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開茅塞,漢語成語。
拼音:dùn kāi máo sè
頓:立刻,一下子;頓開:立刻開通;茅塞:謙稱自己知識貧乏,思想閉塞,好像心裡被茅草堵住了一樣。比喻立刻懂得了某種道理,有了某種知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頓開茅塞
- 外文名:at once become enlightened
- 出處:《孟子·盡心下》
- 拼音:dùn kāi máo sè
- 解釋:立刻,一下子立刻開通
成語,拼音,出處與詳解,相關故事,詞語辨析,近義詞,反義詞,語法,結構,詞性,
成語
頓開茅塞
拼音
dùn kāi máo sè
出處與詳解
比喻立刻懂得了某種道理,有了某種知識。
1、《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2、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 備 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3、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六回:“ 寶玉 笑道:‘聽見妹妹講究的,叫人頓開茅塞,所以越聽越愛聽。’”
4、葉聖陶《席間》:“這邊探索的眼光也就表示出頓開茅塞的歡喜。”
相關故事
戰國時期,高子在學習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堅持到底。孟子批評他說:“山上的小道雖窄,如果經常有人走,就會變成一條大路,如果一段時間沒人走,就會被茅草堵塞。你的心被茅草堵塞了,所以不能進步。”
詞語辨析
近義詞
反義詞
語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下子打開思路。
結構
動賓式成語
詞性
中性成語
【燈謎面】:拔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