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綠御酒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的特產。明綠御酒的主要原料為馳名中外的明光綠豆,沿用南宋以來獨有的釀造工藝和全手工釀造技術釀製而成,其釀製工藝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明綠御酒”榮獲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稱號。
明光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明綠御酒地理標誌產品產地保護範圍的函》,明政秘〔2013年〕95號。
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1791-2012《明綠御酒 明綠香型白酒》明綠專利號:ZL001 1907.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綠御酒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1日
- 獲得榮譽:1986年獲安徽省優質產品稱號
- 地理標誌:榮獲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稱號
- 品質特點:甘美醇厚、澄碧清冽、豆香幽雅
- 出口量:800噸
- 批准文號:明政秘〔2013年〕95號
- 產地名稱:安徽省明光市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主要發展,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明光綠豆簡稱:“明綠”。明光市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環境,生產出的綠豆,以其色澤碧綠、粒大皮薄、味香爽口、營養豐富等特點馳名中外,曾暢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國,有三十餘年出口歷史,是安徽省名牌產品,並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
綠豆是一味常用的中藥,為豆科草本植物綠豆的種子,又稱青小豆,在秋季莢果成熟時採收,曬乾,除去莢殼及雜質,種子備用。它始載於唐代的《食療本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真濟世之良果也”。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消腫止癢、解毒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鈣、鐵、維生素類等成分,綠豆作為藥食兩用的珍品,在眾多的中藥綠豆中,我們不得不提及綠豆中的精品——明光綠豆。
產地環境
明綠為豆科豆屬短日照喜溫作物。明光市明綠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明東、石壩、澗溪、卞莊、管店及橫山等鄉鎮,地方品種也較多,主要有大團葉、小團葉、灰白頭、花葉綠豆等。目前當家品種為明綠1號。該品種為直立型,株高60厘米,莖粗、圓柱形、紅紫色、有茸毛,主莖分枝3~8個,三出羽複葉,葉全綠,心臟形。花叢生、鮮黃色,每花序結莢2~4個,成熟莢黑色,莢形稍彎,長8~9厘米,每莢9~15粒。籽粒短圓筒形,色澤碧綠,有光澤,白臍,千粒重58~65克,其中含蛋白質23.5%,碳水化合物51.57%以及大量維生素、磷、鈣鐵等營養物質,優於其他同類產品,超過國家規定的出口標準。栽培時應注意輪作換茬;做好清溝瀝水和中耕除草,注意增施磷鉀肥,成熟時要及時分批摘收。明光市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4000公頃,產量6000噸,產值2400萬元。為了保護種質資源,明光市還建立了33公頃的良種繁育基地,並為明綠註冊了“嘉禾鳳”牌商標。
歷史淵源
1980年安徽明光酒廠開始研製,以明光綠豆作為主要釀酒原料,在科研人員無數次探索下,釀製工藝逐漸成熟,於1982進行批量生產,明綠御酒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的特產。明綠御酒的主要原料為馳名中外的明光綠豆,沿用南宋以來獨有的釀造工藝和全手工釀造技術釀製而成。
生產情況
明綠御酒產品年產量達800噸,年銷售額15000萬元。
產品榮譽
明綠御酒1986年獲安徽省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獲全國旅遊商品研討會銀獎和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被評為安徽省質量信得過產品,1997年,經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對原料和酒嚴格檢測,被確定為安全無公害的“綠色食品”,2000年8月正式申報國家專利,2003年10月一種用綠豆釀製的白酒榮獲國家發明專利。2006年一月“明綠液”榮獲布魯塞爾第七屆國際葡萄酒、烈酒評酒會“銀獎”。2009年開發了全新的明綠御酒。
地理標誌
主要發展
選料精良 明系1號綠豆為安徽省明光市的地方名產,具有粒大皮薄、晶瑩透明、蒸煮即爛的特點,內含蛋白質、澱粉和多種微量元素,為指定出口產品而享譽海內外。明系1號產地四季分明,大氣、水源環境良好,1997年1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准為A級綠色食品GB-01—9701120301。明光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明綠御酒地理標誌產品產地保護範圍的函》,明政秘〔2013〕95號。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1791-2012《明綠御酒 明綠香型白酒》 。
地域保護範圍
明綠御酒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限於國家質量監督檢測檢驗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批准的範圍,即安徽省明光市現行政區域。
原輔料綠豆應該合符GB/T10462的規定。高粱應該符合GB/T8231的規定。小麥應符合GB1351的規定。大麥應符合GB1351的規定。豌豆應符合GB/T10460的規定。其它糧谷原料應符合GB2715的規定。釀造用水產地範圍內無污染的地下水,水質應符合GB5749的規定。
質量技術要求
釀造用水:採用產地範圍池河水系的水,符合國家關於生活飲用水相關規定。綠豆: 採用產地範圍內的綠豆,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高粱、小麥、大麥:符合國家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