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我縣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立縣和工業強縣戰略,一以貫之地堅持縱向叫板、橫向較勁、自我叫真的“三叫(較)”機制和盯人、盯事、盯果的“三盯”方法,抓落實、促落實、保落實,圓滿完成了縣十三屆一次黨代會和縣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促使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跨上了一個新台階。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1億元,同比增長26.9%,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增加值分別實現12億元、8.5億元和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4%、44.4% 和24.4%;預計 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14.5億元,同比增長89.6%;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33.1%;農村人均純收入3150元,同比增長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朝陽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7年
- 地點:朝陽縣
- 主辦方:朝陽縣政府
基本信息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工作回顧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園區活力進一步增強。 預計實現全口徑工業總產 值30.2億元、增加值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和47.1%;規模 以上工業總產值16.3億元、增加值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1%和37.9%,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2戶,百盛鋯業公司、萬泰礦業公司、海玉通公司、英達礦業公司等骨幹企業年納稅千萬元以上,龍頭作用顯著。八大園區入駐企業已達78家,其中達產後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0家、超5000萬元企業22家、超1000萬元企業26家,總投資30.09億元,預計實現產值46億元,創利稅6.5億元。柳城工業園區有望進入省級園區行列,工業容積率、利稅增長率、引擎拉動率明顯提升,雙百億產值和銷售收入的“胚胎”企業已經落地,園區集聚和資源集約效應初步形成,拉動縣域經濟成長作用日益明顯。工業企業改制工作取得新進展,改制面達到99%。
——農村經濟健康發展,農業綜合開發步伐加快。大旱之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59億斤,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24.7億元,同比增長24.5%。保護地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新建高標準溫室大棚8700棟,使大棚總數達到3.8萬棟,預計實現產值3.8億元;新建500畝以上大棗園3處,嫁栽優質大棗樹500萬株,使大棗樹總量達到6000萬株,預計實現產值6000萬元;新建畜牧專業村屯42個、標準化小區50個、人工授精站24個,新發展規模飼養大戶1100戶,預計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80.2萬頭、10.6萬頭、88萬隻和1365萬隻,預計實現產值11.5億元。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2戶、超5000萬元企業2戶、超2000萬元企業3戶。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繼續深化,農村土地二輪延包收尾和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圓滿完成。
——商貿流通日漸活躍,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城鄉市場繁榮穩定,商貿流通系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億元,同比增長25.1%。投資1.85億元,新建盤龍購物廣場、羊山大棗與中藥材批發市場、二十家子農副產品市場等城鄉市場3個。開展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新增農村連鎖店30家。深化了商貿流通體制改革,19家非工口企業改制任務全面完成。現代物流、代理、中介、超市等新型業態方興未艾,提檔升級步伐加快。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八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繼續加大,柳城工業園區一號公路與環區公路鋪設工程、龍波大街路基改造工程、園區主次幹道排水工程、10千伏輸配電線路和兩個變電所主變增容工程全部完工,其餘七大園區也基本實現“三通一平”。新縣城籌建工作穩步推進,縣城搬遷業經省政府同意。小城鎮建設全面提速,投資2.07億元20萬平方米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城鎮化率達到6.8%。公路建設再掀高潮,新鋪設油路142公里,改造路基489公里,新建橋涵237座6025延長米。山區和農田基本建設力度加大,新建水源灌溉工程35處、基本飲水工程52處、高效配水工程150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8處,完成治河工程55.3公里、水土保持工程19.2萬畝、人工造林24.2萬畝、土地整理項目45個,新增耕地2萬畝,實施農村變電所改造工程項目2個,為保護地和畜牧小區配電54處,圓滿完成了220戶村村通電工程任務。新農村建設規劃及試點工作紮實推進,完成了1個建制鎮、20個示範村建設規劃和經濟發展規劃設計,並投資1788萬元,改善了試點村生產和生活條件。
——項目建設成果豐碩,招商引資卓有成效。全年共完成建設項目834個,總投資14億元,其中超千萬元大項目42個,同比分別增長60%、89.6%和31.2%,再創歷史新高。特別是投資10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上和5000萬元以上的建設項目同比均實現了倍增。百盛鋯業海綿鈦、東方鎳業高冰鎳和東鑫水泥廠改擴建等一批超億元的重點工業項目,產值高、效益好,拉動縣域經濟成長作用十分明顯。全年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6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個,預計完成域外招商引資額3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契約額500萬美元,出口創匯600萬美元。
——財稅金融平穩運行,綜合財力明顯提升。預計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8億元,再次突破億元大關,並創歷史最高水平。稅收和非稅收入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成立礦產資源統一管理辦公室,對重點資源型企業實行稅源監管,預計年內完成國稅收入1.31億元、地稅收入1.53億元(含市下劃房產開發營業稅1936萬元和高速公路建設稅收550萬元)、非稅收入581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7.4%、9.4%和22%;積極向上爭取各項資金,多渠道爭得各項補助資金5.05億元。財政資金使用和調度更趨合理,支出結構日益最佳化,發放公教人員工資補貼3500萬元,兌現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調標2489萬元,撥付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421萬元,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518萬元,落實參合農民補助醫療費1275萬元,投入項目園區基礎設施建設1.5億元。金融部門融資渠道不斷拓寬,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能力日益增強,全年各項存款和貸款餘額分別達到9.95億元和8.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20.7%。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達到網路化和規範化管理標準,實現了“鄉鄉通”,全年完成就業培訓17391人,實現實名制就業和再就業5481人,輸出勞務15萬人次,分別為市政府下達任務指標的215.5%、252%和220%。“三條社會保障線”覆蓋面不斷擴大,新增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505人,發放各類保險金2663 萬元。弱勢群體得到救助,發放低保金和臨時救助金886.2萬元。 扶貧幫困工作紮實有效,累計投入幫扶款物1671萬元,為貧困戶建房550戶、修房900戶;爭取各類扶貧資金2928萬元,完成“整村推進”工程46個,完成戶有穩定收入項目1.5萬戶,移民搬遷280戶。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發放優撫資金225萬元。安全生產形勢良好, 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事故發生起數、死亡人數、經濟損失數同比分別下降75%、75%和81%。
——精神文明不斷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榮辱觀教育,深入實施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鄉居民素質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工作成績顯著,我縣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化先進縣。科技工作不斷進步,共實施科技項目30個,預計可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8000萬元,為市政府下達任務指標的452.7%。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績,義務教育順利通過“鞏固片”省級評估驗收,高中擴招任務圓滿完成,柳城高中一期工程順利實施,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共改造危房1萬平方米,撤併農村國小9所,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新機制運行良好,計畫生育率達到99.69%,我縣被評為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順 利實施,以戶為單位參合率達到83%。廣電事業建設實現新突破,新增衛星電視用戶2.3萬戶。旅遊業健康發展,旅遊收入大幅度提高。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體育“三下鄉”活動不斷深入。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全面啟動。
——民主法制進程不斷加快,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民眾的社會監督,堅持定期向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報告和通報工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6件,政協委員提案20件,辦結率和全面溝通率均達到100%。信訪工作進一步加強,一些涉法、涉地、涉農信訪案件得到妥善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強化,平安縣建設穩步推進。“四五”普法任務圓滿完成,全民法律意識明顯增強。公安系統基層基礎建設全面改善,處於全省領先位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深化,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積極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全面開展經濟軟環境建設活動,進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穩步推進廉政勤政建設,狠抓了糾風治亂和反腐敗工作,行政監察和責任審計得到加強,促進了政府機關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全面提高。
物價、農機、統計、檔案、老齡、婦女、郵政、通訊、氣象、保險、藥監、地方志、技術監督、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國防與武裝等工作也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為我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付出艱辛、做出貢獻的廣大幹部民眾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駐縣官兵、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偏小,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全縣貧困面貌仍未徹底改變;工業化尚處於初級階段,支柱產業不強,骨幹企業不多,集約水平不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偏低,“三農”問題依然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和對外開放步伐不快,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仍然很多;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薄弱環節依然存在;社會保障、就業和維護穩定的任務還十分艱巨;政府職能有待進一步轉變,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仍需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將採取得力措施,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二OO七年工作任務
2007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紮實做好2007年的工作對於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7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又好又快發展重要思想,以“一主四化”和 壯大縣域經濟實力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統領,以高揚旗幟樹立朝陽發展新形象為動力,以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 式為重點,強力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更加注重構建和諧社會,為加速縣域崛起而努力奮鬥。主要奮鬥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2億元,同比增長31.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4.2億元、13.3億元和1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3%、56.5%和24.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20億元,同比增長38%;農村人均純收入3800元,同比增長20.6%。根據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七項工作:
(一)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
按照“壯園區、育支柱、接鏈條、增規模”的發展思路,做大做強工業企業,壯大工業經濟,確保年內實現全口徑工業總產值46.5億元,同比增長5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億元、增加值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和56%。
壯園區,構建載體平台,在壯大園區項目聚集上求高。繼續完善八大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努力構建載體平台,通過實施更為優惠的政策、更為科學的產業規劃,引導和鼓勵具有基本條件的骨幹企業在園區擴張發展。依靠八大園區現有的區位、資源、產業、人氣優勢,圍繞企業龍頭,精心打造園區主導產業,並以此為核心,吸納同類同屬企業迅速聚集。在園區內擺放項目既可“百花齊放”而求其多,又可“一枝獨秀”而求其強,以突出主導產業,壯大園區規模,形成園區特色,構建工業網路,打造企業集聚和資源集約效應。各鄉鎮、各部門引進的500萬元以上項目,原則上都要進入園區發展。
育支柱,抓好立縣立鄉項目,在培育支柱企業項目體量上求大。舉全縣之力,傾盡所有、傾盡所能,重點培育和扶持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能夠拉動縣域經濟成長和財政增收的立縣、立鄉項目。力爭用三年時間,將百盛鋯業、東方鎳業培育成為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立縣支柱企業。積極培育東鑫水泥、萬華集團等企業做大做強,促使其儘快成為立縣企業。同時,充分發揮我縣三大主導產業資源豐富的優勢,下大力氣培育立鄉企業,通過深入實施立鄉企業突破戰略,大興全民招商之風,大行全民興企之舉,積極引導各類創業主體圍繞發展支柱產業和培育優勢產業上項目,圍繞大企業服務配套上項目,圍繞重點項目上項目,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上項目,最終形成富鄉、富村企業遍地開花的局面。
接鏈條,依託資源優勢,在產品鏈條延伸上求長。繼續加強礦產資源統一管理,按照“兩個前伸後延”、“兩個吃乾榨淨”要求,努力在資源深度開發上做文章,新上一批接長產業鏈條、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和高附加值的初級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新上一批技術改造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步伐,儘快提高原生型和引進型高新技術項目比重。綜合考慮產業的發展定位、企業素質和資源利用程度,科學確定培育對象,篩選一批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創新能力強、盈利水平高的重點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項目、信息、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重組、延長產業鏈條等途徑,推動企業迅速上項目、壯規模、強產能。積極鼓勵大廟、古山子、北溝門、瓦房子等鄉鎮的資源型礦山企業新上諸如海綿鐵、特種鋼、錳合金等精深加工項目。
增規模,積極培育骨幹群體,在規模企業增量上求多。繼續加快培育一批支撐產業發展和財政增長的規模骨幹群體,大力推進企業重組改造,支持企業新上技改和擴能項目,做足做活從自身產業內部生成大項目或配套項目文章,擴大現有企業和內生項目增量,大力發展冶金、化工、機加、輕工、建材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六大行業,加快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生態建設等項目,不斷拓寬項目建設領域。重點抓好以鎳、鋯、鈦、錳、鐵、金生產為主的冶金業,以毛巾、造紙、制酒、燃料乙醇為主的輕工業和以水泥、理石生產為主的建材業。年內力爭實施投資2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25個,確保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2戶, 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戶、超5000萬元企業1戶、超1000萬元企業5戶、超500萬元企業15戶,使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達到77戶以上。 重點抓好 甜高粱莖稈製取10萬噸燃料乙醇、吉林客商玉米深加工、瀋陽客商大豆深加工、萬華集團海綿鐵和大棗深加工等一批重點大項目,確保早日竣工、早日達產達效。
(二)大力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立足於大棚、大棗、畜牧業三大主導產業,繼續以結構調整和基地建設為主線,努力構建農業產業化新格局,確保年內實現農業總產值28億元,同比增長13.3%。
以壯大主導產業為目的,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實施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和優質糧食、特色農產品等產業工程。積極推進保護地生產建設,進一步創新激勵機制,鼓勵規模經營,年內新建保護地暖棚1萬棟、冷棚5000畝、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示範基地8處。積極發展大棗產業,引導農民按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準,集中建設精品園和產業基地,全年力爭新建500畝以上大棗精品園10處,新增大棗500萬株,發展優質果樹210萬株。積極促進畜牧業發展,鼓勵發展以畜牧小區、專業村屯和大場大戶為主的畜牧產業,繼續培育壯大以七道嶺、長在、北四家子、木頭城子、六家子等五鄉鎮為中心的肉牛、商品豬、家禽、肉羊和狐貉等“五大養殖基地”,全年新建和完善標準化畜牧小區50個,培育大場大戶500個,發展專業村屯20個,使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 100萬頭、16萬頭、110萬隻和2000萬隻。繼續抓好重點鄉鎮的保護地蔬菜、食用菌、酒葡萄、花卉等示範園和產業基地建設,引進推廣名優新品種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產業規模和產品特色,切實做好食用菌、大棗、蕃茄、小雜糧、小菜等名牌產品質量認證工作,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產業效益。強化用工業謀劃農業發展理念,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年內新發展龍頭企業8戶,重點抓好聖運和分享禽業、聖馨小菜、聖露棗業、紅山棉業、龍山利寶花卉、鑫波和興源牧業等生產加工項目,積極引導企業與農戶對接,增強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形成產、加、銷產業鏈條,達到“科技興基地、基地促龍頭、龍頭帶基地、產業富百姓”效果。
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目的,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繼續搞好大小凌河流域治理、溝壑山川治理、高效農業配套、人畜飲水、生態造林、土地整理等工程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年新建小型灌溉工程10處、人畜飲水工程20處、高效農業配水工程20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8處,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 15萬畝、治河工程15公里,實施國家土地整理項目1個、整理面積1萬畝,植樹造林20萬畝。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嚴格落實各項惠農利農政策,切實建立起為農服務的農村基層管理新機制。繼續搞好示範村試點工作,廣泛開展以“規劃建設新村鎮、發展壯大新產業、培育造就新農民、建立健全新組織、全面樹立新風尚”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活動,做好以清垃圾、清柴垛、清路障、清宅側、清違建和改路、改水、改廁、改灶、改棚廈及村屯綠化為主的“五清五改一綠”村屯環境整治工作,引導農民發展大產業、建設新能源、完善水電路、實現真富裕。
(三)大力實施“一主四化”戰略,加快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堅持管建並重原則,以新縣城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強建設與管理,全力打造第三產業發展平台,努力改善全縣整體形象。
提高規劃標準,加速推進新縣城建設。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的建城方針,強力推進新縣城建設進程,年內確保完成縣城建設規劃。啟動大凌河縣城段治理工程,必保完成縣城一號循環路路基改造和龍波大街油路建設。堅持以新縣城為載體,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和融資力度,高質量經營建設規劃區,促使縣黨政機關儘快實現搬遷。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力求將新縣城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列入省“十一五”發展規劃,最大限度地取得支持。依託國家農村發展基金會和國務院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對柳城小城鎮建設的大力支持,加快柳城小城鎮的建設步伐,以此推動新縣城的建設發展。
提高城鎮功能,加速推進小城鎮建設。儘快完成全縣小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研究制定發展小城鎮的扶持政策,改進投資方式,搞活土地資本運營,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城鎮功能。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導,以產業興鎮為核心,大力發展具有本地優勢、傳統基礎、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努力培育典型的工業強鎮、商貿富鎮和交通樞紐大鎮。大力發展城鎮二、三產業,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通過產業帶動、建設推動、市場牽動、政策驅動,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大力實施公路標準化建設,力爭完成油路工程160公里,路基改造500公里。年內建成木頭城子鎮和二十家子鎮客運站。
提高市場建設水平,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按照“發展大商業、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的戰略思想,進一步完善以商貿中心為依託、鄉鎮市場為中心、農家商店為補充的城鄉市場體系,加大產業基地、專業市場和農村集貿市場的建設力度,培植經紀人,搞活產供銷。進一步最佳化市場布局,鞏固擴大現有的二十家子農副產品、羊山大棗和藥材批發、柳城和波羅赤蔬菜批發等市場,積極探索在柳城縣城規劃區新建大型現代物流配送中心,開放市場經營空間,提高經營規模和檔次,搭建好商品交換信息平台,為新縣城建設聚集人流、物流。進一步創新糧食流通機制,健全市場體系,促進有序流通,確保糧食安全。進一步規範市場交易行為,嚴厲打擊制、售、販假活動,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加快清風嶺、劈山溝自然保護區和槐樹洞、玉清宮、華嚴寺等旅遊資源的推介開發,培育壯大旅遊產業。
(四)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是實現縣域崛起的必由之路。我縣經濟發展滯後,財力有限,因此必須依靠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增加投入,藉助外力求發展。年內實現域外引資1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60萬美元、出口創匯800萬美元,同比均增長35%。
多種途徑謀發展,創新方式抓招商。認真研究國際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規律,密切關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產業技術升級特點和趨勢,依託我縣優勢資源、現有企業基礎,瞄準客商投資方向和熱點,精心篩選、論證、包裝一批招商項目,建立項目承接、引進和推進機制,切實提高我縣經濟的外向依存度。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新形式、新手段、新方法,積極探索項目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代理招商、網路招商和定向招商等方式,積極拓展對外聯繫渠道,切實形成“領導帶頭、乾群聯動、專業人員主攻”的招商氛圍,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擴大開放範圍,努力把招商觸角延伸到商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領域,在引進資金項目的同時,積極引進經營理念、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和管理創新。
完善措施謀發展,最佳化環境抓招商。深入開展軟環境治理工作,堅持開展行風軟環境建設“選優評差”和行政執法“雙十佳”評比活動。 認真研究國家新一輪巨觀調控政策,調整制定適合我縣招商引資新政策,有效提升政策環境吸引力,儘快形成“窪地”效應,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源源不斷湧向我縣。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營造安商氛圍,主動為客商解決投資興企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以此贏得項目、贏得資金、贏得投資者的信任,真正使客商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實行親商愛商的“零距離”服務措施,建立領導接待日和定期深入企業制度。堅決破除“官本位”思想,摒棄部門利益,一切著眼於招商引資和企業發展,以方便、快捷、公正、廉潔為目標,牢固樹立“投資者是上帝、引薦者是功臣、公務員是公僕”的觀念,真正做到好事快辦、特事特辦、以誠招商、以信留商。
最佳化結構謀發展,突出特色抓招商。大力發展出口創匯產業,以特色農產品為核心,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吸引外資投入,加快出口產品基地和品牌建設,擴大地方產品出口份額,在保持出口創匯持續增長的同時,努力提高對外貿易的增長質量和水平。多渠道引入資金,大力實施名牌推進戰略,重點抓好百盛鋯業、天億製藥機械、宇輝公司、華成集團、東方鐵合金廠等企業的出口創匯工作。
(五)大力加強財政金融管理,加快建立公共財政體制
強化財源管理,大力組織財稅收入。切實保障主體稅種穩定增長,突出抓好財源建設,不斷挖掘新稅源,擴大新稅基。堅持依法治稅,不斷完善稅收征管辦法,打擊偽造、虛開增值稅發票等偷稅漏稅行為,真正做到應收盡收。加強非稅收入管理,依法組織非稅收入,確保全部進入財政專戶,努力增加政府統籌財力。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培植新的財政增長點。加快重點工程、重點企業建設,大力培育擴張有效財源。加強礦山產品銷售統一管理,力爭實現全覆蓋,不斷提高財政自給能力,保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著眼全面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積極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努力為財政增收奠定基礎。年內確保實現國稅收入1.6億元、地稅收入1.7億元、預算外非稅收入48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2.1%、9.6%和14.2%。
強化預算管理,努力節約支出。認真執行財政集中支付和政府採購制度,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強化審計監督,加強轉移支付和各種專項資金管理,增加財政支出透明度,保證資金專項使用。嚴格執行預算,從嚴控制支出,認真界定財政供給範圍,確保實現保工資、保剛性、保穩定、促發展財政工作目標。
強化信貸管理,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新型的銀政、銀企關係,促進共同發展。倡導誠信意識,開展爭創信用村、信用鄉鎮活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引導金融機構調整和最佳化信貸結構,改善金融服務,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以政府信用為主導、企業信用為重點、個人信用為基礎的信用體系。
(六)大力解決民生需求問題,加快和諧社會建設
著眼於民生需求,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擴面工作,加大保險費徵收和清欠力度,努力做到依法參保、應保盡保、應收盡收。進一步加大再就業工作力度,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多措施擴大勞務輸出,確保年內實現城鎮實名制就業3000人、輸出勞務10萬人次。繼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力爭以戶為單位參合率達到86%以上。紮實搞好扶貧開發,積極爭取包扶單位扶持,確保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65個,移民搬遷280戶。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工作,全面完成1450戶農村貧困戶危房修建任務。
著眼於社會進步,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強化科技服務,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高科技貢獻率,年內實施市以上科技計畫項目10項,推廣科技成果20項,培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戶、市級4戶。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快職教中心建設步伐,繼續整合教育資源,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年內撤併農村國小9所,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改造危房5000平方米,完成柳城高中二期工程建設任務。全面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急機制,年內改造鄉鎮衛生院20個。加強文化基地建設,嚴格文化市場管理,鼓勵文化精品創作,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體育“三下鄉”活動。大力發 展廣電事業,加快村通有線電視進程,新增衛星電視用戶2.4萬戶。繼 續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8.63‰和3.62‰以下,計畫生育率達到98.5%以上。認真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關心和支持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發展。繼續深化企事業單位改革,鞏固國有和集體企業改革成果,確保各項改革任務圓滿完成。
著眼於社會和諧,全力維護穩定局面。繼續鞏固平安縣創建成果,夯實構建和諧社會基礎。深化公安管理體制和警務機制改革,繼續加快公安系統基層基礎建設步伐,確保高質量完成任務。建立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堅決取締邪教組織,徹底剷除黃、賭、毒等各種醜惡現象。大力推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項應急管理機制,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不穩定因素大排查、大調處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和化解矛盾糾紛。認真落實信訪工作“分級負責、歸口辦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責任制度,重點處理好去省進京、涉林、涉地案件,切實維護民眾利益。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認真落實事故隱患整改措施,完善監督網路,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著眼於科學發展,加強資源環境管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可持續發展。強力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堅決取締無證開採和掠奪式開採企業,切實做好礦產資源統一監管工作。嚴格保護耕地和合理集約利用土地,科學規劃重大項目用地,盤活閒置土地。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嚴格執行排污總量控制,保護生態環境。
著眼於公民道德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增加報導的深度和廣度。深入推進以城鄉共建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鞏固提高老典型,培育發展新典型,通過典型引路,提高城鄉共建整體水平。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營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廣泛開展以提高公民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七)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依法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執行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加強與政協的聯繫與溝通,積極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和落實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努力提高代表、委員的滿意度。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重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進一步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全面啟動“五五”普法教育,重點加強政府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增強依法行政能力。紮實做好鄉鎮和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繼續推行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機制。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高經濟社會管理水平。以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為目標,全面搞好“五型”機關建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立足於建設學習型政府,不斷加強理論武裝、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進一步開闊視野,創新機制,牢牢把握政府工作的主動權,切實提高駕馭經濟社會事務的能力水平。立足於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縣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簡化辦理環節,提高工作質量,不斷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立足於建設高效型政府,大力倡導“馬上辦”、“現場辦”和“限時辦”等好做法,進一步提高政府機關的辦事效率。立足於建設務實型政府,不斷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力戒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做到恪盡崗位職守,重抓工作落實。立足於建設廉潔型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行政監察,完善經濟責任和離任審計制度,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行風軟環境和行政執法評議活動,切實樹立政府機關良好形象。以健全工作推進機制為保障,全面加強機關制度建設,進一步提高執政水平。致力於健全明確的責任制度,嚴格執行政府工作規則,理順工作分工,實行崗位定責,細化、量化目標任務,強化層級領導,解決“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努力形成科學嚴謹的責任機制。致力於健全嚴格的監督制度,加大重點工作調度密度和頻率,堅持實行“鄉鎮部門周調度、牽頭部門旬調度、分管縣長月調度”制度,強化層級監督,做到隨督隨改、邊查邊推,真正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決策反饋和督查機制。致力於健全有效的激勵制度,進一步完善以項目建設為標尺的激勵約束措施,堅持實行“以項目出政績、出人才,以項目論英雄、論獎懲”的考評機制,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幹部項目包扶責任制和橫到邊、豎到底的項目包保責任制,切實形成“以項目聯勤、聯績、聯利、聯用,跟蹤問效,城鄉聯動,整體推進”的長效機制。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使命光榮艱巨,新的事業任重道遠。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和團結全縣人民,搶抓機遇,奮力前行,為早日實現全縣的整體脫貧、縣域經濟的迅速崛起和財政的徹底翻身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