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孫氏

孟孫氏,是魯國三桓之一,出於魯桓公,魯桓公生公子慶父,其後為孟孫氏,孟子先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孫氏
  • 別名:孟敬子
  • 國籍:魯國
  • 民族:漢
  • 職業魯國三桓之一
  • 簡介:魯桓公生公子慶父,其後為孟孫氏
  • 後代名人:孟浩然
世系表,孟共(恭)仲公子慶父,孟穆伯公孫敖,孟文伯(孟文子)孟孫谷,孟惠叔孟孫難,孟獻子孟孫蔑,孟莊子仲孫速,孟孝伯仲孫羯,孟僖子(孟釐子)仲孫貜,孟懿子仲孫何忌,孟武伯仲孫彘,孟敬子仲孫捷,相關人物,子服孝(懿)伯仲孫佗,南宮敬叔仲孫閱,後代名人,亞聖孟子軻,孟孫陽,孟浩然,孟郊,

世系表

姬姓,孟氏。
號謚
姓名
在位時間
生卒年
孟共仲(孟恭仲)
公子慶父
(未在位,追諡號)
?——公元前660年
孟穆伯
公元前660年——公元前619年
?——公元前613年
孟文伯(孟文子)
孟孫谷
公元前619年——約公元前613年以前
?——約公元前613年以前
孟惠叔
孟孫難
約公元前613年——約公元前599年以前
?——約公元前599年以前
孟孫蔑(仲孫蔑)
約公元前559年以前——公元前554年
?——公元前554年
孟莊子
仲孫速
公元前554年——公元前550年
?——公元前550年
孟孝伯
仲孫羯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42年
?——公元前542年
孟僖子(孟釐子)
仲孫玃
公元前542年——公元前524年(一說前518年,又說昭公七年,即前535年)
?——公元前524年(與前同有爭議)
仲孫何忌
公元前542年(有爭議)——公元前481年
?——公元前481年
孟武伯
仲孫彘
公元前481年——公元前468年以後
?——公元前468年以後
孟敬子
仲孫捷
魯悼公時期——公元前435年之後
?——公元前435年之後

孟共(恭)仲公子慶父

慶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慶父,魯桓公姬允之子,魯莊公庶兄。三桓之一----孟孫氏之祖,死後諡號曰“共仲”,古”共“通”恭“,所以亦稱”恭仲“。他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上卿。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魯莊公去世,他派人先後殺死繼位的子般和閔公,製造內亂。後他所逃奔的莒國受魯賄賂,將其送回,途中自縊而死。孟孫氏是其後裔。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之為“慶父”,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慶父死後,其子公孫敖在慶父幼弟季友的協助下,繼其父之位,得以保此姬姓之嗣,為孟孫氏最終發展為魯國世卿打下了基礎。

孟穆伯公孫敖

慶父被殺後,魯僖公以季友為上相,賜費為采邑。季友提出自己是為了社稷才殺死叔牙和慶父,請求為兩人立後。魯僖公同意了,把成邑賜給慶父的兒子公孫敖做采邑,把郈邑賜給叔牙之子公孫茲采邑。慶父字,但後人以他為恥,改稱孟孫氏。孟孫氏和叔孫(叔牙之後)、季孫(季友之後)三家並立。
孟穆伯(?——前613年),孟孫,名,謚,又被稱為公孫敖,是慶父的兒子,魯桓公之孫。魯僖公魯文公時,孟穆伯為卿。
前645年,因為徐國依靠中原諸侯,楚國人進攻徐國。三月,魯、齊、陳、衛、鄭、許、曹七國國君為了救援徐國而在牡丘結盟,孟穆伯率領魯軍和諸侯軍隊救援徐國,諸侯住在匡地等待他。
前626年春季,周襄王派內史叔服前去魯國參加魯僖公的葬禮,孟穆伯聽說內史叔服能給人看相,就帶著兩個兒子谷和難來見他,內史叔服的結論是,谷可以祭祀供養孟穆伯,而難將會安葬孟穆伯。谷的下頜豐滿,他的後代在魯國必然昌盛。這年秋季,晉襄公劃定戚地田土的疆界,孟穆伯前去參與此事。冬季,孟穆伯前去齊國開始聘問。
前625年,因為晉國攻打衛國的緣故,孟穆伯在垂隴與宋成公陳共公鄭文公以及晉國司空士縠結盟。
孟穆伯在莒國娶妻戴己,生了孟文伯,戴己的陪嫁妹妹聲己生了孟惠叔。戴己死後,孟穆伯又去莒國行聘禮,莒國人認為聲己應該成為繼室而辭謝了他,孟穆伯便為堂兄弟東門襄仲行聘禮。
前620年冬季,徐國攻打莒國,莒國人前去魯國請求結盟,孟穆伯就到莒國參與盟會,同時為東門襄仲迎娶莒女。孟穆伯到達莒國境內的鄢陵,登上城見到莒女很美麗,就自己娶了她。東門襄仲打算進攻孟穆伯,魯文公準備答應他的請求。在叔仲惠伯的勸諫下,魯文公阻止了東門襄仲。叔仲惠伯給孟穆伯和東門襄仲做調解,讓襄仲不娶莒女,孟穆伯則把莒女送回去,重新和好為兄弟,就像當初一樣。雙方都同意了。
前619年,孟穆伯前去成周周襄王之喪,沒有到達成周,就帶了禮物逃亡到莒國,跟隨己氏去了,魯國人立了他的兒子孟文伯繼承孟孫氏。
孟穆伯在齊國生了兩個兒子要求回國,孟文伯代替他申請。東門襄仲不允許孟穆伯上朝參與政事。孟穆伯聽從命令,回來以後也不外出,過了三年又將全家再次搬到莒國去了。前613年,孟穆伯讓孟惠叔給大家送重禮再次要求回國,孟惠叔代父請求,得到允許。九月,孟穆伯在回來之前死在齊國,向魯國告喪請求歸葬於魯,沒有得到允許。
前612年,孟氏按照齊人為之謀劃的方法,將孟穆伯的飾棺放在與魯相鄰的齊國堂阜,孟惠叔請求取回飾棺,魯國答應了,於是取回了飾棺,依照安葬慶父的葬禮安葬了孟穆伯。
公孫敖先娶了莒國的一對姐妹戴己、聲己,戴己生長子孟孫谷,聲己生孟孫難。公孫敖好淫,正妻戴己死後,又去莒國娶親。莒國人納悶,聲己不是還活著嗎,為什麼不把她扶正?公孫敖解釋說,他是給堂弟東門遂娶親。後來,公孫敖奉魯文公命出使莒國並為東門遂娶莒女己氏,結果他卻貪戀己氏美色,自己娶了。東門遂大怒,甚至請求攻打公孫敖,在叔仲彭生(公孫茲的長子)和文公調解下才作罷,公孫敖把己氏退還給莒國,和東門遂和解。但他思念己氏,第二年奉命出使周朝奔周襄王喪時,竟然不去弔喪,直接去莒國和己氏團聚。魯文公沒有追究,讓其長子孟孫谷做孟孫氏的宗主。

孟文伯(孟文子)孟孫谷

孟文伯(生卒年不詳),孟孫,名,謚,又被稱為孟文子孟孫,是孟穆伯的兒子,孟惠叔的哥哥,母為戴己。
前626年,周襄王派內史叔服前去魯國參加魯僖公的葬禮,孟穆伯聽說內史叔服能給人看相,就帶著兩個兒子谷和難來見他,內史叔服的結論是,谷可以祭祀供養孟穆伯,而難將會安葬孟穆伯。谷的下頜豐滿,他的後代在魯國必然昌盛。
前619年,孟穆伯逃到莒國跟隨己氏去了,魯國人便立孟文伯做孟孫氏的繼承人。孟穆伯在莒國生了兩個兒子,要求回國,孟文伯代他申請,東門襄仲開出條件後答應了。
魯文公打算拆毀孟文伯的住宅以擴建自己的宮庭,便派人對孟文伯說可以在在外面寬敞的地方給孟文伯安排個好住宅。孟文伯認為,爵位、官署、車和服飾、宅邸、祿位這五項內容,都是國君討論決定以建立政事的,不可隨意變動。。官署是早晚用來恭敬地執行國君命令的地方,為了一點利益而更換地點,是有辱君命的,所以不敢服從。倘若這樣做有罪,就請收回自己的俸祿和車服,離開官署,讓里宰來安排住處吧。魯文公最終沒有取得孟文伯的住宅。臧文仲聽到這件事後,稱讚孟文伯善於守職,他還預言孟文伯會超過他的父親孟穆伯並在魯國保住後嗣。
公孫敖去莒國以後,魯文公沒有追究,讓其長子孟孫谷做孟孫氏的宗主。後來公孫敖又想回國,派人告知孟孫谷,孟孫谷又請求東門遂。東門遂說,公孫敖要想回國,必須答應三個條件:不入朝,不參與國政,不攜帶己氏。公孫敖全答應了,回國三年,果然閉門不出,但有一天還是卷了家財又跑到莒國去了。孟孫谷想念父親,第二年病死了。
孟文伯生了重病,因為自己的兒子年紀太小,便請求立弟弟為繼承人,魯國人答應了他。孟文伯去世後,孟惠叔繼立。

孟惠叔孟孫難

孟惠叔(生卒年不詳),孟孫,名,謚,是孟穆伯的兒子,孟文伯的弟弟,母為聲己。
前626年,周襄王派內史叔服前去魯國參加魯僖公的葬禮,孟穆伯聽說內史叔服能給人看相,就帶著兩個兒子谷和難來見他,內史叔服的結論是,谷可以祭祀供養孟穆伯,而難將會安葬孟穆伯。
孟文伯生了重病後,因為自己的兒子年紀太小,便請求立弟弟為繼承人,魯國人答應了他。孟文伯去世後,孟惠叔繼立。前613年,孟穆伯讓孟惠叔給大家送重禮再次要求回國,孟惠叔代父請求,得到允許。九月,孟穆伯在回來之前死在齊國,向魯國告喪請求歸葬於魯,沒有得到允許。
前612年,齊國有人為孟氏謀劃,說:“魯國,是你的親戚,把公孫敖的飾棺放在與魯相鄰的齊國堂阜,魯國一定會取去的。”孟氏聽從了他的主意,魯國的卞邑大夫將此事上報。孟惠叔十分哀傷,容顏消瘦,請求取回飾棺,立在朝廷上等待命令。魯國答應了,於是取回了飾棺,依照安葬慶父的葬禮安葬了孟穆伯。
孟惠叔之後,由孟文伯的兒子仲孫蔑繼立。
不久,己氏死了,公孫敖又想回國,把家財送給文公和東門遂,央求孟孫難為他請命。魯文公又同意了。但公孫敖途經齊國時就病倒了,死在堂阜。孟孫難把他的屍體迎回魯國。
由於公孫敖的罪過,自己又只是代侄子為卿,孟孫難不甚參與國政,孟孫氏一度失勢。季孫氏的宗主季孫行父(季文子)是季友的孫子,是叔仲彭生和東門遂的晚輩,不敢冒犯他們。這一時期,魯國是叔孫氏東門氏為政。

孟獻子孟孫蔑

孟獻子(?——前542年(一說公元前554年)),姬姓,孟氏(亦稱仲氏),名蔑,謚獻,故史稱孟獻子。魯國孟氏家族振興的重要貢獻者,春秋中期魯國外交家,政治家。
孟獻子孟獻子
孟孫蔑之“孫”為尊稱,“孟孫”並不是氏稱,“孟孫某”僅限於對宗主的稱謂,宗族一般成員只能稱“孟某”。故孟孫蔑為孟氏,而非孟孫氏。
孟獻子”請城虎牢以逼鄭“之計孟獻子”請城虎牢以逼鄭“之計
魯宣公死後,東門氏被三桓驅逐,三桓同理朝政,時季孫行父執政,與孟獻子、臧宣叔為輔佐,對內對抗強悍霸道的叔孫僑如,對外,聯合諸侯,朝晉暮楚,縱橫捭闔。後叔孫僑如被驅逐,其弟叔孫豹繼之。前573年,魯成公病逝,其子魯襄公立,季孫行父、仲孫蔑、叔孫豹三位賢臣輔佐幼主,魯國政治清明。孟獻子多次代表魯國,與諸侯會盟,積極擁護晉國,促成悼公霸業。

孟莊子仲孫速

孟莊子(?——公元前550年),姬姓,孟氏,名速,諡號為莊,史稱孟莊子,事魯襄公。據《左傳》的記載,孟莊子延用了他父親孟獻子確立的軍賦辦法。
論語·子張》記載孔子的徒弟曾參(世謂曾子)對孟莊子的評論: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譯文:曾子說:”我從先生那裡聽說過:孟莊子的孝,其它方面別人也可能做到,而他在父親死後,不改變父親任用的人和施行的政策,別人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公元前555年,參加聯合晉國宋國魯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齊國的戰爭(平陰之戰)一直打到臨淄西門(雍門)。孟莊子砍伐了一棵橁樹,準備拿回去為魯襄公制琴。。前553年春,結盟莒國,秋天,攻打邾國。
魯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孟莊子去世,在豐點、公鋤的推動下,捨棄長子孺子秩,以仲孫羯繼承宗主,就是孟孝伯。曾子評價孟莊子:“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孟孝伯仲孫羯

孟孝伯(?——公元前542年),魯國孟孫氏第7代宗主,名羯,世稱仲孫羯,諡號孝,是孟莊子的兒子。前549年,孟孝伯率軍討伐齊國。前545年,孟孝伯到晉國告知要因為與宋國會盟到楚國。
公元前550年(襄公二十三年),臧武仲因與孟孫氏有仇,臧武仲被孟孝伯陷害,孟孝伯說他不讓好好安葬已死的父親孟莊子。季武子將臧武仲逐出魯國,先後逃往邾國和齊國。
前544年,他代表魯國與荀盈率領的晉國以及宋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滕國薛國小邾國杞國修城牆,討伐莒國,就因為晉平公的母親是杞國人,同年冬,孟孝伯到晉國。
前542年,叔孫豹從晉國回來對孟孝伯說:“趙武快死了。趙武不到五十歲說話像八九十歲的一樣,得過且過。執掌晉國的將是韓起。”他讓孟孝伯告訴季武子,加強與韓起的聯繫。不想到孟孝伯的態度也是得過且過。叔孫豹感嘆,仲孫羯也快死了,他比趙武還要得過且過。九月己亥,仲孫羯去世。

孟僖子(孟釐子)仲孫貜

孟僖子(?——前524年):姬姓,孟氏,名貜,謚僖。春秋後期魯國司空,三桓之一,孟孝伯之子。與泉丘人之女生孟懿子南宮敬叔
他出使齊國、楚國,討伐莒國,和邾國國君會盟,隨同魯昭公出訪楚國,途徑鄭國,到達楚國皆不能以禮處理外交事務,孟僖子深以為恥,遂發奮學習周禮。前524年,孟僖子將死,囑咐二子(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師侍孔子。

孟懿子仲孫何忌

孟懿子(?——前481年),姬姓魯國孟孫氏第9代宗主,名何忌,世稱仲孫何忌,諡號懿,是孟僖子的兒子,南宮敬叔的哥哥。母親泉丘人之女。(《左傳·昭公十一年》: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幕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其僚従之。盟於清丘之社,曰:“有子,無相棄也。”僖子使助䓕氏之簉。反自祲祥,宿於䓕氏,生孟懿子及南宮敬叔於泉丘人。其僚無子,使字敬叔。)
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孟僖子臨終之前,讓孟懿子、南宮敬叔都要將孔子作為老師。(《左傳·昭公七年》: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乾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聖人之後也,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𫗴是,鬻於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孫紇有言曰:‘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今其將在孔丘乎?我若獲沒,必屬說與何忌於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師事仲尼。)
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昭公在郈昭伯的慫恿下,討伐季平子,季平子被圍困在高台上。孟懿子支持季平子,將郈昭伯斬殺於南門之西。(《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九月戊戌,伐季氏,殺公之於門,遂入之。平子登台而請曰:“君不察臣之罪,使有司討臣以干戈,臣請待於沂上以察罪。”弗許。請囚於費,弗許。請以五乘亡,弗許。……郈孫曰:“必殺之。”公使郈孫逆孟懿子。叔孫氏之司馬鬷戾言於其眾曰:“若之何?”莫對。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國。凡有季氏與無,於我孰利?”皆曰:“無季氏,是無叔孫氏也。”鬷戾曰:“然則救諸!”帥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公徒釋甲,執冰而踞。遂逐之。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見叔孫氏之旌,以告。孟氏執郈昭伯,殺之於南門之西,遂伐公徒。)魯昭公流亡到齊魯之交的鄆地和乾侯。
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大司寇“攝相事”,進行墮三都。三都就是季孫氏費邑(今山東費縣)、叔孫氏的郈邑(今山東東平)、孟孫氏的成邑(今山東寧陽)。三桓為了打擊家臣勢力,都表示同意。郈邑被拆毀,費邑宰公山不狃叛亂被平定。孟懿子在郕邑宰公斂處父的勸說下,抵制墮郕邑。季孫斯和叔孫州仇轉而支持孟孫,墮三都失敗。孟懿子問孝。孔子曰:“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八月辛丑,孟懿子去世。

孟武伯仲孫彘

孟武伯(?——公元前468年以後),魯國孟孫氏第10代宗主,名彘,世稱仲孫彘,諡號武,是孟懿子的兒子。他向孔子問孝。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又諮詢仲由冉求公西赤是否
前478年,孟武伯與高柴輔佐魯哀公齊平公會盟。
前470年,魯哀公從越國回來,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接,飲酒不樂,國君與大夫有惡。
前468年,魯哀公多次問孟武伯“請有問於子,余及死乎?”回答:“臣無由知之。”之後,魯哀公通過邾國逃到越國。三桓擁立其子為魯悼公

孟敬子仲孫捷

孟敬子魯國孟孫氏第11代宗主,名捷,世稱仲孫捷,諡號敬,是孟武伯的兒子。據說他是孟子的曾祖父。
曾子有重病,孟敬子問他。曾子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後繼者不明。

相關人物

子服孝(懿)伯仲孫佗

仲孫它(?-?),孟孫,名,一作,字子服,謚,又被稱為子服它孝伯子服佗,是孟獻子的兒子,孟莊子的弟弟,魯國大夫。
季文子魯宣公魯成公時擔任上卿,他的妾不穿絲帛,馬不餵精飼料。仲孫它勸他說:“您是魯國的上卿,輔佐過兩朝國君,妾不穿絲帛,馬不餵精飼料,國人會以為您很吝嗇,而且國家不也有失體面嗎?”季文子說:“我也願意華貴奢侈,但是我看很多國人的父兄還在吃粗糧、穿陋衣,所以我不敢華貴奢侈。別人的父兄衣食不豐,而我卻優待妾和馬,這難道是輔佐國君的人該做的嗎?何況我只聽說高尚的德行可以為國增光,沒聽說過妾和馬可以拿來誇耀的。”
季文子把這件事告訴了仲孫它的父親孟獻子,孟獻子因此把仲孫它關了七天。此後,仲孫它的妾穿的只是粗布,餵馬的飼料也只是稗草。季文子知道後說:“有錯誤而能改正,是人中之俊傑。”於是推薦仲孫它擔任上大夫。
其後為子服氏

南宮敬叔仲孫閱

南宮敬叔魯國南宮氏,名,一名[1],是孟僖子的兒子,孟懿子的弟弟。母親泉丘人之女[2]
前518年,孟僖子臨終之前,讓孟懿子、南宮敬叔都要將孔子作為老師[3]。孔子曾經帶南宮敬叔到周朝王城洛邑老聃問禮。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後繼者不明,或曰其有子名南公路。

後代名人

亞聖孟子軻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漢族,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孟孫陽

孟孫陽(約前410—前350),姬姓,孟孫氏,楊朱學派繼承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楊子的弟子代表,推測應是孟敬子的曾孫輩,事跡見於《列子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所以兩人被稱為“苦吟詩人”。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孟孫氏後代諸如以上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