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朝陽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帶領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堅持項目立縣戰略,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努力克服“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全縣預計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35億元,同比增長21.1%;農業總產值14.3億元,同比增長29.9%;工業總產值9.8億元,同比增長36.4%;第三產業增加值5.6億元,同比增長1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650萬元,同比增長27.4%;農村人均純收入1780元,同比增長32.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朝陽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地點:朝陽縣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所屬區域,報告內容,

所屬區域

朝陽縣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3年工作回顧和2004年指導思想及工作目標
2003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帶領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堅持項目立縣戰略,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努力克服“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全縣預計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35億元,同比增長21.1%;農業總產值14.3億元,同比增長29.9%;工業總產值9.8億元,同比增長36.4%;第三產業增加值5.6億元,同比增長1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650萬元,同比增長27.4%;農村人均純收入1780元,同比增長32.1%。
——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大棗、大棚、大畜牧支柱產業地位日益鞏固。全縣農業在四年連災後喜獲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4.68億斤。新增大棗800萬株,總量達到了4600萬株,實現產值4000萬元,並成功舉辦了首屆“大棗節”。新建保護地小區40個,新增大棚4833棟,總量達到2萬棟。新增養殖專業村72個、養殖大戶2600戶,羊存欄達到36萬隻、牛存欄達到4.7萬頭,實現畜牧業產值3.5億元。完成庫塘井窖工程282處、高效農業配水32處、治河工程34.5公里、人畜飲水井52處。完成人工造林20.8萬畝和高速公路兩側綠化任務。完成綜合治理面積24.5萬畝,湧現出一批被省、市認可的精品工程,有望奪取省級“大禹杯”。完成機械化保護性耕作2000畝。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培植了一批龍頭企業,其中東鑫牧業已成為我市乃至遼西規模最大、品種最優、技術最先進的畜牧良種繁育中心;二十家子奶牛基地和木頭城子黃牛交易市場已經建成;格蘭公司年加工小雜糧3000多噸,營業收入可達5000萬元。
——工業經濟穩中有升,民營企業成為主導力量。全縣有9戶國有和集體企業實現退出國有和公有,毛紡廠等4戶企業依法進入破產程式,玻璃廠初步實現了工轉商。全縣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3億元、增加值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6%、19.4%;鄉鎮企業總收入18億元、利潤1.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4%、24.9%。全縣民營企業已成為一支主要的經濟力量,“板塊經濟” 初 具雛形。朝陽大世界和天馬集團營業收入分別達到2.5億元和1億元,跨入億元板塊,萬華集團、朝陽天江釀造、松嶺門鐵合金、大廟一鐵等7戶企業進入2000萬元以上群體。
——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全縣預計可完成域外引資額2.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450萬美元、出口創匯18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12.5%和146.5%。全年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55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500萬元以上項目7個。投資1500萬元的盤龍市場二期工程和投資1200萬元的華成超市已投入使用。積極參與了省、市組織的赴青島、廈門、鞍山、瀋陽等地的招商引資活動。大棗節期間,邀請了德國、荷蘭和浙江等國內外客商108人,簽約項目47個,協定額3.18億元。健全了行政審批中心職能,出台了待理證和代辦制度,最佳化了外商投資環境。糧食系統撤庫並點工作順利完成,共撤併基層糧庫18個。畜禽定點屠宰工作有序開展,全縣定點屠宰廠已達26個。
——稅費改革順利啟動,公共財政體制進一步完善。農村稅費改革的階段性任務已基本完成,農民人均減負率達到76.6%,超過省標準33.6個百分點。同時,切實加大了稅收征繳力度,全縣預計完成全口徑國稅收入5500萬元、地稅收入587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39.5%,努力創新了財政管理機制,全年公教人員工資發放實現了100%,政府採購節支率達到12%,核算中心拒付不合理支出300多萬元。進一步健全了社會保障體系,籌集發放失業金700萬元、並軌經濟補償金70萬元、低保金252萬元和養老金3600萬元。全面啟動醫療保險工作,參保單位233個,參保人員17800人。繼續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共投入1.9億元,支持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縣財政籌資238萬元,保證了全縣離休幹部的醫藥費支出。
——項目建設成果喜人,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項目立縣工作取得新突破,全縣共實施了大平房高中教學實驗綜合樓等43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5億元。同時,完成了20個重點建設項目、62個重點儲備項目論證、上報工作,其中天馬、天億集團等5個項目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全縣共投資3500萬元,新鋪油路64.1公里,修整路基150公里,新增通油路村14個。農網二期改造全部完工,四年內累計投資2.7億元,改造低壓線路5523千米。新縣城的前期論證工作基本完成,縣城搬遷方案已上報省政府待批。目前,已投資400萬元,預征了柳城工業園區用地1000畝,並鋪設油路1.9公里,建成變電所一處,園區管委會辦公樓也已破土動工,有5戶企業準備進駐園區。另外,二十家子、羊山、大平房等三個工業園區也已完成規劃。通信事業迅猛發展,全年新裝電話14000總裁,完成35個末端擴容工程,全縣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安裝了電話。
——扶貧開發成效顯著,脫貧步伐不斷加快。今年,我縣又有15個村實施了“百村扶貧工程”,共到位財政扶貧資金1175萬元、銀行貼息貸款750萬元,栽植果樹150萬株,建大棚506個,打機電井20眼、建方塘4座,使2200戶貧困戶有了長遠脫貧致富項目。同時,爭取資金200餘萬元,對生產生活環境惡劣的7個村、300戶進行了整體搬遷。全縣還落實戶有穩定收入項目4萬個,使14.2萬人基本實現脫貧。投資200餘萬元的六大扶貧基地建設日臻完善,實現滾動扶貧372戶。投資270萬元,建成了柳城區域中心敬老院。完成了26戶老勞模、老軍人、貧困戶的建房任務。共接納省市幫扶部門捐贈款物1400萬元,對貧困人口進行了集中救助,並實施扶貧項目54個,建成希望中國小7處。輸出勞務7萬人次,外出務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社會事業長足發展,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教育體制進一步完善,教師雙聘工作圓滿結束;高中教育長足進步,實現擴招522人,高考升學率達到89.75%;縣高中南院建設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中國小危房改造完成24600平方米;縣職教中心順利通過省級驗收。衛生工作不斷加強,有效遏制了“非典”疫情;投資450萬元的縣醫院門診樓完成主體工程,2500平方米的高標準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木頭城子鎮醫院晉升為縣第六人民醫院;“白內障復明工程”繼續實施,又有400名患者重見光明。新型生育觀念深入人心,計畫生育率達到99.94%。台子鄉東窯村農民文化中心建成使用,20個縣級科技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乾旱地區造林法為國內首創,5個鄉鎮的7處防氟改水工作任務全面完成。調整村級規模工作基本完成,共撤併行政村94個。二十家子火化廠開始運行,全縣火化率達到100%。積極開展雙擁活動,在全省雙擁模範縣評比中又獲殊榮。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達到100%,滿意率達到95%以上。切實做好信訪工作,解決了一批積案舊案,妥善處理了一批群體性事件。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破獲了一批重大刑事案件,確保了社會穩定。
另外,審計、統計、環保、金融、保險、物價、郵政、武裝、氣象、民族宗教、技術監督、安全生產、地方志等部門也為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各位代表,回顧2003年,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好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浸透著全縣各族人民艱苦奮鬥、 默默耕耘的辛勤汗水;凝聚著各級幹部同心同德、 同力同為的滿腔熱忱;閃爍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言獻策、謀劃長遠的智慧光芒;飽含著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及駐縣單位鼎力相助、無私奉獻的深厚情意。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為我縣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工作中還有許多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業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支柱產業弱,龍頭企業少,農民增收難;二是工業經濟還處在調整階段,規模小,競爭力差;三是民營經濟總量不足,檔次不高,管理落後;四是對外開放層次不深,外向經濟的牽動作用小;五是財政收支矛盾依舊突出;六是少數幹部執政為民意識不強、作風不實、服務不到位。這些問題和不足,嚴重製約著我縣的發展,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4年是“十五”計畫的第四年,是實現五年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研究確定“十一五”發展思路、實現三個階段性發展目標的奠基之年,對全縣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明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 以黨的十六大和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為指針,以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己任,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新朝陽為目標,以老工業基地改造為契機,以省委、省政府開發遼西北政策為導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深入實施科教興縣、項目立縣戰略,繼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經濟民營化進程,努力壯大縣域經濟,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跨越式發展。主要奮鬥目標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9億元,同比增長16.6%;工農業產值27.7億元,同比增長14.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30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8%;農村人均純收入2100元,同比增長17.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億元,同比增長19.3%。
二、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開創產業化調整新局面
按照“龍型經濟、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迅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年內實現農業總產值16.5億元、增加值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14.5%。
加快發展三大支柱產業,全力實施“三業富民”工程。一是大棗富民。通過山地栽棗、退耕還棗和棗糧間作等模式,重點建設孫家灣鄉洞子溝等一批千畝以上規模的精品大棗園,年內新增大棗800萬株,並舉辦第二屆“大棗節”。二是保護地富民。按照“突出特色、最佳化品種、提高標準、集中開發”的思路,以番茄、黃瓜和食用菌為主栽品種,加快棚內作物結構調整,年內新建保護地小區50個,新增溫室大棚5000棟。三是畜牧富民。以發展畜牧專業村屯和飼養大戶為重點,繼續抓好肉羊、肉牛、奶牛、瘦肉型豬和牧草等優勢產業,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在每個畜牧小區都建立改良站點,年內新增畜牧專業村屯100個,新發展飼養大戶2000戶,種植飼料玉米和優質牧草22萬畝,力爭實現畜牧產值4億元。同時,加快三大產業龍頭企業建設,按照公司加農戶、農戶連基地的龍型經濟模式,儘快形成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
實施“兩線”綜合開放,迅速提升兩條公路幹線帶狀經濟的輻射能力。大力抓好101和錦朝高速公路兩線農業綜合開發,以大棗、大棚和大畜牧三大產業為主,以“百村扶貧工程”為依託,把涉農項目集中擺放到兩條公路沿線,捆綁使用農業、水利、林業、畜牧、以工代賑、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專項資金,採取“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工程走、工程跟著產業走”的方式,建成集生態、經濟和景觀效益為一體的兩條農業綜合開發帶,以提升輻射能力和發揮牽動作用。
加快四大骨幹工程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繼續搞好閻王鼻子水庫庫區南岸生態建設、東南片百公里經濟林果開發帶、西片五鄉鎮二十村大區域生態建設和錦朝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帶等農建四大骨幹工程。通過綜合治理、規模建設和立體開發,達到治理山河、改善生態和發展特色經濟的目的,使精品工程率達到100%。年內完成綜合治理 面積 16萬畝、人工造林20萬畝,新建庫塘井窖工程172處、人畜飲水工程80處,新增機械化保護耕作項目區6000畝,實施高效農業配水10處,開發整理土地519畝。
實施“三個牽動”戰略,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用工業化、市場化和產業化的經營理念發展農業,重點實施“三個牽動”戰略:一是龍頭企業牽動戰略。依託北線食用菌、西線棚菜和小雜糧、東線和南線大棗等優勢產業帶,積極培育一批從事保鮮加工、儲運銷售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格蘭生態農業公司、東鑫牧業良種繁育中心、康泰蜂產品購銷中心等骨幹企業的發展壯大。二是市場牽動戰略。加快木頭城子黃牛交易市場、孫家灣和羊山大棗批發市場、柳城和台子豆角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檔次,增強輻射能力。依託生產基地興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產銷協會,壯大農民經濟人隊伍,嘗試發展產品配送模式,力爭把我縣的大棗、小雜糧、水蜜桃等特色產品打入國內超級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三是品牌牽動戰略。按照“非綠莫入”的市場準入機制,切實搞好生產基地的環境檢評工作,積極做好大平頂棗、柏山蜜桃、珍珠貢米等優勢品牌的原產地登記、綠色標識認證和商標註冊工作。
三、充分利用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開創工業經濟發展新局面
緊緊抓住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和支持遼西北地區發展這個契機,在創新體制、壯大規模、增加效益和提高競爭力上做文章,努力使全縣工業經濟走出一條新路。年內實現全口徑工業總產值11.2億元、增加值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3%、16.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2億元、增加值1.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7%、17%。
進一步深化改革,努力創新企業機制。盤活存量資產,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力爭使毛紡廠、針棉毛廠、鞋廠、閥門廠四戶企業依法破產,油脂化工廠、塑膠總廠兩戶企業實現徹底退出國有。同時,振動機械廠、地毯廠等集體企業改革也要有新突破。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圍繞提高質量、增加品種、降低消耗和安全生產,對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和特色產品加大技改力度,堅持非高莫上、非新莫上,採用一流技術和一流裝備,生產一流產品,達到一流質量,年內完成技改投資2500萬元。
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切實抓好項目建設。用好用足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立足激活存量資產和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配合企業做好已申報項目的跟蹤追報,幫助企業做好擬申報項目的準備,督導企業做好項目儲備,並按照“專人論證項目、專人申報項目、專人跟蹤實施項目”的要求,配備精幹的項目建設班子,形成項目論證、儲備和申報的良性循環機制,力爭將天億製藥機械廠改擴建、天馬集團麻混紡織生產、大世界商貿公司改擴建和萬進金礦改擴建等項目納入國家項目籠子,將造紙廠年產5萬噸高檔箱板紙、華龍集團年產5萬噸水處理劑等項目納入省項目籠子,並及時組織實施。
繼續實施“6444”工程,全力打造板塊經濟。積極引導、鼓勵骨幹企業,不斷壯大規模,力爭在2—4年內,培育出產值和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企業6個、超5000萬元的4個、超3000萬元的4個、超2000萬元的4個。加大對萬華集團、天江老龍口釀造、盤龍市場、海玉通公司、鍋爐安裝等納入板塊經濟企業的扶持和保護力度,建立“綠色通道”,強化領導包扶機制,使其迅速、健康發展。加強對骨幹企業法人代表的培育與愛護,提高 其 政治和經濟待遇,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使他們善於創業、敢興大業。
四、堅持對內大放開、對外大開放原則,開創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
堅持“縣策”地位和項目立縣戰略不動搖,力爭在民營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上有重大突破。年內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20.5億元、增加值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18.6%;完成招商引資額2.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500萬美元、出口創匯22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6%、11.1%、22.2%。
最佳化發展環境,放心、放開、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繼續堅持“優惠政策全國動態最優”的原則,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大力繁榮“百姓經濟”,除國家政策法規明確禁入的行業、產業外,一律向民營經濟放開。引導民營經濟以知名品牌、主導產品為依託,向高科技產業、出口創匯產業、環保產業以及旅遊服務業領域拓展。實行縣級領導聯繫重點民營企業和掛牌保護制度,著手組建民營企業家協會,搞好政府與企業界的溝通,加快組建中小企業投資服務組織和信用擔保機構,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堅持扶優扶強,切實搞好對天億製藥和天馬集團等民營骨幹企業的培植工作,重點扶持其加快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發步伐,提高其發展潛力和競爭力。年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新增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1個、超5000萬元企業1個、超2000萬元企業2個。
搞好招商引資,全力推進對外開放。立足我縣的區位、資源、產業優勢和新縣城建設,選擇一批資產優、市場好、競爭力強、能牽動全縣經濟發展的“大、高、外”項目,認真研究國內外大公司、國內知名企業的投資意向、投資特點和投資領域,選準主攻方向,主動出擊,結合籌建新縣城,以工業企業改革、農業產業化調整、工業園區建設和閒置資源開發為重點,吸引外資。年內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2個、高新技術項目4個、利用外資項目3個。認真落實招商引資各項政策,堅決治理“三亂”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努力創造招商、安商、養商、富商的良好環境。繼續實行招商引資待理證制度和審批手續代辦制度,對重大項目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繼續實行招商引資一票否決制度和縣級領導包扶大項目責任制,切實兌現獎懲,搞好全程跟蹤服務,努力抓好招商引資的精品工程。積極探索新辦法和新途徑,實現數量型招商向質量效益型招商轉變、政策招商向環境招商轉變、全民招商向專業招商轉變。加強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廣泛合作,共同開發和引進高科技項目。
五、切實加快財政增收步伐,開創財稅金融工作新局面
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努力建設經濟型、法制型、效益型財政,實行財政收入目標責任制,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和當年公教人員標準工資不拖欠。
實施財源工程,大力搞好財源建設。進一步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努力構築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富有潛力的地方財源體系。積極扶持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壯大骨幹財源;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抓好創稅農業,鞏固基礎財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切實搞好招商引資,擴大企業群體規模,培育新興財源;加大對重點項目支持力度,促其儘快增產創收,開發後續財源。堅持依法納稅,強化稅收征管,加大清欠力度, 堵塞各種“跑冒滴漏”,做到應收盡收。進一步規範預算外資金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將所有非稅收入納入政府預算管理體系,增強政府資金調度能力。
最佳化支出結構,努力壓縮財政支出。堅決貫徹“全力保吃飯、量力求發展”方針,繼續完善採購統辦、工資統發、經費統管、預算統編制度,嚴格界定財政資金供給範圍,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堅決剔除不合理開支,確保公教人員工資發放、機關運轉和社會穩定等剛性財政支出。
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切實拓寬融資渠道。改進稅費征管辦法,堅決取消對農民的各種亂收費,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大力精簡機構,壓縮人員,合理安排上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政支出,確保農村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圍繞農業綜合開發、滾動扶貧、“百村扶貧工程”和移民開發等重點項目,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努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效益與金融部門自身效益雙贏。
六、全力推進新縣城建設,開創第三產業發展新局面
積極運作縣城搬遷,進一步加快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按照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的思路,深化商貿流通領域改革。年內實現三產增加值6.6億元,同比增長17.8%。
進一步加快縣城搬遷步伐,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指標,省政府對全省四個有縣無城 縣 的搬遷工作均提出明確要求。“擴容、提質、經營城市”,為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已經成為我縣實現經濟建設倍增計畫的唯一希望。因此,縣城搬遷已是大勢所趨。市政府明確要求,朝陽縣縣城搬遷工作明年要有實質性進展,並鄭重承諾:不惜減緩北大街改造和鳳凰組團工程建設的進度,全力支持縣城搬遷。我們將及時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切實加快縣城搬遷步伐,按照“項目支撐、工業先行、依城建園、以園擴城”的基本思路,通過招商引資等形式引進工業項目,依託新縣城城區,建設工業園區,憑藉工業園區,擴展新縣城城區。堅持“高起點規劃、大手筆設計”的原則,搞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起步階段達到“三通一平”,逐步達到“七通一平”。抓緊完善規劃,建立運作機制,出台支持政策,力爭明年取得突破性進展。實行用地“零地價”的特殊優惠政策,將科技含量高、產業拉動力強、資源利用容度大、市場開發前景好、高附加值環保型項目,重點向園區擺放。同時,繼續加大二十家子、木頭城子等建制鎮的小城鎮建設力度,最佳化產業布局,努力打造城鎮產業聚集發展效應,年內完成5萬平方米建設任務。
繼續完善電信服務網路,切實搞好公路建設。投資1400萬元,拓展寬頻通訊800戶,新安電話1萬部,使全縣電話總量達到5.3萬部,近三分之一的家庭擁有電話。重點抓好三六線、下奈線、車橫線、陳石線、大炮線、六獅線87.9公里油路建設,新增通油路村15個;全力抓好鄉際間公路提級工作,掀起春、秋兩季公路建設高潮,做好路基改造和公路養護工作,力爭再奪省級公路建設文明縣稱號。
積極推進商貿流通領域改革,大力構築市場體系新格局。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大力興辦專業合作社,繼續抓好食用菌、小菜、蜂業、果品、養殖等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按照糧改三項政策,抓好糧食經營,搞好雜糧的深加工和出口創匯。立足培育和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重點加快牲畜、糧食、農產品、蔬菜批發市場建設,做大做強盤龍市場、大世界商貿、遼西建築裝飾材料城,並從明年起對大世界商貿市場進行徹底改造,使其真正成為我市乃至遼西地區一流的商貿、物流配送中心。進一步強化市場管理,規範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七、繼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創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堅持實施科教興縣戰略。深入實施“現代農民教育工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整體水平。繼續開展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努力倡導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的社會風尚,提高廣大幹部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村風、民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思想,大力開展“科技興農”、“科技興企”活動,不斷促進科技成果的套用和轉化,努力提高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調整學校布局,年內撤併國小17所,建成縣高中學生宿舍樓和綜合教學樓,創建柳城新高中和一所寄宿制國小,完成1.2萬平方米危房改造任務;深入開展星級校競賽和農村標準化國中創建活動,提高綜合辦學水平;加強骨幹教師培訓,以優惠政策和良好待遇穩定教師隊伍;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努力培養適用、實用型人才。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紮實做好扶貧幫困工作。落實下崗失業人員 再就業優惠政策,進一步做好再就業工作,新安置下崗失業人員 5500人。大力拓展勞務輸出領域,實施“放飛工程”,促進非農產業發展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年內輸出勞務7萬人次。加大社保費征繳力度,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失業金及時足額發放。加快推進醫療保險,繼續擴大覆蓋面。進一步完善低保制度,規範程式,嚴格審批,實現應保盡保。切實搞好優撫工作,鞏固發展“雙擁”成果。多渠道籌集扶貧開發資金,密切結合101線和錦朝高速公路沿線農業綜合開發,實施好新增30個村的“百村扶貧工程”。充分發揮六大扶貧基地作用,切實開展好滾動扶貧,完成200戶扶貧移民搬遷任務。繼續實 行 領導幹部“聯鄉、包村、帶戶”責任制,確保3萬戶貧困家庭每戶至少有一個穩定收入項目,使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得到基本保證。
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加快農村有線電視網路建設,逐步擴大廣播電視覆蓋面,年內新增有線電視3000戶,總量達到1萬戶。組織好民眾性文體活動,加強農村文化中心和文化廣場建設,建成尚志文化分館。深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機構、醫療市場和藥品市場的管理,健全防保體系,提高廣大民眾的健康水平。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有效控制人口增長,計畫生育率達到98.5%以上。進一步加大殯葬改革力度,確保火化率100% 、“三線”退墓還田率100%。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落實人才政策,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環境。加強土地和環境保護工作,合理解決好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係,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廣大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八、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開創社會穩定工作新局面
大力加強民主制度建設,切實保障民眾的民主權利。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民眾的輿論監督及社會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常委會決議、決定,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群團組織、廣大民眾意見和建議,確保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大力推行村務公開、廠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村民自治,完成第八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堅持依法治縣,切實搞好法制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執法監督,維護司法公正。深入開展“四五”普法工作,努力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質。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防範、懲治邪教組織和“打黑除惡”為重點,搞好嚴打整治,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維護社會和政治穩定。加強信訪工作,積極排查不安定因素,見微而知著,防患於未然,解決好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努力化解各種矛盾。
九、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創機關自身建設新局面
學習檔案,掌握政策,建設一個積極進取的政府。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當務之急是縣鄉兩級政府組成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準確把握中央關於支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和省政府制定的支持遼西北發展的各項政策,本著對全縣62萬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千方百計、千辛萬苦跑政策、爭利益,真正做到政策面前不糊塗。當前重點是爭取已經出台的財政共享收入增量返還政策、轉移支付補助政策、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免繳政策、支持農業產業化和技術改造項目貼息政策、支持教育事業發展政策、支持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政策、專項資金減免配套政策、財政周轉金緩還政策。全縣上下必須緊急動員起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努力形成一種全黨抓政策、全員跑項目、全民興 產 業的良好氛圍。
大膽開拓,勇於創新,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政府。“解放思想黃金萬兩,觀念更新萬兩黃金”。我們一定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在首位,並努力身體力行、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堅決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在事關經濟發展和為民造福問題上,務求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加開闊、方法更加靈活,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膽,工作上放手放開,政策上放活放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推動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階。
轉變職能,真抓實幹,建設一個務實高效的政府。按照WTO規則要求,推進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創新,將那些由市場調節的事項從政府職能中剝離出去,切實把政 府 職能轉變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權力,簡化手續,提高辦事效率,真正做到方便基層,方便企業,方便民眾。
嚴於律己,廉潔從政,建設一個清正廉明的政府。堅持從嚴治政的方針,大力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堅決防止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個人權力商品化。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真正把黨和人民給予的權力,用在黨的事業上,用在為人民服務上,常思貪慾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修為官之德,常懷為民之策,爭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樹立起政府機關廉潔為民的良好形象。
改進作風,勤政為民,建設一個人民信賴的政府。始終堅持“權大不忘責任重、位尊不忘公僕心”和“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從政理念,時刻關心民眾疾苦,把民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民眾利益作為第一目標,把民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把民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努力維護人民的利益。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提倡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永遠與人民民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各位代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004年正在向我們走來,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使命任重道遠。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與支持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振奮精神,團結一致,趨利避害,頑強拼搏,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新朝陽。我們堅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航程中,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欣逢盛世的朝陽縣,必將象其名字一樣活力無限,她所迎來的每一個明天都會比昨天更輝煌、更絢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