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2003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2003年中央決算的決議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4年06月25日發布,自2004年06月25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基本介紹

  • 發布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
  • 發布日期:2004年06月25日
  • 實施日期:2004年06月25日
  • 效力級別:工作檔案
  • 法規類別:預算管理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聽取了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受國務院委託所作的《關於2003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和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受國務院委託所作的《關於200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會議對《2003年中央決算(草案)》和中央決算的報告進行了審查,同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的《關於2003年中央決算的審查報告》,決定批准2003年中央決算和《關於2003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會議對審計工作報告表示滿意。
會議要求,國務院要繼續落實《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堅持科學發展觀,準確把握經濟形勢,進一步落實巨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增強預算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加強稅收征管,保證重點領域的支出,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切實改進中央固定資產投資預算管理。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要依法嚴肅處理,堅決整改,努力做好財政工作,全面完成2004年預算。
關於2003年中央決算的報告
--2004年6月23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准了《關於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現在,2003年中央決算已經彙編完成。根據《預算法》等法律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安排,受國務院委託,我向本次常委會提出2003年中央決算報告和中央決算草案,請予審查。
2003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紮實貫徹中央確定的經濟工作方針和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對財政經濟工作提出的各項要求,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齊心協力,艱苦奮鬥,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社會各項事業進一步發展,中央和地方財政收支情況也比較好。
匯總中央和地方決算,2003年,全國財政收入第一次突破2萬億元,達到21715.25億元(不含債務收入,下同),比上年增長14.9%,完成預算的105.9%;全國財政支出24649.95億元,增長11.8%,完成預算的104%;全國財政收支相抵,支出大於收入2934.7億元。
2003年,中央財政總收入12483.83億元(已扣除新增出口退稅指標838.59億元),比預算增加543.34億元,完成預算的104.6%,比上年增長9.8%。其中,中央本級收入11865.27億元,完成預算的104.7%;地方上解中央收入618.56億元,完成預算的101.9%。中央財政總支出15681.51億元,完成預算的103.6%,比預算增加542.72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7420.1億元,完成預算的103%;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補助支出8261.41億元,完成預算的104.1%。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3197.68億元,比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的赤字數額3198.3億元減少0.62億元。
上述中央財政決算收支數,與2004年3月向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報告的2003年中央預算執行數比較,中央財政總收入增加19.01億元,中央財政總支出增加18.52億元,財政赤字減少0.49億元。主要是決算清理期間,一些收支項目發生了小的變化。
2003年,中央財政共發行國債6403.5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債務收入6153.53億元,代地方政府發行250億元。中央財政債務收入中,用於償還國內外債務本金2952.24億元,彌補當年赤字3197.68億元,補充償債基金3.61億元。2003年,列入預算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1035.94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035.94億元。
2003年,中央財政運行的主要情況如下:
財政收入增加較多。在經濟快速增長、效益明顯改善、依法加強征管的基礎上,財政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主要中央收入項目完成情況是:增值稅5425.55億元,消費稅1182.26億元,分別完成預算的102.9%和110.5%,主要是經濟保持較高增長,菸草、汽車消費激增,稅務部門征管加強;進口產品消費稅、增值稅和關稅3711.72億元,完成預算的143.3%,主要是一般貿易進口增長強勁和海關監管加強;企業所得稅1740.71億元,完成預算的93.6%,主要是銀行專項上繳收入減少;營業稅76.89億元,完成預算的59.1%,主要是金融保險企業營業稅稅率下調1個百分點對財政收入的影響超過了預期,以及受非典的影響;外貿企業出口退稅1988.59億元,完成預算的172.9%,主要是2003年外貿出口增長較快,同時,為配合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支持外貿發展,大幅度增加了出口退稅指標;證券交易印花稅123.87億元,完成預算的72.9%,主要是2003年前三季度證券市場持續低迷,交易量大幅下降;車輛購置稅468.16億元,完成預算的120%,主要是2003年國內汽車市場購銷兩旺;其他收入291.73億元,完成預算的145.9%,主要是2003年繼續將部分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相應增加收入。
2003年中央財政總收入比預算超收543.34億元(已扣除預算執行中新增出口退稅838.59億元),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的有關要求,並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車輛購置稅超收的78.16億元按規定列收列支、專款專用;按體制規定增加對地方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92.2億元;其餘372.98億元,主要用於當年抗災救災、教育衛生科技事業發展、支持企業改革、加強社會保障及生態環境建設等。中央財政預計超收收入安排情況已由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2003年,中央財政在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時,積極最佳化支出結構,確保重點支出需要。一是支持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2003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科技進步、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投入440億元,完成預算的109.8%,主要是執行中增加了生態建設支出、救災支出。支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範圍由20個省份擴大到全國,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資金305億元。支持各地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中央財政共安排資金118億元,有1.67億人次受災民眾得到了及時救助。同時,還增加了用於農村“六小工程”項目建設、生態環境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支持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改善人民民眾生活。在擴大再就業財稅優惠政策的實施範圍、延長優惠期限,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免徵17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又設立並安排再就業專項轉移支付資金47億元,促進了就業和再就業目標的實現。中央財政共安排“兩個確保”補助資金608億元,完成預算的101.2%,主要是執行中增加了農墾企業養老保險支出,基本保證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安排“低保”補助資金92億元,完成預算的100%,使2235萬城鎮低收入居民得到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支持地方解決部分企業軍轉幹部等生活困難問題,再次提高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三是加大對社會事業投入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003年,中央財政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事業投入857億元,完成預算的106.8%,主要是在確保各項社會事業正常資金需求的同時,重點解決了一些社會事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相應增加了一部分支出。安排國債專項投資20億元,繼續支持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力爭再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農村中國小現存危房問題。積極支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支持疾病信息網路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以及中西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試點。加大了科技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投入,安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億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專項經費8億元、國家“863”計畫專項經費45億元、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專項經費33億元,促進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的產生和科技事業發展。啟動了送書下鄉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等文化項目,建立了老運動員、老教練員醫療保健等專項資金,促進了文化、體育事業發展。
與預算相比,執行中變化較大的支出項目是:企業挖潛改造資金42.1億元,完成預算的209.2%,主要是用國債資金安排的企業挖潛改造支出增加;地質勘探費25.58億元,完成預算的76.5%,主要是原列中央本級支出的國土資源大調查專項預算在執行中部分項目預算下劃地方,相應增加補助地方支出,減少中央本級支出;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5.13億元,完成預算的250.2%,主要是在預算執行中增加了援港醫藥物品採購資金、殘疾人事業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經費,同時將原列補助地方專款預算的救災帳篷採購資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等支出,在預算執行中上劃中央本級;社會保障補助支出144.4億元,完成預算的375.9%,主要是執行中用超收收入補充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及部分原列中央補助地方支出的企業關閉破產資金在執行中上劃中央本級;政策性補貼支出237.49億元,完成預算的79%,主要是國家儲備棉花利息費用補貼等據實結算數低於年初預算,使政策性補貼支出減少;車輛購置稅收入安排的支出465.19億元,完成預算的120.2%,主要是車輛購置稅收入增加,用於公路建設方面的支出也相應增加。
2003年,中央預備費預算為100億元,實際動用83.86億元,包括:衛生醫療支出22.12億元,社會保障支出15.29億元,農業救災支出11.01億元,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8億元,公檢法司支出6.16億元,國防及武警支出4.3億元,教育支出3.05億元,科技三項費用2.74億元,文體廣播及科學事業費支出2.33億元,外交支出1.26億元,其他部門事業費支出1.12億元,其他支出等6.48億元。
財政巨觀調控作用增強。為了促進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2003年繼續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安排國債項目資金1400億元,在嚴格資金管理的同時,積極調整和最佳化了國債項目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結構,重點向農村傾斜,向結構調整傾斜,向中西部傾斜,向科技教育和生態環境建設傾斜,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傾斜。同時,適當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收入水平,穩妥落實了調整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的政策。為了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加大了財政轉移支付力度。2003年,中央財政用於地方的財力性轉移支付1914.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9%;社會保障、農業、科技、教育、衛生、扶貧等專項轉移支付2598.1億元,比上年增長8.2%。各地按照國務院關於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基層財政的財力保障程度。
非典疫情爆發後,中央非常關心人民民眾的生活和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央財政設立了非典防治基金,明確了對農民和城鎮困難群體中的非典患者提供免費救治的政策,在有效防止疫情蔓延特別是向農村蔓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及時出台了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有力支持了受非典衝擊較大的旅遊、餐飲、民航、鐵道、旅店、計程車等行業克服困難,恢復生產,度過難關。
財政改革繼續穩步推進。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果斷作出了改革出口退稅機制的決策,確定了“新賬不欠,老賬要還,完善機制,共同負擔,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改革原則,明確了對出口退稅率進行結構性調整等五項政策。同時,2003年中央財政進口增值稅、消費稅超收的838.59億元,全部用於增加出口退稅。繼續推進了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將涉及人事部等30個部門和單位的1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納入預算管理。進一步擴大了向全國人大報送部門預算的範圍,增加了118箇中央二級事業單位進行基本支出和定員定額改革試點,內容也更為規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央試點部門由上年的42個擴大到了82個。政府採購範圍進一步擴大,規模已達到1659.4億元,比上年增加650億元。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財政監督工作的加強,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規範性和有效性。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總的看,2003年預算完成情況比預計的好,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預算執行和財政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財政對“三農”、公共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教育科技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還有許多急需辦的事沒有財力去辦。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問題和矛盾不斷向財政集聚,財政面臨的風險增大,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的任務十分艱巨。三是部分地區基層財政還比較困難,一些地方存在債務負擔沉重、基層政權保障和建設不力、欠發工資等現象。四是做假賬、偷稅騙稅、鋪張浪費財政資金等問題仍比較嚴重,財經秩序有待進一步規範,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尚需繼續提高。審計署對2003年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結果也表明,財經秩序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還相當嚴重,如中央預算管理還需進一步規範,一些部門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理想,預算執行不嚴肅;有些專項轉移支付分配管理仍不規範;一些中央部門和單位未嚴格落實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的規定;部分地區和部門在收入征管工作中違規減免和監管不力;一些國債項目重複安排、配置不合理、損失浪費等。
這些問題,既有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也有當年預算執行中新出現的;既有制度不健全上的漏洞,也有法制意識淡薄的原因;既有體制不合理的因素,也有管理上的不規範。對此,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財政部及中央有關部門牢固樹立依法理財觀念,提高為民理財的責任意識,對預算執行中存在的違規違紀問題,要依法查處,並深化財政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制建設,健全科學決策機制,從制度上和體制上加以根本解決。財政部及中央有關部門已經並正在繼續採取措施認真糾正和改進,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增強資金分配的透明度,抓緊清理和規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完善政府投資管理和審批體制,改進稅收管理機制,嚴格依法治稅,進一步提高財稅管理的科學性、規範性和有效性。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下面,我簡要報告一下今年前5個月全國財政收支的主要情況:
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經濟總體形勢是好的,預算執行情況也較好。
1-5月,全國財政收入11972.52億元(不含債務收入,下同),完成年度預算的50.8%,比去年同期增長32.4%。其中,中央財政收入7190.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7.7%;地方財政收入4782.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2%。1-5月財政收入增幅較大,主要是經濟快速增長、經濟效益提高,並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過高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有出口退稅等不可比因素。按照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方案規定,去年底前出口退稅結轉今年辦理部分作陳欠處理,加上今年企業辦理出口退稅手續有滯後效應,今年1-5月的出口退稅額只有246億元,比去年同期少294億元。此外海關代征消費稅和增值稅的增量434億元,按規定也要首先用於增加以後的出口退稅。如果剔除上述不可比因素,1-5月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為24.4%,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幅為22.5%。
1-5月,全國財政支出8322.6億元(不含債務還本支出,下同),完成年度預算的31.1%,比去年同期增長13.8%。其中,中央財政支出2535.6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4%;地方財政支出5786.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5%。全國財政收支相抵,收入大於支出3649.92億元(去年同期收入大於支出1724.38億元)。
1-5月,國內債務收入2363.13億元,國內外債務還本支出1487.99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1419.51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046.85億元。1至5月財政運行的主要情況是:
(一)大力支持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一是進一步清理規範涉農收費。從2004年1月1日起,取消3項、免徵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降低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收費標準。二是大力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在取消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的基礎上,減免農業稅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力度也較大:吉林、黑龍江以及上海、西藏、北京、天津、浙江、福建共8個省市已免徵或基本免徵農業稅;11個糧食主產省以及廣東共12個省份降低或自主降低農業稅稅率3個百分點;11個省份降低農業稅稅率1個百分點。三是全面推開糧食直補工作。據統計,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預計資金總額為113.65億元。在6月底以前,13個糧食主產區的直補資金能基本兌付完畢。此外,還向13個糧食主產區撥付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良種補貼資金12.4億元。四是明確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主要用於糧食主產區的政策,並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資金全部實行無償投入。五是認真落實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政策。對磷酸二銨銷售和進口每噸補貼100元、尿素生產企業增值稅實行先征後返50%、出口尿素產品一律暫停增值稅出口退稅、暫停磷酸二銨出口退稅等政策已開始執行。
(二)促進經濟平穩持續發展。一是努力支持降低禽流感疫情所造成的損失。全國共安排禽流感防治經費8.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2.75億元,地方財政安排5.73億元,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治工作的資金需要。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的減免稅、費、基金和貼息等財稅扶持政策,大大緩解了禽流感對家禽養殖戶以及禽肉加工、冷藏、運輸、銷售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二是積極推進出口退稅機制改革。除保證今年出口退稅的正常需要、確保“新賬不欠”外,中央財政還積極採取措施解決歷年遺留出口退稅欠款問題,以增強企業競爭能力,促進外貿出口較快增長。三是根據社會投資增長加快和巨觀經濟形勢變化的新情況,適當把握國債項目資金安排進度,並最佳化使用結構。四是切實保障重點支出需要。1-5月,農林水氣等部門支出增長18.4%(其中農業支出增長22.7%)、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增長44.2%、文教科學衛生支出增長13.6%(其中教育支出增長15.6%)、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支出增長22%、公檢法司支出增長17.9%。
(三)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一是在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就業和再就業各項財稅優惠政策的同時,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再就業補助資金在上年47億元的基礎上增加36億元,比上年增長76.6%,目前已撥付63億元。二是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具體實施方案,吉林、黑龍江兩省已開始實施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三是及時安排公共衛生支出,支持建立和完善國家和地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及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四是會同民政部下發了《農村醫療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切實加強農村醫療救助基金的管理。
(四)支持國有企業和金融體制改革。一是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及時安排企業關閉破產補助資金,支持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進一步調整鐵路系統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促進鐵路體制改革。二是支持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進行財務重組和改制上市。三是落實支持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兩家保險公司上市的所得稅返還政策。四是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幫助消化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同時,對部分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實行稅收優惠政策,以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做好今年的財政工作,圓滿完成全年預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根據黨中央的統一部署和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對經濟財政工作的決定和決議要求,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密切跟蹤經濟運行情況,堅定不移地落實好已出台的巨觀調控措施;把握國債項目資金安排的節奏和進度,加強國債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確保出口退稅機制改革的順利實施,穩步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繼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科學的績效預算評價體系;努力增收節支,保障各項重點支出需要,圓滿完成財政預算,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