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地方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建置沿革
古代
先秦時期。夏、商、周時期,明光分屬揚州、徐州、青州,周代後期為徐國等方國領地。
春秋時期,為吳國善道地,是吳、越、楚爭峙場所。戰國時期,越滅吳,屬越國;公元前306年楚滅越,屬楚國,居於“吳頭楚尾”。
秦漢時期,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天下,稱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廢分封,置郡縣,始有盱眙縣(治今盱眙縣城北)、淮陵縣(治今女山湖鎮邵崗境內),明光為盱眙、淮陵兩縣轄地,先後屬泗水郡、東海郡。
三國時期,屬魏國徐州(仍治彭城)下邳郡(國)(治古邳鎮),仍設淮陵縣(仍治故淮陵城)。後期淪為棄地。魏鹹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晉代魏,仍之。淮陵縣(仍治故淮陵城)仍屬徐州(仍治彭城。元康年間,改治下邳,今古邳鎮)下邳國(都古邳鎮)。太康元年(280年),改屬徐州臨淮郡。元康初(約291年),分臨淮郡淮陵縣置淮陵郡(仍治淮陵,淮陵故城),設淮陵縣。永寧元年(301年),設臨淮國(仍治淮陵故城),仍屬徐州。永興元年(304年),又僑置堂邑郡(治淮陵故城),後廢。永嘉亂後,荒廢。
東晉大興三年(320年),僑置淮陵郡(改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鎮,原稱舊縣集),屬北徐州(治鐘離縣,今鳳陽縣),後廢。南朝梁中興二年(502年)四月,蕭梁代南齊。初屬南兗州(治廣陵縣,今揚州市),後改屬淮州(治淮陰,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淮河南岸)淮陽郡(治淮陵僑縣,今明光市女山湖鎮,原舊縣集),設淮陵縣(僑治舊縣集);盱眙郡(治盱眙,今縣城東北)設陽城縣(今明光市故淮陵城)。又屬北徐州(治鐘離縣,今鳳陽縣),濟陽郡(治睢陵僑縣,今女山湖鎮),設睢陵縣。
南陳永定元年(557年)復名睢陵縣。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齊,逐漸恢復舊制。北徐州(治鐘離縣,今鳳陽縣)濟陰郡(治睢陵,由東魏濟陽郡改,縣由北齊池南改,今女山湖鎮)設睢陵縣。陽城縣(治淮陵城)仍屬南兗州(治廣陵縣,今揚州市)盱眙郡(仍治盱眙故城。太建五年九月戊子,改屬譙州。七年三月辛未,改屬南兗州)。北朝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十二月,地入北周。今市境設定有:西楚州(由徐州改。治鐘離縣,今鳳陽縣)濟陰郡(治昭義,今女山湖鎮。同時改陳睢陵縣為招義縣,又寫成“昭義”)。吳州(改陳東廣州為吳州,仍治廣陵,今揚州市)盱眙郡(治盱眙故城)設陽城縣(仍治故淮陵城)。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為隋取代。
隋唐時期,隋朝開皇元年(581年)仍沿襲舊制。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撤銷陽城縣,改昭義縣為招義縣(仍治女山湖鎮),改屬濠州(治鐘離縣,今鳳陽縣)。大業元年(605年),改招義縣為化明縣(《太平寰宇記》稱,開皇二年,以光德太子名昭,改招義縣為化明縣)。大業三年四月,改濠州為鐘離郡(治鐘離縣,今鳳陽縣),化明縣改屬揚州刺史部鐘離郡。隋末,縣民馬薄據縣,改置化州,分置濟陰縣,共設2個縣,屬之。大業十四年四月為唐取代。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析置睢陵縣仍治淮陵故城、濟陰、睢陵、化明3個縣屬化州(仍治今女山湖鎮)。三年,撤銷濟陰、睢陵縣、化州,改化明縣為招義縣(仍治今女山湖鎮),改屬濠州(治鐘離,今鳳陽縣)。士人楊益曾於武德二年自據招義縣化州,四年歸國。貞觀元年(627年),濠州屬淮南道(地理區域)。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淮南道為一級政區(治揚州,今為市)。天寶元年(742年),濠州改為鐘離郡。乾元元年(758年),鐘離郡改為濠州。安史之亂後,濠州改屬武寧軍節度,又叫徐泗節度感化軍(治徐州)。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朝滅亡。
明清時期,明光市境內無建置,仍為4個州、縣邊緣地區。洪武元年(1368年)盱眙縣屬臨濠府(治今鳳陽縣)泗州,次年盱眙縣直屬中書省,洪武五年改屬鳳陽府(治今鳳陽縣)泗州,清雍正年間升泗州為直隸州,並在今女山湖鎮設立“舊縣巡檢司”。清順治二年(1644年),盱眙屬江南省鳳陽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設江蘇、安徽兩省,盱眙屬安徽省鳳陽府。康熙十九年,泗州城沉沒水中,泗泗州州治移至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為安徽省直隸州,隸安徽布政使司,盱眙為屬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鳳陽府虹縣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縣(今泗縣)。
近代
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統治時代,定遠、來安、滁縣、盱眙4個縣均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年(1931年)五月,原盱眙縣三界士紳邵樹谷、吳敬業等人向安徽省政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請求變更行政區劃,設縣分治”,國民黨為加強當時盱、來、滁、定4個縣邊區統治,決定同意設立嘉山縣。11月15日,經國民政府內政部和安徽省政府批准,從滁縣劃出馬垣牆、樊山寺、江寧後、盈福寺、小岱山、三都六(張八嶺)6個保;從來安縣劃出嘉山集、尹家集、張鋪營3個保;從定遠縣劃出嘉山保、大北保、大南保(大橫山堡)、潘家營、三和集、槐墟院6個保;從盱眙縣西南部劃出自來橋、烏石山、黃寨、魯山、鳳賢集、羅家嶺、大越、管店、劉家集、石壩、明光集、許家河、馬家崗、紅廟集、查家埠、西永興、愛棠鎮17個保,計32個保組成新設的嘉山縣行政區域。
抗日戰爭期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共產黨領導的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山鎮自來橋成立,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三月,與盱眙抗日民主政府合併為盱嘉辦事處,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十月,又分設。另外,明光市境內還有盱鳳嘉縣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至1945年設)。抗日政權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十一月後並為嘉山縣,改屬蘇皖邊區第三行政區,直至三十五年(1946年)九月北撤取消。解放戰爭期間,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了江淮行署。六月四日後調整的嘉山縣屬第一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嘉山縣城明光鎮。二月,先後成立嘉山縣人民政府和明光市政府。四月,改明光市為明光區。四月十五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公告,嘉山縣改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縣專區。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建國後1949年10月1日建國,嘉山縣仍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縣專區。1956年1月12日,撤銷滁縣專區,嘉山縣改屬安徽省蚌埠專區。1961年4月7日,撤銷蚌埠專區,恢復滁縣專區,嘉山縣屬之。1968年8月12日,嘉山縣革命委員會成立。1980年3月,嘉山縣革命委員會改稱嘉山縣人民政府。1992年12月20日,嘉山縣改屬省轄地級滁州市。1994年5月31日,撤銷嘉山縣,改設省直屬行政區縣級明光市,由省委委託滁州市代管。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明光市轄4個街道13個鄉鎮,135個村、15個社區,韓山社區、女山路社區、龍山社區、交通路社區、中心路社區、市府社區、黃郢社區、花園社區及南大寺社區、濱湖社區。
街鎮鄉社區 | 面積 (km2) | 行政代碼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 83.2 | 341182 | 239499 | |
| 130.6 | 341182 | 239499 | |
| 83.06 | 341182 | 239000 | |
| 73 | 341182 | 239000 | |
| 120 | 341182 | 239431 | |
| 70.9 | 341182 | 239441 | |
| 86.4 | 341182 | 239462 | |
| 230 | 341182 | 211500 | |
| 266 | 341182 | 239419 | |
| 152 | 341182 | 239481 | |
| 186.7 | 341182 | 239473 | |
| 126.1 | 341182 | 239482 | |
| 220 | 341182 | 239451 | |
| 55 | 341182 | 239454 | |
| 135.6 | 341182 | 239421 | |
| 109 | 341182 | 239471 | |
| 22 | 341182 | 239453 | |
總計 | 2335 | |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明光市位於
安徽省東北部邊緣,居江淮分水嶺北側,地處東經117°至119°,北緯32°至34°之間,與滁州市南譙區接壤;北臨淮河,與
五河縣接壤;東與江蘇省盱眙、泗洪等縣相鄰;西鄰安徽省定遠、
鳳陽兩縣。幅員面積233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明光市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南部為低山區,占總面積的35%,中部為
丘陵,占總面積的50%,北部為平原占10%,湖泊占5%。
氣候條件
明光市氣候屬
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5℃,≥0℃的年活動積溫5470℃,≥10℃活動積溫4700-4850℃,全年無霜期219天。太陽年輻射總量122.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34.1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明光市礦產資源豐富,明光市地處的郯廬大斷裂帶成礦條件優越,素有“山巒藏寶、阡陌流金”之譽,截至2015年,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20餘種,如鐵礦、凹凸棒石粘土、石英石、浮石、玄武岩、花崗石、大理石、鉀長石、絹雲母、石油等,尤其是非金屬礦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玄武岩礦是生產鑄石的主要原料,鑄石具有耐化學腐蝕、機械強度大等性能,廣泛套用於化工、冶金、煤炭、建材、紡織等工業,同時,玄武岩又是生產石灰、水泥、裝飾板材、人造纖維的原料。明光市的鑄石玄武岩儲量居全國第三位。
石英砂(矽石礦),具有耐熱、耐酸等性能,主要用途是生產石英玻璃、矽磚、耐火材料和冶煉各種金屬的熔劑,並套用於醫藥、化纖等行業。明光市探明儲量達700多萬噸,屬於大型礦床。
明光市的黃砂資源十分豐富,且質地優良,素以“清水砂”著稱,作為建築材料,行銷華東地區。其他如嘉山集的伊利石;司巷、古沛的鐵礦;澗溪、自來橋、招信等地礦泉水、膨潤土;女山的彩石、浮石;明光東北部一帶發現的石油等,都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歡迎社會各界、海內外人士前來投資開發。
水資源
水庫4個:林東、分水嶺、
石壩、燕子灣。湖泊3個:
女山湖、七里湖、花園湖。河流:
淮河、
池河、白沙河、南沙河、
澗溪河、
泊崗引河。淮河過境56.7公里,池河過境75公里。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土地面積構成:(1)淮河流域2099平方公里。其中:山區560平方公里,丘陵1160平方公里,平原232平方公里,湖泊12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89%(山區占24%、丘陵占50%、平原占10%、湖泊占5%)。(2)長江流域256平方公里為山區,占總面積11%。耕地面積:省屬48557畝,占17.5%(其中潘村湖32230畝、白米山16372畝),旱地4209畝含軍事用地;市屬耕地面積803352畝(其中水田380581畝,旱地422771畝)。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明光市戶籍人口64.5萬人,比上年略有下降;常住人口54.48萬人,增加0.28萬人。城鎮化率49.72%,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69‰,死亡率9.2‰,自然增長率3.49‰。
民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4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3.8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42.1億元,下降1.8%,其中工業增加值32.4億元,下降4.5%;第三產業增加值64.5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的比重為24:30:46,與上年相比,三產比重提高2.4個百分點,一產、二產分別下降1.6、0.8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1%,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829元,比上年增加1742元。
第一產業
2017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96.3萬畝,和上年相比增加0.9萬畝,其中,糧食麵積155.6萬畝,增加1.0萬畝;油料面積15.7萬畝,與上年持平;棉花面積0.47萬畝,增加0.01萬畝;蔬菜面積8.8萬畝,擴大0.2萬畝。
2017年糧食總產量55.8萬噸,比上年增長2.4%,其中,稻穀產量23.3萬噸,增長4.7%;小麥產量22.9萬噸,下降0.7%;油料產量3.25萬噸,增長0.8%;棉花產量0.038萬噸,增長5.8%;蔬菜產量19.0萬噸,增長1.7%;肉類總產量5.4萬噸,增長1.5%;禽蛋產量2.21萬噸,增長0.9%。水產品產量7.73萬噸,比上年略有下降。
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95.7 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2%。農用拖拉機52572台,增長0.2%;全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純量計算)4.07萬噸,下降0.4%;農村用電量22837萬千瓦時,增長9.8%。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積77.6萬畝,旱澇保收面積69.6萬畝。
第二產業
2017年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家,比上年增長1.8%;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5億元,下降11%,其中,輕工業11.5億元,下降16.5%;重工業11億元,下降6.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10.3億元,比上年下降6.6%;實現銷售產值107.3億元,下降6.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7.2億元,下降7.3%;產銷率為96.1%,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共有28家企業列入高新技術產業行業目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6.5%,增加值增長3.1%;年末,戰略性新興產業16家,全年產值增長16.1%;年末億元以上工業企業25家,全年完成產值54億元,占全部工業產值的49%。
年末,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8家(勞務分包企業3家),比上年增加1個;期末從業人員3609人,增長0.04%。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6.2億元,增長19.0%。
第三產業
商貿
201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2億元,同比增長11.4%。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城區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9.5億元,同比增長1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5億元,比上年增加13.1%。按限額標準分,限額以上零售額25.9億元,增長11.7%;限額以下零售額47.3億元,增長11.7%。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5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其中,城鎮投資完成106.5億元,增長14.4%;房地產投資47.5億元,增長4.5%。分產業看:一產投資3.8億元,增長12.3%;二產投資32.1億元,下降0.2%,其中,工業投資32.1億元,下降0.2%;三產投資118億元,增長15.2%。
對外經濟和旅遊業
年末,全市累計完成進出口9345萬美元,增長44.7%,其中,出口6565.6萬美元,進口2779.4萬美元。當年實際利用外資9385萬美元,增長7.0%。
2017年接待國內外旅遊105.9萬人次,同比增長21%。旅遊業總收入6.2億元,同比增長22.6%。
201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26萬戶,比去年下降6.5%;行動電話用戶39.5萬戶,增長1.7%;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7.2萬戶,增長22.9%。
2017年全市用電量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5億千瓦時,增長5.4%。分產業看,一產用電量0.3億千瓦時,增長18.8%;二產用電量2.6億千瓦時,增長9.4%,其中,工業用電量2.5億千瓦時,增長8.9%;三產用電量2.5億千瓦時,增長11.1%。
財政和金融
2017年,全市財政收入累計完成16.5億元,增長12.5%,其中,上劃中央收入4.7億元,增長20.5%;地方財政收入11.8億元,增長9.7%。 2017年,全市財政支出完成38.6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億元,下降10.6%;教育支出5.7億元,增長1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7億元,增長27.8%;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6.6億元,增長27.7%。
201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5.7億元,比年初增加2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35.4億元,比年初增加9.5億元,比上年增長7.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44.5億元,比年初增加20.2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短期貸款21.6億元,比年初增加0.8億元,比上年增長4.1%;中長期貸款50億元,比年初增加12.1億元,比上年增長32.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學校150所,當年招生20510人,在校學生80425人,畢業學生21580人。在各類學校中,普通中學37所,在校學生26132人,其中,高中7所,在校學生9463人;國中30所,在校學生16669人;國小41所,在校學生35176人;幼稚園68所,在園幼兒13744人;普通中專1所,在校學生5279人。全市共有教職工4832人,其中,專任教師4597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95%。國小和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分別為99.07%和70.14%。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數209個,其中,醫院9個、基層衛生院13個、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衛生機構床位數2411張,其中,醫院1655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56張;衛生機構人員數296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數2256人。全市執業(助理)醫師853人,註冊護士1073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明光市城鎮職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5.2萬人、32.2萬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從每月55元提高到75元,離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從1286元提高到1857元,累計發放“五保”供養金4522萬元、高齡津貼1171萬元。被列為“全省城鄉低保統籌試點市”。
交通
鐵路:
高速公路:
公路:
309省級公路和307省級公路,均穿越明光市區。
明光市區形成以池河大道,明珠大道和嘉山路為主軸的公路網。
水運:
地方特產
女山湖大閘蟹
明光市女山湖是安徽省沿淮大型的淡水湖泊之一,處於季風副熱帶濕潤性氣侯區,四季風和,陽光充足,浮游植物、底棲動物、水生植物資源豐富;又因火山爆發而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火山灰大量沉積於湖底,使得女山湖底泥以沙壤土為主,加之火山噴發出的岩漿等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從而使“女山湖”牌大閘蟹形成獨特的品質。因此女山湖大閘蟹具有“青殼、白肚、金爪、黃毛”的形態特徵和“脂肥膏滿、潤甜清香”。
甜葉菊
甜葉菊原產於南美洲,為亞熱帶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葉甚甜。甜葉菊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中國引種成功,明光市是最早試種地區之一,農民具有多年的傳統種植習慣。
明光綠豆
明光綠豆歷史悠久,民國以前,縣內無專營對外貿易,自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後,一些從事糧食運銷的商人,匯集縣內明光、管店等地開設糧行,組織綠豆等雜糧,然後經
上海、
無錫、
廣州等地,轉銷出口,明光綠豆從此開始銷往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斯里蘭卡、
日本等國家。
風景名勝
女山地質公園
女山古火山地質公園,也名女山地質公園,坐落於安徽省
明光市東北部
女山湖鎮(原屬邵崗鄉)境內,該公園以女山古火山地質地貌為主要景觀,有無蚊處、仙人洞(又稱仙居石窟)、玉環池、觀湖亭、浮石灘、珍珠泉、何老墳、蟠龍樹等景觀。
招信古寺
招信寺等八大古建築形成的建築群體,擁有很多傳說,是省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嘉祐院,原名大寺,據傳為南朝梁武帝蕭衍敕建。光緒《盱眙縣誌稿》載,嘉祐院在舊縣鎮。
抹山寺
明光是
明代開國皇帝
朱元璋的誕生地,有“帝子之鄉”和“靈跡村”的美謄。《泗州志》記載:“明光山,集之主山地,明太祖生時有光灼天,因賜名:明光。明光欽賜寶地名。”賜出生之山為明光山(今明光市抹山村),把朝代定為明朝。
躍龍湖
躍龍湖景區:在明光市東28公里處,有一座素有千島湖之稱的躍龍湖,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末,湖面面積8.15平方公里,總庫容7448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量為490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水產養殖、旅遊的中型水庫。庫區地形屬低山區,建於澗溪河、白沙河上游的三條支流匯合處,屬淮河流域七里湖水系。周邊長約60公里的中型水庫。因她是淮河水域與長江水域的分界點,故取名為分水嶺水庫,現名躍龍湖。
棲鳳湖
棲鳳湖景區:位於安徽省明光市以南約12公里,位於104國道邊,水庫控制上游來水面積57.3平方公里,庫容7000萬立方米,水面近10000畝。
七里湖
南起津里,北至
舊縣(現女山湖鄉),湖區長13公里,寬2~5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其中東南汊稱水廠湖,長4公里,寬2公里,南納陡澗(亦稱鐘落澗、
石壩河,或津里河)、
澗溪雨水,入湖總來水面積850平方公里,主要屬丘陵區;西北有
女山湖水利樞紐溝通女山湖,
池河來水,進入女山湖、七里湖,已是河湖一體,一併於洪山頭注入淮河。
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
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位於明光市自來橋鎮老街,從山芋城堡驅車五分鐘即可到達該景點。
嘉山縣明光市僅存的一處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舊址,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橫山
大橫山國家級自然生態林在明南街道辦事處與三縣(市)七鄉鎮接壤,呈西北東南走向,距明光市區13公里,距明南街道4公里。相傳遠古時期,天上曾有12個太陽,天神楊二郎擔山追太陽,一鞭將一座原本完整的山,分為大橫山,山腰為小橫山(本市石壩境內),山尖即為岱山(定遠縣境內),大橫山由此而得名。
太和橋
太和橋位於明光市
蘇巷鎮戴巷村閻橋村民組南,約1.5公里處,橋面寬4米,長3.5米,上有”太和橋“和”道光二十年四月建字樣。相傳是一名何姓官員榮歸故里而建,呈南北走向,四周均為麥田,橋下水流自東向西,流向女山湖水系。
老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老嘉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明光市張八嶺鎮和石壩鎮交界處,海拔332.4米,為皖東地區第二高山,山上植被茂密,為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90%以上,素有江淮分水嶺的“分水之脊”之稱。
著名人物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軍事家,原名
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生於明光抹山寺,曾寫詩賜明光地名《欽賜明光》詩曰:“銜山抱水景物菁,鳳枝龍脈九州屏。春風蕭夜化鐵馬,明光欽賜寶地名。”賜出生之山為明光山,把朝代定為明朝。
吳棠(1813年-1876年),字仲宣,號棣華,安徽省盱眙縣三界人。晚清
封疆大吏,服官三十餘年,歷封疆大吏16年,是皖東清史上唯一的
封疆大臣,安徽清史上屈指可數的名人,中國漕運史上集權總督,在整個
同治朝,一直與直隸總督
李鴻章、兩江總督
曾國藩、陝甘總督
左宗棠等疆臣齊名。
吳繼光(1897年-1937年),安徽省嘉山縣人。1924年考入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吳繼光奉令率部開往上海,參加過
淞滬會戰。
刁文元,1942年生,安徽省嘉山縣人,著名桌球運動員。
祖海,1976年5月10日出生於安徽省
蚌埠市,早年在明光三界鎮生活。中國民族唱法女歌唱家,
國家一級演員,
文化部首屆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全國預防愛滋病形象大使。
李澤同,(1857年-1918年)字普卿,亦字捕青,明代勛戚重臣武靖王李文忠後裔。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創辦學堂,名曰緝熙(緝熙:光明之意)兩等學堂,今安徽省明光市實驗國小之前身。澤同一生著述頗豐,計有《群經詁幼》、《二南淺解》、《秦漢史要》、《歷史綱要》、《清地理志》、《府廳州縣考》、《明光鄉土志》、《明光十六景》(詩作)等。清末民初,屢遭兵燹,藏書及著述幾遭焚劫。今僅存《明光十六景》詩作。
城市榮譽
2017年6月29日明光市與加拿大聖·阿黛爾市結為友好城市。
2017年9月,安徽省明光市入圍榜“2017最美中國榜”目的地城市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