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遼陽縣政府工作報告

“十一五”以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區域強縣”的發展目標,積極實施“工業立縣、工業強縣、富民興縣”三大戰略,全縣經濟實現了由復甦到振興的轉變,社會各項事業邁上了新的台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遼陽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1年
  • 單位:遼陽縣政府
  • 類型:政府報告
條例全文
“十一五”主要成就和2010年工作回顧

   “十一五”以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區域強縣”的發展目標,積極實施“工業立縣、工業強縣、富民興縣”三大戰略,全縣經濟實現了由復甦到振興的轉變,社會各項事業邁上了新的台階。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到“十一五”期末,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05.2億元(預計,下同),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長25.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新體制)實現12.6億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長3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2億元,是2005年的5.4倍,年均增長40.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4.7億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長16.3%;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771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長14%;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02.8億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長24.5%。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列全省第12位,跨入東北地區30強行列。
——經濟發展方式切實轉變。工業經濟突出抓好集中區建設,通過項目推進形成產業集群優勢,高壓共軌產業通過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打造了民族品牌;鋼鐵加工產業經過改造升級、兼併重組,產業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農業經濟以產業化為發展方向,鼓勵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精品農業,實現了由粗放到集約、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新興服務業多元發展,國民經濟占比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環保攻堅惠民活動,提前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加快了向生態經濟的轉變。
——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改善。順利完成了《遼陽縣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修編工作,確立了“兩軸兩翼,一主三副”城鄉發展格局。縣城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老城區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新型商住小區和高層建築相繼建成,首山公園成為縣城人們喜愛的休閒娛樂活動場所,城市管理進一步加強,城市功能明顯提升。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中心鎮、中心村成為城鄉有效接點,村村通油路工程提前實現,自來水工程、有線電視工程、網路建設工程、電網擴容改造工程紮實推進,文化站、健身廣場等公共活動場所逐漸增多,鄉村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加大。連續兩屆獲得省“綠葉杯”稱號,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局面初步呈現。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國家“科技特派員試點縣”工作穩步開展;教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雙高普九”紮實推進,高考升學率逐年提高,職業教育、民辦教育長足進步;文化、廣電事業日益繁榮;就業形勢保持平穩,養老、醫療、低保、新農合制度基本建立;扶貧、救助紮實有效,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延包工作全面結束,林權改革紮實推進;集體企業改革基本完成,經濟發展要素更加活躍;公共財政體系框架初步建立,依法理財水平切實提高;鄉鎮防保機構改革紮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實現均等化。
——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日益加強。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明顯提高。堅持依法行政,公民合法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切實加強綜治、信訪工作,社會秩序保持穩定,平安縣創建工作富有成效,榮獲省級榮譽稱號。民兵、國防教育工作繼續保持省、市先進水平。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再創佳績。民宗工作不斷加強。社會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我縣實施首山新城、劉二堡新市鎮建設的起步之年。全縣上下團結奮進、埋頭苦幹、搶抓機遇、謀求發展,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洪澇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圓滿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新城、新市鎮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進
高質量完成了首山新城、劉二堡新市鎮總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新城、新市鎮骨架漸次拉開。
首山新城投資1.1億元的污水處理廠項目建成並投入運營,鋪設污水收集管網40公里,實現了城市雨污分流;投資5000萬元的燃氣項目完成燃氣站建設和主管道鋪設工程,已經實現供氣;投資1.6億元的城市集中供熱工程主體施工完成,鋪設城區一級主管網9.5公里;投資1億元的興隆大街項目完成了地道橋穿越工程;投資1億元的自來水改造工程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投資5000萬元實施了首山公園、兵馬河植物園、外環路和城區綠化工程;投資4000萬元實施了老城區路面修復、小區改造工程。
劉二堡新市鎮東北輕工產業園完成規劃,開始起步;燃氣工程與中燃集團正式簽約;投資1000萬元建成南沙河大橋工程;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完成了選址工作。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42萬噸。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39.8億元,農業增加值實現19.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和12.6%。
完成設施農業1.5萬畝,建成千畝連片小區4個,黃泥窪鎮西岔子、胡台子村實現了整村推進。新建畜牧小區73個。建成國家級玉米、水稻高產示範區8個。水產養殖水平逐步提高。農事龍頭企業達到102家、專業合作社300個,帶動農戶8萬戶。農田基本建設有望獲得省“大禹杯”稱號。投資1000萬元完成蘭河整治等水利工程,防汛工作取得重大勝利。建成飲水安全工程25處,3.4萬人飲水安全得到保障。完成植樹造林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7.6%。建成戶用沼氣池1500個、服務網點8處。完成10萬元以上村級項目195個,總投資達到3.1億元。“村企共建”新增投資2600萬元,10個村進入市先進村行列,劉二堡鎮前杜村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典型。全年發放糧食直補6700萬元,農機補貼2200萬元,水庫移民直補900萬元。發放支農貸款10億元。整村推進扶貧村30個。氣象預警服務水平又有新提高。
三、工業經濟及對外開放取得重大突破
工業總產值實現560億元,增長49.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520億元,增長69.4%,出口創匯7800萬美元,增長62.5%。
工業集中區初具規模。裝備製造業集中區實現產值120億元,新上項目21個;鋼鐵精深加工業集中區實現產值160億元,完成鋼鐵技改項目40項,兩個集中區都納入了全市發展範疇。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遼寧新風企業集團高壓共軌項目二期工程已部分投產,三期工程開始建設;遼陽西姆萊斯石油專用管項目、遼寧匯通冷軋薄板項目建成投產;本鋼集團賈家堡子鐵礦鐵精粉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遼寧三三大型數控工具機、遼寧通達預應力鋼棒、遼寧勝達短纖維、遼陽譽達特種電纜、遼寧宏昌高強度叉車門架、履帶板等項目穩步推進,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取締“六小”企業107家,湯河、蘭河、太子河流域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全年無重特大事故發生。技術監督、商標註冊工作進一步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招商引資工作又有新進展,全年組織大型招商活動7次,引進域外資金60億元。
四、現代服務業日益繁榮
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46.5億元,增長22%。
商品流通體系不斷完善,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5.3萬人;旅遊經濟持續發展,吸引遊客30萬人次;交通運輸能力增強,全年累計貨運周轉量6.5億噸公里,運送旅客770萬人次;房地產業發展迅速,開發面積70萬平方米,龍翔家園、惠尊名苑、雅居園等現代商住小區成為縣城建設的新亮點;會展經濟再見成效,在市第二屆地方產品展銷會上,我縣有37家企業200多個品種參展,實現銷售額346萬元,簽約金額3100萬元,位列全市之首。
五、財稅金融運行良好
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稅收質量進一步提高,國稅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7億元,增長48.8%,地稅完成8.7億元,增長36.8%,非稅收入完成2.2億元,增長48.4%,礦產資源統一管理辦公室的建立,為規範稅收征管做出了積極貢獻;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新增財力主要投向城鄉低保、優撫資金、新農合、社會保障等惠民工程;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縣直機關公務車輛實行了成本維修、保險、加油統一管理,全年可節省開支900萬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銀政、銀企對接順暢,金融機構貸款餘額78.7億元,較年初增長19.2%。
六、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新增城鎮實名制就業1萬人,勞務輸出1.3萬人,普惠制就業培訓3200人,實名制扶持創業帶頭人350人,帶動就業3500人;全縣新增基本養老保險5500人,失業保險1000人,醫療保險3500人,各險種擴面人員繳費率、離退休人員養老金髮放率均達到了100%;新農合參加人數42.2萬人,全年補助醫療資金5400萬元;安排財政資金320萬元修建水毀房屋211戶,救助農村低保對象和農村困難對象411人次,全年發放農村低保金1900萬元、城市低保金2500萬元,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又有新提高。
七、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投資1800萬元新建中國小校九所,五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通過省評估驗收,投資600萬元用於危房改造、校車管理和學校安保人員配備,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取得新的成果,招聘大學本科教師42名,師資力量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向國家級標準化邁進,民辦教育又有新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投資4400萬元的縣中心醫院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鄉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基本藥品零差價政策開始實施。疾控、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進一步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繼續保持省先進水平。城鄉文體生活豐富多彩。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5個、農家書屋87個、健身廣場64個。首山槐花節、民間舞蹈大賽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民眾體育工作被省評為先進單位。道路交通成果顯著。投資4700萬元用於公路、橋樑建設,投資1800萬元完成了境內出海通道工程。
八、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
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和意見,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4件、政協提案65件。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五五”普法全面完成,綜合治理成效顯著。投資320萬元用於新建110指揮系統和消防設備更新,公安、消防戰鬥力又有新增強。堅持信訪工作“領導接待日”制度,不穩定因素得到及時化解。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城鄉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廉政建設深入實施,反腐力度不斷加大。行政機構改革穩步推進,政府職能切實得到轉變。
群團組織、各綜合部門及駐縣單位都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各位代表、同志們,成績的取得是全縣人民拼搏進取、艱苦創業的結果;是駐縣單位、武警官兵、工商企業共同奮鬥的結果;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團結協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我縣建設,為我縣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縣域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外向型經濟比較薄弱。二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難度較大。城鄉發展仍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能力亟待改善。三是政府工作效能有待提高。面對新形勢,一些幹部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放意識和服務意識還需要加強。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危機感和緊迫感,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十二五”發展目標和2011年工作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遼陽縣加快振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轉變增長方式、加快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當前,全國經濟形勢復甦有力,瀋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些外部環境總體有利於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特別是首山新城、劉二堡新市鎮納入了省發展戰略,市政府提出了建設特大型城市的宏偉目標,為我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更重要的是,經過“十一五”時期的發展,我縣工業經濟快速做大的條件已經成熟,農業經濟快速做強的能力已經具備,現代服務業快速提升的機遇已經來臨,遼陽縣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
“十二五”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平穩較快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強綜合競爭力為主要任務,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總量倍增,位次前移,殷實和諧,生態活力”的發展目標,全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主要奮鬥目標是:GDP年均增長2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0.5%,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7%,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18.2%,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30.9%,出口創匯年均增長25.2%,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3%,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25%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年均遞減7%,綜合經濟實力邁入全省先進縣行列。
“十二五”主要任務是:
一、加快新城、新市鎮建設,努力提升城市化水平
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工業集中區建設為支撐,以重點項目建設為突破口,推進新城、新市鎮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把首山新城建設成為遼寧中部重要的商貿物流和加工製造業基地,成為遼陽市南部副中心、瀋陽經濟區城際連線帶上具有良好宜居環境的中等城市;把劉二堡新市鎮建設成為沈遼鞍經濟帶上的鋼鐵精深加工基地及輕工產業基地,成為遼陽縣西部副中心,瀋陽經濟區城際連線帶上重要節點城市。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瀋陽經濟區城際連線帶上異軍突起的明星城和衛星鎮。
二、最佳化工業結構,實現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調整工業內部結構,擴大新工藝、新技術套用領域,推進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業、鋼鐵精深加工業和輕工產業。到“十二五”期末,全縣工業總產值實現1460億元,年均增長21.1%,工業增加值實現358億元,年均增長21%,成為全省工業強縣。
三、加快產業化進程,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繼續實施設施農業建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抓好蔬菜、畜禽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三大產業,加快農村能源建設,達到全國“生態示範縣”標準,有效推進村企共建,整體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64億元,年均增長10%,成為東北地區蔬菜、畜禽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生產基地。
四、鞏固完善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著力開發建設遼鞍路沿線4平方公里“城市視窗”,吸引五星級酒店、高檔商住樓盤、國際知名連鎖店落戶首山,積極發展鐵東生活性商業區和鐵西生產性商貿區,構築縣城“一路兩區”服務業格局。到“十二五”期末,服務業增加值實現118億元,年均增長20.5%,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14萬人。
五、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發揮科技對經濟發展的牽引作用。全面普及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優質發展高中教育,穩步發展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強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逐步完善農村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認真貫徹《社會保險法》,進一步完善養老、生育、工傷、醫療保險制度,全面落實民政各項政策,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2011年主要目標是:
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1億元,增長22.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2億元(新體制),增長20.6%;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完成685億元,增長22.3%,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640億元,增長23.1%;農業總產值完成44.2億元,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7.5億元,增長23.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3億元,增長30.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40.9億元,增長17.9%;招商引資完成78億元,增長30%;出口創匯完成1億美元,增長28.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50元,增長13.9%。
2011年重點工作:
一、突破新城、新市鎮起步區,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
2011年是新城、新市鎮建設全面推進的關鍵之年,我們必須加快建設步伐,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人力組織,舉全縣之力突破新城、新市鎮起步區,在全省37個新城、新市鎮建設中走在前列。
首山新城要以遼鞍路兩側改造、興隆大街建設為起步區,以城中村整體改造建設為重點,逐步推進“兩軸、三心、四片”的城市總體布局。重點加快完成五大任務:一是加快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新城城市化功能;二是加快城市景觀帶建設,著力實施高速公路出口、遼鞍路兩側景觀帶建設;三是加快人居環境建設,加大首山風景區、新城房地產開發和老城區改造力度;四是加快裝備製造業集中區產業聚集,形成首山新城的產業支撐;五是加快商貿物流建設,圍繞新建遼陽縣客運站形成新的商貿物流換乘中心,為構建“一路兩區”服務業發展格局打下堅實基礎。
劉二堡新市鎮要以“一城兩區、一心雙核、五縱六橫一環”城市總體格局為發展方向,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重點加快建設五大工程:一是加快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儘早貫通金橋街,其他道路同時拉開,初步完成新市鎮路網工程,供水、燃氣、垃圾處理廠等工程也要同時推進;二是加快建設輕工產業園,初步完成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企業落戶條件;三是加快鋼鐵產業技術改造,建設鋼鐵物流園區,實現鋼鐵精深加工業的全面升級;四是加快劉二堡綜合大市場建設,提升新市鎮服務水平;五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發展壯大前杜農企公司、西地寰宇蔬菜合作社等農事企業,努力提高新市鎮現代農業水平。
各鄉鎮都要以新城、新市鎮建設為契機,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小城鎮建設,總體上形成各具特色、設施完備、城鄉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抓好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
扶持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20項,其中億元以上30項。一是圍繞新城、新市鎮建設,重點實施東北輕工產業園、興隆大街、安陽街、金橋街、自來水改造、集中供熱工程;二是圍繞工業立縣目標,推進新風集團高壓共軌三期、三三工具機大型數控工具機、遼寧匯福汽車部件、本鋼集團賈家堡子鐵礦採選、福鞍集團大型鑄件、瀋陽恆泰鞋業以及遼陽市軋鋼廠、澎輝軋鋼廠技術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進程;三是圍繞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全力在設施農業、飲水安全、農村沼氣、優糧工程、生態建設等項目上爭取國家、省、市支持,積極推進首山鎮東王莊花卉基地建設;四是圍繞可持續發展戰略,全力推進農村電網、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農村環境整治及植樹造林等項目開工建設;五是圍繞建設和諧社會總體要求,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投入,重點抓好新建高中、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敬老院等民生項目建設。
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全縣“一盤棋”招商,力爭在重點區域招商上實現新突破,在重要產業招商上實現新跨越,在重大項目招商上取得新成效。
三、突出“三區一帶”建設,發展壯大產業集群
突出裝備製造業集中區、鋼鐵精深加工業集中區、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區和輕工產業帶建設,打造全縣工業經濟“三區一帶”發展格局,形成產業集聚優勢。
裝備製造業集中區要實現增量,產值達到180億元,要加快高壓共軌產業配套企業的引進,建成我省乃至東北地區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加工基地。鋼鐵精深加工業集中區要實現最佳化,產值突破200億元,要引導一批較大規模鋼鐵精深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最佳化升級,建設鋼鐵物流園區。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區要實現整合,要加快寒嶺等東部山區礦山企業整合步伐,做好民眾動遷、植被恢復、道路修復工作。輕工產業帶要實現突破,要以劉二堡鞋業、小北河襪業、沙嶺床上用品業、黃泥窪服裝業為基礎,集中力量建設好東北輕工產業園。
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堅持區域性布局、規範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完成設施農業2.5萬畝,新建畜牧小區80個。抓好博豐集團、新風牧業、興唐米業、玉龍飲品等龍頭企業和新型合作社建設,扶強做大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新增市級龍頭企業10家。水稻、玉米機收面積達到40萬畝。實施農田水利、退耕還林工程,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發展能力。繼續實施飲水安全工程,解決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新建戶用沼氣池2300個,大、中型沼氣池10處。健康發展東部山區林地經濟,引導食用菌、南果梨向深加工發展,努力提高畜牧養殖水平,多渠道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全面落實林權、糧食直補、良種補貼、水庫移民等惠民政策。繼續實施扶貧工作整鄉推進、整村推進工程。
五、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要瞄準縣域產業特點,發揮區位交通優勢,強化梯次發展和錯位經營理念,逐步形成“大服務、大流通、大產業”發展局面。建立健全農業生產資料現代化經營服務網路、農副產品市場購銷網路、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路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在現有各類農產品市場的基礎上,續建和新建隆昌水果批發市場、黃泥窪福民市場、唐馬寨米菜批發市場和河欄山貨批發市場,切實加快農產品流通和農村物流業發展。促進賀尊商廈全面開市運營,壯大商貿經濟總量。加強交通運輸業管理,實施遼陽縣客運站搬遷重建工程。擴大通訊、網路、信息服務覆蓋面。提升餐飲、旅遊業水平,加大首山風景區投資力度。
六、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惠民工程建設
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施科技富民計畫。貫徹落實《國家教育發展綱要》,加強學前教育工作,繼續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整合縣城教育資源,調整學校區域布局,籌建新高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產業建設,辦好第三屆首山槐花節和第二十屆全民運動大會。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步伐,全面推行藥品零差價,完成縣中心醫院擴建工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年實現實名制就業1萬人,普惠制培訓3000人,實名制扶持創業帶頭人300人,帶動就業3000人,加快推進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強社會保障工作,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完善和落實城鎮低收入生活困難居民的幫扶政策,堅持開展聯貧活動,健全社會救助制度。
七、紮實做好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營造經濟社會發展良好環境
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和建議。紮實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廣泛開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系列活動。繼續抓好平安創建工作,組織開展“六五”普法活動,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防控體系建設,有效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繼續推進三基工程建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繼續堅持信訪工作“領導接待日”制度,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尤其要重點關注因實施新城、新市鎮建設引發的信訪問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抓好鋼鐵、非煤礦山、採選企業安全檢查工作。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治理。加強市場監管,平抑市場物價,保證產品質量,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
八、加強自身建設,樹立政府新形象
一要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和質量,加強項目建設的能力、對外管理與服務的能力,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二要建設法治型政府。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審查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機制,建立結構合理、程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三要建設陽光型政府。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完善政府網站功能,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暢通公共信息渠道;四要建設高效型政府。切實提高廣大公務員的能力和水平,下大力氣精簡會議、壓縮檔案,切實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狠抓落實上,真正做到知實情、謀實招、重實幹、求實效;五要建設廉潔型政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致力於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各位代表、同志們,“十二五”任務光榮艱巨,新一年發展志在今朝,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超遠的氣魄,振奮精神,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務實進取,為建設富庶、文明、和諧的遼陽縣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