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自2016年換屆以來,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動服務廣州發展改革大局,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奮發有為推進越秀各項事業,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70.05億元、比2015年增長39.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32萬元、達到已開發國家(地區)水平,區域總稅收增至444.8億元、年均增長6.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至135.73億元、年均增長10.6%,綜合實力位列2020中國百強區第九名。
經濟結構最佳化提升。制定實施現代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二三產比重最佳化為3.89:96.1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近七成,生物醫藥與健康、高端中介服務等八大新興產業年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6%,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減排預定目標任務。出台“鑽石29條”“越秀金卡服務”等政策體系,成功引進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服務基地、上海保險交易所南方服務中心等國家級資本要素平台,以及融通地產、捷成貿易等優質項目2009個,其中世界和中國500強項目83個。集聚市認定總部企業84家,上市(掛牌)企業69家,稅收億元樓宇從45棟增加至65棟,連續三年獲評“中國樓宇經濟十大活力區”,獲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區。
創新驅動更加凸顯。聚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之芯”,全區集聚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47家,建有孵化器、眾創空間34家,擁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226名,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67項,高新技術企業644家、是2015年的4.5倍,專利授權量和有效發明專利量較2015年分別增長1.7倍、2.69倍,每萬人專利擁有量75.7件、遠高於省市水平。建成廣東省信息技術套用創新展示體驗中心、中山大學智慧財產權轉移轉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服務平台、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轉化中心等一批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五年完成技術契約登記9902項,契約成交額超過710億元。連續四次獲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順利通過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複審,成功創建廣東省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範區、全國科普示範區。
園區建設提速增效。新增8個國家級產業園區、累計11個。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園區面積、入駐企業、年產值均增長3倍,獲得“中國(廣州)超高清視頻創新產業示範園區”等三個國家級牌子,連續3年協辦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北京路成功創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國示範步行街”,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獲評“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黃花崗科技園年營業收入突破1100億元,較2015年增長1倍。廣州民間金融街榮獲全國服務業區域品牌第5名,獲評省“公益金融試驗區”和省“數字普惠金融監管試驗區”。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越秀)、國家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廣州)基地成為華南地區智慧財產權“一站式”服務聚合點。廣州商標審查協作中心年實審量180萬件、占全國1/4。成功創建華南地區首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集聚雙魚體育等45家體育龍頭企業。
(二)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始終保持敢闖敢幹的銳氣,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獲批全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專項改革試點,獲評“中國最佳國際營商環境城區”。
營商環境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疊代推出營商環境1.0至4.0版本改革,全市率先實現“準入即準營”、企業註銷“一窗聯辦”、行政許可“雲勘查”,實有商事主體超20萬戶,較2015年增長62.5%,年均新增超2萬戶。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授權,推行外企落戶“一站辦理”,實現“最寬鬆無限額”外資準入,新設外資項目2569個,年均增長6.8%。建成“誠信商圈”“信用走廊”和“一站式信用修復服務平台”,榮獲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優秀獎。
重點領域改革實現重大進展。完成政府機構和街道體制改革任務,推動506項綜合執法許可權下放街道,獲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深化區屬國資國企改革,構建形成產業投資、資產運營、城市建設三大板塊國企布局。深化城建及投融資體制創新,組建區代建中心、土發中心、徵收中心,出台PPP實施意見,全市首個PPP項目東山福利院四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實施重點項目“攻城拔寨”工作機制,區重點項目總投資額超千億元,年均增長18.1%。
高層次開放格局加快構建。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與白俄羅斯明斯克市十月區等8個城區締結友好,成功打造全國第三個、全省首個“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在北京路設立全球首個文商旅融合發展觀測點。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兒童健康聯盟、粵港澳病理聯盟。率先開設“港澳子弟班”,締結穗港澳姊妹學校26對。廣州越秀國際人才中心正式運營,建成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越秀)。萬菱廣場等3個專業市場成為廣州市場採購貿易集聚區拓展試點,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納入全國“百城百園”名單。
(三)綜合功能得到新提高。統籌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中心城區功能持續最佳化提升,“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 考評連續4年位列全市A檔。
城區建設亮點紛呈。高位推動廣州傳統中軸線保護提升,完成海珠廣場一期、北京路一期建設,成功承辦省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升國旗儀式,北京路步行街改造後入圍“2020影響中國人出行體驗Top10榜單”。高水平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農講所、東園文化廣場、中共兩廣軍委舊址、省立宣講員養成所遺址等一批紅色地標提升後煥新亮相。完成5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舊南海縣社區等3個國家住建部改造試點成為“老城市新活力”樣板。全國首創“電梯託管管家”服務,舊樓加裝電梯1126台,數量全市第一。轉型疏解專業批發市場93個,盤活爛尾樓5宗,新增優質載體75萬平方米,星寰國際商業中心、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等高端樓宇成為商業新地標。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交辦案件100%按期完成整改。推進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還綠於民”“還景於民”,廣州花園綜合服務區全面開工,空中“雲道”一期正式向市民開放,全要素品質化提升主幹道41條,建成口袋公園43個、碧道24.2公里,改造提升綠地31.7萬平方米。強力推進精準治污、系統治水,全市率先實施餐飲場所準入管理和移動噴霧降塵,2020年AQI優良率較2015年提升7.4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40.5%,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清理整治“散亂污”場所447家,改造新建公共管網153.4公里,“一江五涌六湖”和10個小微水體全部實現不黑不臭,東濠涌治理獲評省宜居環境範例獎,成功創建省級河長制示範區。
城區治理精細高效。全面推行路長制、巷長制和公廁所長制,完成565條背街小巷整治,“廁所革命”推動全區197座公廁實現改造升級,成功創建15個市級容貌示範社區、60個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社區,垃圾減量成效明顯。成功拔掉白雲山大缽盂、大都市鞋城等一批重難點違建,拆除違法建設146萬平方米。改造肉菜市場17個,完成“三線”整治25公里,查扣“五類車”6.9萬輛。建設高水平平安越秀,建成由11萬路治安視頻監控、1.4萬群防群治隊伍為主體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網,打造立體化智慧型防控示範街區,三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效顯著,建成“零發案”社區171個,全區案件類警情和刑事立案分別下降60.7%和57.3%。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成功應對超強颱風“山竹”等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數、死亡總人數連續三年“雙下降”並保持全市最低。地方金融風險防控工作考評連續五年全市第一。食品安全考核連續九年獲評全市優秀。
(四)社會民生收穫新成果。每年將超八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9%,獲批開展全國首批、全市首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三項工程羊城行動成效顯著,全市率先實現“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全覆蓋,新增就業26.39萬人,幫扶15.46萬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強化民生兜底保障,低保標準從650元/月提升至1120元/月,五年累計發放低保金2.96億元,惠及30.22萬人次。解決7747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發放住房租賃補貼3750戶。成功創建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示範區,2543名來穗人員實現積分入戶,6006名隨遷子女獲得公辦學位。建設全國首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單位。18個街道頤康中心實現全覆蓋,居家養老床位數全市第一,獲評國家智慧健康養老套用示範基地。助力11個對口幫扶地區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獲評全國僑聯繫統扶貧助困先進單位。
社會事業優質均衡發展。高標準實施區管校聘改革、教育布局最佳化,投入7.83億元改善校園硬體設施,全區中國小硬體配置實現“五個全覆蓋”,新增中國小及幼稚園優質學位1.63萬個,獲評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廣東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健康越秀建設成效顯著,居民健康三大指標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人均期望壽命提升至84.69歲,獲評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國家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區、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高標準完成全國文明城市複查測評和國家衛生城市複審工作。全面落實退役軍人政策,連續十次獲評廣東雙擁模範區。東山街退役軍人服務站入選全國“百家紅色退役軍人服務站”名單。
文化旅遊體育繁榮發展。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與意識形態工作,擦亮“四大文化品牌”,順利實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春節(行花街)”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名錄,“廣府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廣府廟會”成為廣府文化代表性品牌。新增3處國家級和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廣州起義紀念館獲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成功創建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A級景區數量上升至15家、位列全市第一。社區體育設施實現“一公里半徑必有健身點”,二沙島變身國際健康藝術島。
(五)政府效能實現新提升。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行政效能在務實篤行中提質增效,榮獲中國法治政府提名獎,政府透明度位列全國前十。
法治政府更加規範。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909件,滿意率100%。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撤銷區級議事協調機構72個,制定各類行政規範性檔案38份,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按期公開。深化行政複議體制改革,全區行政訴訟案件數量連續數年處於全市較低水平。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政府法律顧問服務覆蓋全區各部門,獲評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數字政府更加高效。打造全省唯一的“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示範區,形成“一中心三板塊”數字政府核心體系,行政許可事項網辦、最多跑一次率均為100%,“越秀人家”治理服務模式獲評中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十佳典型案例。推進基層減負便民試點,區本級行政許可事項辦理時限壓縮近九成。“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中心建成運行,區政務服務中心成為全省首屆縣(區)級政務服務標桿大廳。
廉潔政府更加務實。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區政府領導連續5年現場接聽12345熱線,按期辦結54.9萬件熱線工單、滿意率全市第一。開展區級審計項目157個,實現一級預算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全覆蓋。持續精簡檔案會議,統籌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圍繞“八大本領”“七種能力”強化幹部隊伍建設,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全區形成想幹事、敢幹事、乾成事的濃厚氛圍。
此外,“七五”普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圓滿完成。國防動員、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全民科學素質、審計、信訪、民族、宗教、僑務、對台、人防、檔案、保密、修志、慈善、文化藝術、紅十字會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經統計,五年來區政府系統各單位共獲得省級以上榮譽253項,其中國家級108項。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越秀作為省市行政服務中心、文化核心區、科技創新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高地的功能得到最佳化提升,城區發展能級和水平大幅躍升,生態及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高,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越秀發展的基礎更牢、動力更足、環境更優、勢頭更好、前景更加光明!
五年來,我們凝心聚力,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精明增長、綠色發展之路,經濟總量連續五年保持全市前三。踐行新發展理念,地區生產總值邁入3000億元俱樂部,經濟密度接近100億元/平方公里、穩居全省第一,稅收密度超10億元/平方公里,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五年來,我們攻堅克難,聚焦老城市新活力,向市爭取到三份支持越秀發展的重磅檔案,有效破解越秀“老城市新活力”發展瓶頸。爭取到城市更新改造全市異地平衡、地下空間不計容等多項創新政策,高位謀劃推進重點建設項目160個,廣鵬地塊、西湖路綠化廣場、越秀南地塊等老大難項目順利征拆,大小馬站書院街、海月東房屋徵收實現新突破,“東山印象”項目獲評聯合國人居環境署“2019亞洲都市景觀獎”。
五年來,我們敢想善乾,聚焦營商環境改革,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公共服務滿意度連續六年全省第一。“企業開辦最快一天”和“推動‘四個結合’釋放北京路步行街消費升級新活力”兩大經驗做法先後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信用修復“最快45分鐘辦結”獲評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優秀案例,入選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
五年來,我們居安思危,聚焦社會穩定大局,全力統籌城區發展與安全,民眾安全感、治安滿意度連續兩年全市第一。首創首推的“三人小組”機制、外國人服務管理“一站一組一員”、疫情防控“六個三”、封控管控防範區“一圖一冊一表”等疫情防控經驗做法得到中央和省市充分肯定。穩妥應對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全區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獲評全國信訪工作“三無”區。
五年來,我們以民為本,聚焦民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辦好每年十件民生實事,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小學生課後託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舊樓加裝電梯、長者飯堂、羊城家政、養老中心等一批民生項目得到省市領導肯定和民眾認可,連續4年蟬聯南都廣州城市治理榜人類發展指數第一名。
我們深刻體會到,這五年來之不易成績的取得,歸根結底靠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靠的是全體越秀人民不畏艱難、勠力同心、砥礪奮進!這些改革發展的有益經驗值得我們深刻總結、倍加珍惜。在這裡,我代表越秀區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區有關單位和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越秀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挑戰:越秀在綜合實力、產業競爭力、創新要素集聚力等方面與先進地區還存在一定差距;城市治理承壓明顯,增量載體開拓乏力,發展空間相對不足,高質量發展面臨多重資源要素制約;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民生供給仍存在短板弱項;統籌發展與安全任務艱巨。我們必須要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二、今後五年工作任務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更為複雜多變,要把握時代潮流實現破局,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工作的部署要求上來,主動把越秀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兩個大局”、新發展格局和廣州未來發展藍圖中予以考量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凝心聚力再出發、砥礪奮進新征程,全力譜寫越秀發展新篇章。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舉措,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全面建成廣州‘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範區’”為總目標,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和兩個合作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立足“四個功能定位”,全力做強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雙引擎”,以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引領帶動全域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灣區創新樞紐、都會產業高地、美好生活樣板”,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排頭兵。
根據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奮鬥目標和區“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高質量發展體系更加完善,創新要素、創新策源、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全面增強,現代化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左右,力爭突破4100億元,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同步,“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高質量完成。中心城區功能更加現代化,發展空間品質、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最佳化,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核心區建設加快推進。基層黨組織領導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顯著提高,全面完成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建設,全區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新一屆政府將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激活現代產業發展內生動能。堅持產業“一體兩翼”發展方向和“一軸三帶六組團”空間布局,依託11個國家級產業平台,建強12條現代產業鏈,壯大“3+3”核心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以“五型經濟”引領高端現代服務業示範區建設。
培育壯大四個千億級產業。鞏固發展現代金融產業。加快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區建設,持續導入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等高端金融業態,推動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資本市場服務機構、行業協會、金融論壇落戶。深化省“數字普惠金融監管試驗區”和省“公益金融試驗區”建設,探索民間金融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花果山小鎮二期、三期壓茬建設,引領全區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轉型,率先助推商貿流通、文化旅遊、零售會展等傳統領域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放大“超高清視頻+”產業優勢,大力培育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數字套用場景,形成創新套用示範。培育壯大生命健康產業。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建設,重點打造醫學核心區+國際生命健康產業環的“一核一環”產業格局,著力形成以醫技醫藥研發為主導,以高端醫療服務、傳統中醫藥為特色,以智慧精準醫療為發展方向的國際頂尖生命健康產業集群。最佳化升級現代商貿業。厚植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商貿流通領域新優勢,培育跨境電商、國際物流、專業服務等新業態,集聚一批“500強”企業全球總部、區域總部和功能總部。創新發展“會議+商旅文”新模式,依託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會展落戶。聚焦高端專業服務業能級提升,沿環市路、東風路、沿江路打造一批“律師樓”“廣告樓”“財富樓”“數字樓”“人力資源樓”,爭當輻射灣區的資源配置中心。
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套用示範區。開展科技創新夯基行動。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黃花崗科技園、花果山小鎮擴容提質,加快導入一批科技含量高、趨勢引領強、發展潛力大的創新主體,補齊產業鏈關鍵環節。聚焦基因工程、生物科學、人工智慧、地理信息等戰略產業,聯動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同推動一批國家、省級實驗室和研發中心落地,提升“科創之芯”“硬核”競爭力。開展科技企業孵化行動。實施“科技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探索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做大做強越富基金,最佳化“創、投、貸、融”科技金融支撐體系。籌建一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探索設立“越秀軍創”孵化中心,擴大“越青杯”等高水平創業大賽品牌力,培育壯大一批本土科技獨角獸企業。開展成果產業化加速行動。依託著作權貿易、商標品牌兩個國家級基地,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綜合服務平台,打通從創造運用到保護管理的智慧財產權全鏈條運營服務體系,加快構建輻射灣區、連結全國、面向全球的技術交易平台,打造大灣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要樞紐。開展創新人才集聚行動。深入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深化“廣聚英才計畫”和“領秀計畫”,發揮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建強廣州越秀國際人才中心,完善提升“鑽石29條”“越秀金卡”政策吸引力,讓越秀成為各類優秀人才安居樂業首選地。
實施內需提質三項計畫。實施商圈升級計畫。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示範區為目標,大力實施“尚品”“提質”“強能”“美譽”四大工程,最佳化全區步行交通微循環和商貿業態有機銜接,推動北京路、環市東、中華廣場“三大商圈”強強連片聯動發展,建設超大城市世界頂級商圈。做優專業市場內生品質,重點推動一德海味乾果、人民中眼鏡、流花衣飾服裝、站西鐘錶鞋材、海印電子產品五大商圈品牌化、國際化、展貿化發展,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功能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全國商品市場示範基地。實施消費培植計畫。健全文商旅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廣百、友誼等商業中心、消費中心和時尚購物中心數位化升級,促進市內免稅店、首店名店業態落地,辦好“美食節”“購物節”“時尚周”等多維促銷活動,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實施投資最佳化計畫。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加快推進5G基站、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逐步補齊生態環保、公共衛生、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投資短板。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形成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方共促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二)始終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塑造空間發展創新格局。挖掘城區存量空間、存量資源價值,統籌推進城市更新、交通改善、環境提升、產業發展,激活一批老街區、老建築、老廠房,建設一批新載體、新空間、新場景,吸引一批新企業、新市民、新遊客,全面提升老城區內在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建設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強化濱江空間規劃管控,積極推進沿岸閒置及低效利用地塊開發,引導社會力量開展沿江建築微改造和產業升級,形成協調有序、錯落有致的濱江天際線與沿岸嶺南風情景觀線。有序推進“一區三品牌”建設,率先實現沿江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三道”貫通,提升天字碼頭、大沙頭、東山湖公園等一批品牌公共空間,建設海珠廣場——傳統中軸和五羊新城品牌活力區,系統籌劃推進北京路二期、三期工程,貫通北起越秀山中穿北京路南抵珠江的“雲山珠水”千年城脈。實施珠江碧道貫通工程,提升沿岸公園、燈光、綠化等環境品質,鼓勵藝術愛好者開展臨江藝術創作,共同締造7.5公里精品珠江。推進沿江產業升級革新,打造沿江高端現代服務業經濟走廊,打響二沙島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名片,建設世界一流濱水活力區。
統籌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深入推進“新城建”試點,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城區修補、織補式更新,以人文情懷保留廣州城市記憶。全面落實城市更新三年計畫、五年方案,用活用好市異地平衡政策,穩妥推進金貴村、瑤台村等城中村改造。完成全市首個“混合改造”試點南洋電器廠項目,滾動開展動物園北門公交站場、走馬崗等地塊收儲開發,完成大小馬站、海月東等地塊征拆和開發利用,啟動大新路安置房建設。實施歷史街區活化工程,對昌興街、長堤大馬路、文德路等歷史街區開展“小微手術”式精細改造,以文創設計、休閒娛樂業態導入激活街區歷史魅力。謀劃實施新一輪老舊小區微改造,鼓勵開展小範圍、改善型樓宇更新,著力補齊城市功能短板,增強城市發展活力。
持續建強文化核心區。弘揚紅色文化,串聯全市紅色革命遺蹟,推出一批經典紅色之旅路線。實施新河浦紅色文化路徑建設,提升“東山印象”品牌。推動紅色史跡修繕保護全覆蓋,賦能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東園文化廣場等紅色地標,打造更高知名度、更具吸引力的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傳承嶺南文化,實施“非遺”保護工程,推進民間美術、武術、飲食、曲藝、中醫等非遺文化進社區、進校園,擴大廣繡、欖雕等非遺技藝影響力。用活海絲文化,加強五處海絲申遺史跡點的保護利用,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文商旅資源對接,充分挖掘海絲文化時代新內涵。發展創新文化,深化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建設,發揮好文化產業基金作用,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做大做強數字文創、智慧文旅、動漫遊戲、影視娛樂等高端產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動漫體驗館、廣東粵劇文化中心等文化設施建設,打造一批有底蘊、高品質、可親近的文化新空間,全方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三)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爭創高效能治理示範標桿。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三線一單”落地實施,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堅決打贏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全面實施臭氧與PM2.5“雙控雙減”,最佳化中心城區慢行交通系統,推動社會源、揚塵源、移動源污染精準整治。啟動除劣攻堅行動,高質量完成排水單元達標創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等治水工程,保持“散亂污”場所動態清零,鞏固提升“一江五涌六湖”和10個小微水體水質。積極創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完善全鏈條垃圾治理閉環,率先建成全域“無廢城區”。
厚植城區綠色生態底色。開展綠色生活創建七大行動,嚴格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以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科學綠化,落實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持續推進“還綠於民”工程,配合做好廣州花園建設,保護好越秀一草一木,打造一批“城市氧吧”,用綠色提升“幸福指數”。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構建綠道碧道串聯、水系綠地貫通的生態系統。
打造智慧城市“越秀樣板”。樹立城市全周期管理理念,健全分級分類的城市管理標準體系,推動實現全時段、格線化、無盲區的精細化管理,探索超大型城市核心區城市治理“越秀模式”。堅持路(巷)長制、公廁所長制,鞏固深化“廁所革命”,大力抓好違建清存遏增,以工匠精神做好城市家具管養、第五立面整飾、“三線”整治、環境衛生保潔等工作,創建一批市容環境示範道路、容貌品質社區。深化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持續推動交通“雙微改造”,努力建設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適的人民滿意交通。
(四)始終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增強區域發展蓬勃動力。永葆“闖”的精神,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為越秀未來發展強基賦能贏得先發優勢。
強化灣區門戶樞紐功能。立足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深度融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兩個合作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聚焦科技服務功能,支持大型科研基礎設施資源開放共享,推動區域高水平產學研用合作。聚焦資源要素流動,全力爭取國家和省市在金融、科創、貿易、監管、稅收等領域試點政策落戶。聚焦優勢領域帶動,依託轄內國家級產業園區,在現代金融、人工智慧、超高清視頻、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加強與港澳深珠的全面合作。認真落實“灣區通”工程、“五樂”計畫,放大醫療、教育等優勢資源的輻射效應,在初高中階段增設港澳子弟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灣區便利普惠共享。積極參與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建設,配合做好廣州火車站綜合提升和高鐵聯絡線建設,推動高鐵、城際、捷運在越秀立體銜接,打造服務灣區、通聯全國的綜合交通門戶。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認真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最佳化外商投資登記註冊、落地運營全流程跟蹤服務,加大高科技產業、高端專業服務業外資引進。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用好RCEP政策紅利,與沿線城區締結友好,爭取更多國家在越秀開設商務館、貿易代表處。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積極組織企業參展廣交會、進博會等海內外知名展會,拓展一批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市場、跨境電商產業基地,打造廣州出口商品優質示範區和“廣州好貨”品牌集聚區。支持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助力企業“走出去”在海外建立倉庫、生產園區與分支機構,推動實現從貿易到技術與資本合作的高層次開放共贏。
縱深推進多領域改革創新。抓住廣州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契機,以市場主體獲得感為評價標準,在市場準入、投資建設、要素流動、企業服務等領域加大改革力度,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越秀樣板”。深化智慧政務改革,拓展免證辦、雲勘查、遠程會商、跨域通辦、代跑代辦等服務,推動更多事項“全網辦、跨域辦、指尖辦”,探索打造最優審批路徑。深入開展廣東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逐步實施市場監管領域分類監管、信用監管,創建國家級信用監管示範區。堅持包容審慎原則,對新業態探索沙盒監管和觸髮式監管新模式。落實稅收征管改革舉措,培植鞏固優質稅源。制定實施國資國企三年強基計畫,深化國有資本戰略結構布局,增強國資國企的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五)始終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樹立高品質美好生活典範。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高質量建設“15分鐘優質生活圈”,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深化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建設,推動9大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有標可依”。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系統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12項工程,力促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多元特色、特殊教育融合優質。落實“雙減”政策,推行校內課後託管“5+2”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深化健康越秀建設,加快補齊公共衛生領域軟硬體短板,深化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完善居民全周期健康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治體系,推動中醫、婦幼、正骨等區級醫院特色專科做優做強,建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打造“健康中國”典範城區。最佳化“一老一小”服務。完善三胎政策配套支持,打造“育、醫、教”一體化的托育服務網路,構建育兒友好型社會。健全長者照護服務體系,支持改造社會閒置資源發展養老服務,著力構建社區居家養老相銜接、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國養老服務先行示範區。
構建全面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加強就業困難人員技能培訓、精準幫扶和托底安置。堅持按勞分配原則,探索按要素分配的有效形式,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堅持“房住不炒”,加大力度發展保障性、政策性租賃住房。持續提高優撫優待安置水平,建立“中心+所+站”軍休幹部養老服務保障新體系,創建全國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站。推進來穗常住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構建來穗人員社會融合新格局。健全綜合型社會救助制度,深化殘障人士友好型城區創建,織密織牢困難民眾兜底保障“六張網”,讓互助共濟的社會主義陽光溫暖每個人。
構建安全韌性的城市發展體系。深入開展維護政治安全8大專項行動,抓實網路安全工作,築牢意識形態安全“護城河”和“防火牆”。全面加強經濟安全防護,開展經濟領域風險預警防控,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完善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現代化,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鬥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法及時就地解決民眾合理訴求。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風險防範管控、應急指揮協調體系,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線和災害監測預警、救援防治、物資儲備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綜合能力,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創建安全發展示範城區。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打鐵必須自身硬。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正風肅紀反腐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意識,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完善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和監督檢查機制,持續加強內部審計監督。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恆糾治“四風”,嚴控“三公”經費,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強化幹部作風建設,講政治、講大局、講擔當、講團結、講落實,營造幹事創業良好環境。
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和決定,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主動接受區政協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區人大報告、向區政協通報,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完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組織與政府部門對口協商及聯繫機制。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基層執法隊伍建設,推動行政執法標準化。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宣傳,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打造法治宣教示範區。
提升數字政府服務能力。深化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賦能,加快各部門數據要素有效流動共享和智慧型化套用,進一步提升政府科學研判、應急回響、綜合指揮和跨領域協同能力,建強“城市大腦”。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協同推進數字政府與智慧社區建設,建強“越秀先鋒”“越秀人家”,構建更多便利民眾生產生活的數字套用場景,基本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各位代表,新形勢需要新擔當,新征程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全面建成廣州“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範區”,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排頭兵,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和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而努力奮鬥,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名詞解釋
八大新興產業:指生物醫藥與健康、節能與新能源、軌道交通、高端中介服務、文化數字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材料八大新興產業。
鑽石29條:針對企業、人才、園區及商務樓宇出台的具體優惠獎勵政策,共29條,簡稱“鑽石29條”。
越秀金卡服務:為優質企業量身定製的“鑽石級”服務禮包,匯聚了全市最優質的基礎教育、最頂級的醫療保健和最貼心的政務服務資源。
準入即準營:指我區全市率先打破以往“先照後證”辦理程式,實施商事登記與“兩品一械”(即食品、藥品、醫療器械)許可備案事項“證照聯辦”,企業可同時獲取商事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實現當天正常運營。
雲勘察:我區針對行政許可辦理耗時較長、重複跑動等準營堵點,開發“雲勘查”服務小程式並接入“越秀商家”平台,將許可辦理現場審查環節調整為線上勘查,以手機拍照、攝像記錄並上傳數據方式實現影像化、可視化現場核查,有效降低準營制度成本和企業辦事成本。
百城百園:由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組織實施,按照“一城一主題”“一園一產業”原則,分別組織協調100個左右的國家創新型城市(縣市)、100個左右的國家高新區等科技園區作為實施主體,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開展套用示範。
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指統籌推進“三舊”改造和專業批發市場、物流園、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及黑臭水體、違法建設、“散亂污”場所治理等九項重點工作。
“散亂污”場所:指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產業布局規劃,以及環保、國土規劃、市場監管、稅務、消防等手續不全,污染環境的企業、工場作坊等生產經營場所。
一江五涌六湖:“一江”指珠江前航道(越秀區段);“五涌”指東濠涌、新河浦涌、水均崗涌、景泰涌(越秀區段)、沙河涌(越秀區段);“六湖”指東山湖、麓湖、流花湖、北秀湖、南秀湖、東秀湖。
三項工程羊城行動:201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後組織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廣州市推出三項工程羊城行動予以貫徹落實,全力促就業、保民生。
區管校聘:“區管”即在全區範圍內建立編制崗位總量控制、動態調整、統籌使用的新機制,合理配置區域內教師資源。“校聘”指建立中國小(含幼稚園)教師按崗聘用、競爭擇優、強化考核的新機制,落實中國小用人自主權。
五個全覆蓋:照明提升、廁所革命、明廚亮灶、教室空調和電腦一體機配備全覆蓋。
四大文化品牌: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和創新文化四大品牌。
一中心三板塊:“一中心”指“越秀智庫”數據中心,“三板塊”指“越秀先鋒”“越秀人家”“越秀商家”三個服務板塊。
八大本領: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民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
七種能力: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民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
三份支持越秀發展的重磅檔案:《關於支持越秀區最佳化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實施方案》《廣州傳統中軸線地區保護利用實施方案》《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越秀片區)發展規劃(2019—2025年)》。
四個結合:指在北京路步行街改造中探索出的“保護與活化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本土與國際相結合”“產業與民生相結合”四個改造經驗做法。
三人小組:指疫情防控工作中,由社區工作人員+社區警員+社衛醫護人員組成的專職入戶走訪排查隊伍。
一站一組一員:“一站”即外國人服務管理工作站,“一組”即“三人小組+翻譯員+志願者”工作組,“一員”即外事聯絡員。
六個三:重點發揮黨員、民眾、社會各界“三種力量”,織密入城關、市內交通檢疫關、公共場所關三道防線,完善常住人員、臨時來穗人員、重點人員三本台賬,全面推行“三人小組”,編印三大類人員防護指引“口袋書”,提供駐點健康、視頻問診、家庭醫生熱線等三個24小時服務。
信訪工作“三無”區:無進京越級上訪、無大規模集體上訪、無因信訪問題引發的極端惡性事件和輿論負面炒作。
兩個大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雙區”建設:指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
“雙城”聯動:指廣州、深圳兩個大灣區核心城市實現“雙城”聯動。
兩個合作區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
四個功能定位:指市委、市政府在《關於支持越秀區最佳化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實施方案》中對越秀區功能的明確定位,即廣州的行政服務中心、文化核心區、科技創新基地和現代服務業高地。
一體兩翼:“一體”指強化現代服務業主體地位,“兩翼”指數字賦能、總部引領。
一軸三帶六組團:“一軸”即廣州傳統中軸線,“三帶”即東風路總部經濟產業帶、環市路數字經濟創新帶、沿江路創新金融集聚帶,“六大組團”即北京路文商旅融合發展示範區、海珠廣場文化金融商務區和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區、黃花崗科技園、花果山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產業示範園區、廣州火車站現代商務會展區、東山口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
11個國家級平台:國家高新區黃花崗科技園、國家著作權貿易基地(越秀)、國家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廣州)基地、全國民間金融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北京路全國示範步行街、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花果山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產業示範園區、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區、廣州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越秀國際人才中心。
12條現代產業鏈: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軟體和信創、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節能環保和生態、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現代會展、現代金融、文化創意、時尚產業、醫療與健康、體育與健身、建築業和規劃設計12條現代產業鏈。
“3+3”核心產業:創新金融、現代商貿、生命健康三大主導產業,數字產業、文化創意、高端專業服務業三大特色產業。
五型經濟: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
一區三品牌:“一區”指打造世界一流濱水活力區,“三品牌”指一年打造一個品牌示範段、兩年打造一個品牌公共空間、五年打造一個品牌活力區。
混合改造:指“國有+集體,住宅+產業,出讓+租賃,以產業開發為主、住宅開發為輔”的土地複合利用方式。
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綠色生活創建七大行動:指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築創建行動。
交通“雙微改造”:交通微循環、擁堵點微改造。
一核一帶一區:“一核”即珠三角地區,“一帶”即沿海經濟帶,“一區”即北部生態發展區。
“灣區通”工程:指促進粵港澳三地在公共運輸、通訊資費、信用信息、電子支付等領域標準互認、規則銜接、政策互通,便利粵港澳三地民眾交流交往。
“五樂”計畫:指廣州市出台的《發揮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優勢作用 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行動計畫》中提出的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的“樂游廣州、樂學廣州、樂業廣州、樂創廣州、樂居廣州”五個方面行動計畫。
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2012年由東協發起,歷時八年,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協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的自由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