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朝陽縣政府工作報告

“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立縣、工業強縣和科教興縣戰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全面完成了“十五”計畫的各項任務,促使全縣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朝陽縣政府工作報告
  • 內容:“十五”成就及2005年工作簡要
  • 性質: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背景介紹,內容主體,

背景介紹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內容主體

一、“十五”成就及2005年工作簡要回顧
“十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立縣、工業強縣和科教興縣戰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全面完成了“十五”計畫的各項任務,促使全縣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農業產業結構漸趨合理,產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畜牧業、保護地、林果業三大主導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民營經濟不斷壯大,運行質量穩步提高。流通領域日益活躍,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十五”期末,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7億元(按原區劃口徑,下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1% 和30.7%,比“九五”期末分別增長169.7%和122.6%。五年間,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2億元,比“九五”期間增長304%,年均增長32.2%。
——社會事業取得全面發展。全民科技意識普遍提高,共實施省市級科技項目85個,榮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8項,高新技術對促進經濟成長的作用明顯增強。“普九”成果進一步鞏固,高中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等取得長足進步。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出生率、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文化事業健康發展,文藝精品不斷湧現,戲劇和文學創作碩果纍纍。應急醫療服務體系、疾病控制中心和防疫網路日臻完善,取得了抗擊非典和禽流感“零死亡、零感染、零擴散”的重大成果。白內障復明工程圓滿實施,率先成為全國第一個現階段無白內障縣。
——貧困面貌得到明顯改善。新縣城籌建穩步運行,前期工作準備就緒。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累計投資2.57億元,新建住宅和生產公共性建築127.2萬平方米,80%以上鄉鎮完成了村容鎮貌綜合整治任務。基礎教育條件明顯改善,累計投資8262萬元,新建校舍4.1萬平方米,翻建、維修校舍15萬平方米,消滅危房7.4萬平方米,並添置了大量教育教學設備。交通狀況大有改觀,累計投資2.25億元,改造路基650多公里,鋪設油路318公里,通油路鄉鎮達到100%,通油路村達到144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累計購置新型農機具2134台。農網改造全面完成,城鄉照明實現“同網同價”。農業配水、生態建設、山川治理和土地整理明顯進步,連續三年榮獲省農建“大禹杯”。扶貧開發成效顯著,累計吸納各類扶貧資金1.96億元,使貧困村總數由382個減少到148個、貧困人口由21萬人減少到10.5萬人,初步實現了脫貧致富的階段性目標。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建立健全了養老、失業和農村低保制度,實現了三條保障線的銜接。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18元,比“九五”期末增加2306元,農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4平方米。飲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魚、肉、蛋、奶比重顯著提高。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預計實現8.1億元,同比增長15.5%,比“九五”期末增長72.3%。廣播、電視、電話實現了村村通。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2005年是“十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縣經濟快速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一年。一年來,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項目建設為統領,搶抓機遇幹事業,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確保了“十五”計畫各項目標的實現。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縣域經濟快速增長。預計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2億元、6.9億元和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1%、83%和19.7%。農村經濟穩步增長,糧食總產量達到46.6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業總產值22.2億元,同比增長32.5%。新建高標準溫室大棚6800棟,大棚總量達到3.7萬棟;新嫁栽大棗800萬株,大棗總量達到6300萬株;新建畜牧專業村屯66個,發展規模養殖戶1150戶,建成龍頭企業8個,以大棗、小雜糧、肉雞等深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產業化經營體系逐步完善,三大主導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工業強縣戰略持續推進,預計實現全口徑工業總產值23億元、增加值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3%和9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7億元、增加值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和114.5%;民營經濟總產值42.3億元、增加值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 和33.5%。新增銷售收入超1億元企業1戶、超5000萬元企業2戶、超1000萬元企業6戶。海玉通公司、金興錳業、英達礦業、百盛鋯業、東鑫鎳業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規模不斷壯大,其中海玉通公司、英達公司、萬華集團三家企業年納稅1000萬元以上,對全縣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商貿服務業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了大世界商貿市場,擴大了華成超市連鎖經營,強化了集鎮市場建設,規範整頓了市場秩序,預計集市貿易年交易額實現5.5億元,同比增長5.8%。旅遊業方興未艾,清風嶺、槐樹洞、劈山溝等生態之旅日漸紅火,全年接待遊客8萬餘人次,實現稅收30餘萬元。
——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扶貧開發卓有成效。全年共實施各類項目575個,總投資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8%和13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11億元,同比增長150%。完成列入市考核的儲備項目57個、重點實施項目61個,分別為下達指標的132.6%和244%,其中,投資額超1000萬元的重點項目51個,超億元的大項目3個。全年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134個,其中2000萬元以上項目23個、500萬元以上項目57個,爭取國家投資項目30個,爭得無償投資2億元。總投資3.86億元、年產180萬噸的東鑫水泥生產線項目,不僅創我縣項目投資之最,而且就水泥項目而言為遼西最大。目前,以萬泰礦業、英鑫鐵選、海玉通鐵選、富民鐵選、中港礦業、金興錳業、振興鉬礦、東鑫高冰鎳、東鑫水泥、東寶水泥、山納春理石加工等為代表的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已形成了主體框架,經濟主導地位和拉動作用日益明顯。以明宇化工、百盛鈦業、鑫誠鉬業、天億製藥機械、天盛鑄業等為代表的化工和機械製造業已成為我縣的強勢產業;以凌塔酒業、興德棗業、格蘭小雜糧、聖運肉雞等為代表的食品加工業呈現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這些重大項目質的跨越和量的突破提高了全縣經濟運行質量。扶貧開發紮實推進,吸納各類扶貧資金2517萬元,完成整村推進工程28個,移民搬遷190戶,整村推進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洞子溝村被國家授予2005年度“整村推進先進村”。
——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工業企業改革基本完成,鄉鎮企業全部退出公有,又有塑膠、毛巾、造紙、閥門、水泵、酒廠、振動機械等10個縣屬工業企業完成改制任務,共吸納改制資金9000多萬元,化解陳欠債務2.7億元。流通領域企業改制不斷推進,累計完成改制企業13個。農村各項改革順利實施,土地二輪延包收尾工作基本完成,稅費改革成效顯著,全縣農民當年減輕負擔807.2萬元;水利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購銷企業全面走向市場。繼續推進了財政體制改革,部門預算、財政統管、政府採購制度已經建立,縣鄉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基本形成。縣鄉事業單位改革圓滿完成,撤銷和劃出縣直事業單位104個,收回編制2037個;撤銷和合併鄉鎮事業單位279個,精簡人員816人,精簡比例分別為56.25%和46.42%。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定編、定崗公開招聘中國小教師265人。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推進,增資擴股2.5億元,清收不良貸款3642萬元,分別為年計畫的138%和115%。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預計完成域外引資額12.8億元、實際利用境外資金570萬美元、出口創匯510萬美元,超額完成了市下達的任務。
——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發展,環境面貌有所改觀。新縣城選址方案已經確定,一號公路路基改造基本完成。柳城項目園區初步完成了水、電、路一期建設,阜玉塑膠、凌塔酒業等10家企業已經入駐園區,其它項目園區正在加緊建設。小城鎮建設全面提速,投資7817萬元,完成建設任務5.6萬平方米,全縣城鎮化率達到了7.6%。山區和農田基本建設力度加大,完成配水工程78處、小型灌區工程28處、基本飲水工程51處、河道治理工程56.1公里、水保治理工程29.1萬畝、土地整理項目3個,新增耕地3370畝,完成造林22萬畝,再奪省農建“大禹杯”。公路建設再掀高潮,完成路基改造279公里,新建橋涵47座1556延長米。繼續推進農網改造工程建設,實施了瓦房子變電所增容和木瓦線改造項目,小區配電106處。環境治理進一步加強,完成礦山污液處理工程5處,企業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標準得到提高。
——財稅金融平穩運行,社會保障日臻完善。不斷強化財稅征管,預計實現全口徑財稅收入2.63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4億元,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努力創新了財政管理機制,政府採購節支率達到12%。公教人員工資實現正常發放,補發了鄉鎮公教人員拖欠工資,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對財政性資金、國有資產及經營收益的監督管理不斷加強。金融保險業平穩運行,積極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不斷加強,完成就業培訓2680人,實現就業再就業5108人,實現勞務輸出9.5萬人次,分別為市下達指標的191%、176.7%和146.2%。社會保障能力繼續提高,新增醫療、養老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6769人,發放各類保險金5310萬元,醫療保險微機管理網路建成使用,參保職工實現了持卡購藥。弱勢群體得到救助,發放低保資金和臨時救助金1167.2萬元,為貧困戶和殘疾戶建房50戶,發放電視2267台,免費為殘疾人配發代步車輛200台,新建和維修敬老院10處。優撫政策全面落實,各種優撫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精神文明全面加強,民主法制進程加快。全面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了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國防教育不斷深入,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得到加強,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再次榮膺全國雙擁模範縣稱號。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人大及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定期向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報告和通報工作,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6件,政協提案30件,辦結率和見面溝通率均達到100%。紮實開展普法工作,積極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全面開展了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活動,有效規範了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邪教組織和各種刑事犯罪,適時開展社會治安專項整治,確保了社會秩序穩定。構建了大信訪工作格局,妥善解決了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穩步推進了廉政勤政建設,狠抓了糾風治亂和反腐敗工作,促進了政府機關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實施科技推廣項目32個,完成科技新項目20個,創產值1.5億元。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績,新建縣高中和職業中專綜合樓1.61萬平方米,改造危房2.47萬平方米,撤併農村國小20所,開工建設了柳城新高中,高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縣第四人民醫院綜合樓竣工開診,計畫免疫率繼續提高。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明顯加強,計畫生育率達到99.49%。廣電事業不斷發展,文化產業紮實推進。體育“三下鄉”和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1%人口抽樣調查和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試點工作圓滿完成,我縣被國家授予“第一次經濟普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物價、統計、氣象、檔案、老齡、婦女、地方志、安全生產、技術監督、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藥品監督與管理、國防動員與後備力量建設等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各位代表,“十五”期間,我們取得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雙豐收,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結果。廣大人民民眾特別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心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以各種形式建言獻策,為政府不斷改進工作提供了無窮的力量源泉。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全社會的勞動者和駐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所有熱愛、關心、支持朝陽縣建設和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成長質量不高,接續產業發展緩慢,粗放式資源型經濟仍占主導地位;經濟結構不盡合理,農業產業化、工業集約化水平不高,第三產業整體缺乏活力;剛性支出增長過快,財政緊張狀況沒有根本好轉,保開支、保穩定壓力依然很大;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執政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深入研究,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時期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及工作原則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間,是我縣實現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五年。我們將承受多重壓力,任務十分艱巨。既要擺脫多年形成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的束縛,又要構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新體制、新機制;既要利用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機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又要加快發展具有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既要解決歷史欠賬、走出現實困境,又要營造新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趕超國內發達地區。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方式,走出一條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的新路子。按照縣委的總體構想, 今後五年我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 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以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和實現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發展後勁增強為主要目標,以實施“三化”聯動戰略為主攻方向,以推進項目立縣戰略為主要方略,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突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增強產業競爭力,更加注重構建和諧社會,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遵循這一指導思想,今後五年經濟與社會發展奮鬥目標是:
——經濟總量要上新台階。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7億元,年均增長2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億元,年均增長24.6%,比“十五”期末增長200%;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累計完成80億元,年均增長35%,比“十五”期間增長332.4%;經濟成長速度和效益指標保持同步,三次產業結構實現“二、三、一”排序,經濟總量比“十五”期末翻一番以上。
——工業經濟要有新突破。到2010年,全縣全口徑工業實現總產值100億元、增加值3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35.4%和38.4%,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354.5%和40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85億元、增加值29億元,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531%和459%。通過培育一批立縣企業,全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農村經濟要有新飛躍。到2010年,農業實現總產值30億元、增加值16億元,年均分別增長7.4%和7.2%,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42.8%和41.5%。通過龍頭企業拉動,使農業產業化成為富鄉、富村、富民的主要途徑。
——第三產業要有新提升。到2010年,商貿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以上,三產增加值年均增長18%,比“十五”期末增長129.7%。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303.8公里,新增黑色路面350公里,新增通油路村100個;廣播電視、電話微機、電子商務初步實現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旅遊業收入不斷增長,餐飲業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人民生活要有新提高。到2010年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745元,年均增長13%,比“十五”期末增長84.2%。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年均輸出勞務10萬人次,創收5億元。繼續做好整村推進、移民搬遷和社會扶貧工作,大力改善貧窮落後面貌。鞏固和擴大社會保障成果,不斷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逐步推廣農村新型能源。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文體娛樂活動,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和諧社會要有新進步。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和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不斷縮小城鄉差別,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力度,促進經濟建設與科教文化、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協同發展,把我縣建設成一個既充滿活力又富有秩序的和諧社會。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的工作原則是:第一,堅持項目立縣和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加速實現朝陽老工業基地振興。全民抓經濟,重點抓項目,突出抓工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自主創新型工業化道路。第二,堅持“一主三化”不動搖,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促進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鄉村城鎮化,促使民營經濟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工業成為縣域經濟的中堅產業,農業產業化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鄉村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第三,堅持深化改革不動搖,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改革作為第一推動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走自主創新之路,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消除經濟發展中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促進國有經濟取得新發展,推動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第四,堅持結構調整不動搖,注重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緊緊抓住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著眼於最佳化升級,建設畜、棗、菜三大基地,發展三大主導產業,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培育一批民營、合資大型立縣企業,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不斷提高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第五,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加快新縣城和八大項目園區建設步伐。集中力量建設好八大項目園區,全面實現對外開放,繼續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與國際和國內發達地區經濟接軌。第六,堅持以人為本不動搖,切實維護和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廣泛深入地實施“民心工程”,始終重視“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抓好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不斷完善各類社會保障制度,努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密切關注老百姓的願望和心聲,維護社會公平,保持社會穩定。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我縣積極謀求經濟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縣委十三屆一次全會確定的總體思路,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繼續以項目建設為統領,以最佳化經濟結構、深化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重點,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主要奮鬥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1億元,同比增長22% (新區劃,可比口徑,下同);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2.5億元、9.3億元和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38.8%和24.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15億元,同比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達到14.5億元,同比增長55.9%;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同比增長12.2%。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十項重點工作:
(一)以培育立縣企業為重點,強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不斷最佳化工業結構,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確保年內實現全口徑工業總產值30億元、增加值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3%和39.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億元、增加值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4%和25.4%。依託資源優勢,打造產業集聚效應。圍繞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業產業資源上項目,做大做強冶金、化工、機加、輕工、建材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六大行業。依託區位優勢,打造資源集約效應。全力打造柳城工業、瓦房子錳礦石深加工、木頭城子高冰鎳加工、東大道建材生產、勝利理石加工、二十家子和七道嶺鑄造、松嶺門和東大屯稀有金屬加工、大廟和古山子及北溝門鐵礦產品深加工等八大項目園區,吸引更多企業和項目入駐,突出主導產業,形成園區特色,構建工業網路。依託企業產品優勢,打造企業群體效應。實施好“5412”工程,即從今年開始用五年時間,培育出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或園區4戶、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企業10戶和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0戶,規模以上企業年均增加15戶左右,力爭總量達到120戶,努力形成關聯度高、價值鏈條長、支撐力強的主導產業新格局和行業影響廣、核心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骨幹企業新格局。堅持“大中小一齊上、外資內資相併舉”原則,毫不動搖地推進項目立縣戰略,年內實施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2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依託政策和環境優勢,打造經濟拉動效應。按照“動態環境全國最優”的原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進一步完善各種優惠政策,降低準入審批標準,在用地價格、稅費減免、信貸支持等方面給予優惠,廣泛尋求突破點,積極鼓勵全民創業,年內確保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57.6億元、增加值12.5億元、實際入庫稅金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2%、38.4 %和36.2%。切實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管理與培訓,認真抓好企業安全生產和環保工作,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重點抓好10個項目:1、東鑫公司年產180萬噸水泥生產線續擴建項目;2、青山機械廠年產300萬套機車節能器續擴建項目;3、阜玉塑膠年產5000噸可降解地膜續擴建項目;4、萬進金礦低品位礦石開發項目;5、華晟紙業年產10萬噸高檔箱板紙生產線項目;6、大廟低品位鐵礦石開發項目;7、瓦房子低品位錳礦石開發項目;8、天威製藥生產線項目;9、T系列自吸排污泵引進和開發項目;10、松嶺門鈦鐵合金生產項目。
(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努力構建農業產業化新格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年內實現農業總產值23億元,同比增長9.5%。立足“畜牧業、保護地、大棗”三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5512”工程,也就是圍繞農、林、水、機、牧大農業建設五大養殖基地,搞好五大工程和十大萬畝高科技示範園及20個名牌產品。即大力培育以七道嶺、長在、北四家子、勝利、木頭城子等五鄉鎮為中心的肉牛、商品豬、家禽、肉羊和獺兔等“五大養殖基地”,切實提高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水平,全年新建標準化畜牧小區50個,培育大場大戶500個,發展標準化專業村屯20個,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78萬頭、14萬頭、86萬隻和1700萬隻,實現畜牧業產值11.5億元。繼續實施大凌河流域治理、老虎山河河道治理、元寶山水庫灌溉配套、人畜飲水、德援生態造林等“五大工程”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年完成退耕還林、三北造林、德援造林、封山育林等人工造林18萬畝,新建小型灌溉工程10處、人畜飲水工程25處、高效農業配水工程20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18萬畝、治河工程15公里、水庫除險加固工程2處,完成土地整理項目2個,整理面積2.5萬畝。切實抓好柳城保護地、賈家店制種、木頭城子棉花、烏蘭河碩烤菸、松嶺門小菜、大廟食用菌、長在酒葡萄、二十家子無公害大棗、王營子優質水果、六家子機械化耕作等“十大萬畝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的規模效應,全年新建保護地暖棚6000棟、發展冷棚7000畝,新嫁栽大棗800萬株、優質果樹50萬株。重點抓好食用菌、大棗、189番茄、小雜糧、小菜等“二十個名牌產品”質量認證工作,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產出效益。強化用工業化謀劃農業發展的理念,鼓勵和引導外資、民資和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重點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一批公司加農戶型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建或培育龍頭企業7個。大力發展一批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和發揮帶動作用的各種聯合協作組織,形成覆蓋廣大農村的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群體,達到“創一個龍頭、牽一項產業、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效果。
重點抓好10個項目:1、格蘭公司有機食品油料系列產品產業化續擴建項目;2、商業城800萬隻肉雞屠宰加工產業化續擴建項目;3、金豐有機肥廠年產10萬噸有機複合肥續擴建項目;4、燕山湖水庫沿岸土地開發整理續擴建項目;5、大棗多肽裂解液生產線項目;6、恆星畜牧養殖生產項目;7、仁用杏系列產品深加工項目;8、燕山湖水庫上游小流域治理項目;9、朝陽縣旱作農業示範區項目;10、大凌河朝陽縣柳城段防洪工程項目。
(三)以豐富產業內涵為目的,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按照發展大商業、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的戰略思想,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大力調整商貿流通產業結構,促進流通領域資產重組,實現商貿流通與產業化的對接,逐步把商貿流通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積極培育以交通要道為軸心、鄉鎮市場為補充、商貿中心為依託的市場體系,加大專業市場及農村集貿市場建設力度,做大做強遼西裝飾材料城、盤龍市場、華成超市和大世界商貿,積極打造一流的商貿、物流配送中心。進一步最佳化市場布局,鞏固擴大二十家子農副產品和羊山中藥材、大棗批發市場、柳城蔬菜批發市場,開放市場經營空間,提高經營規模和檔次。組建商業聯合會和各種銷售協會,興辦村級服務站和各類供銷專業合作社,搭建商品交換信息平台。進一步規範市場交易行為,嚴厲打擊制、售、販假活動,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中介等現代服務業,引進國際知名商家和品牌,積極推進電子商務、代理配送、總代理、連鎖經營等新型經營業態。進一步創新糧食流通機制,健全市場體系,促進有序流通,確保糧食安全。整合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產品,重點抓好清風嶺、劈山溝自然保護區和槐樹洞、普祥寺風景區等旅遊資源的推介開發,培育壯大旅遊產業。年內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9.2億元、社會商品銷售額9.2億元、農村集市貿易成交額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14%和6.9%。
重點抓好8個項目:1、二十家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續擴建項目;2、羊山中藥材和大棗批發市場建設續擴建項目;3、大世界商貿中心改造續擴建項目;4、柳城蔬菜批發市場建設項目;5、清風嶺旅遊資源開發項目;6、棉麻公司棉花加工升級改造項目;7、盤龍商貿公司三期開發項目;8、華成超市鄉鎮連鎖覆蓋項目。
(四)以提高城鎮化水平為出發點,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新縣城建設步伐,繼續搞好規劃工作,強化土地儲備措施,盤活規劃區和項目園區土地存量,逐步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促使新縣城建設儘快進入實質性階段。繼續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採取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方式,通過項目拉動、市場推動、基礎設施帶動等途徑,進一步完善8個建制鎮和鄉集鎮建設功能,年內實現小城鎮建設投資1億元,完成改造建設面積7萬平方米。以水、電、路為重點,下大力氣搞好八大項目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構築大載體,建好大園區。切實搞好新縣城一號公路和新縣城中心大街即青龍山頭至小波赤暫定為“龍波”大街的建成通車,大力加強鄉級以上公路養護水平,不斷提升公路等級,保質保量完成省市下達的100公里路基改造、21座橋涵和32.2公里油路建設任務,力爭完成23公里陳瓦線油路工程和11.6公里車橫線路基改造及油路工程,積極做好鐵朝高速公路建設工作。圍繞發展第三產業,推進商貿、金融、物流、中介、通訊等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升級。
重點抓好4個項目:1、東大道風電場建設項目;2、八大項目園區水、電、路基礎建設項目;3、新縣城一號公路和龍波大街建設項目;4、北周線、波苑線、賈黃線油路建設項目。
(五)以招商引資為主導,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沿海開放的雙重機遇,緊緊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堅持域內、域外、境外“三資”並重,力爭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和能夠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進一步強化目標管理與考核,集中精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充分發揮專職招商隊伍主力軍作用,認真落實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嚴格兌現相關政策,真正建立起“真招實招重獎重用、虛招假招讓位讓賢”的管理體制,千方百計促進招商工作的深入開展。實施“走出去”戰略,扶持具有出口創匯能力的企業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增強出口創匯能力。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發展軟環境,推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務,界定審批職能,簡化審批手續,減少收費項目。強化對招商引資企業的跟蹤服務,努力形成重商、親商、安商、養商、富商的良好氛圍。全年實現域外引資10億元、實際利用境外資金500萬美元、出口創匯400萬美元。
(六)以財稅增收為核心,全面提高財政運行質量。堅持“發展生財、依法聚財、科學理財”觀念,確保財政收支平衡。強化稅收征管,切實加強和擴大重點稅源監控範圍,嚴抓戶籍管理、減免稅管理和征管質量考核,努力做到應收盡收,確保稅收穩定增長,年內完成國稅收入1.7億元、地稅收入1.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和14%。進一步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縣本級繼續全面推行“部門綜合預算、經費統管、財力統籌”的體制;縣對鄉鎮繼續實行“主體稅種共享、其他稅種留鄉、稅收返還留縣、資源稅和專項收入上解、超收分成、減補獎勵和定收、定支、定補助”的體制,並健全完善“績效考核、以獎代補、獎優罰劣”制度,充分調動鄉鎮培植財源、組織財稅收入的積極性。嚴格執行《非稅收入管理辦法》,規範非稅收入票據使用和減免審批行為,整頓管理秩序,切實建立“收入納入預算、支出分類核定、收支脫鉤管理、執行從嚴撥款、決策績效考評”管理機制,確保非稅收入合理增長和足額入庫,全年實現預算外非稅收入3500萬元。強化國有資產處置收益,進行國有資產普查、整合歸併,促使事業轉企業的資產儘快從一般競爭領域退出,公益性國有資產實行部分退出,全年完成國有資產處置收益1000萬元。抓好土地儲備增值和土地出讓金徵收,創造條件對八大園區及其它土地收購儲備,按照總體利用進行規劃,淨地對外招拍掛。最佳化支出結構,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執行財政預算,嚴格審核程式,從嚴執行核定標準,確保各項剛性支出,切實提高理財水平。
(七)以改善民眾生活為根本,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的基本方針,積極爭取省市包扶單位的支持,繼續做好國家扶貧貸款貼息到戶試點工作,認真實施整村推進和移民搬遷工程,切實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確保戶有一個穩定收入項目,全年完成整村推進項目村28個、移民搬遷190戶、實施項目150個。進一步完善就業市場,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完成就業培訓4000人,輸出勞務10萬人次。繼續落實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小額貸款、減免稅費等各項扶持政策,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繼續鞏固“兩個確保”成果,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年內完成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金征繳5000萬元。關注困難群體生活,切實落實好低保政策,力求做到應保盡保。進一步健全殘疾人服務體系,完善殘疾人優撫政策。強化撫恤優扶機制,加強軍政軍民團結,鞏固和擴大雙擁共建成果。
(八)以深化改革為突破口,積極推進機制和體制創新。鞏固和擴大縣鄉事業單位改革成果,進一步明確事業單位職能,強化對事業單位的監管。不斷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科學調整和理順政府機構編制和職能,改革幹部人事和勞動分配製度,實行競聘上崗。積極推進農村衛生體制改革,施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繼續推進企業改革,紮實做好縣屬工業企業和流通企業改制收尾工作。穩步推進農村稅費各項配套改革,合理使用省、市轉移支付資金。進一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落實國家和省市扶持政策,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確保全年各項存款達到10億元、不良貸款控制在18%以內。
(九)以創建文明和諧社會為目標,不斷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傳統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努力提高全縣人民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深入開展形勢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培養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責任感,促進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普法工作,促進全民法律知識普及。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方針,健全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加強公安基層基礎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人民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深入開展禁毒禁賭、掃黃打假等專項行動,堅決取締“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徹底剷除社會醜惡現象。加大礦山、道路交通、消防等安全隱患整治力度,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全面推動“平安縣”的創建進程。嚴格信訪責任追究制度,認真做好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大力維護社會穩定。
(十)以科技教育為先導,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堅持科教興縣戰略,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創新體系,圍繞重點產業抓好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全年實施國家和省市科技計畫30項,推廣科技成果20項。繼續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切實增強縣職教中心自主辦學和自我發展能力,年內撤併農村國小9所,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寄宿制國小2所,完成1萬平方米危房改造和柳城高中一期工程建設任務。繼續抓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質,確保計畫生育率達到98.5%以上,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 8.61‰和3.61‰以內。進一步加快公共衛生設施和醫療救助網路建設,不斷提高防疫和婦幼保健水平,健全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增強公共衛生應急處理能力,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真正解決好老百姓看病難問題。進一步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努力提高民眾健康水平。進一步加強廣電事業管理,繼續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實現有線入戶8000戶。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行政能力
堅持以“效能、勤政、服務、誠信”為主要目標,不斷提高科學、民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設親民型、法制型、服務型和效能型政府,真正樹立起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府機關新形象。
(一)堅持科學行政,提高決策水平。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的思想、理論、制度和方法,貫穿於政府的各項工作之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企業和市場之間的關係,把政府的主要精力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上來,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提高辦事效率,著力解決好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建立健全科學決策機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專家諮詢制度、決策反饋制度,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堅持民主行政,踐行執政為民。堅持重大事項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制度和向縣政協通報制度,切實尊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民主權利。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人民民眾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建立和完善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拓寬民眾參政議政渠道,努力建設公開、透明、廉潔、誠信的政府。始終堅持民眾路線,做到思想上尊重民眾、感情上貼近民眾、行動上深入民眾、工作上依靠民眾,時刻牢記為民宗旨,切實把民情動態作為第一信號、把民眾意願作為第一準則、把造福人民作為第一追求,真心誠意為人民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謀大事,永遠乾在民眾前,走在民眾中,樂在民眾後。
(三)堅持依法行政,不辱人民使命。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切實落實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制和行政執法過錯追究制,全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重在預防”的方針,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嚴格按照“務實、清廉、節儉、奉獻”的要求,切實做到不以權謀私、不貪贓枉法、不鋪張浪費、不勞民傷財,真抓實幹,清正廉潔,鞠躬盡瘁,不辱使命。
各位代表,目標催人奮進,任務光榮艱巨,機遇在前,責任在肩。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縣政協的監督下,以“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工作作風,奮勇拼搏,與時俱進,紮實苦幹,自主創新,用新一年取得的豐碩成果,奏響“十一五”跨越發展的恢弘樂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