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Yunnan University),簡稱雲大(YNU),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與雲南省“以部為主、部省合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雲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牽頭單位。

雲南大學始建於1922年,時為私立東陸大學。1930年,改為省立東陸大學。1934年更名為省立雲南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雲南大學。1946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將雲南大學列為中國15所在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學之一。1950年定名為雲南大學。1958年,雲南大學由中央高教部劃歸雲南省管理。1978年,雲南大學被國務院確定為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1999年,雲南政法高等專科學校併入雲南大學。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呈貢、東陸兩校區,占地面積4367畝,校舍建築面積133餘萬平方米,館藏書400萬餘冊;設有28個學院,本科專業84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2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4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教職員工3000餘人,全日制本科生近17000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近12000人,博士研究生1500餘人。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校榮譽,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合作交流,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 私立東陸大學
20世紀初,全國各地開設大學之風漸盛。宣統三年(1911年)雲南光復後,急需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雲南大學
民國時期的東陸大學校門
1915年,雲南省政府計畫設立大學, 1918年滇川黔三省合議設立聯合大學,但因經費無著未能辦成。
1919年,雲南省議員大會審議通過龔自知等人提出“本省籌辦大學請願書”。時任雲南督軍兼省長的唐繼堯於9月以雲南督軍公署、省長公署之名告知省議會,表示“大學之設,必期於成。”後又因政變而輟。
1922年8月10日,唐繼堯私人捐款舊滇幣壹拾萬元,又令財政司從東川礦業官股中撥款壹拾萬元,作為大學開辦費。唐繼堯撥舊貢院為東陸大學永久校址。11月,籌備處投票決定校領導人員,唐繼堯和王九齡當選名譽校長,董澤為校長。12月8日,私立東陸大學宣布成立,啟用印信。
1923年1月,投考東陸大學的預科生開始報名,3月2日舉行入學考試,共錄取預科生108人。4月20日,私立東陸大學會澤院奠基並舉行開學典禮,設有預科、本科、附中。
1925年春,開辦本科,設文工兩科,文科分3系,工科分2系。
  • 省立東陸大學
1930年,私立東陸大學改為省立東陸大學。
1931年,省立東陸大學停辦預科,在辦本科,後又改科為院。
1932年,雲南省立師範學院併入,設教育學院,文學院擴充為文理學院,並開設醫學專修科。
  • 省立雲南大學
1934年9月,省立東陸大學改稱省立雲南大學,下設文法學院,理工學院,醫學專修科,並籌設家煤試驗場作農學院之起點。
1937年,熊慶來受聘出任雲南大學校長,設有文理學院(文學院、教育學院),理工學院(工學院、理科學系)和醫學專修科。
  • 國立雲南大學
1938年,省立雲南大學改為國立雲南大學,辦學經費增至每年50萬元。除保留原有文法、理、工、醫、農學院外又添設了鐵道管理系、蠶桑、採礦等專修科。同年年底,雲南大學教育系併入西南聯大教育系。
20世紀40年代,雲南大學成為美國國務院指定中美交流留學生的5所大學之一。抗日戰爭期間,雲大先後開設了十八個系、三個專修科、兩個研究室。
1946年,國立雲南大學被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列為中國15所著名大學之一 ,被美國國務院指定為中美交流留學生的中國國內五所大學之一。設有5個學院、18個系、3個專修科、3個研究室,此外還設有實習工廠、附屬醫院、農林場、附屬中學、各種委員會等各種機構。5月,西南聯合大學三校北遷,留下的電訊專修科移交雲南大學接辦。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遷回南京後,將其設在昆明東郊鳳凰山天文台的不動產及帶不走的太陽分光儀等儀器以共辦形式交給雲大管理。
  • 雲南大學
1951~1958年,全國院系調整,1950年9月,私立五華文理學院除中文系和外語系外、雲南省立英語專科學校併入雲南大學,國立雲南大學更名為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
1944年創辦航空系
1951年8月,雲南大學航空系、農學院部分專業併入四川大學(航空系後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2年,重慶大學有色專修科併入雲南大學。雲南大學農學院部分農業及經濟管理系科併入西南農學院(今西南大學)。該年雲南大學成為全省首家獲準招收研究生的高校,首先招收的專業有生物系生態地植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及歷史系民族史專業。
1953年,貴州大學及貴州理工學院的礦冶系、機械電機系、數理系、化學系及西昌技藝專科學校園藝科部分師生調入雲南大學。3月,雲南大學法律政治系併入西南人民革命大學(現西南政法大學),鐵道管理系的管理組併入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工程組調入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後併入現中南大學),土木工程系調入四川大學水利系,建築系併入重慶土木建築學院(後改名重慶建築大學,現重慶大學)。
1954年8月,雲南大學機電土木水利參與合併組建成都工學院(後改名成都科技大學,為現四川大學),工學院參與合併組建昆明工學院(現昆明理工大學),農學院改建為昆明農林學院(現雲南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醫學院改建為昆明醫學院(現昆明醫科大學)。院系調整後的雲南大學,僅文、理兩科,共6個系,直屬國務院高教部領導。
1958年8月,學校由教育部下放雲南省人民政府管理。
1961年,雲南政治學院滇南大學文理科系、滇西大學文理科系併入雲南大學。
1962年,雲南省民族研究所併入雲南大學。
1965年,昆明師範學院地理專業部分併入雲南大學。
1978年,學校恢復招收研究生,被教育部列為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1980年,雲南大學法律系恢復重建並於次年招生。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雲南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開始授學位。
1994年4月,雲南大學與馬來西亞國際現代設計集團聯合創辦成立了雲南大學國際現代設計藝術學院。
1997年6月,雲南省微生物所劃歸雲南大學管理。11月,學校正式成為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的61所大學之一。
1999年6月,成立雲南大學法學院(原雲南政法高等專科學校同時併入)。12月,以外語系和公共外語教學部(含原雲南政法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部外語教研室)為基礎,成立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同年,學校獲準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0年1月3,雲南省計委批覆同意雲南大學與雲南鴻宇集團公司合辦華美學院(後更名為雲南大學滇池學院)。
2001年6月,雲南大學“211工程”、“九五”建設順利通過驗收。8月,復旦大學與雲南大學簽訂口支援共建協定,麗江行署籌建麗江旅遊文化學院(與雲大合辦)。12月,學校首批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4年3月,教育部與雲南省共建的雲南大學,學校成為省部共建大學。同年,雲南省地理研究所併入雲南大學。
2006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優秀學校。4月,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1月,學校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111計畫)。雲南省電子計算中心、雲南省計算技術研究所併入雲南大學。
2007年5月,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7月,微生物獲準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2008年,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2012年,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1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2011年11月,正式恢復重建雲南大學醫學院
2012年,國家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遴選雲南大學法學院為套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3年7月,學校成為中西部“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成員。10月,學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2014年7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10月,經國家旅遊局批准,中國旅遊研究院邊境旅遊研究基地正式落戶雲南大學。
2015年12月,雲南省電子計算中心併入雲南大學。
2016年,學校被列入國家“一省一校”工程重點建設院校。3月,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雲南省委宣傳部與學校簽署共建南亞東南亞國際傳播學院協定。
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10月,由雲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雲南省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與雲南大學共同建立的雲南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雲南省法治政府研究院揭牌成立。
2018年,學校入選教育部14所部省合建高校之一。6月,加入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1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雲南大學建築群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12月,學校牽頭成立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秘書處常設雲南大學。
2019年8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10月,雲南大學會澤院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7月,學校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9月,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紅會醫院)劃歸雲南大學正式劃歸雲南大學管理,名稱變更為雲南大學附屬醫院(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眼科醫院)。10月,雲南大學民族與邊疆學部成立。12月,雲南大學歷史博物館開館。
2021年9月,雲南大學成立生命科學與醫藥學部、現代工學院、碳中和創新中心三家新機構。
2022年2月,雲南大學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5月,加入雲南省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聯盟
202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祝賀雲南大學建校100周年,向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100年來,雲南大學秉承“會澤百家、至公天下”的辦學精神,紮根祖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6月21日,加入雲南省高等學校女子足球發展聯盟並擔任首屆聯盟理事會成員。11月3日,雲南大學數字經濟協同創新聯盟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6月,學校設有28個學院、10個研究機構,1個附屬醫院,設有研究生院,開設本科專業84個,涵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教育、藝術11大學科門類。
雲南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
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昌新國際藝術學院
繪畫
美術學
音樂學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舞蹈學
製藥工程
化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軟體工程
數字媒體技術
網路空間安全
人工智慧
財務管理
工商管理
旅遊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物流管理
會計學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生態學
植物科學與技術
數學與套用數學
統計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體育教育
法語
日語
英語
泰語
越南語
緬甸語
印地語
馬來語
僧伽羅語
孟加拉語
高棉語
寮語
尼泊爾語
漢語言文學
物理學
數理基礎科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天文學
新聞學
廣播電視學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物聯網工程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臨床醫學
雲南大學藥學院
藥學
哲學
政治學與行政學
公共事業管理
行政管理
民族學
社會工作
社會學
歷史學
檔案學
信息資源管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
金融學
經濟學
財政學
城鄉規劃
建築學
土木工程
法學
大氣科學
地理信息科學
地球物理學
地理科學
地質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漢語
材料科學與工程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教職員工3000餘人(不包括附屬醫院),其中專業技術崗位27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近1300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近1500人,有院士12人(含雙聘),傑青、優青等國家高層次人才近80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首席科學家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6人,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1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和“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14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
類別
名稱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景(專職)、朱有勇(雙聘)
中國科學院院士
方精雲(專職)、張克勤(專職)、張亞平(雙聘)、周俊(雙聘)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呂正紅(專職)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Gehan Amaratunga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方精雲
歐洲科學院院士、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
Francois Maria L. Peeters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張虎才
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
喻輝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陳景、於黎
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
張洪彬、鄭洪波、崔運武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張洪彬、張力、鄭洪波、張建、楊崇林、劉曉為、唐年勝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張洪、鄭洪波、劉稚、於黎、楊崇林、唐年勝
全國教學名師
田衛民、崔運武、段昌群、周平
資料來源:註:名單不全
教學團隊
類別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基礎平台課程研究型教學團隊
周平、崔運武
巨觀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肖蘅
化學實驗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李霽良
旅遊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田衛民
雲南省級教學團隊
基礎化學實驗課程及教學平台建設團隊
李霽良、曹秋娥
旅遊管理特色專業教學團隊
田衛民
CDIO軟體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李彤
基礎物理實驗教學團隊
張力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杜靖川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李建平
新聞傳播專業教學團隊
單曉紅
註:資料不齊,故列舉部分。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68個。有12個國家特色專業,7個專業“菁英班”,10個專業“卓越班”,27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有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項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項目。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環境科學、化學、公共事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漢語言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政治學與行政學、大氣科學、生態學、新聞學、網路工程、旅遊管理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民族學、漢語言文學、緬甸語、新聞學、歷史學、化學、生態學、統計學、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檔案學、旅遊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數學與套用數學、生物科學、物理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會計學、行政管理、視覺傳達設計、材料科學工程、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製藥工程、城鄉規劃、金融學、社會工作、網路空間安全、生物技術、體育教育、日語、印地語、天文學、廣播電視學、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繪畫、環境設計。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實驗區、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基於CDIO的國際化、工程化軟體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畫2.0基地
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雲南省級特色專業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經濟學、數理基礎科學、信息安全、英語、民族學、金融學、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學、製藥工程
雲南省級重點建設專業
旅遊管理、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套用化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環境科學、公共事業管理、漢語言文學、經濟學、生態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大氣科學、軟體工程、化學、新聞學、工商管理、法學
雲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軟體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地球環境實驗教學中心、公共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城市建設與數字城市實驗教學中心
雲南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自然資源化學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服務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經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社會工作專業為基礎的社會福利與公共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民族民間造型藝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複合型法律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資料來源: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精品課程
公共事業管理概論、普通生態學、人文科學概論、民族政治學、動物生物學、微型半微型有機化學實驗、旅遊經濟學、人類生態學、生態旅遊、軟體工程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離散數學、管理溝通、材料化學、網路協定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少數民族節慶活動融合報導虛擬仿真教學項目、個案工作、數學分析(1)、自然地理學、套用回歸分析、城市經濟學、國學與現代管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等
教育部—IBM精品課程
高級J2EE套用開發
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
軟體工程
雲南省級精品課程
中國民族史、植物生物學、微型半微型有機化學實驗、資料庫技術與套用、普通生態學、動物生物學、人文科學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民族政治學、軟體工程、旅遊學概論、遺傳學、有機化學、信號與系統、數學分析、旅遊經濟學、中國儒學導論、食品化學、套用電視學、人類生態學、動力氣象學、生態旅遊、計算機網路原理、公共組織財務管理、大學體育、語言學概論、傳播學引論、細胞生物學、管理學、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概論、科技檔案管理學、作業系統原理、資料庫概論
雲南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離散數學、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光纖通信原理及套用、國際經濟合作、國際商務 、基於Java的XML技術運用
1989年-2014年,雲南大學連續七屆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21年9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2021年,學校獲得雲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15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7項)。
部分國家級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我國西南地區生態環境類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實踐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軟體工程人才培養CDIO改革實踐與創新
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旅遊管理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民族政治學學科與人才培養體系的創建及實踐
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特色鮮明的開放式生物學實踐教學平台構建和教學改革
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與實踐
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推行微型化實驗改革,促進創新教育的實踐
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與實踐
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52個雲南省級重點學科。有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30個,含自主設定22個),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2個(碩士學位授權220個,含自主設定40個),2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生物學、民族學、中國學、數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生態學、統計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系統科學、物理學、公共管理學、地理學、社會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民族學、生態學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民族學、生態學、專門史、微生物學
雲南省級重點學科
生態學、民族學、中國民族史、機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國經濟史、工商管理、植物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基礎數學、材料物理與化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關係、民族法學、有機化學、思想政治教育、遺傳學、旅遊管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微生物學、化學、專門史、理論經濟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文藝學、公共管理、理論物理、氣象學、系統分析與集成、生物學、金融數學、產業經濟學、行政管理、物理化學、民族文化學、政治學、金融學
雲南省院省校重點學科
金融數學、產業經濟學、行政管理、物理化學、民族文化學、政治學、金融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民族學、生物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國史、生態學、統計學、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理學、大氣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管理、天文學
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
資源與環境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哲學、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地球物理學、系統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軟體工程、藝術學理論、美術學、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藥學、天文學、地質學、網路空間安全
資料來源:註:表單不全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30個學科進入全國前70%,其中,A類學科2個(民族學為A+,生態學為A-),B類學科14個。化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進入全球ESI前1%。

學校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22年11月
雲南大學團委入選全國紅十字模範單位表彰名單
2023年4月
雲南大學Future戰隊獲得2023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eter機甲大師高校聯盟賽(西南站)3V3對抗賽亞軍
2023年5月
被設立為“文化和旅遊研究基地(2023—2025年)”
資料來源: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1個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察站,2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1個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教育部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科學決策諮詢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套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4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及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擁有實驗動物中心、先進計算中心、電鏡中心、1.6米多通道測光巡天望遠鏡等一批重大科研設施平台。
類別
名稱
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雲南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光電子能源國際聯合實驗室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周邊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西南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跨境網路空間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雲南亞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微生物與線蟲互作機制創新團隊(鄒成鋼)
科技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實驗室
中尼地理資源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創新團隊
天然產物及類天然產物合成創新團隊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藥物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實驗室
雲南省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工業微生物發酵工程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原山地生態與退化環境修復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天然產物轉化與套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等、雲南省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微納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國際河流與跨境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軟體工程重點實驗室、雲南省植物繁殖適應與進化生態學重點實驗室、雲南省地球系統科學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雲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環境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雲南省高原湖泊及流域生態修復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雲南省多年生作物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雲南大學喀斯特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雲南大學特殊生境微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雲南大學稀貴礦產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雲南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
雲南省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雲南省工業廢水光催化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雲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雲南省銅基及特種先進導電材料工程實驗室、雲南省雲無線接入與異構網路工程實驗室
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高校人類複雜疾病分子遺傳學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譜感測與邊疆無線電安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高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雲南省高校化學原料藥及藥物中間體工程研究中心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雲南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周邊地區安全與區域合作研究基地、雲南民族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基地、滇學研究基地、漢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認同研究基地
雲南高校新型智庫
沿邊開放與經濟發展智庫、西南周邊環境與周邊外交智庫、邊疆民族問題智庫、民族文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智庫、雲南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智庫、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智庫、法治雲南研究中心智庫
雲南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
統計物理與複雜系統科技創新團隊、非線性分析和最佳化科技創新團隊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
西部發展與社會轉型研究團隊、雲南省民族政治與邊疆治理研究團隊、雲南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田野調查與民族志研究團隊、民族文化產業研究團隊、雲南農村綜合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團隊、中國西南民族的由來與發展研究團隊、雲南對外開放與周邊安全研究團隊、當代緬甸與滇緬關係研究團隊、能源安全研究團隊、雲南旅遊產業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研究團隊、雲南城鎮化與多民族地區社會轉型研究團隊
資料來源:註:表單不全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學校先後主持國家“973計畫”“863計畫”項目6項,國家水專項重大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6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10項,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團隊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8項,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獎、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國際青年古生物學家“Hodson Award”獎等多項大獎。榮獲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傑出貢獻獎3項、特等獎3項。20餘篇論文發表於《Nature》《Science》和《中國社會科學》。
學校承擔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緬甸、寮國等五國語言的翻譯、出版、推廣工作;“中緬油氣管道與中國能源安全”報告、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大走廊等成果上升為國家重大決策,“南海古地圖研究”為中國南海主權爭端提供實物依據;“陽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態安全和國際河流研究”“數字雲南”研究、滇池流域“湖泊——流域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核心技術體系”等科研成果直接服務於解決重大現實問題。
國家級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澄江動物群和寒武紀大爆發
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華民族發展史》(三卷本)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獨鄉電視:現代傳媒與少數民族鄉村日常生活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雲南少數民族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尤中文集》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遠去的山火——人類學視野中的刀耕火種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論東亞人類學共同體的建構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中國石油安全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開發中的幾個政治問題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學術資源

截至2021年底,雲南大學圖書館館紙質文獻總量為3790953冊(其中古籍17萬冊),電子圖書1579834冊,電子期刊320987冊,中外文資料庫123個(中文資料庫69個、外文資料庫54個),並有多個自建資料庫,在生物生態學、歷史學、民族學以及地方民族文獻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館藏特色。由日本科學協會捐贈的20萬冊日文圖書是館藏的重要特色之一。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館藏線裝古籍圖書有107種古籍圖書定為珍善本,大部分為明中葉嘉靖、萬曆時期刻本及清初刻本。其中有宋元遞刻本、海內外孤本、名人學者題跋本及稿、抄本,彩繪本等。明刻本有內府本、國子監本、藩府本、書院本、著名坊刻本和家刻本。東陸校區設有雲南大學歷史博物館雲南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截至2022年3月,學校主辦有《思想戰線》、《雲南大學學報》文、理科版等學術刊物。《思想戰線》是首批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的十一種期刊之一。
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全文收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來源期刊,被《CA》收錄美國《數學評論》、《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劍橋科學文摘:工程技術》、俄羅斯文摘雜誌、德國《數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P)收錄。
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收錄,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曾獲全國社科學報百強、民族地區"十佳"學報、第四屆雲南省"優秀期刊獎"等榮譽。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由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台灣思博網(CEPS)等全文收錄,曾獲雲南省優秀科技期刊內容質量獎、雲南省優秀科技期刊內容編輯質量獎等榮譽。
思想戰線》入選《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全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獎、“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以及“全國百強學報”、“全國雙十佳學報”等獎項,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首批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的11種期刊之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英國大英博物館、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圖書館列為重要上架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學校與國際上100多所高校和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其中與劍橋大學歐洲南方天文台耶魯大學等29所一流大學和國際學術組織合作開展科研,與東京大學溫莎大學等33所國外高水平大學開展聯合培養項目。留學生生源國數量達70個,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全覆蓋,是教育部首批“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構建有10個非通用語種和國際中文為基礎的“語言+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建有覆蓋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較為完備的區域國別研究體系和新型特色智庫體系。作為永久秘書長單位發起成立涵蓋16個南亞東南亞國家120餘所高校的“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
2023年10月,以雲南大學、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和北京千予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共建單位的自然資源部自然生態系統碳匯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掛牌落地。
合作建立孔子學院(孔子課堂)
孟加拉達卡大學孔子學院
孟加拉南北大學孔子學院
伊朗德黑蘭大學孔子學院
緬甸曼德勒福慶語言電腦學校孔子課堂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雲南大學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環形帶書以“雲南大學”的中英文字樣和建校時間,雲大中文標準字型為毛體,內圓正中是“會澤院”線描圖案,該圖像標誌下方是“1923”字樣,代表學校最初創建年份。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校徽
會澤院線描圖案—因會澤院乃雲大標誌性建築,幾與雲大同齡(東陸大學開學之日即會澤院奠基之時),故最可象徵雲大。會澤院線描圖案中之梯級,長條為“十”,短條為“一”,以九長條為“九十”,五短條為“五”,點明“九五”之數。整個圖案為海藍色,寄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校徽為題有校名(毛體)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工的校徽為紅底白字,本科生的校徽為白底紅字,研究生的校徽為藍底白字。
雲南大學
校旗
學校的校旗:海水藍的長方形旗幟,長寬比例為3:2,中央印有白色校名(毛體),左上角配有校標。

精神文化

自尊、致知、正義、力行
雲南大學
校訓
自尊:志學而立,健以自強。不偏不倚,毋怠毋荒。世方萬變,我自抱一。高乃自危,立乃毋躓。
致知:子與有言,立乎其大。大者先立,天君自泰。何以致之,在致良知。良知吾心,吾心乃師。
正義:履蹈正誼,罔涉回邪。耿介撥俗,盡掃浮誇。廉隅外礪,詩書內華。不折不撓,凜然孔嘉。
力行:非知之艱,行之維艱。知行合一,允矣名言。莊敬曰強,同撐大廈,願持此言,質諸天下。
這八字校訓,“自尊”謂心態,“致知”求學,“正義”談道德,“力行”求實踐。
作詞:熊慶來,作曲:趙元任
太華巍巍,拔海千尋;滇池淼淼,萬山為襟。
卓哉吾校,其與同高深。
北極低懸赤道近,
節候宜物復宜人。
四時讀書好,
探研境界更無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雲南大學
校歌
備註:1938年,雲南大學改為國立,熊慶來為此寫下了校歌。
會澤百家,至公天下。
會澤百家意指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百家爭鳴、融合創新;
雲南大學
雲大精神
至公天下,意在以天下為公,求“公在天下”。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名譽校長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黨委常委
郭磊、柳樹、高小秦、段興武
副校級領導

歷任領導

黨委書記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楊叔修
校支部書記
1952.4~1952.10
周璽
校支部書記
1952.10~1953.3
校支部書記
1953.3~1953.5
方仲伯
總支書記
1953.5~1955.6
李書成
黨委書記
1956.3~1960.1
黨委第一書記
1960.1~1962.10
高治國
黨委書記
1962.10~1964.12
胡泮生
黨委書記
1964.12~1977
黨委書記
1978.1~1979.9
黨委書記
1980.11~1982.6
吳道源
黨委書記
1983.10~1987.2
黨委書記
1987.2~1990.3
吳家仁
黨委書記
1990.3~1996.6
黨委書記
1996.6~2004.9
黨委書記
2004.9~2007.12
黨委書記
2007.12~2014.12
黨委書記
2014.12-2019.4
校長
姓名
任職時間
1922年~1930年
華秀升(省立東陸大學時)
1930年~1932年
何瑤(省立東陸大學時)
1932年~1937年
熊慶來(國立雲南大學時)
1937年~1949年
秦瓚(臨時校務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0年1月~1951年10月
1951年10月~1957年5月
1957年5月~1960年
1960年~1964年12月
胡泮生
1964年12月~1977年
1978年1月~1979年9月
1980年11月~1983年10月
1983年10月~1992年7月
1992年7月~1996年7月
1996年7月~2001年2月
2001年2月~2007年12月
2007年12月~2013年1月
2013年4月~2019年4月

知名校友

類別
名單
院士
政界
學界
商界
其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