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姓

此姓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初期王室侍從佌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此姓
  • 源於1:地名
  • 源於2:官位
  • 出自:西周初期王室侍從佌士
讀音,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讀音

此[此、佌,讀音作cǐ(ㄘˇ)]

姓氏源流

此(cǐ)姓源流有:
此姓

源流一

佌士,就是西周時期君王的近身侍從。“佌”即近身、貼身之人,是侍服於君王、王公貴胄的侍從,既為王室親信,亦是忠僕奴隸。
在佌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或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佌士氏,後省稱佌氏。至東周中期,戰國七雄並起,佌氏社會地位日賤,因去“亻”而稱“此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改茲氏、慈氏。

源流二

源於地名,出自戰國末期楚國泚水,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泚水,是發源於古代楚國長沙大胡山的一條河流名稱,是渭河的一條支流,從長沙向北流進泑水。“泑水”,就是渭河的古稱,由於泚水在長沙地區勢大,因此古代長沙人也稱其為渭水,而中原河南人則稱其為唐河。泚水中下游兩畔發生的最大歷史事件,就是戰國末期著名的“垂沙之戰”。周赧王姬延十四年(楚懷王熊槐二十八年,田齊湣王田地元年,公元前301年),田齊湣王派遣齊國大夫章子(匡章)率齊、韓、魏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楚懷王則令大夫唐昧率軍迎擊聯軍。雙方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隔泚水列陣,相持了足有六個多月。章子在田齊湣王遣使者周最的多次催促下,派人探測水深,欲渡水進擊,但因泚水對面楚軍射箭而受阻。後來,章子從樵夫口中得知楚軍重兵把守處水淺可渡,於是選精兵乘夜涉渡奔襲楚軍。楚軍統帥唐昧因聯軍六月余沒有動靜,放鬆了戒備,在聯軍上岸後才倉卒調兵應戰,結果楚軍大敗,兩萬餘人被殲,唐昧也被殺,餘部潰散。聯軍乘勝一鼓作氣攻占了垂丘(今河南沁陽北部)、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以北的大片楚國土地。楚懷王被迫以太子熊橫為人質,向田齊湣王求和。周赧王姬延十七年左右(楚頃襄王熊橫元年,秦昭襄王贏稷十年,公元前298年),為了打通向西南的通道,征服當地人歸附楚國以壯大楚國的抗秦勢力,楚頃襄王派遣大將莊蹻率領數萬楚軍一路攻擊到達雲南的滇池地區。但後來因歸路已經被秦國所斷,莊蹻及其所統軍隊就留在滇池地區,莊蹻在周赧王五十二年(楚考烈王熊完元年,公元前263年)建立了著名的古滇國,都城在今晉寧縣古晉城。
在莊蹻率領的楚軍中,有原籍泚水流域的將士,由於遠離家鄉又不能回歸,只能留居滇國,遂以故居邑名稱“泚水”去“水”偏旁稱“此”為姓氏,從此誕生了一支滇地此氏,融入當地生息繁衍,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此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人口數量非常少,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本書僅在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發現有族人分布,皆以益州、或建寧為郡望。

郡望堂號

郡望

益州郡:亦稱建寧郡、五尺道、味縣、寧州、即曲靖、滇池地區。曲靖在歷史上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秦、漢時期的“五尺道”是最早開闢出的雲南”內引外聯“之通道,秦朝時期設益州郡。西漢五朝時期己在曲靖設定味縣。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當年秦朝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於洱河口。張騫上表奏漢武帝,以甸為滇,稱西洱河為滇池,始於此。時莊有後人張仁果,為人忠厚,性慈,知其賢,於是漢武帝立張仁果為白王,以白崖(今彌渡紅岩)為都。後傳六王,改國號為建寧,遷都澄江(今祥雲、賓川二縣境)。至東漢末期,建寧國君位為大鬼主(宗族長)張雍所奪。三國時期的蜀漢建興三年(乙巳,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殺張雍,封龍佑那為建寧王,賜姓張氏,立鐵銘柱於建寧城,並立碑標記,在當年秋季改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移治至味縣(今雲南曲靖)。西晉王朝時期設為寧州,從此曲靖成為全國十九個州之一,其時轄地在今祥雲、賓川縣境內。之後的五百年內,曲靖一直是雲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曲靖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設市。

堂號

益州堂:以望立堂,亦稱建寧堂、尺道堂、味縣堂、寧州堂、曲靖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