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危[危,讀音作wēi(ㄨㄟ)]
危姓,現行較罕見姓氏。今福建邵武、廣東英德、廣州花都,遼寧清原,山西太原、大同,陝西
韓城、漢中,湖北
老河口,湖南芷江,江西南康、撫州、崇仁、峽江,福建清流、建寧、廣西南寧,安徽
東至,四川成都,重慶綦江等地均有分布。壯族、漢族、
仡佬族、布依族有
此姓。南唐有
危全諷,為將;宋代有
太常博士危佑;元代有危復之;清代有危龍光,南昌人。
姓氏起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
姬姓,出自西周初期
周武王庶子,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新邑在
周穆王姬滿時期,為加強對東方地區的控制,將新邑擴建為周王朝的
陪都,因有
洛水流過其境,因此改稱為“
洛邑”,周王朝的大量東部地區活動開始以後,稱洛邑為“
成周”,成為周王朝在中原地區的政令中心。因此, 氏的後裔子孫便被改封遷居於更加南部的
光州地區(中國
河南信陽潢川)。到
周幽王姬宮涅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滅亡,繼位的
周平王姬宜臼將國都從宗周
鎬京遷往成周,建立東周王朝,成周成為了東周王朝的新都城,始稱王城。
“危”的
古體字到春秋時期始成“危”字,因此。
周武王姬發的一位庶子--某生的後裔子孫,到春秋時期即稱為危姓,世代相傳。
第二個淵源
源於
姒姓,出自
兩漢之際
大司空甄豐之子
甄尋,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甄豐,原為
王莽手下的一員大將,在西漢末期追隨王莽,積極參與篡漢之舉,做過許多荒唐之事,他擅長“制符命”,就是編造謊言天命的詔帖,通過“符命”使王莽成功篡漢。後被王莽來個“兔死狗烹”,下場十分滑稽。西漢末期,王莽把持朝政,當時甄豐、
劉歆、
王舜皆為王莽的心腹,整天倡導在位,褒揚功德;漢朝末期
漢平帝劉衎大封王莽為“安漢”、“宰衡”之號,以及加封王莽之母、兩子、兄子等等,皆為甄豐等所共謀,而甄豐、王舜、劉秀亦受其賜,並日顯富貴。王莽也感激其的捧輔,晉升甄豐官至大司空,爵受廣陽侯、廣新公。後來甄豐又唆使
泉陵侯劉慶、前輝光謝囂、長安令田終術積極推舉王莽居攝。到了王莽羽翼已成,意欲稱攝,
甄豐等承順其意;王莽則大封王舜、劉歆、甄豐等的子孫以回報。甄豐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滿,但又害怕其他漢室宗親與天下豪傑,因而在後來大力排斥異己。如此一來,王莽便認為甄豐沒什麼用了,故托符命文,降甄豐為更始將軍,與賣餅兒
王盛同列;甄豐父子二人極端不滿,但又已經無能為力了。當時
甄尋為侍中、
京兆大尹、茂德侯,於是甄豐又與甄尋共謀偽造符命以為遠離京師:“新室當分陝,立
二伯,以豐為右伯,
太傅平晏為
左伯,如周、召故事。”王莽順勢批准了,以甄豐為右伯,當出西域,省得在京師若麻煩。甄豐還未出行赴任,甄尋見到王莽還信服自己的“符命”,便又狂妄地復作了一
道符命,言稱
漢平帝的黃皇后應成為自己之妻。王莽這一下抓住了整治
甄氏父子的理由,當即發怒說:“
黃皇室主天下之母,此何謂也?”於是下令抓捕甄尋,
甄豐也因此而惶恐自殺。而甄尋連忙逃跑,偽裝成道士躲入
華山,但在一年後即被抓捕歸案。在這一事件中,王莽將原來的甄豐之黨羽一網打盡,如國師公劉歆之子侍中、隆威侯
劉棻,劉棻之弟
右曹、
長水校尉、伐虜侯劉泳,
大司空王邑之弟左關將軍、掌威侯王奇,及劉秀門人侍中、騎都尉丁隆等,皆被王莽抓捕起來,此案牽涉公卿黨、親、
列侯以下,死者數百人。之後,有人舉報
甄尋的手掌上“
天子”紋字,王莽將其押來檢視,說:“此一大子也,或曰一六子也。六者,戮也。明尋父子當
戮死也。”不過,王莽惦念先前
甄豐父子扶持之功,最終沒有殺甄尋。後來,王莽將劉棻流放於幽州病死,將丁隆斬殺於
羽山,而將甄尋
舉族流放於
三危去與
三苗為伍。
甄尋一族被流放於邊地
敦煌三危山後,其子孫族人有以流放地名改姓氏者,稱危姓,世代相傳。
第三個淵源
源於縉雲姓,出自
蚩尤後裔
三苗,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相傳,上古
時帝堯因兒子丹朱行為不檢,故而把帝位
禪讓給
舜。當時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
鄱陽湖一帶的三苗部族比較強大,他們也反對禪讓。丹朱就聯合三苗起兵,與舜爭奪天下。舜派
大禹領兵鎮壓,禹在丹水一帶打敗了三苗,三苗君主被殺,丹朱不知所終。三苗叛亂被平息後,舜帝將三苗族人遷徙到西北的
三危山(中國甘肅
敦煌)一帶居住。三苗後裔遂以危為姓,稱危姓。
在典籍《舜典》的“傳”中,曾將當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三苗,國名,
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號饕餮。”在史籍《名義考》中也指出:“三苗建國在長沙,而所治則江南、荊、揚也。”古代的
三苗本來是江南的一個國家,是由縉雲氏的後裔所建,而所謂縉雲氏,則是黃帝時期的
夏官,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
縉雲山的
仙都山一帶,屬於黃帝屬下的一個諸侯國。傳至三苗的先祖,就是顓頊帝時期五行大臣之中的
土正,叫作
勾龍。勾龍有六個兒子,分別叫作伯常、仲右、叔真、垂、信、郎,而其中的垂、信、郎三人在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三苗”,稱“三苗之祖”。三苗祖之一的“信”,就是後世著名的
瑤族創世英雄
盤瓠的父親,即瑤族的祖先。而三苗祖之一的“郎”,就是號稱“
饕餮”的
苗族祖先,被
舜帝遷徙到
三危山的,就是郎的兒子及其所率領的部族,因此稱危姓。在漢朝時期,危氏族人的一支逐漸分遷西域,建有
危須國(中國新疆和碩
曲惠鄉),後在東
漢章帝劉炟建初二年(公元77年)農曆6月被
西域都護史
班超所滅,後又復國,再於東漢永元六年(公元94年)農曆7月被班超之子西域長
史班勇所滅。三國時期,危須國又復國,到曹魏齊王
曹芳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春季還曾進貢來朝。
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危氏或是典型的
漢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四十位
門閥。
中國長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內,自漢、唐以來,就有很多以危為姓的人家,東漢學者
王符所著的《潛夫論》上說:“危氏,
三苗之後”,正是這個意思。自古以來就遍布於現在的四川、雲南、西藏、貴州、湖南、廣西及瓊州等地,。《
舜典》的“傳”中,曾將當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三苗,國名,
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號饕餮。”黃帝時的
夏官“謂縉”,其封地就在中國浙江省
縉雲山的
仙都山一帶,算是黃帝名下的一個諸侯。
宋朝的靖康年間,宋徽宗、
宋欽宗二帝被金兵北虜,福建光澤地方發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泣了三天三夜之後,骨立而死。
中國福建省的
邵武市、
光澤縣、福州市、廈門市、龍巖市、
浦城縣、
武平縣、泉州市、三明市
寧化縣、
明溪縣,江西省的南豐縣、撫州市、南昌市、
臨川市、
南城縣、靖安市、上饒市、贛州市瑞金市、
永豐縣、九江市、
玉山縣,萍鄉市安徽省的
東至縣、
廬江縣,四川省的綿陽市,湖北省的
武漢市蔡甸區、鹹寧市
崇陽縣、武漢市黃陂縣、仙桃市、潛江市、荊門市、天門市,湖南省的;岳陽市;瀏陽市;醴陵市;望城縣、
新邵縣、婁底市、益陽市、
雙峰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市,廣東省的廣州市
花都區、梅州市,浙江省的杭州市、衢州市,台灣省的台北市,山東省的
蒼山縣、
德州市武城縣,貴州省的貴定市,天津市,重慶市,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河南省的密縣,陝西省的韓城縣等地,均有危氏族人分布。
家譜文獻
湖南上湘危氏三修家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
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危氏三修譜七卷,首一卷,(清)危學海修、危國翰纂,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湖南邵陽邵陵危氏續修族譜八卷,首一卷,(清)危光然、危國拔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
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浙江蘭溪危氏宗譜三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
朱家鄉。
江西南城齲危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清)危瑄璋等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美國
猶他州家譜學會。
危氏族譜七卷,首卷分上下冊,(民國)危勁松撰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為止,仍然被收藏在江西省萍鄉市圖書館。
福建泉州德化龍潯危氏族譜,佚名編修,民國年間手抄本複印件一冊。現被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圖書館。
郡望堂號
郡望
汝南郡:西漢高祖
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中國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
潁河、
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
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
上蔡縣、
平輿縣、
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中國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 移治至平輿(中國河南平輿)。
臨川郡:三國時期孫吳國置郡,其時轄地在中國江西省南城縣及撫州市一帶。西晉時期移治到今江西省撫州市西部一帶地區。
堂號
汝南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明朝時
危素少通五經,元朝時做
經筵檢討。他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官至
翰林學士。元朝滅亡後,他又修了《元史》。此外還有,晉昌堂、
三苗堂、鑑賞堂、
敦本堂、仁義堂。
字輩排行
江西南昌危氏字輩:“少高爭祖基亢宗印細奇”。
江西瑞金危氏字輩:“壽源德大孟萬騰思登宗能應然文瑞雲光鳳祥輝恭敬存先訓安和福祿長書香案學遠禮義盛明良天朝人蔚起士益運興昭隆會慶樂紀觀厚顯名標”。
湖南邵陽危氏字輩:“宗祖正天上大應世仁光國學啟萬兆財顯永加昌詩書傳禮義道德發文章忠信昭前代從今育秀良”。
廣東花都危氏字輩:”朝亮紹宗聲家祥日國宏支蕃流衍派徳蔭序簪纓蘭桂騰芳茂詩書藉顯榮嶶猷敦古道昭穆達瑤瓊“。
陝西漢中危氏字輩:“道德先登永學志仕民通文昌清風秀朝中有棟樑”
歷史名人
危全諷:字上諫,江西撫州南城人。著名唐朝末期將領,地方割據勢力首腦。
危仔昌:危全諷之弟;江西撫州南城人。著名唐朝末期將領,地方割據勢力首腦。後梁南城人。乾符年間
江淮盜賊橫行,危害鄉里。危仔昌聚集丁眾,立壁壘保護鄉里,大破
寇盜,保護了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朝廷因此召他做官,他歷任
虔州防禦使、信州
刺史。後來他投奔
吳越,子孫都在吳越當了官。
危德馨:女,字蘭玉,雷機之妻,贈建安郡君。著名元朝書法家。
危稹:本名危科,字逢吉;撫州臨川人。著名宋朝大臣、詞人。宋朝臨州人,字逢吉,淳熙年間進士。他因為文章出色而被
洪邁、
楊萬里所賞識,被薦為秘書郎。後因觸怒當朝宰相,被貶出知潮漳二郡,俱有名績。
危和:字祥仲;撫州臨川人,危稹之弟。著名宋朝官吏。
危亦林:字達齋;祖籍撫州,後遷南豐(中國江西南豐)。到2009年1月為止,是江西歷史上十大名醫之一。(1277-1347) 元代骨傷科醫學家。字達齋。南豐(屬江西)人。累世業醫。曾任南豐醫學教授。至正3年(1337年)撰成《世醫得救方》,20卷。依當時醫學13科分類,多選載前代醫學文獻及家傳驗方,在骨傷科證治方面載述尤詳、書中翔實和突出地記述了關於麻醉藥物的使用,有世界上較早的關於
全身麻醉的記載。對於骨折、脫臼、
跌打損傷、箭傷等整復治療也有精闢的論述,特別是首創懸吊復位法治療
脊椎骨折更是珍貴。此書代表宋、元時期骨傷科的發展水平,顯示當時外科醫學的巨大進步。
危素:字太撲,江西
金溪黃通高橋人。著名元末明初史學家、書法家、文學家、詩人。字太朴,一字雲林,明朝金溪人。他少通五經,在
吳澄、范槨門下遊學。元朝至正年間被授為
經筵檢討,編修宋遼金
三史,纂后妃等傳。明初為翰林
侍講學士,與
宋濂同修元史,併兼
弘文館學士,有《危學士集》。
危人偉:黔陽人,著名清朝官吏。
危聯箕:字紹南,號通石菴居士;福建省光澤人。著名清朝畫家。
危道豐:字芑濱,號從洛;黔陽
黔城鎮人,著名民國時期政客、上校咨議。
危善定:(公元1908~1949年),字慈一,危道豐三兄危道恆之子;黔陽黔城鎮人。
危拱之:(公元1905~1973年),女,乳名小玉,學名危玉辰,參加革命後改名拱之;河南信陽人。老紅軍,
葉劍英元帥的夫人。
近現代名人
危道豐
字芑濱,號從洛;
黔陽黔城鎮人,著名民國時期政客、上校咨議。
危拱之
(公元1905~1973年),女,乳名小玉,學名危玉辰,參加革命後改名拱之;河南信陽人。老紅軍,葉劍英元帥的夫人。
危東亞
(1920-),男,漢族,四川綦江人(現屬重慶市),教授。1970年以後主要從事詞典編纂工作。於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危偉漢
男,1965年7月生,廣東省廣州市人,漢族,1983 年6月參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省委黨校研究生(
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專業)。現任中共廣州市
黃埔區委常委、副區長、區政府黨組成員。
危金峰
男,1962年2月生,廣東省梅州市
平遠縣人,漢族,1978年2月參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廣東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黨校研究生學歷 。現任中共
廣東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危敬姮
女,1985年8月生,江西瑞金人,漢族,
客家人。作家、影視編劇、演員;筆名“汀梨”。個人作品:長篇小說《
日照的海》;電影《
匆匆十年》,編劇、製片人;電影《春夏兩生花》,編劇;網路劇《
囧女二三事》,編劇、製片人、主演。
宗祠用聯
四言通用聯
七言通用聯
上元
主簿留績遠;屯田
郎官播惠長--上聯典指宋朝開禧年間的進士危和,字祥仲,
臨川人。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學者
危稹,原名科,字逢吉,號巽齋,臨川人。
十一言通用聯
輔弼才優,朝廷實賴匡襄力;萑苻盜起,鄉里鹹資捍衛功--上聯典指五代時期
吳越國丞相危德昭的事典下聯典指後梁時期的信州
刺史,
危仔昌的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