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十五”發展及2005年工作回顧
“十五”期間,是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勵精圖治,奮力拚搏,實現了縣域經濟從復甦到振興的關鍵轉折,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均呈現出喜人局面。“十五”時期成為遼陽縣經濟發展最好、民眾得到實惠最多、城鄉面貌改觀最大、綜合競爭力提升最快的時期。
過去的五年,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實施建設冶金大縣戰略並順利實現第一步戰略目標,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項目經濟蓬勃發展,冶金產業經過改造、重組、升級,實現脫胎換骨,對縣域經濟的支撐作用已經顯現。“十五”期末,工業總產值實現181億元,是“ 九五”末期的2.8倍,工業經濟已經成為全縣經濟的主導力量。
過去的五年,改革開放實現重大進展。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取得成效,民營經濟迸發生機和活力。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入,農民增收步伐加快。行政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654萬美元,是“九五”末期的2.5倍,出口創匯累計實現8500萬美元,是“九五”末期的2.6倍。
過去的五年,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十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52億元,是“九五”時期的4.3倍,年均增長33.2%。以經營城市理念成功實施了機關綜合樓置換,實施了縣城21條街路的改擴建工程。中心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新建公路457.7公里、村村通油路工程323.7公里,新增供電容量30萬千伏安,本遼高速公路、城鄉電網改造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
過去的五年,財稅收入實現高速增長。“十五”末期,全口徑稅收實現4.3億元,是“九五”末期的2.8倍,年均增長22%,其中,國、地稅全口徑收入分別完成2.1億元、2.2億元,分別是“九五”末期的2.6倍和3.1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0億元,比“九五”末期增長1.1億元,年均增長17%。
過去的五年,全縣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教育改革和發展成績顯著,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全省首家通過提高水平“普九”驗收。人口自然增長率由2.71‰下降到-0.18‰。城鄉居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4000元、3000元,比“九五”末期分別增長43%、50%。
過去的五年,全縣上下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以思想解放、觀念轉變為龍頭,強力推進發展和振興步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已經形成,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遼陽縣正在遼南崛起。我們取得的成績意義非凡,令人振奮,必將鼓舞和激勵我們以更大的信心和熱情創造新的工作業績。
所獲成績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我們緊緊依靠縣委的堅強領導,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搶抓機遇,埋頭苦幹,努力克服發展中的不利因素,圓滿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0.5億元,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20.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0億元,增長33.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0.9%,增收4725萬元。
(一)“三農”工作取得新進展
防控禽流感工作取得重大勝利,確保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發生。戰勝十年一遇的洪澇災害,農業豐產豐收,農業總產值完成23.9億元,增長9%;農業增加值實現11.8億元,增長7.6%;糧食總產量達到7.5億斤。農、林、牧、副、漁各業全面發展。完成造林綠化5萬畝,退耕還林2.5萬畝。畜牧業、淡水魚、優質水稻、無公害蔬菜、果品生產五大農產品基地基本形成。畜牧倍增計畫取得新進展,高標準建設畜牧養殖小區53個。農事龍頭企業的牽動和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31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 萬畝,完成農建土石方1600萬立方米,有望連續十七屆奪得省農建“大禹杯”。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不斷深化,得到國務院和農業部及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我縣成為省級漁業科技入戶示範試點縣。黨的農村政策得到有效落實,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民負擔明顯減輕,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共發放糧食直補金1426萬元,深入開展土地承包專項治理,新完成12個村的二輪土地承包工作。山區扶貧開發取得新成果,我縣被確定為省扶貧開發重點縣,6個村已經開始實施“整村推進”。
(二)工業經濟實現快速增長
“工業年”活動效果顯著,冶金業支柱作用日益顯現。全縣鐵精粉年產量達100萬噸,鋼坯產量85萬噸,普通鋼材產量185萬噸,特鋼產量50萬噸,有色金屬產量12萬噸。冶金業總產值實現141億元,增長31.8%,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78%。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鋼鐵產品中型材、異型材、特種鋼材和精深加工產品的產量比重已提高到41%,產值比重達到58%。採選礦企業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成效,共取締38家小選礦企業,對40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企業實施了關停整頓。220千伏劉二堡一次變正式投運,新建和改造7個二次變電所,供電總容量達54萬千伏安,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得到緩解。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遼寧七星精帶鋼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噸精帶鋼、遼陽炭素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石墨電極搬遷、遼寧通達建材實業有限公司3萬噸預應力鋼絞線、萬興達集團2萬噸200級特種變頻漆包線等一大批重點骨幹項目相繼上馬。工業經濟運行態勢良好,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工業增加值實現36.9億元,以24.1%的增長速度,高速前行。200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實現181億元,增長29.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01億元,增長29.3%。
(三)第三產業日益繁榮
市場建設步伐加快,投資880萬元的柳壕封閉農貿大市場已正式投入使用。商貿流通業有了新的發展,市場成交額達13.6億元。房地產開發業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總投資1.3億元,總面積達13萬平方米,貴名花園、福慧園小區二期工程相繼竣工。旅遊業取得較大發展,龍峰山景區被評定為國家AA級景區,核伙溝景區成為省級森林公園,首山風景區前期規劃工作全面啟動,旅遊收入增長較快,全年旅遊接待人數達104萬人次。金融業運行良好,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實現44億元,比年初增長10.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實現40億元,比年初增長5.2億元。通信能力進一步增強,投資3000萬元,改造了2萬門增容交換機,城鄉電話普及率達22部/百人。交通運輸業健康發展,縣城內共開通6條公交幹線,本遼高速公路途經我縣63公里路段動遷工作基本完成,唐馬、寒嶺、甜水三個鄉鎮的鄉級客運站已列入國家交通部修建計畫。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全縣三產業增加值實現30億元,增長21.5%。
(四)對外開放取得豐碩成果
積極營造投資環境,全方位推進對外開放。全年實現招商引資額11.2億元,增長13.1%。實際利用外資實現1250萬美元,增長45%。先後組團赴韓國、日本、台灣、山東、浙江等國家和地區舉辦招商展洽活動。對外合資合作取得新進展,全縣新建外商投資企業14家,台灣強士企業、香港鼎洋集團分別以合作和獨資形式,在我縣新建年產30萬噸冷軋中寬頻鋼、冷軋薄板項目和年產100萬噸鐵精粉項目。外貿出口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冶金產品已經開始進入美、日、德等已開發國家市場。全年出口創匯實現3650萬美元,增長29%,名列全市前茅。創匯超百萬美元企業達10家,超千萬美元企業達2家,其中冷彎型鋼公司出口創匯突破2000萬美元。
(五)財稅經濟運行質量良好
強化稅收征管,開展礦業開發治理整頓,加大欠稅清繳力度,稅收工作成績斐然,全口徑國稅收入比上年增長52%(不包括國家政策退稅1億元);全口徑地稅比上年增長33%,均突破兩億元大關。遼鋼公司、鞍遼選礦廠繳稅分別達3000萬元、2200萬元,成為我縣納稅大戶。加強財政資金的調度和管理,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4800萬元,發放了機關事業單位規範性補貼,保證了公教人員工資的按時發放和機關的正常運轉。加強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實現收益1928萬元,創造歷史新高。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步伐,對縣直機關部門實行零基預算。依法推行政府採購制度,節省資金100萬元。充分發揮財政平衡調解資金的作用,剛性支出得到有效保證。
(六)城鄉建設步伐加快
共向上爭取國債資金、專項資金、城鎮建設資金3000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首山鎮二小道路、三新小區一號路、三號路等八項街路改造工程,鋪設黑色路面5萬多平方米,鋪設人行路3萬平方米。實施供暖管網一戶一閥改造8.5萬平方米,改造供暖管線9100延米,小鍋爐併網改造2萬平方米。改造供水管網3700延米,水錶安裝普及率達到90%以上。新建740平方米的東山公園健身廣場。縣城安裝路燈104基,路面保潔率達到100%。縣城植樹3.1萬株。對違章建築、馬路市場進行了徹底清理。在縣城大規模改造的帶動下,以蘭家、劉二堡、下達河等鄉鎮為代表的小城鎮建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投資近億元,用於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公路建設成效顯著,共完成黑色路面115.3公里,完成計畫的125%。
(七)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社保擴面工作強力推進,全年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分別新增擴面1.4萬人、1.2萬人、4151人,位居全市首位,實現歷史性突破。共收繳養老保險金4200萬元,收繳醫療保險金300萬元。養老保險金社會發放率達到100%。為1.1萬名城鎮低保對象發放保障金847萬元。農村低保工作順利起步,9637名農村低保對象全部實行社會化發放,共發放低保金425萬元。大力實施再就業工程,全縣實名制就業1.1萬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700人,勞務輸出1.1萬人,全面超額完成市計畫指標。為下崗就業人員減免稅費77.4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30萬元。幫助98戶農村特困戶建房、修房294間,弱勢群體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八)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我縣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遼寧省唯一的國家級科技特派員試點縣。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職教中心二期工程已經啟動,並順利通過省標準化職教中心評估驗收。投資近千萬元,改造學校危房36所,D級危房改建全部完成,面積達1.85萬平方米。名校計畫得到很好落實,縣一高中步入省示範高中行列,高考升學率達97.8%,縣一高中一名考生考入清華大學,實現我縣教育事業歷史性突破。計畫生育率達99.7%,人口自增率為-0.18‰,連續三年保持負增長。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覆蓋農業人口已達19.4萬人,6個試點鄉鎮參合率達87%。城鄉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投資260萬元的縣中心醫院傳染科綜合樓主體工程已經完成。我縣被省殘聯確定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示範縣。民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城鄉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縣文化中心開工建設。新架設有線電視光纜30公里,新建有線電視村35個。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開展。第二輪續修縣誌工作全面啟動。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深入開展了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雙擁優撫、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
年初政府承諾的為民眾辦10件實事,除縣文化中心由於受征地政策限制開工較晚,沒有如期竣工外,其餘全部得到了落實。
(九)依法治縣不斷深化
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參政議政,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建議和意見。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批評意見92件、政協提案149 件。法制建設進程加快,全面完成 “四五”普法任務,基層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審查確認81家行政執法主體,廢止53 件規範性檔案。“創建平安鄉鎮,打造安全首山”活動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成效顯著,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民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強化信訪工作,進一步落實領導包保責任制,及時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力度,及時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加強公務員隊伍培訓,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全面落實“五條禁令”,進一步轉變職能,促進政府工作提速增效。民族、宗教、統計、審計、土地、物價、人防、檔案和老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縣人民在縣委的領導下,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奮力進取的結果;是駐縣各部隊、武警官兵、企業共同奮鬥的結果,凝聚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和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我縣建設,為我縣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經濟外向度較低,增投入、擴總量仍然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仍需加快,工業化水平相對不高,農業產業化、特色化、市場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就業壓力大,社會保障能力較弱,山區扶貧開發步伐仍需加快。四是財稅收入增長速度與社會事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收支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五是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政府管理和監督工作有待加強,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需要提升。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任務
“十一五”發展目標和2006年工作任務
“十一五”期間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三年振興”計畫和建設冶金大縣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重要階段,也是我縣實現從發展到振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未來的五年,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範圍的產業轉移,緊緊抓住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積極融入瀋陽經濟圈,加快遼陽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全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我們提請大會審議的《遼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為我縣今後五年的發展描繪出宏偉藍圖,待本次大會審議通過後,我們將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按照《綱要》的要求,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實現遼陽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目標:一是全面完成“三年振興”和建設冶金大縣任務,實現縣域經濟的全面振興;二是致力發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把遼陽縣建成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具有特色和活力的新興工業衛星城。
為實現上述兩大目標,到“十一五”末期,我們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務:
——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實現翻一番。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90億元,年均增長1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年均增長31%。實際利用外資要實現3800萬美元,年均增長50%,出口創匯實現1.4億美元,年均增長31%。在全省44個縣中,經濟總量和財政實力要進入前10名。縣域企業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牢固確立。
——農業和農村工作達到新的水平。“十一五”期末,全縣農業總產值要達到34.5億元,年均增長8%。形成區域布局合理、優質高效的現代化農業體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明顯改善,農民收入顯著提高,生活方式實現重大轉變。全縣74個貧困村全部實現階段脫貧目標,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三年內形成“三縱兩橫”的路格線局,完成縣級以上公路大修工程,全部完成295公里村通油路工程。五年完成縣城及重點中心鎮改造的主要任務,縣城城市化框架基本形成,小城鎮規劃和建設水平顯著提高,輻射和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縣城人口達到15萬人以上,全縣城鎮化水平要達到50%以上。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5萬元,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000元,年均增長8.4%。建成比較完善的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體系。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繁榮。高質量、高標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縣職教中心要建成省級示範性職業教育中心,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覆蓋全縣。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穩定,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2006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發展意識,搶抓發展機遇,進一步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最佳化環境為基礎,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狠抓項目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冶金大縣建設進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6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7億元,增長2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實現24億元,增長33.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8.5億元,增長13.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4億元,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400元,增長10%。
為民眾辦十件實事:
1、全年新安置實名制就業人員1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500個,實現零就業家庭下崗失業人員全部就業,發放小額貸款350萬元。
2、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投入500萬元扶貧資金,使10個村、4000戶貧困戶實現階段性脫貧。
3、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面工作,參合率達到80%以上,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機制。
4、完成投資670萬元的縣中心醫院門診樓改造和5000平方米病房樓翻建工程,力爭達到省內縣級中心醫院一流水平。
5、爭取國債資金,對鐵西至鐵東的供水管網實施全面改造,確保縣城24小時供水;實施村通自來水工程,解決向陽寺、馬伊等村飲用自來水問題。
6、繼續實施供暖管網及一戶一閥改造,改造管網總面積2萬平方米,一戶一閥改造20萬平方米。
7、完成縣一高中改造工程,投入專項資金,完成體育場塑膠場地及附屬設施改造,達到省示範高中先進水平。
8、建設公安指揮中心,全方位啟動並實行“110”、“119”、“122”三台合一聯網運行新機制,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9、建成一條景觀路,利用省交通廳專項資金,對人民街主路面、路燈、人行道進行高標準建設。
10、爭取國債資金1000萬元,完成縣城垃圾處理場工程,日處理垃圾能力達到50噸,解決垃圾排放難、處理難問題。
(一)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
工業是今年全縣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遼陽縣工業振興步伐,讓全縣人民充分享受發展帶來的實惠。深入開展“管理年”活動,通過加強對經濟工作,特別是工業經濟運行的管理,推進工業立縣、產業興縣、質量強縣、品牌名縣,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企業對財稅的貢獻率,加速提升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全縣工業總產值要實現225億元,增長24.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27億元,增長25.7%。
調整產業結構,建設兩大基地。繼續完善以冶金業為主導,輕工、三行業、礦業為輔助,農產品深加工業為補充的工業產業體系。堅持做大做強冶金業,加速把我縣建設成為鋼鐵產品精加工基地和省級電子電器產品材料加工基地。今年鐵礦粉產量要達到200萬噸,普通建材產量200萬噸,型材、特鋼產量60萬噸,有色金屬加工品產量要達到15萬噸。整合民間資本,引進域外資金,繼續實施冶金業改造升級,大力開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加快加工工業的發展速度,提高市場競爭力,繼續擴大預應力鋼絞線、冷軋薄板、高精度銅板帶材、漆包線、特鋼等產品的市場份額。遼陽銅業集團要成為全國同行業第二大企業,遼寧冷彎和通達建材要繼續保持東北地區同行業第一大企業位置。
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積極推進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的再次聯合重組,擴大項目建設總量,提升項目單體規模。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強跟蹤服務,加大對項目建設的扶持力度,對具有重大牽動作用的項目,在土地出讓、基建收費等方面給予更多優惠。加快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建設,進入全市的三個擔保機構,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年要安排工業項目70項,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10項,超5000萬元項目10項,項目總投資40億元。
加快園區建設,形成產業集群。按照“合理規劃、重視規模、突出特色、增強吸納力、提高競爭力”的原則,在改造調整原有工業園區的同時,規劃開發新的工業園區,為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創造重點發展空間。繼續向上爭取資金和支持,規劃建設首山向陽有色工業園、首山興隆建材工業園、劉二堡開發區冶金工業園、西部工業加工園、蘭家三行業工業園和寒嶺礦業園六個縣級工業園區。重點規劃、開發和建設占地5000畝的西部工業加工園,使其成為集物流中心、鋼材大市場、冶金精加工、輕工業生產於一體,年產值200億元、稅收3億元的大型綜合性工業園區,在帶動西部鄉鎮經濟加快發展的同時,多元化催生產業集聚效應的生成與活力的迸發。要加強鄉鎮級工業園區建設,加大對劉二堡三岔子塑膠膠條、沙嶺床上用品、黃泥窪服裝、劉二堡山東鞋業等塊狀經濟的扶持力度,實現塊狀經濟發展的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新建工業園區要力爭實現“五通一平”。通過東北呼盟—遼寧直流輸電工程和寒嶺一次變的開工建設,進一步搶占電力供應的先機,創造全縣經濟發展的新優勢。要嚴格搞好環境和生態保護,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速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快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今年,全縣農業總產值要實現25.7億元,增長7.6%;農業增加值實現12.7億元,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400元,增長10%。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農事龍頭企業和農業園區建設,充分發揮博豐集團、新風牧業、千山呈龍、東欣米業等農事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要把畜牧業作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龍頭產業來抓,高標準建設50個畜牧養殖小區,黃牛、肉蛋雞飼養量分別達到16.5萬頭、2800萬隻,切實加強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力爭使畜牧業的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例達到50%。建設5個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小區,出口蔬菜生產面積力爭達1萬畝。稻田養殖今年力爭達2萬畝。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萬畝,繼續加大對防汛工程除險加固力度。實施石質山綠化、天然林保護、公益林保護、封山育林和平原綠化“五大工程”建設,完成造林面積4萬畝,封山育林面積5萬畝。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重點打造農機示範區建設工程。加快農村生態能源建設,完成吊炕3000鋪,“四位一體”、“一池三改”北方農村能源生態模式300戶。
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立和完善以推廣、示範、試驗、防疫、檢測等方面的服務體系。重點抓好20個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縣農村經紀人要達到1000人。繼續抓好農民的培訓工作,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全面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保持農村社會的基本穩定。認真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法》,著力解決土地承包糾紛問題。落實好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全面抓好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清理和整頓村級不良債務,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堅決遏止農民負擔反彈。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快山區農民致富步伐。進一步完善山區產業發展規劃,全力抓好“整村推進”和“百村扶貧開發”工程。充分發揮新風牧業、環宇獺兔、千山呈龍等扶貧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規模種養業和山野菜、中草藥等土特產品加工業,加快山區農民致富步伐。今年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3300元,增長10%。
(三)發展和提高現代服務業,進一步繁榮城鄉經濟
壯大傳統商貿流通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新興三產業,使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要實現36.3億元,增長21%。
搞活商貿流通業,大力推進市場體系建設。積極引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商貿流通企業,對現有商品市場進行整合提升,促進商貿業上規模、上檔次。重點抓好隆昌南果梨市場、柳壕鮮蛋批發市場、劉二堡膠條批發市場等中心鎮專業市場建設。大力發展公路經濟,把蘭家響山子餐飲一條街、下達河餐飲一條街、寒嶺黃家風味一條街、沙嶺田園餐飲一條街打造成餐飲業新亮點。
發展壯大旅遊產業,增強旅遊市場競爭力。依託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旅遊經濟。全面啟動首山風景區開發建設,完成前期規劃,加快高峰寺景區建設步伐,龍峰寺景區力爭進入全國AAA級景區行列,通明山景區爭取“五一”前接待遊客。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投資開發旅遊資源。對重點旅遊景區景點進行整體包裝,把龍峰山莊、老君山莊等農家樂景點做大規模、做響品牌。
規範和提升房地產業,培育新的投資消費熱點。強化服務功能,最佳化布局,開發和建設管理有序、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物業小區。房地產開發面積要達到25萬平方米。加快人才、勞務、信息中介、諮詢、科技等要素市場建設,積極培育物業管理和公共服務業,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四)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充分激發外向型經濟活力
營造最佳投資環境。集中精力,力爭在較短時間內把我縣建設成為遼南地區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區域。繼續開展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建設遼陽縣行政審批中心,對項目實行一站式辦公,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並使其系統化、規範化、科學化。
整體推進對外合資合作。通過會展招商、企業招商、項目招商等手段,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將引資重點放在韓國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通過匯通經貿與台灣強士、遼寧萬興達與韓國大宇、美國TC公司等的合資合作,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到遼陽縣落戶。切實加強外資項目跟進落實工作,提高外資繳資率。全年實際利用外資要完成750萬美元(新口徑)。
增加出口創匯,提高經濟外向依存度。在鞏固服裝、工藝品等傳統產品出口的同時,重點做好冶金精深加工產品的出口工作,鋼鐵產品出口創匯要達到3500萬美元,全年出口創匯要實現4745萬美元,增長30%,出口創匯超千萬美元企業要達到4家。
(五)強化徵收管理工作,實現財稅收入較快增長
加強財源建設。繼續對重點稅源企業進行培植和涵養,規範執行稅收優惠政策,夯實稅源基礎。積極採取措施,向上級爭取專項資金和國債資金,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加大稅費征管力度。做好對重點稅源企業的跟蹤管理,防止新欠稅發生,提高重點稅源企業的納稅貢獻率。加大稅收稽查力度,重點對效益好、稅負低的企業和特種行業進行稽查。加大非稅收入徵收力度,嚴格土地出讓金審批手續,整頓和規範建築市場、土地市場秩序。
嚴格支出管理。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理財原則,嚴格執行財政預算,從嚴控制支出,強化預算剛性。推行財政支出制度改革,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擴大政府採購規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強化審計監督,加大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和效益審計力度。繼續開展財政專項監督檢查,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嚴格控制新增機構、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
密切銀企關係,服務經濟發展。建立財、稅、銀、企聯席會議制度,搞好銀、企對接。發揮金融部門的職能作用,提高服務質量,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繼續深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圍繞“三農”,服務“三農”, 著力使金融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六)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高質量完成城鄉總體規劃。完成縣城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結合小城鎮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制定,對各鄉鎮總體規划進行修訂和完善,合理確定發展規模。嚴格遵循規劃先行、審批在後的原則,進一步改革完善城鎮用地制度,在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建設用地。
繼續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籌建城建投資公司,積極向國家和省發展銀行爭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低息信貸資金,加大對城鎮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以縣城為依託,重點對小街小巷、住宅小區實施綠化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地抓好三花路、三新路北段等5條街路的拓寬改造工程。擴大小街小巷改造範圍,逐步向黑牛莊、馬伊屯、土台村延伸,使其成為縣城的有機組成部分。繼續實施供暖管網一戶一閥改造工程,加大對縣城小鍋爐治理整頓,逐步併入集中供暖管網。爭取和利用國債資金新建水源,更新改造縣城供水設施。投資2400萬元,完成村通油路工程80公里,同時,要完成與村通工程配套的唐馬、寒嶺、甜水3個鄉級客運站建設。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重點中心鎮建設,帶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切實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繼續加大城鎮環境整治力度,配合縣城新開發改造項目,清理拆除違規建築,重點清除小區違建死角。加大城市綜合執法力度,解決商業網點和居民區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小廣告等問題。提高社區工作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綠化、美化管理,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人居環境。
(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增強科技對經濟成長的支持。充分利用我縣被確定為全國科技特派員示範工程試點縣的機遇,爭取更多資金和項目落戶我縣。實行企業技改貼息和名牌產品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套用新科技、新工藝,面向市場開發新產品,全年完成省、市科技立項30項。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提升縣民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強文明單位創建與管理工作,強力推進“小康文明示範帶”創建活動,弘揚文明、健康的社會新風尚,全面提升城鄉環境建設水平。加強國防教育,強化人防、民兵預備役工作,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紮實抓好“雙擁”工作,高質量完成徵兵任務。
推進教育、文體、計衛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的辦學體制及控輟保學機制,輟學率控制在1.03%以下。繼續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中國小危房改造和布局調整。推進省示範性職業教育中心創建工作。加快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全面完成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初步完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探索建立醫療救助制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搞好科技、文化、醫療“三下鄉”。穩定計畫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進一步發展有線電視事業,完成廣電大樓建設,新架設光纜線路60公里,新建有線電視村25個。繼續對網咖等娛樂場所和音像文化市場進行治理整頓。切實搞好農業普查和經濟普查的成果轉化工作。繼續關心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工商、物價、氣象、縣誌、檔案、質監、外事僑務等各項工作。
(八)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自覺接受監督,建設民主社會。堅持重大事項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制度和向縣政協通報制度,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務會的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主動聽取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以縣政府公眾信息網、縣長接待日、縣長公開電話為載體,擴大和規範政務公開,進一步拓寬民主參政議政渠道,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加快依法治縣進程,建設平安社會。認真貫徹《信訪條例》,落實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和包案制度,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開展創建“平安縣”活動,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防範和打擊各類犯罪。全面開展“五五”普法工作,充分發揮法律保障、法律服務、法律宣傳職能作用。嚴格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和整治力度,健全和完善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有效預防和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發生。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諧社會。加快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繼續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全面完成市政府的“211”工程任務。不斷完善再就業扶持政策,勞務輸出1萬人,培訓各類人員2000人。為下崗職工辦理小額貸款350萬元。建立農村低保專戶,確保農村低保金社會化發放。動真情、獻愛心、辦實事,籌集扶貧幫困資金120萬元,救助城鄉困難戶9000戶、為農村困難戶建房30戶、改造鄉鎮敬老院4所。讓困難民眾和弱勢群體得到更多的實惠,讓遼陽縣更加和諧美好。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和執政能力
依法行政,科學決策。深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格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過錯追究制,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大力推行政務公開。
轉變職能,最佳化服務。按照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大職能的要求,切實把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強化公共設施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把財力、物力更多地放到推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上來。
改進作風,狠抓落實。結合《公務員法》的頒布實施,切實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活動,形成事事快節奏、件件求實效的優良工作作風。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重實踐、說實話、辦實事,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堅持經常深入基層,體察民情,切實解決關係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具體問題,以紮實有效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推動遼陽縣的更快發展。
廉潔自律,勤於政事。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集中精力議大事、抓實事,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多辦得民心、順民意的事情。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不畏艱難的韌勁,頑強拼搏的幹勁,開拓創新的闖勁,奮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點上,展望未來,再用五年時間,遼陽縣一定能夠實現全面振興、強縣富民的目標。這不僅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更是全縣人民的共同願望。讓我們齊心協力,埋頭苦幹,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為遼陽縣經濟的全面振興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為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