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若干意見

2007年9月1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07〕90號印發《關於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若干意見》。該《意見》分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全面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整合資源,理順關係,建立更加完善的財政支出管理體制;最佳化結構,突出重點,建立更加完整的公共支出體系;嚴格規範,提高效率,建立更加高效的財政支出運行機制;控制成本,注重效益,建立更加科學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依法理財,強化監督,建立更加嚴格的財政支出監督檢查制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長效機制7部分21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若干意見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 文號:皖政〔2007〕90號印
  • 印發時間:2007年9月17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若干意見
皖政〔2007〕90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經濟與財政良性互動機制,認真解決收入增長有限性和支出需求擴張性的矛盾,切實改變“重收入、輕支出,重分配、輕管理,重投入、輕績效”的觀念,克服財政資金損失浪費現象,防止發生財政違法違規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和《安徽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等有關規定,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全面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推進跨越式發展、加速奮力崛起為主題,以資產管理為基礎,以預算編制為龍頭,以預算執行為關鍵,以支出效益為導向,以法治監督為保障,以金財工程為支撐,全面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和諧安徽”服務。
(二)基本原則。貫徹上述指導思想,關鍵要把握以下原則:
公共性原則。按照市場經濟公共財政的要求,科學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明確財政供給範圍。保障社會基本公共需要,營造市場運行良好環境。著力解決政府職能越位與缺位的問題,建設發展財政、協調財政。
公平性原則。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讓全省人民充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建設民生財政、和諧財政。
規範性原則。按照公開、公正、透明的要求,完善預算決策與管理制度。規範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行為,量入為出,收支平衡。著力解決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問題,建設透明財政、法治財政。
績效性原則。按照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確立績效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績效預算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核心,建立覆蓋財政支出全過程的績效評價制度和辦法。著力解決財政支出效益問題,建設精細財政、績效財政。
創新性原則。按照政府管理創新的要求,勇於實踐,大膽探索,創新財政支出管理體制和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和導向功能,促進支出管理方式創新。加快金財工程建設,推進政府理財技術創新。著力解決財政支出管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建設科技財政、效能財政。
(三)目標任務。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支出管理的目標任務是:建立結構合理、制度健全、操作規範、運行高效、管理科學、公開透明的財政支出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財政支出管理精細化、規範化、科學化和法治化。
二、整合資源,理順關係,建立更加完善的財政支出管理體制
(四)整合公共資源,強化財政統籌。全面清理政府性收支,逐步將全部政府性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建立完整的公共預算體系,增強財政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能力。科學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運籌公共資源的水平。大力推廣設備共建、資源共享,繼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購置、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推進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實現非稅收入與稅收收入統籌使用。健全化解債務的激勵約束機制、舉債責任追究和償債準備金制度,控制縣鄉政府性債務規模,切實防範財政風險。
(五)完善轉移支付,理順分配關係。改進轉移支付分配辦法,建立客觀、公正、規範、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理順省以下縱向的分配關係。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減少專項轉移支付,提高省對下財力性轉移支付的比重,拓寬市縣政府自主統籌安排財政支出的空間。客觀評估各地財政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差異,科學測算“標準收入”和“標準支出”,建立以標準收支為基礎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分配辦法。規範專項轉移支付,清理現行省對下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將其分為取消類、整合類、固定數額類和保留類,分類處理,逐項規範;採用因素法、公式法和以獎代補等方法,分配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改進部門切塊資金分配格局,逐步將其納入專項轉移支付統一分配,理順政府財力橫向分配關係。
三、最佳化結構,突出重點,建立更加完整的公共支出體系
(六)合理劃分事權,明確支出範圍。合理界定市場與政府功能,科學掌握市場運行規律,市場辦得了、辦得好的事,政府要主動提供服務,最佳化經濟運行環境;政府可以和市場合力承擔的項目,應儘量擴大市場的作用。合理劃分各級政府事權,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對應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按照受益原則、行政管理原則和區域利益原則,確定跨行政區域的項目支出比重。合理確定財政支持經濟建設的投入範圍,推廣專家評審和公示制度,區分輕重緩急安排資金,注重增加公益性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合理確定財政支持事業發展的投入範圍,對純公益性事業,按政策予以保障;對準公益性事業,財政予以適當補助;對非公益事業,逐步減少投入並將其推向市場。
(七)最佳化支出結構,突出支持重點。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要向民生工程傾斜,按照責任落實到部門、效果體現在基層的要求,夯實基礎管理制度,細化基層一線工作措施;鞏固完善財政補貼農民資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及時足額兌現各項惠民惠農補助資金,真正做到“一線實、一卡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要向“三農”傾斜,整合支農資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要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加大對教育、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的投入,促進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要向保護環境傾斜,加大對節能減排、公共衛生和生態安徽建設的投入,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八)創新支出方式,放大乘數效應。廣泛套用利益誘導機制、財政補貼和減免稅費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對支持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要採用投資、貼息、補助等方式,發揮政府投入的“酵母”作用,吸引各方資金,加大對全省經濟成長有明顯帶動作用的區域扶持力度,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十一五”重點項目建設。對重點產業、企業的支持,要採用資本金注入、貼息、轉貸和投資抵免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激勵自主投入,主動最佳化結構,推進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對事業單位的支持,要轉變養機構、養人員的傳統做法,大力推行“以財養事”,發揮財政政策的調控功能,促進事業單位改革。
四、嚴格規範,提高效率,建立更加高效的財政支出運行機制
(九)深化預算改革,嚴格預算約束。進一步加大部門預算編制改革力度,省本級要在規範預算決策機制,推行績效預算上取得新成績;省轄市級要在完善預算定額體系,實行綜合預算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縣級要在編制流程和編制方法的規範上取得新進展。進一步深化基本支出預算改革,不斷提高人員經費保障水平,逐步完善人員定額、實物費用定額相結合的定額標準體系,努力做到資源配置公平,有效保障部門履行職能的需要。進一步加強項目支出預算管理,著力細化項目支出預算編制,在建立項目庫的基礎上,積極推行項目支出預算滾動管理,切實保障政府施政目標的實現。進一步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提高預算支出執行率,對部門預算基本支出,制定月度均衡計畫,隨到隨撥;對部門預算項目支出,按進度撥付,實行限時辦理、逾時默認制度;對於應急性、突發性的預算資金,實行隨到隨辦、特事特辦。進一步硬化預算約束,嚴格控制預算追加,對追加數額較大,以及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項目,要採用專家決策和追加聽證的辦法,不斷提高預算的科學合理性;對預算執行中因國家政策調整,以及其他難以預見的重大因素必須發生的追加,要嚴格按規定程式辦理,堅決維護預算的法定嚴肅性。
(十)健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推進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各地要按照國庫統一管理、嚴格開設程式、同類專戶歸併、慎重選擇銀行的原則,清理結轉和整合專戶,及時清理撤銷政策執行到期處於閒置和不必要的賬戶,歸併資金性質相同或相似的賬戶;嚴格控制新開財政資金專戶,能夠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財政資金不再開設財政資金專戶。加強財政專戶資金的撥付、管理與核算,保證資金專款專用,賬戶資金產生的利息收入除有特殊規定外,一律繳入國庫。省轄市級要擴大國庫集中收付資金範圍,完善工作程式。縣級要加快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轉軌工作,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將會計核算中心的財政性資金賬戶改為零餘額賬戶,實行先支付後清算。
(十一)建立動態監控機制,保障財政資金規範運行。建立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是規範財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客觀要求。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實時動態監控為重點,建立綜合核查、信息披露、檢查通報、處理整改相配合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運行機制。要逐步拓展動態監控範圍,健全財政國庫內部監控機制,保障財政國庫體系安全運行;將外部監控範圍逐步擴大到實施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所有資金和單位,以及上級政府補助下級政府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著力提高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水平。
(十二)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提升“陽光工程”效能。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維護政府和社會公眾利益。規範操作程式,創新採購方式,探索電子化採購系統建設,擴大政府採購規模,提高採購資金節約率。著力源頭治理,健全防治政府採購領域商業賄賂的長效機制。積極發揮政府採購政策功能,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產品發展,努力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目標的實現。
五、控制成本,注重效益,建立更加科學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
(十三)堅持勤儉節約,嚴控行政成本。牢記“兩個務必”,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公僕意識和節儉意識。各級各部門要嚴格人員編制管理,控制財政供養人口;嚴格小汽車配置標準及編制管理,探索公務用車社會化、貨幣化改革;控制會議次數和規模,推廣使用電視電話會議、網路視頻會議,節約會議經費支出;前移成本控制關口,加強出國(境)考察經費管理;提倡公務接待工作餐和自助餐制。要推行公務卡支付辦法,提高行政經費管理透明度。要研究制訂考核指標,把行政成本納入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控制一般消費性支出過快增長的管理機制。
(十四)推進績效管理,注重支出效益。繼續完善財政投資評審制度,認真總結績效評價試點經驗,建立科學、規範、量化的績效預算。按照科學、簡便、精準的要求,明確項目支出預算績效目標,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改進績效考評辦法,建立自我考評與社會考評相結合的考評機制,合理運用考評結果,促進政府管理效能和財政支出效益“雙提高”。
六、依法理財,強化監督,建立更加嚴格的財政支出監督檢查制度
(十五)自覺接受各界監督,提高民主理財水平。主動接受人大、審計和社會輿論監督,完善部門預算查詢系統,提高政府預算公開度;定期向社會公開政府收支數據,提高政府理財透明度。
(十六)加強財政監督檢查,提高支出監管水平。健全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財政資金運行體系,完善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檢查的財政監督檢查體系,擴大財政監督檢查面,加強支出環節和專項資金檢查,構建覆蓋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
(十七)完善管理規章制度,提高依法理財水平。健全地方財政立法、執法和普法“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清理、修訂和完善地方性財政法規制度,做到財政支出運行各方面、各環節有章可循;完善財政執法責任制,試行財政執法監督聽證制度,推行執法錯案追究制度,規範財政執法行為;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切實抓好財政“五五”普法工作,營造良好的理財法治環境。
(十八)加快金財工程建設,提高科技理財水平。按照既定的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要求,進一步充實完善全省金財工程實施方案,抓好制度建設、標準建設、網路安全建設和技術骨幹隊伍建設,保證各級政府理財更加精細、高效、透明。
七、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長效機制
(十九)切實加強領導,增強理財施政的本領。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努力保持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把財政支出管理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核心,全面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要切實加強領導,妥善協調各方面關係,及時研究解決財政支出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掌握新形勢下的生財之道、聚財之法、用財之效、理財之方,進一步增強理財施政的本領。
(二十)強化管理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是各級各部門的共同責任。要採取“政府主導,財政推動,部門參與,合力推進”的辦法,制度先行,細化考核,強化措施,夯實基層,把財政支出管理責任分解到部門,落實到基層。財政部門要建立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的責任制和考核辦法,強化考核獎懲措施,促進財權、事權與責任的有機結合;使用財政資金實行一把手負總責,明確直接責任人,健全內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延伸責任鏈條,強化監督檢查,形成齊抓共管的財政支出管理責任體系。
(二十一)建立長效機制,提高制度創新能力。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必須持之以恆。各級各部門既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緊緊圍繞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步驟,強化保障措施,建立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長效機制;又要充分認識其艱巨性和複雜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妥善處理好各方面關係。既要勇於實踐,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不斷創新管理,又要以改革的辦法,解決財政支出管理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努力開創財政支出管理的新局面。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九月十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