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場監管現代化“十四五”規劃

上海市市場監管現代化“十四五”規劃

  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市場監管現代化“十四五”規劃
  • 印發單位: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檔案發布,規劃內容,

檔案發布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市場監管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2021年6月4日)
  滬府辦發〔2021〕4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上海市市場監管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規劃內容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上海深入推進市場監管改革,不斷提升市場監管綜合效能,基本形成全環節、綜合化的市場監管體系,初步建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和數位化綜合監管服務平台,有效服務了上海“五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
  (一)市場監管機制更加完善
  全面完成工商行政管理盛斷棕您、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物價執法監督、智慧財產權等領域市場監管職責和行政執法隊伍整合,完成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機構重組,推進商務領域行政處罰職責集中行使,強化了市場準入和市場監管的部門協同。全面加強市場監管法治建設,完成標準化、腿囑反不正當競爭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修訂,進一步提升了依法行政和規範執法水平。統籌完成信息化系統架構,建成市、區兩級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台,市場監管由信息化向數位化轉型。
  (二)市場準入更加寬鬆便捷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佳化商事主體登記流程,大力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權,推進實施一批行政審批告知承諾制,著力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企業開辦效率顯著提升,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截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市場主體292.9萬戶,註冊資本28.6萬億元。其中,企業241.9萬戶,比“十二五”期末增長62%;註冊資本牛榜充28.5萬億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長71%。日均新設企業增長到1665戶,千人擁有企業99戶。廣告業年營收增長到1943億元,檢測認證高技術服務業年營收增長61%。
  (三)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
  持續加強和改善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競爭政策基礎地位逐步確立。持續加強和改善信用監管,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逐步形成。組織開展智慧財產權保護、網路市場規範、民生領域價格專項整治行動,有效震懾和打擊了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市場監管體制改革以來,查處市場違法案件5.04萬件,處理公眾投訴、舉報和諮詢265.1萬件。
  (四)市場安全形勢繼續向好
  全力創建安全、放心、滿意的市場消費環境,市場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主要食品品種信息追溯上傳和覆蓋率實現100%,主要食品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達到99.4%,藥品監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年報告發生率為0.26例/10萬人,遠低於“十三五”規劃預期指標。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率和死亡率持續呈現“雙下降”趨勢。生產領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88%以上,消費品安全指數進一步提高,市民滿意度明顯提升。
  表一:“十三五”食品藥品安全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屬性
“十三五”目標
完成情況
1
主要食品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
預期性
96%以上
99.4%
2
食品安全風險境簽鑽監測覆蓋率
約束性
90%以上
100%
3
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年報告發生率
預期性
≤5例/10萬人
0.26例/10萬人
4
主要食品品辣烏戶種信息追溯覆蓋率
預期性
95%以上
100%
5
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率
約束性
90%以上
90.2%
6
“三品”認證產量占地產農產品上市量比重
約束性
70%以上
72%
7
藥品質量抽檢總體合格率
預期性
98%以上
98.7%
8
化妝品質量抽檢合格率
預期性
98%以上
98.9%
  註:“三品”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五)市場創新動能更加強勁
  智慧財產權創造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亞太地區智慧財產權中心城市逐步成形,全市有效發明專利總量14.6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到60.2件,遠超“十三五”預期40件的目標。有效商標註冊總量173.7萬件,比“十二五”期末增長217%。主導制定關鍵性國際標準47項,在研國際標準70餘項。8個創新藥獲批上市,49項創新醫療器械進入國家特別審查通道,湧現一批全球首研新藥和國際一流醫療器械,“九期一”填補了全球阿爾茲海臘愚碑默症治療17年無新藥上店鑽捆紙市的空白。
  (六)質量基礎設施更加先進
  培育商用飛機、智慧型汽車、核電儀表等一批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成國家時間頻率計量中心上海實驗室。落戶上海的ISO/IEC專業技術機構秘書處增加到6個,完成大型客機、海工裝備等國家重大標準化示範項目建設。新建生物醫藥、衛星導航、機器人等一批國家質檢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成立“上海臨港智慧型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上海品牌”認證影響力進一步擴大,79家企業取得認證。建成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技術交流國際合作中心和中東分中心、自貿試驗區中沙進出口商品合格評定工作站,商品進出口貿易更加便利。
  表二:“十三五”技術基礎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屬性
“十三五”目標
完成情況
1
新建或改造華東及市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預期
50
54
2
參與國際計量基標準和標準物質比對
預期
10
10
3
新增主導制定關鍵性國際標準
預期
10
47
4
發展培育團體標準
預期
100
431
5
有效地方標準總量
預期
600
963
6
計量檢測能力參與國際比對
預期
100
150
7
檢驗檢測認證產業收入
億元
預期
220
291.3
8
新建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質檢中心
預期
10
15
9
新研製或引進標準物質(標準樣品)
預期
500
500
  “十三五”期間,上海總體上完成了市場監管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但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助創高品質生活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三是實施高效能治理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對標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加快構建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和大區域一體化的現代化市場治理新格局,全力服務上海“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創新。遵循市場監管基本規律,從全過程和全鏈條出發,謀劃設計市場監管改革,發揮開路先鋒、示範引領和突破攻堅作用,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市場監管改革創新。
  ——堅持依法行政。做到改革創新於法有據、監管職能依法保障、監管權責法定清晰,依法最佳化減少審批事項,推進權責清單化和清單式監管,促進創業創新,釋放市場活力。
  ——堅持數字賦能。把數位化轉型作為推動市場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的主動能,推動市場治理模式再造、場景再造、套用再造,加快市場監管整體融入“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
  ——堅持系統集成。統籌實現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多元均衡,統籌監管線上和線下、產品和服務、主體和行為等各類對象,統籌協同政府和社會、監管和監督等各方力量,統籌運用法律、行政、市場、信用、技術標準等各種手段。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上海市場監管要站在“四個放在”的高度,以“三大任務、一大平台”、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市場治理體系為牽引,主動對接強化“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主攻方向,開創國際性超大城市市場治理新模式,努力助推“五型”經濟發展,更好地服務“五個中心”能級躍升,為加快構築新時代上海發展戰略優勢注入市場監管新動能。
  到2025年,圍繞“準入開放友好、競爭公平有序、消費安全舒心、創新活躍強勁、基礎先進完善”的總體要求,初步建立國內領先、符合超大城市治理規律、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現代化市場治理體系。上海市場發展環境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市場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市場數位化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市場監管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上海重大戰略實施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市場主體活力顯著提升。商事主體登記註冊和行政審批流程進一步最佳化,智慧型化、標準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開辦效率達到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先進水平。市場主體總量穩步增加,預期增速略高於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千人企業擁有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市場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強化,公平競爭意識和公平競爭文化顯著增強,妨礙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政策基本得到清理。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成效顯著,線上線下市場得到有效治理,企業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市場秩序進一步改善。
  ——市場安全水平顯著提升。主要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食品安全狀況市民總體滿意度進一步提高,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年報告發生率保持在較低水平,特種設備事故死亡率穩中有降。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保持全國領先水平,風險監測和缺陷產品召回體系進一步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更加健全,建成一批放心消費示範單位。
  ——市場創新指數顯著提升。全市有效發明專利總量達到19.8萬件,高價值發明專利占比進一步提升,有效商標註冊總量保持較快增速。主導制定關鍵性國際標準的能力明顯提升,“上海標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市場類標準供給顯著增加。“上海品牌”認證基本覆蓋上海市重要產業和重要服務業領域,中高端和高附加值產品供給比重進一步增加。
  ——技術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新增落戶上海的國際和國家標準化技術組織3家,培育10個以上國家級標準化示範項目。研製一批新一代計量基標準和標準物質,培育一批國家和市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新建一批新興產業領域的國家質檢中心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全面建成市場監管數據中心,基本實現市場治理數位化轉型。
 表三:市場監管“十四五”現代化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類別
序號
指標名稱
屬性
指標要求
市場活躍指數
1
市場主體總量年均增長率
預期性
6%左右
2
企業開辦效率
預期性
達到OECD國家先進水平
市場安全指數
3
主要食品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
預期性
99%
4
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
預期性
99%
5
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年報告發生率
預期性
≤4例/10萬人
6
主要食品品種信息追溯覆蓋率
約束性
100%
市場安全指數
7
市民食品安全狀況總體滿意度評分
預期性
≥92分
8
在產藥品質量抽檢覆蓋率
預期性
100%
9
重點監控目錄產品監督抽查覆蓋率
預期性
100%
10
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
預期性
>95%
11
萬台特種設備事故死亡率
預期性
穩中有降
市場創新指數
12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預期性
30件
13
有效註冊商標總量
預期性
270萬件
14
新增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
預期性
60項
15
培育“上海標準”
預期性
50項
16
“上海品牌”認證項目數
預期性
300項以上
質量基礎指數
17
新建改造華東地區及上海最高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預期性
≥30項
18
培育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預期性
15個
19
有效地方標準總量
預期性
800項
20
新建國家質檢中心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預期性
8個
一體化發展指數
21
新制定長三角計量技術規範
預期性
≥10項
22
新制定長三角區域協同標準
預期性
≥20項
23
“滿意消費長三角”創建單位數
預期性
上海3萬家
  三、主要任務
  (一)增強大市場循環動能
  圍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最佳化市場準入、競爭、消費和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市場要素自由流動,率先基本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1.最佳化市場準入環境
  建立開放型市場準入體系。發揮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改革創新先發優勢,積極轉變事前許可管理模式,深化並推廣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更大程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最佳化完善新型市場準入機制,統籌推進“證照分離”與市場監管改革聯動融合,建立登記註冊、行政審批、行業監管無縫銜接的綜合監管制度,放大改革效應。對標國際規則,推進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經營範圍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高效銜接,打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發展環境。暢通市場主體退出渠道,完善註銷登記制度。強化市場主體履行清算義務的責任,實現清算組備案網上申報。完善註銷企業“一窗通”網上服務平台功能,提高註銷登記便利化水平。拓展簡易註銷登記適用範圍,降低市場主體退出成本。
  建立友好型市場服務平台。全面深化市場準入“一網通辦”建設,推動行政審批事項全接入。更好地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動實現市場監管服務全程通辦、全網通辦和全市通辦。最佳化線上“一窗通”平台,完善線下“一窗通”服務專區,以民眾的視角整合再造政務服務流程,打造“自助化”“一站式”政務服務平台。制定實施市場監管“一網通辦”指南,統一線上線下業務流程和辦理標準,推動“一窗通”服務線上線下同標同質。持續最佳化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提高智慧型篩查精準度,大幅減少人工干預,構建材料標準化、流程電子化、審查智慧型化的政務服務“高速公路”。全面推動電子證照和電子簽章在政務商務等各領域高頻套用,推動市場快步走進“雲經營”時代。
  推進實施一批行政許可改革。制定實施行政審批事項清單,依法減少市場監管行政審批項目,嚴格控制新設審批項目,嚴禁清單外變相審批行為。有序承接國家行政審批許可事項,試點市級事權在重點區域差別下放,持續推進市場監管審批服務關口前移。在全市範圍推廣實施“一業一證”改革。深化藥械化“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推進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制,進一步最佳化審評審批流程,加快創新型、臨床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械上市。擴大告知承諾改革範圍,推動部分計量器具型式批准告知承諾改革,試點企業內部強檢授權告知承諾制。探索取消計量校準機構計量標準建標考核。對涉及範圍廣、市場辦理量較大的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許可等審批事權,依法委託下放各區實施。
  2.最佳化市場競爭環境
  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強化競爭政策在經濟政策中的基礎地位,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實施機制,推行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對適用例外規定的重大政策措施,實施報備管理和逐年評估效果管理,促進重大政策措施不斷最佳化完善。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加大平台經營者壟斷行為查處力度,建立健全平台經營者壟斷認定規則,依法制止資本無序擴張,構建促進平台經濟公平競爭、開放包容的新規則體系。嚴厲打擊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賄賂、違法有獎銷售、侵犯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網際網路領域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執法監管,加大網路虛假宣傳、刷單炒信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治理力度。深化臨港新片區競爭政策實施試點,最佳化完善壟斷協定豁免機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規範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加強港口、公用事業、銀行等涉企收費監管,推進醫藥、教育、養老等民生價格監管,進一步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逐步健全經營者價格行為規則。建立廣告一體化數據監管平台,加強廣告審查、監測、監管和執法,推動形成適應新時期廣告業發展的高效監管體系。保持對傳銷違法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嚴厲打擊網路新型傳銷行為,堅決遏制傳銷活動的滋生蔓延。嚴厲查處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違法行為,嚴守市場安全底線。加強計量、標準和檢驗檢測認證監管,規範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競爭,維護統一的市場交易技術規則。滾動實施“回頭看”查訪核驗,鞏固無證無照經營綜合治理成果。建立綜合性市場秩序監測(評價)系統,提升智慧監測評估技術水平,強化大數據分析研判和自動化預警功能。
  規範線上新經濟市場秩序。完善網路市場經營主體資料庫,最佳化網路交易監督管理系統,全面落實電商企業“亮照亮證”。推動網路市場綜合監管,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完善網路市場閉環監管。推進網路市場監管體系一體化建設,建立完善有序高效的網路違法協查機制,強化監管數據共享共用,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平台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嚴厲打擊大數據殺熟、默認搭售、侵犯個人信息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堅持鼓勵創新和包容審慎原則,創新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試點跨境電商認證,推動相關標準研製,促進短視頻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健康發展。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持續推進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強化源頭治理,突出全環節覆蓋,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協同治理,推動形成生產、流通、銷售全鏈條打擊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態勢。嚴格事關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重點產品監管,加強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大網際網路、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整治力度。強化行政司法保護,完善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審判機制,依法準確適用懲罰性賠償,依法加大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完善智慧財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體系,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智慧財產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同保護及“一站式”綜合服務。推動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在滬開展仲裁調解業務,加強外資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國內企業智慧財產權海外維權。
  3.最佳化市場消費環境
  最佳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推動實施投訴舉報處理職責清單管理制度,強化訴轉案,依法打擊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推動設立行政調解委員會,探索建立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民事訴訟有機銜接的多元糾紛化解機制,推動構建消費糾紛“大調解”格局。探索建立消費集體訴訟制度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項基金,構建集體訴訟、公益訴訟、支持訴訟等多層次消費者權益司法救濟體系,打通侵害群體性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賠償與救濟路徑。創新投訴信息公示方式和載體,曬出消費領域“好差評”,引導企業正確處理自身發展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關係。推廣消費糾紛“雲調解”,深化完善線上糾紛解決企業協同聯動機制。最佳化消費教育與警示機制,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
  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網路。完善基層消費維權網路,加強消費維權“五進”聯絡點規範化建設,開展聯絡點(站)等級評價,實現聯絡點(站)在重點市場主體、重要商圈全覆蓋,推動消費矛盾糾紛就近處理、在基層化解。暢通消費者權益保護渠道,推動“12315”熱線與“12345”熱線“無縫銜接、一體運行”,加快“12315”熱線標準化和智慧型化建設,實現公眾投訴更便捷、信息流轉更高效、熱點感知更精準。建設公眾訴求綜合處置平台,提升公眾投訴大數據分析預警能力。發揮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作用,完善消費者權益社會保護網路,建立“上海消費投訴雲平台”,打通消費投訴一體化入口,一攬子解決消費需求端和企業服務端差異化訴求,打造與上海國際消費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消費者綜合服務平台。
  創建放心滿意的消費品牌。全域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在全市建成放心消費示範單位3萬家以上。開展“體驗上海”系列消費體驗活動,積極推廣“上海特色伴手禮”,助推消費品更新疊代和供給端提質升級。積極創建全國首個地市級誠信計量示範區,建成一批誠信計量示範社街區。全面開展“放心餐廳”“綠色健康餐廳”“放心食堂”建設,打造具有特色的知名餐飲服務品牌。引導食鹽企業完善食鹽標準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推動建立食鹽電子追溯系統,提升品牌認可度。推進重點商圈和特色街區價格誠信、計量誠信、質量誠信、餐飲服務誠信集成化建設,完善兼顧政府部門監管、行業協會規範、消費者直接感受的放心消費評價體系,積極營造品質消費環境,助推上海建設世界級消費城市。
  4.最佳化產業發展環境
  促進廣告服務業發展。最佳化發展環境,深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立高效的管理體制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服務能級,培育具有規模優勢的大型廣告集團,引導中小型廣告公司強化核心競爭力、提升國際服務能力,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格局。建設廣告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培育技術要素和數據要素市場,布局智慧型化廣告產業生態系統,發掘強化上海廣告業特有的海派文化魅力,打造新經濟模式下上海廣告業核心優勢。提升上海國際廣告節知名度和影響力,建設立足上海輻射全國的國際廣告資源交流平台,融通國際交流、國際合作與國際業務,推動上海廣告業國際化走向新階段。
  促進檢測認證服務業發展。簡化市場準入,強化市場競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推進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改革,最佳化布局結構。構建數據驅動的新型服務模式,打造“網際網路+檢驗檢測認證”新業態。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台和集聚區建設,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支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走出去”,積極為檢驗檢測認證企業、國際權威行業組織來滬設立總部和分支機構創造條件。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跨區域整合資源,打造大型跨區域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檢驗檢測認證知名品牌機構。
  支持“五大新城”建設。把“五大新城”作為改革創新平台,先行先試市場準入改革創新舉措,推動下放行政審批事權,最佳化市場準入服務。做大做強廣告產業園區,促進智慧型化、數位化廣告產業發展。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建立一批國家和市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試點一批國家和市級標準化項目,推動形成若干檢測認證集團。強化智慧型網聯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慧型感測器、智慧型製造、民用航空發動機、海洋動力、衛星導航、化妝品、物流等產業質量基礎和智慧財產權集成服務功能,最佳化產業創新生態和智慧財產權發展政策,培育一批“上海標準”和“上海品牌”,推動形成新的產業發展優勢。加強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和城市建設等領域標準體系建設,以標準化支撐高起點打造“五大新城”。
  (二)實施大質量發展工程
  嚴守市場安全底線,推動供給質量和供給水平提升,綜合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標準化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促進經濟體系最佳化升級。
  1.完善市場安全監管網路
  完善智慧監管網路。推動建立全鏈條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擴大追溯平台套用範圍,加強追溯平台信息對接,全面打造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實時智慧型監控和移動監管執法於一體的智慧監管體系。建立餐廚廢棄油脂管理系統,完善餐廚廢棄油脂全程閉環治理和循環利用體系,拓展套用範圍、拓寬使用渠道。加快完善藥品智慧監管體系,建立疫苗藥品追溯監管系統,完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信息追溯申報系統,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碼套用。全面打造“一個中心”(智慧電梯中心)、“兩個平台”(電梯應急平台、智慧電梯平台)和“一鏈一網一圈”(電梯安全管理鏈、智慧電梯網和電梯共享生態圈)智慧電梯安全監管網路。統籌推進市場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著重建立完善移動監管系統,全面實現業務融合、資源共享和數據對接,推動市場安全監管全面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台和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促進形成全鏈條覆蓋、符合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市場安全智慧型化監管體系。
  完善風險監測網路。布局完善市場安全風險監測終端,大力發展行業協會、技術機構、平台型和規模型企業、基層所、居村委監測站點,不斷拓展風險信息採集範圍和採集渠道,實現風險信息監測站在市場監管基層所隊全覆蓋,實現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風險監測網路覆蓋食品全產業鏈、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覆蓋全市相關診療醫療機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藥物警戒體系,健全高風險藥品隱患排查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風險管理技術支撐體系。強化產品質量安全評估和研究中心建設,推動在上海設立國家分中心。不斷提升市場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技術水平,推動風險信息智慧型化採集、自動化研判,提升風險信息採集監測精準度。建立健全風險監測管理機制,推動市場安全風險監測站點共建共享共用,強化消費預警發布和風險信息通報,全方位打造數位化、集成型、綜合性風險信息監測評估與預警交流大網路、大平台,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處置,力爭在源頭發現和化解重大風險隱患,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
  完善精準處置網路。強化市場安全大數據分析套用,推動監督抽查模式改革創新,推進基於問題導向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重要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提高監督抽檢的針對性和靶向性。強化市場安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和事中事後監管信息化系統,最佳化完善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分級分類監督檢查機制,建立“產品分類、企業分級、監管分等”的產品分類分級監管制度,從嚴監管保留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管理的產品,全面打造引領全國、具有上海特色的市場安全分級分類監管體系。建立完善與精準監督抽查和分級分類監管緊密銜接的缺陷產品召回網路,加大缺陷產品召回處置力度,確保在源頭發現和化解重大風險隱患,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建立完善市場安全應急管理體系,推進覆蓋各級市場監管機構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快建立風險快速反應和協同處置機制,完善風險分級預警處置措施,不斷提高市場安全預警監測、組織指揮和應急保障水平。
  完善閉環管理網路。進一步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產地環境安全和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監管,強化食用農產品種養殖監管。加強食品供應鏈建設,嚴格實施進滬食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嚴防輸入型風險。嚴格進口食品監管,落實跨境電商零售食品進口監管政策,健全進口食品安全信息監管部門相互通報制度。推動食品經營企業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加工操作、清洗消毒和人員管理制度,加強散裝和臨近保質期食品、現制現售食品銷售行為管理。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嚴格實施網路食品經營者入網審查和配送服務標準,加強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管理,確保食品經營過程持續可控。強化藥品監管機構和監管能力建設,探索建立地方性藥品監管規則標準,建立完善藥品全鏈條監管工作流程和質量管理體系。突出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行政執法與專項整治銜接配合。滾動實施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研究制定一批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推動特種設備重點單位基本建立雙重預防機制、非重點單位基本實現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化。
  專欄一:市場安全監管築基工程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系統。推進各有關部門食品追溯系統協同共享,建立完善全市統一的食品追溯平台。推廣二維碼追溯功能,推動全程追溯有效銜接,逐步實現主要食品、肉菜和農產品的全過程追溯管理。升級現有追溯系統,探索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提升食品追溯信息全鏈條完整性和準確度。
  ——食品安全健康風險評估和監管技術套用工程。加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風險監測、風險評估、智慧型預警、監督執法、應急處置、信息追溯、病原溯源、冷鏈儲運、消毒滅菌等領域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研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技術研究與套用體系,提升本市食品安全監管的專業技術水平。跟蹤國內外食品安全監管技術發展趨勢,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餐廚廢棄油脂綜合治理系統。完善餐廚廢棄油脂綜合治理制度體系,鼓勵油水分離方式多元化,突出油水分離裝置強制性要求。完善“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管理平台”,強化信息管理平台智慧型化功能,推進科學分類和精細化管理。促進收運企業規模化、規範化發展,鼓勵廢棄油脂利用綜合化多樣化,繼續擴大餐廚廢棄油脂制生物柴油套用領域。
  ——疫苗藥品追溯監管系統。建設“上海市疫苗藥品追溯監管系統”,發揮追溯信息在日常監管、風險防控、產品召回、應急處置過程中的作用。推動疫苗藥品追溯監管系統與市預防接種信息系統、國家疫苗追溯協同服務平台對接,全面實現本市疫苗全過程可追溯,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醫療器械智慧型審評系統。以醫療器械智慧型評審系統為核心,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實現醫療器械基礎檔案和資料庫的完整歸集、統一管理。構建專家諮詢管理模組,創建醫療器械智慧型諮詢答疑模組,通過人機互動,線上解決企業的問題,實現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全網通辦。
  ——化妝品安全風險快速預警機制。整合化妝品市場監管手段,建設以風險信號為核心的化妝品安全風險快速預警機制,推動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系統與醫院、市場監管部門、上海海關等的數據共享,打通風險信息孤島,實現化妝品信息快速交換和風險信息快速預警、即時應對。
  ——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研究中心。完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路,強化政府執法監管、社會監督舉報和行業自查信息系統性歸集,建立安全資料庫和預警系統,完善風險評估預警處置機制,逐步實現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精細化線上智慧型監測、分級評估和預警處置,推動設立國家分中心。
  ——機電類特種設備智慧型監測檢測與安全評估中心。建成上海市機電類特種設備大數據技術中心,完善大數據深度挖掘分析、設備故障預測、壽命評價和事故預防體系,提高人員危險行為預警和事故預防能力,實現機電類特種設備線上智慧型監測、檢測和診斷以及大型起重機械安全科學有效智慧型化評估。
  2.實施質量提升工程
  推進質量強市戰略。著力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大質量工作格局。完善政府質量工作考核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區兩級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機製作用,推進落實質量工作責任制。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發揮標桿企業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各行各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深入推進質量強區建設,鼓勵街鎮開展“一鎮一品”質量特色工作。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形成一批產業集群;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不斷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運行管理質量,持續改善人居質量,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質量獲得感。加強質量文化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月”活動,引導全社會提高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發展國際交流合作,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高地。
  提升標準化發展水平。完善標準化推進激勵工作機制,強化標準化專項資金政策保障。推動更多國際和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上海。加大標準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向國際標準技術機構輸送更多上海標準化專家。鼓勵並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聚焦城市數位化轉型發展,發揮公共數據、信息安全等地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業技術優勢,圍繞“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制定一批關鍵技術標準。完善智慧公安、城市應急管理和基礎設施等城市公共安全標準體系,促進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聚焦公共教育、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重點領域,構建引領公共服務品質提升的標準體系。強化高新技術、社會治理、農業農村和現代服務業標準研製,構建引領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
  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圍繞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汽車鋼鐵、船舶海工、電氣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推進實施一批質量攻關項目。實施工程設備監理,提升大型裝備質量。在旅遊、公共社區衛生、家政養老等領域,開展服務質量監測,實施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建立優質服務承諾標識和管理制度,鼓勵發展高水平消費品團體標準,構建國內領先、具有上海特色、符合市場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消費品標準體系。引導企業進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在更多領域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機制。實施中小企業質量幫扶行動,加強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服務認證的推廣套用,健全完善認證結果採信機制,推動質量管理體系在更大範圍推廣套用,推動質量基礎設施資源全面向社會共享開放,引導行業企業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
  提升食品供給質量。全面實施地產農產品綠色發展質量提升工程,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和上海農場兩大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綠色田園”先行片區建設,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行動,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比重。全面推進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良好生產規範管理體系、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管理體系、供應商檢查評價制度覆蓋率達到100%。推進“明廚亮灶”工程和“中央廚房”建設,制定實施餐飲單位場所衛生管理規定和病媒生物防控技術要求,全面提升餐飲單位、學校、幼托和養老機構食品質量。實施網路食品經營質量提升工程,全面推進網路食品經營示範建設。推進實施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提升、產業升級、品牌培育”行動,健全全行業、全鏈條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推進實施《上海市國民營養計畫(2019—2030年)實施方案》,推進營養健康餐廳和食堂建設,以合理膳食引領健康飲食新風尚。
  提升藥械化產品質量。把握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建設機遇,用好先行先試政策,加快新研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審批,促進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依託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東方美谷、灣區生物醫藥港和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發揮市、區兩級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和臨港新片區藥品、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作用,推動藥品研發全程指導和提前介入,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深入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最佳化藥品醫療器械上市許可和市場監管資源配置,鼓勵企業研發高新技術產品。支持化妝品新業態發展,推進化妝品研發和產業集聚,打造“化妝品新品首發地”。
  提升質量基礎技術水平。加快質量檢驗公共服務平台質檢綜合實驗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上海市醫療器械檢測所整體遷建工程,推動建立一批國家和區域質檢中心、重點實驗室、標準化平台。推進量值傳遞溯源扁平化發展,建立和升級改造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深化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提升疫苗等生物製品批簽發、人因工程、醫用電氣設備可靠性、醫用機器人和藥品包裝材料檢驗檢測和標準研究能力,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打造單抗類藥品質量控制技術平台,建立新型抗體及製劑質量控制技術平台,推動醫用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科技攻關。建設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平台。提升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質量和專業技術支撐能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特檢機構聯盟。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工程、電線電網、新能源設施等智慧型化檢測平台和風險管控平台。全面推進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套用,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專欄二:質量基礎支撐能力提升工程
  ——上海質量檢驗公共服務平台質檢綜合實驗基地建設工程。鞏固升級上海綜合檢測公共服務平台,增設上海計量測試數據中心,全面提升面向社會民生的計量和檢驗檢測技術支撐能力,創建全國一流質檢綜合實驗基地。
  ——上海市醫療器械檢測所整體遷建工程。建設植入性醫療器械檢測技術研究中心、大型醫療設備評價研究中心,提升高端新興醫療器械評測能力,建立和完善“四個公共測試平台”,新建可靠性、可用性、增材製造技術及人工智慧技術等4個共性技術實驗室。
  ——食品綜合檢測實驗室和標準化平台建設。建立食品國際標準制修訂協作平台,逐步提升標準化工作國際話語權。建立生物降解塑膠檢測實驗室,推動綠色環保塑膠製品標準制定和實施,推廣生物降解產品認證。建立智慧冷鏈物流質量安全檢測和應急服務平台,研發食品接觸材料高通量檢測技術。
  ——國家藥監局上海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化學藥品製劑質量分析、中藥質量控制、治療類單抗質量控制、藥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化妝品監測評價、呼吸麻醉設備、醫用電氣安全設備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設,推進藥品包裝材料質量標準研製、有源植入器械等實驗室升級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中藥標本館改造建設。擴大中藥標本館規模,提升軟硬體水平,增強科普教育基地功能,為打造國內領先的藥材鑑定研究中心奠定必要基礎,為弘揚中醫藥文化發揮積極作用。
  ——特種機器人工程套用中心。解決特殊環境下服役機器人檢驗檢測系列關鍵技術,深化特種機器人工程化套用,拓寬套用領域。依託智慧型機器人檢測技術,實現檢驗檢測技術能力質的提升,努力向檢驗檢測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拓進。
  ——氫能儲運裝備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套用。研發氫能儲運裝備檢驗檢測、設計鑑定、型式試驗、失效分析、產品研發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銜接氫能產業鏈上下游,提高氫能儲運效率和安全,降低氫能儲運成本和風險,推動建立上海氫能承壓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智慧型家居產品質量共性技術研發套用。研發智慧型家電、智慧型家具產品檢驗檢測、設計鑑定、型式試驗、失效分析、產品研發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推動標準制修訂,開展產品認證,助推行業質量提升,推動建立智慧型產品國家級質檢中心。
  3.實施創新引領工程
  加強質量品牌服務。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大力推行“上海標準”標識制度,圍繞“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產業集群”以及金融服務等領域,樹立和推廣一批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快形成一批國家標準的立項建議,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準化高地。對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選樹一批品牌標桿,構築覆蓋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的高品質品牌集群,擴大“上海品牌”認證國際影響力。實施商標品牌價值提升專項工程,打造商標品牌綜合運營平台,大力培育產業集群和公共區域品牌,新建一批商標品牌創新基地,促進商標品牌建設與產城升級融合發展。進一步挖掘上海地理標誌資源,強化地理標誌運用發展,增強地理標誌興農惠農效應。
  加強質量創新服務。增強對接重大戰略的技術支撐能力,圍繞積體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等產業,支持開展基礎性、前瞻性質量基礎關鍵共性技術集成科技攻關。建立上海國際認證創新聯盟平台,提升質量認證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能級,推動質量基礎關鍵共性技術整體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孵化套用。加強質量基礎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構建與科創中心建設相適應的共性質量基礎協同服務平台,推動質量基礎技術服務融入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全生命周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國際影響力的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推動質量基礎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深化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質量基礎共性技術能力和數據結果國際互認,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性技術標準規則制定。深化上海質量和標準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強化中國—美洲國家標準信息平台共建共享。
  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促進智慧財產權政策與產業政策深度融合,健全智慧財產權運用體制機制,支持和引導企事業單位開展市場化技術合作,鼓勵高校院所和國有企業開展智慧財產權權益分配改革,形成鼓勵創新創造的政策導向。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完善智慧財產權布局,形成一批智慧財產權競爭力強、布局完善的產業集群。探索標準與發明專利融合發展路徑,促進專利成果轉移轉化。深化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擴大質押融資規模,創新智慧財產權投貸聯動、信託、融資租賃、證券化及智慧財產權保險產品。全面取消專利申請和商標註冊的資助獎勵,逐步減少對專利授權的各類財政資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鼓勵申請國際專利,支持智慧財產權國際化人才培養,引導企業加強海外智慧財產權布局,積極參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
  專欄三:創新引領融合發展工程
  ——打造高水平質量基礎集成創新服務平台。圍繞民用航空發動機、海洋動力裝備、智慧型測控、智慧型網聯汽車、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氫能、智慧照明等產業,培育一批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質檢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動形成質量基礎創新聯盟,引領質量基礎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科技成果標準化轉化套用和共性技術高水平服務,全面加強產業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技術標準研製和檢驗檢測認證互認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和創新鏈緊密銜接,推動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和智慧財產權服務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
  ——打造高水平先進制造業計量測試綜合服務平台。加強服務現代製造業的計量基標準建設,建立大空間、大尺寸數位化綜合測量系統和智慧型製造多參數測量系統,完善工業機器人現場測試標準和線上校準標準。建立5G高頻高速新材料綜合性測試評價和關鍵共性測試系統,同步研製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體系框架。建立生物化學標準物質研製生產中心,推動高純度生物化學標準物質國產化。建立積體電路材料與晶片表征評價技術服務平台,解決積體電路材料在先進制程下表面缺陷剖析、材料微觀切割分析等難題。
  (三)完善大監管協同體系
  圍繞提升市場綜合監管效能,以法治引領健全綜合執法監管協調機制,以數位化轉型提高精準監管、智慧監管水平,以信用監管、社會共治推動形成企業自律、行業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新型監管模式,加快建立現代化市場治理新格局。
  1.完善市場監管法治體系
  完善法規規章政策體系。加強《上海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上海市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實施,完善配套制度體系。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修訂工作,推動《上海市計量監督管理條例》和《上海市產品質量條例》修訂,最佳化完善計量器具型式批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制度,改進提升產品質量和計量監督管理效能。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行政規範性檔案體系,推動《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修訂,解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面不夠廣、力度不夠大、合力不夠強、處罰不夠重等問題。推動上海市藥品管理條例制定,推進化妝品管理規章制定,構建有利於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規章體系。推動制定(修訂)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機制。加快“上海品牌”認證政府規章制定,完善“上海品牌”認證工作機制。
  完善協同治理制度體系。強化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市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功能,完善公平競爭審查、網路市場監管、智慧財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標準化、計量、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制度,健全市場監管統一協調、分工負責體系,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訴調對接、仲調對接工作機制,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整體型政府”理念引領構建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的市場治理新格局。完善食品安全、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特種設備安全督查評議考核制度,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監管體系,落實屬地責任。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處罰到人”制度,落實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要求。建立完善市場監管工作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市場監管規範化、精細化水平。
  完善綜合執法監管體系。建立完善市場綜合執法監管工作制度,統籌協調市場治理專項行動、綜合執法監管和專業執法監管。建立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機制,最佳化擴容免罰清單。建立健全信用監管與社會共治銜接配合機制。落實全面依法治市考核要求,完善市場監管權責清單,最佳化行政處罰裁量標準,健全完善市場監管執法監督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規範執法水平。全面貫徹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深入推進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要素公開,全面實現行政執法過程信息全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全覆蓋。加強許可審查管理,強化重大行政許可聽證,完善許可利益各方權益保障機制,實現許可辦理全過程可追溯。持續加強行政應訴能力建設,推動市場監管行政爭議實質性解決。
  2.完善市場數位化治理體系
  整合最佳化數位化資源。以數據融合為核心、以資源協同為支撐、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紐帶,加強市場監管基礎資料庫的歸集、清洗和結構化處理,統一數據存儲方式和數據標準,建立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數據鏈,加快實現市場治理數據全匯集。構建市場治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和交換體系,建立完善數據交換和共享運行機制,統籌市場監管信息化系統體系架構的系統性、擴展性、可用性。加快市場監管數據資源與“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數據中心和市場監管總局數據中心對接交換,支撐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互認共享,推動市場治理大協同和大聯動。完善面向公眾的數據服務,形成公眾數據需求與監管數據開放的良性互動。
  研發推廣數位化套用。以市場監管全流程一體化政務數據平台為牽引,推進市場治理各類事項集成協同和閉環管理,加強移動端套用平台建設,實現市場治理要素、對象、過程全息全景呈現,打造集數據驅動、前瞻決策和應急指揮於一體的綜合性、數位化新平台。完善數位化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全面實現數據通、網路通、業務通,構建面向公眾的全項目一站式服務、全流程一次性辦理和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增強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構建智慧型化風險監測預警模型,形成泛在感知和智慧認知能力,打造具備態勢全面感知、趨勢智慧型研判、資源統籌協調、行動人機協同等功能的智慧型化市場監管套用集群。積極推動市場監管數據資源面向基層開放,加大個性化套用開發推廣力度,著力構建市級統一、區級靈活、交融互補、各具特色的數位化市場治理新格局。
  夯實數位化治理基礎。建立健全數位化市場監管建設和安全防護標準體系,制定完善數據元標準、數據接口交換標準、套用支撐標準和信息安全標準,推動在統一的標準體系指導下建設數位化市場監管平台,確保市場監管數據規範、信息化系統快速互聯互通。強化數據安全防護,以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網路和數據安全為重點,加固網路護盾,構建以密碼技術、可信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為核心的網路安全保護體系,全面加強數據安全防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健全審查管理制度,建立統一的數字證書管理平台,提高關鍵信息系統訪問控制能力,在更大程度上保護、開放和共享數位化信息資源。
  3.完善市場信用監管體系
  加強“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完善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管理,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民眾生命健康等特殊行業、重點領域外,原則上所有市場監管領域的行政檢查均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等級等因素,通過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的方式進行,抽查情況和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發揮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席會議作用,以各區政府為組織實施主體,依託“網際網路+監管”系統開展跨部門聯合抽查,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使部門聯合抽查成為部門間協同監管的主要方式,促進市場主體增強信用意識和自我約束力。
  完善信用監管協作機制。依託上海大數據資源平台,提升信用監管效能,全面實現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互連互通、匯聚共享。深化“多報合一”改革,加大公示信息抽查力度,推動全市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公示。強化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共享套用,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積極推進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的失信聯合懲戒,依法對失信市場主體在行業準入、項目審批、獲得信貸、出口退稅、出入境、高消費等方面予以限制。
  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完善信用等級評價機制,依託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對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科學識別、自動分類。對不同信用風險狀況的監管對象,在監管資源分配、監管方法、監管內容、監管頻次等方面採取差異化措施,提升監管精準化、智慧型化水平。加強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動態管理,規範認定市場主體失信“黑名單”。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建立信用修復標準,暢通信用修復渠道,健全異議申訴制度,加強政府部門間信用修複數據共享,支持市場主體依法修覆信用並解除相應失信聯合懲戒。
  4.完善市場社會共治體系
  強化落實市場主體責任。大力倡導公平競爭文化,推進實施經營者競爭合規指南地方標準,引導企業建立競爭合規體系。推進落實電商平台經營者和平台內經營者主體責任,以導向監管、智慧監管、信用監管、協同監管的理念,加快形成網路市場社會共治體系。探索建立公益廣告市場籌資機制和商業融合機制,創新多元化公益廣告運作方式,加快建立公益廣告發展基金。創新安全監管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廣套用食品安全、電梯安全“保險—科技—服務”三結合監管新模式,更好地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和電梯生產運營單位主體責任。嚴格落實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主體責任。完善政府與市場共治的標準化管理體制,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機制。推進落實質量管理市場主體責任,推動建立社會化質量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制度,全面打造國際高端質量人才、首席質量官、質量專業人才三級高素質質量人才隊伍。
  激發社會組織自治活力。強化行業組織參與市場社會共治的機制建設,推動第三方購買服務在更深層次試點,拓寬共治渠道,創新共治模式。推動發布地區性、社會化的行業品牌價值評價指數,推動品牌評價與國際接軌。推進廣告產學研一體化研究、藥品監管和技術攻關社會合作。建立健全第三方技術機構參與的風險評估機制,提高發現和消除市場安全隱患效能。推動市場監管智庫建設,支持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廣告研究機構,支持質量智庫開發質量管理數位化轉型標準、工具和方法,鼓勵行業組織建立行業共享質量資料庫。推動科研機構將標準制定納入職稱評價指標,引導科研機構、學術團體、學會協會開展具有全球視野的標準化戰略、政策、發展模式研究和高水平標準研製。
  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督。深入推進“雙安雙創”示範引領行動,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和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成果,實施食品安全示範“百千萬工程”,鼓勵引導社會公眾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依託居(村)消費維權聯絡點、食品安全工作站和科普站,全面加強市場安全隱患排查和宣傳教育,推動消費維權就近化服務、消費糾紛自主化處理。深化完善“吹哨人”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鼓勵知情人舉報市場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發揮社會監督員、志願者和“市民巡訪團”的社會監督作用,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打造上海市市場監管科普品牌,建設“上海市食品安全網”科普宣傳欄,創新計量科普、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載體,深化消費品質量安全“進校園、進社區、進鄉鎮”三進行動,提升宣傳品牌形象,強化面向社會公眾的市場監管宣傳引導。
  (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監管
  聚焦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打破長三角市場監管領域行政壁壘,共同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放心、質量領先、滿意消費、創新示範”的長三角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
  1.統一協調標準規則
  統一市場準入規則。依託長三角“一網通辦”,推進全程無紙化登記,實現申請內容可視化、申請流程標準化、申請結果可預期。統一長三角地區市場主體的登記標準、辦理流程和辦理模式,不斷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推動長三角電子營業執照互認,實現長三角地區市場主體身份線上“一次驗證、全網通用”和市場主體營業執照的共享復用。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登記服務體系,建立覆蓋企業準入、業務辦理、註銷退出全生命周期的便利化服務制度。
  統一行政執法標準。統一行政執法移送機制,暢通區域違法線索移送渠道。統一行政執法協助機制,規範跨地區執法辦案的協助、配合和支持標準。統一行政執法聯動機制,按照“統一時間、統一力量、統一查處、統一裁量”的原則,推進專項聯合執法行動。統一行政執法互認機制,依法統一違法證據互認和處罰決定互認標準。統一行政執法信息通報機制,加強具有普遍性、行業性和新穎性問題的通報共享。
  統一區域技術標準。建立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區域標準化工作機制,推動區域標準體系融合統一。協同推進華東地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推行“滬蘇浙皖”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考評專家共享互派和型式評價結果互認制度,在部分領域出台“滬蘇浙皖”計量技術規範。完善聯動監管協作機制,強化區域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和互認,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融合統一。共同實施重點服務業和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推動區域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標準融合統一。
  2.互聯共享要素資源
  互聯共享市場數據資源。運用數據地圖方法和可視化展示技術,建立以市場主體數據為基礎、以共享共用為核心、以推動業務套用為目標的大數據平台。促進政務數據資源共享,歸集整合跨區域市場準入、行政審批、投訴舉報、執法監管、質量發展等相關數據。完善大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拓展智慧監管套用功能,構建長三角市場監管綜合指數模型,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和展示長三角市場監管一體化現狀和發展趨勢。
  互聯共享市場信用信息。共享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信息。統一長三角地區市場主體失信信息公示範圍,明確失信等級和公示標準。健全聯合懲戒機制,推動形成失信名單公示、市場準入限制、任職資格限制、實施信用監管、反饋懲戒結果的完整閉環,實現對企業違法失信行為的有效治理。
  互聯共享質量基礎設施。共促技術機構融合發展,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共建檢驗檢測聯合實驗室,共同培育國家質檢中心、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共推質量基礎技術科研攻關,建立科研需求和科技資源共享機制,聯合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質量基礎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技計畫項目。共享質量基礎技術服務,共用技術機構檢測資源、技術能力、標準信息,面向長三角共同提供質量檢驗、研發測試、標準制修訂、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等高水平公共技術服務。
  3.推動市場治理協作聯動
  開展“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全面推行一般商品線下無理由退貨,推廣異地異店退換貨。全面推進投訴信息公示,落實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完善有利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商品服務質量擔保機制。圍繞“誠信興商、品質消費”,聚焦日常消費、服務消費、新興消費等領域,以質量安全、服務優質、明碼標價、糾紛快處為基本指向,以社會認可、消費者滿意為基本原則,全面推進放心消費示範創建。
  加強跨區域執法聯動。全面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價格、廣告、電子商務、質量安全、智慧財產權等執法協作,加強執法交流、協助、聯動,開展執法重點共商,推動執法標準趨同。推進跨區域突發事件通氣、重大輿情預警交流、行政執法快速協查、重大疑難案件聯合查辦、政策實施協作聯動。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提高對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能力和水平。推動長三角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一體化。
  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協作。推動追溯制度、追溯標準互通合作,強化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強化新冠疫情冷鏈物防協作,協同開展餐廚廢棄油脂監管。深化網路食品經營監管和食品安全抽檢合作,加強食品安全風險會商和預警交流。共同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充分發揮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的作用,構建“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人員互派”的藥品監管區域協作體系。以產品質量監督聯動抽查為主要手段,實施產品質量安全聯合治理,推進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互認。建立長三角產品質量風險聯防聯控機制,深化聯動抽查、結果互認、聯合發布、聯合預警、協同治理。加強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協作,協同開展問題線索的收集、缺陷調查和召回工作。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聯動,協同推進電梯檢驗檢測改革和移動式壓力容器監管。
  協同推進質量發展項目。圍繞區域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協同開展質量提升示範試點建設。聚焦公共服務、交通、文化旅遊、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推進區域協同標準研製和實施,建立國內領先的長三角區域標準體系。以長三角國際標準化協作平台為載體,以區域產業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為依託,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協同開放的標準體系。協同推進長三角地區國家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建設完善長三角產業計量雲平台,制定實施“滬蘇浙皖”計量技術規範,強化能力互補、交叉融合。聯合推進長三角綠色產品認證先行區建設。最佳化智慧財產權一體化服務,合力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
  協力支持示範區建設。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制度創新,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夯實質量技術基礎等方面先行先試。支持示範區市場監管資源集聚,推動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檢驗檢測認證平台、智慧財產權保護分中心等資源向示範區集聚,提升示範區技術基礎服務長三角能級。
 四、保障措施
  (一)堅持黨的領導
  加強黨對市場監管改革發展的全面領導,全面增強市場監管系統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的能力。深化落實“四責協同”機制,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決築牢意識形態安全螢幕障。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配合加強“小個專”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
  (二)深化隊伍融合
  堅持黨管人才的政治導向,積極培育和踐行市場監管核心價值,加強幹部崗位交流使用,深化市場監管幹部隊伍融合,提高凝聚力和戰鬥力。健全完善專業化、職業化、國際化、複合型綜合執法人才隊伍培養激勵機制,健全年輕幹部培養選拔鏈,不斷最佳化人才隊伍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完善各層次人才梯隊,夯實市場監管人才基礎。
  (三)加強協調聯動
  各有關部門、各區樹立大局觀,把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作為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作為最佳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保障,切實抓實抓好。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理念,著力最佳化完善市場監管協調聯動機制,密切部門協同,強化上下聯動,統籌推進重大改革部署和重要任務舉措。
  (四)明確責任分工
  各有關部門、各區強化責任意識,把規劃目標任務納入年度工作任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周密部署、紮實推進。加強基礎投入,積極宣傳引導,切實提高規劃實施的保障水平。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作用,加強市場監管智庫建設,強化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促進重大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五)統籌資金保障
  統籌規劃實施的資金安排,探索形成政府自主建設、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等多種模式並存的多元化建設方式。創新規劃項目工程建設運行機制,合理控制、切實降低建設與運維成本。規範規劃項目資金管理,確保項目建設資金的合理使用。條件成熟的套用需求可探索運用購買服務、委託運營和項目代建等專業化和市場化建設模式。
  (六)強化督查考核
  建立規劃實施情況“一年一評估、中期和終期全面評估”工作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與總結,滾動評估規劃實施進展與成效。及時根據評估結果,科學調整規劃實施的目標任務,最佳化完善規劃重大舉措,推動規劃有效落實落地。各有關部門、各區及時報告本領域、本區域的推進情況。
  (七)規範基層建設
  建立健全所長輪訓常態化機制,加強基層骨幹“一專多能”建設。結合貫徹“一對多”“多對一”制度機制,最佳化完善市、區和街鎮三級市場監管部門對接協調方式。深入推進市場監管所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和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提升市場監管基層治理水平。
  表一:“十三五”食品藥品安全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屬性
“十三五”目標
完成情況
1
主要食品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
預期性
96%以上
99.4%
2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覆蓋率
約束性
90%以上
100%
3
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年報告發生率
預期性
≤5例/10萬人
0.26例/10萬人
4
主要食品品種信息追溯覆蓋率
預期性
95%以上
100%
5
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率
約束性
90%以上
90.2%
6
“三品”認證產量占地產農產品上市量比重
約束性
70%以上
72%
7
藥品質量抽檢總體合格率
預期性
98%以上
98.7%
8
化妝品質量抽檢合格率
預期性
98%以上
98.9%
  註:“三品”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
  (五)市場創新動能更加強勁
  智慧財產權創造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亞太地區智慧財產權中心城市逐步成形,全市有效發明專利總量14.6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到60.2件,遠超“十三五”預期40件的目標。有效商標註冊總量173.7萬件,比“十二五”期末增長217%。主導制定關鍵性國際標準47項,在研國際標準70餘項。8個創新藥獲批上市,49項創新醫療器械進入國家特別審查通道,湧現一批全球首研新藥和國際一流醫療器械,“九期一”填補了全球阿爾茲海默症治療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六)質量基礎設施更加先進
  培育商用飛機、智慧型汽車、核電儀表等一批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成國家時間頻率計量中心上海實驗室。落戶上海的ISO/IEC專業技術機構秘書處增加到6個,完成大型客機、海工裝備等國家重大標準化示範項目建設。新建生物醫藥、衛星導航、機器人等一批國家質檢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成立“上海臨港智慧型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上海品牌”認證影響力進一步擴大,79家企業取得認證。建成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技術交流國際合作中心和中東分中心、自貿試驗區中沙進出口商品合格評定工作站,商品進出口貿易更加便利。
  表二:“十三五”技術基礎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屬性
“十三五”目標
完成情況
1
新建或改造華東及市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預期
50
54
2
參與國際計量基標準和標準物質比對
預期
10
10
3
新增主導制定關鍵性國際標準
預期
10
47
4
發展培育團體標準
預期
100
431
5
有效地方標準總量
預期
600
963
6
計量檢測能力參與國際比對
預期
100
150
7
檢驗檢測認證產業收入
億元
預期
220
291.3
8
新建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質檢中心
預期
10
15
9
新研製或引進標準物質(標準樣品)
預期
500
500
  “十三五”期間,上海總體上完成了市場監管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但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助創高品質生活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三是實施高效能治理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對標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加快構建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和大區域一體化的現代化市場治理新格局,全力服務上海“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創新。遵循市場監管基本規律,從全過程和全鏈條出發,謀劃設計市場監管改革,發揮開路先鋒、示範引領和突破攻堅作用,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市場監管改革創新。
  ——堅持依法行政。做到改革創新於法有據、監管職能依法保障、監管權責法定清晰,依法最佳化減少審批事項,推進權責清單化和清單式監管,促進創業創新,釋放市場活力。
  ——堅持數字賦能。把數位化轉型作為推動市場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的主動能,推動市場治理模式再造、場景再造、套用再造,加快市場監管整體融入“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
  ——堅持系統集成。統籌實現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多元均衡,統籌監管線上和線下、產品和服務、主體和行為等各類對象,統籌協同政府和社會、監管和監督等各方力量,統籌運用法律、行政、市場、信用、技術標準等各種手段。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上海市場監管要站在“四個放在”的高度,以“三大任務、一大平台”、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市場治理體系為牽引,主動對接強化“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的主攻方向,開創國際性超大城市市場治理新模式,努力助推“五型”經濟發展,更好地服務“五個中心”能級躍升,為加快構築新時代上海發展戰略優勢注入市場監管新動能。
  到2025年,圍繞“準入開放友好、競爭公平有序、消費安全舒心、創新活躍強勁、基礎先進完善”的總體要求,初步建立國內領先、符合超大城市治理規律、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現代化市場治理體系。上海市場發展環境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市場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市場數位化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市場監管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上海重大戰略實施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市場主體活力顯著提升。商事主體登記註冊和行政審批流程進一步最佳化,智慧型化、標準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開辦效率達到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先進水平。市場主體總量穩步增加,預期增速略高於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千人企業擁有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市場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強化,公平競爭意識和公平競爭文化顯著增強,妨礙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政策基本得到清理。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成效顯著,線上線下市場得到有效治理,企業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市場秩序進一步改善。
  ——市場安全水平顯著提升。主要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食品安全狀況市民總體滿意度進一步提高,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年報告發生率保持在較低水平,特種設備事故死亡率穩中有降。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保持全國領先水平,風險監測和缺陷產品召回體系進一步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更加健全,建成一批放心消費示範單位。
  ——市場創新指數顯著提升。全市有效發明專利總量達到19.8萬件,高價值發明專利占比進一步提升,有效商標註冊總量保持較快增速。主導制定關鍵性國際標準的能力明顯提升,“上海標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市場類標準供給顯著增加。“上海品牌”認證基本覆蓋上海市重要產業和重要服務業領域,中高端和高附加值產品供給比重進一步增加。
  ——技術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新增落戶上海的國際和國家標準化技術組織3家,培育10個以上國家級標準化示範項目。研製一批新一代計量基標準和標準物質,培育一批國家和市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新建一批新興產業領域的國家質檢中心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全面建成市場監管數據中心,基本實現市場治理數位化轉型。
 表三:市場監管“十四五”現代化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類別
序號
指標名稱
屬性
指標要求
市場活躍指數
1
市場主體總量年均增長率
預期性
6%左右
2
企業開辦效率
預期性
達到OECD國家先進水平
市場安全指數
3
主要食品安全總體監測合格率
預期性
99%
4
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
預期性
99%
5
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年報告發生率
預期性
≤4例/10萬人
6
主要食品品種信息追溯覆蓋率
約束性
100%
市場安全指數
7
市民食品安全狀況總體滿意度評分
預期性
≥92分
8
在產藥品質量抽檢覆蓋率
預期性
100%
9
重點監控目錄產品監督抽查覆蓋率
預期性
100%
10
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
預期性
>95%
11
萬台特種設備事故死亡率
預期性
穩中有降
市場創新指數
12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預期性
30件
13
有效註冊商標總量
預期性
270萬件
14
新增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
預期性
60項
15
培育“上海標準”
預期性
50項
16
“上海品牌”認證項目數
預期性
300項以上
質量基礎指數
17
新建改造華東地區及上海最高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預期性
≥30項
18
培育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預期性
15個
19
有效地方標準總量
預期性
800項
20
新建國家質檢中心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預期性
8個
一體化發展指數
21
新制定長三角計量技術規範
預期性
≥10項
22
新制定長三角區域協同標準
預期性
≥20項
23
“滿意消費長三角”創建單位數
預期性
上海3萬家
  三、主要任務
  (一)增強大市場循環動能
  圍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最佳化市場準入、競爭、消費和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市場要素自由流動,率先基本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1.最佳化市場準入環境
  建立開放型市場準入體系。發揮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改革創新先發優勢,積極轉變事前許可管理模式,深化並推廣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改革,更大程度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最佳化完善新型市場準入機制,統籌推進“證照分離”與市場監管改革聯動融合,建立登記註冊、行政審批、行業監管無縫銜接的綜合監管制度,放大改革效應。對標國際規則,推進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經營範圍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高效銜接,打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發展環境。暢通市場主體退出渠道,完善註銷登記制度。強化市場主體履行清算義務的責任,實現清算組備案網上申報。完善註銷企業“一窗通”網上服務平台功能,提高註銷登記便利化水平。拓展簡易註銷登記適用範圍,降低市場主體退出成本。
  建立友好型市場服務平台。全面深化市場準入“一網通辦”建設,推動行政審批事項全接入。更好地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動實現市場監管服務全程通辦、全網通辦和全市通辦。最佳化線上“一窗通”平台,完善線下“一窗通”服務專區,以民眾的視角整合再造政務服務流程,打造“自助化”“一站式”政務服務平台。制定實施市場監管“一網通辦”指南,統一線上線下業務流程和辦理標準,推動“一窗通”服務線上線下同標同質。持續最佳化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提高智慧型篩查精準度,大幅減少人工干預,構建材料標準化、流程電子化、審查智慧型化的政務服務“高速公路”。全面推動電子證照和電子簽章在政務商務等各領域高頻套用,推動市場快步走進“雲經營”時代。
  推進實施一批行政許可改革。制定實施行政審批事項清單,依法減少市場監管行政審批項目,嚴格控制新設審批項目,嚴禁清單外變相審批行為。有序承接國家行政審批許可事項,試點市級事權在重點區域差別下放,持續推進市場監管審批服務關口前移。在全市範圍推廣實施“一業一證”改革。深化藥械化“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推進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制,進一步最佳化審評審批流程,加快創新型、臨床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械上市。擴大告知承諾改革範圍,推動部分計量器具型式批准告知承諾改革,試點企業內部強檢授權告知承諾制。探索取消計量校準機構計量標準建標考核。對涉及範圍廣、市場辦理量較大的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許可等審批事權,依法委託下放各區實施。
  2.最佳化市場競爭環境
  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強化競爭政策在經濟政策中的基礎地位,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實施機制,推行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對適用例外規定的重大政策措施,實施報備管理和逐年評估效果管理,促進重大政策措施不斷最佳化完善。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加大平台經營者壟斷行為查處力度,建立健全平台經營者壟斷認定規則,依法制止資本無序擴張,構建促進平台經濟公平競爭、開放包容的新規則體系。嚴厲打擊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賄賂、違法有獎銷售、侵犯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網際網路領域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執法監管,加大網路虛假宣傳、刷單炒信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治理力度。深化臨港新片區競爭政策實施試點,最佳化完善壟斷協定豁免機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規範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加強港口、公用事業、銀行等涉企收費監管,推進醫藥、教育、養老等民生價格監管,進一步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逐步健全經營者價格行為規則。建立廣告一體化數據監管平台,加強廣告審查、監測、監管和執法,推動形成適應新時期廣告業發展的高效監管體系。保持對傳銷違法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嚴厲打擊網路新型傳銷行為,堅決遏制傳銷活動的滋生蔓延。嚴厲查處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違法行為,嚴守市場安全底線。加強計量、標準和檢驗檢測認證監管,規範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競爭,維護統一的市場交易技術規則。滾動實施“回頭看”查訪核驗,鞏固無證無照經營綜合治理成果。建立綜合性市場秩序監測(評價)系統,提升智慧監測評估技術水平,強化大數據分析研判和自動化預警功能。
  規範線上新經濟市場秩序。完善網路市場經營主體資料庫,最佳化網路交易監督管理系統,全面落實電商企業“亮照亮證”。推動網路市場綜合監管,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完善網路市場閉環監管。推進網路市場監管體系一體化建設,建立完善有序高效的網路違法協查機制,強化監管數據共享共用,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平台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嚴厲打擊大數據殺熟、默認搭售、侵犯個人信息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堅持鼓勵創新和包容審慎原則,創新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試點跨境電商認證,推動相關標準研製,促進短視頻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健康發展。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持續推進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強化源頭治理,突出全環節覆蓋,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協同治理,推動形成生產、流通、銷售全鏈條打擊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態勢。嚴格事關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和環境保護的重點產品監管,加強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大網際網路、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整治力度。強化行政司法保護,完善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審判機制,依法準確適用懲罰性賠償,依法加大侵犯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完善智慧財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體系,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智慧財產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同保護及“一站式”綜合服務。推動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在滬開展仲裁調解業務,加強外資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國內企業智慧財產權海外維權。
  3.最佳化市場消費環境
  最佳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推動實施投訴舉報處理職責清單管理制度,強化訴轉案,依法打擊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推動設立行政調解委員會,探索建立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民事訴訟有機銜接的多元糾紛化解機制,推動構建消費糾紛“大調解”格局。探索建立消費集體訴訟制度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項基金,構建集體訴訟、公益訴訟、支持訴訟等多層次消費者權益司法救濟體系,打通侵害群體性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賠償與救濟路徑。創新投訴信息公示方式和載體,曬出消費領域“好差評”,引導企業正確處理自身發展與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關係。推廣消費糾紛“雲調解”,深化完善線上糾紛解決企業協同聯動機制。最佳化消費教育與警示機制,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
  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網路。完善基層消費維權網路,加強消費維權“五進”聯絡點規範化建設,開展聯絡點(站)等級評價,實現聯絡點(站)在重點市場主體、重要商圈全覆蓋,推動消費矛盾糾紛就近處理、在基層化解。暢通消費者權益保護渠道,推動“12315”熱線與“12345”熱線“無縫銜接、一體運行”,加快“12315”熱線標準化和智慧型化建設,實現公眾投訴更便捷、信息流轉更高效、熱點感知更精準。建設公眾訴求綜合處置平台,提升公眾投訴大數據分析預警能力。發揮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作用,完善消費者權益社會保護網路,建立“上海消費投訴雲平台”,打通消費投訴一體化入口,一攬子解決消費需求端和企業服務端差異化訴求,打造與上海國際消費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消費者綜合服務平台。
  創建放心滿意的消費品牌。全域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在全市建成放心消費示範單位3萬家以上。開展“體驗上海”系列消費體驗活動,積極推廣“上海特色伴手禮”,助推消費品更新疊代和供給端提質升級。積極創建全國首個地市級誠信計量示範區,建成一批誠信計量示範社街區。全面開展“放心餐廳”“綠色健康餐廳”“放心食堂”建設,打造具有特色的知名餐飲服務品牌。引導食鹽企業完善食鹽標準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推動建立食鹽電子追溯系統,提升品牌認可度。推進重點商圈和特色街區價格誠信、計量誠信、質量誠信、餐飲服務誠信集成化建設,完善兼顧政府部門監管、行業協會規範、消費者直接感受的放心消費評價體系,積極營造品質消費環境,助推上海建設世界級消費城市。
  4.最佳化產業發展環境
  促進廣告服務業發展。最佳化發展環境,深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立高效的管理體制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服務能級,培育具有規模優勢的大型廣告集團,引導中小型廣告公司強化核心競爭力、提升國際服務能力,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格局。建設廣告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培育技術要素和數據要素市場,布局智慧型化廣告產業生態系統,發掘強化上海廣告業特有的海派文化魅力,打造新經濟模式下上海廣告業核心優勢。提升上海國際廣告節知名度和影響力,建設立足上海輻射全國的國際廣告資源交流平台,融通國際交流、國際合作與國際業務,推動上海廣告業國際化走向新階段。
  促進檢測認證服務業發展。簡化市場準入,強化市場競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推進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改革,最佳化布局結構。構建數據驅動的新型服務模式,打造“網際網路+檢驗檢測認證”新業態。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台和集聚區建設,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支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走出去”,積極為檢驗檢測認證企業、國際權威行業組織來滬設立總部和分支機構創造條件。鼓勵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跨區域整合資源,打造大型跨區域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檢驗檢測認證知名品牌機構。
  支持“五大新城”建設。把“五大新城”作為改革創新平台,先行先試市場準入改革創新舉措,推動下放行政審批事權,最佳化市場準入服務。做大做強廣告產業園區,促進智慧型化、數位化廣告產業發展。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建立一批國家和市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試點一批國家和市級標準化項目,推動形成若干檢測認證集團。強化智慧型網聯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慧型感測器、智慧型製造、民用航空發動機、海洋動力、衛星導航、化妝品、物流等產業質量基礎和智慧財產權集成服務功能,最佳化產業創新生態和智慧財產權發展政策,培育一批“上海標準”和“上海品牌”,推動形成新的產業發展優勢。加強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和城市建設等領域標準體系建設,以標準化支撐高起點打造“五大新城”。
  (二)實施大質量發展工程
  嚴守市場安全底線,推動供給質量和供給水平提升,綜合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標準化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促進經濟體系最佳化升級。
  1.完善市場安全監管網路
  完善智慧監管網路。推動建立全鏈條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擴大追溯平台套用範圍,加強追溯平台信息對接,全面打造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實時智慧型監控和移動監管執法於一體的智慧監管體系。建立餐廚廢棄油脂管理系統,完善餐廚廢棄油脂全程閉環治理和循環利用體系,拓展套用範圍、拓寬使用渠道。加快完善藥品智慧監管體系,建立疫苗藥品追溯監管系統,完善醫療器械經營企業信息追溯申報系統,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碼套用。全面打造“一個中心”(智慧電梯中心)、“兩個平台”(電梯應急平台、智慧電梯平台)和“一鏈一網一圈”(電梯安全管理鏈、智慧電梯網和電梯共享生態圈)智慧電梯安全監管網路。統籌推進市場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著重建立完善移動監管系統,全面實現業務融合、資源共享和數據對接,推動市場安全監管全面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台和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促進形成全鏈條覆蓋、符合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市場安全智慧型化監管體系。
  完善風險監測網路。布局完善市場安全風險監測終端,大力發展行業協會、技術機構、平台型和規模型企業、基層所、居村委監測站點,不斷拓展風險信息採集範圍和採集渠道,實現風險信息監測站在市場監管基層所隊全覆蓋,實現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風險監測網路覆蓋食品全產業鏈、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覆蓋全市相關診療醫療機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藥物警戒體系,健全高風險藥品隱患排查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風險管理技術支撐體系。強化產品質量安全評估和研究中心建設,推動在上海設立國家分中心。不斷提升市場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技術水平,推動風險信息智慧型化採集、自動化研判,提升風險信息採集監測精準度。建立健全風險監測管理機制,推動市場安全風險監測站點共建共享共用,強化消費預警發布和風險信息通報,全方位打造數位化、集成型、綜合性風險信息監測評估與預警交流大網路、大平台,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處置,力爭在源頭發現和化解重大風險隱患,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
  完善精準處置網路。強化市場安全大數據分析套用,推動監督抽查模式改革創新,推進基於問題導向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重要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提高監督抽檢的針對性和靶向性。強化市場安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和事中事後監管信息化系統,最佳化完善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分級分類監督檢查機制,建立“產品分類、企業分級、監管分等”的產品分類分級監管制度,從嚴監管保留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管理的產品,全面打造引領全國、具有上海特色的市場安全分級分類監管體系。建立完善與精準監督抽查和分級分類監管緊密銜接的缺陷產品召回網路,加大缺陷產品召回處置力度,確保在源頭發現和化解重大風險隱患,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建立完善市場安全應急管理體系,推進覆蓋各級市場監管機構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快建立風險快速反應和協同處置機制,完善風險分級預警處置措施,不斷提高市場安全預警監測、組織指揮和應急保障水平。
  完善閉環管理網路。進一步完善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產地環境安全和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監管,強化食用農產品種養殖監管。加強食品供應鏈建設,嚴格實施進滬食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嚴防輸入型風險。嚴格進口食品監管,落實跨境電商零售食品進口監管政策,健全進口食品安全信息監管部門相互通報制度。推動食品經營企業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加工操作、清洗消毒和人員管理制度,加強散裝和臨近保質期食品、現制現售食品銷售行為管理。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嚴格實施網路食品經營者入網審查和配送服務標準,加強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管理,確保食品經營過程持續可控。強化藥品監管機構和監管能力建設,探索建立地方性藥品監管規則標準,建立完善藥品全鏈條監管工作流程和質量管理體系。突出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行政執法與專項整治銜接配合。滾動實施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研究制定一批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推動特種設備重點單位基本建立雙重預防機制、非重點單位基本實現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化。
  專欄一:市場安全監管築基工程
  ——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系統。推進各有關部門食品追溯系統協同共享,建立完善全市統一的食品追溯平台。推廣二維碼追溯功能,推動全程追溯有效銜接,逐步實現主要食品、肉菜和農產品的全過程追溯管理。升級現有追溯系統,探索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提升食品追溯信息全鏈條完整性和準確度。
  ——食品安全健康風險評估和監管技術套用工程。加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風險監測、風險評估、智慧型預警、監督執法、應急處置、信息追溯、病原溯源、冷鏈儲運、消毒滅菌等領域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研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技術研究與套用體系,提升本市食品安全監管的專業技術水平。跟蹤國內外食品安全監管技術發展趨勢,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餐廚廢棄油脂綜合治理系統。完善餐廚廢棄油脂綜合治理制度體系,鼓勵油水分離方式多元化,突出油水分離裝置強制性要求。完善“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管理平台”,強化信息管理平台智慧型化功能,推進科學分類和精細化管理。促進收運企業規模化、規範化發展,鼓勵廢棄油脂利用綜合化多樣化,繼續擴大餐廚廢棄油脂制生物柴油套用領域。
  ——疫苗藥品追溯監管系統。建設“上海市疫苗藥品追溯監管系統”,發揮追溯信息在日常監管、風險防控、產品召回、應急處置過程中的作用。推動疫苗藥品追溯監管系統與市預防接種信息系統、國家疫苗追溯協同服務平台對接,全面實現本市疫苗全過程可追溯,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醫療器械智慧型審評系統。以醫療器械智慧型評審系統為核心,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實現醫療器械基礎檔案和資料庫的完整歸集、統一管理。構建專家諮詢管理模組,創建醫療器械智慧型諮詢答疑模組,通過人機互動,線上解決企業的問題,實現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全網通辦。
  ——化妝品安全風險快速預警機制。整合化妝品市場監管手段,建設以風險信號為核心的化妝品安全風險快速預警機制,推動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系統與醫院、市場監管部門、上海海關等的數據共享,打通風險信息孤島,實現化妝品信息快速交換和風險信息快速預警、即時應對。
  ——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研究中心。完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路,強化政府執法監管、社會監督舉報和行業自查信息系統性歸集,建立安全資料庫和預警系統,完善風險評估預警處置機制,逐步實現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精細化線上智慧型監測、分級評估和預警處置,推動設立國家分中心。
  ——機電類特種設備智慧型監測檢測與安全評估中心。建成上海市機電類特種設備大數據技術中心,完善大數據深度挖掘分析、設備故障預測、壽命評價和事故預防體系,提高人員危險行為預警和事故預防能力,實現機電類特種設備線上智慧型監測、檢測和診斷以及大型起重機械安全科學有效智慧型化評估。
  2.實施質量提升工程
  推進質量強市戰略。著力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大質量工作格局。完善政府質量工作考核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區兩級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機製作用,推進落實質量工作責任制。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發揮標桿企業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各行各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深入推進質量強區建設,鼓勵街鎮開展“一鎮一品”質量特色工作。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形成一批產業集群;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不斷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運行管理質量,持續改善人居質量,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質量獲得感。加強質量文化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月”活動,引導全社會提高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發展國際交流合作,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高地。
  提升標準化發展水平。完善標準化推進激勵工作機制,強化標準化專項資金政策保障。推動更多國際和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上海。加大標準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向國際標準技術機構輸送更多上海標準化專家。鼓勵並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聚焦城市數位化轉型發展,發揮公共數據、信息安全等地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業技術優勢,圍繞“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制定一批關鍵技術標準。完善智慧公安、城市應急管理和基礎設施等城市公共安全標準體系,促進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聚焦公共教育、社會保險、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重點領域,構建引領公共服務品質提升的標準體系。強化高新技術、社會治理、農業農村和現代服務業標準研製,構建引領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
  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圍繞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汽車鋼鐵、船舶海工、電氣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推進實施一批質量攻關項目。實施工程設備監理,提升大型裝備質量。在旅遊、公共社區衛生、家政養老等領域,開展服務質量監測,實施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建立優質服務承諾標識和管理制度,鼓勵發展高水平消費品團體標準,構建國內領先、具有上海特色、符合市場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消費品標準體系。引導企業進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在更多領域推行企業標準“領跑者”機制。實施中小企業質量幫扶行動,加強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服務認證的推廣套用,健全完善認證結果採信機制,推動質量管理體系在更大範圍推廣套用,推動質量基礎設施資源全面向社會共享開放,引導行業企業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
  提升食品供給質量。全面實施地產農產品綠色發展質量提升工程,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和上海農場兩大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綠色田園”先行片區建設,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行動,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比重。全面推進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良好生產規範管理體系、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管理體系、供應商檢查評價制度覆蓋率達到100%。推進“明廚亮灶”工程和“中央廚房”建設,制定實施餐飲單位場所衛生管理規定和病媒生物防控技術要求,全面提升餐飲單位、學校、幼托和養老機構食品質量。實施網路食品經營質量提升工程,全面推進網路食品經營示範建設。推進實施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提升、產業升級、品牌培育”行動,健全全行業、全鏈條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推進實施《上海市國民營養計畫(2019—2030年)實施方案》,推進營養健康餐廳和食堂建設,以合理膳食引領健康飲食新風尚。
  提升藥械化產品質量。把握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建設機遇,用好先行先試政策,加快新研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審批,促進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依託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東方美谷、灣區生物醫藥港和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發揮市、區兩級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和臨港新片區藥品、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作用,推動藥品研發全程指導和提前介入,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深入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最佳化藥品醫療器械上市許可和市場監管資源配置,鼓勵企業研發高新技術產品。支持化妝品新業態發展,推進化妝品研發和產業集聚,打造“化妝品新品首發地”。
  提升質量基礎技術水平。加快質量檢驗公共服務平台質檢綜合實驗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上海市醫療器械檢測所整體遷建工程,推動建立一批國家和區域質檢中心、重點實驗室、標準化平台。推進量值傳遞溯源扁平化發展,建立和升級改造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深化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建設,重點提升疫苗等生物製品批簽發、人因工程、醫用電氣設備可靠性、醫用機器人和藥品包裝材料檢驗檢測和標準研究能力,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打造單抗類藥品質量控制技術平台,建立新型抗體及製劑質量控制技術平台,推動醫用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科技攻關。建設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平台。提升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質量和專業技術支撐能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特檢機構聯盟。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工程、電線電網、新能源設施等智慧型化檢測平台和風險管控平台。全面推進能耗線上監測系統套用,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專欄二:質量基礎支撐能力提升工程
  ——上海質量檢驗公共服務平台質檢綜合實驗基地建設工程。鞏固升級上海綜合檢測公共服務平台,增設上海計量測試數據中心,全面提升面向社會民生的計量和檢驗檢測技術支撐能力,創建全國一流質檢綜合實驗基地。
  ——上海市醫療器械檢測所整體遷建工程。建設植入性醫療器械檢測技術研究中心、大型醫療設備評價研究中心,提升高端新興醫療器械評測能力,建立和完善“四個公共測試平台”,新建可靠性、可用性、增材製造技術及人工智慧技術等4個共性技術實驗室。
  ——食品綜合檢測實驗室和標準化平台建設。建立食品國際標準制修訂協作平台,逐步提升標準化工作國際話語權。建立生物降解塑膠檢測實驗室,推動綠色環保塑膠製品標準制定和實施,推廣生物降解產品認證。建立智慧冷鏈物流質量安全檢測和應急服務平台,研發食品接觸材料高通量檢測技術。
  ——國家藥監局上海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化學藥品製劑質量分析、中藥質量控制、治療類單抗質量控制、藥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化妝品監測評價、呼吸麻醉設備、醫用電氣安全設備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設,推進藥品包裝材料質量標準研製、有源植入器械等實驗室升級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中藥標本館改造建設。擴大中藥標本館規模,提升軟硬體水平,增強科普教育基地功能,為打造國內領先的藥材鑑定研究中心奠定必要基礎,為弘揚中醫藥文化發揮積極作用。
  ——特種機器人工程套用中心。解決特殊環境下服役機器人檢驗檢測系列關鍵技術,深化特種機器人工程化套用,拓寬套用領域。依託智慧型機器人檢測技術,實現檢驗檢測技術能力質的提升,努力向檢驗檢測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拓進。
  ——氫能儲運裝備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套用。研發氫能儲運裝備檢驗檢測、設計鑑定、型式試驗、失效分析、產品研發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銜接氫能產業鏈上下游,提高氫能儲運效率和安全,降低氫能儲運成本和風險,推動建立上海氫能承壓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智慧型家居產品質量共性技術研發套用。研發智慧型家電、智慧型家具產品檢驗檢測、設計鑑定、型式試驗、失效分析、產品研發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推動標準制修訂,開展產品認證,助推行業質量提升,推動建立智慧型產品國家級質檢中心。
  3.實施創新引領工程
  加強質量品牌服務。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大力推行“上海標準”標識制度,圍繞“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產業集群”以及金融服務等領域,樹立和推廣一批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快形成一批國家標準的立項建議,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準化高地。對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選樹一批品牌標桿,構築覆蓋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的高品質品牌集群,擴大“上海品牌”認證國際影響力。實施商標品牌價值提升專項工程,打造商標品牌綜合運營平台,大力培育產業集群和公共區域品牌,新建一批商標品牌創新基地,促進商標品牌建設與產城升級融合發展。進一步挖掘上海地理標誌資源,強化地理標誌運用發展,增強地理標誌興農惠農效應。
  加強質量創新服務。增強對接重大戰略的技術支撐能力,圍繞積體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等產業,支持開展基礎性、前瞻性質量基礎關鍵共性技術集成科技攻關。建立上海國際認證創新聯盟平台,提升質量認證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能級,推動質量基礎關鍵共性技術整體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孵化套用。加強質量基礎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構建與科創中心建設相適應的共性質量基礎協同服務平台,推動質量基礎技術服務融入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全生命周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國際影響力的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推動質量基礎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深化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質量基礎共性技術能力和數據結果國際互認,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性技術標準規則制定。深化上海質量和標準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強化中國—美洲國家標準信息平台共建共享。
  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促進智慧財產權政策與產業政策深度融合,健全智慧財產權運用體制機制,支持和引導企事業單位開展市場化技術合作,鼓勵高校院所和國有企業開展智慧財產權權益分配改革,形成鼓勵創新創造的政策導向。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完善智慧財產權布局,形成一批智慧財產權競爭力強、布局完善的產業集群。探索標準與發明專利融合發展路徑,促進專利成果轉移轉化。深化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擴大質押融資規模,創新智慧財產權投貸聯動、信託、融資租賃、證券化及智慧財產權保險產品。全面取消專利申請和商標註冊的資助獎勵,逐步減少對專利授權的各類財政資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鼓勵申請國際專利,支持智慧財產權國際化人才培養,引導企業加強海外智慧財產權布局,積極參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智慧財產權治理。
  專欄三:創新引領融合發展工程
  ——打造高水平質量基礎集成創新服務平台。圍繞民用航空發動機、海洋動力裝備、智慧型測控、智慧型網聯汽車、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氫能、智慧照明等產業,培育一批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質檢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動形成質量基礎創新聯盟,引領質量基礎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科技成果標準化轉化套用和共性技術高水平服務,全面加強產業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技術標準研製和檢驗檢測認證互認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和創新鏈緊密銜接,推動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和智慧財產權服務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發展。
  ——打造高水平先進制造業計量測試綜合服務平台。加強服務現代製造業的計量基標準建設,建立大空間、大尺寸數位化綜合測量系統和智慧型製造多參數測量系統,完善工業機器人現場測試標準和線上校準標準。建立5G高頻高速新材料綜合性測試評價和關鍵共性測試系統,同步研製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體系框架。建立生物化學標準物質研製生產中心,推動高純度生物化學標準物質國產化。建立積體電路材料與晶片表征評價技術服務平台,解決積體電路材料在先進制程下表面缺陷剖析、材料微觀切割分析等難題。
  (三)完善大監管協同體系
  圍繞提升市場綜合監管效能,以法治引領健全綜合執法監管協調機制,以數位化轉型提高精準監管、智慧監管水平,以信用監管、社會共治推動形成企業自律、行業自治、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新型監管模式,加快建立現代化市場治理新格局。
  1.完善市場監管法治體系
  完善法規規章政策體系。加強《上海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上海市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實施,完善配套制度體系。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修訂工作,推動《上海市計量監督管理條例》和《上海市產品質量條例》修訂,最佳化完善計量器具型式批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制度,改進提升產品質量和計量監督管理效能。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行政規範性檔案體系,推動《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修訂,解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面不夠廣、力度不夠大、合力不夠強、處罰不夠重等問題。推動上海市藥品管理條例制定,推進化妝品管理規章制定,構建有利於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規章體系。推動制定(修訂)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完善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機制。加快“上海品牌”認證政府規章制定,完善“上海品牌”認證工作機制。
  完善協同治理制度體系。強化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市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功能,完善公平競爭審查、網路市場監管、智慧財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標準化、計量、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制度,健全市場監管統一協調、分工負責體系,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訴調對接、仲調對接工作機制,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整體型政府”理念引領構建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的市場治理新格局。完善食品安全、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特種設備安全督查評議考核制度,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監管體系,落實屬地責任。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處罰到人”制度,落實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要求。建立完善市場監管工作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市場監管規範化、精細化水平。
  完善綜合執法監管體系。建立完善市場綜合執法監管工作制度,統籌協調市場治理專項行動、綜合執法監管和專業執法監管。建立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機制,最佳化擴容免罰清單。建立健全信用監管與社會共治銜接配合機制。落實全面依法治市考核要求,完善市場監管權責清單,最佳化行政處罰裁量標準,健全完善市場監管執法監督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規範執法水平。全面貫徹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深入推進市場監管行政執法要素公開,全面實現行政執法過程信息全記錄、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全覆蓋。加強許可審查管理,強化重大行政許可聽證,完善許可利益各方權益保障機制,實現許可辦理全過程可追溯。持續加強行政應訴能力建設,推動市場監管行政爭議實質性解決。
  2.完善市場數位化治理體系
  整合最佳化數位化資源。以數據融合為核心、以資源協同為支撐、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紐帶,加強市場監管基礎資料庫的歸集、清洗和結構化處理,統一數據存儲方式和數據標準,建立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數據鏈,加快實現市場治理數據全匯集。構建市場治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和交換體系,建立完善數據交換和共享運行機制,統籌市場監管信息化系統體系架構的系統性、擴展性、可用性。加快市場監管數據資源與“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數據中心和市場監管總局數據中心對接交換,支撐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互認共享,推動市場治理大協同和大聯動。完善面向公眾的數據服務,形成公眾數據需求與監管數據開放的良性互動。
  研發推廣數位化套用。以市場監管全流程一體化政務數據平台為牽引,推進市場治理各類事項集成協同和閉環管理,加強移動端套用平台建設,實現市場治理要素、對象、過程全息全景呈現,打造集數據驅動、前瞻決策和應急指揮於一體的綜合性、數位化新平台。完善數位化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全面實現數據通、網路通、業務通,構建面向公眾的全項目一站式服務、全流程一次性辦理和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相輔相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增強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構建智慧型化風險監測預警模型,形成泛在感知和智慧認知能力,打造具備態勢全面感知、趨勢智慧型研判、資源統籌協調、行動人機協同等功能的智慧型化市場監管套用集群。積極推動市場監管數據資源面向基層開放,加大個性化套用開發推廣力度,著力構建市級統一、區級靈活、交融互補、各具特色的數位化市場治理新格局。
  夯實數位化治理基礎。建立健全數位化市場監管建設和安全防護標準體系,制定完善數據元標準、數據接口交換標準、套用支撐標準和信息安全標準,推動在統一的標準體系指導下建設數位化市場監管平台,確保市場監管數據規範、信息化系統快速互聯互通。強化數據安全防護,以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網路和數據安全為重點,加固網路護盾,構建以密碼技術、可信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為核心的網路安全保護體系,全面加強數據安全防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健全審查管理制度,建立統一的數字證書管理平台,提高關鍵信息系統訪問控制能力,在更大程度上保護、開放和共享數位化信息資源。
  3.完善市場信用監管體系
  加強“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完善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管理,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民眾生命健康等特殊行業、重點領域外,原則上所有市場監管領域的行政檢查均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等級等因素,通過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的方式進行,抽查情況和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發揮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席會議作用,以各區政府為組織實施主體,依託“網際網路+監管”系統開展跨部門聯合抽查,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使部門聯合抽查成為部門間協同監管的主要方式,促進市場主體增強信用意識和自我約束力。
  完善信用監管協作機制。依託上海大數據資源平台,提升信用監管效能,全面實現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在“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互連互通、匯聚共享。深化“多報合一”改革,加大公示信息抽查力度,推動全市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公示。強化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共享套用,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積極推進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的失信聯合懲戒,依法對失信市場主體在行業準入、項目審批、獲得信貸、出口退稅、出入境、高消費等方面予以限制。
  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完善信用等級評價機制,依託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對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科學識別、自動分類。對不同信用風險狀況的監管對象,在監管資源分配、監管方法、監管內容、監管頻次等方面採取差異化措施,提升監管精準化、智慧型化水平。加強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動態管理,規範認定市場主體失信“黑名單”。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建立信用修復標準,暢通信用修復渠道,健全異議申訴制度,加強政府部門間信用修複數據共享,支持市場主體依法修覆信用並解除相應失信聯合懲戒。
  4.完善市場社會共治體系
  強化落實市場主體責任。大力倡導公平競爭文化,推進實施經營者競爭合規指南地方標準,引導企業建立競爭合規體系。推進落實電商平台經營者和平台內經營者主體責任,以導向監管、智慧監管、信用監管、協同監管的理念,加快形成網路市場社會共治體系。探索建立公益廣告市場籌資機制和商業融合機制,創新多元化公益廣告運作方式,加快建立公益廣告發展基金。創新安全監管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廣套用食品安全、電梯安全“保險—科技—服務”三結合監管新模式,更好地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和電梯生產運營單位主體責任。嚴格落實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主體責任。完善政府與市場共治的標準化管理體制,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機制。推進落實質量管理市場主體責任,推動建立社會化質量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制度,全面打造國際高端質量人才、首席質量官、質量專業人才三級高素質質量人才隊伍。
  激發社會組織自治活力。強化行業組織參與市場社會共治的機制建設,推動第三方購買服務在更深層次試點,拓寬共治渠道,創新共治模式。推動發布地區性、社會化的行業品牌價值評價指數,推動品牌評價與國際接軌。推進廣告產學研一體化研究、藥品監管和技術攻關社會合作。建立健全第三方技術機構參與的風險評估機制,提高發現和消除市場安全隱患效能。推動市場監管智庫建設,支持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廣告研究機構,支持質量智庫開發質量管理數位化轉型標準、工具和方法,鼓勵行業組織建立行業共享質量資料庫。推動科研機構將標準制定納入職稱評價指標,引導科研機構、學術團體、學會協會開展具有全球視野的標準化戰略、政策、發展模式研究和高水平標準研製。
  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督。深入推進“雙安雙創”示範引領行動,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和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成果,實施食品安全示範“百千萬工程”,鼓勵引導社會公眾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依託居(村)消費維權聯絡點、食品安全工作站和科普站,全面加強市場安全隱患排查和宣傳教育,推動消費維權就近化服務、消費糾紛自主化處理。深化完善“吹哨人”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鼓勵知情人舉報市場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發揮社會監督員、志願者和“市民巡訪團”的社會監督作用,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打造上海市市場監管科普品牌,建設“上海市食品安全網”科普宣傳欄,創新計量科普、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載體,深化消費品質量安全“進校園、進社區、進鄉鎮”三進行動,提升宣傳品牌形象,強化面向社會公眾的市場監管宣傳引導。
  (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監管
  聚焦市場監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打破長三角市場監管領域行政壁壘,共同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放心、質量領先、滿意消費、創新示範”的長三角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
  1.統一協調標準規則
  統一市場準入規則。依託長三角“一網通辦”,推進全程無紙化登記,實現申請內容可視化、申請流程標準化、申請結果可預期。統一長三角地區市場主體的登記標準、辦理流程和辦理模式,不斷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推動長三角電子營業執照互認,實現長三角地區市場主體身份線上“一次驗證、全網通用”和市場主體營業執照的共享復用。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登記服務體系,建立覆蓋企業準入、業務辦理、註銷退出全生命周期的便利化服務制度。
  統一行政執法標準。統一行政執法移送機制,暢通區域違法線索移送渠道。統一行政執法協助機制,規範跨地區執法辦案的協助、配合和支持標準。統一行政執法聯動機制,按照“統一時間、統一力量、統一查處、統一裁量”的原則,推進專項聯合執法行動。統一行政執法互認機制,依法統一違法證據互認和處罰決定互認標準。統一行政執法信息通報機制,加強具有普遍性、行業性和新穎性問題的通報共享。
  統一區域技術標準。建立協調統一、運行高效的區域標準化工作機制,推動區域標準體系融合統一。協同推進華東地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推行“滬蘇浙皖”計量技術規範制修訂、考評專家共享互派和型式評價結果互認制度,在部分領域出台“滬蘇浙皖”計量技術規範。完善聯動監管協作機制,強化區域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和互認,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融合統一。共同實施重點服務業和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推動區域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標準融合統一。
  2.互聯共享要素資源
  互聯共享市場數據資源。運用數據地圖方法和可視化展示技術,建立以市場主體數據為基礎、以共享共用為核心、以推動業務套用為目標的大數據平台。促進政務數據資源共享,歸集整合跨區域市場準入、行政審批、投訴舉報、執法監管、質量發展等相關數據。完善大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拓展智慧監管套用功能,構建長三角市場監管綜合指數模型,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和展示長三角市場監管一體化現狀和發展趨勢。
  互聯共享市場信用信息。共享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信息。統一長三角地區市場主體失信信息公示範圍,明確失信等級和公示標準。健全聯合懲戒機制,推動形成失信名單公示、市場準入限制、任職資格限制、實施信用監管、反饋懲戒結果的完整閉環,實現對企業違法失信行為的有效治理。
  互聯共享質量基礎設施。共促技術機構融合發展,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共建檢驗檢測聯合實驗室,共同培育國家質檢中心、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共推質量基礎技術科研攻關,建立科研需求和科技資源共享機制,聯合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質量基礎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技計畫項目。共享質量基礎技術服務,共用技術機構檢測資源、技術能力、標準信息,面向長三角共同提供質量檢驗、研發測試、標準制修訂、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等高水平公共技術服務。
  3.推動市場治理協作聯動
  開展“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全面推行一般商品線下無理由退貨,推廣異地異店退換貨。全面推進投訴信息公示,落實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完善有利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商品服務質量擔保機制。圍繞“誠信興商、品質消費”,聚焦日常消費、服務消費、新興消費等領域,以質量安全、服務優質、明碼標價、糾紛快處為基本指向,以社會認可、消費者滿意為基本原則,全面推進放心消費示範創建。
  加強跨區域執法聯動。全面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價格、廣告、電子商務、質量安全、智慧財產權等執法協作,加強執法交流、協助、聯動,開展執法重點共商,推動執法標準趨同。推進跨區域突發事件通氣、重大輿情預警交流、行政執法快速協查、重大疑難案件聯合查辦、政策實施協作聯動。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提高對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能力和水平。推動長三角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一體化。
  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協作。推動追溯制度、追溯標準互通合作,強化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強化新冠疫情冷鏈物防協作,協同開展餐廚廢棄油脂監管。深化網路食品經營監管和食品安全抽檢合作,加強食品安全風險會商和預警交流。共同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充分發揮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的作用,構建“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人員互派”的藥品監管區域協作體系。以產品質量監督聯動抽查為主要手段,實施產品質量安全聯合治理,推進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互認。建立長三角產品質量風險聯防聯控機制,深化聯動抽查、結果互認、聯合發布、聯合預警、協同治理。加強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協作,協同開展問題線索的收集、缺陷調查和召回工作。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聯動,協同推進電梯檢驗檢測改革和移動式壓力容器監管。
  協同推進質量發展項目。圍繞區域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協同開展質量提升示範試點建設。聚焦公共服務、交通、文化旅遊、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推進區域協同標準研製和實施,建立國內領先的長三角區域標準體系。以長三角國際標準化協作平台為載體,以區域產業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為依託,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適應的協同開放的標準體系。協同推進長三角地區國家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建設完善長三角產業計量雲平台,制定實施“滬蘇浙皖”計量技術規範,強化能力互補、交叉融合。聯合推進長三角綠色產品認證先行區建設。最佳化智慧財產權一體化服務,合力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和運用。
  協力支持示範區建設。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制度創新,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夯實質量技術基礎等方面先行先試。支持示範區市場監管資源集聚,推動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檢驗檢測認證平台、智慧財產權保護分中心等資源向示範區集聚,提升示範區技術基礎服務長三角能級。
 四、保障措施
  (一)堅持黨的領導
  加強黨對市場監管改革發展的全面領導,全面增強市場監管系統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的能力。深化落實“四責協同”機制,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決築牢意識形態安全螢幕障。發揮市場監管職能作用,配合加強“小個專”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
  (二)深化隊伍融合
  堅持黨管人才的政治導向,積極培育和踐行市場監管核心價值,加強幹部崗位交流使用,深化市場監管幹部隊伍融合,提高凝聚力和戰鬥力。健全完善專業化、職業化、國際化、複合型綜合執法人才隊伍培養激勵機制,健全年輕幹部培養選拔鏈,不斷最佳化人才隊伍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完善各層次人才梯隊,夯實市場監管人才基礎。
  (三)加強協調聯動
  各有關部門、各區樹立大局觀,把加強和改善市場監管作為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作為最佳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保障,切實抓實抓好。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理念,著力最佳化完善市場監管協調聯動機制,密切部門協同,強化上下聯動,統籌推進重大改革部署和重要任務舉措。
  (四)明確責任分工
  各有關部門、各區強化責任意識,把規劃目標任務納入年度工作任務,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周密部署、紮實推進。加強基礎投入,積極宣傳引導,切實提高規劃實施的保障水平。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作用,加強市場監管智庫建設,強化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調動社會力量參與,促進重大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五)統籌資金保障
  統籌規劃實施的資金安排,探索形成政府自主建設、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等多種模式並存的多元化建設方式。創新規劃項目工程建設運行機制,合理控制、切實降低建設與運維成本。規範規劃項目資金管理,確保項目建設資金的合理使用。條件成熟的套用需求可探索運用購買服務、委託運營和項目代建等專業化和市場化建設模式。
  (六)強化督查考核
  建立規劃實施情況“一年一評估、中期和終期全面評估”工作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與總結,滾動評估規劃實施進展與成效。及時根據評估結果,科學調整規劃實施的目標任務,最佳化完善規劃重大舉措,推動規劃有效落實落地。各有關部門、各區及時報告本領域、本區域的推進情況。
  (七)規範基層建設
  建立健全所長輪訓常態化機制,加強基層骨幹“一專多能”建設。結合貫徹“一對多”“多對一”制度機制,最佳化完善市、區和街鎮三級市場監管部門對接協調方式。深入推進市場監管所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和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提升市場監管基層治理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