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南陳)

南朝陳

南陳一般指本詞條

陳朝(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或南朝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為陳霸先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區。

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557年)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逐漸好轉。陳霸先於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陳文帝陳蒨即位,陳蒨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風,使陳朝政治稍為安定。天康元年(566年),陳蒨駕崩,遺詔太子陳伯宗繼位,年號光大,於次年被文帝弟司徒、安成王陳頊所廢。陳頊即位為陳宣帝,繼續實行陳蒨時輕徭薄賦之策,使江南經濟逐漸恢復。太建九年(577年),北周滅北齊。翌年,周陳在呂梁展開激戰,周敗陳,吳明徹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復失,江北州郡盡為北周所有。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頊病死,太子陳叔寶繼位,是為陳後主。後主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政治已江河日下。北方的隋文帝楊堅積極準備滅陳。禎明二年(588年),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軍攻陳(隋滅陳之戰),至次年攻陷建康,南朝陳滅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朝
  • 外文名:Chen Dynasty
  • 別稱:南陳
  • 時間:公元557年 ~ 公元589年
  • 帝王:陳霸先、陳蒨、陳伯宗、陳叔寶
  • 都城:建康
  • 主要城市:揚州、鎮江、福州、郢州、鄂州等
  • 語言:金陵雅言
  • 貨幣:天嘉五銖、太貨六銖
  • 所屬時期:南朝
  • 人口數量:1500萬(589年)
  • 主要民族:漢族
  • 國土面積:133萬平方公里(572年)
  • 開創者:陳霸先
  • 亡國者:陳叔寶
  • 滅亡者:隋朝
國號,歷史,陳室出身,征伐定業,專擅朝政,禪梁稱帝,文帝粗安,皇位篡亂,後主驕奢,隋滅南陳,疆域,政治,門閥,法律,經濟,賦役,人口,帝王世系,

國號

陳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皇帝姓氏作為國號的王朝。陳霸先被梁敬帝蕭方智封為陳公、陳王,立國後以“陳”為國號。

歷史

陳室出身

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503—559年)吳興長城下若(箬)里(今浙江長興)人,漢太丘長陳寔的後代,世居潁川(今河南省禹州市)。
陳霸先出生於梁天監二年(503年)。《陳書》上說:陳霸先“少倜儻有大志,不治生產。既長,讀兵書,多武藝,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陳霸先出身寒門,所謂寒門,是與士族高門相對的概念,包括寒士與寒人。這一划分主要是基於門閥觀念而言,並非基於單純的經濟地位,與所任官職品階有一定關係,但又不能等同起來。一般來說,寒門出生的子弟,要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和進步,比起豪門貴族子弟來艱難得多。
陳霸先陳霸先
起先陳霸先擔任過里司。南朝制度,縣下有鄉,鄉下有里。里司管一里地的事。後到建康(今南京)作過油庫的庫吏,這些其實稱不上官職。後擔任新喻侯蕭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傳令吏。可見陳霸先年青時之艱難,其入仕亦從最低之職開始的。
梁大同初(約534年),新喻侯蕭映為吳興太守,很看重陳霸先,“嘗目高祖謂僚佐曰:‘此人方將遠大。’”意思是:我看此人將來不得了。約在梁大同六年(540年),蕭映到廣州任刺史,陳霸先已深受蕭映器重,隨任為廣州府中直兵參軍。

征伐定業

陳霸先出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今廣東省肇慶市)。第二年,交州(今越南河內市東北約30公里處)土豪李賁發起叛亂,趕走了交州刺史蕭咨。大同九年(543年)4月,李賁部將范修在九德(今越南榮市)大破林邑王,梁朝征討諸軍也不知所終。李賁控制了整個北越,在梁大同十年(544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設定百官,自稱越帝。新州(治在今廣東新興)刺史盧子雄、高州(今廣東陽江)刺史孫冏圍攻廣州,廣州告急。陳霸先在高要聞報,率3000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戰解重圍。陳霸先的戰績受到梁武帝矚目。
梁大同十一年(545年)正月,梁武帝任陳霸先為交州司馬,領武平(今越南永安)太守,隨新任交州刺史楊日票前往交州討伐李賁。陳霸先與楊日票等征討大軍,於大同十一年(545年)12月抵達交州。在惡劣的環境中,經過3年苦戰,終於除掉了以李賁為首的地方分離勢力,收復了交、愛、德、利、明等數州(今越南北部)。交州平定後,陳霸先領著本部將士返回高要復職時已是梁太清二年(548年)。陳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亂
太清三年(549年)11月,陳霸先遣將進駐大庾嶺,招聚始興地方將士,準備繼續推進。但蕭勃心胸狹隘,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軟硬兼施,只希望陳霸先能幫他看守門戶。面對蕭勃的利誘威逼,陳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靠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麾下。
侯景亂梁局勢侯景亂梁局勢
大寶元年(550年)正月,陳霸先大軍從始興出發,抵達大庾嶺,擊敗奉蕭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攔截的蔡路養,乘勝進駐南康。陳霸先被蕭繹授為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此後近一年半時間,陳霸先與回響侯景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在南康一帶展開了拉鋸戰,終於擒斬李遷仕。大寶二年(551年)6月,陳霸先發兵南康,沿贛江北下。
大寶二年(551年)10月,侯景殺梁簡文帝蕭綱,11月自立為皇帝。國號漢。大寶三年(552年)正月,陳霸先南路征討大軍從豫章(今江西南昌)出發,這時已有甲士3萬人,強弩5千張,舟艦2千艘,水陸俱下,另有前軍5千由驍將杜僧明統領,已抵達湓口(鄱陽湖入長江口)。2月,王僧辯等西路大軍又從尋陽起行,在白茅灣(今安徽懷寧以東)與陳霸先會師。王僧辯與陳霸先登壇設誓,締結了盟約。征討大軍沿路攻克蕪湖、姑孰(今安徽當塗),3月在建康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終於徹底摧毀了侯景勢力,侯景被殺。

專擅朝政

大寶三年(552年)11月,經王僧辯、陳霸先等各路將士勸進,湘東王蕭繹即位於江陵,即梁元帝。改大寶三年(552年)為承聖元年。陳霸先鎮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鎮守在建康(今南京)。
承聖三年(554年)3月,梁元帝蕭繹進陳霸先位司空。9月,西魏發兵突襲江陵(今湖北荊州),王僧辯未及時救援,梁元帝蕭繹投降西魏被殺。朝臣與百姓中強壯者都被掠走,陳霸先的兒子陳昌、侄子陳頊當時都在梁元帝宮中值事,均被擄至長安。此時,梁元帝之侄、已故昭明太子之子蕭詧,被西魏扶為傀儡皇帝,建立了“後梁”小王國。江陵陷落後,王僧辯與陳霸先經反覆商議,準備於次年2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晉安王蕭方智到建康稱帝。
晉安王蕭方智自尋陽入居建康朝堂不久,北齊堅持派兵護送原被東魏俘虜的貞陽侯蕭淵明來建康當傀儡皇帝。王僧辯起先拒不同意。承聖四年(555年)3月,齊軍兵至東關(今安徽巢湖市),王僧辯遣徐州刺史裴之橫領兵攔擊,裴之橫戰敗被殺。後來,王僧辯屈從於北齊的壓力,於7月迎蕭淵明到建康稱帝。改元“天成”,以晉安王蕭方智為皇太子。陳霸先認為一旦蕭淵明當上皇帝,建康的梁朝將成為北齊鮮卑人的附庸,漢族政權難以保存。陳霸先與王僧辨再三苦爭,不願向北齊屈服,王僧辨沒有聽從。因此,陳霸先非常氣憤,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謀之,決定以“擅自廢立”之罪討伐王僧辯。並於同年9月在京口舉兵,突襲石頭城,陳軍從建康城北入城,王僧辯猝不及防,苦戰不敵,就擒後被縊殺。
承聖四年(555年)10月,立蕭方智為皇帝,史稱梁敬帝。改承聖四年(555年)為紹泰元年。陳霸先任大都督,總攝梁朝軍國大事。北齊兵分別於紹泰元年(555年)底和太平元年(556年)6月,兩次侵犯梁朝,均被陳霸先率部擊敗,使江南民眾避免了遭受外族的侵害。紹泰元年(555年)10月;太平二年、永定元年(557年)2月,陳霸先又分別平定了王僧辯餘部的反叛和曲江侯蕭勃的反叛。至此,陳霸先為自己稱帝鋪平了道路。

禪梁稱帝

陳霸先立蕭方智為帝後,王琳一直不服。太平二年(557年)5月,王琳大力修造舟艦,準備進攻陳霸先。6月11日,陳霸先任命開府儀同三司侯安都為西道都督,周文育為南道都督,率領水師2萬人會師於武昌,對王琳發動進攻。
永定元年(557年)8月28日,梁朝提升丞相陳霸先為太傅,加賜黃鉞、殊禮。九月初五,又提升為相國,總領朝政,封為陳公,備九錫,陳國設定百官。十月初三,梁朝給陳公陳霸先進爵為王。初六,梁敬帝把皇位禪讓給了陳王。隨後,陳王陳霸先派中書舍人劉師知帶領宣猛將軍沈恪指揮兵士進入皇宮,護送梁敬帝到別宮去居住。永定元年(557年)10月初十,陳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又改換年號為永定。封梁敬帝為江陰王。
陳霸先建國之初,“號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陳霸先一面籠絡江左豪族,恢復江南經濟,一面征伐北齊,收復淮南失地,政權逐漸穩固。建康都城也在興工復建之中。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帶兵東下,抵達湓城(江西九江瑞昌),駐紮在白水浦(江西九江縣西,),他共帶有10萬甲兵。王琳任命北江州(治在今湖北黃安縣)刺史魯悉達為鎮北將軍。
三月,北齊派兵援助並護送梁朝永嘉王蕭莊回到江南,並冊拜王琳為梁朝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王琳擁戴蕭莊登上了帝位,改年號為天啟。四月初三,陳霸先派人殺了江陰王蕭方智。
陳霸先在位期間,每臨軍機大事都能確定破敵制勝之道,而處理政務則崇尚寬和簡樸,如果不是軍旅急務,一般不輕易調發軍隊。他天性節儉樸素,後宮妃子、宮女沒有披金帶翠的服飾,也不設女樂。他任賢使能,政治清明,使江南局勢漸趨穩定。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陳霸先下詔讓臨川王陳蒨在南皖口(今安徽安慶市)設立城堡,派東徐州刺史吳興人錢道戢去駐守。十二日,陳霸先身體不適,二十一日,病逝於璿璣殿,在位三年,時年57歲。遺詔追臨川王陳蒨入纂。八月,群臣上謚曰武皇帝,廟號高祖,葬萬安陵。

文帝粗安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陳霸先病重的時候,遺詔征侄子陳蒨入纂(入朝繼承皇位),史稱陳文帝。當初,陳霸先追謚其兄陳道譚為始興昭烈王,讓他的第二個兒子陳頊繼承封號。等到文帝陳蒨即位,陳頊還被俘在北周長安沒有回來,陳蒨因為自己繼承了皇位,改封陳頊為安成王。
陳文帝陳文帝
永定三年(559年)十月,王琳得知陳霸先死,復率軍東進,復擁永嘉王蕭莊出屯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北齊慕容儼率軍臨逼長江為之聲援。十一月,王琳進犯大雷(今安徽望江縣),陳蒨以侯瑱侯安都、徐度合兵抵禦。天嘉元年(560年),當王琳與陳朝的侯瑱在蕪湖交戰時,北周便發兵攻打荊州,結果王琳兵敗,王琳與蕭莊逃亡北齊。陳朝也自此成為南朝正統。蕭莊投奔北齊後,北齊封他為梁王,允諾幫他復興梁朝,但沒多久北齊自己也滅亡了。
天嘉元年(560年)二月二十八日,陳蒨任命陳昌驃騎將軍、湘州刺史,封他為衡陽王。三月二十五日,侯安都迎接陳昌渡漢江,陳昌溺死於江中。然後,侯安都上奏陳文帝,宣稱陳昌渡江時遭遇不測,船壞被淹死。侯安都因此進爵,為清遠公。
天嘉三年(562年)三月,安成王陳頊到達建康,陳蒨下詔封他為中書監、中衛將軍。此時,陳頊的妃子柳氏和兒子陳叔寶還滯留在穰城(今河南鄧縣),陳蒨又派毛喜到北周去請求放還。天康元年(566年)二月二十九日,陳蒨大赦全國,改年號為天康(改天嘉七年為天康元年)。三月初三,任命安成王陳頊為尚書令。四月,陳文帝生病,台閣等官署的事情,令尚書僕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奐共同決定。孔奐是孔之的曾孫。文帝病重,孔奐、到仲舉和司空及尚書令揚州刺史安成王陳頊、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侍疾。
陳文帝臨終前,遺詔皇太子可即君臨,山陵務存儉速,大斂竟,群臣三日一臨,公除之制,率依舊典。其勤儉之心窺於一斑。天康元年(566年)四月二十七日,陳文帝陳蒨去世。在位七年,終年44歲。6月21日,謚曰文皇帝,廟號世祖,葬於永寧陵(今南京市棲霞區甘家巷新合村獅子沖田野中)。

皇位篡亂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陳文帝去世後,太子陳伯宗即皇帝位。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安成王陳頊將陳伯宗廢為臨海王,入繼皇位。陳伯宗被廢為臨海王之後,出居別第。太建二年(570年)四月,陳伯宗去世,諡號廢皇帝。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陳頊計畫討伐北齊,公卿之間意見不一,只有鎮前將軍吳明徹贊成並請求行動。陳頊力排眾議,分別命令眾軍,任命吳明徹為都督征討諸軍事,裴忌為監軍事,統率10萬大軍進攻北齊。
陳宣帝陳宣帝
四月初八,陳朝的前巴州刺史魯廣達和北齊軍隊在大峴(今山東省臨朐縣)交戰,將北齊軍隊打敗。八月,陳朝吳明徹進攻壽陽,築起圍堰引肥水灌城,城裡的百姓患浮腫和腹瀉病的很多,死去的有十分之六七。十三日,吳明徹親自穿戴了鎧甲和頭盔,指揮部隊從四面發動急攻,一鼓作氣攻克壽陽,活捉王琳等5人,並將王琳就地處死,傳首京都。陳頊下詔將王琳的首級掛在建康示眾。
陳頊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業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後被北周奪走。總的來說,陳頊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政治也較為清明。陳頊於陳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初十,死於宣福殿,在位14年,時年55歲。陳頊諡號為孝宣帝,廟號高宗。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初五,陳頊患病的時候,太子陳叔寶與始興王陳叔陵、長沙王陳叔堅一同入宮侍疾。十一日,陳孝宣帝遺體入殮,太子陳叔寶俯伏痛哭。陳叔陵乘機抽出切藥刀向太子砍去,砍中了陳叔寶的頸項,陳叔寶昏倒在地;陳叔寶生母柳皇后趕來救護,也被陳叔陵砍了數下。陳叔寶的奶媽吳氏從後面扯住陳叔陵的胳膊,陳叔寶才得以爬起。陳叔陵自知不能成功,於是回到府內,將妃子張氏和寵妾7人沉入井中溺死。

後主驕奢

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13日,皇太子陳叔寶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立最寵愛的妃子張麗華為皇貴妃,從此寵傾後宮。正月21日,陳後主詔令尊稱柳皇后為皇太后。當時陳叔寶居住在承香殿養傷,不能臨朝聽政。於是皇太后就住在柏梁殿,百官大臣稟奏的國事政務,都由皇太后裁決處理。直到陳叔寶傷勢痊俞,皇太后才歸政於他。25日,陳叔寶冊立妃子沈氏為皇后。27日,又冊封皇弟陳叔儼為尋陽(今江西九江)王,陳叔慎為岳陽(今湖南嶽陽)王,陳叔達為義陽(今河南信陽縣)王,陳叔熊為巴山(川陝交界地帶)王,陳叔虞為武昌(今湖北武昌)王。
至德二年(584年)5月,南朝陳朝廷任命吏部尚書江總為尚書僕射。這年,陳叔寶在皇宮光昭殿前修建臨春、結綺、望仙三棟樓閣。樓閣各高數10丈,連延數10間,窗戶、壁帶、懸楣、欄桿等都是用沉木和檀木製成,並用黃金、玉石或者珍珠、翡翠加以裝飾,樓閣門窗均外掛珠簾,室內有寶床寶帳,極盡奢華,宛如人間仙境。穿戴玩賞的東西瑰奇精美,近古以來所未見。每當微風吹來,沉木、檀木香飄數里。閣下堆石成山,引水為池並雜種奇花異草。以前,北地人傅曾以太子庶子的身份侍奉陳後主於東宮,等後主即位,傅晉升為秘書監、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由於他恃才傲物,因此百官群臣大都不喜歡他。施文慶與沈客卿一同誣陷說傅收受了高麗國使者賄賂,陳後主將傅收捕下獄。
陳叔寶陳叔寶
陳叔寶可謂是生不逢時,運氣不是太好,就在他即位當皇帝的前一年,太建十三年(581年),隋文帝楊堅已經建立了隋朝,滅陳的傾向已經十分明顯,陳叔寶既無可奈何,又毫不介意,最後陳朝江山被楊堅所毀滅。楊堅的女兒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580年,周宣帝崩,年僅7歲的兒子靜帝宇文闡即位,由外祖父楊堅輔政。不幾個月楊堅就進爵為王。2月14日,靜帝宇文闡命令兼太傅杞公宇文椿捧著冊書,大宗伯趙捧著皇帝的璽印,禪位於隋王楊堅。是為隋文帝。改國號隋,北周亡。
起初,隋文帝受禪即位以來,與陳朝十分友好,每次抓獲陳朝的間諜,都贈送衣服、馬匹,客氣地予以遣返。然而陳宣帝在位時還是不斷地讓軍隊侵擾隋朝邊境。所以在太建末年,隋朝軍隊對陳朝發動了一次進攻,適逢陳宣帝去世,隋文帝即下令班師退軍,又派遣使者前去弔唁,在給陳後主的信中有“楊堅頓首”之語,表現得十分謙遜。但是陳後主在回信中卻狂妄自大,信末說:“想你統治的區域內安好,這裡是天下清平。”隋文帝楊堅看了陳後主的回信很不高興。
楊素率軍在長江上游永安(今四川奉節),造了幾千艘戰艦,其主力艦為“五牙艦”。該艦“上起樓5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50尺,容戰士800人,旗幟加於上”。楊素出兵幾萬人,有船數千艘,平均每船僅載10餘人。在與陳朝末代君主陳後主決戰的一次戰鬥中,“(楊)素遣巴蜒千人乘五牙四艘,以拍竿碎其(陳國)十餘艦”。隋朝晉州刺史皇甫續,向隋文帝上言平定陳朝的三條理由:“第一是以大國吞併小國;第二是以有道討伐無道;第三是陳朝接納叛臣蕭岩等人。所以,我們師出有名。
禎明二年(588年)正月,陳朝派遣散騎常侍袁雅等人到隋朝聘問;又派遣散騎常侍九江人周羅率軍駐紮峽口,侵犯隋朝峽州。導遊說陳後主自不量力,既無國力,又無軍力,自己也缺乏能力,還要去侵犯隋朝的疆土,引火燒身,最後導致加速滅亡。
禎明二年,即隋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楊堅下詔,並派遣使者將璽書送給陳朝,歷數陳後主20條罪狀,並抄寫了30萬份詔書,向江南地區廣為傳播散發。又以晉王楊廣為元帥,率80總管、51萬士兵攻陳,兩軍在長江上對峙。10月23日,隋朝於壽春設立淮南行台,任命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

隋滅南陳

隋文帝即位後,即有統一南北之志。隋朝開皇八年(588年)10月28日,隋文帝要出師討伐陳朝,在太廟祭告祖先,並任命晉王楊廣、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3人都為行軍元帥。命令楊廣統率軍隊從六合出發,楊俊統率軍隊從襄陽出發,楊素統率軍隊從永安出發,荊州刺史劉仁恩統率軍隊從江陵出發,蘄州刺史王世積統率軍隊從蘄春出發,廬州總管韓擒虎統率軍隊從廬江出發,吳州總管賀若弼統率軍隊從廣陵出發,青州總管弘農人燕榮統率軍隊從東海出發,共有行軍總管90位,兵力518000人,都受晉王楊廣的節度指揮。東起海濱,西到巴、蜀,旌旗耀日,舟楫競進,橫亘連綿千里。朝廷又任命左僕射高為晉王元帥府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前線軍中一切事務全由他們裁決處理。他們安排各路軍隊進退攻守,料理調撥軍需供應,十分稱職,沒有貽誤。11月初二,隋文帝親自為出征將士餞行;初十,文帝又駕臨定城(今安徽定遠),舉行誓師大會。
等到隋軍進至長江北岸,江南地區也突然出現了大批間諜探子以後,袁憲等人又多次上奏請求。施文慶對陳後主說:“元旦的大朝會即將來臨,南郊大祀那天,太子必須率領較多軍隊;現在如果向京口、採石以及江面派遣軍隊和艦船,南郊大祀之事就得廢省。”陳後主說:“現在暫且派出軍隊,到時候如果北邊戰場無事,就順便使用這支水軍跟從到南郊,參加祭祀,又有什麼不可以!”施文慶又回答說:“這樣做會被鄰國知道,隋朝便會認為我國弱小。”後來施文慶又用金銀財物賄賂尚書令江總,於是江總又入宮為施文慶遊說,陳後主不好違背江總的意見,但又迫於群臣百官再三奏請,於是就下令由朝廷百官大臣再仔細商議決定。而江總又利用職權多方壓制袁憲等人,所以長時間商議卻沒有作出決定。
隋滅陳之戰隋滅陳之戰
就在隋兵在積極準備攻打陳國時,陳叔寶還執迷不悟,以為長江可以阻擋一切,整日裡照樣吃喝享樂,不以為然。甚至若無其事地對侍衛近臣說:“帝王的氣數在此地。自立國以來,齊軍曾經三次大舉進犯,周軍也曾經兩次大兵壓境,但是無不遭到慘重失敗。現在隋軍來犯又能把我怎么樣!”都官尚書孔范附和說:“長江是一道天塹,古人認為就是為了隔絕南方和北方。現在敵軍難道能飛渡不成!這都是邊鎮將帥想建立功勳,所以謊報邊事緊急。我常常覺得自己官職低下,如果敵軍能越過長江,我一定會建功立業,榮升太尉了。”有人謊報說隋軍馬匹多死,孔范又口出大言說:“這些軍馬都是我國的馬,怎么會死亡呢?”陳後主聽後大笑,認為孔范說的很對,所以根本不加以防備,每天奏樂觀舞,縱酒宴飲,賦詩取樂不止。
禎明三年、開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陳後主舉行元旦朝會,在會見群臣百官時,突然大霧瀰漫,吸入鼻孔,感到又辣又酸,陳後主昏睡過去,一直到下午才醒過來。
初六,隋將賀若弼率軍攻克京口(今江蘇鎮江),生俘陳朝南徐州(今安徽宿州)刺史黃恪。賀若弼的軍隊紀律嚴明,秋毫不犯,有士卒在民間買酒的,賀若弼即令將他斬首。所俘獲的陳朝軍隊6千餘人,賀若弼全部予以釋放,發給資糧,好言安慰,遣返回鄉,並付給他們隋文帝敕書,讓他們分道宣傳散發。因此,隋軍所到之處,陳朝軍隊望風潰敗。
禎明三年、開皇九年(589年)正月17日,隋將賀若弼率軍進據鐘山,駐紮在白土岡的東面。晉王楊廣派遣總管杜彥和韓擒虎合軍,總計步騎兩萬人駐紮在新林(今南京西南)。隋蘄州總管王世積統帥水軍出九江,在蘄口(今湖北蘄春西南)擊敗陳將紀瑱,陳朝將士大為驚恐,向隋軍投降的人接連不斷,晉王楊廣上表稟報軍情,隋文帝非常高興,於是宴請和賞賜百官群臣。
當時建康還有軍隊10餘萬人,但是陳後主生性怯懦軟弱,又不懂軍事,只是日夜哭泣,台城內的所有軍情處置,全部委任給中書舍人施文慶。對蕭摩訶先後兩次提出的迎戰建議均不採納。在召集諸將商議軍事時,任忠又提出反擊之策,亦不從。第二天卻說:“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突然命蕭摩訶等諸軍出戰。20日,陳將魯廣達、任忠、樊毅、孔范、蕭摩訶於白土岡一帶依次南北列陣,綿亘20里,由於缺乏統一指揮,首尾進退互不相知。
禎明三年、開皇九年(589年)2月10日,隋軍攻入建康台城。陳後主驚慌失措,想要躲藏,袁憲嚴肅地說道:“隋軍進入皇宮後,必不會對陛下有所侵侮。”陳後主不聽,惶恐奔逃,倉促間與張貴妃、孔貴嬪一同跳入枯井藏匿。入夜,為隋軍發覺,被迫援繩而上。拽繩的士兵驚其沉重,出井方知是抱成一團的三人。後世遂傳為笑談。2月22日,晉王楊廣進入建康,讓高潁和元帥府記室參軍裴矩一道收繳南朝陳地圖和戶籍,封存國家府庫,金銀財物一無所取。因此,天下都稱頌楊廣,認為他賢明。
之後不久,陳國被全部平定,隋朝共得到30個州,100個郡,400個縣。隋文帝詔令將建康的城邑宮殿房屋,全部毀掉為耕田,又在石頭城設定蔣州。

疆域

侯景之亂後,北齊占領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占領漢中巴蜀。西魏又受蕭詧之託,率軍奪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國西梁。南朝陳成立後國土不多,至569年開始陸續收復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並且一度奪下北齊長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到陳末時受北周入侵使得國土減少,僅剩長江以南至交廣地區。
南朝陳(南陳)

政治

門閥

梁陳之際,私人講學傳經之風也逐漸發展。據《南史·儒林傳》,梁陳兩代計有伏挺、孫詳等十餘人,均為普及文化做出了貢獻。寒人憑經學、史學、文章入仕為流內官者逐漸增多。《南史·儒林沈峻傳》,“家世農夫,至峻好學。……遂博通五經,尤長三禮”,由兼國子助教(流內二班)升兼五經博士(流內六班)為其一例。這樣,梁、陳之時寒人既繼續憑藉吏乾、武功仕進,甚至升為高官顯貴,與高門平起平坐,陳霸先以寒人奪取帝位,更開了南朝從未有過的先例(宋、齊、梁開國諸帝均出身低級士族)。同時,寒人又開始通過經史學術躋身九流,逐漸向士族轉化。此外,還有一個新情況也必須看到。這就是由於自東晉以來官分清濁,清官聲望越來越高,因而逐漸形成易代之際往往用清官,而不能再象東晉、劉宋那樣用濁官獎勵寒人的吏於和武功。如齊末梁初,就有不少“吏姓寒人”選為清官,甚至得到了黃門郎、散騎侍郎這樣長期為高門壟斷的極清之職,見《梁書·文學鐘嶸傳》。梁末陳初,也是“員外常侍,路上比肩;咨議參軍,市中無數”,兩者也都是清美之官,見《陳書·徐陵傳》。

法律

陳朝永定元年(557)詔尚書刪定郎范泉制定律令,參議者有尚書僕射沈欽、吏部尚書徐陵、兼尚書左丞宗元饒、兼尚書右丞賀朗等,成陳律三十卷、科令四十卷(《新唐書·藝文志》陳律九卷、陳令三十卷、陳科三十卷)。陳朝的律、科、令基本上沿襲梁朝,甚至連“輕重繁簡”,也“一本梁法”,而且“條法冗雜、博而不要”在法典史上沒有留下什麼影響,很快被淘汰了。

經濟

賦役

南朝官府工匠可以輪番休假,自建武元年開始。到梁時,“凡所營造,不關材官,及以國匠,皆資雇借,以成其事”。營造工人“皆資雇借”,而不再是徵發而來,是役法上的一個重大的進步。陳太建二年(570),宣帝又下詔:“巧手於役死亡及與老疾,不勞訂補。”官府仍然擁有的“國匠”,從此只減不增,雇借勢將成為唯一的方法,並將擴大其範圍,非僅國匠而已。唐代的和雇實導源於南朝。

人口

在南朝中,陳的疆域最小,“西亡蜀漢,北喪淮肥”,大體上同三國吳差不多。在東晉南朝五個朝代中,陳的人口最少,《隋志·總序》稱陳僅有“戶六十萬”。《通典·歷代盛衰戶口》也稱:“宣帝勤恤人隱,時稱令主,閱其本史,戶六十萬。”可見杜佑認為陳有戶六十萬是在宣帝時。至陳後主亡國時(589),僅剩“戶五十萬,口二百萬”。它控制的人口比東吳要少一些。

帝王世系

廟號諡號姓名表字年號及使用時間皇陵
太祖(陳霸先追崇)
景皇帝(陳霸先追謚)
-
-
-
-
始興昭烈王(陳霸先追謚)
談先
-
-
高祖
武皇帝
法生
永定557年~559年
世祖
文皇帝
子華
天嘉560年~566年
天康566年
-
-
奉業
光大567年~568年
高宗
孝宣皇帝
紹世
太建569年~582年
-
長城煬公
元秀
至德583年~586年
禎明587年~589年
洛陽芒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