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2007年中央決算的決議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8年08月29日發布,自2008年08月29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基本介紹
- 發布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
- 發布日期:2008年08月29日
- 實施日期:2008年08月29日
- 效力級別:工作檔案
- 法規類別:預算管理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聽取了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受國務院委託作的《關於2007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和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託作的《關於200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會議結合審議審計工作報告,對《2007年中央決算(草案)》和中央決算的報告進行了審查,同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的《關於2007年中央決算的審查報告》,決定批准《2007年中央決算》。
國務院關於2007年中央決算的報告
——2008年8月27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批准了《關於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現在,2007年中央決算已經彙編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法律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安排,受國務院委託,我向本次常委會提出2007年中央決算報告和中央決算草案,請予審查。
2007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決定、決議,國民經濟保持了增長較快、結構最佳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在此基礎上,中央預算執行情況較好,各項財政工作取得新進展。
匯總中央和地方決算,2007年,全國財政收入51321.78億元,增加12561.58億元,增長32.4%,完成預算的116.5%。全國財政支出49781.35億元,增加9358.62億元,增長23.2%,完成預算的107%。
2007年,中央財政收入28611.95億元,增加7368.06億元,增長34.7%,完成預算的117.2%。其中,中央本級收入27749.16億元,增加7292.54億元,完成預算的117.6%;地方上解收入862.79億元,增加75.52億元,完成預算的103.9%(見圖2)。中央財政支出29579.95億元,增加6087.1億元,增長25.9%,完成預算的110.1%。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1442.06億元,增加1450.66億元,完成預算的103.4%;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18137.89億元,增加4636.44億元,完成預算的114.7%(見文後附圖1、2、3)。安排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32億元。中央財政赤字2000億元,占GDP的比重下降到0.8%,比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的2450億元的預算赤字減少450億元,與2008年3月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赤字數持平。(見圖1)
圖1:2007年中央財政平衡關係(略)
圖2:2007年中央財政收入構成(略)
中央財政支出(包括中央本級支出及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完成情況主要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320.39億元,其中國內外債務付息支出990.84億元;國防支出3482.77億元;教育支出1076.35億元;科學技術支出999.6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302.36億元;醫療衛生支出664.3億元;環境保護支出782.11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1268.35億元;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支出2429.15億元,其中,糧油事務支出1039.47億元,物資儲備支出83.08億元;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財力性轉移支付支出10956.62億元(見圖3)。
圖3:2007年中央財政支出構成(略)
中央預備費預算為150億元,實際動用136.64億元,已包括在中央財政支出相關科目中。其中:農林水事務84.85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7.2億元、工業商業金融等事務6.87億元、一般公共服務6.6億元、公共安全3.07億元、環境保護2.96億元、城鄉社區事務2.57億元、教育1.9億元、交通運輸1.12億元、外交1.06億元、文化體育與傳媒0.41億元、醫療衛生0.14億元、科學技術0.09億元、其他支出17.8億元。其餘13.36億元轉為中央後備基金。
上述中央決算收支數,與2008年3月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2007年中央預算執行數比較,中央財政收入增加22.46億元,主要是決算清理期間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增加以及徵收津貼補貼調節基金;中央財政支出增加22.46億元,主要是決算清理期間增加安排抗災救災支出等。
2007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52074.65億元,控制在限額以內。
2007年中央財政運行的主要情況如下:
(一)財政收入較快增長
中央本級收入27749.16億元,增長35.6%。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是:國內增值稅11602.61億元,國內消費稅2206.83億元,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6153.41億元,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5635億元,企業所得稅5646.97億元,個人所得稅1911.8億元,關稅1432.57億元,以上收入項目都較好地完成了預算。收入增長快主要得益於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以及財政、稅務、海關等部門依法加強收入征管,同時也存在一些特殊性、政策性和一次性增收因素。與預算相比,部分收入項目變化較大,證券交易印花稅1945.15億元,完成預算的997.5%,主要是證券市場交易金額大幅增加和適用稅率提高;營業稅202.66億元,完成預算的122.8%,主要是鐵路客貨運量較快增長以及銀行信貸規模增加和貸款利率上調;其他收入843.71億元,完成預算的124.1%,主要是石油特別收益金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增收較多以及一次性國有資產出售收入增加。
(二)財政巨觀調控進一步改善
中央建設投資主要用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西部大開發等方面。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緩解流動性偏多壓力。調減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稅率,增加居民存款收益。調整出口退稅、進出口關稅政策以及加工貿易禁止類和限制類商品範圍,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對部分資源性產品等實施進口稅收優惠,對鼓勵目錄內產品和技術進口出台補貼政策。安排專項資金大力支持十大節能工程等。制定並實施節能產品強制政府採購政策。鼓勵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穩步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加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投入。加大對公益性科研機構和公益性行業科研的保障力度,支持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等。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
(三)財政支出結構不斷最佳化
一是加大財政支農力度。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各項支出4318億元,增長23%。大幅增加支農補貼規模。繼續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實施鼓勵生豬、奶業和油料生產發展的財稅政策。開展水稻、小麥等重要農作物保險保費補貼試點。支持農村“六小”工程等項目建設和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按規定用於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等方面。繼續支持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扶貧和抗災救災等。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二是保障優先發展教育。對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對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資助,並擴大資助比例,提高資助水平。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開展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三是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面擴大到全國86%的縣。促進在全國範圍基本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動全面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試點。加強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力度,重點支持防治重大疾病、改善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四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支持在全國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對受食品類價格上漲和成品油價格調整影響較大的行業和群體給予補貼。支持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幫助解決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歷史拖欠,對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給予補助。加強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認真實施促進就業再就業的財稅優惠政策。五是支持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重點實施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和農家書屋等工程。支持動漫等文化產業發展。六是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支持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政策。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同時,大力支持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加強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改善貧困地區政法機關執法辦案裝備和解決辦案經費不足,以及強化訴訟收費制度改革後法院經費保障等。
(四)財稅改革繼續深化
一是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完善。健全財力性轉移支付測算辦法,建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移支付制度。調整完善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獎補政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達到340億元,增加105億元。中央財政對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的財力性轉移支付達到7125.37億元,增加1965.72億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2503.82億元,促進了地區協調發展。二是稅制改革邁出新步伐。統一企業稅收制度取得重要進展。新的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順利出台。新的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制度運行平穩。增值稅轉型改革範圍擴大到中部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的八個行業。三是預算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開始試行。全面使用新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編制政府預、決算,組織預算執行。部門預算改革不斷深化,支出標準體系繼續完善,預算支出績效考評試點紮實開展。所有中央部門及所屬9300多個基層預算單位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財稅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在10多個省份試點。近50箇中央部門和絕大多數地方實施非稅收入收繳改革。政府採購規模突破4000億元。“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進一步完善。四是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全國31個省份在不同範圍內進行農村綜合改革。實施國有農場稅費改革,減輕1856萬農場農業職工負擔62億元。中央財政補助60億元,支持開展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試點。穩步推進減輕大湖區農民負擔綜合改革。同時,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工作平穩進行,支持企業、金融等改革也取得新進展。
(五)財政管理和監督不斷加強
增加預算編制時間,規範預算編報程式,預算編制管理進一步強化。嚴格預算執行,完善有關制度措施,預算執行效率提高。公務卡管理制度試點穩步推進。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圓滿完成。新的企業所得稅法等一批法律法規順利出台。新的《企業財務通則》和《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公布實施。取消8項財政審批事項。財政政務公開工作深入開展。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審計準則體系分別在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全面執行,會計、審計準則國際等效工作取得明顯進展。認真履行財政監督職責,共查出各類違規違紀資金569億元,挽回損失215億元,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紮實推進。
2007年,財政部及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著力推進依法理財、科學管理,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規範財政資金使用的長效機制,財政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和監督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審計情況表明,2007年中央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也取得新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部分中央部門項目支出預算還不夠細化;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非稅收入未納入預算管理,一些行政許可收費項目清理取消不夠及時;稅收優惠政策還不夠規範;省以下財政體制還不完善,轉移支付結構不盡合理,一些縣級財政保障水平偏低等。對此,國務院已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切實按照全國人大有關決定、決議要求和審計意見,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整改,並依法追究責任。財政部對此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整改審計問題。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並加強管理,逐步將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管理,清理規範稅收優惠政策,最佳化轉移支付結構,加強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等。
下面,我簡要報告一下2008年1—7月財政運行的主要情況。
(一)財政收支形勢總體較好。全國財政收入40881.71億元,比2007年同期(以下簡稱“同比”)增加9551.55億元,增長30.5%(其中7月份同比僅增長16.5%,1—7月收入增幅比上半年下降2.8個百分點),完成預算的69.9%。其中,中央本級收入22890.62億元,同比增長30.9%(其中7月份同比僅增長12.4%),完成預算的72.4%;地方本級收入17991.09億元,同比增長29.9%,完成預算的67%。主體稅種增長情況是:國內流轉稅同比增長22.5%;所得稅同比增長30.1%;進口環節稅收同比增長37.1%;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增長7%,其中7月份同比負增長71.8%。此外,非稅收入同比增長32.6%。全國財政支出27443.46億元,同比增加6286.91億元,增長29.7%,完成預算的45.1%。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833.22億元,同比增長15.6%,完成預算的44.2%;地方本級支出21610.24億元,同比增長34.1%,完成預算的45.4%。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農林水事務支出同比增長37.8%;教育支出同比增長23.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46.5%,其中,自然災害生活補助支出同比增長9.9倍;醫療衛生支出同比增長34.7%;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43.8%;環境保護支出同比增長92%,主要是污染防治支出增加較多。
(二)抗災救災保障有力。2008年初,努力保障抗擊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迅速啟動財政應急保障預案,切實保障抗震救災資金需要。截至8月25日,通過動支中央預備費和調整現有支出科目,中央財政統籌安排抗震救災資金274.92億元,主要用於對受災地區抗震救災綜合財力補助、轉移民眾生活救濟、基礎設施緊急搶修等方面,確保災區民眾基本生活,防止次生災害造成新的損失。在堅持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充分發揮地方和民眾積極性的同時,及時研究提出中央財政支持災後恢復重建的建議,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國務院關於支持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代擬稿),從建立中央財政災後恢復重建基金等九個方面,研究提出了相關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災後恢復重建。2008年通過調整當年中央預算,安排災後恢復重建基金700億元。嚴格加強對抗震救災款物的監督管理,建立制度,組織人員加強檢查、督促貫徹落實。同時,積極支持各地防汛抗旱。
(三)財政巨觀調控作用有效發揮。中央建設投資重點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保、社會事業領域項目以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優先支持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落實西部大開發等財稅政策,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促進地區協調發展。運用關稅等政策手段,擴大重要原材料等進口,嚴格控制糧食等出口。大力支持糧油肉等農產品生產,對一些價格矛盾短期內難以理順的資源性產品,通過補貼、退稅等方式對生產企業予以扶持。根據物價上漲情況,及時完善和落實各項財政補貼政策,截至7月底,中央財政已撥付城鄉低保補助資金363.1億元,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撥付油價補貼資金365.38億元,支持受成品油價格調整影響較大的農林漁、公共運輸等行業發展。支持加強糧食等重要商品儲備調控,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建立與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三部門巨觀調控會商機制。
(四)各項強農惠農財稅政策紮實落實。通過動支中央預備費和調整現有支出科目,新增農資綜合直補234億元,總額達到716億元,同比增長159%。新增農作物良種補貼50億元,總額達到120.7億元,同比增長81.2%。積極落實糧食直補等其他補貼政策。促進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發展優勢特色、安全高效農業。落實中央對糧、油大縣的獎勵政策,健全促進生豬、奶業等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啟動粳稻、小麥最低收購價預案。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範圍,增加補貼品種,提高補貼比例。截至目前,加上預算執行中增加的330.5億元,中央財政今年已安排的“三農”投入達到5955.5億元,比2007年實際增長37.9%。
(五)支持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提高免費教科書和公用經費補助標準,中央財政已撥付281.54億元。全面落實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已撥付2008年春季學期國家助學金70.9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試點穩步實施,並相應提高財政補助標準。社區衛生和農村衛生補助政策繼續完善。認真落實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紮實開展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對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基本養老金調標所需資金給予適當補助。繼續支持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等。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工作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已撥付補助資金81億元,並出台實施相關財稅扶持政策。
(六)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一般性轉移支付測算辦法進一步規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清理整合力度加大。省以下財政體制繼續完善。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全面實施。新的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頒布執行。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在100多箇中央部門推行公務卡管理制度。積極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農村綜合改革等財稅改革也在紮實推進中。
(七)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不斷加強。支出標準體系建設、行政事業單位和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等基礎工作不斷強化。財政法制建設穩步推進。大力支持依法組織收入,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嚴格控制出國經費、會議費等一般性開支,中央國家機關公用經費一律壓縮5%,節省的資金專項用於抗震救災,地方也大力增收節支。切實保障抗災救災等各項重點支出需要。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財政資金監督管理。
200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的方針政策和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對經濟財政工作的各項決定、決議,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確保圓滿完成預算和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積極貢獻。附圖1:2007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構成
附圖2:2007年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構成(略)
附圖3:2007年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構成(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07年中央決算的審查報告
——2008年8月27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朱志剛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08年8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聽取了財政部《關於2007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和審計署《關於200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並結合審計工作報告,對中央決算草案和決算報告進行了審查。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國務院報告的2007年中央決算:中央財政收入28612億元,比預算增加4191億元,完成預算的117.2%;中央財政支出29580億元,比預算增加2709億元,完成預算的110.1%。其中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支出14017億元,比預算增加2242億元,完成預算的119.0%;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4121億元,比預算增加87億元,完成預算的102.1%。中央財政赤字2000億元,比預算減少450億元,與2008年3月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的赤字數持平。2007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52074.65億元,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以內。中央預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況已依法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了報告。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07年中央決算草案較好地反映了預算執行情況。國務院及其財政等部門,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繼續實施穩健財政政策,努力組織財政收入,加大了重點支出力度,積極推進預算管理和財稅改革,全面完成了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的中央預算。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2007年中央決算(草案)》。
同時,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中央預算執行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中央預算還不夠細化,部分非稅收入未納入預算管理,省以下財政體制還不完善,轉移支付結構不盡合理,一些縣級財政保障水平偏低,少數投資項目審批把關不嚴、監督管理不夠到位等。審計工作報告反映了對中央預算執行審計的情況,提出了改進預算管理的意見。建議國務院責成有關部門對審計查出的問題,嚴格責任追究,認真從體制和機制上分析原因,切實進行整改,並將糾正情況和處理結果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為進一步嚴格預算管理,做好財政工作,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要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和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要求,抓緊進行財稅體制改革。根據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優先界定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方面的責任,將一些應由地方管理的事務,連同責任和財力一併明確給地方。儘快出台縣級財政最低支出保障機制的改革方案,用2—3年的時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縣級財政最低支出保障機制。要深化稅制改革,抓緊做好明年在全國推開增值稅轉型的準備工作,改進資源稅費制度和個人所得稅制度,逐步完善地方稅體系。
二、規範財政轉移支付
要建立一般性轉移支付穩定增長的機制,完善轉移支付結構,較大幅度地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例。加強對專項轉移支付的管理,一是對現有專項進行清理和規範,確需新增的專項,必須經國務院批准;二是研究將適合地方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具體項目審批和資金分配工作下放給地方政府。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三、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中央財政要繼續做好災後恢復重建的財政資金保障工作,加強政策協調和資金監管,落實好災後重建的各項政策。按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要求,通過稅收等財稅政策,支持企業改革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針對農民種糧比較效益下降的問題,研究提出促進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對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努力保證低收入民眾生活水平不下降。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嚴格控制一般性開支,降低行政成本。今年中央財政如有超收,除按法律、法規和財政體制規定增加有關支出,以及用於削減財政赤字、解決歷史債務、特殊的一次性支出等必要支出外,原則上不再追加具體支出,都列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轉到以後年度經過預算安排使用。
四、加強預算管理監督
要建立包括各項政府收支在內的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儘快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編制方法。加強金融國有資產管理,確保金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深化政府投資管理改革,積極開展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公示試點工作,逐步建立政府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認真落實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預算決議中提出的“關係民生、社會發展等重點支出編列到‘款’”的要求,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收支科目體系,研究提供行政開支、基本建設支出等人大代表關注的預算信息,提高預算的透明度。要建立健全部門預算責任制,改進部門預算編制方法,開展對部門預算支出的績效評價。高度重視預算執行進度偏慢的問題,針對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撥付較晚導致地方預算結餘資金較多的情況,切實加強對結餘結轉資金的管理,建議明年對中央各部門以及地方預算結餘項目進行一次專項清理檢查。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