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相對
于洋學,而有國學,國故學最簡單的說法,就是
中國學、漢學。國學一個特點是概念模糊性。國學原指國家學府,如
太學、國子監。國學指學問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國學”一詞,古已有之。《
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孫詒讓《周禮.正義》:“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國小也。”周代的“國學”只是國家所辦的“貴族子弟學校”。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包括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是國學的外延。國學又可稱國故,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
兩漢經學、
魏晉玄學、隋唐
道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
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構成了恢弘的經、史、子、集四部。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大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
中國學、漢學、漢族學)。
狹義:以
儒學為主的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與學術,包括古代諸子百家。
廣義:“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說法而拓展外延和內涵,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
兩漢)經學 、 (魏晉)
玄學 、(隋唐)
道學、 (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
六朝駢文、(唐宋)詩詞 、 (元曲)與(明清)小說 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 、學術體系。中國古代和現代的優秀標化和學術成就,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都是國學範疇。國學嚴格定義,目前為止,學界沒統一界定。
國粹派鄧實1906年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
章太炎《
國學概論》:國學之本體是經史非神話、經典諸子非宗教、歷史非小說傳奇;治國學之方法為辨書記的真偽、通國小、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變遷及辨文學套用。
吳宓:“茲所謂國學者,乃指
中國學術文化之全體而言”。
胡適:“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
汕頭大學王富仁“
新國學”視中國文化為一個結構整體,包括中國古代學術和中國現當代學術在內的中國學術的總稱,政治、經濟、文化是一個整體,是一種社會科學,是中國學術的簡稱。文學不是國學、歷史也不是國學,藝術也不是國學。而對他們研究而寫出的著作才叫做國學著作。
國學成就評價標準:國學強調科學性、邏輯合理性、學術嚴謹性。藝術性、思想性不是判斷國學成就的主要標準,乃是判斷文學藝術作品的標準。國學也就是中學,也可以說是一種舊學,因為它是國產的。中國的文化都加上"國"字,比如說中國的繪畫就稱國畫;中國的武術稱國術;中國的戲劇稱國劇;中醫就叫國醫。國學學科:綜合國學比哲學、文學範圍大,包括了文、史、哲,政、經、法,很難歸納。
章太炎--國小是中國古代的文字、
音韻、訓詁,也就是閱讀古籍基本的學科,再學經、史、子、集四部。這就、是國學。因為中國文化的根源在這裡。梁啓超--國學是中國歷代學術的思想史。
錢穆--講國學思想的轉變。
胡適--國學就是國故學,也就是說一切屬於中國傳統的學問都叫國學。西方漢學,是以漢文字為載體的漢學。“河殤”現象。《河殤》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黃土文化、黃色文化、封閉文化、無更新機制文化。西方文化是
海洋文化、
藍色文化、開放文化、進取文化。現代化不等於西化。近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現象,催促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文化傳統和傳統文化。換句話說,中國哲學討論的問題是心物之間的關係問題,而不是說心第一、還是物第一的問題。而直接感覺,就是中華文化的整體根基越來越淺薄了,西方文化的內容可以說是鋪天蓋地,國人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少。國學主要指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學術,即古人所劃分的義理學、
考據學、辭章學。近現代的學術來理解,義理、考據與辭章三學,分別對應的是哲學、史學與文學,屬今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範疇。
國學大師標準
第一:有比較系統的國學知識,精通國小(古文辭各體式、
古體詩、近體詩詞)。國學以《四庫全書》為主,《四庫全書》卷帙浩瀚,看完非必要條件。
第二:對這些典籍內容研究有貢獻,某領域有原創性成果。
第三:對國學有深刻的領會,對國學的發展起過推動作用。汲取外學,不忘民族本位,中西兼通,治學指歸傳統。
第四:總結出國學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培養出國學名家。
孔子是大師,
非儒的
墨子也是大師,辟楊、墨的孟子也是大師,非
子思、孟子的荀子也是大師。
董仲舒是大師,韓愈是大師,程、朱是理學大師,陸、王是
心學大師,理學是國學,心學也是國學,雖然有諸子百家,都不在國學範圍之外。漢學有大師,
宋學也有大師,都在國學大師之列。毛澤東,是真正的國學大師,毛研究了存世的幾乎所有的中國典籍,毛對武術、體育、中醫中藥、兵法謀略、老子的道德經、戲劇、古典詩詞、書法藝術、文字研究、宗教、工農業等有建樹的研究,“
毛澤東思想”有之有部分關聯。龍共子說:在中國,毛澤東才是真正的國學大師。
中國沒有女性國故學大師的原因
⒉女性受到的教育質量不高。
⒊女性性別的特點阻礙了她們成為國學大師。性的思維偏於感性、而男性的思維偏於理性有關係。
⒋社會缺乏一個為女性研究學問的良好環境。
⒌中國長期以來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意義
國學,是精神資源、文化資源、思想資源,
對構建和諧社會意義是:對於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鞏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有重要意義;重振國學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實現
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意義巨大;對於提升國人道德水準,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意義重大;對增強中國文化競爭力,增強國際影響的意義重大。“和諧社會”,西方從柏拉圖《理想國》到法國的
空想社會主義,中國從先秦儒家“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到清末
康有為的《
大同書》,都在致力於“和諧”為特質的理想社會。《禮記·禮運》篇中,記載了
孔子關於“
大同社會”和“小康社會”的話。脊續文脈,重振國學,重提國學,重建學科,國學或可“苟日新,日日新”,乃是一場文化啟蒙運動。
國故學研究的現代化趨勢
從巨觀看,傳統學術屬於
定性研究範疇,多側重於性質認定、特探討、經驗的描述、價值論斷、道德評判,少有數量概念、數據統計、計量分析。數位化時代來臨,定量分析方法引入到人文領域。中國近年產生了“定量分析”、“統計分析”等概念。史學研究
計量法,文學研究定量分析,中國還只是剛剛起步。
1,正確認識數量與質量的辯證關係。任何一種客觀事物都具有一種質的規定性,科學研究的任務就是要探索和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徵。
2,當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套用,為定量分析在
國學研究中的運用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和技術保證。古人在從事學術研究中,有人注意到數量的統計與分析,如清代的趙翼在《
甌北詩話》卷六中就曾論及陸游的紀夢詩有99首之多。陸游是宋代最為高產的一位詩人,他曾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存詩仍有9400多首。
3,我們在國學研究中要正確處理定量分析與
定性分析的關係,使二者完滿地結合起來。馬克思曾經指出: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基本書目
國學綱要,即傳統國學基本必備書目。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
宗教學、文學、禮俗學、
考據學、
倫理學、
版本學等,其中以
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
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
經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國小、
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章太炎在其《
國學概論》中稱:國學之本體是經史非神話、經典諸子非宗教、歷史非小說傳奇;治國學之方法為辨書記的真偽、通國小、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變遷及辨文學套用。
國粹派鄧實稱:“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
啟蒙階段
六本書:《
三字經》(高度濃縮的中國歷史、文化介紹資料)、《百家姓》(中國姓氏大全)、《
幼學瓊林》(古代文化知識,音律感)、《
千家詩》(普及古典詩歌基礎知識)、《千字文》(對仗韻文,音律感)、《
朱子家訓》(進業修身的指南,啟思增智)。
攻讀階段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書目,梁啓超將國學入門書目最低限度列為——經部:《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
史部:《戰國策》、《史記》、《漢書》、《
後漢書》、《三國志》、《
資治通鑑》(或《
通鑑紀事本末》)、《宋元明史紀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
莊子》、《荀子》、《韓非子》;
集部:《楚辭》、《文選》、《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韓昌黎集》、《
柳河東集》、《
白香山集》。
梁任公並認為:“以上各書,無論學礦、學工程報……皆須一讀,若並此未讀,真不能為
中國學人矣。”。《四庫全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
紀曉嵐、
王念孫、
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
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
⑴、
經部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群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國小類”“石經類”、“彙編類”,主要是儒家經典和注釋研究儒家經典的名著。其中
儒學十三經:《周易》、《尚書》、《
周禮》、《禮記》、《
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
孝經》、《
爾雅》、《孟子》。<;十三經>;儒家核心著作,歷代注釋的書---魏晉
古注取
鄭玄較準。先解經文義,再在某種程度上,探究乾嘉樸學。<;說文解字>;、<;
廣雅>;,讀先秦兩漢的工具書,亦有誤。但,
段玉裁和
王念孫的注本上乘。台灣學者
南懷瑾先生的《
論語別裁》與《
孟子旁通》
微言大義,當讀。宋代學者兼儒家大師
二程曾說:“學者須先讀《論》、《孟》,窮得《論》、《孟》,自有要約處,以此觀其它經則省力也”(《
近思錄》)。
經部書是國學精華,語言文字之學是基礎。
經部就是指四書五經,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所在。學國學之人,必須以此為根本。總計九部。①必須全部通讀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篇幅比較短小。常讀,反覆。《論語》是核心,微言大義,盡在其中。《孟子》民本思想,愛民思想。②節選閱讀的:《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易經》:最好能夠背誦乾、坤二卦的爻辭。熟讀《繫辭》。《詩經》國風為重。《尚書》、《禮記》可節選。《春秋》:《公羊》、《穀梁》、《左氏》對照並讀,可節選。
錢穆指出有7部書是“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論語》、《孟子》、《老子》、《
莊子》、《
六祖壇經》、《
近思錄》、《
傳習錄》)。苦澀死板又
詰屈聱牙的前五書,是
國學必讀最低書目。
經部,從《
易》始。西方的成功學都是講“術”,如積極心態、溝通技巧、管理行銷、創造力等,對人改善很有效,感覺財富一步之遙。中華成功學講“道”,如孫子“
不戰而屈人之兵”致勝之道、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老莊避世修身之道、
曾國藩“
挺經”處世之道。
厚黑教主李宗吾說成功在於“
厚黑”,揭示學生不超越老師的社會現象,孔是儒家鼻祖,孟子僅為
亞聖。楊振寧“2004文化高峰論壇”做“《易經》對
中華文化的影響”的報告,稱《易》是導致近代科學沒在中國萌生的原因,摒棄
天人合一而完全用西方辦法做事。國學: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哲學,指導實踐和結果,推陳出新。如
勾股定理、《
孫子兵法》中的奇正、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仗”的戰略思想,超越不出《孫子兵法》“
虛實篇”。
⑵、
史部分為:“正史類”、“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
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
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
史評類”、“彙編類”,重要書目如:《史記》、《
漢書》、《
後漢書》、《三國志》、《
資治通鑑》、《戰國策》、《宋元明史紀事本末》等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最低標準是五部。學有
餘力的可加《
晉書》、《
新唐書》、《
舊唐書》、《明史》。總計五部至十部。①通讀:《史記》、《漢書》,同目比較參讀。《史記》、《漢書》列傳,精讀,可樹正確歷史觀、確立是非觀念。②選讀:《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③參讀:《晉書》、《新唐書》、《舊唐書》、《明史》(清朝部分除外,尚可)。<;二十五史>;(不包括新元史),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濃縮在書里,帝王將相家譜,必讀了。
前四史必讀之
紀傳體史書的經典代表。現當代作史傳,遠遠未汲取前四史的精華。《史記》,可讀遍。<;水經注,通典,文史通義>;分別是地理書,政書,
史評書。通典,唐以前
典章制度儀禮。<;四庫全書總目,書目問答>;,目錄學是入門要旨。
⑶、
子部分為:“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叢書類”、“彙編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耶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重要書目如:《老子》、《
墨子》、《
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 、《
慎子》 、《
公孫龍子》、《
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孫子》、《山海經》、《
藝文類聚》、《金剛經》、《四十二章經》等總計五部。①通讀的:《老子》與《莊子》參讀。也要留心與《論語》聯閱。②節選閱讀的:《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莊子》走筆峋麗,其文恣肆。五四作家施蟄薦讀《莊子》、《文選》、《墨子》、《韓非子》。
⑷、
集部分為:“楚辭類”、“
別集類”、“總集類”、“詞曲類”、“閨閣類”,重要書目如:《楚辭》、《全唐詩》,《
全宋詞》,《
樂府詩集》、《楚辭》、《文選》、《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韓昌黎集》、《
柳河東集》、《
白香山集》等等。首推《文選》;次謂文尊
韓柳,詩推
李杜,故《韓昌黎集》、《柳河東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當讀。<;楚辭,文選,古文辭類纂>;影響較大,文選
對作賦寫
駢文,有裨益。古文辭類纂是選本,多體現
桐城派標準。《古文觀止》總計一部,通讀。選讀:①四大名著類:《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②啟迪智慧類:《
菜根談》、《
容齋隨筆》、《智囊》。③筆記小說:唐傳奇小說、
宋元話本小說、《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
學術研究
錢穆《
國學概論》、
章太炎《國學演講錄》(章《國學概論》短,故不提)二書;現代白話版:《中國傳統文化薈要》(
吉林人民出版社)、《
國學詞典》(
四川人民出版社)---是國學知識的總體輪廓。國學書分
必讀書和參考書兩種,後者主要是寫文章時用的。一言以蔽之:《論語》、《孟子》(必讀);《史記》、《
漢書》、《
後漢書》、《三國志》、《
莊子》、《老子》、《
墨子》、《韓非子》、《文選》(不可不讀,選讀);《
韓昌黎集》(《
柳河東集》)、《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當讀,選章節)。近、當代國學,未曾出現---
四書五經、史家、諸子百家那樣的宏篇巨製。但竊以為“人之有學,如木之有枝葉也。木有枝葉,猶庇蔭人,而況君子之學乎?(《國語》)”。國學當評定歷史得失、國學當傳承文化精華、國學當領悟古老智慧、國學當感受知識魅力、國學當開闊博大心胸、國學當開啟全新境界。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不是拿來主義文化,不是狹隘的海島侵略文化,而是中國文化精髓。當代國學大師潘承祥先生曰:“國學之探微,在於功力之深厚,自可一巧破千均也。”。
文化常識
【直稱姓名】⑴自稱姓名或名。⑵用於介紹或作傳。⑶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
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自稱,以顯示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稱諡號】古代
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
張曲江。
【
稱郡望】韓愈雖系
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
韓昌黎。
【兼稱】如《
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
【
賤稱】表示輕慢斥罵的態度。如《荊軻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
豎子也。”《毛遂自薦》:“
白起,小豎子耳。”
【謙稱】
⑴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⑵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
不穀(不善)。
⑷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⑸稱己方親屬朋友,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
寒舍。
⑹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⑴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
⑵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⑶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⑷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
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
⑸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
⑹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
泰水。
⑺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先帝,先考或先父,先慈或先妣,先賢。
⑻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⑼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⑽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
孔子聖人,孟子
亞聖。“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等。
⑴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
黔首、黎民、生民、
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
⑵職業的稱謂。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⑶不同的朋友關係之間的稱謂。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
貧賤之交”。
⑷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至*歲兒童。
總角是*歲至十三四少年。豆蔻十三四至十五六。束髮男子十五。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期頤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