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辦法》旨在有效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和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促進殘疾人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及推動我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事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由自治區政府辦公廳於 2020年7月31日印發,共五章四十條,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自治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辦法
  • 發布機關: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 
  • 發布時間: 2020年7月31日 
  • 實施時間:2020年9月1日 
辦法發布,辦法全文,內容解讀,解讀一,解讀二,

辦法發布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內蒙古自治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辦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0年7月31日

辦法全文

內蒙古自治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有效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促進殘疾人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推動我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事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殘疾預防,是指針對各種致殘因素,採取有效措施,避免個人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的喪失或者異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喪失正常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本辦法所稱殘疾人康復,是指在殘疾發生后綜合運用醫學、教育、職業、社會、心理和輔助器具等措施,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減輕功能障礙,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
第四條 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與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康復相結合的方針。
各級人民政府採取措施為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遵循廣泛受益的原則,支持和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禁止基於殘疾的歧視。
第五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領導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將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服務保障體系,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實行工作責任制,對有關部門承擔的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進行考核和監督。蘇木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結合本地區實際,組織開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
第六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殘疾人工作的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的組織實施與監督。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有關工作。
第七條 各級殘疾人聯合會依照法律、法規、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託,開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
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依法做好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
第八條 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鄉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做好所屬範圍內的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從事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的人員應當依法履行職責。
第九條 社會各界應當關心、支持和參與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事業。
新聞媒體建立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宣傳計畫,積極開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的公益宣傳,推動普及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知識。
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組織、個人提供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服務,捐助、興建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公益設施。
第十條 鼓勵支持科技部門、高等院校、醫療衛生機構、學術組織等開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的科學研究和套用,提高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的專業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等科學技術水平。
鼓勵開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第十一條 對在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殘疾預防
第十二條 殘疾預防工作應當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堅持普遍預防和重點防控相結合,以可比口徑殘疾發生率在同等收入地區處於較低水平為目標,以社區和家庭為基礎,開展以殘疾一級預防為重點的三級預防工作,有效降低殘疾發生率。
第十三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殘疾人聯合會等開展下列殘疾預防工作:
(一)實施殘疾監測,定期調查殘疾狀況,分析致殘原因,對遺傳、疾病、藥物、事故等主要致殘因素實施動態監測;
(二)制定並實施殘疾預防工作計畫,針對主要致殘因素實施重點預防,對致殘風險較高的地區、人群、行業、單位採取專門措施,實施優先干預;
(三)做好殘疾預防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殘疾預防知識;
(四)開展殘疾趨勢研究,對殘疾預防措施效果進行評估。
第十四條 衛生健康、教育、民政等有關部門和殘疾人聯合會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各自收集、匯總殘疾人信息,並實現信息共享。
第十五條 減少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加大婚前醫學檢查力度,對嚴重遺傳性疾病、傳染病、精神障礙等提出醫學意見;加強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將健康教育、風險評估、諮詢指導等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廣產前篩查診斷技術,加強產前篩查診斷技術管理,做好唐氏綜合症、體表畸形等出生缺陷的產前篩查和診斷工作;普遍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逐步擴大篩查病種和範圍,建立出生缺陷和兒童殘疾篩查、診斷、干預一體化工作機制,提高篩查率、轉診率、隨訪率、干預率。
第十六條 預防控制傳染病。加強傳染病監測,完善傳染病綜合防控措施,提高疫情風險研判、預警、應急處置能力,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醫療救治工作;規範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將脊髓灰質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致殘性傳染病疫苗接種率維持在較高水平,確保疫苗接種安全、有效。
第十七條 加強慢性病防治。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建立慢性病綜合防治服務和管理體系,依據數據平台規範健康全過程管理,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等工作,開展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腫瘤以及致聾、致盲性疾病的早期篩查,提供健康諮詢和干預指導。
第十八條 加強精神障礙防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提高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能力;開展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加強主要致殘性精神障礙的篩查、治療和康復;提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和管理水平,落實監管責任,防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推進社區康復機構發展,提高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能力和水平。
第十九條 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具有高度致殘風險的用人單位應當對職工進行殘疾預防相關知識培訓,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保證職工持證上崗,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致殘風險,並採取防護措施,提供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規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開展職業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勞動者安全健康防護能力,對具有職業病危害的崗位職工進行定期健康檢查;重點做好計畫懷孕夫婦、孕期、哺乳期女職工勞動保護,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職業危害;開展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提高事故風險防範、救援和應急處置能力,預防工傷、塵肺病、職業中毒及其他職業病致殘;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排查整治易燃易爆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火災隱患。
第二十條 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開展道路隱患排查治理,確保公路及其附屬設施始終處於良好狀況;最佳化機動車產品結構,嚴格執行車輛安全標準要求;加強駕駛人教育培訓,普及中小學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推廣使用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加強各類車輛的安全管理,嚴格落實運輸企業主體責任;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機制,提高事故施救水平。
第二十一條 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實施全過程、全覆蓋監管;加大農畜產品和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檢測和監管力度,有效防範、妥善應對食品安全事件;嚴肅查處制售假藥、劣藥行為;規範臨床用藥,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監測。
第二十二條 加強飲用水和空氣污染治理。嚴格保護良好水體和飲用水水源,加強城鄉飲用水衛生監測,確保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加強霧霾等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監測,及時進行治理干預。
第二十三條 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健全氣象、洪澇、風雹、雪災、地震、地質災害等監測和預警預報系統,發揮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作用,提高突發自然災害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完善人員密集場所災害防禦設施、措施;加強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等防災減災宣傳培訓、應急演練及救治。
第二十四條 減少意外傷害。鼓勵公民學習殘疾預防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監護人或者家庭成員應當增強殘疾預防意識,加強未成年人步行、乘車、騎車和防範溺水、跌落、誤食等風險的安全教育,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老年人跌倒,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
第三章 康復服務
第二十五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資源,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以社區康復為基礎、康復機構為骨幹、殘疾人家庭為依託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以實用、易行、受益廣的康復內容為重點,為殘疾人提供綜合性的康復服務。優先開展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實行康復與教育相結合。加強康復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的密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轉介順暢機制,著力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逐步推進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均等化,提高殘疾人康復保障水平。
第二十六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殘疾人數量、分布狀況、康復需求等情況,制定康復機構設定規劃,舉辦公益性康復機構,將康復機構設定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康復機構建設,鼓勵多種形式舉辦康復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康復機構在準入、執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非營利組織的財稅扶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執行與政府舉辦的康復機構相同的政策。
第二十七條 康復機構應當具有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的服務場所,以及與所提供康復服務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設施設備等條件,建立完善的康復服務管理制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的規定,為殘疾人提供安全、有效的康復服務。鼓勵康復機構為所在區域的社區、學校、家庭提供康復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康復機構的建設標準、服務規範、管理辦法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加強對康復機構的監督管理。殘疾人聯合會應當及時匯總、發布康復機構信息,為殘疾人接受康復服務提供便利,同時接受政府委託對康復機構及其服務質量進行監督。
第二十八條 旗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按區域殘疾人口數量(80—150人)指派1名相關人員擔任康復協調員,並保障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待遇。康復協調員應當組織有關人員,針對殘疾人的健康、日常活動、社會參與等需求進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康複方案,根據實施情況對康複方案進行調整最佳化,實施精準康復服務,並負責與本級殘疾人聯合會實現信息共享。簽約家庭醫生提供殘疾人康復服務時,應當充分聽取、尊重殘疾人及其家屬的意見,告知康復措施的詳細信息,在提供服務時應當保護殘疾人隱私,不得歧視、侮辱殘疾人。
第二十九條 從事殘疾人康復服務的人員應當具有人道主義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學習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能夠熟練運用,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要取得相應資格的,還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資格。
第三十條 康復機構應當對其工作人員開展崗位培訓,以需求為導向,以實用為重點,組織學習康復專業知識和技能,並鼓勵參加繼續教育,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第三十一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殘疾人聯合會以及康復機構等應當為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學習掌握康復知識和技能提供便利條件,引導殘疾人主動參與康復活動。殘疾人的家庭成員應當予以支持和幫助。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社會保險的有關規定將殘疾人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的醫療康復費用予以支付;按照醫療救助的有關規定,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給予補貼,並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後仍有困難的給予醫療救助。
第三十三條 各地區應當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內政發〔2018〕45號)要求,切實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旗縣(市、區)人民政府可根據本地區實際增加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基本服務內容。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經費保障標準,並適當擴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範圍,也可放寬對殘疾兒童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自治區財政將繼續通過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渠道,綜合考慮各地區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任務量、救助標準、工作績效等因素,分類分檔給予適當補助。
第三十四條 落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到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和其他殘疾人。護理補貼不計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享受護理補貼的殘疾人可以同時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其他救助。
第三十五條 多渠道籌集殘疾人康復資金,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通過慈善捐贈等方式幫助殘疾人接受康復服務。工傷保險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殘疾人康復。有條件的地區應當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提高保障標準、擴大保障範圍,實施高於國家規定水平的殘疾人康復保障措施。
第三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需要,將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從事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服務的機構依法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相關機構給予資金、設施設備、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十七條 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專業人才培養。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設定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相關專業或者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教育等有關部門,應當將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知識、技能納入衛生健康、教育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
第三十八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積極支持輔助器具的研發、推廣和套用。輔助器具研發、生產單位依法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基本型輔助器具配置給予補貼,根據殘疾人康復需求等情況制定補貼目錄、確定補貼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研究將基本的治療性康復輔助器具逐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創新產品,將康復輔助器具配置納入保險支付範圍。
第三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人員的待遇。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在培訓進修、表彰獎勵等方面,對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人員予以傾斜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本辦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內容解讀

解讀一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辦法》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
《辦法》明確,殘疾預防工作應當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堅持普遍預防和重點防控相結合,以可比口徑殘疾發生率在同等收入地區處於較低水平為目標,以社區和家庭為基礎,開展以殘疾一級預防為重點的三級預防工作,有效降低殘疾發生率。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殘疾人聯合會等開展殘疾預防工作重點抓好10個方面,減少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預防控制傳染病;加強慢性病防治;加強精神障礙防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飲用水和空氣污染治理;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減少意外傷害。
《辦法》規定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資源,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以社區康復為基礎、康復機構為骨幹、殘疾人家庭為依託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以實用、易行、受益廣的康復內容為重點,為殘疾人提供綜合性的康復服務。優先開展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實行康復與教育相結合。加強康復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的密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轉介順暢機制,著力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逐步推進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均等化,提高殘疾人康復保障水平。
在保障措施方面,《辦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社會保險的有關規定將殘疾人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落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籌集、保障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資金;從事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服務的機構依法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支持輔助器具的研發、推廣和套用;對基本型輔助器具配置給予補貼;保障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人員的待遇。

解讀二

2020年7月31日,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辦法》,於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辦法》共5章40條,包括總則、殘疾預防、康復服務、保障措施、附則5個方面的內容,以儘早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為目標,從建立、完善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有效預防殘疾的發生、減輕殘疾程度,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促進殘疾人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推動我區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事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制定了政策措施。
對於殘疾預防工作,《辦法》規定,殘疾預防工作應當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堅持普遍預防和重點防控相結合,以可比口徑殘疾發生率在同等收入地區處於較低水平為目標,以社區和家庭為基礎,開展以殘疾一級預防為重點的三級預防工作,有效降低殘疾發生率。《辦法》明確了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殘疾人聯合會等開展殘疾預防工作的內容和要求。
對於康復服務工作,《辦法》規定,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資源,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以社區康復為基礎、康復機構為骨幹、殘疾人家庭為依託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以實用、易行、受益廣的康復內容為重點,為殘疾人提供綜合性的康復服務,優先開展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實行康復與教育相結合,加強康復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密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轉介順暢機制,著力滿足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需求,逐步推進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均等化,提高殘疾人康復保障水平。
《辦法》在貫徹落實《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的基礎上,針對我區實際和新的工作形勢,進一步細化充實了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等方面的措施和規定。一是細化了相關部門殘疾預防的職責,二是適應醫療衛生改革等形勢變化,加強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和精準康復服務工作,三是加強殘疾人輔助器具配置的保障支持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