多個校級以上實踐教學基地。

師資隊伍

現有專任教師158名(教授42名,副教授67名,助理教授49名),其中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陳支平周寧),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周寧朱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7人,教育部人文社科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工程入選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10人;高級職稱人員占全院在職教師總數的69%,具有博士學位者占全院教師總數的91%。

院系建設

中文系
廈門大學中文系創辦於1921年,魯迅、林語堂沈兼士、顧頡剛、張星烺、洪琛、施蟄存孫伏園周辨明羅常培虞愚等著名作家學者曾在此執教;陳衍、楊樹達李笠、毛常、余謄、周辨明、劉大傑等著名學者先後出任中文系主任。
中文系實行系、所、中心合一的管理體制,擁有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技術中心、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中心 ,戲劇影視與藝術學研究中,臼等研究機構。由中文系代管的魯迅紀念館,是國內五大魯迅紀念館(博物館)之一。
中文系現有教師5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講師20人。有在讀博士生有68人(含留學生1}人),碩士生有180人(含留學生3人)。
中文系下設三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套用語言學、戲劇影視文學。2012年在讀本科生有565人,自2007年以來畢業生就業率平均在90%以上。
中文系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中文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戲劇戲曲影視藝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12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其中,中文一級學科博士點有8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戲劇戲曲影視藝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有4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比較戲劇學、影視藝術學、新媒體藝術理論、中國戲劇戲曲史學,由此可在這12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招收博士研究生。
歷史系
廈門大學歷史學專業是廈門大學的優勢學科與品牌專業,具有長期的學術積累和良好的學術傳統。專門史、中國古代史於1981年獲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專門史(經濟史)於1988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一直在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知名度與影響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歷史學專業陸續建設國家歷史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歷史學特色專業,中國歷史、世界歷史、考古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單位,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福建省考古學實驗示範中心,構建本科、碩士、博士及博士後的人才培養體系,教改效果顯著,成果突出,培育出國家精品課程一門,國家級教學團隊一個,起到國家重點學科的示範作用。
歷史學專業現有42名教師,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2人,講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40人,現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4人。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業務能力突出,承擔了大量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以較高水平的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好評。歷史學專業還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需要,以海洋史、水下考古學、民間歷史文獻學、閩台區域研究為新的學科增長點,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歷史學專業以“厚基礎、重實踐、跟蹤前沿、提倡創新”為建設思路,探索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科研引導教學,轉變史學觀念,弓l入科研機制,提高歷史學專業人才的國際化水平和前沿意識。曾任教和學習的知名系友有:顧頗剛、林惠祥鄭德坤、谷霏光、傅衣凌韓國磐林甘泉陳春聲李伯重孫亞夫葉雙瑜楊錦麟等。
哲學系
廈門大學哲學系創辦於1922年,具有悠久歷史與深厚學術傳統,先後有張頤、朱謙之鄧以蟄等一批著名學者在此任教。經過幾代學人的努力,哲學系已經成為我國南方的哲學教學與研究重鎮。
哲學系現有本科哲學專業。2005年獲得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7年獲批設立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其博士後流動站、博士點、碩士點涵蓋八個二級學科專業,包括:外國哲學、科學技術哲學、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宗教學、邏輯學、倫理學、美學。哲學系實行系、所、中心合一的管理體制,擁有哲學研究所、知識論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佛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哲學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博士生導師15人,副教授8人、講師(助理教授)12人,教師中絕大多數有博士學位。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哲學系先後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各類研究課題50多頂,出版專著、教材20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2000多篇;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獎、中國圖書獎4項;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0多頂,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哲學導論、邏輯學、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原著導讀、中國哲學原著導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導讀、現代西方哲學知識論、倫理學、科學技術哲學、美學概論、宗教學概論、社會科學哲學導論、自然科學發展概論、社會調查理論與實踐;還開設外語、高等數學、計算機套用基礎、法律基礎、政治經濟學、當代世界政治與經濟等課程。
哲學專業培養從事哲學研究與教學工作、黨政與新聞宣傳工作、政策研究工作的高級人才,同時也為黨政部門和工商企業界輸送富有創新精神、銳意進取的高素質管理人才。本科畢業生可免試或通過考試攻讀相關專業碩士學位,或到各級黨政部門、文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管理、文秘和其他工作,或到高等院校從事哲學或相關學科的教學工作,也可到工商企業從事管理、策劃、文秘、公關、行銷等工作。
哲學系的畢業生遍布海內外,他們中有許多是蜚聲中外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有許多是我國中央機關和地方的中高級領導幹部,有許多成為了工商界精英。著名學者、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廈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潘世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高建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等都是廈大哲學系畢業生。我們真誠地歡迎熱愛哲學、喜歡批判性思維、對中西文化比較感興趣的同學,報考廈門大學哲學系。
人類學與民族學系
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是人文學院下設學系之一,人類學與民族學學科是廈門大學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之一,也是全國僅有的2所招收人類學本科專業的985重點高校之一,國家一級學會——中國人類學學會就掛靠在廈門大學,秘書處就設在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
該學科現有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人類學研究所2個教學科研單位,擁有1個福建省考古人類學重點實驗室,1個民族學博士授權點和1個人類學博士授權點;1個博士後流動站(與歷史系合辦)。設有1個人類學本科專業,4個碩士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4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導師7名,助理教授7名,辦公室、資料室人員4名。95%以上的教學科研人員具有博士學位。
人類學與民族學系與人類學研究所、人類學博物館共同組成世界人類學成熟學科所推崇的“系、所、館三位一體”教學科研體系,屬於中國最早,包含人類學研究中心、體質與考古人類學實驗室、人類學西方社會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其中,人類博物館現為我國高校最早的專業性人類學博物館,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專業博物館名錄;人類學研究所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我國第一個以人類學命名的研究所。
建系以來,已承擔了國家級課題近40項(包括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省部級課題20餘項,橫向課題10餘項。出版各類著作200餘部,論文1000多篇。獲得國家圖書獎、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
2009年2月,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第二輪第二批學科評估工作的結果,我系學科排名(一級學科民族學)列屬全國前4名,為海內外學界公認的中國人類學教育重鎮,其中在畲族、高山族研究及文化人類學、旅遊人類學、套用及實用人類學等多個領域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該學科的學生就業率(包括研究生)接近100%,在2014人文學院諸學科就業率排名中列第一位。

知名校友

政界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國僑辦黨組書記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文聯主席
廈門市政協主席
福建省委副書記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廈門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
福建省副省長
學界
人類學家、考古學家
歷史學家、廈門大學副校長
歷史學家、廈門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佛學家
歷史學家、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
人類學家、中國人類學會會長
歷史學家、國際經濟史學會執委會委員
教授、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
歷史學家、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政治學者、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歷史學家、福建省社科聯副主席
文藝界
文學家、中國社科院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
作家、福建省文聯主席
作家
新華社高級記者、國台辦新聞發言人
時事評論員、香港衛視副總裁兼執行台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