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令智

郭令智

郭令智(1915.4.4-2015.8..5),男,出生於湖北省安陸縣人,地質學家,中國板塊構造和地體構造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1938年8月畢業於中央大學地質系並留校任助教,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令智長期從事中國南部和東南部區域大地構造研究,在華南首次發現板塊運動和俯衝碰撞所形成的江南元古代溝弧盆系,突破了板塊構造限於晚顯生宙的觀念。建立華南構造演化模式和格局,論證了板塊俯衝邊界自西北向東南躍遷的總趨勢。得出華南成礦帶和油氣資源的分布規律提出鑑別大陸邊緣的8項標誌揭示我國陸內板塊A型俯衝和前陸盆地形成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令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安陸
  • 出生日期:1915年4月4日
  • 逝世日期:2015年8月5日
  • 職業:地貌地質學家
  • 畢業院校: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中國板塊構造和地體構造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 代表作品:《雲南礦產志略》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學研究,教學成果,論文著作,獲獎記錄,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民國四年(1915年)4月4日,郭令智生於湖北省安陸縣。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畢業於中央大學地質系並留校任助教。
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1939-1946年),先後在雲南大學礦冶系、四川北碚中國地理研究所工作。
民國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1939-1940年),他在雲南大學礦冶系任助教,擔任《普通地質學》、《光性礦物學》的教學和野外實習輔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他和朱熙人、袁見齊一起對雲南省地質礦產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並發表了專著《雲南礦產志略》。
1946-1949年,任台灣大學地質系副教授、台灣省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春,他作為中國首批赴南沙群島的科學家之一,對中國的南沙群島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於1948年在《台灣大學學報》上發表文章,總結和論述了南沙群島珊瑚礁的成因。
1949年9月,公費赴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深造。
1951年12月,由英國繞道香港回到新中國,任南京大學教授至今。
1956年至1978年,任南京大學地質系區域地質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56年,他與肖楠森、張祖還和孫鼐等對南京長江大橋橋址進行勘察選址,向鐵道部提交勘察報告。
1956—1982年,他任區域地質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59年,作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團。
1973年,暑假期間,他冒著酷暑到浙江、江西、湖南、廣西等省做野外工作,並在湖南做了《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觀點》的報告,著重論述了板塊學說的發展概況和基本內容,為在中國普及板塊構造理論做出了貢獻。
1981年起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1982-1984年任南京大學副校長、代校長及校務委員會主任。(1983年,任教育部地學學科評議組組長、地學規劃組組長。)
1987年,郭令智赴美國,參加匹茲堡大學200周年校慶學術討論會和講學。
1988年春,郭令智應日本名古屋大學邀請赴日本考察美濃地體。
1988年冬,郭令智又應美國史丹福大學邀請,參加天山造山帶和準噶爾盆地學術研討會。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8月5日下午3時42分,郭令智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1歲。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郭令智著名的地質學家,尤其是在構造地質學的教學與研究方面建樹豐碩,是中國板塊構造和地體構造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早在20世紀40年代初,他首次在大巴山發現新生代礫岩和大型褶皺——推復構造,為後人研究青藏高原東緣新生代地質地貌特徵與成因奠定了堅實基礎。1947年,他參加了中國第一批南沙群島的地質地貌考察,並且對太平島珊瑚礁的形成和類型提出了創新見解。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中期,他論證了華南加里東地槽褶皺區的構造屬性,提出了江南古島弧的觀點。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他領導構造地質學科開始了從固定論到活動論科學思維的轉化,在中國最早系統介紹了板塊構造學說並倡導把板塊理論與地體構造套用於中國地質實踐。成果包括:在江南地區發現了元古代蛇綠岩套、島弧火山岩和島弧復理石,率先在國內提出了華南古板塊溝-弧-盆體系的觀點,指出了古大陸內部鑑定古板塊邊界的八項地質標誌,論證了華南從元古代開始就已出現了古板塊運動機制的觀點,成為國際上完整重建元古代板塊會聚邊界的實例,衝破了當時國際上板塊構造限於顯生宙觀點的思想束縛。80年代中葉以來,該團隊在中國東南部發現並厘定了一系列地體構造,提出了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動大陸邊緣和島弧構造形成與演化的新認識,對華南各省的地質普查和找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雲南礦產志略》《雲南礦產志略》

教學成果

郭令智長期講授地質基礎課,先後開設了自然地理學普通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燃料地質學、地貌學構造地貌學中國地質學板塊構造等課程。曾任高教部地學教材編委會委員。
文革前,郭令智培養了13名研究生;1978年到2008年,他培養了28名碩士,30名博士。他培養的學生大都品學兼優,有的已成為著名學者和國家重大項目的負責人,其中有4位現已成為“兩院院士”。

論文著作

郭令智發表150餘篇論著(包括與他人合作),其中關於地貌學和工程地質方面的21篇,區域地質構造方面的24篇,板塊構造方面的62篇,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國外刊物上發表的12篇。
序號姓名作品刊物時間
1
郭令智
大巴山之幾個地形問題
地理
1945,5(1~2):35~40
2
郭令智、俞劍華、施央申
華南加里東地槽褶皺區大地構造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南京大學學報(地質學)
1963,2:1~12
3
郭令智、施央申、沈修志
論地質構造的形成和發展兩種形式——繼承和上疊中國大地構造問題
科學出版社
1965
4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論古海溝島弧系的研究方法及其意義
福建地質
1977,4:1~24
5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論現代海溝島弧系和海溝弧形山脈系的形成和演化
福建地質
1977,4:25~50
6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華南大地構造格架和地殼演化,國際交流地質學術論文集(構造地質、地質力學)
地質出版社
1980
7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板塊構造與成礦作用
地質與勘探
1981,9:1~7;1981,10:1~6。
8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動大陸邊緣和島弧構造的形成與演化
地質學報
1983,1:11~21
9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論地體構造——板塊構造理論的最新問題
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
1984(10),27~34
10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中國東南部地體構造的研究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1984,20(4):732~739
11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論西太平洋弧後盆地區的基本特徵和形成機理及其大地構造意義,板塊構造基本問題
地震出版社
1986
12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
江南元古代板塊運動和島弧構造的形成和演化,國際前寒武紀地殼演化討論會論文集·第1集·構造地質
地質出版社
1986
13
郭令智、舒良樹、盧華復
中國地體構造研究進展綜述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36(10):1~17
14
郭令智、鐘志洪、王良書
鶯歌海盆地周邊區域構造演化
高校地質學報
2001,7(1):1~12
15
郭令智
論華南板塊構造
地質出版社
2001
16

獲獎記錄

所獲獎項
1978年獲江蘇省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和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0年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成果一等獎。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84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5年和1992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兩項。
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0年獲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1990年,被授予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授予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8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998年獲中國天文學會張鈺哲獎,
1998年,任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1999年,獲第6屆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及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會地球科學獎。
2002年獲教育部科技獎一等獎。
200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郭令智曾三次獲國家級自然科學獎,五次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榮譽稱號
1978年,被授予“江蘇省先進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0年獲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8年獲何梁何利獎和李四光榮譽獎;2001年獲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社會任職

1984-1988年任南京大學顧問。
1940-1946年他在重慶北碚中國地理研究所任研究助理員及助理研究員。
1961—1966年,他任高教部地學教材編委會委員。
1976年,任國家地質總局《普通地質學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
1978年,任南京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1978年至1993年連續當選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4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並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第33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1984-1988年任南京大學顧問。
1985年,任國際岩石圈委員會中國委員會第二工作組組長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對比計畫224項構造組負責人。
1989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對比計畫267項負責人。
2006年任南京大學與紫金山天文台共建的“粒子-核-宇宙學聯合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曾任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委地學學科評議組組長、國際岩石圈對比計畫IGCP224項目、IGCP267項目中方主席等學術兼職。

人物評價

郭令智身上時時處處都閃耀著‘直、仁、勇’的人格魅力。(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評價
郭先生是中國現代地質科學的同齡人,他的光輝經歷見證了中國現代地質科學的發展歷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孫樞評價)。
郭先生為人非常謙遜。(中科院院士、地理學家汪集暘評價
郭老師作為傑出的地質科學家,培養了大批高級人才的教育家,郭先生為人人品高尚,雖然自己生活的非常簡樸,但對人非常熱情。這樣高尚的品行使自己和其他學子都受益終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楊樹鋒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