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素

危素

危素(1303—1372年2月27日),字太朴,號雲林,江西金溪人,唐朝撫州刺史危全諷的後代,元末明初歷史學家、文學家。元朝至正元年,出任經筵檢討,負責主編宋、遼、金三部歷史,並注釋《爾雅》。

他由國子助教升遷翰林編修、太常博士兵部員外郎監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農丞、禮部尚書。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拜參知政事。公元1370年,危素被謫居和州(今安徽省含山縣),守余闕廟,悲慘地度過晚年;一年後,即洪武五年正月幽恨而死,年七十。著有《吳草廬年譜》、《元海運志》、《危學士集》等。

基本介紹

  • 本名:危素
  • 字號:太朴
    雲林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西金溪白馬鄉(現黃通鄉高橋)
  • 出生時間:1303年
  • 去世時間:1372年2月27日
  • 主要作品:《危學士集》
簡介,成就,著作,藏書,

簡介

危素4歲開始讀書,15歲便精通《五經》。他曾拜讀於吳澄門下,並尊李存為師。吳澄對他十分賞識、大力引薦,得以廣交文學名士。當時范梈虞集揭傒斯等人對他淵博的學識也很折服,另眼相待。
元朝至正元年(1341),經大臣引薦,出任經筵檢討,負責編修宋、遼、金三朝國史及注釋《爾雅》。書成後,順帝獎給金銀和宮女,他不接受。五年,改任國子助教。七年,改任翰林編修,他負責編纂后妃等傳和宮廷紀事,苦於沒有現成資料,便用自己的俸金買動宦官和皇親國戚,向這些人打探後宮有關情況,詳細詢問,親自筆錄,得以成史。十一年,升為太常博士,後任兵部員外郎監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農丞。十七年,升禮部尚書。十八年,參中書省事,專任甘肅平章事,總西部兵馬。他整治邊防、任用賢吏,安撫邊民,力圖中興,深得皇太子賞識,稱他“澄清忠義,清白起家”。不久,進御史台治書侍御史、中書左丞。 至正二十年(1360),官拜參知政事。他“為人侃直,數有建白,敢任事”。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宮殿失火,順帝下令重建大安、睿思二閣。危素以民間疾苦,苦諫不要大興土木,並親自到河南、河北、江淮一帶發錢、發糧,賑救災民。二十四年,為翰林學士,奉旨出任嶺北行省左丞。後棄官,隱居房山達四年,潛心史學著作。
危素書法危素書法
至正二十八年(1368)閏七月,朱元璋部攻入大都,危素感到國破家亡,欲跳井自殺,但被他的詩友以“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史也”為由勸止。當朱軍兵士要進史庫時,危素急告鎮撫吳勉,使《元實錄》得以保存。
明洪武二年(1369),危素被任為翰林侍講,與宋濂同修《元史》。朱元璋多次召見危素,詢問元朝興亡緣由,並令其撰寫《皇陵碑文》。不久,危素被劾,罷官一年。後官復原職,兼弘文館學士,並賜小車,免朝謁。太祖常賜酒宴與諸學士,並有詩詞酬唱。危素呈詩雖在最後,往往獨得太祖稱讚,說危素“老成,有先憂之意”,此時,危素已70多歲。皇帝對危素的寵信,引起某些大臣的嫉妒,御史王著等屢進饞言,說危素是亡國之臣,不應重用,危素被謫居和州(今安徽和縣),令守元臣余闕廟。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三日(1372年2月27日),卒於和州含山縣寓所,享年70歲,後歸葬金溪高橋。學士宋濂為其撰墓志銘。
危素身經兩個朝代,都曾任過大臣。但他是降臣,歷代封建統治者出於忠君思想,對其並不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宣揚。《明史》和歷代編纂的《撫州府志》和舊《金谿縣志》,只將他放在“文苑”中予以介紹。其實,他在史學領域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宋、遼、金史本是危素執筆編纂,卻被署名為元朝宰相脫脫主編,他成了次要人物。危素博學,善古文詞。其詩歌創作在元末地位較高,影響較大。他的詩氣格雄偉,風骨遒勁,詩作收集在《雲林集》2卷中。他的散文被譽為元代一大家,有文集《說學齋稿》4卷。清人王懋稱其文“演迤澄泓,視之若平易,而實不可及”。此外,還有《爾雅略義》19卷,以及《草廬年譜》、《元海運記》等。在《太和正音譜》中有《危太僕後庭花》雜劇1本,王國維疑為危素所撰。他還精於書法,其書寫的片紙隻字,人們都愛珍藏。
元末明初,在中國學術界又出現赫赫聲名的危素。大家都知道,要研究中國歷史,“二十四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文獻,而二十四史之中,宋、遼、金、元四史,就有危素的手澤,他對於傳統文化的貢獻,不言可喻。根據史載,他是江西人,早年在元室的朝廷上,就由於參加《宋史》、《遼史》和《金史》的編修,而深負時譽。到了明代,他又與宋濂同修《元史》,更奠定了他在學術上的崇高地位。危素治史的嚴肅態度,十分值得後世學者效法,據說,當他修纂《元史》的“后妃列傳”時,由於不信任手旁的現成資料,曾經特別買了許多食物送給一些白髮宦官,設法獲知了實際的情形,然後才下筆寫書,一點兒都不肯敷衍馬虎。

成就

史學
《明史》和歷代編纂的《撫州府志》和舊《金谿縣志》,只將他放在“文苑”中予以介紹。其實,他在史學領域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宋、遼、金史本是危素執筆編纂,卻被署名為元朝宰相脫脫主編,他成了次要人物。危素博學,善古文詞。
詩歌
其詩歌創作在元末地位較高,影響較大。他的詩氣格雄偉,風骨遒勁,詩作收集在《雲林集》2卷中。
散文
他的散文被譽為元代一大家,有文集《說學齋稿》4卷。清人王懋稱其文“演迤澄泓,視之若平易,而實不可及”。此外,還有《爾雅略義》19卷,以及《草廬年譜》、《元海運記》等。在《太和正音譜》中有《危太僕後庭花》雜劇1本,王國維疑為危素所撰。
書法
他還精於書法,其書寫的片紙隻字,人們都愛珍藏,是元代頗具代表的書法家。代表作有朱元璋《御製皇陵碑》、《跋陸柬之書文賦》、《義門王氏先塋碑》、《蒲城王氏祠堂碑銘》、《陳氏方寸樓記楷書卷》等。其中,《義門王氏先塋碑》原位於陝西省蒲城縣上王鄉,元代至正十五年(1355年)立,記錄了五代時期就以“孝義名於鄉里”的東葦村王氏家族變遷與行孝並被朝廷表彰的歷史,由“一代宗師”歐陽玄撰文,趙期頤篆額,危素書石。該碑已失,但文被四庫全書收錄。《蒲城王氏祠堂碑銘》原位於陝西省蒲城縣上王鄉,元代立,記錄了東葦村王氏家族愛國重教、樂善好施、躬行禮義和人才輩出的歷史,也系歐陽玄撰文,趙期頤篆額,危素隸書。該碑現藏蒲城博物館,也被四庫全書收錄。

著作

1.徐人歌  危素 季子劍有秋水色,徐君見之惜不得。徐君墓上荒草寒,季子解劍掛樹間。一死一生見交義,嗟哉延陵吳季子。題宋好古墨竹 我憶東曹粉署郎,琅玕寫就拂雲長。只疑散步雲林曲,獨聽秋聲待晚涼。題趙子昂竹石 叢篁偏聽映寒雲,古石猶疑碧蘚痕。曾是碧瀾堂上月,獨臨苕水照王孫。竹坡詩 五雲坊下暮煙斜,夾道疏槐照碧波。卻憶江南風景好,修修纖竹翠連坡。
2.明何喬遠《名山藏》曰:“解縉學書得法於危素。”
3.照夜白圖(韓乾 卷 紙本 水墨 縱30.8厘米 橫33.5厘米 [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此圖中的夜照白是韓乾於唐天寶年間所畫的唐玄宗最喜歡的一匹名馬。圖中被栓在馬柱上的夜照白仰首嘶鳴,奮蹄欲奔,神情昂然,充滿生命的動感。馬的體態肥壯矯健,唐韻十足。據專家考證,馬的頭、頸、前身為真跡,而後半身為後人補筆,馬尾巴已不存。圖後上有南唐後主李煜所題“韓乾夜照白”五字,又有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所題“彥遠”二字。卷前有何子洇、吳說題首。卷後有元代危素及沈德潛等十一人題跋。
4.莊肅,元藏書家。字恭叔,號蓼塘。松江(今屬上海)青龍鎮人。仕宋為秘書小史。宋亡,棄官浪跡海上,隱居不仕。專心收藏圖書,藏書至8萬卷。且手抄經、史、子、集,下自稗官小說、諸子百家,均有收藏。至正間(1341年以後),為了修宋、遼、金三史,詔求遺書,命危素到他家購書,得500卷,
5.明代書法,基本特徵是由宋元上追晉唐,作為這一主流的書家有劉基宋遂,危素,
6.285厘米,寬145厘米,由元歐陽玄撰文,危素書丹,正文1023字,記述了"九老仙都宮"營建始末及玄妙觀主持唐洞雲的家世、經歷,是一份彌足珍貴的道教史料。
7.《義門王氏先塋碑》歐陽玄撰,危素書,趙期頤篆額。至正十五年(1355年)立於陝西蒲城。碑為危秦61歲時所書。危秦書法遠宗晉唐,近取松雪,而結體稍促。
8.燕京學報新二期 ( 一九九六年 ) 危素與《宋史》的纂修---孔繁敏,《宋史·忠義傳》由危素所修。
9.佳士得拍賣行推出的《鐵捲圖式、草書手簡、行書信扎》以410.4055萬元的價格成為了古籍善本專場中的最高價。手卷前端分別裱入唐昭宗所賜錢鏐《鐵捲圖式水墨刻本》、錢俶《草書手簡》和朱熹《行書信札》,其後又有宋元明清錢直孺、賈似道、危素等鑒家觀款題跋。此卷曾於1998年3月攜往上海、北京,約請文博界有關專家會診鑑定。在上海博物館時,浙江省博物館派員攜所藏錢鏐、錢俶批牘合卷(即《二王手澤》)赴會,兩卷同時展閱相較,無論紙張、墨色、書風、花押完全吻合。且浙博卷抄有遺失題跋如:錢直孺、危素、錢尚德等跋,均在本卷中。故上博、浙博及佳士得拍賣行專家均認為二卷書法早期應是同一卷,後來被拆散,系真無疑。
10.危素《雲林集》卷二《叔儀送扇》 撫州竹扇制來新,鄧子持歸贈野人。六月江南如此熱,海風一起靜黃塵。
11.【西寧王忻都公神道碑】簡稱“西寧王碑”,該碑位於甘肅省武威城北15公里的永昌鎮石碑村, 首領忻都公,先祖世為北庭名族,自立為國,又稱臣於元朝,並隨元政權從征西方,有功勳於王室,也來到這裡,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卒於永昌,“葬於永昌之在成里”。其子乾欒為元朝中書平章政事,元惠宗皇帝為表彰其先祖功勳,加封忻都公為西寧王,並詔命製作《西寧王忻都公神道碑》,於公元1362年立於他的墓地。全碑分碑座、碑身、碑首3部分,通高6米。碑座為龜趺,製作十分精緻,高1.6米,長2.4米,寬1.6米;碑身高2.8米,寬1.5米,厚0.4米;碑首高1.6米,寬1.6米,厚0.45米,刻蟠螭,為光祿大夫、中書右丞同知經筵事、提調國子監大都府學陳敬伯篆額“大元敕賜西寧王碑”八字。碑文為通奉大夫、中書參加政事、知經筵事、提調四方獻言詳定使司危素撰文,由光祿大夫滕國公、集賢大學士張 書丹。全文共32行,滿行63字,碑正面為漢文,背面為蒙文。碑文載於《隴右金石錄》、《武威縣誌》、《涼州府志備考》等。1949年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珂力甫進行了研究,用英文寫了《西寧王碑蒙漢文碑之研究》,全文發表於《哈佛大學學報,亞洲研究》,並刊布了碑的蒙、漢文拓片;1983年道布先生對碑蒙文進行了研究,發表於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回鶻蒙古文獻彙編》一書中;1992年,內蒙古圖力爾用蒙文寫了《忻都王碑文研究》,由內蒙古文化出版社發行。
12.公諱素,字太朴,姓危氏。危本姬姓,周武王庶子某,生而手中有文曰危,因賜姓危氏,封於新。其後居光州。晉永嘉中,建州刺史京,遷建昌之南城。唐黃巢之亂,全諷與其弟仔倡,赤手起兵,擒巢黨柳彥章於象牙潭,擢撫州刺史,累官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封南庭郡王。南庭之後,復遷撫之金溪白馬鄉。譜圖亡,竟逸其名。南庭十五世孫,宋景定三年進士、通直郎、知臨安府仁和縣事,元累贈中奉大夫、浙江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汝南郡公炎震,公之曾大父也。累贈資善大夫、河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臨川郡龍友,公之大父也。累贈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豫國公永吉,公之父也。曾祖妣王氏、彭氏,祖妣劉氏,皆封郡夫人,郡之名如其夫。母鄧氏、黃氏,並封豫國夫人
13.胡青,桑志軍.危素學術思想探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8,(5). 《元史》纂修雜考 方齡貴 文獻來自:社會科學戰線 1992年 第02期
14.任公釣江海 世人不識之——元任仁發《張果見明皇圖》研究 洪再新 文獻來自: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0年 第03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張果見明皇圖》是元代畫家任仁發的代表作品,它歷來被稱為鞍馬畫佳作。本文試圖從畫卷拖尾上康里巎、危素兩人的題跋入手,結合畫家的創作母題、創作背景以及任氏的生平傳記,考證其託名於道教仙像所要傳達出的鞍馬以外的特殊用意,為元代國中期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個帶有象徵意義的典型個案。
15.竹齋集 三卷,續集一卷 卷上 七言律詩 危太朴奉使求史館遺書於河南江西曆四明會葉君常借船過東湖訪古蹟其樂好事者畫之太朴 匏翁家藏集 七十七卷,補遺一卷 第十四卷追和元 危太朴 學士游石湖寶積寺 方山薛先生全集 六十八卷 卷四十 宋元通鑑摘論憲章錄摘論 危素 運甓漫稿 七卷 卷之五 七言律詩 張舒州家觀元承旨 危素 畫像
16.青陽集 四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元余闕撰。闕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人。世居武威。以父官合肥,遂家焉。元統元年進士。累官淮南行省左丞,分守安慶陳友諒陷城,自剄死。贈行省平章,謚忠宣。事跡具《元史》本傳。闕以文學致身,於五經皆有傳注。篆隸亦精緻可傳。而力障東南,與許遠張巡後先爭烈。故集中所著,皆有關當世安危。其《上賀丞相》四書,言蘄、黃禦寇之策,尤為深切。使闕計果行,則友諒之能陷江東西否,尚未可知也。其第二書謂往時泰不華、蠻子海牙併力攻蘄、黃,賊幾就滅。忽檄散各軍,止有卜顏帖木兒駐札蘭溪。盜之復陷沿江諸郡,實人謀不臧。證以卜顏帖木兒本傳,知丞相托克托雖有功於江淮,而實階亂於蘄、黃之地。又第四書曰,蘭溪之功,卜顏帖木兒平章為最,蠻子海牙中丞特因之成事。《卜顏帖木兒傳》亦採用之。則又是非之公,足以信諸後代者也。其詩以漢魏為宗,優柔沈涵,於元人中別為一格。胡儼《雜說》曰:“初危太朴以文學徵起,士君子皆想望其風采。或問虞文靖公曰:‘太朴事業當何如?’曰:‘太朴入京之後,其詞多夸,事業非所敢知。必求其人,其餘闕乎。’問何以知之,曰:‘集於闕文字見之。’後闕竟以忠義顯。乃知前輩觀人,自有定鑒”云云。然則文章雖闕之餘事,而心聲所發,識度自殊,亦有足覘其生平者矣。- ---出《四庫總目提要》
17.元柯九思《丹丘集》卷二《題危太朴所藏滎陽鄭虔所畫〈秋巒橫靄圖〉》詩云:“虎頭昔日稱三絕,孰謂新圖見鄭虔。紫翠虛無晴嶂里,青紅掩映夕陽前。從知嘉賞歸明主,應許神工邁昔賢。滿目秋光無看處,此身疑在碧雲巔。”危太朴,即元代的危素,其所藏的作品中有鄭虔的山水《秋巒橫靄圖》一幅.據詩中的描寫,此圖當為著色山水。又據鄭逸梅先生之《人物與集藏》一書《吳湖帆藏畫軼事》中說:“其時吳興龐萊臣的《虛齋藏畫》,印有若干集,以有鄭虔而無鄭所南為憾。”龐萊臣為清末至民國間的著名收藏家,則民國間尚有鄭虔的作品傳世無疑。還有項士元《東湖日記》1953年9月l5日記,“鄭若齊善好畫山水,並工詩能書,唐明皇稱曰三絕,其畫予昔在杭州,秦子雅聲曾於其友人處攜示焦墨山水一軸,當時據云願以五萬元出讓,予嘗語於屈文六,以嫌過昂還之。上月雅聲自貴陽來函,謂此畫其友於日昭和太子來瀘時用以貢獻,賞銀二十萬元。有六寸照片一份乞得,什襲珍藏,展轉遷流,亦未知所在矣。”這條材料如果可靠,則鄭虔的一幅佳作於民國間流入日本矣,惜哉。
18.雲 林 危素《雲林圖記》:“雲林山在金谿縣東……蜀都簡君天碧,與余客吳文正公所,為作《雲林圖》。道士方壺子亦愛余山居幽僻,數為之圖。張彥輔真人奉敕寫欽天殿壁。余時在經筵,用米氏法為余圖之,翰林侍講學士虞公嘗為賦詩,海內之名勝繼有作於是。有聲之畫,無聲之詩,悉萃於幾席,南金大貝,不足為貴矣。然故舊人而以雲林為余別號,則非余志也。”(《元人文集珍本叢刊》) 說學齋① 李存 《說學齋銘》:“臨川危太朴,游京師承旨,多爾濟巴勒築室以客之。學士清江揭公匾之曰‘說學齋’。” 王禕《說學齋記》:“說學齋者,臨川危太朴先生讀書之室也。先生間謂禕,盍為我為之記。嗚呼,學非易言也。學而至於說,尤不易言……先生德行信於人,文章名於世,見於外者如此,則學而自得於說可知矣。” 注 ①說學齋:《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同悅,危素齋名取義於此。
19.方從義 ( 約1302 -1393 )字無隅,號方壺,又號不茫道人、金門羽客、鬼谷山人。貴溪(今江西貴溪)人。上清宮道士。工詩文,善古隸、章草。畫山水,初師董源巨然米芾高克恭,極瀟灑。峰巒高聳,樹木槎丫,雲橫嶺岫,舟泊莎汀,墨氣冉冉,品之逸者也。傳世不多。人以禮求之,始為出其一二。嘗言:“太行、居庸天下之岩險,其雄傑奇麗,皆古之名畫,余所願見者今皆見之,而有以慊吾志,充吾操,吾非若世俗者區區而至也。”蓋學仙之穎然者,由無形而有形,雖有形終歸於無形。畫能如是,其至矣乎?至元四年(1338)嘗為危太朴作《雲林圖》,洪武十年(1377)作《雲林鐘秀圖》。《式古堂書畫匯考、圖繪寶鑑、畫史會要、藝苑卮言、青陽集、俟庵集》
20.危游:〔明〕字伯明,金溪(今江西金溪)人。素子。書法有父風。工詩,列光岳英華三體詩中。《大觀錄》
21.元代棺形雙硯(圖) 發布時間: 2004-07-28 魏玉光 上下組合式端硯一方,合起來呈棺材形。棺材諧音官財,即升官發財之意。分開來則成兩方硯,任何一方均可單獨使用。此硯系端溪宋坑石,紫紅色,石質溫潤如玉、細滑柔嫩。陽光下,可見閃灼的點點銀星。
硯長26.4厘米、寬11厘米、高14.5厘米。棺形硯雕工極為精美,上硯硯面呈瓦背狀,隆起的背脊偏下近尾處雕出橢圓形硯堂及墨池,右側脊棱處圓雕加透雕一條蒼龍,蜷身回首,動態十足。龍的眼、須、角、鼻、鱗、爪、尾等都極為真切形象,具元代龍風格。下硯硯堂呈硯板狀,硯額處雕出半月形墨池。下硯整體呈長方體,而四隻腳雕成極精細的立體獸面形。
上硯硯額部位鐫刻行楷大字“廉正”,左旁楷書小字“臨川危素”。硯右側狂草書“煙開鰲背千尋碧”,左側狂草“山束龍門萬仞青”並鐫有草書小字“戊寅八月”和“沙神芝”。下硯右側鐫篆書“訁員初所得”,硯陰處鐫行楷大字“至正元年”。
硯上鐫名者二:危素、沙神芝。
另一位題跋者為沙神芝。
他是清代浙江嘉興人,書畫家,工篆隸,學懷素狂草,筆力雄健。還擅畫梅並擅篆刻。據史料記載,他能在筆筒內刻書、畫。曾刻過一隻紫檀香筒,內刻陶靖節小像,古松偃臥,題“撫孤松而盤桓”。款刻於筒底,填以赤金,光澤可鑑,“真絕技也”。
這件造型奇特、工藝精巧且經過兩位歷史文化名人題跋的硯石極具收藏價值。它製作於元代,為危素文房中的用品。流傳到明代,不知何人收藏保養,進入清朝被書法家沙神芝題跋收藏。它經歷了660多年,可謂流傳有序,品相依然完好。
元朝是個短命王朝,從入主中原到順帝被逐,不足百年。它窮兵黷武,一味地馬上征戰,宮廷內權位爭奪不斷,充滿刀光血影。漢人及知識分子被歧視和排斥,文化發展受到滯礙。因此,元代文物流傳至今的較為稀少,字畫、古籍、陶瓷、貨幣都有較好的市場價位。作為完整保存下來且有明確紀年的端硯,它的珍罕性是可以想見的。魏玉光也是一派胡言,危素自稱“臨川危素”,就能“起到補史證史的作用”?危素只是族源於臨川而已。夏侯元讓按。

藏書

1.學海類編 淸 曹溶 編 陶越 補 淸道光十一年 刊〔木活〕
集餘二(事功) 第九十九冊 元海運志一卷 元 危素
2.集部 別集類 明
危太朴集 雲林集二卷 同補遺一卷 同續補一卷 危太朴文集十卷
說學齊附錄一卷 危太朴文續集十卷 坿一卷
明 危素 撰 民國 劉承乾 編 民國三年 跋刊嘉業堂 6冊
題簽 大德七至洪武五 危太朴 (危太朴文集)一名.說學齋集
3.臨川吳文正公年譜一卷
明 危素 撰 北京圖書館藏明成化二十年方中等刻臨川吳文正公集附
4.古今遊記叢鈔 勞亦安 輯 民國五十年 台灣中華書局 據排印本景印卷之十四
5.史部 地理類 名勝之屬 江蘇 游牛首山記一卷 元 危素 撰
6.欽定四庫全書 坿總目 淸 乾隆中 敕輯 民國七十二年至七十六年 台灣商務印書館 用文淵閣本景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冊 集部第一百六十五 雲林集二卷 明 危素 撰
7.欽定四庫全書 坿總目 淸 乾隆中 敕輯 民國七十二年至七十六年 台灣商務印書館 用文淵閣本景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冊 集部第一百六十五 說學齋稿四卷 明 危素 撰
8.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劉俊文 等輯 ᦗ年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景印本集部 第二四冊 危學士全集十四卷
明 危素 撰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淸乾隆二十三年芳樹園刻本
9.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劉俊文 等輯 ᦗ年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景印本史部 第八二冊 元海運志一卷
----------------------------------------------------------------------------------
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的危素著作
1.書號 11164   題名 危太朴雲林集卷數 二卷創作者 (明) 危素 (撰)
正文前  卷一  卷二
標題 集部-別集類-明之屬 序跋者 (明) 虞集 (序)序跋序:「至元三年十月雍虞集序」
收藏印記 「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漢鹿/齋藏/書印」朱文方印
版本 鈔本 裝訂 線裝 版式行款 12行,行28字. 注文小字雙行,字數同.數量 1 冊
高廣 (全幅 26.9x16.8公分) 索書號 406.2 11164
2.書號 11163   題名 說學齋稿卷數 十三卷創作者 (明) 危素 (撰)
正文前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標題 集部-別集類-明之屬
收藏印記 「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25306D}圃/收藏」朱文長方印、「貝墉曾讀」朱文長方印、「平江貝/氏文苑」朱文長方印、「竹泉/珍秘/圖籍」白文方印、「謏聞/齋」白文方印、「千墨/弇藏」朱文方印、「知不/足齋/鈔傳/秘冊」朱白文方印
版本 烏絲闌舊鈔本 裝訂 線裝 版式行款 10行,行19字. 左右雙欄. 版心線黑口.數量 4 冊 高廣 (匡18.2x12.9 公分) 索書號 402.6 11163
3.書號 15343-0148  題名 元海運志 卷數 一卷 創作者 ( 明) 危素 (撰) 版本 清道光辛卯( 11 年)六安晁氏活字印本
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 書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作者:紀昀
△《說學齋稿》·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危素撰。素有《草廬年譜》,已著錄。據《千頃堂書目》,其文集本五十卷,明代已散佚不存。此本乃嘉靖三十八年歸有光從吳氏得素手稿傳抄。其文不分卷帙,但於紙尾記所作年歲,皆在元時所作。《有光跋》稱共一百三十六篇,此本乃止一百三十三篇。又王懋竑《白田雜著》有是集《跋》,稱賦三、贊二、銘二、頌三、記五十有一、序七十有六,共一百三十八首,以《有光跋》為傳寫之誤。然據懋竑所列,實止一百三十七首,數亦不符。殆舊無刊版,好事者遞相傳錄,故篇數參差,不能畫一,實則一本也。素晚節不終,為世僇笑,其人本不足稱,而文章則歐、虞、黃、柳之後,屹為大宗。《懋竑跋》稱其文“演迤澄泓,視之若平易,而實不可幾及,非熙甫莫知其深”。其珍重鈔傳,蓋非漫然矣。△《雲林集》·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明危素撰。皆在元代所作之詩,乃賢為編次成集者也。素家居臨川,相近有雲林山,嘗讀書其上。方方壺為作《雲林圖》,陳旅等俱賦詩以記其事,故集即以是為名。朱彝尊《曝書亭集》有是書《跋》,稱髮雕於後至元三年。則彝尊所見,乃元時舊版。此本卷帙相符,蓋猶從原刻抄傳者。特《彝尊跋》稱前有《虞集序》,而此本所載乃集《贈行序》一篇,絕與詩集無涉,似為後人所附入。觀其《靜志居詩話》,亦稱前有虞集《送行序》,則已自知其誤而改之矣。素於元末負盛名,入明以後,其人不為世所重,其文亦遂不復收拾。故《說學齋集》僅存在元之文,而此集亦僅存在元之詩,不足盡素之著作。然氣格雄偉,風骨遒上, 足以陵轢一時。就詩論詩,要不能不推為元季一作者矣。原集共詩七十六首,浙江鮑氏知不足齋本復從他書搜采,增入補遺十四首,較為完備,今並仍而錄之焉。
△《名山藏卷>;之59 晉江何喬遠 撰 ○危素  危素字太朴金豁人與其邑人曾子白朱夏並以文章名家素厚重深中學問淵奧兼長筆札多識宋元事留心史書元順帝初薦入朝歷十八仕至嶺北行中書省左丞為時名臣矣順帝末年白事丞相前極言無隱元丞相賀惟一曰君向寡言今何多也素曰時危恩重豈能默默素不敢畏丞相畏後世史官耳既棄官寓居房山者四年順帝北奔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承制起翰林學士承旨入朝信宿而明兵入大都素故與待制黃冔同邑少同學相約死冔投死居賢坊井中從人午出之曰公小臣死社稷邪冔曰齊大史兄弟皆死彼不小臣哉午終不解負冔還舍置酒肴使家人守之會大將軍下令勝國臣皆輸告身冔詒午取告身若欲輸官者午喜出沽酒慰藉及還弗見求之井浮屍矣素亦走所居報恩寺脫帽井傍兩手據井口將下寺僧大梓與番陽除彥禮大呼曰公母死公母死公不居位四年矣信宿入都且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史也竟罷明兵入府藏垂及史庫素言撫鎮吳勉輦出之既與學士張以寧等謁大將軍軍門送至京高帝以為翰林侍講學士而以寧為侍讀學士時素年六十八矣 【 以寧古田人有文學元人呼為小張學士既以故元官見奏對稱旨上寵遇之使封安南賜御製八詩既還道卒臨終自賦曰覆身惟有黔婁被委槖都無陸賈金詔有司還柩於家所在致祭】 命與宋濂同修元史頃之坐失朝免居一歲復之兼弘文館學士賜小車免朝謁時備顧問論說經史上冬日御外朝召素與翰林學士濂侍讀學士同直學士經待制禕起居注觀琳列坐左右賜酒饌屢命盡觴內官承旨監勸甚力酒終上御製詩一章系序於首命各以詩進素成最後上覽之曰危素老成有先憂之意他日上御東閣側室素行簾外槖槖聞履聲上曰誰對曰老臣素上曰朕謂文天祥也而乃爾監察御史著等劾素亡國之臣謫和含山為余闕守廟逾年憂恨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