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縣(撫州市下轄縣)

南城縣(撫州市下轄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城是江西省省委、省政府規劃的撫州副中心城市,是省直管縣試點縣,位於撫州市中部,縣域面積1712平方公里,轄10鎮2鄉150個行政村,總人口35萬(多為漢族江右民系),城市人口18.4萬人,城鎮化率57.3%。南城縣境內有一條鐵路(向莆鐵路)、兩條高速(福銀高速、濟廣高速)、三條國道(206國道、316國道、昌廈公路)交匯貫通,規劃中的騰橋民用機場離縣城20公里,撫州到南城的快速通道、南城—宜黃—崇仁—豐城的加密高速也在規劃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城縣
  • 外文名稱:Nancheng County
  • 別名:建昌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建昌鎮、株良鎮、上唐鎮等
  • 政府駐地:建昌鎮
  • 電話區號:0794
  • 郵政區碼:3447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東部,撫州市中部,盱江下游
  • 面積:1697.97平方千米
  • 人口:35萬人(2016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麻姑山,萬年橋,醉仙湖,麻源三谷、沸珠泉(天下第三泉)等
  • 機場:南城通用機場(規劃)
  • 火車站:南城站
  • 車牌代碼:贛F
  • 行政代碼:361021
建制沿革,宋,元,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山地丘陵,河谷平原,氣候,自然資源,經濟發展,農業,工業,交通概況,社會事業,旅遊,榮譽,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硝石戰役,南城戰役,

建制沿革

南城建縣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豫章郡之南,故稱南城,是江西省建縣最早的十八個古縣之一。北宋設建昌軍,元代改為建昌路,明設建昌府,管轄南城、新城(今黎川)、廣昌、南豐四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南城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朱元璋的第六世孫,也就是明代第九任皇帝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子朱祐檳封藩建昌,稱為益端王。當時,江西除建昌的益王外,還有南昌的寧王和波陽淮王,在江西三藩之中勢力最大的是我們建昌的益王,也是整個明代延續時間較長的王族。建昌府的建置沿至清末。1932年江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區設在南城,1935年改為第七行政區,轄區含今撫州市全境和福建光澤。抗戰時期,南城作為贛東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1941年3月,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全城幾乎被夷為平地;建國初期,政府無財力短時間恢復南城這座城市的昔日繁榮,遂將行政專署遷往撫州,南城屬撫州專區(今撫州市)。
三國時期南城屬吳,會稽王太平2年(257年),分出豫章郡東部建臨川郡,又由南城分出南豐、東興、永城3縣,均隸臨川郡。
晉武帝滅吳,南城屬西晉。
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縣治由硝石遷至現北門外榻埠街,改縣名為新南城,仍屬臨川郡。
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改新南城為南城,仍屬臨川郡。
宋永初元年(420年),宋武帝劉裕滅晉,屬宋。
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臨川郡治遷至南城。
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滅齊,屬梁。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滅梁,屬陳。
隋文帝開皇9年(589年),改臨川郡為撫州。
煬帝大業3年(607年),改撫州為臨川郡。
唐高祖武德5年(622年),改臨川郡為撫州,從南城分出東興、永城另立兩縣,南城、東興、永城隸屬撫州,7年(624年),復將東興、永城兩縣併入南城。
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從撫州,屬江南道。
玄宗開元21年(733年),從撫州,屬江南西道;肅宗天寶元年(742年),復改撫州為臨川郡,屬臨川郡。
僖宗乾符3年(876年),因榻埠街常患洪水,將縣治遷至羅城。
五代十國先後屬昭武軍、撫州、建武軍。南唐升南城為建武軍。

宋太祖開寶2年(969年),東興、永城併入南城,8年(975年),南唐滅,歸宋。
太宗太平興國3年(978年),設建昌軍,軍治在南城。
南宋高宗紹興8年(1138年),分南城東南五鄉設新城縣,分南丰南部三鄉設廣昌縣,仍歸建昌軍轄。

世祖至元14年(1277年),改建昌軍為建昌路。

明清

明設建昌府,管轄南城、新城(今黎川)、南豐、廣昌四縣。
明太祖洪武2年(1369年),改建昌路為肇昌府,後改肇昌府為建昌府;神宗萬曆6年(1578年),分南城東北境18都設滬溪縣。
在明代,南城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朱元璋的第六世孫,也就是明代第九任皇帝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子朱祐檳封藩建昌,稱為益端王。
當時,江西除建昌的益王外,還有南昌的寧王和鄱陽的淮王,在江西三藩之中勢力最大的是建昌的益王,也是整個明代延續時間較長的王族。
建昌府的建置沿至清末。

民國

1932年江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區設在南城。
1935年改為第七行政區,轄區含今撫州市全境和福建光澤。
抗戰時期,南城作為贛東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1941年3月,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全城幾乎被夷為平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國初期,政府無財力短時間恢復南城這座城市的昔日繁榮,遂將行政專署遷往撫州,南城屬撫州專區(今撫州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9年,設立嚴和公社。
1984年4月25日,設定包坊鄉,管轄洪門公社的包坊、李敖、上烏石和上唐公社的棠下、姑余、坊頭大隊。
1985年3月15日,撤銷上塘、洪門鄉,設定上塘、洪門鎮。
1985年6月21日,姑山鄉改名麻姑山鄉。
1994年5月5日,撤銷株良鄉、里塔鄉、龍湖鄉、沙洲鄉,設立株良鎮、里塔鎮、龍湖鎮、沙洲鎮。
1997年8月18日,撤銷新豐街鄉,設立新豐街鎮。南城縣轄8個鎮、9個鄉:建昌鎮、沙洲鎮、龍湖鎮、洪門鎮、株良鎮、上唐鎮、里塔鎮、新豐街鎮、岳口鄉、徐家鄉、萬坊鄉、潯溪鄉、麻姑山鄉、天井源鄉、睦安鄉、包坊鄉、嚴和鄉。縣政府駐建昌鎮。
2000年5月8日,撤銷麻姑山鄉,劃歸萬坊鄉。至此,南城縣轄8個鎮、8個鄉。

區劃詳情

南城縣轄9個鎮、3個鄉:建昌鎮、株良鎮、上唐鎮、里塔鎮、洪門鎮、沙洲鎮、龍湖鎮、新豐街鎮、萬坊鎮、徐家鄉、天井源鄉、潯溪鄉。共有21個居委會、150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建昌鎮。
建昌鎮 面積:124.3k㎡ 人口:88192人
轄建國路、體育路、擁護路、勝利路、解放路、交通路、生產路、城東路、躍進路、臨江路、北門外路、鳳凰路、城西路等13個居委會,新橋、光塔、黃家圍、駱家坪、秋水園、姚家巷、廟前、義倉上、花樓下、邱坊、萬年橋、五里莊、宋家排、堯家邊、楊龍灣、麻源、麻姑山等17個村委會。
株良鎮 面積:184.7k㎡ 人口:37409人
轄株良居委會,毛家坪、脊江、世厚、融坊、湖邊、雙湖、株良、楊梅、古竹、城上、宏富、堯村、路東、田南、瀧油、雲市、中雲、吳家山、駱家塘、紅米丘、江頭塅、長安等22個村委會。
上唐鎮 面積:184.5k㎡ 人口:28903人
轄上唐居委會,上唐、塘灣、東湖、棠下、姑余、坊頭、包坊、李敖、上烏石、太平、余公頭、源頭、何家、下崔、上舍、德溪、黃家等17個村委會。
里塔鎮 面積:156k㎡ 人口:18219人
轄里塔居委會,新街、里塔、厚源、謝坊、歐坊、漁良、都軍、水南、廖坊、下灣、徐蘭、昆塘等12個村委會。
洪門鎮 面積:155.1k㎡ 人口:13782人
轄洪門居委會,徐田、莊上、曹源、紅嶺、沙坪、付前、渡口、大源等8個村委會。
沙洲鎮 面積:95.3k㎡ 人口:14589人
轄沙洲居委會,沙洲、珀玕、余家墩、黃獅、水口、曾家、臨坊、鄧坊等8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塘家。
龍湖鎮 面積:270.5k㎡ 人口:20030人
轄龍湖居委會,龍湖、王坪、竺由、小竺、北源、鳳洲、案科、五角口、嚴和、上蘭、蔡坊、黃源、池源等13個村委會。
新豐街鎮 面積:53.7k㎡ 人口:10915人
轄新豐街居委會,新豐、楊橋、田東、梅溪、汾水、林坊等6個村委會。
萬坊鎮 面積:168.9k㎡ 人口:26478人
轄萬坊居委會,東港、徐家橋、鄱陽、西坑、雙港、黎家邊、大徐、游家巷、上湖、萬坊、鄧家邊、鐘家邊、南坑、上嶺等14個村委會。
徐家鄉 面積:128.4k㎡ 人口:23261人
轄排頭、劉湖、白洲、下弓、陳家、賀家、湖東、江家、嚴家、游家、圳上、五帝、厚坪等13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潭市橋。
天井源鄉 面積:74.8k㎡ 人口:18533人
轄曾坊、周坊、南源、河壠、羅坊、蔡王殿、良湖、田螺石、堯坊、新建、港下園、曹坊、天井源等13個村委會。
潯溪鄉 面積:101.4k㎡ 人口:7188人
轄石磺、墩頭、潯溪、高嶺、大竺、太坪、敖家灣等7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墩上。
2012年末南城縣常住人口30.87萬人,人口出生率13.35‰,死亡率6.17‰,自然增長率7.18‰。其中城鎮人口14.26萬人,占南城縣人口的46.19%。

地理環境

南城縣

山地丘陵

山地主要分布於縣境東西兩側邊緣地帶,海拔高程在200-1000米以上,面積約有298.8平方公里,占南城縣總土地面積的18%,主要山脈東部有:大嵊、金雞等,西部有芙蓉山、王仙峰、麻姑山,尤其以芙蓉山海拔1170米為最高。土壤主要由花崗岩風化物發育而成,自然土多數為紅、黃壤土,耕作層多屬於麻沙泥,或棕紅土,山地植被條件較好,農田大部是山壠和山坡梯田,以種植一季稻為主。
丘陵主要分布在盱江、黎灘河、撫河西側低山之下,高程在100~200米左右,面積約1313.4平方公里,占南城縣土地面積的77%,地表分割零碎,波狀起伏。

河谷平原

地勢東、西高,中部成南北貫通的河谷平川地帶,山地分布在東西兩側,盱江由南而北經城垣貫穿全境。可分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三種地貌類型。南城縣多屬河谷型沖淤平原,地勢平坦,海拔高程在66~100米之間,面積為84.87平方公里,占南城縣土地面積的5%,土壤多為沖積土,間有第四紀紅粘土,零星分布於崗地,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良好,是本縣的水稻高產區,但沿河低田,易受洪水威脅。

氣候

南城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8℃,年降水量約1642毫米,無霜期277天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主要特點是冬夏長,春秋短,冬季盛行西北風、氣候寒冷乾燥,夏季多偏東南風,春秋為南北氣流交替過渡期。春夏之交多雷雨,夏秋之際經常乾旱炎熱,多年平均氣溫17.9℃,極端最高氣溫41.4℃,極端最低氣溫-10.5℃。本縣四季降雨極不平衡,4~7月為豐水期,占全年降雨量的54.6%,多年平均降雨量1642毫米,最多年降雨量2308.3毫米(1997年),最少年降雨量903.4毫米(1963年),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547.4毫米,最多年蒸發量1893.2毫米(1963年),最少年蒸發量1217.6毫米(1997年)。

自然資源

水資源年平均徑流量952.3毫米,多年平均來水量66.22億立方米,其中,境內地表徑流量16.42億立方米,境外過境徑流量49.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較貧乏,從地形地貌看,四周低山區屬補給區,丘陵區屬徑流區,中部窪平屬排滯區,縣內地下水多屬淺層水,徑流途徑甚短,地下水動態變化受大氣降水制約明顯,撫河和盱江、黎灘河兩岸岩性結構是鬆散堆積層孔隙水,水位埋深3~6米。水資源的豐枯主要受降水影響,故水資源在時間上的分布幾乎與降水同步,4~7月,降水集中,為地表水的豐水期,地下水位高;9至次年1月,為地表水的枯水期,地下水位低;在空間分布,地表水受降雨影響,東西部略高於南北部,地下水量河谷兩側和低丘區明顯高於高丘區和山地區。本縣已開發水資源總量約14.9億立方米,其中洪門水庫13.5億立方米,南城縣中小型蓄水工程1.22億立方米,提水和引水工程0.18億立方米,南城縣水資開發利用量占南城縣水資源總量的22.5%。

經濟發展

全縣耕地面積37萬畝、林地170萬畝、可利用水面14萬畝,是全省果業“十強縣”、水產“十強縣”,是江西省第一個“噸糧田縣”,江西七大水庫中有2座大型水庫坐落南城。2013年被列為“江西省空壓機產業製造基地”,2015年被評為“中國校具生產基地”。
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65.5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8.73億元、增長35.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96億元、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億元,增長20.8%;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增長3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億元,增長17.2%;實際利用外資1934萬美元,增長15.5%;出口創匯8535萬美元,增長70.8%;農民人均純收入7823元,增長20.5%。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78.6億元,增長13.6%。財政總收入10.1億元,增長15.7%;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07億元,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85.6億元,增長3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3億元,增長15.2%;實際利用外資2146萬美元,增長15%;出口創匯9500萬美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9075元,增長16.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9:49.1:33。
201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98405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7607萬元,同比增長5.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81088萬元,同比增長11.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5360萬元,同比增長9.7%。三大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6.6:49.4:34.0調整為16.0::48.9:35.1。
201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05801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7649萬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92919萬元,同比增長9.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07446萬元,同比增長12.3%。三大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6.0::48.9:35.1調整為14.9:46.6:38.5。
2016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15.9億元,同比增長8.6%;財政總收入14.78億元,同比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151.1億元,同比增長13.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6億元,同比增長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8億元,同比增長1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90元,同比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0元,同比增長9.1%。在2016年全市縣區綜合考核中我縣囊獲了所有獎項的先進獎牌,分別獲得綜合優秀縣區、產業升級優秀縣區、開放型經濟優秀縣區二等獎和生態文明建設優秀縣區、脫貧攻堅優秀縣區三等獎。
201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9.65億元,可比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42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07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16億元,增長10.4%。三大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4.7:45.6:39.7調整為15.0:41.7:43.3。

農業

2012年,播種面積達56.23萬畝、總產27.96萬噸,增長2.7%。農業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南豐蜜橘總面積達21.2萬畝,標準化示範園面積達6400畝。南城縣水果總產量7.33萬噸,增長26.6%。新增麻姑仙棗種植面積3000畝,總面積達1.8萬畝;新增水產養殖面積4000畝、總面積達11.5萬畝,南城縣水產品產量3.79萬噸,增長8.3%;新增蛋雞63萬羽,存籠總數達343萬羽,成為全省蛋雞大縣。南城縣肉類總產量2.46萬噸,增長0.4%。新認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企業10家,總數達38家,其中國家級企業3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總數達164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22個,國家級有機食品認證7個,綠色食品認證12個,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4個。全面完成3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改造小型灌區38處,建設高標準農田3.8萬畝。

工業

南城緊緊圍繞“創新引領、重點突破、產業集聚”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工業強攻主戰略。在金山口工業園基礎上,規劃建設了1.2萬畝河東工業園,並按照一區多園的布局,重點打造1千畝校具產業園、1千畝中醫藥產業園、1千畝電子產業園和2千畝電梯產業園,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隨時可接納企業落地。圍繞新經濟、新業態,重點打造以中醫藥、生態旅遊為主的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傳統的綠色食品、優勢的機械電子、特色的校具加工產業。
2012年,工業增加值34.7億元,增長16.2%,占GDP的比重44.6%。
2012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戶,總數達63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0億元,增長17.7%,主營業務收入73.2億元,增長22.3%;實現利稅5.87億元,增長43.3%

交通概況

206、316國道、昌廈一級公路和G70福銀、G35濟廣高速公路交匯貫穿,向莆鐵路穿境而過,阜鷹汕鐵路及吉武鐵路與向莆鐵路在南城接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南城縣(撫州市下轄縣)
南城火車站(南城站)是向莆鐵路的四等客運車站,隸屬於南昌鐵路局南昌車務段管轄。南城站坐落在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廟前村(環城路以西300米左右),背靠蛤蟆山,距離縣城1.5公里左右。南城站正式通車運營時間是2013年9月26日。
撫州金溪機場即將動工建設,位於金谿縣境內。

社會事業

2012年共實施城市建設重點項目33個,總投資12.36億元,其中續建項目6個,新建項目17個,民生工程10個。東外環線、206國道萬年橋段改造、萬年西路、泰伯東路、西外環線管網、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等工程已經竣工或基本竣工。縣城新增建成面積1.1平方公里,達15.2平方公里;新增城區人口1萬人,達14.35萬人;城鎮化率達49.9%,比2011年提高2.3個百分點。
2012年南城縣現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5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單位8個,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室185個。南城縣有病床床位644張,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1.96張。南城縣衛生生技術人員887人,其中高級56人,中級296人。執業醫師385人,每千人擁有執業醫師1.17人。
2012年用於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達4.6億元,增長25.3%,占財政總支出的46.9%。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8個方面81項民生指標任務,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
南城縣城鎮新增就業3205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678人,“4050”人員再就業330人,創業培訓412人,職業技能鑑定人數2590人,零就業家庭安置率達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396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664萬元。
2012年共發放城鄉低保金3393萬餘元。醫療救助698人次,救助金520.5萬元。救助89個臨時生活困難家庭,發放臨時救助金34.5萬元。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基金徵收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各項社保待遇全部實現按時足額發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強力推進,參保人數126695、發放養老金450.4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覆蓋面不斷擴大,參合人數239471人,參合率達98.19%。
新建132套6600平方米廉租住房和606套28500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著力解決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難問題。

旅遊

旅遊景點有醉仙湖、麻姑山、祥崗山、登高公園、濱水公園、雙江公園、盱江書院、麻源三谷、沸珠泉(天下第三泉)、明益王府遺址、唐代寶方寺、明代萬年橋等,其中麻源三谷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第四批水利風景區”。
名勝古蹟有麻姑山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醉仙湖萬年橋潮音洞、仙都觀和唐《麻姑山仙壇記》等。

榮譽

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鄱湖杯”水利建設先進縣、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先進縣、扶貧(移民)工作先進縣、漁業工作先進縣、果園生產十強縣、農業機械化促進工作先進縣;全市糧食生產先進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特色漁業先進縣、農業農村工作第一名、新農村建設先進縣三等獎等榮譽稱號,全國食品工業強縣。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歷史人物

羅英(1890.11-1964.7)字懷伯,株良祥崗村人,著名的橋樑建築專家。不幸於1964年7月1日在上海逝世,終年75歲。羅英逝世後,各界人士沉痛哀悼,上海市政協舉行隆重公祭,周總理送來了花圈,趙祖康主祭,茅以升致悼詞。
羅汝芳(1515-1588),字惟德,號近溪,明代南城縣羅坊人。著名哲學家、文學家,泰州學派傳人,是傑出戲劇家湯顯祖的老師。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北宋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家。

歷史事件

硝石戰役

1933年10月,蔣介石糾集50萬兵力對中央發動第五次“圍剿”。先是9月28日,敵北路軍第八縱隊周渾元部(3個師兵力)侵占中央根據地的北面門戶黎川。掌握紅軍領導權的博古、李德等人,摒棄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在前幾次反“圍剿”中克敵制勝的正確戰略技術,而採取“禦敵於國門之外”、“堡壘對堡壘”、“陣地戰”等一套錯誤打法,他們震於黎川失守而急於收復,於是嚴令東方軍於10月上旬向贛東北回師就敵(此時東方軍正入閩東征作戰)。7日,東方軍在洵口與敵遭遇,殲敵第6師之18旅。敵周渾元部受此打擊後,龜縮於黎川縣城固守待援。東方軍奉軍委命令繼續西進,攻打南黎公路上的重鎮硝石,意在截斷周渾元縱隊與南城之敵的聯絡,並乘勝收復黎川。

南城戰役

渭水橋位於徐家鄉潭市橋偏東2公里。1932年紅軍在此阻擊國民黨馳援金溪許克祥部。是役《周恩來選集》中稱之為“南城戰役”。
1932年10月底,紅一方面軍於東征途中突然由閩回師,11月2日再度占領黎川,17日克資溪,19日攻克敵之軍事要地金溪。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為重占金溪、資溪,急令駐滸灣孫連仲之二十七師(五團兵力)和駐南城許克祥之二十四師,從西、南兩路夾攻金溪;並令駐南豐李雲傑之二十三師赴南城增援。紅軍取迎戰姿勢,令紅一軍團之三、四兩軍及第二十二軍阻擊西面之敵孫連仲部;令紅三、五軍團阻擊南面之敵許克祥部。
紅三、五軍團21日由金溪開至南城圳上一帶,迅速占領了馬鞍山,誓發山高地,鉗制住金南公路沿線之敵。隨即,敵滸師趕至,發現前面有紅軍阻擊,倉徨搶占了游家、單家、鄭家一帶低丘陵與紅軍對峙。激戰很快開始,紅軍以數倍於敵的優勢兵力和憑藉有利的地形,居高臨下向敵軍猛烈攻擊,於22日將許師出潰。此時,敵李雲傑二十三師的一個旅趕來增援,紅軍一部迅速向敵後迂迴包抄;增援敵軍發現後路被截斷,驚慌失措,失去指揮,紛紛抱頭向南城方向逃竄。同時,西路正與紅軍激戰的孫連仲部獲知南面許師失敗。遂星夜逃回撫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